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四四五集)  2012/7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44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九百二十四頁第六行,從當中看起:

  「我等遵依佛示,從文字般若而起觀照,入於實相,是名敬荷佛恩」。前面我們學到此地,把三種般若詳細的做了解釋。疏裡面告訴我們,要怎樣做到「敬於佛者,是為大善」,對佛的這種恭敬心怎麼樣才能夠生得起來。首先要真正認識,佛對我們有些什麼恩德,所謂知恩報恩。如果對佛不認識,感恩的心生不起來,恭敬的心生不起來。現在這個社會,我們常常看到毀謗佛菩薩,這個現象很普遍,在佛經裡面講,這是很大的業障、很嚴重的業障。我們看到了,只有默默的替他懺悔,說不得。為什麼?他不知道,真的是無知。想想我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,跟他們差不多,心目當中根本沒有佛的印象,誤以為佛教是宗教、是迷信,這個恭敬怎麼能生得起來?到以後慢慢接受老師的教誨,終於把釋迦牟尼佛這個人認識清楚了,才知道這個人有大智慧、有大慈悲心,對一切眾生有真實的功德利益,敬佛的心才生起來。這經過若干年,不是短短的幾天、幾個月,不是的。於是今天社會上對佛教、對釋迦牟尼佛不尊重的我們完全理解,只是怪我們佛弟子本身對於佛菩薩恭敬的心不足,表面恭敬,不是真正的。什麼原因?沒有徹底了解。徹底了解談何容易!說實在話,我們學佛六十年,恭敬心才生得起來。六十年沒有離開經教,每天學習,這世間人怎麼可能?

  「敬於佛者,是為大善」,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事情,對佛的恭敬,那是大善根、大福報。這說明什麼?現在人沒福報,我們生在是這個時代。比我們早一代的,我父母那一代的比我們就強,他們對佛菩薩雖然不十分了解,但是對佛菩薩的那種恭敬,至少我們看到跟對祖宗的恭敬差不多,這就很難得。原因是什麼?接受的教育不一樣,社會風氣不一樣。我們出生這個時候,社會風氣已經敗壞了,開始,開始敗壞,速度太快了。前面說敗壞了,速度很慢,十年十年不顯著,看不出來。到最近的三十年,速度太快了,一個十年、一個十年來比,差距很大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眾生沒有福報,沒有福報,苦難就多了。

  怎樣才叫做敬?《淨影疏》說得好,「敬荷佛恩,名為敬佛」,這把敬這個字,恭敬這個字說開了。荷是什麼意思?承擔,也就是常說的續佛慧命,弘法利生,弘護正法,這個叫敬。底下的解釋,荷是承擔的意思,承是繼承,我們要把佛的法繼承下來,讓佛法不至於中斷,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。繼承,一定要修行,一定要真幹,自己不修行就沒辦法弘護,無論弘法、護法都要真修行。擔,是把這個責任擔當下來。「領受」,領受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誨,領納接受。

  「如來萬劫薰修,入佛知見」,這八個字很感動人,如來不是短時間修成的。我們在這個經裡頭,看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在因地遇到世間自在王那個時代,自在王佛住世,弘法利生四十二劫,眾生福報大,壽命長。佛說我們這個地球,地球上的人壽命最長的時候八萬歲,每一百年減一歲,減到十歲,這最低的;從十歲再每一百年加一歲,加到八萬四千歲,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。世間自在王住世的時候,壽命四十二劫,你就知道那個福報多大。阿彌陀佛原本是國王,世饒王,是個非常好的國王,勤政愛民,國家治理得非常好。聽佛說法,覺悟了,慈悲心特重,做國王只能照顧這一個國家,他把王位捨掉,出家修行,發心要作佛。因為,佛能照顧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,不止一個國家,照顧遍法界虛空界,他做到了。發這麼大的願,特別是苦難眾生,哪些是苦難眾生?六道,六道眾生太苦了,他要幫助六道眾生,成就六道眾生。什麼原因?佛知道,我們不知道,佛知道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,知道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為什麼會墮落到這個樣子?沒人教,學壞了,本來是佛,學壞了。所以他就想到,他將來建立一個道場教化眾生,讓這些苦難眾生有一個最方便的法門、最穩當的法門、最快速的法門,不分男女老少、不分富貴貧賤,也不分學習程度高低,都能平等的成就,這個成就是成佛。

  這個法子到哪裡去找?他向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請教。老師沒告訴他,老師只教他去參訪,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都去看看、你都去學習,去考察、去學習,取人之長,捨人之短。他很聽話,真的他去參學了,用了多少時間?五劫,這不是短時間,五劫的時間。將每一尊佛的剎土裡面的優點記住,缺點不要,總結成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是他考察一切諸佛剎土圓滿的總結,就依照四十八願來建立道場,就是極樂世界。所以,極樂世界不是佛說的,也不是他自己想的,是事實真相,他去考察的、總結的,四十八願是總結的報告。所以這個世界建成之後超過一切諸佛剎土,一切諸佛剎土都比不上。這什麼原因?集大成,一切諸佛剎土的優點統統在極樂世界,一切諸佛剎土的缺點在極樂世界找不到。這是萬劫薰修,五劫考察,總結的大願,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。用這一塊,用這麼個道場來接引眾生,提供他們認真的修行,在極樂世界決定一生成佛,不要等到第二生,一生就圓滿。這種大恩大德,誰知道?要不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,我們怎麼知道?所以,對極樂世界的愛戴,對於阿彌陀佛的崇敬,自然就生出來了。

  世尊,本師釋迦牟尼佛,用佛的知見教導我們,幫助我們悟入。上上根人一聞千悟,聽佛說法他馬上就能做到。這種人少,不是沒有,太稀有了。絕大多數沒有辦法將煩惱習氣一時放下,這做不到,所以有漸漸學習的法門,很多法門,這講八萬四千。八萬四千也不是確定的數字,也是表法,表無量無邊。四弘誓願裡面說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八萬四千代表無量。可是淨宗法門特殊,它「以佛果覺,作我因心」,這個佛是阿彌陀佛,不是別的佛,是以阿彌陀佛果地上圓滿的大覺。這果地上圓滿大覺是什麼?就是名號,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聽到這句名號生歡喜心,這個人善根福德不可思議。沒有善根福德的,聽到這句佛號拒絕,不喜歡,生厭惡的心。這些經上講的,我們要曉得。我們想想我們自己,最初聽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心態?沒有歡喜心,也沒有毀謗的心,很平常,聽而不聞,聽也像沒聽到一樣,不在意。經過許多年來的學習,漸漸深入經藏,慢慢明白了,歡喜心才生出來。到真正認識的時候,才真正頂禮膜拜,真要跟阿彌陀佛學,真發願求生淨土,真是叫一點一滴的長時間培養出來的。

  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「頓入佛智」,必須要到極樂世界,在這個世界是決定不可能。這裡修學的環境不好,我們得換一個學習環境,現在講移民,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,在極樂世界成就。這才講到般若,我們遵依佛示,從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,入實相般若。言語也是文字,把言語記錄下來就變成文字。這就是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。觀照就是真正修行,依教修行,才能夠入於實相,證得實相;實相就是自性,明心見性,真正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,這就叫成佛了。是名敬荷佛恩,這叫真的敬佛。

  「依此經中種種教誡」,佛在這個經裡面教誡得很多,我們得依靠。以這個經做標準,「端正身心,止惡修善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」,這教我們修行。種種教誡很多,我們要抓住綱領,綱領簡單扼要,記在心裡不會忘記。當年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,我們的修行提了五個綱領,五個科目,第一個淨業三福,第二個六和敬,第三個戒定慧三學,第四個六波羅蜜,第五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。我們以這五個科目代表經中種種教誡,做為我們端正身心、止惡修善的標準。這五個科目,第一個比較長一點,四十四個字,第二個長的,普賢十願,一句四個字,十句四十個字,其他的都不到四十,都不到。好記,你不會忘記。時時刻刻念茲在茲,可別忘記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不離這個。

  淨業三福,第一福,這是福報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四句,一句四個字,四四十六個字。孝親尊師我們將它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,修十善業落實在《十善業道經》,我們稱它作儒釋道的三個根。從哪裡修起?從根修起。沒有根,修行是假的,沒根,不會成就。真正從根本上修,決定有成就。成就大小在乎自己勤惰,勤是精進,你功夫就深;懈怠,功夫就淺。這三個根重要,有這三個根是世間善人。佛經你打開,你看都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說這種人;不具足這三個根的不能稱善人,善人才能學佛。

  第二福,這是佛弟子了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三句十二個字。這真正是佛的弟子,受了三皈,至少受了五戒,出家再沙彌十戒,二十四門威儀。這真正的佛弟子,不是假的,總得要真幹。再向上提升這大乘,第二是小乘,它三福,第一是世間福,第二是小乘福,第三是大乘。大乘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勸進行者是化他,歡喜把佛法介紹給別人。淨業三福不僅是修淨土要遵守,無論學哪個宗派、學哪個法門都要遵守。佛在後面講,這三條叫淨業,它是「三世諸佛,淨業正因」,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菩薩修行要成佛都必須遵守,不遵守這三條,成就不了,你說這三條多重要。佛法從這裡開始,所以我們必須要依照這個修行。

  第二個科目,六和,家和萬事興。人跟人不和,你決定成不了佛,你也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不能跟別人和睦相處,到極樂世界還跟人家打架嗎?極樂世界是個和諧世界,沒有和諧的條件是決定不會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不來接你。今天佛法衰了,為什麼衰?佛弟子不能和睦相處,出家跟出家的不能和睦相處,在家跟在家也不能和睦相處,在家跟出家也不能和睦相處。現在能相處什麼?利害,跟世俗人沒有兩樣,有利可以在一處,沒有利益,分開了,再也不見面。所以六和敬重要。佛在經上甚至於說,這個世界上出現一個僧團,六和敬的僧團,就得到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守護,這個地區不遭災難。六和僧團有這麼大的功德,你願不願意做?你要願意做的話,你救了多少人,讓多少人得到你的恩惠,這個地區不遭災難。幾個人?四個人。四個人住在一起修行,完全依六和敬,就有這麼大的功德。所以三皈依裡頭,「皈依僧,眾中尊」,那什麼意思?僧就是六和敬的僧團,不修六和敬不叫做僧。四個人在一起就稱為團體,這個眾,佛家的眾是團體的意思。就是世出世間所有的團體,哪一個團體最值得人尊敬?就是僧團,僧團就是六和敬的團體,就這個意思。你在家人,譬如公司行號,你們完全能修六和敬,那就是一個僧團。僧,不是指出家、在家,不是指這個,就是團體,眾是當團體來講。修六和敬的團體稱為僧團,因為它跟出家團體一樣,它裡面上上下下一團和氣。

  然後翻過來說,破六和敬的僧團,破和合僧的,在這個團體裡面不和,破壞和睦的氣氛,佛說了,這個果報是無間地獄。無間地獄,重罪五種,叫五無間,殺父親、殺母親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這個和合僧你要記住,不是出家人,也不一定是修行人。它這個團體是照著佛的佛法,這個六條修,見和同解、戒和同修、身同住、口無諍、意同悅、利同均,它是依這個方法修的時候,這個團體你要破壞它的話,你的果報就在地獄,這個道理要懂。今天我們是個出家人,我們在這個出家團體不能跟大眾和合,這個罪多重。無論我們在什麼地方,今天在大埔這個地方也是個團體,我們人數不多,只有十幾個人在一起生活。這十幾個人能夠真正修六和敬,香港這個地區不會有災難。如果這個六和敬是用真誠心來修,中國沿海這一帶地區都不會有災難。得到您恩惠的人,數字要從億來算,那多少億人受你的恩惠。

  怎麼個修法?我跟人和,別人跟我不和沒有關係,我跟人和。你不跟我和是你的事情,我跟你和;你對我有意見沒關係,我對你沒有意見,真正要從自己做起。怎麼樣才能和?真的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,見和同解、戒和同修就成立了。決定不跟人起爭論,處處懂得讓人、尊重別人,自己謙虛。自己一定要知道,我在這個地球上住的時間很短,充其量不過一百年,一百年一彈指就過去了,時間很短,我要到極樂世界去。憑什麼?憑我跟人和睦相處,就這一點極樂世界就歡迎你,你對任何人沒意見。極樂世界是一個六和敬的團體,決定沒有主觀觀念,我要怎樣怎樣,我要以為,不是的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我們得學這個本事,把這個習慣養成,這是極樂世界他們要的。

  見和同解,跟阿彌陀佛一樣的同解,這個三般若講得很清楚,無論是性、無論是相、無論是理、無論是事皆不可得。《大般若經》的總結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能把事實真相看穿,問題就很容易解決。我們用三種般若來生活、來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完全是智慧。智慧沒有別的,就是知道這個東西是假的,只有實相般若是真的。實相是體,是我們的真心、是我們的自性,一切眾生同一個體,沒有第二個,同一個體。知道同一個體,敬愛的心就生起來,尊重的心生起來,關懷照顧的心生起來了。別人有苦難,我們會盡心盡力去供養他,這個心都生起來了。為什麼?一體,哪有不照顧的道理!別人的痛苦是我們自己的痛苦,別人的快樂是我自己的快樂。我自己的手腳受傷了,你看你不是很好的去照顧它嗎?看到苦難眾生造作罪業,就等於自己的手腳受傷了。我受傷了,趕快去醫療,讓它恢復健康。看到眾生迷惑、顛倒、造業、受報,我們怎麼辦?要救他。他迷得太深、迷得太久,完全不能接受,我們趕快修自己,到極樂世界。到極樂世界修成圓滿的功德、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神通,我們真有能力幫助人。不到極樂世界,不靠阿彌陀佛,要自己修到極樂世界眾生那個程度,那個時間太長了,不是論年算,論劫數算。所以,認識了淨宗,這真正值得我們一生最大的慶幸,太幸運了,我這一生要決定成就。

  人要學一個本事,什麼環境都能處得好,順境能相處,逆境也能相處,善緣能相處,惡緣也能相處。老老實實一句名號念到底,這是往生淨土的祕訣。心裡念就可以了,念出聲,別人歡喜,不反對,可以出聲念;別人討厭,我們心裡念,默念,功德完全相同,後面說到。所以端正身心,止惡修善。

  戒定慧三學那是一條道路,成佛之道,可不能搞錯了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一門深入就是定,定慧都在其中。學太多了、學太雜了,這一生什麼都不能成就。所以,不能走知識這個道路,要走諸佛菩薩智慧的道路,那就是戒定慧。這五科是戒律,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十願這是戒律,必須得遵守的。第四個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。

  最後,普賢十願,到普賢十願那要相當功夫,因為普賢十願是已經沒有自己,身見放下了才能做到。中國人講量大福大,普賢的量最大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看一切眾生都是自己。首先,功夫達不到的,看一切眾生我們都是一家人,都是兄弟姐妹,從這裡入門。慢慢到最後,跟自己是一體,那就修成了。先從一家人開始,最後慢慢的真的體會到是一體。所以「禮敬諸佛」,這個諸佛是一切眾生,為什麼?一切眾生是未來佛。過去佛知道,現在佛也知道,未來佛是一切眾生。對一切眾生,蚊蟲螞蟻、樹木花草都要把他們看成是佛,這叫普賢行。普賢行跟一般不一樣,普賢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,所以他真誠到極處、恭敬到極處。「稱讚如來」,恭敬是平等的,對蚊蟲螞蟻都恭敬,對花草樹木都恭敬,對山河大地也恭敬,沒有一樣不恭敬的。但是稱讚就有差別,好事稱讚,壞事不稱讚;不像禮敬,禮敬是平等的,稱讚是有差別的。因為稱讚,有別人會向他學習,只能夠學好,不能學壞。

  供養是平等的,供養是當他有需要的時候,他有困難、他有需要的時候,我們有多餘的,一定要幫助他。幫助的人愈多愈好,你能夠照顧的、你能夠護持的人數愈多愈好,無量功德。必須把一切人看作一家人,恭敬心才生得出來;沒有看作一家人,恭敬心生不出來。現在一家人都很難,這個社會上,一家人不照顧的太多了,連夫妻都不行,你看離婚率有多少!是一家人,能離開嗎?不能離,沒有理由離。只有一個理由,他去求學,他到外國去留學,這個沒辦法,這要成就他;他去修道,這要成就他。除這種情形之外,不離。

  真正有個合適的道場,讓我們修行、讓我們成就,這個機緣也不可多得,一定要抓住。今天修行,必須要自己有真實智慧,要抓住機會,只有真實智慧才能抓住機會,一時一刻不能放鬆。我們只要真正能夠掌握住,真信切願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就是道場。無論在什麼地方,地方,人在哪裡,哪裡就是道場。要用真功夫,不要露在外頭,外面人看不出來,自己功夫綿綿密密不間斷。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。「橫生四土,圓登不退,才是真實敬佛」。敬佛,佛喜歡的我們做到了。阿彌陀佛最喜歡的不是別的,叫我們趕快到極樂世界去,去跟著他,這他最喜歡的。我們真做到了,這叫真正敬佛。

  「故曰敬於佛者,是為大善」,大善是往生極樂世界,親近阿彌陀佛。到極樂世界,就不離阿彌陀佛了。什麼時候離開?成佛再離開,不成佛的時候不離開。到十方世界,十方世界本身沒有離開,有這個本事,本身不離開阿彌陀佛,化身去了。能變化無量無邊身,每天到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去拜佛修福,聞法修慧,那是什麼?化身去了。本身沒有去,本身在阿彌陀佛講堂沒離開,這只有極樂世界人辦得到。極樂世界人,這些事情叫家常便飯,每天都在幹的。所以,無論幹什麼事情,他全在定中。這怎麼說?不著相。極樂世界人,心像什麼樣子?就是經題上說的,清淨平等覺,極樂世界所有的人個個都是清淨平等覺。那清淨平等覺太重要了,我們時時刻刻照顧自己清淨平等覺。於一切眾生沒有高下就平等了,不受染污就清淨,不迷惑顛倒就覺悟了,這大善。「大者,即大方廣之大」,大方廣的大怎麼講法?「絕諸對待,強名為大」。大的反面是小,大方廣的大沒有反面,它不是大小的大,它是絕對的大、永恆之大,這叫大善,「謂無上之善」。

  「又《會疏》曰:三業敬奉,是為敬」,這再告訴我們什麼叫敬。三業是身口意。我們看下面念老的註解,「以己之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,身業清淨、口業清淨、意業清淨,乃名敬佛也」,這叫敬佛。如果三業不清淨,三業裡頭最重要是意業,就是念頭,意業有染污,自私自利是染污,名聞利養是染污,五欲六塵是染污,貪瞋痴慢是染污,那就不敬了。所以,這個敬是三業清淨。意業先不染污,然後口業清淨。清淨的相就是十善業,身,不殺、不盜、不淫,身業清淨;口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,口業清淨;意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還要加一個,不傲慢、不懷疑,意業清淨,這才叫敬佛。

  所以,「非同世俗,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」。這是世俗,怎麼叫恭敬佛?我每天給他磕頭,定上早晚課,拜佛,燒香拜佛,以這個為敬。念老在此地說的,跟早年章嘉大師教我是一個意思。大師教我,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,這種焚香、禮拜這個恭敬,這是形式,最重要的是心地。真正三業清淨是恭敬,恭敬再往上提升,最恭敬,那是平等。所以三業清淨是二乘善,阿羅漢、辟支佛做到了,平等他還沒做到。真正做到心地平等,那是菩薩,定功更深了。我們前面的比喻,阿羅漢、辟支佛看一切眾生一家人,可是法身菩薩看一切眾生是一體,平等了,不一樣。我們自己要練,怎麼練?那就是一定要靠經教,多聽經、多讀經。像這樣的經文每天都要念一遍,就念這一句,「以己之身口意三業恭敬奉事於如來,身業清淨、口業清淨、意業清淨,乃名敬佛。非同世俗,但以焚香禮拜為敬佛也」。幹真的。

  「密宗常云,清淨三門信上師」,這個三門就是身口意,就是「以身口意供養上師」,這是真供養。這是什麼?依教奉行,上師希望你早一天成佛、成菩薩。如果這個上師,你天天對我禮拜,來供養我,這個上師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真的上師、真的佛是希望你早一天成菩薩、成佛,特別是你真的能求往生。為什麼?往生到極樂世界,你的成就是大圓滿。一個眾生真正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,我可以說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讚歎你,都生歡喜心。為什麼?你真的得解脫了,你真的遇到善知識,你真的成佛了。見到阿彌陀佛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?沒有一個是空過的。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,你要曉得這裡頭的密意、深意,讚歎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這個人,諸佛對他的讚歎跟對阿彌陀佛的讚歎是一樣的。「如是敬佛,實為大善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  「又《會疏》云:佛如善見藥,見聞悉得益。故為大善」。這個地方有個典故,「善見藥」,我們有參考資料。出在《華嚴經》上,《六十華嚴》第三十七卷。「善現藥王」,善現藥是「妙藥之名」。「晉華嚴經三十七曰」,晉是最早翻譯的《六十華嚴》,《六十華嚴》第三十七卷裡面有這麼一段。「譬如雪山」,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,「有大藥王名曰善現,若有見者」,你看見,「眼得清淨」,你要是聽到它的聲音,「耳得清淨」,你聞到它的香,「鼻得清淨」,若嘗味你就「舌得清淨」,若有觸到身體,你「身得清淨」。「若取彼地土,悉能除滅無量眾病,安穩快樂」。這叫善現藥。《往生要集》上末後有一句說,「善見藥王滅一切病」,你要得到這個藥的話,什麼病都治了,不管什麼病,遇到它統好了。

  這個藥在雪山。佛經裡頭的話很多都是意在言外,這個一定要曉得。這也就是佛經難懂的地方,光看文字,你被文字迷了,它意思不在文字裡頭。這善現藥到底是什麼?給諸位說,人人都有。雪山就是你的清淨身口意,善現就是你的善意、就是你的善念。身口意三業清淨,你那一個善念,什麼病都沒有了。所以你要懂得,是經裡頭言外之意,中國古人講弦外之音,這是真正會聽的,說意在言外,這叫妙音;話裡頭有話,你能聽懂、你能看穿了,這叫智慧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,「念佛杜惡」,這個杜當作止講,念佛能止惡。請看經文:

  【實當念佛。】

  真實,老實,應當要念佛。

  【截斷狐疑。】

  決定不能有懷疑。

  【拔諸愛欲。杜眾惡源。】

  這個『眾惡源』是什麼?就是『愛欲』,愛欲是一切惡的根源。請看註解,『實當念佛,截斷狐疑』,「以念佛方是敬荷佛恩」。真正念佛人怎麼個念法?宗門大德常說「不怕念起,只怕覺遲」,這句話講得好。念頭才起,不管這個念是善念、是惡念,念頭一起就警覺到,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,這叫真念佛。不能叫這個念頭相續,這個念起來,第二個念頭又起來,第三個念頭起來,相續,那就造業了。對什麼念頭來說?舉個例子,就是愛欲,你所喜歡的人、喜歡的事、喜歡的物,你常常想著。這個想著我們知道,是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個念頭連在一起,像我們看電影一樣,在銀幕裡看出畫面。一個看不出來,單獨一念根本不能夠覺察到,它速度太快了,我們的眼睛跟不上;可以說,六根都跟不上,速度太快。所以它是相續相。愛欲才起來,第二個念頭阿彌陀佛,換掉了,那個念頭就斷掉了。這就是說「拔諸愛欲,杜眾惡源」,這效果就成就了。念佛有這麼大的力量,幫助我們斷惡修善,善中之善,沒有比念佛的善更大。

  你說你想做功德,你來布施,拿大千世界、拿全世界的珍寶來布施,比不上你念一句阿彌陀佛。為什麼?大千世界七寶是假的,這一句佛號是真的。雖然只有一句佛號,種在阿賴耶識裡頭,這一生不能成就,來生後世遇到緣決定成就。成就的起源就這一念,這一念功德多大。我們會不會往生?個個都會往生。為什麼?你阿賴耶識裡頭有阿彌陀佛的種子,你怎麼會不往生?不過這一生能不能往生那不知道,那要靠你的緣了。這一生如果你這個佛號不間斷,念頭才起,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,你決定往生。但是阿賴耶裡頭既然是你曾經聽過阿彌陀佛,就可以斷定,來生後世你決定往生,這是一點不假。所以這個功德比什麼都大。

  早年我做這些衣服,你們現在穿的T恤,我把它印上南無阿彌陀佛。有人罵我,你怎麼可以把佛號穿在身上,這洗起來不就髒了?我說阿彌陀佛不在乎這個,阿彌陀佛在乎讓人看到這幾個字,阿賴耶種善根。我說你們穿這個衣服,馬路上走一圈度多少人!這個阿彌陀佛歡喜,髒了拿去髒水裡面去洗,阿彌陀佛也不在乎,也不會被染污。我那個時候到香港,看到香港人穿這個衣服,裡面的圖案五花八門,妖魔鬼怪一樣的。為什麼不用佛像、為什麼不用佛名字?佛像說不恭敬,用佛名號可以,這個方法真好。或者是用一句經文,像這些十六個字的都不算很長。

  我們接著往下面去看,「蓋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實為佛恩中最上之恩。又以念佛方是三業敬奉」。我們都想修積功德,不知道怎麼修法。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,你就圓滿功德,世間什麼樣人修的功德都抵不過你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些話句句都是真話,真正認識的人少,他聽到、他看到了,不相信。念佛是三業敬奉亦如是,也沒有人知道。佛菩薩希望我們,確實是三業清淨,一心稱念,決定得生。這是阿彌陀佛對我們殷切的期望,搞什麼都是假的。

  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兩句話,大勢至菩薩說的。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,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,攝是什麼?收回來,眼不向外頭攀緣,向內。向外是見相,向內是見性,你要會見。耳向外聽聲,向內聽性。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,反,他就回頭了,他不向外聽,他向內。這個不向外怎麼個向內法?我們用色相做比喻,你眼睛看到是色相,怎麼能夠反過頭來?就是色相裡面有內外,色相的外表是外,相;內是什麼?內是法性。這相從哪裡來的?相是性變現的。你不要看相,你看性,相五花八門,性是一個。性是什麼?性空寂,性沒有。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你從萬法裡頭看自性,這叫內,你看萬法,那叫相。執著在相,錯了;從相裡頭見到性,這就對了。萬相,一切相都有自性。你看,佛告訴我們的,在一切有情眾生分上,今天講動物,叫佛性,我們的自性在有情分上叫佛性。那你就見佛了,見性就是見佛。你見相,見相就錯了,相是妄,假的,不是真的。現在我們曉得,彌勒菩薩講的這個話常常記住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,一秒鐘,所以它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我們的身體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,哪一個生滅是自己?找自己找不到。這種生滅的相,實在講我們能理解;雖理解,很陌生,沒有在這裡開悟。善根深厚的人、靈性高的人他會在這裡大徹大悟,就明心見性了。

  看什麼?看電影。在拍攝電影的時候,用的攝影機,拍的是幻燈片,我們過去玩過這個東西,小型的。膠卷,一卷四分鐘,我們以前拍的這個,一卷四分鐘,一秒鐘二十四張。你這個人從這邊走過來走到那裡,我給你拍進來,你沒動,你這是一個生滅相。這是生滅相,張張都是生滅相,動了沒有?沒動。不但人沒動,我們要拍飛機,飛機在空中飛,我們拍,一張一張的,沒動。你一張一張看,沒動,真的沒動。那是什麼?一個一個一個相。所以從攝影機裡面能夠覺察出來。攝影機裡面拍攝的是粗相,細相拍不出來,細相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。我們要用什麼快的機器,一秒鐘拍攝一千六百兆張,你就把那個真的生滅現象拍攝出來了。你沒有那麼高速度的頻率,你拍不到它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善根厚,根性極利的人,他看到這個他就開悟,他就見性了。開悟什麼?放下了,不再執著,不再分別了。為什麼?全是妄相,也不會起心動念,他馬上就成佛了,就跟惠能沒有兩樣。真的知道事實真相,萬緣真的放得下,這一放下沒事了。

  我在年輕的時候玩這個玩了一段時期,我有兩台攝影機,都是很高級的,以後送人了。照相機玩得多了,至少有十幾個。以前保留這個東西,現在都丟掉了。幻燈片至少有幾千張。玩過,對這個印象就很深刻,看到經典上佛所講的「夢幻泡影」,我就有很深的印象。拍攝這些電影,那就夢幻泡影。不僅是一秒一秒不一樣,一秒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不一樣,這從前不曉得。哪個是我?所以你找我找不到。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幻相,哪個幻相是我?如果都是我,一秒鐘就有一千六百兆個我,哪個是真我?確實找不到。

  所以佛告訴我們,無我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必須把四相空了,真我就現前。惠能大師見到了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滅」,這個不生不滅的,那是真我。不生不滅的,沒有波動現象,它是不動的。凡是動的都是假的,不動的是真的,不動是性。一切相裡頭都有自性,都有那個不動的性。不動的性,你六根覺察不出來,就是六根都緣不到,它真存在。相是假存在,相一過去就沒有了;自性是真存在,永恆不變,妙不可言。為什麼?它有無量智慧、有無量德能,又具足無量相好。雖然一切都具足,它又無相可得,它本身不是物質、不是精神,就是不是念頭,也不是自然。所以你沒辦法說它,你也沒辦法想它,你決定想不到,你決定說不出。佛稱它作「言語道斷」,言語,對它不能起任何作用;「心行處滅」,心行是你思想,你想不到它。它真存在,能生萬法。但是萬法是假的,就是它是個生滅相,現相才生,立刻就滅了。所以大乘教說,生滅即是不生滅,生滅跟不生滅不二,是一不是二。這個意思深,一般人聽不懂,但是它是事實。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下面,生滅就是不生滅,我們能體會到,為什麼說生滅跟不生滅是一不是二,你才體會到。

  相似相續為什麼存在?那是業力,是因緣、是業力,你存在這裡。在諸佛菩薩,他不是業力,有因緣,因緣是感應,感是因,緣是果,這裡頭有因緣果,相續不斷。諸佛菩薩現相是願力,不是業力。眾生這些六道輪迴這些拉拉雜雜的相是什麼?業力。佛講得一點都不錯,眾生到這個世間是來酬償業報的,你過去造的善,你酬償善報,你來享福;你造的惡業,那你得受罪。享福、受罪都是業報,你不造這個業你就不受這個果報。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無論是享福、是受報,不怨天不尤人,為什麼?知道是自作自受。怎樣跳出這個圈子?這個遊戲玩過了,覺得不好玩,很痛苦,毫無意義,沒有一點價值,那就是不值得。那怎麼辦?今天遇到這個法門,就辦法來了。念佛往生淨土,跳出這個圈子,不再搞輪迴,不再搞十法界。這是個誤區,迷惑顛倒,很不幸的掉在這裡來。現在找到出路了,這個出路千載難逢,不是容易得來的。那我們這一生,每分鐘、每秒鐘都要掌握住,我要走出去。這個走出去的祕訣就是信、願、持名,你看看就四個字。這是什麼?這是究竟圓滿的佛法,無上的大法,千經萬論到最後都歸到這四個字,信願持名。這四個字真正認識、真正掌握住了,如來大法你就得到了。其他的不關緊要,經每天念可以,不念也可以,如果真正相信,一點疑惑都沒有,經就不必念了。經的用處幹什麼?斷疑生信。我已經斷疑生信了,這經就畢業了,這個要知道。

  所以我們想想,那些阿公阿婆,不認識字,什麼都不懂,叫他念阿彌陀佛,一天到晚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他什麼念頭都沒。那什麼?那已經畢業了,可不能瞧不起他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。我跟一些法師說到這樁事,現在這些法師們對待這個人非常尊敬,不敢輕慢,以前瞧不起。我告訴他,那是真佛,那是真修,我們講經教,天天說說而已,他真幹。真幹的人一般人不認識,我們不能不認識,我們對他敬佩,我們會講,沒做到,他已經做到了,他不需要講。那種人將來往生的時候都是上輩上品,上上品往生。我這個得來也不容易,李老師跟我說過多少次,我明白了,他一生就是想學阿公阿婆,他說怎麼學都學不像。當然學不像,你要是一天到晚多少人尊敬你,多少人來訪問你,你當然沒辦法。要怎樣才能學得像?你沒有名望,人家瞧不起你,那你就很像了。你做了很多慈善事業,人家尊敬你。那個念佛的,什麼事也沒做,什麼都不會,你知道他比你高,別人不知道。這是什麼?這就是各人遇緣不同。

  所以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,身口意三,全入佛中」,這才是真正歸敬。歸是皈依,真正歸依三寶,真正敬佛。「若欲真實念佛,首須截斷狐疑」,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,你這一生能不能成功全在這一句。疑用狐狸做比喻,畜生裡面,狐狸疑心最重,牠什麼都懷疑,所以牠時時刻刻小心謹慎。決定不能有懷疑。「狐性多疑,故云狐疑。行人」,修行人,「不能絕疑,不敢勇猛直前,謂之狐疑」。修行人為什麼功夫不得力?他有疑,真的有疑。怎樣把疑拔除?這要靠經教。所以有疑慮,不能不聽經。什麼時候經真聽懂了,疑慮放下了,不再懷疑,不再有顧慮,什麼顧慮都沒有了。我有七天時間,我七天念佛就往生了;我有三天時間,像瑩珂法師一樣,我三天就走了;我有一天時間,我一天就成就了。沒有懷疑、沒有憂慮,這個人他就做得到。

  所以,身口意三業清淨重要,清淨沒有懷疑,懷疑不清淨,懷疑是嚴重的染污。貪瞋痴是染污,我們特別講傲慢、懷疑,貪瞋痴慢疑講五個。其實三個包括五個,傲慢是瞋恚裡面的一分,懷疑是愚痴裡頭的一分,講貪瞋痴都包括了。可是傲慢跟懷疑它非常嚴重,傲慢是瞋恚最嚴重的,懷疑是愚痴最嚴重的,特別提出來。貪瞋痴慢疑統統沒有,這叫清淨心。心清淨,身口都清淨,這樣念佛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聲聲佛號跟阿彌陀佛相應。所以,臨終一念十念,決定往生,道理就在此地。

  我們要把每一天的時間都看作我最後的一天,你妄想就沒有了。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,把死字貼在額頭上,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,還有什麼事情重要的!沒有了,念佛重要。到這個時候才真正叫萬緣放下。還有放不下的,自己警覺到我這一生極樂世界去不了,依舊還要搞六道輪迴,這一生的機會錯過了。天天練,天天作如是觀,我們這一生才決定有成就。成就高低,這個地位不去計較它,我只要得生淨土,什麼品位都行,不要為這些操心。愈是真誠,品位愈高;愈是計較,品位愈低。一點雜念都沒有,這個人往生往往都是上上品往生。所以淨土裡面這個地位,它不是一級一級往上提升的,它是可以大幅度直超的。這是十方世界沒有的,只有極樂世界有,問題就是你放下了多少,品位從這個地方來說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學習就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