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一三三集)  2012/1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13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四百二十四頁,最後一行,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「故《淨影疏》云:天人善惡,汎說一切諸土之因。國土粗妙,汎宣一切諸土之果。」「天人善惡」是國土之因,「國土粗妙」是善惡之果,這個話說得非常之好。這樁事情被現代科學家發現了,就是發現念力它的能量不可思議,可以改變一切物質環境。對自己個人來說,我們個人的身體是個物質環境,這物質環境受誰的控制?受我們自己的念頭。這個發現是很了不起、很殊勝,幾千年來,佛說過,一般宗教也說過,古老的傳統文化裡頭也說過。但是最近應該可以說四百年,科學發達之後,人就不相信這事情了,認為這個不合科學,科學的定律上沒有這個,大家把這個事情疏忽了,造成現前的災難。個人的災難就是煩惱跟病苦,現在許多這些毛病古時候都沒有發現的。到底從哪裡來的?現在我們知道從心想生,都是你自己不善的念頭,你自己沒有信心。

  所以在中國古老傳統裡面,幫助一個人,從我們參學都能看到,古德裡頭都有記載。學人,就是學生去參訪一位大德,想跟他學,當然這個老人接見他,一定問他一些生活起居、學習的狀況,以及你對於古人哪些著述你有信心、你喜歡,對於現代當代的這些大德,你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是什麼人,仰慕的是誰。說清楚之後,這位善知識就告訴他,你的緣不在我這裡,你的緣在某處,你到那個地方去你會成就。他指點他,他到那個地方去,果然成就了。你能說這個指點的人沒有德行、沒有學問嗎?為什麼?就是念力,你最相信的人、你最崇拜的人、最仰慕的人,他就是不行,他教你的東西你會百分之百的做到,你就成功。為什麼我這裡沒有緣?你對我這裡信心不足。跟那個一比較,你對那個信心足,對我這兒不足,我再有本事都教不了你,沒有信心,就這麼個道理。古大德心是公正的、公平的,他要成就你,他不會勉強:我不比他差,你跟我就可以了。不能成功的,一定要隨順他的意念。這種道理被現代量子力學家發現,好證據。我們要成就個人不能勉強:我這裡環境好,我也不錯,跟我就可以。不行,沒用處。必須對你有誠敬,印祖講的,一分誠敬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十分利益。對你交情再好,關係再厚,往來再近,心裡頭不是真正誠敬,效果就談不上、就很差,這是真理。

  我們對佛菩薩,對阿彌陀佛誠敬,對釋迦牟尼佛就疏遠一點,跟釋迦牟尼佛學東西能學成嗎?不行。要知道阿彌陀佛是誰介紹我們的?釋迦牟尼佛。所以我們禮敬阿彌陀佛之先,要先禮敬釋迦牟尼佛,介紹人,沒有介紹人怎麼會認識?不能認識阿彌陀佛,把介紹人就丟掉了,這個不可以,這忘恩負義。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,這個道理對我們的關係太大,我們這一生能不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,與這個有關係;我們居住這個地區會不會有災難,與這個也有關係。所以古人說的一句話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,老人是祖宗。祖宗不在了,祖宗的教訓在,寫在書本裡頭。

  中國的經史子集,集是文學,《弟子規》裡面講的「有餘力,則學文」,沒有餘力就別學那個東西。經、史、子非常重要,經是真理,可以說遠古時代老祖宗真實的智慧留下來的;歷史是經驗,都是真實的,可以給後人做參考的;子是諸子百家,這些人他們在人生倫理、道德、學術方面,在某方面有獨特的見解,也可以做參考。但是要知道,經、史是正知正見,經一定與性德相應,是真諦,在佛法講用真諦,歷史是俗諦,都可以用上一個諦字,諦就是真理。歷史是世俗的真諦,經典是世出世間法的真諦,那個高。諸子他也是真諦,但他不是圓滿的,他是侷限的,一部分,某一部分他看得很有道理。

  佛的經典純真,這個一定要肯定、要有信心,祖師大德見性,那就是純真,沒有見性,他雖是真他不純。古代的祖師大德,他們留下來的東西,可以說純真,因為古時候嚴格,沒有明心見性不可以講經,怕誤導別人,沒有見性不可以著作。李老師當年告訴我,標準就是《大藏經》,《大藏經》裡面收的這些東西是經過嚴格的審查,在那個時代那些高僧大德他們看過。如果裡頭有問題,決定不能入藏,不能入藏就很難流傳下來,為什麼?沒有人印,沒有人刻版印你的,很容易就失傳了。入藏就等於說是入歸資料庫,資料庫裡頭有你的目錄、有你的存書,這個不會失掉,國家來保管、寺院叢林來保管,純正之法!

  中國最後編的這部《大藏經》,就是《乾隆大藏經》,那個時代高僧大德多,乾隆時候是盛世。清朝最好的三個時期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差不多一百五十年,太平盛世,儒釋道的高人輩出。沒這個環境就很難成就,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,所以成就的人很多。這些典籍都是經過嚴格的審查,儒跟道都編到《四庫》裡去了,只有佛,這是乾隆皇帝對佛特別尊重,單獨給他編成一套《大藏經》,稱為《龍藏》。不放在《四庫》裡頭,跟《四庫》分開,特別尊重。古人跟今人確實不一樣,有孔子那個味道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。現在反了,現在對古不相信,排斥,說它是封建裡頭的糟粕,是過去這些統治者拿這個東西來欺騙善良老百姓的,是用這個角度來看。

  現在人相信科學,科學今天走上了末路,科學家沒辦法收拾。科學家自己也說,科學發展到最後是世界毀滅,這他們自己說的。而且還舉出證據,五、六萬年之前,地球上也是一次科學極盛的時期,就是亞特蘭提斯,結果整個大陸沉到海底。現在這個發展差不多也到了這個時候,我們看到外國人繪製的地圖,大陸都沉下去,很多高山都消失掉了。懷疑,所感得是山崩地陷,我們現在才曉得,貪瞋痴慢疑這個五毒的厲害。這個五毒要是普遍在人心裡頭,地球上的居民大多數都是這麼個心,貪瞋痴慢疑,那就麻煩了。貪心,海水上升,江河氾濫,貪所感得的;瞋恚所感得的,火山爆發,氣候異常,都這個感得的,夏天特別熱,冬天特別冷,春秋沒有了;愚痴感得的是風災,過去歷史上從來沒發現的,一個月當中發生一百多次的龍捲風,這是歷史上沒有的,現在有,有一個月發生二、三百次龍捲風;傲慢感應的是地震,傲慢是不平;懷疑感應的是信心失掉了,土地鬆散了,大地不堅固,山崩地陷。佛教給我們的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懷疑、不傲慢,有道理!

  現在我們遇到災難了,怎樣幫助自己?怎樣幫助家人?怎樣幫助我們居住這塊地方?那就是裡面把貪瞋痴慢疑斷掉,情緒,一定自己要節制、要控制怨恨惱怒煩,要控制,不要發作。用什麼方法控制?用什麼方法把五毒化解?念佛是最好的方法。我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口裡頭是阿彌陀佛,就能把它化解。每天想著阿彌陀佛、念著阿彌陀佛,別人跟我說話,回答全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念到最到家的,我們在鄉村裡面看到的阿公阿婆,一天到晚拿個念珠阿彌陀佛。你跟他講話,笑咪咪的阿彌陀佛,也不知道他聽進去沒聽進去,他全是阿彌陀佛,真可愛。那是什麼?我們常常聽到佛法裡講功夫成片,我想那就是功夫成片的樣子。他心裡頭沒有雜念,不管你跟他講什麼,講好的、講壞的他都是笑咪咪的,都是阿彌陀佛。你不要看,那真不得了,那種人決定往生,那種人身心健康,絕對沒有毛病。那種人是有福的人,他住在那個地方,那個地區有福報,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。我們要向他學習,真學會了你了不起!

  李炳南老居士當年告訴我,他真想學,就是學得不像,沒有學到家。他說的話是真的,真正想學愚夫愚婦,他真想學。我們現在能體會到這個味道,年輕體會不到,我到八十多歲體會到這個味道,那種人太難得了,他真有福報。他什麼念頭都沒有,什麼妄想都沒有,什麼是非人我都沒有,什麼善的惡的都沒有,他平等了。這就是功夫成片,這就是一心不亂,這是決定得生,而且往生品位很高。我們這種雜心、妄念,這不行,僥倖往生,品位不高。所以我現在看到這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的,問什麼都是阿彌陀佛的,我們從內心裡頭敬佩,這個人功夫成就了。我們自己認真努力,看看三年五載、八年十年能不能做到?我們有這麼個目標、有這麼個方向,認真努力,放下萬緣,肯定可以做到。古人有句話說,這樁事情「唯有上智與下愚不移」,現在我們知道,上智跟下愚是平等的,當中這一截不要了,上智與下愚是平等的,都是最高的成就。當中這部分絕大多數就是所謂的知識分子。

  一切諸佛如來的剎土是粗、是妙?粗,像我們現在居住的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,這個粗;妙,極樂世界也有凡聖同居土,妙。粗妙怎麼分?粗是無常的,剎那在變化;妙是永恆的,不變。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也是法性土,是自性清淨心裡面所現出來的。娑婆世界的六道是善惡業所現出來的,善業現的三善道,惡業現的三惡道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一切法從心想生,我們怎麼想,環境就怎麼變,因為境是隨心轉的。你要記住,永遠記住,我們身體是隨著我們念頭轉的,我們的念頭是正念,身體自然健康,長壽。我們心裡頭有邪念、有雜念,身體肯定有毛病,你身心不快樂,這是決定道理。貪瞋痴慢疑是邪念,自私自利、是非人我,無論是善是惡全是雜念。佛教導我們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我們的心太雜、太亂了。所以,一切問題,老祖宗說得好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我們跟一切人事的關係,跟人的關係、跟事的關係、跟天地萬物的關係,都不在外頭,都在自己。就在自己的念頭,自己念頭如果正,所有關係都好,沒有問題,不在外頭,在自己,自己念頭不正,關係全壞了。不知道向自己內裡面去反省、去找解決,而且起心動念是怨天尤人,這樁事情害我怎麼樣,那個人害我怎麼樣,全錯了。

  佛是怎麼教我們的?我們沒聽懂、沒做到,佛教我們把一切眾生全看成佛,這個話我們聽得多,大乘教常講,可是我們從來沒做到過。那你沒聽懂、你沒接受,怪自己,不能怪別人。佛為什麼這樣說?佛說的是真話,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,不是我要把他看成佛,不是的,他本來是佛。我們看眾生是凡夫,為什麼會有兩個看法?佛從自性上看,是佛,我們從相上看、從外表上看,外表上看不是的。可是外表是假的,自性是真的,他真的是佛,他假的是凡夫,他是假凡夫,他是真佛,你沒看到。包括地獄眾生都是假地獄眾生,他真的是佛。佛為什麼變成假地獄的眾生?佛他迷惑了,他沒覺悟,他迷失了自性,他變成那個樣子。但是外面相變了樣子,裡頭沒變,這個要知道。本體永恆不變,不但一切有情眾生是佛,花草樹木是佛,山河大地是佛,沒有一樣不是佛。你要是不懂,普賢十願你一樣都做不到。那個「禮敬諸佛」,用自己的身心禮敬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,一個不漏,那才是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。毀謗我的人能禮敬嗎?陷害我的人會禮敬嗎?障礙我的人會禮敬嗎?統統要禮敬。為什麼?那都是表面上的事情,表面事情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假的你能不放下嗎?真的你能不重視嗎?重視真的,放下假的,冤親債主全是佛,我對他們全要恭敬、全要讚歎、全要供養,自己好好懺悔業障,我們才能走回成佛之道。

  《觀經》上佛講得好,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是心是佛,我本來是佛,我現在要作佛,怎麼個做法?先從斷惡修善開始。那善惡的標準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二諦都要抓住,不能抓一個,抓一個偏了,就不是中道。小乘抓一個,權教菩薩也抓一個,菩薩摩訶薩是兩個一起抓,叫中道,那就是說,世出世間的善事一起做。怎麼個一起做法?我們舉中國的例子,把五倫做到、把五常做到、把四維、八德做到,這是中國傳統,這是俗諦;做到能不著相,就是真諦,就是中道。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那是摩訶薩,那不是凡夫,為什麼不著相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你著它幹什麼!你著它就錯了,一著就是凡夫,不著就是聖人。為什麼俗諦這些事情要做?我現在在這個地方跟這些世俗人混合在一起,我一定要幫助他,我一定要做樣子給他看,做好樣子給他看。他們著相,我不著相,著相的是凡夫,出不了六道輪迴,不著相的人不在輪迴之中,為什麼?不著相,輪迴沒有了。著相才有輪迴,不著相哪來輪迴!果然不著相,輪迴就是實報莊嚴土,無二無別。你想想,這一念心多重要,念頭多重要!

  念頭轉了,境界真轉了,為什麼?譬如遇到一個害你的人,你境界沒有轉,你看到他會生氣,你會很難受。你念頭一轉,他是佛,你看到他會笑,你不會生氣,你自己多舒暢。不管那邊人表現的是什麼喜怒哀樂,你看到那是一尊佛,不一樣,味道完全不一樣,轉凡成聖祕訣在此地。在世間,行事跟世間人一樣,用心跟世間人不一樣,世間人有名聞利養、有利害得失,你一樣也沒有,這就不一樣。一樣都沒有,你念念跟真如相應,念念跟實相相應,這就現身作大權示現,這還得了嗎?這就轉凡成聖了。還有身體在,有餘依涅槃,世間人所說的,我還留這個身體。留這個身體好,給大家表法,來教化眾生,幫助大家各個回頭,不是好事情嗎?身留在世間多久,意思就說,你活得多久與自己毫不相關,為什麼?自己沒有生死了!活多久是眾生的福報,眾生有福這個身體會多住幾天,眾生沒有福,不就馬上就走了,沒有生死。眾生看到有災難,回頭的人沒有災難,哪來的災難?所以在現前這個社會,我們示現一個老實念佛就好,不曉得度多少人,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放在心上。這段經文,這是講的接著身語意三業,淨業,給我們介紹,諸佛如來「國土粗妙」與「天人善惡」有密切的關係,明白之後,娑婆跟極樂你就全理解了。

  末後這一句『思惟究竟』,「法藏菩薩於諸佛國,善惡之因,粗妙之果,一一思量分別,窮深極微,達於究竟」。這是跟我們表法,告訴我們,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,決定不是妄想。如果說阿彌陀佛有這個心、有這個願、有這個計畫,要幫助眾生做成這麼個修學的道場,那阿彌陀佛是凡夫。為什麼?他有思想,有思就是有第七識,有想就是有第六識。他具足八識五十一心所,跟我們沒什麼兩樣,他不就又退轉做凡夫了嗎?六道裡頭才有思想,有善有惡。四聖法界裡頭也有思想,但是他沒有善惡,他的思想接近於佛。只有六道裡頭的凡夫,思想跟佛的境界距離非常非常之遠。四聖法界距離近,他聽話,完全依教奉行。我們沒有依教奉行,佛的三皈教我們覺正淨,我們沒做到,我們還是迷邪染;佛教給我們十善業道沒做到,雖然出家受戒了,殺盜淫斷了,殺盜淫的習氣沒斷。尤其妄語、兩舌非常難守,由於習氣重,常常還會犯,貪瞋痴就更不必說了。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,我們自己會恍然大悟,八萬四千法門雖然是平等法,我們哪一法都做不到。為什麼?任何一法都要斷煩惱,都要消業障。我們有本事斷煩惱嗎?有本事消業障嗎?這得說實話,沒這個本事。

  這才稀有難逢,阿彌陀佛給我們這個法門,業障不要消,煩惱不要斷,帶著業障、煩惱可以成就,這個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,成佛了。有沒有可能?有可能,理太深了,不但凡夫無法理解,菩薩摩訶薩都不能理解。這樁事情經上說得好,「唯佛與佛,方能究竟」。這個理到底是個什麼理?給諸位說,理實在講就是一個,世間人叫真理,只有一個,真理是什麼?真理是自性。《華嚴經》上已經說得很清楚,世出世間一切法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,不就說清楚了嗎?一個理就是唯心所現,真諦;第二個理,世俗諦,世諦,唯識所變是世諦。唯心所現的是真諦,世諦最後也歸真諦,這問題不就解決了!哪裡來的煩惱?哪裡來的業障?你把煩惱拿出來給我看看,你把業障拿出來給我看看。楞嚴會上佛教阿難,阿難說用心,佛說好,你把心拿出來我看看,你說說看心在哪裡?沒說叫拿心,先問心在哪裡?找不到。心在哪裡都找不到,那還有心嗎?

  慧可心不安,找達摩祖師替他安心,真難得,那種虔誠心、恭敬心,冬天站在雪地裡頭,雪落下來到了膝蓋,那麼深的雪。達摩祖師在房間裡面坐禪,打坐,他在外面,你看雪下到他膝蓋了,時間多久,凍在那裡,求達摩祖師。最後他下定決心,和尚帶的有戒刀,把自己的手臂砍下來,供養和尚。這個時候達摩祖師睜開眼睛看看:你何苦來?你為什麼?他說:我心不安,求大師給我安心。達摩祖師,你看很多達摩祖師的像把這個手,伸著一隻手,那是什麼?就是說達摩祖師這個姿勢:你把心拿來,我替你安。這句話提醒了,他回光返照,找不到,告訴大師:我覓心了不可得。這句話是個契機,達摩祖師:我替你把心安好了!他就開悟了,這是禪宗第二代祖,達摩祖師把衣缽就給他了。

  你的心不安在哪裡?根本就沒這回事情,是你的妄想、是你的執著,你把妄想執著放下,天下就太平了,沒事!由此可知,什麼毛病全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。你看佛多高明,教你把這三樣東西放下,你就成佛了,你就回到佛位,你本來是佛,你現在又作佛。作佛沒有別的,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這就是佛,如如佛,本來是佛;有妄想,沒有分別執著,叫菩薩;有妄想、有分別,沒有執著,你叫阿羅漢、叫辟支佛;妄想分別執著三個都有,你是六道凡夫。六道裡頭在分善惡,六道之外沒有善惡,沒有善惡,它有染淨,它沒有善惡,它有染淨。佛經跟我們說的全是真的。

  所以,法藏菩薩有沒有一一思量分別?沒有,一一思量分別是凡夫才有。窮深極微,達於究竟,這是什麼?這是法爾如是,不需要用心去想的。轉八識成四智,四智照見,不是分別見、不是思想見,是智慧照見。真正達於究竟,這種選擇方式還得了嗎?所以,十方世界的精華他全吸收了,十方世界的糟粕全流下去了,全淘汰掉了,這種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,是佛也是我們自己的真性、真實智慧、真實之際之所流出來的。這是阿彌陀佛之前沒有過的,遍法界虛空界只有阿彌陀佛,他為我們示現的。諸佛如來需不需要示現?不需要,有他就行了。所以諸佛如來把他的弟子統統都介紹到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能容得下嗎?極樂世界有多大?給諸位說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極樂世界跟自性一樣大,它是自性變現出來,不是自性的局部,是自性的全體。我們這個地方是不是極樂世界?是的,決定不能離開極樂世界,迷了就變成這個相,悟了就恢復了,恢復正常。《往生傳》裡頭有記錄的,人在臨終的時候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,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人家問他:極樂世界在哪裡?極樂世界就在堂屋。他睡覺的臥房隔壁就是堂屋,這個話不假,當下就是,你契入這個境界的時候,現前馬上就變了。

  經不能不學,特別是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不可思議。《無量壽經》在中國一共十二種翻譯,失傳了七種,只留下來五種。我們想到這樣殊勝、無上、無與倫比的法寶,護法神難道不守護嗎?沒這個道理。護法神還守護有這五種,其他的七種不見了,換句話說,這五種就夠了,這五種就圓滿,這一會集就更圓滿了。會集等於提煉,五種等於說礦石,現在在冶爐裡頭提煉,把渣子都淘汰掉,精華都流出來了,提煉出來,提煉出純金。這五種是帶了礦石的金,金礦,五種金礦這一提煉變成純金。大家從我這個比喻裡頭你去想,這真的是寶,寶中之寶,大乘是寶,這是寶中之寶。得到這部經還得了嗎?多大的福分、多大的緣分你才遇到。開經偈上說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這個話是講得一點都不假。彭際清居士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」,這一日我們遇到了,我們得到了,這還得了嗎?真正不得了,多稀有、多難得!

  遇到之後要讀,連註解都要讀,要細讀、要精讀,字字句句,每個名詞術語,有問題的話都要去查資料,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才真正得到法喜。法喜是什麼?有受用了,快樂。孔夫子所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快樂,展開經卷法喜充滿。什麼最快樂?這最快樂。再告訴諸位,快樂身體就好,我們需不需要去鍛鍊身體?不需要,我讀書就是鍛鍊身體,快樂,人逢喜事精神爽。有人告訴我,要這個運動、那個運動,那些什麼?那都是魔,把你讀經的時間縮短了,你要去做運動去。你看他也是好意,實際上讓你少讀一點書,少看一點。他怕的是看累了,眼睛花了,身體坐在這裡血液循環不好,他注意這些。哪裡曉得,他就不懂得心想生,心好的時候,無論坐在哪裡,是坐在那不動,一百天不動,血液循環比你們運動的人好多了。運動的人比不上他,他意念可以支配一切,你們做不到。說來說去還是信心問題,我們要培養信心,從哪裡培養?一定是徹底了解,了解得愈多,信心就愈堅固。信心不足是對經義不了解,要讀經,古人講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讀了一千遍意思還沒見到,這是什麼?這是我煩惱習氣重,沒有辦法專心。那就聽,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再去讀就專心了。

  「達於究竟」,究竟是什麼?究竟就是教學為先,究竟就是明心見性。「究竟者,即經中真實之際」,真實之際就是信心,究竟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。「即一法句」,一法句就是「清淨句」,清淨句就是「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」。這一句歸納到什麼?歸納到南無阿彌陀佛,就這一句。阿彌陀佛是清淨句,阿彌陀佛是一法句,阿彌陀佛是真實智慧、是無為法身。你看看,這完全是給我們世間人做樣子的,示現的。世間自在王將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,用他的神通力展現在法藏比丘的面前。你看經文我們一直學下來的,前面第一段他細心去觀察,第二段他思惟究竟,第三個就是「選擇」,哪些他要攝取,哪些他要淘汰的,他要來選擇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便一其心。選擇所欲。結得大願。】

  大願是四十八願,這就說明四十八願從哪來的?是從他選擇當中來的。不是自己的理想,阿彌陀佛沒有理想。大願是看到什麼?一切諸佛世界好的我們採取,不善的我們迴避。所以這個世界,就是一切諸佛世界裡頭的精華。諸佛剎土裡頭有精華,還有糟粕,極樂世界沒有糟粕全是精華,精華當中的精華。所以你往生極樂世界,做阿彌陀佛的弟子,你到任何佛國土,那個佛對你都很恭敬,為什麼?彌陀弟子,特別看重你,沾阿彌陀佛的光。走到任何地方,諸佛如來恭敬你,護法神當然會保護你,彌陀弟子還得了嗎?與其說我將來要做,現在做不更好嗎?為什麼不肯現在做?現在就做彌陀弟子,我今天就做彌陀弟子,要發這個願。怎麼做?依教奉行就是彌陀真正弟子。彌陀的教誨就在這部經上,我們讀這部經,我們也像彌陀一樣在這部經上思惟究竟。我們在這裡也選擇,怎麼選擇?佛教導我們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我們就選擇這個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什麼都放下。聽經只聽《無量壽經》,為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是講我們家裡事情,極樂世界是我家,是我家裡事情。其他的講授是外面事情,不是我家裡事情,這是講我家裡事情。講我家裡事情很重要,我要聽,講外面事情與我不相干,我不要聽,要用這種心態來學,我們肯定在很短的時間就得念佛三昧。

  念佛三昧是什麼樣子?你就真正學到老太婆了。李老師一生沒有學到,我們就學到了。不管別人講什麼東西,我們自己也不知道是聽到還沒聽到,就一句阿彌陀佛。講什麼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就是一句阿彌陀佛。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圓滿做到。跟一切人往來,「隨緣妙用」,你懂得嗎?跟任何人接觸隨緣,妙用是什麼?就是阿彌陀佛。想什麼都阿彌陀佛,說什麼阿彌陀佛,聽什麼阿彌陀佛,回答別人全是阿彌陀佛,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。人家以後看到,那個人就是阿彌陀佛,一點沒錯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那個人就是的,真變成阿彌陀佛。這就是李老師一生想學的,他告訴我是勉勵我,他沒學到,希望我能學到。你看隨緣妙用。「威儀有則」有沒有做到?做到了,做出這個榜樣給別人看,要往生像我這樣子,決定往生。你不是做到我這樣子,你往生沒有十分的把握;做到我這樣的,十分把握,決定往生,你看。第三「柔和質直」,對任何人滿面笑容,歡喜心接眾,這柔和。質直是什麼?質直是真心,真心就是阿彌陀佛,我以真心對待你。末後一句,這四德最後一句「代眾生苦」,這樣修行的人代不代眾生苦?阿彌陀佛所住在的地方怎麼會有災難?這個地方沒有災難,不就是代眾生受苦了嗎?四德都圓滿做到,誰做到的?老阿公、老阿婆做到了,我們沒做到,他做到了,四德都具足。

  後面講修行《華嚴》的方法,五止、六觀,一句阿彌陀佛究竟圓滿,五止六觀統統歸攝在這一句名號當中。止是制心一處,我就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,我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,叫制心一處。而且成就非常快速,不需要很長的時間,你得真幹!所以做不到的都是妄念太多、雜務太多,誰障礙他?自己障礙自己,外頭有沒有人障礙?沒有,外面人障礙不了你,事障礙不了你,物障礙不了你。你要說外面環境障礙你,你不懂佛法,你不了解事實真相。外面境界統是虛幻的,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好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誰障礙你?自己障礙自己,不是別人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我們現在看念老的註解。『便一其心,選擇所欲,結得大願』,「乃專一自心,選擇度生所欲。開化顯示,流出依正種種莊嚴,不可思議淨土法門」。這個意思就說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這三句的意思,說專一自心,專一自心用佛的話來說,就是制心一處,佛在《遺教經》上講的。大乘經教裡面也有說,大乘也講「止心一處」,停止的止,把心止在一處,無事不辦。這個無事包括的範圍太大了,內是我們的身心,外面是整個宇宙。我們有沒有能力改變太空當中的星球運行的軌道,有沒有?給你說有,有這麼大的能力。我們自己現在不知道、不曉得,以為我們是個無能的人。我們的心散亂,像燈一樣,燈光四面八方它都放射。如果把燈光的光集中在一點,則變成激光,我們曉得,激光可以穿透鋼板,有這麼大的力量。現在分散的力量,連一張紙都不能透過,都把你障礙住。你要能夠集中成為激光的話,你想那個多厲害!

  念老在經文裡頭引用一個科學的實驗,這個實驗報告說,一九八0年量子力學家發現微中子。這是物質裡頭大概是現在發現最小的,它多大?只等於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;換句話說,一百億個微中子變成一個電子。這麼小的一個東西,它能夠穿透十億公里,我們地球沒有這麼大,十億公里厚的鋁板或者是鋼板,它能夠很順利的穿過。因為什麼?金屬它有密度,裡頭還有縫隙,它從那縫隙裡頭鑽過去的,十億公里,有這麼大的一個能量。這個例子是阿賴耶的相分,阿賴耶的境界相,心念是轉相,能量是業相,阿賴耶的三細相,被現在的量子力學家發現了,真正不可思議。

  所以,法藏比丘選擇度生所欲,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他們的欲望,不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沒欲望。眾生想的什麼,他在觀察二百一十億佛國土裡面去選擇,選擇的都是一切眾生的希望。眾生不希望三惡道,所以他第一願他國中沒有三惡道。眾生最怕將來造的罪業又會墮三惡道,所以他第二個願,所有一切往生到極樂世界的,以後永遠不會再墮三惡道。他都是為別人想的,不是為自己。所以極樂世界我們用現在話說,純是客觀環境造成的,沒有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主觀的念頭,沒有。這個世界可以相信,這個世界值得讚歎,我們應該要去。到那裡去才曉得我們所想到的它全有,我們沒想到的它也有,真是妙不可言。

  開化顯示,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依正種種莊嚴。正報莊嚴是身體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。這是因為佛看到十方世界裡頭有這個現象,身相長得好的就有傲慢,身相不好的他又有自卑感。都生煩惱,傲慢是煩惱,自卑感也是煩惱,總覺得不如人。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,身相平等,大家相貌都一樣。像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「佛有八萬四千相,相有八萬四千好」,這是《觀經》上講的。這個經上講的,只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是隨順世俗的講法。世尊當年出現在印度,印度人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他們心中最仰慕的,隨順他們。《觀經》上講的那是極樂世界實際的狀況。

  「不可思議的淨土法門,得成大願,惠予眾生真實之利」。得成大願,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,說明四十八願的來源,這講清楚了。不是自己在那裡大家在想,集思廣益,不是的,也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想的。而是去參觀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,選擇佛土裡頭最優秀的,造成了極樂世界。所以極樂世界也是集大成。集大成值得尊重、值得敬仰,孔夫子是集中國古代文化的大成,夏蓮居是集五種《無量壽經》原本的大成,黃念祖老居士是集八十三種經論、一百一十種古大德註疏的大成,都是做集大成的工作。自己真的跟夫子的態度是一模一樣的,沒有創造、沒有發明,孔子說「述而不作」,法藏菩薩述而不作,只做集大成的工作,給我們很大的教訓。我們現在,凡夫,都想自己創造、自己發明,搞了一輩子什麼也沒搞出來,造一身罪孽。人家一生什麼都不幹,只是收集別人好處,自己得到真實的受用,多省事、多聰明、多有智慧。我們不跟別人比,覺得自己很了不起,跟別人一比就不行了,差太遠了。所以,這學習心態非常重要。大聖大賢、諸佛菩薩統統都是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惠予眾生真實之利,這就是極樂世界成就了,用這個環境來接引一切眾生。有緣的人,這個緣很簡單,只要你相信、只要你肯去、只要你肯念阿彌陀佛就行了,就這麼簡單。信、願、持名四個字,你能接受,你跟極樂世界有緣,你跟阿彌陀佛有緣,你決定得生,你決定能成就。

  「又一其心者,即一心也」,這一心什麼意思?專注在佛號,一心無二心,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放下了,這叫一心。「故本品名至心精進」,這一品的品題就用了這四個字,至心精進。「一心者即真如也」,真如是真心。「如《止觀》曰」,天台家的《止觀》,說「一心具十法界」,具是具足,一心具足十法界。一心具足遍法界虛空界,遍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心,這一心還得了嗎?一心就是如如,一心就是自性,一心就是法性,一心是大圓滿,佛法修行沒別的,最高的境界就是一心。「又《探玄記》曰」,《探玄記》是賢首國師的,「一心者,心無異念故」,就是不懷疑、不夾雜。在念佛法門裡面,這句佛號不間斷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。

  「又《教行信證文類》曰:言一念者,信心無二心,故曰一念,是名一心。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」。我們在這裡又得到了很好的信息,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的真因是什麼?一心,你說一心多重要。如果一心真的是實報莊嚴土的真因,我們就相信,農村這些阿公阿婆,他們念佛往生都在實報莊嚴土。我們這些知識分子都以為自己很聰明、很有智慧,到極樂世界大概都是在方便有餘土、凡聖同居土。為什麼?我們用妄心,阿公阿婆用真心。真心那個樣子是非常可愛,是非常可敬。你看那個樣子好像是個白痴,什麼都不懂,你問他什麼他都是阿彌陀佛,他沒有第二句話跟你講。你跟他講話,也不知道他聽懂他沒聽懂,他只對你笑,只對你念阿彌陀佛。真心,一點妄念都沒有。這樣的人往生實報莊嚴土,不可思議!

  「正如本經一心結得大願」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外面的境界,是十方諸佛剎土,阿彌陀佛的心是一心,一心選擇的這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是這麼來的。「顯一心乃報土真因」,換句話說,淨土是一心之所顯現的。一心怎麼顯現的?一心是集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精華而顯現的。我想我這個說法沒有錯誤,不是他自己思惟、不是他自己想像,他沒有,他沒有起心動念、他沒有分別執著。西方極樂世界是法爾如是成就的,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。這個地方原本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,我們住在這裡,就把它變成穢土,為什麼?我們的思惟、想像亂掉了,偏見、邪見太複雜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從心想生就是唯識所變,心想就是唯識,不想就是自性,所以不起心不動念是真心、是自性。這是選擇,選擇之後還得要有真實功德,真實功德從哪來的?他真幹,諸佛剎土那些好的我們要真修。看到那個報土的精、粗是果,因是什麼?因是心地的善惡,所以,要斷惡修善,那就得「勤修」。這個經文:

  【精勤求索。恭慎保持。修習功德。滿足五劫。】

  『五劫』是時間,這麼長的時間精勤在求。求什麼?每個剎土裡頭美好的我都想要,我這個世界都有,一切不善、不好的,希望我這個世界都沒有,這是『精勤求索』的標準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。「精勤求索」,漢譯、吳譯這兩種譯本,這一句原文是「勇猛精進,勤苦求索」。會集把這八個字變成四個字,你看裡頭有精、有勤、有求索,八個字變成四個字,意思圓滿的保存在裡頭。「故知精者,即精進義」,勤是勤苦的意思,又求是願求,索是取,取得。

  『恭慎保持』,「《漢譯》曰:我當奉持,當即中住」。恭是敬,敬的意思,恭敬。慎是謹的意思,謹慎,有誠的意思,有安靜的靜的意思。「《漢譯》當即中住,即恭慎兩字之實義。安住中道,是真恭慎。」「保持與保任同一保字。宗門」,禪宗裡頭說「心心不異謂之保」,這個意思跟淨土宗裡頭所說的「淨念相繼」,淨念相繼就是保。持是行持,也是執,執著的執,「即《漢譯》之奉持」。「故知恭慎保持者,乃自然敬肅,從容中道,心心不異,任運自持」,這個任運是自然的,沒有一點點勉強。修行一定要做到自然,自己有意思要怎麼樣學的時候還不自然。但是要從有意到無意,從有心到無心,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。所以慧要開,智慧要開,智慧一開,逐漸逐漸把渣子淘汰掉,叫糟粕淘汰掉,留它的精華。什麼是渣子?有意思就是渣子,你有意思。有意思是什麼?那是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東西一定要淘汰乾淨,要知道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糟粕。這個東西淘汰盡了,你的真心現前,你的本性現前,禪宗說明心見性,教下說大開圓解,淨土宗講理一心不亂,生實報莊嚴土。即身成佛,不是假的,你有沒有看見過?或許見到過,你不認識他,當面錯過。

  你要遇到一個老太太,手上拿著念珠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。你跟她講話她對你笑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回答你,你問她什麼都是阿彌陀佛。你讚歎她,阿彌陀佛,你罵她,她阿彌陀佛,她什麼都是阿彌陀佛。那是什麼?那是用真心。那個人說不定她到理一心不亂了,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實報土上上品往生。我們看到不認識,說這個老太婆,你看白痴,問她什麼都不懂,問她什麼都是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還得了!念念阿彌陀佛,沒有離開阿彌陀佛,這叫保任,她真的把阿彌陀佛保住了。任運自持,心心不異,前心是阿彌陀佛,後面心還是阿彌陀佛,念念相續的全是阿彌陀佛。我們能做到嗎?能跟她比嗎?

  任運是自然,自然而然,沒有一絲毫勉強,她的佛號一句接一句,一個雜念都沒有,什麼環境都是清淨法界。心淨則佛土淨,你在鬧市裡面,老太婆在鬧市裡頭,你看到往來的人川流不息,她在淨土,她一點沒有受到干擾,這是什麼?她功夫成片了。功夫成片就有這麼好的境界出現,何況一心不亂!由此可知,我們修學要選擇環境嗎?要。選擇環境對誰?初學的,那個心亂成一團的,對他需要選擇。對功夫真正得力的,到這個程度的,不要選擇環境了,為什麼?他在任何一個境界裡頭他都是在極樂世界;六道裡頭,無論他到哪一道,他還是住極樂世界。然後我們就恍然大悟,極樂世界這些佛菩薩應化到六道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他自己本身確實住極樂世界,如如不動。我們凡夫看不到,真正有功夫的人看到,什麼樣功夫?與他同等境界的人看到了,不是同等境界人看不到。

  所以念老末後結的這個四句,對我們初學的人說非常重要。「恭慎保持」這四個字怎麼講法?我們怎麼學法?「自然敬肅,從容中道,心心不異,任運自持」。這個好,我們真的要把它做到!這個四句要記住,用在日常生活當中、用在工作當中、用在處事待人接物。你恭慎保持什麼?就保持這一句阿彌陀佛,你的信心、你的願心、你的這句佛號。如果沒有恭敬、慎重這個心你保持不住,你必須對一切恭敬。為什麼對一切恭敬?你真聽佛的話,你真幹。佛怎麼教我的?佛說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我能不能接受?如果真能接受,對佛能不恭敬嗎?第二個字是慎,慎是謹慎,就是小心,待人接物認真負責。有這兩個態度,恭敬的態度、謹慎的態度,你才能保持,保持你的信、願、持名。從容中道,你看自然的敬肅,養成習慣了,一點勉強都沒有,從容中道,不偏不邪就是從容中道;心心不異,前念後念全是阿彌陀佛;任運自持你就是極樂世界的菩薩,你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,你不是假的極樂世界菩薩,你是真的,你肯定去。你現在在這個世間做如是的示現,那就是威儀有則,把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做出來,教化眾生。你不必說一句話,你是在示現,你是在表法。會看的人看到了,不會看的,這個印象也印在阿賴耶識裡頭,但是他不覺悟。會看的他覺悟了:學佛要這樣學法,求往生要這種求法。像這種求法,真的,善導大師說的話對了,「萬修萬人去」,沒有一個漏掉的,無比的殊勝!恭慎保持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