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一二二集)  2012/1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12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四百零一頁,從倒數第四行看起,《行願品》這裡看起,四百零一頁倒數第四行:

  「《行願品》曰:善男子:諸供養中,法供養最。所謂如說修行供養;利益眾生供養;攝受眾生供養;代眾生苦供養;勤修善根供養;不捨菩薩業供養;不離菩提心供養。善男子:如前供養無量功德,比法供養一念功德,百分不及一,千分不及一,百千俱胝那由他分、迦羅分、算分、數分、喻分、優婆尼沙陀分,亦不及一」。佛舉了這麼多例子、這麼多的比喻給我們說明,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第一,而法供養當中,又以如說修行供養列在第一。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,今天再把這個話溫習一遍,非常重要。末後說,「不捨菩薩業供養,不離菩提心供養」。你看如說修行供養擺在第一,不離菩提心擺在最後,一前一後都是最重要的。我們相信佛的話,佛看得清楚,我們看不清楚。佛能看到真實利益,那是修行證果,不是人天福報,人天福報無法跟它相比。往往人天福報享盡,惡業的種子成熟,接著要受苦報,受苦報的時間比受福報的時間要長得太多太多!這個要細心去觀察,自然就明白了。

  下面說,「何以故?以諸如來尊重法故。以如說行,出生諸佛故」。這就是法供養真實的利益,修法供養,你能作佛,這個利益太大了!什麼樣的財供養都不能跟它相比,不能成佛,法供養能成佛。如說修行,修什麼行?修菩提行。什麼是菩提行?六波羅蜜是的。我們今天修行六波羅蜜,為什麼得不到像經上講的功德利益?我們雖然修六度,沒有根。這個諸位要記住,根是什麼?根是戒律。我們連《沙彌律儀》都做不到,六度修得再好,不會開花結果,沒有根。所以這些年來,特別提醒大家,儒釋道的三個根重要。這三個根是什麼?淨業三福的第一福,你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。第一福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沒有做到,淨業三福的根沒了。根本的根本就是孝親尊師,就是這兩句。

  《孝經》讀過,做不到。從天子到庶人,《孝經》上都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什麼叫孝養父母,《孝經》裡頭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為什麼做不到?沒根。《弟子規》做到、《感應篇》做到、《十善業》做到,你就有根了。然後再把《沙彌律儀》做到,你就有菩提根。沒有這三個根,你自己不能成就,你這一生當中再大的成就,用現代的話說,你成為一個學者,你成為一個像現在一般學校的大學教授,你只能做到這個,你是凡夫。為什麼?小乘須陀洹你做不到,大乘《華嚴經》上所講的初信位的菩薩你做不到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佛對弟子的要求不是在信解,信解是入門,佛是希望你能夠行證,如說修行,出生諸佛就是證。

  佛是覺的意思,江味農居士註解的《金剛經講義》,《金剛經》裡面所講的諸佛,江味農居士的解釋,諸佛就是指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這四十一個階位叫諸佛,他都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了,天台大師稱他為分證即佛,沒有圓滿。如果我們根據這個意思再引申,引申到天台大師所說的相似即佛、觀行即佛、名字即佛,那把我們都包括了。我們是什麼佛?名字即佛,有名無實。我們的自性是佛性,從自性上說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但是他被妄想分別執著蓋覆了自性,就變成凡夫,所以只有個名字。我們真正修行,如說修行,那你就是升了一級,不叫名字即佛,叫觀行即佛。觀行是什麼?真修,沒證果。如果證果,證果就是相似即佛。《華嚴經》上最前面的十信菩薩是相似即佛,從初信到十信;從初住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,叫分證即佛;妙覺,那叫究竟即佛,天台大師的六即佛。真修,真修的人一定具足四個根,我們見到都要頂禮。我們在名字位,他在觀行位,比我們高。我們沒做到,他做到了,做到了沒證果。證果,那就又提升,相似位;見性,那就是分證位。這法布施才能做到,財布施做不到。

  我們再繼續看下文,「若諸菩薩行法供養,則得成就供養如來。如是修行,是真供養故」。用什麼法供養?用如教修行之法來供養。佛教我們持戒,《弟子規》是戒,你不要把它看錯了,祖師用它來代替佛家的小乘戒律。唐朝中葉之後,這是我們祖師定的,不學小乘,用儒跟道代替小乘。儒道的內容非常豐富,我們今天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,我們只抓住儒跟道的根本戒這一方面。儒的根本戒就是《弟子規》,道的根本戒就是《感應篇》,佛的根本戒就是《十善業道》,出家修行的根本戒就是《沙彌律儀》,四樣東西要做到,要從第一樣學起。像蓋房子一樣,四層大樓,先蓋下面第一層,再蓋第二層。第一層是《弟子規》,沒有《弟子規》,後面三個是假的不是真的。要曉得佛法衰,怎麼衰的?就衰在此地。現在戒律全部丟掉了,連樣子都沒有了。以前還有個假相,現在連假相都沒有,完全沒有了。完全沒有就變成佛學,佛學沒有辦法把佛教興起來,走佛學的路子,佛教是走向毀滅之途。

  救佛教從哪裡救?從《弟子規》救。我了解,知道得很清楚,我也沒有辦法救,希望下一代。我們這一代是老師沒教,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可以學,老師沒說。而是在我們自己這六十多年學習當中,怎麼修都不能成就,原因到底在哪裡?我們深入去檢討、去觀察,發現我們的根沒有。看看古人的成就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沒有一個不是這麼成就的,那戒是根基。《華嚴經》上說得好,《大智度論》上也一樣的說法,「戒為無上菩提本」,本是根本。這一句經文大家都會念,古大德註疏裡頭引用得很多,我們不生疏,為什麼就疏忽了?所以依舊疏忽,這三樣小東西把它看輕了,到晚年之後後悔莫及,學一輩子還是凡夫,你成不了聖人。

  戒學不好,根本的問題是沒有把身放下,執著身是我;沒有把自己的我執放下,那是更深一層的,末那識裡頭有個我愛、我見,我見就是我執,這個東西沒放下。放下見惑,證須陀洹果。放下我見,前面是身見,這是我見,那是《金剛經》後半部所說的。前面是無四相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小乘須陀洹,大乘圓教初信位菩薩。如果放下我見,《金剛經》後半部,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,是什麼地位?給諸位說,《華嚴經》圓教初住,不是十信位,是十住位。真正做到初住菩薩,初住菩薩,別教是初地,他超越了十法界。不但超越輪迴,超越十法界,他往生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他是法身大士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最低的一層,法身大士。他到這個世間來,肯定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做得非常好,為什麼?他來示現。苦學那是什麼?代眾生苦,給眾生做最好的榜樣。不是天天念著、講著,不是這個,他真落實,完全落實到生活。這就是以如說行,這樣才能夠出生諸佛,你走的是成佛之道。如果不是真的從這幹起,你走的不是成佛之道,看到好像是成佛之道,是假的不是真的。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
  我們怎樣供養諸佛如來?能夠把這四個根認真學習,那就是你真實供養諸佛如來;把這個東西丟掉了,搞什麼都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這個根,根能生、能長。我今天用大乘來供養佛,行不行?不行,為什麼?假大乘,不是真大乘。真大乘是明心見性,我沒有明心見性,我搞的是假大乘。佛教今天為什麼衰成這個樣子?眾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劫難?沒有真的,有真的就好了,有真的是正法住世,是假的正法住世,不是真的。真正正法住世,我們這一代看不到,我們這一代把正法的種子先傳下去。自己真幹,幹不出成績出來不要緊,給後人一個好樣子,後面人接著再幹。二代、三代、四代,真做好了,才能開花結果,正法才能興隆。正法一興,國運就興,世運也興,這個世界安定和平,人民幸福快樂,真的離苦得樂。

  「如是修行,是真供養。以堅勇求正覺是法供養」,真正的法供養就是堅勇求正覺。正覺是什麼?正覺就是佛道,成佛。這是法供養,這「是真供養,供養中最,故勝於以餘物供養恆沙諸聖也」,這個諸聖是佛。以餘物,那都是屬於財供養,金銀七寶都是屬於財供養,比不上法供養,法供養能成佛,財供養得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福報最大的,做大梵天王;再往上面去,摩醯首羅天王,這是六道裡頭福報最大的。法供養能出六道輪迴,財供養出不了,所以這個財供比不上法供,道理在此地。

  「上文中俱胝」,這是印度數量的名稱,合中國是「千萬」,一千萬才一個俱胝。「那由他」,我們中國人講「萬萬」,是億。往下這個數字愈說愈大,印度最大這個數字,它不是十倍十倍相乘的,它是自乘,「最後優婆尼沙陀分」。優婆尼沙陀什麼意思?「將大地碎為極微之微塵」,這就是優婆尼沙陀分。那就是現在科學家所說的,把整個地球統統分析成原子、粒子、中微子,那有多少?數不盡!就是這個意思。一粒電子把它分成中微子,多少個?一百億個,一個電子就是一百億個中微子。把整個地球都分析的時候,多少個中微子?經上用這個做比喻。「其數眾多。法供養之功德,如地球所有微塵之總數」,法供養的功德。佛經上講的微塵,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粒子、講的中微子,不能再分了,再分就沒有了。法供養的功德是總數。「至於財物供養之功德尚不及一微塵」,更何能與地球微塵之總和來相比?「此乃盛讚法供養功德不可思議」。再比較,「此較量彌顯法藏菩薩堅勇求正覺,其功德遠超供養恆沙諸聖」。我們有理由相信佛的話是真話,佛的話沒有一點點誇張,實話實說。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、如語者,如就是一點不過分,他說的全是事實真相。

  我們讀了之後,曉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依教奉行從哪裡奉行起。千萬要記住,決定不能疏忽這四個根,沒有這四個根,佛法不是正法,不可以不知道。現在只有要求自己,不能要求別人。要求別人,你永遠會失望,只有要求自己,期望別人太難了。我在早年,在國外弘法,深深感到孤單,所以每一次回到台灣,當然一定去看老師,請求老師多培養幾個學生,我們在弘法上可以聯手,可以互相有支援。我請過好多次。最後老師告訴我,「你替我找學生」。從此以後我再不提了,我知道難。老師說,學生找一個好老師,可遇不可求,難!到哪裡去找?緣分。他說老師要找個學生更難,沒地方找。古時候還行,為什麼?三個根是父母給你紮的,都有根,好辦。那我們現在扎根的教育疏忽了兩百年,這兩百年當中前一百年還有,已經很少很少,後面這一百年沒有了。什麼時候完全沒有?中日戰爭的時候完全沒有了。

  中日戰爭那個局面,中國人非常悽慘,戰爭的時候,初期節節敗退,日本的兵力太強了,沿海地區全被他佔領了,逼著政府退到四川。幅員太大了,日本的兵力不夠,再強也沒有辦法,面積太大。所以中國用了一個政策,就是持久戰,日本這個軍隊是要速戰速決,我們給他拖,拖到最後,他就完了,把他拖垮了。中國地方太大了,日本人數很有限,全國的人到中國來,也看不到日本人。又何況太平洋戰爭爆發,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,日本的兵力除了在中國之外,還霸佔了南洋,南洋一片全是他的佔領地,他有多少軍隊?所以每個地方一點點,最後都被人家打,殺掉了,到最後無條件投降,這真的叫自不量力!你的力量再強大,那個時候把中國東三省佔去,他就不打,守住了,那日本了不起,日本到今天還是不會敗的。野心太大了,要霸佔全中國,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。他那個時候拿東北幾省的話沒有問題。

  這些歷史細心觀察,我們就長很多見識,人一定要量力,人一定要扎根。滿清入關,以少數民族(那個時候他的軍隊只有二十萬)能夠統治全中國二百六、七十年,他靠什麼?不是靠武力,他靠文化,他成功了。他全用倫理道德,用儒釋道三家這個教學,他靠這個。中國人歡喜,中國人佩服,歡迎你來做皇帝。日本人錯了,欺負中國人,到處殺人、放火、掠奪,這把中國人激怒了,全民反抗你,那個時候中國人四億五千萬,全民反抗你,你能戰勝嗎?沒這個道理,注定失敗。希特勒,不過四年戰爭就亡國了。就是暴發戶,憑強暴的力量時間都很短。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併吞六國,統一全中國,十五年就亡國。這都是什麼?只知道用武力、用霸道、用強權,最後都失敗。中國幾千年立國,仁義道德,深信因果,崇尚三教,就是儒釋道三家,得來的是幾千年的長治久安。佛陀教育起很大的作用,決定不能搞迷信,搞迷信就錯了,迷信怎麼能傳幾千年?哪有這種道理!

 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,第六段「願求淨土」,這裡頭分兩個小科,第一「感得淨剎」,我們看經文:

  【願當安住三摩地。恆放光明照一切。感得廣大清淨居。殊勝莊嚴無等倫。】

  「右之二小科是求成佛攝淨佛土願,此二偈」,就是庚一與庚二,庚二是「盡度眾生」,「實以上諸願之總歸」,也就是總結。「亦是下」,第六品,「四十八願之核心」。四十八願最後希望得的是什麼?就是希望得到,一個是淨土,一個是盡度眾生。所以說這是四十八願的總歸,四十八願的核心。「《普賢行願品》曰: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,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是故菩提,屬於眾生。為成就度生事業之究竟方便,故發大願攝淨國土」。就是建立,我們今天講建立一個教學的實驗區,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就是建立一個實驗區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頭的六道眾生,這是最難度的,他建造一個極樂世界,最難度的,煩惱習氣重的、業習重的,無法消除,沒有關係,到這兒來,到極樂世界全都得度了。他的煩惱怎麼斷的?業障怎麼消的?就這一句佛號,只要你把心住在佛號上,你別去管業障,也別去管煩惱,佛號念好了,業障煩惱自然沒有了。所以這個法門,念佛法門,變成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門。

  我們這一生真難得,這一生竟然遇到了,只要是遇到的人,他能夠掌握住,這一生決定成佛去了。不過遇到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畢竟不多,這個原因是什麼?這難信之法,理太深了。把這個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沒有十年、二十年是做不到的。你們大家看我這個樣子就曉得了,我搞了六十一年,才把這個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從什麼地方看?從我講經你就曉得,你聽聽我以前的錄像帶、錄音帶,講得不清楚。不是我隱瞞、我不願意講,不是,我都是全部拿出來了,有多少全拿出來,絲毫不保留。你看每年講的不一樣,你就知道這個事情不假,沒有二、三十年的工夫搞不清楚!沒人能把這個東西講清楚、講明白。我們對這樁事情真的有一點清楚明白了,夏蓮老幫了大忙,沒有這個會集本,我們困難;黃念老幫了大忙,沒有這個集註,我們的困難還是很多,這兩位大德幫了真的大忙。還有近代的科學家,特別是這些量子學家,他們的報告證明佛所說的、菩薩所說的、祖師大德所說的有道理,不迷信,對我們的信心增長了。

  念老引用《行願品》這段文,要我們知道諸佛菩薩念念饒益眾生,希望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。真實的利益是了生脫死,這是人類自古至今心裡面所嚮往的,哪個不想?想不到!許多宗教他們的目標是生天。生天這樁事情佛搞清楚了,欲界有六層天,大分,小分就太多了,色界有十八層天,無色界有四層天,總共有二十八層天,沒出六道輪迴。這個事情要不是佛出現在世間,誰知道?佛怎麼知道的?不是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,佛是從甚深禪定裡面親自見到的,佛告訴我們,甚深禪定是自性本定,不從外頭來的。惠能大師可以做證明,他開悟的時候第四句的報告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就是自性本定。在自性本定裡面,時間空間沒有了,無量劫前就在當下,無量劫之後也在當下,你全看到了。宇宙、萬法、生命、我從哪來的,佛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現在物理學家用科學的方法也見到了,跟佛講的一樣,還沒有佛講得那麼詳細,沒有佛講得那麼清楚。所以我們才肯定,釋迦如來四十九年講些什麼?我們把它歸結為五個科目,倫理、道德、因果,這三種是普世教育,人們真正學,能離苦得樂;再向上提升,那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哲學教育、科學教育,是幫助人破迷開悟。五個科目都講到究竟、都講到圓滿,妙極了!

  我這一生要沒有遇到方東美先生,我們對佛教邊都不會沾。不知道,沒人說,以為它是宗教,以為它是迷信,碰都不碰它,怎麼會曉得這裡頭有這麼多好東西?方老師介紹,告訴我,佛經哲學在經典,不在寺院,我們學習方向就正確了。經典是我們所需要的,經典之外都是屬於形式,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,「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」。這些都是真善知識,不講假話,給我們確實《無量壽經》所說的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這些長者給我們是真實的利益。問題是我們受了整個時代的影響,老師不像古時候,古時候的老師非常嚴格,所以嚴師出高徒。現在的老師對學生都客氣,這就是我們受到這個時代環境的影響,老師對我們沒有嚴加管教,嚴加管教的話,我們的成就就不只今天這樣,那高很多倍。我們不是不用功,不是不肯學,沒有人嚴加督導,我們就隨便了,把年輕這個大好光陰虛度了。還好經教沒中斷,天天讀經。但是如果真修行的話,老師要那個時候教我嚴格紮四個根的話,我今天不是這樣的。不能說比今天提高十倍,提高三、四倍那是顯然可知的。而且我們好教,就聽話,老師真要求就真幹。

  時代變了,年輕人不聽老人話了。所以老師對我們的管教,就是對我自己來說,跟古人相比差太遠了。我們見面談一些東西,換句話,你學很好,你不學就算了。老師指出路、指出方法,幹不幹隨你自己。這個不能怪老師,怪這個時代,這是時代的風氣。我們自己吃這個虧,受時代影響。我們今天如何能幫助底下一代人出來?我對同學的期望就比過去老師對我的期望要殷切得多了,因為我看到了,如果我們這二、三代不能把根基紮好,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統統都會沒落,都變成歷史,不可能存在了。如果你說可能存在,存在的是佛學、儒學、道學,這個我承認,它會存在。佛法自己來講,正法那全沒有了,正法的佛沒有了、正法的儒沒有了、正法的道也沒有了。無論學哪一家,統統要紮四個根,學佛如是,學道也如是,學儒亦如是,沒有根怎麼行!

  饒益眾生,一切眾生得到最豐饒的利益,那要靠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,真正以慈悲心關照這些眾生。前些年我在日本開會,認識日本一位年輕的基督教牧師,他也是大學教授,比我年輕,現在應該將近六十。我跟他談過,宗教的核心就是愛。聖經《新舊約》裡頭說的,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;佛經裡面講的,慈悲為本、方便為門;《古蘭經》裡面所說的,真主確實是仁慈的。你看任何宗教經典都把愛做為核心。我跟他談這個問題,我說上帝怎麼愛世人,佛菩薩怎麼慈悲,這是抽象的,不是真的。怎樣把它變作真的?那就是宗教裡頭這些神職人員,佛門裡面這些出家人,要把佛菩薩的慈悲做出來,代表佛菩薩去慈悲一切。基督教的牧師,基督教的信徒,要把上帝的愛、神的愛,從自己身上發揮出來,去愛世間人,這就對了。我的話他聽了,他也很感動,他也非常贊成。

  宗教是教育,宗教真正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破迷開悟。離苦得樂是普世教育,偏重在倫理道德因果。破迷開悟,那是佛門所謂是上等根機的人,他對於人間天上這種福報覺得還不滿意,還要向上提升,這個人不多,也要滿他的願,所以這就是高等哲學與高等科學。對宗教要認識,它是好東西,它不是壞東西。我們也要認識宗教的本質,不能看它的信徒,它信徒變質了,不能依教奉行,在經上講的如說修行他做不到,他會講、他會說,他自己沒有做到,這就是叫佛學;自己真正做到了,那叫學佛。現在搞的是佛學,不是學佛,這個我們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我們是搞佛學還是認真學佛?利益不一樣,結果不相同。所以在這裡這首偈,教我們學諸佛菩薩大悲心,以大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。如何落實?這個課題擺在我們面前,我們自己必須做榜樣給他看,感動他,這是真正慈悲,真正愛他。因為你今天講給他聽沒有用,他不相信;他聽到時會點頭,也會說很好,但是他決定不會去做。為什麼原因?他有懷疑,半信半疑。凡是做不到,沒有落實,就是半信半疑。真的一點沒有疑惑了,哪有做不到的道理!

  章嘉大師在世的時候常常告訴我,佛法知難行易。我最初聽他這個話也半信半疑,因為我們觀念當中,知容易,做很難,怎麼他說這個是知難行易?老人告訴我,你之所以不能做到,你對它沒有真正了解。他舉個例子,譬如我這個桌上有一堆黃金、有一堆黃銅,這兩個東西擺在此地,告訴你,你可以隨便拿一份。你拿哪一份?你要知道黃金可貴,一定拿它,你不會去拿黃銅。只有你不識貨,你才這黃銅很可愛。他舉的這個例子的時候,我想想是有道理,佛經上講的這些東西教你要做的,你沒有能做到,就是你不識貨。所以知難行易是真的不是假的,這屬於哲學上的問題。所以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要搞了四十九年?就是知難!他要遇到一個老太婆,說什麼她都聽、她都相信,教她念阿彌陀佛,不到三年她就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,哪裡要這麼麻煩,要四十九年講經說法!你別瞧不起那老太婆,那個老太婆在佛門叫上上根人,為什麼?你看她很容易,她不難。難,難在誰?知識分子,很難接受,很難把他說服。特別現在崇尚科學,科學是拿證據來,所以佛只好把持戒、修定、開慧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,大家才相信。

  現在這個社會,全世界普遍接受科學的這個教學,特別是最近這個六十年,電視發明了、網路發明了,很快科學教育、科學的概念就普及到全球。那每個人都可以說拿證據來。你拿不出證據,不相信;你講因果,不相信;你講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我沒看到。我看到許多心行並不善,做大官、發大財的,為什麼他沒有報應?假的不是真的,宗教都是迷信,都是騙人的。所以不做出來誰相信?我們勸人紮四個根,自己沒做到,所以不相信;我們自己真做,他就真相信了。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就能解決問題。問題決定不在外面,問題決定不在別人,統統屬於自己。

  所以只有是大慈悲心,真正念念都想怎樣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怎樣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怎樣幫助眾生相信有淨土,相信念佛往生會很快成佛,念念不離這種念頭,這就是慈悲心,就是此地講的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。所以他能夠提升自己境界,能夠成佛,明心見性就成佛了。不能夠不關懷眾生,不能捨棄苦難眾生。尤其現在災難這麼多,社會這麼亂,眾生這麼苦,所以急著想離苦得樂。這部經、這個註解是解決現前問題的第一部經,統統都說到了,從扎根教育到無上菩提,全說到了。所以法藏菩薩建立教學實驗點,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發大願攝淨國土。

  『願當安住三摩地,恆放光明照一切』,上面第一句,「三摩地」就是「三昧」,就是「正定」,前面都學過。「願安住於正定之中,常放光明,遍照一切」。我們修淨土的同學,這句話怎麼落實?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三摩地。我們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佛號當中,這就是安住三摩地。心裡面除這一句佛號之外,萬緣放下,清淨心現前、平等心現前。清淨平等是性定,自性本定起作用就是覺,覺就是智慧開了。這個智慧光明遍照一切,你對於一切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瞭如指掌,你統統明瞭、統統明白。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能產生最好的效果,你智慧照見。沒有智慧,我們今天憑空去想,我想這個方法,想那個方法,這些思想從哪裡來的?從無明裡頭來的,從見思煩惱裡頭來的,從分別執著裡頭來的,好像是很好,可是你一去做的話,你就會知道許許多多困難在其中。說不定做出來之後,跟你預期的效果適得其反,不但沒有幫助眾生,反而害了眾生,讓眾生更苦。這什麼原因?沒智慧。

  所以佛菩薩高明,他們要幫助眾生,先求智慧。古時候嚴格,古時候的經不能隨便講的,什麼人講?開悟才能講經,不開悟,你怎麼能講經?不開悟,你講的是你自己的意思;開悟,如來真實義,開經偈上說的,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。開悟,是從自性流出來的,從誰的自性?從你自己的自性。你自己的自性跟一切諸佛的自性是一個性,所以諸佛如來從自性流出來的經教你自然通達明瞭,為什麼?跟自己的一樣。所以自己所說的就是諸佛所說的,諸佛所說的就是自己所說的,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,這才能講經,才能給經做註解。沒開悟,我們起心動念從哪來的?阿賴耶來的,阿賴耶是妄心,都是阿賴耶裡面含藏的一些種子,那不是智慧。所以你講的經,你註解的經,不是佛的意思,是你自己的意思。古人要求嚴格,這個不可以的。

  那要照這個標準,現在就沒有人講經了。我們以前明白這個道理,所以學佛從來沒有一個出來講經的念頭,沒有,不敢有。到台中跟李老師也不敢,我跟老師說,我來是做學生的,是來學習,是來聽老人家講經的,我們怎麼敢學講經?老師就說了,如果用古人的標準,佛法在我們這一代肯定滅亡,為什麼?沒有人能開悟。所以老師,怎麼辦?我們不敢講經,我們講註解。這一下提醒了我們。我們講誰的註解?講古人的註解,今人的註解不可靠,為什麼?沒開悟。古註,《大藏經》裡頭有的,只要被收入《大藏經》,都是在那個時代一些高僧大德,經過他們印證,確實正知正見,才能入藏,所以入藏是非常非常嚴格的審查。我們講古人的註解,古人的註解是文言文寫的,等於說我們把它翻成白話文。翻漏掉,沒有關係,可不要自己添一點,自己要添一點,肯定是錯誤的。

  老師教我們這個原則,我們才敢起這個念頭,學講經。而且學講,開頭決定要遵守老師的規矩,那就是複講。我自己有體會的意思可不可以說出來?不行,再好都不准你講。這是什麼?老師愛護你。老師限制我,不讓我講,怎麼會是愛護我?教你厚積薄發,訓練你的忍辱波羅蜜。明白了,忍辱波羅蜜從哪學?從這學。到什麼時候你所悟的東西可以拿出來講?你真開悟了。沒有開悟,至少也差不多要走向開悟的邊緣,你對這個經有長時間的薰修,到你自己覺得有把握發揮,不至於再有錯誤,還得要向真正高人去請教。我們那個時代還有,現在沒有了。為什麼?現在大家不學了,不讀經了。我們這一生成就趕不上老師,趕不上章嘉大師。底下這一代再趕不上我們,那不就糟了嗎?這個問題嚴重。教人的人總希望學生超過他,後繼有人,希望學生踩著我的肩膀、踩著我的頭頂,更上一層樓,一代比一代高,四代、五代之後,正法就興起來了。

  所以老師講培養心量,這是第一要做的事情,心量要大。對於有成就的人不能嫉妒,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、去護持他、去成就他,這叫真正護持正法。成功失敗要靠自己。自古以來,中國外國沒有兩樣。提婆達多為什麼去害釋迦牟尼佛?嫉妒,不是別的。他希望他將來能夠超過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死了之後他就第一了。中國外國世世代代都不能避免。我們做學生的人遇到這個情形,遇到這個情形感恩,這個嫉妒我的、障礙我的、傷害我的人,他是我的善知識,替我消業障。他的毀謗,他加給我的,我自己認真去反省,真有過失,改過;沒有過失,勉勵自己絕不犯這個過失。所以把他看作老師看待,不結冤仇,沒有瞋恚心,只有感恩的心,我們自己會向上提升。順境裡頭沒有貪戀,逆境裡頭沒有怨恨,忍辱波羅蜜,能忍才能精進,不能忍就退轉了。順境,一有貪戀,完了;逆境,一有怨恨,也完了,你考試不及格,從這個地方就退下來了,非常非常重要!所以講到最後,歸根結柢,能不能成就全靠自己。自己能夠不受外面環境影響,這個人成功了。

  為什麼教你修《弟子規》這些東西?那是你的大慈大悲,你做出榜樣給別人看,讓別人感動。這就是此地的比喻,諸菩薩用大悲水饒益眾生,就這個意思。你的程度、你的境界、你的心行早就超越了,還要學這個東西嗎?像釋迦牟尼佛,還要學這些小小戒嗎,早就成佛了?要表演,舞台上表演,表演不是為自己,給別人看的,是教化眾生的、是接引眾生的、是感動他的,這是一種攝受接引的手段,一切諸佛菩薩示現都是這樣做法。你看看賢首大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,他裡頭講的四德,隨緣妙用,妙用是什麼?妙用是他不為所動。被境緣所動搖了就不妙了,退了,造業了。順境善緣,不生貪愛;逆境惡緣,不起瞋恚,這叫妙用。這個要做給別人看,社會每個人都這樣做的話,社會就安定了,世界就和平了,競爭、鬥爭的現象就沒有了。所以一定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。這隨緣妙用。

  第二句就講得更具體,威儀有則。第一句教你是不著相,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,那叫妙用;第二句,一定做好榜樣給別人看,幫助人改正,改過自新是要做出來,光說沒用處的,長時間讓他看,慢慢他會覺悟,他會回頭。第三句柔和質直,這是講做人的態度,言語態度要柔和,心地要正直。我們中國人講忠,忠信,忠是什麼?不偏不邪。中國的文字,這會意,你看到這個文字,你曉得什麼意思。心,心上寫個中字,心不偏是忠,心不邪是忠。柔和質直。最後一句代眾生苦,因為學《弟子規》、學《感應篇》、學《十善業道》都很苦,你為什麼要那麼苦?做給別人看,希望幫助別人,啟發別人,表演得很辛苦,讓眾生得利益。

  我們再往下面看,「又上句,寂也,體也」,上一句就是「願當安住三摩地」,這是寂,這是體。我們學淨宗的,把我們的心安住在阿彌陀佛。「下句,照也,用也」,「恆放光明照一切」。有體有用。「此二句正表定慧等持、寂照同時、體用不二之妙德」。這個妙德也就是妙用,隨緣妙用,體不能變。我們念佛修淨宗的人,這句佛號就是體,這句佛號就是三摩地,一定要安住在其中,絕不動搖。恆放光明照一切,這個光明是彌陀大願之光,四十八願之光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之光,大乘教裡面一切菩薩共修的四弘誓願之光。這個光落實在《弟子規》、落實在《十善業》、落實在《沙彌律儀》,表現在你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你光明遍照,這是真的,這個不是假的。

  「放光表修德,其體為性德。寂而常照,照而恆寂。土即常寂光」,極樂世界,清淨國土,「身即無量壽、無量光如來」。壽表時間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光表十方,十方三世你全都照顧到了,十方三世無量無邊的眾生。這裡說得好,放光就是表演,就是做給人看,這是修德。體,體是性德,體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,如如不動,我什麼都不想,只有一個念頭,求生極樂世界,所有一切修德統統迴向往生西方,這就對了。在這個世界住世時間長短,自己沒有意思,沒有這個念頭,完全看眾生緣分,有緣多住幾天,沒有緣少住幾天,心裡頭痕跡都不著,你多自在!體用不二。「故安住寂定,恆放光明,遍於一切」。

  「至於所感得者」,這是什麼?這是你願行功德的成就,法藏比丘所感得的就是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自然形成的。他所感得的,「廣大清淨之佛國」,經上『感得廣大清淨居』,這個居就是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?這就說得很清楚,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感應。我們今天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,以彌陀之願為願。彌陀的願跟普賢的願是一不是二,跟四弘誓願也是一不是二,只有廣略的不同,四十八願詳細,歸納起來就是十大願王,再歸納就是四弘誓願,開合不一樣,是一不是二。

  怎麼落實?落實在日常生活,日常生活,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說盡了。這些瑣碎的生活方面,待人接物方面,就是威儀有則,這個則是什麼?則是榜樣,是一切眾生的模範,則是這個意思。威儀是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,統統都是世間人最好的榜樣。那是什麼?那就是戒律。戒律的精神,戒律的綱目,戒律的原則,戒律活活潑潑的起用,你都做到了。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釋迦牟尼佛一生從入胎,八相成道,到七十九歲圓寂,一生所表演的,那是威儀有則,從生到死都在做示範,都在表演。佛一生對人和睦可親,無論對什麼人,男女老少,富貴貧賤,一律平等待遇,沒有私心,用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心,這叫菩提心。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,要真幹,這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。

  我們讀這段經文,感觸很深,尤其在現代這個時代,傳統文化跟佛法走到存亡繼絕的一個界限,我們不真幹,對不起佛陀。縱然念佛功夫成就了,可以往生了,往生好不好?不能說不好,你能對現前局勢能幫助一把,讓正法能久住,我相信你到極樂世界品位自然增高,那是你的大功德!實在沒有能力,沒有這個緣分,那就趕快去,佛不怪你。做這樁事情,確實要自己的真心,要自己的智慧,還要緣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