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四九七集)  2012/9/4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9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九百九十三頁,我們從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「故疏云,何隔念與時乎?」這是《會疏》裡面的話。念老為我們解釋,「只是一念,無去來今」,去來今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。這是講的三世,三世是時間,這一念裡頭沒有時間,不但沒有時間,也沒有空間,時與空都不存在。祖師們常說「當下即是」,也就是這個意思,當下就是。這個概念很不好懂,往往我們學佛學了幾十年都無法理解,到底它是什麼意思。我們看到近代量子力學家的報告,於是我們有了一些概念。我們仔細去觀察,這個事情是真的,這是什麼?大乘教裡所講的諸法實相;換句話說,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真相沒有去來今,真相裡頭沒有時間跟空間,時間跟空間是假象,不是真相。真相確實只是一念,所以一念歸真,當下就見佛。

  我們今天這一念歸不了真,這一念是妄念,妄念相似相續。成佛不是別的,就是一念歸真。阿難一念歸真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在面前,不但見相,而且還聽到十方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。我們在這裡頭細心去觀察,空間沒有了,十方諸佛都在面前,都聽到大家的聲音;時間沒有了,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同時現前。這個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,不是幻想、不是迷信,確確實實是事實真相。所以「是故阿難念佛禮佛,即見彌陀」,這說明什麼?境隨心轉。真心能生能現,惠能大師說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一念歸真那個心就能生萬法。

  「故行者臨終」,行者是念佛人,求生淨土的人。這就是修淨土的人,臨命終時「若能一念歸真,亦必當下見佛」。最後這一念沒有雜念,最後這一念確實是真心在念阿彌陀佛。怎麼叫真心?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就是一念。這一念,第十八願說,一念、十念決定感得阿彌陀佛現身來接引你,這就往生極樂世界。「蒙佛接引往生極樂。故云:念佛時即見佛時」。大勢至菩薩在「圓通章」裡頭告訴我們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我們一般人念佛見不了佛,不是佛沒有來,佛根本就沒有離開我們,跟我們確實是融成一體,我們沒有感覺,麻木不仁。為什麼沒有感覺?妄念、分別、執著障礙了,障礙了真心,障礙了正念,故障就出生了,佛沒有現前,不是佛不在,佛在。好比佛常常比喻,把心比作水,我們這個水渾濁、不乾淨,把心比作水,這個水是動的不是靜的。念頭生滅不住,它有波動現象,它有染污,所以佛在面前看不清楚,照不見。如果這個水清,沒有染污,定的、不動的,它像一面鏡子一樣,佛是清清楚楚現在水中,你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不是佛不現,是我們的心水染污而動盪不定,是這個原因。

  諸佛如來的教誨,原理原則是一個,方向、目標是一個,可是方法千變萬化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那是方法。無量無邊的方法,向著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這個你一定要懂得。這個方向目標是什麼?是戒定慧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走的共同一條大道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現在人修行,比十年前的人困難多了,為什麼?十年前的社會比現在安定,十年前的人心沒有現在這麼浮躁。現在的浮躁可以說達到頂點,所感得的,社會的動亂、地球的災變全都出現了。這是果,我們看到果就應當要知道因,因是什麼。過去,這種變化我們可以十年十年的來比較,一個十年不如一個十年;現在不是的,現在是一年一年比較,非常顯著。我們初學佛的那個時候,是一世一世比較,一世是三十年,三十年三十年做個比較。為什麼?它變化很慢,必須得三十年才看見。現在不是的,現在每年你都看見,年年不一樣,差別非常明顯。這裡頭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災難要來了,古人所謂「山雨欲來風滿樓」,起風了,風後頭跟著有雲雨。

  有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世間?理論上有,事實上有一定的困難。難在哪裡?我們迷得太久,把老祖宗東西丟得時間太長,一時要找回來很難。所以覺悟的人很少,不多,不覺悟的人多,虔誠佛教徒裡頭,迷惑的多,覺悟的少。這都是擺在我們面前事實真相。世尊在經典裡面勸導我們,目的在哪裡?幫助我們建立信心。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信德是一切功德的基礎,信沒有了,所有功德全完了。中國人講五德,仁義禮智信,最後的底限也是信,信沒有了,前頭全是假的。現在這個世界,不是指某個地區,指整個全球,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五個字一個都沒有了。為什麼沒有?對古人不相信了,眼光短淺,只是看眼前,明天的事情他不管,他只管今天,只看眼前,不顧以後。

  前兩天吳教授在我們這兒,告訴我,很多學生家長跟他講,我的孩子缺德不要緊,不能缺錢。我相信,這個觀念是絕對大多數人的觀念,如何去賺錢,可以不擇任何手段。殊不知,不擇手段賺來的錢都是他有福報,命中有;命裡沒有的,如果錢一到面前,他命裡頭沒有,他災禍就來了。最明顯的,生一場大病,把這個賺來的錢花光了,要不然出了禍事,也會把這個錢花光,命裡沒有。命裡有的,他能得到享受。雖然命裡有,用這種不正常的心念、手段,他已經虧折、虧損了。你就知道這個世間人有很多真有大福報,他那個大福報可以享十幾代,可以享受幾百年,可是那麼大的福報,他在短短幾十年之間就花光了,而且還造了很多罪業。這什麼原因?沒人教。所以總而言之、統而言之,真正問題的根源是教育,不是別的。

  中國老祖宗懂得這些東西,告訴我們「民之本教」。這句話我們掉過頭來講就好講了,教化人民的大根大本,是這個意思。是什麼?孝。中國文化是孝文化,中國文化是親愛的文化,父子有親。孝是什麼意思?這個字是會意,看到這個符號你就體會它意思,上面是老,下面是子,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,這叫孝。外國人講代溝,代溝就不孝了,把孝字拆開了。沒有代溝,上一代還有上一代,下一代還有下一代,過去無始,未來無終,是一個整體,這個字代表的意思。在佛法裡頭說,大乘教裡頭,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自己是一體。「阿彌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」,一體!一體怎麼能沒有感應?它有非常明顯的感應,不可思議的感應。

  念老為我們解釋,說「何有餘念與時間之間隔耶?」說明經跟疏的意思,對於事實真相講得非常好,沒有時空的間隔;時是三際,間是十方,空間跟時間都不存在,這是真的。下面解釋顏,『容顏廣大』,「顏」是面貌,你所見到的阿彌陀佛,「廣大者,如《觀經》謂無量壽佛,佛身高六十萬億恆河沙由旬」。這個數字太大了。有沒有人見過?當時佛講經的時候,教導大眾,阿難率先,頂禮之間見到阿彌陀佛,確實就是這樣的大身。「眉間白毫,右旋宛轉,如五須彌山。佛眼如四大海水」,這是形容相之高大,人在這個相下面像螞蟻一樣。能看得清楚嗎?能。為什麼?佛力加持,會讓你看得清清楚楚。如果得不到佛加持,這樣大的相見不到。

  『色相端嚴』,這是「相好莊嚴」。「《觀經》曰: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」,不是三十二相,八萬四千相;「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」,每一相都具足八萬四千好,這個我們要記住的;每一個隨形好,「一一好中,復有八萬四千光明」;還有,每一個光明裡面有八萬四千化佛、菩薩,在十方接引眾生。這是阿彌陀佛的神變。我們一定要知道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什麼意思?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個菩薩色相端嚴,神通、智慧、德能跟阿彌陀佛一樣。這就是為什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,我們要選定阿彌陀佛,要求生極樂世界,原因就在此地。極樂世界的成就太稀有、太殊勝了!一切諸佛剎土,你要修跟佛同樣的相好得慢慢修,從初住開始,經歷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四十一個階級,得慢慢來。時間多長?三個阿僧祇劫,你才能修成六十萬億恆河沙數由旬這樣高大的身,身有八萬四千相,相有八萬四千好,才能修到這個程度。可是到極樂世界不用修,到極樂世界就證得了,這不是自己能力,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,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在極樂世界兌現了,這個便宜可佔大了!

  所以,選擇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智慧之人,沒有這個智慧,他怎麼會選擇?甚至於他說天上很不錯,人間也很好,六道都出不去。人天福報很能迷惑人,人修行無量劫來為什麼出不了六道?說老實話,就是為人天迷惑,他被迷住了。我們這一生當中,如果再被人天福報迷惑,又完了,來生能不能得人身?不能。為什麼不能?你說我修得不錯。正是因為你修行沒有給眾生做好榜樣,你修到最後還在輪迴,這就錯了。就憑這一條,果報就是無間獄,你讓多少修行人看到你這個樣子退心了。佛在經教說的不是真的,你看,那個人修得那麼好,還要搞輪迴、還要墮惡道。總而言之,佛教我們從戒、從定、從慧去修,沒有遵守。戒沒有,其他的全完了,戒是基礎,戒律裡頭最根本的就是十善業。

  修學不僅是淨宗,無量無邊的法門,淨業三福說得好,這三條是「三世諸佛,淨業正因」,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。無量法門,不論是哪個法門,都要以淨業三福做最高指導原則。佛沒有說某一個法門例外,沒有,連淨土法門也不例外。淨業三福頭一句「孝養父母」,這一條沒做到,就全部就完了。不容易,真難!第二句「奉事師長」,今天有幾個人孝父母、敬老師的?不孝父母、不敬師長,來生人身得不到,怎麼能去作佛?阿彌陀佛怎麼可能接你往生?一定要懂!孝親尊師怎麼做法?我們舉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,《弟子規》,把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。《弟子規》是基礎的基礎,太重要了!無論世間法跟出世間法,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,比什麼都重要。有幾個人知道?有幾個人真幹?所以,學佛學了多少年沒有進步,沒有契入境界,什麼原因?沒有從根本修。好像蓋大樓一樣,蓋上去倒掉了,都沒有蓋成功,為什麼?沒有地基。

  《弟子規》是基礎的基礎,還得要加上《感應篇》,因果教育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起心動念不要認為沒有人知道,天地鬼神知道。我們現在曉得,科學家做了些實驗,樹木花草知道,山河大地知道,沒有一個不知道。為什麼?科學家證明了,所有物質現象統統有受想行識,江本勝的水實驗,水是礦物;不僅僅是水,所有一切礦物都有這個能力,只是你沒發現。美國修.藍博士到我這兒來訪問,他就站在我身邊,告訴我們大家,我們起心動念,他說這桌子知道,坐的椅子知道,天花板知道、牆壁知道、地板知道,沒有一樣不知道,你瞞過誰?這話是真的,我們聽了完全理解。為什麼?賢首國師《妄盡還源觀》裡頭講得很清楚,我們曾經學過兩遍。

  《妄盡還源觀》把宇宙的真相講得太清楚了,文字不多,好文章。萬法從哪來的,這個問題現在科學跟哲學沒有答案,還在摸索,可是佛經講得很清楚,一體。一體,這個體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,哲學裡頭講的本體論。這個體是什麼?是「自性清淨圓明體」。我們通常講真如、本性、真心,全是講這個東西,講自性,都是講這個。這句話七個字,把自性裡頭本具的功德統統顯示出來了。頭一個告訴我們自性,自不是他,自己在裡頭,他也在裡頭,所以整個宇宙是一體。這個體,佛教的名詞叫性,叫自性。自性什麼樣?清淨的,惠能大師明心見性,頭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沒有染污;換句話說,染污是錯誤的。自性裡頭沒有我,《金剛經》講的四相、四見統統沒有,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清淨;「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」,平等。念頭都沒有,不但現相沒有,念頭都沒有。清淨兩個字就是我們《無量壽經》上的經題,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是自性。

  圓是圓滿,它什麼都不缺,惠能大師見性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本自具足就是圓的意思,圓滿。明是光明、是智慧,這個智慧是無所不知。在自性裡面,佛用四個字來表示它、形容它,見聞覺知;在六道、在十法界,它迷了,迷了叫受想行識,加上一個色,色是物質現象,合起來叫五蘊。十法界裡頭有五蘊,一真法界裡頭沒有,一真法界是法性體、法性身,它有見聞覺知,它沒有受想行識。我們物質的實驗,江本博士水實驗,它是見聞覺知還是受想行識?我們細心去觀察,它是受想行識。為什麼?它有分別執著。你看我們愛它,現的圖案就美;我們討厭它、恨它,它的圖案就很難看。這就是什麼?它有分別、它有執著。如果它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只有見聞覺知,它現的相一定都是很美好的。一迷一切迷,我們迷了,整個山河大地全迷了,把見聞覺知統統變成受想行識。這些道理,我們看到科學家的報告才覺悟了,才真正明瞭,不讀那些報告,的確非常難懂。

  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,因為物質環境、精神環境、自然環境統統是從念頭生出來的,念頭改變,外面環境就改變,這就是以心控物理論的依據。今天社會風氣不好,地球災變很多,什麼原因?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念頭不善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跟性德相違背,它就出毛病了。性德是什麼?佛家講的五戒十善是性德,中國人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八德,這性德。如果我們每個人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,災難就沒有了。這是以心來控制物質、來改變物質,它是不善的心行所造成的,我們今天用純淨純善的意念能夠把災難化解。

  所以修行,六十一年前我第一次跟章嘉大師見面,就向他老人家請教,修行有沒有一個簡單巧妙的方法,讓我們很容易契入境界?我提出這個問題。他老人家看著我,我也看著他,等他老人家開示,看了半個多鐘點他才說了一個字,說有。我就很注意聽,他就不說話了,再等了六、七分鐘,給我說了六個字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為什麼這個問題提出來他不立刻回答,他要等那麼久?我十幾年以後才知道。古人教學的方法跟現在不一樣,現在年輕人心浮氣躁,給他講沒用處,叫耳邊風,他不相信,講了等於白講。我在年輕人當中還是比較沉得住氣的,他都要等我半小時,把雜念都除掉了,專心來聽他、來接受他的東西,他才肯說。讓我們曉得印光大師常講的,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穫,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穫。我們在老人面前表現的是浮躁,誠敬心不夠。他讓我等,能不能等半個小時,聚精會神的等半個小時才給你說,這有道理的。還分了兩截,說了個有字,我們的心動了,等了半個小時,他說「有」,我們精神一提起來;我們叫提起精神,他叫什麼?叫浮躁,你看又浮躁了、又沉不住氣了。再過六、七分鐘,定下來了,再給你講。古德授受我們沾到一點邊緣。老人給我們的典範是在定中,你看他行住坐臥都好像在定中,真是大乘經上所說的,行住坐臥,講四威儀,都在定中。這是自性本定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首楞嚴大定,這是真正得受用。

  我跟大師三年,他往生了。我們每個星期見一次面,時間最少是一個小時,他會接見我。我問了不少問題,沒有一個問題他不能回答的,才知道大師辯才無礙,回答得叫你心服口服,真實智慧、真實利益。以後跟李老師,跟他十年,李老師接學生那是大開方便之門,要求沒有那麼嚴格。這是什麼?隨順眾生根性,知道他沒什麼利益,真正利益他得不到,給他阿賴耶識種一點種子,所以隨機隨緣。章嘉大師那種教學一般人受不了,一次碰到了,下次不去了。這是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,我就是老師一句話不說,我也願意陪他坐一個小時,那個磁場太好了,那是一種享受。你得有一個小時的定功,沒有定功你享受不到。老人家那種定靜慈祥、智慧與慈悲,不用說一句話,你完全能感受到。

  底下跟我們解釋黃金山。『如黃金山』,這是個比喻。「《觀經》曰: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。復以身形巍巍如山,故云如黃金山也」,後面這兩句是念老說的。閻浮檀金是黃金裡面最好的金,這個名詞,佛學辭典上可以查到。「如上之報身莊嚴」,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祖師大德所講的,「雖非阿難及其果位以下之會眾所能盡見」。阿難在楞嚴會上證得是初果,初果以下這是凡夫,當然自己沒有能力見到這些瑞相。「但以兩土如來威神加被,以勝方便隨其根器,各各能見」。這就是與會大眾為什麼能見?釋迦牟尼佛加持,阿彌陀佛加持,所以大眾統統見到了。「是故阿難即見彼佛,如黃金山,高出一切諸世界上」。

  在我們學佛一生過程當中,這種瑞相有沒有人見過?我曾經問過一些念佛念得很純,念得很不錯,信心、願心都很好的,我就問他們,有沒有見到佛?見過佛相這樣高大的?有。這些人不是妄語。但是聽到聲音的很少,特別是聽到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,這個的確很少見。因緣成熟的時候一定見到,什麼時候成熟?往生成熟了。在你往生的時候,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這個時候見到了。見到佛身大小各人不一定,就是各人修行功夫、緣分不相同,但是要知道全是佛的化身,不是應身、不是報身。經上所說的是佛的報身,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所現的身,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是隨類化身,不相同。反正你見到都會認識,都知道,真的,阿彌陀佛來接我了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文:

  【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。稱揚讚歎。阿彌陀佛種種功德。無礙無斷。】

  我們看註解。『無礙無斷』,這最後這一句,「十方如來演四無礙之妙辯,故云無礙」。四無礙辯才,第一個是義理,對於諸法的義理能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第二個是法相,像一些名詞術語,通達沒有障礙。第三個是言辭、言語,像大經上說,「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」,無需要翻譯的,聽佛說話就像聽自己習慣用的語言,佛有這種能力。這種能力叫圓滿的音,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統統聽得懂。這為什麼?真心。妄心有障礙,妄心不一樣,各人心不一樣。中國古人所謂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」,每個人面貌不一樣。為什麼?面貌是你心現出來的。什麼時候現出來的?是你投胎來的時候現出來的。

  相好跟母親的關係大了,母親在懷孕這十個月當中心情很愉快,不生煩惱,這小孩身體、相貌都好;如果母親懷孕的時候煩惱,心情不愉快,有怨恨、有憤怒,這個小孩身體跟脾氣都不好。中國人懂得這個道理,叫胎教。懷孕這十個月,母親要守住懷孕之禮,這十個月當中保持自己心情愉快。不能看的東西決定不看,所有負面的現象不看,不能聽的東西不聽,不應該說的話不說,所謂是「目不視惡色,耳不聽淫聲,口不出傲言」,沒有傲慢、沒有嫉妒。這個小孩就好,這個小孩所稟承的是正氣,身心健康,很好教養,他聽話。這就是聖賢的基礎,所以聖賢基礎是母親給他奠定的。母親不是聖賢人,懷孕的時候做三百天聖賢,好好學聖賢,妳那個胎兒就稟受聖賢的氣分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如果懷孕這十個月,夫妻常常吵架,常常不愉快,這個小孩生出來之後就很不好調教,脾氣很壞。自己要負責任!

  辭無礙。第四個樂說無礙,喜歡說。雖然你有無礙辯才,不喜歡說,不能教化眾生。教化眾生要無礙辯才,無礙辯才從心裡頭出來的,不是從知識裡頭學來的,知識裡頭學不到。它不是知識,它是智慧,智慧一定是真心。愈真誠,辯才真的是無礙,沒有學過的東西問他,他都能給你解答。

  「如是讚歎,盡未來際」,十方世界所有諸佛如來,沒有一尊不讚歎阿彌陀佛的。兩土如來作斯示現用意何在?都是為了加強我們的信心,堅固我們求生淨土的願望。決定不回頭了,一心嚮往,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。親近佛陀好事情,親近阿彌陀佛無比殊勝。阿彌陀佛,這諸佛讚歎,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所以做彌陀弟子很榮幸,無論到哪個佛國土,那個佛都非常歡喜,都特別接待,這人是阿彌陀佛的學生。所以這個讚歎「無礙無斷」,無斷是沒有間斷,盡未來際「無有間斷」。阿難在會上真的起了帶頭作用,「阿難願生」,我們看底下一段經文:

  【阿難白言。】

  對長輩說話用『白』,「白」,現在講報告的意思。

  【彼佛淨剎。得未曾有。我亦願樂生於彼土。】

  阿難聽了釋迦牟尼佛的介紹,講這部經就是把淨土介紹給大家,講得非常詳細。聽清楚、聽明白了,現在又見到佛,「親見彌陀如黃金山,德相端嚴」,端正莊嚴,「及彼土種種清淨莊嚴,皆昔所未見。故云得未曾有」,過去沒見過的。這個地方就是講的三種莊嚴,西方世界國土莊嚴,《往生論》上講的十七種莊嚴,彌陀八種莊嚴,往生的菩薩四種莊嚴,總共二十九種莊嚴。天親菩薩在《往生論》裡頭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。你看,親自聽到、親自見到,「復聞十方佛讚」,又聽到十方佛對阿彌陀佛、對極樂世界的讚歎,「生希有心」,這個心就「發起大願,願生極樂」。這是二土世尊說法、現身的用意,真正是勸我們覺悟,勸我們求生淨土。

  到極樂世界成就快,太快了!唯有自己成就,才能幫助十法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,六道眾生太苦了,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、破迷開悟。自己沒有成就,雖然想幫助人家,能力做不到,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,隨時可以回來,這經上講得很清楚。慈悲心特別重的人,見過阿彌陀佛,就用阿彌陀佛加持的這種智慧、德能,就有能力示現種種不同的身相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能示現什麼身。所以,往生是一條自己成就、度化眾生成就最快捷的一條道路,而且自行跟化他不相妨礙。怎麼不妨礙?自己的身在阿彌陀佛面前沒離開,接受阿彌陀佛教誨,十方世界有緣眾生怎麼去的?化身去的,你同時能化無量無邊身。什麼樣的身相?隨眾生,隨他的意思,自己沒有意思。眾生想見什麼身你就現什麼身,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有這樣的能力。百千萬化身這是個形容詞,實際上不止,不止百千萬化身,你同時可以做得到。不是到極樂世界那就難了,慢慢看你的功夫。都要斷煩惱,都要消業障,煩惱、業障不消你不能提升。

  由此可知,四聖法界怎麼來的?我們就知道無明來的,有無明就有十法界。六道怎麼來的?六道是見思煩惱。思煩惱,貪瞋痴慢,這是思惑,貪瞋痴慢疑。有貪瞋痴慢疑就有六道輪迴,有無明煩惱就有十法界。無明是什麼?起心動念,非常微細。真的不起心不動念,十法界就不見了,超出十法界。超出十法界到哪裡去了?一真法界現前。所以,一真法界裡頭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,叫法身大士,但是他們有無始無明的習氣,習氣沒斷。這就說明,一真法界依據什麼現相的?依據無始無明習氣。這個很難斷,沒有辦法斷,只有隨它去,隨著時間慢慢的,時間長了自然沒有了。在這個地方,斷煩惱叫無功用道,你不能用心,你用心你墮落了,你就起煩惱。他不起心不動念了。必須是三個阿僧祇劫,無明習氣自然斷掉了,這一斷掉就成佛了,《華嚴經》妙覺如來,在等覺之上,一真法界不見了。所以一真法界也是假的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沒有說一真法界例外,沒講,一真法界也是虛妄的。

  妙覺如來到哪裡去了?回歸常寂光了,回歸常寂光就是回歸法身。法身沒有相,法身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什麼都沒有,但是它無所不在、無時不在,遍法界虛空界它充滿了。它是一切萬法的本體,一切法統統是這個法身變現出來的,這能生能現,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能生能現是自性,能變所變是阿賴耶,阿賴耶只存在在十法界,十法界之外沒有阿賴耶,所以叫一真。這些概念我們搞清楚、搞明白,真正明白有什麼好處?真正明白你就放下了。為什麼?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真在哪裡?真在常寂光,回歸到常寂光就是證真。常寂光什麼都不是,什麼都是;什麼都沒有,什麼都有,妙絕了,究竟圓滿。

  於學習有沒有關係?沒關係,這個道理要懂;與真幹有關係,與真心有關係。所以,學佛一定要用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,不能欺騙人,欺騙人是欺騙自己。怎麼說欺騙自己?欺騙人這種念頭,這是染污、這是煩惱,它障礙你智慧,障礙你三昧,障礙你開智慧,障礙你往生,這個道理要懂。我們真心對人不吃虧,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,去作佛去了,你走佛的道路。佛不欺騙人,哪有佛菩薩欺騙人的?哪有阿羅漢欺騙人的?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為什麼還幹欺騙人的事情?對這個事實真相不了解,他認為欺騙人可以佔便宜,可以得好處。殊不知眼前得一點小小的好處,自己所受的害太大太大了,一百分只得一分好處,後頭九十九分害處,這太嚴重了。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,他不幹這個事情,畢竟是搞清楚的人少,搞不清楚的人多。

  這一段是講阿難為我們示現帶頭,他都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去。下面一段,「示生因緣」,怎樣才能往生。

  【世尊告言。其中生者。】

  『其中』就是極樂世界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。

  【已曾親近無量諸佛。植眾德本。汝欲生彼。應當一心歸依瞻仰。】

  這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。這裡頭有句話我們要把它記住,每一個往生的人,無論是什麼樣的因緣,只要他真的往生了,肯定他過去生生世世曾經親近無量諸佛,『植眾德本』。這一世當中聞到佛法,遇到這個法門,得到無量諸佛的加持,你才會能信、你才會發願、才會真幹。於是我們就明白了,學佛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很少,什麼原因?他親近無量諸佛這個功德不足,所以他會退心,他會見異思遷。他敵不過現前一些環境的誘惑,外面名聞利養的誘惑、七情五欲的誘惑,裡面伏不住貪瞋痴慢疑。雖然遇到了,也是種善根,不能往生,往生還得等來生後世。我們怎麼辦?我們想這一生當中往生怎麼辦?佛在此地教我們,『汝欲生彼』,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就生到極樂世界,『應當一心歸依瞻仰』。這句話重要,著重在「一心」,一心就能夠補足生生世世親近無量諸佛的功德。這對我們起了信心。

  我們看念老這段註解,這個註解就非常重要。「世尊答曰」,阿難尊者說他看到了,親眼看到,他願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所以世尊告訴他,跟《彌陀經》上講的話一樣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,這個意思跟那一樣的。你看,『已曾親近無量諸佛,植眾德本』,這就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。「得往生者,皆已於無量諸佛,親近供養,事奉學習,廣植德本」,這個地方也引用了,「正如《阿彌陀經》曰: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「今者,汝欲生彼,應當一心歸依瞻仰」,注重在一心這兩個字,皈依的人很多,一心的人很少。我們今天念佛不能往生是什麼?心是雜心,有雜念、有妄想、有懷疑,這三樣東西把我們的一心破壞了。真正念佛人,沒有懷疑、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,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他統統放下,這個人叫一心。一心的功德不可思議,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,大小乘裡頭都說到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。也有地方講「止心一處」,止觀的止,把心止在一處,無事不辦。這句話非常重要!一念真誠心,具足萬德莊嚴,那一念真誠心太重要了。

  「歸依」,跟下面這個反白的皈是一個意思,「瞻者瞻望,仰者崇仰,歸依瞻仰」這裡頭就包含著有「禮佛、觀佛、念佛、憶佛」這麼多意思在裡頭。「亦涵天親菩薩五念之旨」,《往生論》上天親菩薩告訴我們五念法門。五念第一個是「禮拜」,第二個是「讚歎」,第三個是「作願」,第四個「觀察」,第五個「迴向」,這是《往生論》裡面的。我們參考資料裡頭,從《三藏法數》裡頭節錄出來的,「修淨土五念門」這一條裡頭,出自《無量壽經論》,論就是《往生論》,天親菩薩造的。第一個「禮拜門:謂修淨土之人,清淨身業,面對阿彌陀如來,一心翹勤,恭敬禮拜,願生彼國,是名禮拜門」。頭一個教我們拜佛,拜佛是消業障,也是真正懺悔。口念佛、身拜佛、心想佛,三業清淨。

  晚近諦閑老法師,他的學生倓虛法師,抗戰之後移民到香港,在香港辦了個華南佛學院。確實出了不少人才,在香港、在台灣、在南洋、在美國、加拿大這些地區弘法,很多我都遇過,也都很熟悉。老法師的同學,也就是諦閑老和尚的弟子,其中有個念佛的,鍋漏匠,還有個參禪的,這兩個例子老和尚常常講經說法提起,勉勵大家。參禪的這個徒弟,以後去做土地公了,鬼道裡頭的,小神,土地公。念佛的這個鍋漏匠了不起,這個人沒念過書,不認識字。幹鍋漏匠這個行業,在抗戰期間比叫化子差不多,所以這個行業是非常辛苦、非常可憐。他四十多歲,舉目無親,他就找到小時候的同伴,就是諦閑老和尚。看到他出家了,住得不錯,有吃有穿的,非常羨慕,要跟他出家。諦老告訴他,不行,出家,你五堂功課你都學不會,就看準了他決定學不會,人笨!那你住在廟裡,誰都瞧不起你,這日子多難過。講經教學,你不認識字,現在學,遲了。

  最後他硬賴著不肯走,老和尚給他搞得沒辦法,到底是從小在一起玩的朋友。諦老就跟他說,你真想出家,我有幾個條件你要遵守。他說行,你提什麼條件我都遵守。好,諦老就說,我給你剃度,把你送到鄉下,寧波,在浙江寧波鄉下,一個廢棄的小廟,沒人住的,你到那邊去住。只教你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會不會?行,他會了。就這一句佛號,你一天到晚就念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就念,不分晝夜,你一直念下去,將來你準有好處。他老實,也不問什麼有沒有好處,你叫我念我就念,他就真幹。這個方法好,一點壓力都沒有,你看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,不分晝夜。找了個鄉下念佛的老太太替他燒兩頓飯,中午、晚上,早飯自己理,不要叫別人。這個老居士給他洗衣服、燒飯,另外找了幾位居士,大家湊一點錢,每個月供養他的生活費用。諦閑法師這麼樣處理,把他安頓在這個破廟裡頭。

  他真老實,三年沒出門,就像閉關一樣,每天就是拜佛、念佛,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真幹。三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。從他那個破廟到寧波觀宗寺,走路要一天,一整天,走一天,我們估計大概一百里路的樣子,要走一天。往生了站在那個地方,鄉下人從來沒見過,這也是個新聞,趕緊派人到觀宗寺去給諦閑老和尚報信。諦老那個時候在觀宗寺好像是知客師,他不是住持,知客。回來替他辦喪事,來回三天。諦老看他不錯,站在那裡,死了還站三天。站著往生的我們聽說,但是死了以後站三天沒聽說過,可能只有他一個。諦老讚歎,說「你總算是有成就,沒有白出家一場,你的成就,天下」,這天下就是說中國,「弘宗演教的大法師比不上你」,包括他自己,他自己是演教的,弘宗就是傳禪宗的,演教就是講經說法的法師,沒有一個比得上你,「四大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」。這樣的成就。預知時至,沒有一點病,說走就走了。念佛三年,不難!

  鍋漏匠憑什麼本事有這麼大的成就?老和尚的讚歎讚到極處了。他的本事就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對師父沒有一絲毫懷疑,完全相信,師父怎麼講,百分之百的做到,所以他就成功了。無論在家出家,鍋漏匠是我們最好的榜樣,我們真能夠像他這樣修行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他用了三年,我們要努力去追,我們希望三個月就能追上。行不行?行,勇猛精進決定成功,沒有一個不成就的,只要你真正放得下。鍋漏匠有個最大的好處,就是他一無所有,他不必要放下,他沒有東西,他沒有,什麼都沒有,跟要飯的一樣,這一點可能是成功最主要的一個因素。我們有這樣、有那樣,這個放不下,那個放不下,完了,全功盡棄。

  從這個地方讓我們想起來,唐朝宗門有個大德,在家居士龐居士,這是個大富長者,他老人家給我們做了個示現。把整個家財賣掉,統統把家私裝在一個大船上,船划到長江中心,把船底砸兩個洞,沉下去了。有人就說,你這麼多的金銀財寶,你要是不要了,可以救濟貧窮,做好事。他說了一句話,好事不如無事。靠什麼過日子?打草鞋,每天編草鞋過生活,一天賣幾雙草鞋,幾個銅板,吃飽肚子就可以了。這是教我們什麼?放下!鍋漏匠他的成就祕訣就是徹底放下,他什麼都沒有。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放不下,被放不下害了!你要想到極樂世界,統統放下,你什麼房子、產業全部放下,都不要了,你三個月,一百天可以成功;你還有這麼多東西的話,一百年都不能成功,為什麼?你有牽掛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