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五四五集)  2012/10/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54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一0六九頁,倒數第三行,看科題「示特留此經」,分三段。第一段「末世求生勿疑」,這一段非常重要。請看經文:

  【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。令見無量壽佛。及其國土一切所有。所當為者。皆可求之。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。】

 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。經文很清楚,告訴我們,我們現在生在釋迦牟尼佛末法時期,這個話也正是對末法眾生所說的。絕不可以以佛滅度了,我們讀到這些經文容易產生懷疑,懷疑對我們的損失太大了。我們看註解,經文『令見無量壽佛,及其國土一切所有』。早年,東晉的時候,慧遠大師在廬山建東林念佛堂。這是中國第一個念佛道場,淨土宗的發源地,距離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多年。遠公大師在往生之前,三次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證明這個經文是真的。從遠公到我們這個時代,這一千多年當中,修淨土,親自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人很多。《淨土聖賢錄》裡頭有記載,《往生傳》裡面有記載,一直到現代,我相信有人見到。見到的人不肯隨意跟大家宣說,這個都是遠公大師所遺留下來的方規。遠公大師三次見到,沒有給任何人說過,往生的時候才說出來。往生是第四次極樂世界現前,阿彌陀佛來接引他往生。同時他看到蓮社比他早往生的人,都跟在阿彌陀佛身邊,一起來接引他。遠公一個一個名字都能叫出來,有出家的、有在家的。

  所以經文這句話不是假話,「令見無量壽佛,及其國土一切所有」,是依正莊嚴。這句話,念老「指《禮佛現光品》極樂依正,一切所有,以佛威力,如對目前」。我們能見到這是佛力加持,沒有佛力加持,凡夫見不到;得佛力加持,這就見到了。在本經「禮佛現光品」,彌陀跟釋迦兩尊佛的加持,讓這個法會當中人人都能見到,這個盛況無比的稀有。這一會有緣的人特別多,超過兩萬多人,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講《無量壽經》這個功德。「生起實信」,親眼見到了,信心真實了。我們讀到這些經文,看到歷代往生極樂世界種種瑞相,我們不應該懷疑,應該像當年大會當中的同學一樣,生起真實的信心,決定不動搖。

  「復因彌陀威德加持,會眾善根,悉皆增上」,這是見佛、見極樂世界一定得到的殊勝利益。我們的善根增長,信心增上,願心堅定了,必定往生,得這樣殊勝的利益。「故云所當為者,皆可求之」。我們所當為的是什麼?就是求生極樂世界,就是想依止阿彌陀佛。不成佛不離開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陪伴我們到我們證得究竟圓滿。這也是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好的啟示,一個老師跟到底,我們學的東西才不會雜、不會亂。像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,你看看最初十二年講阿含,阿含是佛教的小學,釋迦牟尼佛是小學老師。阿含畢業了,接著講方等,這好比是中學,釋迦牟尼佛變成中學老師。方等講了八年,提升了,提升到般若,般若好比是大學,釋迦牟尼佛現在是大學教授。大學是核心,最重要的一個部分,時間也特久,講了二十二年。二十二年之後講《法華》,法華好比是研究所,釋迦牟尼佛就變成研究所的指導教授。《涅槃經》是遺囑,一日一夜說的,說完佛就滅度了。《涅槃經》裡面,佛特別交代我們,戒律重要。

  另外一個重要的開示,所學的佛法一定要落實在日常生活,這才是真實利益。學到的東西不能落實,在生活上、工作上待人接物用不上,這就白學了,這就不能稱為利益。真實利益是活活潑潑,完全用在生活上。三種真實都兌現了,依真實之際,真實之際是自性,一切佛法不離自性,自性的核心就是慈悲,真實智慧是相,真實利益是作用。自性的體相用,這才叫圓滿的佛法。這「所當為者」,所當為者,我們要學佛,如來所依,我們應該要依止;如來所行我們要效法,要向他學習。下面說「能順佛經可得之也」,這一句是《會疏》裡頭的話。《會疏》說,「所當為者,當為往生願行者」,這說得很清楚,發願求生淨土的人,「皆可求之」。怎麼個求法?「能順佛經可得之也」,你能夠隨順經典所說的道理,你明白了,這開智慧,不再迷惑。依佛所行,佛不僅僅是說經給我們聽,說給我們,他做到了,他所說的全是他日常生活當中做到的。

  這一段末後,「佛垂誡曰,現既親自見聞,故不可於佛滅度後,於極樂依正淨土法門復生疑惑」。佛的話說得沒錯,可是事實上,在現在末法時期,對這個法門疑惑的人特別多。這什麼原因?在中國最近的兩百年,受西方文化的影響,中國人逐漸逐漸喪失了民族自信心,漢學式微了。漢學的範圍非常廣大,不只是儒家,就中國人來說,它包括我們生活的全部,也就是三教九流全是漢學。事相上分有三教九流,三教九流構成漢學的生活、漢學的文明,漢學的光明燦爛,多彩多姿。《華嚴經》上說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。唐朝中葉,肅宗時代的這塊碑,這是證據,「三教九流混元圖」。混元用現在的話說,統一。統一在哪裡?統一在我們的生活,我們的生活內涵就是三教九流,太美了!

  今天衰了,三教沒有了,九流變質了,九流裡頭許多的精華不見了。這些精華就是一般人所說民間藝術,民間藝術是什麼?是漢學落實在日常生活,落實在民間。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,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生活的特色,總稱為漢學、漢文化。今天漢文化有了問題,走到了興衰存亡的邊緣上,如果我們疏忽了,不認識它,不能把它恢復起來,真的會滅亡。所以,漢學的學校是個藝術宮殿,可以說是哲學、科學、倫理、道德、藝術的宮殿,培養出來的學生文武全才,樣樣都能。所以講琴棋書畫、歌舞戲劇全都拿手,沒有一樣是外行。這是漢文化,在五千年歷史長河裡頭,表演得淋漓盡致。

  衰是衰在這個兩百年,特別是最近一百年,滿清亡國之後。怎麼衰的?我們要知道它的原因,就不會喪失信心。不是它自己衰的,是我們這一代的人迷於外國洋槍大炮,這些機器的技術,迷在這上面,把中國傳統的東西疏忽了。所以,這一百年的中國人很苦!老祖宗留下來的是燦爛輝煌的文明,不但沒有見過,聽都沒有聽說過。現在這些東西真正表演出來,聽不懂,看不懂、聽不懂。你說雜耍的藝術,能看懂嗎?看不懂。聽,更聽不懂,他們演唱的詞,那都是歷代大文學家的傑作。《四庫》裡頭收的有元曲、唐詩、宋詞,這都是過去的表演演唱的內容,裡面的精神是倫理、道德、因果、聖賢教誨,這稱之為漢學。

  佛法到中國之後,也變成漢學的一部分,所以今天提到漢學,決定不能少了佛法。儒釋道,如鼎三個足,三足鼎立,缺一個都不可以。這三樣東西在中國融成一體了,一體稱為漢學。這是全人類最完美的文化、文明,它超越了民族的界限,超越了國家的界限,是老祖宗留給全人類的瑰寶。我們一定要知道。中國人自古以來沒有說國家,說國家的人很少,一開口天下,你看這個包容量多大。老祖宗留給天下眾生的,不僅是漢族這個民族,它實在是容納全世界一切眾生。我們應當把它恢復,把它發揚光大。這是教給我們,不可以再生疑惑。我們沒有接觸,接觸到之後才知道真善美慧,對於祖宗那種敬仰、親愛、感恩的心,自自然然會生起。所以中國文化,根本上它就是多元文化,兼容並蓄。聖賢君子是心懷天下,跟佛的心一樣,佛的心是度盡一切苦難眾生,中國人有這種情懷。所以佛一到中國來之後,馬上就水乳交融,完全接受,跟中國傳統融成一體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,「慈愍留經百歲」。經文:

  【當來之世。經道滅盡。我以慈悲哀愍。特留此經止住百歲。】

  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一萬二千年之後,佛法在世間滅了,經典沒有了。但是這部經還有,還多留一百年,遇到這部經都能得度。一百年之後,這個經沒有了,還有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這個佛號又再留一百年。這個時候佛法在世間沒有了,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告一段落,等下面彌勒菩薩出世,這個世間再有佛法。可是彌勒菩薩出世距離我們非常遙遠,五十六億七千萬年,這當中苦難眾生怎麼辦,沒有佛菩薩教誨。佛菩薩還是慈悲,請地藏菩薩代佛教化。所以在這個當中沒有佛,地藏菩薩就代表佛,他來教化眾生,救苦救難。諸位想想,為什麼不交別的菩薩?觀音菩薩慈悲,為什麼不找他?普賢菩薩也很慈悲,為什麼單單找地藏?要曉得這個裡頭含藏著表法的妙用。地藏菩薩講什麼?我們就明白了。地藏菩薩講孝道,孝親尊師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,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大德,這第一大德。到那個時候人只要懂得孝親尊師,就能夠免除苦難,就能夠增長善根、增長福德。

  於是我們就能夠深深體會到,現前這個社會,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才有效,才有效果?給諸位說,孝道,這是根,這個根人人都有。這個孝,孝敬,就是古人所說的本善,本性本善。本性的根本是什麼?就是孝敬。孝敬是先天的,不是後天的。後天是因為沒人教,被蒙蔽了;如果有人教,他絕對不會蒙蔽,所有一切教育的大根大本。歷代帝王懂得教孝,皇帝死了之後,諡號裡頭一定要加個孝,不管他真孝不孝,他要用這個字,一定把孝字表出來。人真正能孝親,就不敢做壞事,為什麼?做壞事對不起父母,父母再往上去推,對不起祖宗。惡念都沒有,他怎麼會有惡的行為、惡的言語?當然沒有。那你就曉得,一切毛病的發生全出在不孝,不懂得孝。

  佛經,千經萬論還不就講這個字嗎?中國傳統、古聖先賢也都是講這個字。這一個字,義理講不完的,講不盡的,為什麼?它稱性,它是性德。性德就沒有邊際、沒有大小,就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,這個字的意義,永遠講不完的,它稱性!演繹出來,把它展開來,展開對自己日常生活,對工作、對人,待人接物,那就是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。四維,國泰民安,這四個字做到;國運昌隆,四個字做到,真就兌現了。八德這一展開是對整個宇宙,對一切眾生,佛法在其中,佛法也是將八德發揚光大到淋漓盡致。

  世法跟佛法是一法,大乘經上這麼說的。你到寺院看大雄寶殿,大雄寶殿的建築,你在外面看是兩層,裡面是一層,就表這個意思。兩層,上面一層是佛法,下面一層是世法,你在外面看,有佛法、有世法,走到裡頭,世法、佛法融成一體,沒有了。佛法真諦,世法俗諦,真俗不二、理事不二,真正是一體。一體才是至善,止於至善,這終極的目標。真正止於至善是成佛,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止於至善,完全回歸到自性。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,妙覺就是止於至善。所以,一切法到最後,融歸成一體。

  伊斯蘭教講的真主,止於至善。伊斯蘭教沒有偶像,他們禮拜就是一面牆壁,完全是白色,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用這個來表法。那一面牆壁就是常寂光,就是自性,就是本性。本性什麼都不是,三種現象都沒有,不是物質現象,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能生萬法。能生萬法就是造物主,一切法從它生,能生能現。所以世界宗教真的是一家,我們這十幾年跟許多宗教接觸,原來還想恐怕要費口舌要辯論,結果一次沒有遇到。一提出來大家都點頭、都相信,非常可愛,也值得人尊敬。

  所以,斷疑生信是我們學習入門的第一德,有疑惑就進不去了,再好的老師都幫不上忙。但是一個人要真學,真學頭一個對老師要有信心,對老師沒有信心,老師沒有辦法教你。對老師有信心,對法有懷疑都不怕,對什麼懷疑都不怕,老師有善巧方便來引導你。對老師沒有信心,那就是從根本上出問題了。現在真的出問題,現在人對父母沒有信心,沒有孝順心,他對老師能生信心他就難了。這是聖賢經典學術恢復第一個障礙,這個障礙能夠突破,後面就容易了。

 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當來經滅者,善導大師云:萬年三寶滅,此經住百年」,唐朝善導大師說的。萬年是指末法,末法一萬年,萬年之後三寶滅了,釋迦牟尼佛的影響沒有了。可是釋迦牟尼佛離開我們才三千年,這個裡頭就算一般說法,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,這二千五百年了,往後還有九千年。這九千年當中,佛法有興、有衰。這樁事情早年我請教過章嘉大師,我向他請教佛的法運。大師告訴我,佛的法運還很久,但是有興衰,有起有落。這個興衰完全是眾生的緣,法其實沒有生滅、沒有興衰,這都是人。這個世間善根、福德、因緣的人多,聖教就興了;善根、福德少,聖教就衰了。

  緣也是要靠栽培,栽培的人是聖賢,被栽培這些眾生有善根,肯接受,尊重老師、孝順父母,肯學好,慢慢就興起來了。實際上跟世運它都是像一個循環,盛極必衰,衰極一定就興盛。在歷史長河當中,我們看到,一個人的運如是,家運、國運、世運都有這個現象。這什麼原因?迷悟。興旺的時候,一切都能如人意,人容易驕奢,傲慢、奢侈,它就慢慢就衰了;衰到極處的時候,人又恢復要節儉、要謙虛,它慢慢就興起來了。所以它這是一個循環,凡夫心確實是這樣的。所以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的示現,示現過一個清苦的生活,你會發憤圖強;要很富裕的生活,這人會墮落。奢侈、傲慢,走上這個就會衰;走上勤儉他就會興旺。這些事情我們要很細心去觀察,做為我們自己修養跟教化眾生的依據。

  善導大師的說法,跟「淨影、道綽、慈恩」,慈恩是窺基大師,「義寂、法住、望西」,這些中國的法師、日本、韓國這些大德們,說法都相同。「《淨影疏》云:當來之世,經道滅者,舉彼未來法滅盡事。釋迦正法有五百年,像法千歲,末法萬歲。一切皆過,名為滅盡」。經典上有這個說法,祖師大德也有很多這種講法,未來法滅盡的這些現象會有的。「但憬興據《法住記》」,《法住記》是一本書,好像前面我們學到過,提過,這裡面說,「人壽極短至十歲。刀兵劫起」。人在這個時候瞋恨心很重,極其容易起鬥爭、戰爭,看不順眼就想殺人。這是人壽到最短的時候,平均年齡。從這個時候起,每一百年增加一歲,人的壽命最長八萬四千歲。從十歲慢慢增加,增到八萬四千歲,這叫增劫。

  我們現在生在減劫,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,人壽百歲。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現在,現在人大概平均壽命七十歲,三千年了。每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,一千年減十歲,往後九千年,現在人壽七十歲,就是六千年,六千年之後,人壽就十歲,佛的法運還沒絕滅。沒有絕滅是什麼?佛的法運會提到向上升的。七千年、八千年、九千年,人的壽命,十歲升到二十歲,升到四十歲,增劫,佛法才滅。佛法滅的時候,人的壽命是增劫的四十歲,這個時間很長。可是減劫不好受,減劫時很苦,愈往後愈苦,佛法愈重要。人能夠遇到這個法都能往生,而往生得很快,為什麼?他太苦了,對人生沒有任何留戀,這也是個很好的增上緣。增劫的時候,一百年比一百年好,他日子愈來愈好過;這個減劫往下七千年,真是一世不如一世,苦難的日子太多了。我們現在苦,將來人比我們還苦。還苦,遇到這個法門愈加珍貴、重視,真正肯學,他都到極樂世界去了。

  這底下講得很好,他說「增至百歲後」,佛法滅的時候是增至四十歲,那還要六千年,六千年人才能到百歲。到百歲的時候,有「十六大阿羅漢與諸眷屬復來人中,稱揚顯說無上正法,度無量眾,乃至此洲人壽六萬歲時」,此州就是南閻浮提洲,就是講的我們這個地球。這份資料裡頭,對,我想我這裡看到過,有十六阿羅漢,我們資料裡頭有這個,十六大阿羅漢,對,《法住記》有。「出法住記」,資料裡頭有。「梵語阿羅漢,華言無學,謂其生死已盡,無法可學」,這小乘。小乘到四果,初果須陀洹,二果斯陀含,三果阿那含,四果叫阿羅漢,這是小乘四個學位,最高是阿羅漢。阿羅漢叫無學,就是畢業了,學位拿到了。生死已盡,這個生死是六道生死輪迴,他沒有了,他超越六道。到哪裡去?到四聖法界,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。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,這個裡頭人心不清淨。阿羅漢心清淨了,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,清淨,阿羅漢證得,平等還沒有,證得清淨。他超越六道輪迴,所以叫無學,三界裡面的東西無法可學,畢業了。

  「又云無生」,無生是他把見思煩惱斷盡了。為什麼叫無生?見思煩惱能生六道輪迴,它是六道輪迴的因,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的果。所以阿羅漢稱為無生,見思煩惱斷了,就永遠不會再生出六道輪迴了,稱之為無生。也稱作「應供」,「謂其應受人天供養」,他應該接受人天供養。為什麼?他有大福報,供養他的人得福,真修行人,真的證果之人。供養、祈福最殊勝的、最圓滿的是供佛,佛不在世了。佛應化在世間的,也沒人曉得,像智者大師,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善導、永明延壽,阿彌陀佛再來的,當時沒人知道。到知道的時候他已經滅度,走了,往生了。可是佛菩薩也會滿眾生的願,眾生真正發心供齋,確實有佛菩薩來應供,佛菩薩讓你滿願,福不唐捐。這在佛門叫無遮大會,叫千僧齋,供養就是請吃飯,請一千個出家人,供齋。只要千人以上,一定會有聖人在這個裡頭參加。但凡夫不認識,你要用真誠、恭敬心,看每一個人都是聖人,你才不會漏掉。如果看到那個,那個人我不喜歡他,那個人就是聖人,他不就漏掉了嗎?

  永明延壽大師在世的時候,國王打千僧齋。供齋這一天,當然有地位的、有修持的這些高僧大德一定是坐上席。上席當中還有一個主位,最大的一個主位,誰都謙讓,彼此在相讓。這個時候正好來了一個和尚,也不怎麼樣,很平凡的一個和尚,看到大家都推讓,不肯坐,他到當中就坐下來了。既然都是出家人,也就不好意思說話,大家就吃飯了。吃完之後,國王向永明大師請教,我今天供齋,有沒有聖人來應供?有。誰,誰來了?定光古佛。這名字聽說過,定光古佛今天來應供,哪一個?坐在上位的那個和尚。也不知道什麼名字,耳朵很大,就叫他大耳朵和尚,就是他。這個時候國王歡喜了,趕緊派人去打聽,這個大耳朵和尚到哪裡去了,有哪些人看到?一路追蹤,找到了,他在山洞裡頭,住在山洞裡修行。找來的人見了面,大家都知道,這是定光古佛,都禮拜。他說了一句話,「彌陀饒舌」,說完之後他就走了,這真的。

  大家想想,彌陀饒舌,那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不要緊,定光古佛走了,咱們家裡還有一尊佛,阿彌陀佛在家裡。回去報告,把這個事情報告給國王,國王聽了非常歡喜,趕緊去拜阿彌陀佛去。還沒出門,外頭報信的人幾乎跟國王碰了頭。為什麼這麼慌張?報信的人說,永明延壽大師圓寂了。這就是說明,身分不能暴露,暴露身分就得走。所以這傳下來,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現在這個世間,什麼佛再來的,什麼菩薩再來,可多了,一個也不走。那我們就曉得,全是假的,沒有一個是真的。如果是真的,他就走了。所以無論什麼人說是佛再來的、菩薩再來的,都不要相信,不是鬼話就是神話,鬼話、神話不能聽。佛家的經教有證明,確實是有,身分露了一定走,你再找不到他。這是講應供,就是為眾生培福。

  阿羅漢也翻作「殺賊」,所以有些人誤會,這佛門戒殺生,你看阿羅漢殺賊,這不開了殺戒嗎?這是一知半解。這是比喻,「謂其能殺煩惱之賊」,他能夠斷煩惱,煩惱是賊。他把煩惱斷掉了,就等於說把煩惱殺掉了,是這個意思,不是真的去殺,殺賊。所以,意思要搞清楚,不要產生誤會。「以其皆具三明六通,無量功德,故稱為大」,這叫十六大阿羅漢,這個大是稱讚之辭,他們的智慧、道行、神通都大。「三明」,這個資料後頭有個括弧,「天眼明、宿命明、漏盡明」;六通,天耳、天眼、宿命、他心、神足、漏盡。一般在大乘經裡頭,稱法身菩薩三明六通,稱阿羅漢只稱六通,不稱三明。這個地方所講的十六大阿羅漢,應該都是大菩薩,為教化眾生,示現阿羅漢身分。實際上他們都是法身菩薩,說不定裡頭有古佛再來,所以大乘經上稱大阿羅漢。那個大也有祖師把它說為大乘,大乘阿羅漢、大乘無學,那是什麼地位?法雲地的菩薩,就是十地菩薩。十地菩薩法雲地,稱大阿羅漢,大乘無學了。阿羅漢本來是小乘無學,就是小學畢業了,大學畢業稱大阿羅漢。這個說法也能說得通,也說得很好。

  下面再給我們介紹說,「此阿羅漢」,這個此是指這十六大阿羅漢,「承佛敕故」,秉承佛的教誨,「以神通力,延自壽量」。他們的壽量是自在的,在這個世間想住多少年沒問題,立刻入滅也沒問題。他能做這個示現,也就是能做這樣的表演,生死自在。「住於世間,守護正法,至今猶未入滅」,這十六個阿羅漢都在世間。「若遇世間設大施無遮會時」,這就是打千齋,千人齋,千僧齋,他們會來應供。「即同諸眷屬,蔽隱聖儀,同於凡流,密受供養」,他們化身一個普通的出家人,參加這個法會,來供養,接受供養。「令施者得勝果報」,得到殊勝果報,「饒益有情,是為十六大阿羅漢」。這是經上有記載的。

  我們從這樁事情也能體會到,小乘阿羅漢以上,有辟支佛,有別教三賢菩薩,別教的三賢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圓教裡面有十信位的菩薩,這都是沒有超越十法界。超越十法界的法身大士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再往上去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。這個世間人有難了,這個世間人很苦,他們能不來嗎?愈是有苦難的地方,愈是優先來照顧。這些佛菩薩來照顧,為什麼不照顧我?我很苦!為什麼沒來照顧我?其實每個人都照顧到了,你不認識,你沒有覺察到。所以,我們應該要學善財童子,善財童子之能夠一生證得圓滿菩提,他的祕訣就是把一切眾生都看作佛菩薩。像十六大阿羅漢化身,就在我的周邊,我從早到晚,看到的、聽到的、接觸到的全是諸佛菩薩,凡夫就是我一個。恭敬心生起來,真誠心生起來,禮敬的心生起來了,普賢的十願全做到了,他怎麼不成佛?我們為什麼不能成就?我們就是看到佛菩薩應化,他是凡人,還得批評他,這怎麼能成佛?

  善財童子的做法有沒有過分?不過分,善財做法是真的。為什麼是真的?佛在大乘經上說過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善財童子沒看錯。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佛,蚊蟲螞蟻都是佛,無情眾生也是佛,花草樹木都是佛,山河大地都是佛。他生在哪裡?他生在極樂世界,他不成佛誰成佛?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,把蚊蟲螞蟻都看成佛,把樹木花草都看成佛,他成佛了。佛眼睛看眾生全是佛,眾生眼睛看諸佛如來全是眾生,這就叫做是心作佛。我們本來是佛,但是我們是心作眾生,沒有作佛,要作佛就對了,就是沒作佛。這個意思要懂,這是真實的表法、究竟的表法、圓滿的表法。不能說佛菩薩不慈悲,佛菩薩確確實實時時刻刻照顧,一分一秒都沒有離開。只是我們自己糊塗,自己沒有覺察到,自己生在自生煩惱之中。煩惱本來是沒有的,自己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全錯了,生煩惱。善財這個表演,這麼一轉,我們明白了。真明白了,向他學習,這就對了。

  所以這個經上說,「賓頭盧」,我們這個參考資料裡頭有一段。這也是菩薩示現的,《彌陀經》前面有他,《無量壽經》也有他,夏蓮老會集把他省略掉了。全名是「賓頭盧跋羅墮闍」,中國人喜歡簡單,把後面省略掉了,只稱賓頭盧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,「十六羅漢之一」,這十六個是聲聞弟子當中的大弟子。賓頭盧「永住於世」,他現在還在人間,現的相是「白頭」,老人,頭髮白了,「長眉」,示現這個相,「又稱住世阿羅漢」。賓頭盧是他的名字,意思是「不動」;跋羅墮闍是他的姓,翻成中國意思是「利根、捷疾、重瞳」,有這幾個意思在裡頭。這是「婆羅門十八姓之一」,這十八姓是十八個族群,都是屬於婆羅門教。

  依據「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」這個裡面所記載的,「十誦律卷三十七所載」,尊者「原為優填王輔相之子」,他的父親是優填王的宰相,「年少出家學道,證得阿羅漢果,有神通」。他喜歡現神通,被佛懲罰,懲罰他不准滅度,永遠住在世間。所以,別的阿羅漢都滅度了,只有他還在人間。「曾以顯神通於世人之前,受佛陀呵責,不許住於閻浮提,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」。須彌山四方有四大洲,我們地球在南方,西方也叫西牛貨洲,這個地方講瞿耶尼洲,在那邊教化眾生。「後雖聽還」,以後世尊准許他回來,就是回到這個地球上來,南閻浮提洲,回到這兒來。「而不許其入於涅槃」,不准他滅度,要他常住在世間,「使永住於南天之摩梨山度化眾生」,他還住在地球上。「另於三摩竭經」也載有這個故事,都可以做參考。

  「又據請賓頭盧經所載,師受佛之教敕,為末法之人作福田,故天竺優婆塞國王、長者等,於設會時常請之,以食物等供養」。這就是佛門的傳說,打千僧齋,賓頭盧尊者一定會來應供。這個話說得沒錯,那我們打個千僧齋,他來不來?我告訴大家,他未必來。為什麼?我們打個齋,想請總統來應供,他來不來?他不來,請不到。如果我們家族是個大家族,對整個國家有影響,對世界有影響,我們請總統,他來,他看什麼人供齋。佛不講名聞利養,佛講真正道行,你打齋的人你有沒有真正修積功德。修積功德什麼標準?三皈、五戒、十善有沒有做到?這最低的。高的標準,是三福、六和、六度、十願,你要是做到了,你一請他一定來。為什麼?他來替你增福。

  我們沒有修行,起心動念都是名聞利養,都是貪瞋痴慢,我打齋幹什麼?求佛菩薩賜福,讓我發大財、做大官,幹這些事情,佛菩薩不會來受賄賂。錯了,大錯特錯,心行不正,對佛菩薩是侮辱,不是恭敬。又何況大乘經教裡頭說得太多太多,一切供養中,法供養為最。你能夠財法二施,請法師講經,這是普賢十願裡頭「請轉法輪」,請法師來講經,講經圓滿供齋。財法兩種施都做到了,這個賓頭盧會來,肯定會來。為什麼?法師講經,有一個人覺悟了,功德就不得了。不要認為個個都有,不是,有一個人覺悟就不得了。一人得福,連帶一屋,我們大家都沾光。講經教學功德不可思議是這個,只要有一個人真聽懂了,真聽明白了,真正發心求生淨土,老實念佛往生,這功德就圓滿了。所以,這十六大阿羅漢帶他們的眷屬都來了。

  「憬興云」,念老節錄這段話,我們資料裡頭也有,「當人壽七萬歲時,無上正法方永滅沒,故云經道滅盡」。這兩個說法,「各據一義」,兩個講法不同。「望西師判云:(善導)大師彌陀垂跡」,不是凡人,這佛門都知道,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還有天台山的豐干和尚,也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這是暴露身分的,身分暴露了就滅度,就走了,再找不到了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「慈恩觀音化現」,慈恩是窺基大師,觀音菩薩再來的。「所解不輕」,他們的解釋要重視,「以為依憑」。這就根據望西師的意思,解釋這一段經文,應該遵守善導大師的教誨,以這個教誨為正說,其他的可以列為參考資料。「此說甚是」,這個說法很正確。此法甚是這一句是黃念老他的意思,我們贊成。

  後頭這一段,『特留此經』者,「《淨影疏》曰:佛以慈悲憐憫眾生,故法滅後,獨留此經,百歲濟度」。佛法在這個世間滅盡了,這是一般講法,佛的法運,用現在的話說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的教學,他的影響力。橫的影響是全世界,豎的影響是一萬二千年,一萬二千年之後,影響沒有了,就滅掉了。在這個時候《無量壽經》還多住一百年,就是說最後滅的是《無量壽經》。這一百年當中,只有這部經,能夠遇到的、能夠相信的,信願持名,決定得生。說明這部經的功德不可思議。「以此經中開示淨土,令人求生,故偏留之」。修別的法門,要斷煩惱,要消業障,不容易!往後去,眾生的煩惱愈來愈嚴重,業障愈來愈深;換句話說,所有法門為什麼消失?度不了眾生,眾生的煩惱、業障、習氣太重,什麼法門都不管用。到最後,只有念佛這個方法,他肯信,肯發願求生,能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統統得度。顯示淨土法門廣大無邊,所以偏偏要留這部經。

  《大涅槃經》有這個一段意思,「顯示佛性,聖人先隱」,這個聖人就是諸佛如來,「為是先滅」。經亦如是,大乘經亦如是,都先滅了。「此經教人厭苦求樂,濟凡中要,為是後滅」,這部經最後滅。為什麼?在眾生業障、煩惱極重的時候它還管用。關鍵是緣分,你有沒有緣分遇到;遇到之後,你能不能相信;信了之後,肯不肯發願求生;肯發願求生,你念不念這句佛號。如果統統具足,你的因緣具足,你決定得生,這個容易。我們要想到,末法一萬年之後還有這麼大的效果,何況現在?我們現在距佛法滅還有九千年,這麼長的時間。末法一萬年,我們才在第二個一千年開頭,要珍惜自己的機緣,遇到不容易。

  特別是遇到這部經,太難得了!經是佛說的,是佛多次宣講的,多次宣講就必須要有會集。會集在佛門很早就有,不是現在,淵遠流長。中國人做會集經典的事情,有人考證,三國時代就有了。我們知道,摩騰、竺法蘭是漢明帝把他們請到中國來的,他帶的有佛經、佛像,來到中國。為了是契合當時社會大眾的需求,翻一個《四十二章經》,《四十二章經》就是會集本。裡頭句句話都是佛說的,是很多經裡頭講的,這個節錄下來,就像我們做《群書治要360》一樣,裡面抽出來的。這樣說,這個會集本,從佛法到中國來第一本經書,就是會集本。所以不是王龍舒第一個,前面的例子太多了。

  龍舒、魏默深將五種原譯本會集成一本,不是不應該會集,而是會集不圓滿,取捨不當,沒有完全遵守原譯本的文字。會集,一個字不可以改動,這是會集必須要知道的。他們改動了文字,改動當然更好懂,更容易明白,他改沒有問題,這個例子不能開。開這個例子,以後人看到經,不懂的地方他就改,那經就改得一塌糊塗,就面目全非了。所以不可以開這個例子。後人批評是批評這些事情。夏蓮老遵守這些原則,重新再做個會集本。會集的原稿三年完成,非常仔細,一句一句的去對照、對比,字句、字字都是用五種原譯本的文字,沒有自己去加一個字。這就完全如法了,成為《無量壽經》最完美的本子,善本。我們見到了,我們上一代沒見到,印光大師沒見到,諦閑法師沒見到,倓虛法師也沒見到。我們見到了,稀有的因緣。

  蓮公囑咐黃念老為這個經做一部註解,因為念老親自聽夏老講過這部經。黃念老有智慧,他蒐集了一百九十三種資料,這裡面有八十三種是經論,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,會集註解這部經。所以這個註子是集註,集經論、祖師大德的開示之大成,來註這個經,不可思議。我們看這個註解,就看了一百九十三種參考資料。這一百九十三種書堆在那裡一大堆,從哪裡看起?他用了六年的時間,把裡頭的精華抄出來,寫在經文的後面。我們方便了,這對後世淨宗念佛人貢獻之大無量無邊。

  我們今天得到了,得到了無比殊勝的利益,那就應當要承擔起流通的責任。怎麼流通?自己依教奉行,一心求生淨土,再是為人演說。現在的印刷術發達,成本很低,盡量多印,到處贈送結緣。親戚朋友送禮物,不要忘記裡頭加一本《無量壽經》,最好連這個註解,這最好的禮物。這個禮物裡頭有財供養、有法供養,圓滿的。現在我們有講經的錄音的小機器,一千二百個小時圓滿具足,有光碟,這個禮物好,成本很低。學佛同修家裡擺個十幾二十個,有緣的人到處結緣,普度眾生。這就是我們真正在做流通的工作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