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三六集)  2012/5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33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七百四十頁倒數第三行,我們從這個地方念起:

  「第三,顯發心有異者,今謂行者,修因發心具其三種:一者,要須識達有無。從本以來自性清淨。二者,緣修萬行,八萬四千諸波羅蜜門等。三者,大慈悲為本。恆擬運度為懷。此之三因,能與大菩提相應,故名發菩提心」。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,現在我們接著看。「又據《淨土論》(即《往生論》)」,《往生論》上說,「今發菩提心者,即是願作佛心;願作佛心者,即是度眾生心;度眾生心者,即攝取眾生,生有佛國土心。今既願生淨土,故先須發菩提心也」。《往生論》上這一段話說得很好,也說明為什麼念佛人求生淨土要發菩提心。今發菩提心者,是說本經,本經三輩往生,都說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。這是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,一生成就的最高修學指導原則,就是這兩句話。

  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面告訴我們,修淨宗,如果沒有信願,就是沒有真信、真願求生,佛號念得再好、念得再多,都不能往生。所以他肯定的告訴我們,能不能往生淨土全靠信願之有無,有信、有願就決定得生;生到極樂世界,四土三輩九品,品位高下完全在念佛功夫的淺深,不是多少。那什麼叫功夫淺深?完全講你的心念。你的心念有幾分真誠、有幾分恭敬,從這個地方說。如果你的心念是萬分真誠、萬分恭敬,你一念就能夠生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,這叫頓悟、頓修、頓證,一念當中就能完成。這個道理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現代量子力學家也給我們做了證明,這不是假的,決定是真實的,有理論,還有事實。釋迦牟尼佛當年為我們做示現,菩提樹下大徹大悟,是個最好的例子。在中國,一千三百年前,禪宗六祖惠能給我們做了示現,也是示現給我們看頓悟、頓修、頓證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信解行證,他在一念當中完成,沒有先後。他們能做到,人人都能做到。為什麼做不到?因為你信願不足,半信半疑,雖發願往生,這個世間有留戀,放不下。所謂功夫淺深是從這一方面說的。真正相信的人,真正發願的人,只希望往生淨土,不想在這個世間多住了。這個人的心懇切,這個人用心深,所以他的品位就高。

  底下這一大段是第三段的解釋。「釋曰」,這是念老的註解。「發心有異者,謂有兩類。初者,行者於因地中,具發以下之三種心」,下面所講的三種心。第一個,「須識有無,與了達從本以來,自性清淨」。了是明瞭,達是通達,明瞭通達,從本以來,也就是說,從無始劫到今天,我們的自性是清淨的,沒有染污。惠能大師開悟,第一句話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這是他見到了。我們常常也聽說染污,染污是什麼意思?染污不是自性,染污是妄心,生滅心。自性不生不滅、不垢不淨、不來不去、不常不斷,《中觀論》上講的八不就是說的自性,這是我們自己的真心。真心不動,真心沒有念頭,所以起心動念有這種生滅現象的,前念滅,後念生,這全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這是阿賴耶一邊的現象,自性沒有這個現象。惠能大師說的五句全是自性的現象。學佛沒有別的,諸佛如來無非是教我們要認識真心,要用真心不要用妄心。用妄心的叫凡夫,用真心的叫佛菩薩,凡夫跟佛菩薩差別就在此地,就看你用的是什麼心。

  「自性本淨」,前面說了很多,不用再說了。「至於識達有無,實為悟心之玄關」。識是認識,達是通達,認識通達有無,這實實在在是開悟的一把鑰匙,這就很重要了。什麼叫無?念老舉《心經》上的經文做例子,《心經》上有,「無眼耳,乃至無智亦無得」。這段經文說的是六根、六識、六塵十八界,到最後連大乘佛法也包括進去,無智無得是大乘,無眼耳鼻舌身意,這是凡夫,是我們現前的境界。從凡夫到諸佛菩薩都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《金剛經》上一句話就說明白了。這是佛知佛見。「一連串之無字」。

  「又即《大涅槃經》云:如是逆順入超禪已,復告大眾:我以佛眼,遍觀三界一切諸法,無明本際,性本解脫。於十方求,了不能得。根本無故,所因枝葉,皆悉解脫。無明解脫故,乃至老死,皆得解脫」。這是《大涅槃經》上佛說的一段話。前面講逆境順境,入超禪已,全都超越了,順逆境界都不可得,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一法你能見到的。換句話說,逆順入超,全都是六道十法界裡頭的事。六道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。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?從見思煩惱裡頭變現出來的,清淨心裡頭沒有見思煩惱。十法界從哪來的?十法界從妄想分別裡頭出現的,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妄想分別。再說,一真法界,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,從哪來的?從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,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無明習氣。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不僅僅說十法界、六道,不僅僅說這個,包括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統統是虛妄的。真的只有一個,常寂光淨土。那是什麼?那是真如,那是自性,那是實相,那是第一義諦,它是真的。為什麼是真的?永恆不變,沒有生滅。它沒有波動的現象,也就是沒有生滅的現象,這是真的。只要有生滅現象就不是真的。

  實報莊嚴土有生有滅,我們真的能夠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實報土就現前,這就生;等到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,它就沒有了,就不見了。實報土沒有變化,只有生滅,沒有當中變化,我們能夠體會得到。經上告訴我們,《華嚴》圓教初住菩薩把無始無明斷掉,就是放下了,實報土現前。他在實報土裡要多長的時間無始無明習氣才能夠滅掉?佛告訴我們,需要三個阿僧祇劫。這時間太長了,這天文數字,所以這些人叫無量壽。雖然壽命這麼長,他沒有變化,就是他沒有衰老,生到那個時候什麼樣子,到離開實報土的時候他還是那個樣子,就是三大阿僧祇劫他沒有衰老、沒有變樣子。為什麼?它裡面沒有波動現象。不像十法界,十法界有波動現象,它那裡沒有,它完全是無始無明習氣。不是無始無明,無始無明有波動現象,習氣沒有波動現象。所以實報土裡面的山河大地,樹木永遠長青,沒有花開花落的現象,也沒有春生夏長的現象,沒有,永恆不變,不可思議的境界。

  下面,佛告訴大眾,我以佛眼,遍觀三界一切諸法,無明本際。無明是假的,沒有,你到哪裡去找無明。性本解脫,自性沒有煩惱,無需要解煩惱、脫生死,自性沒有生死、沒有煩惱,所以性本解脫。無明本來沒有,《楞嚴經》上有一個比喻,比喻很好,「演若達多,迷頭認影」。這個笑話佛弟子當中每個人都知道。這個現象常有,很多人都親身經歷過。我們小時候念書,抗戰期間,十一、二歲,念小學,小學五、六年級就有軍訓的課程。因為打仗,怕日本人打來的時候逃難逃散了,小朋友自己要能夠懂得照顧自己,所以五、六年級的小朋友就要受軍訓訓練。軍訓,早晨上學,在升旗之前,這些教官,那個時候有一些低級的軍官,像少尉,像當排長那樣子,派到學校教我們小學生。緊急集合,一吹哨子,三分鐘服裝整齊就要把隊排好,學緊急集合。就發生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事情。有同學服裝很整齊,帽子都戴好了,他因為太緊張了,太緊張的時候,他到處去找,找什麼?找帽子,到處去問,你們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?人家說,你帽子不是戴在頭上?一摸,果然戴在頭上,這個迷,有原因嗎?你能找出來嗎?這就叫無明。無明真有,你找不到。一覺悟,覺悟就沒有了,迷悟在一念之中。這個事情我們看到別的同學有,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搞一、二次。楞嚴會上舉這個例子舉得好,沒有原因。要有原因,可能就是緊張,這一緊張、一慌亂就迷了。

  所以於十方求,了不能得,根本無故。這個東西是根本,無明是六道、十法界輪迴的根本。這個東西根本沒有,自己以為有,所以佛將無明上頭加兩個字,無始無明。那我們看到這兩個字把意思錯會了,無始以為大概這個時間很久,說不出來了,這無量劫之前產生的無明。不是的,不是這個意思。無始就是根本沒有,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真有,那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根本沒有,是你一念錯覺。所以佛在經上這個話說的意思是很深很深,是一念不覺。那個一念不覺就叫做無明。這一念不覺沒有原因,這一念不覺不是真的,覺是真的,不覺不是真的。這個道理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曉得什麼是有、什麼是無,性有相無,理有事無,有無要搞清楚,法性是有,法相是無。那根本無故,所因枝葉,皆悉解脫,這是根本。根本是阿賴耶,枝葉從阿賴耶生起,第六識、第七識、前五識,阿賴耶是根本識,是無明的根本。這七個識,七個識起作用,產生了五十一個心所法,這就慢慢生,生這些枝葉。根本沒有,枝葉從哪來?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無明解脫故,這時候無明沒有了。乃至老死,皆得解脫。為什麼?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

  「以是因緣,我今安住常寂滅光,名大涅槃」。常寂光,寂是寂滅。寂滅到什麼樣程度?現在科學家講的三種現象全都沒有。科學家也很了不起,把整個宇宙所有一切現象區分為三大類,整個宇宙不超過這三大類,第一個是自然現象,第二個是心理現象,第三個是物理現象,物質現象。佛法也是這個分法,佛法把它分為兩類,科學分成三類,有個自然現象。佛法,我們前面學習智者大師十乘觀法。十乘觀法裡面,第一個教我們觀不思議境界。智者大師給我們說,把法界總歸納起來,不外乎兩大類,兩個字,色、心。色是物質,心就是受想行識。所以色心就是經上講的五蘊,色,受想行識是心法。受是感受,想就是你能夠想前想後、想過去、想未來,這個能力很強。行就是色心二法相續不斷,前念滅,後念生,雖然不是完全相同,但是很相似,所以相似相續,這行法。識就是阿賴耶,本識。阿賴耶最大的功能,所以阿賴耶叫藏識,藏是什麼?倉庫,儲存印象,能夠儲存過去你所能記得的,這一切東西都藏在阿賴耶裡頭。也有不是記憶,你的妄想、你的幻想,你的幻想也收藏在這個資料庫裡頭。所以阿賴耶裡面東西非常豐富,很複雜。這個東西都不是好東西,因為有這個東西,你才有十法界、才有六道輪迴。

  這個身體死了之後到哪一道去,完全是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種子,哪一個種子力量最強,它就先受報,力量弱的後受報,這強者先牽。就因為這麼一個關係,這麼一個道理,所以念佛人要把阿彌陀佛念熟、念透,這個力量最強,臨命終時,念佛這個種子牽引你到極樂世界,原理就在此地。所以不可以對其他的境界產生深刻的印象,那個事情很麻煩。一般人情執很深,他喜歡的人念念不忘。尤其老人,看到自己的兒孫,兒子不想了,想孫子。兒子不可愛了,為什麼?長大了,胡思亂想,不聽話了;孫子還小,聽話。孫子長大了,也不行了,重孫子。這個總是,總在放在心上,念念不忘。那他到哪裡投胎?如果這一生做人還做得不錯,五戒十善還行,來生可以得人身,就去做他孫子的兒子了。他喜歡他,不願意離開他,他就這麼來了。所以祖父母、曾祖父母又回來了,又做他的兒孫。這種情形有。如果你愛別的東西,你就到那一類去了。現在我們所看到的,有人養寵物,對寵物的那個愛,那個疼愛,超乎對家裡頭任何一個人。他要喜歡那個小狗,來生很容易去墮狗胎,去墮畜生道;喜歡小貓,他就變成小貓,這個很可怕。

  所以樣樣都要放得下,就對了。永遠記住《金剛經》上告訴我們的,這金剛智慧,一點都不假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真正要練到樣樣放得下,可以受用,不可以佔有,不要有佔有的心,不要有控制的心。來到這個世間,把這個世間做為我們觀光旅遊想,我們居住這個環境是旅店,不是我的,我在這裡受用它,我不會有佔有的念頭。把這個地球當作我們這次來觀光旅遊的一個風景區,樣樣可以受用,賞心悅目,絕不找煩惱。你要佔有它,就有煩惱;你要控制它,就有煩惱。真正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得大自在,你得的是真快樂,確確實實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那是我們的本性,我們本來的心量就這麼大。經要認真學習,能體會多少,要把這個理、事都落實到生活當中,就得受用了。得受用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。

  所以,佛與法身菩薩懂得了,他們安住常寂滅光。這一句話裡頭含義深廣微妙,寂滅怎麼會有光?寂滅光是自性本來是光的,自性本來有光。那我們現在自性為什麼光沒有了?我們有起心動念、有分別執著,光不見了。這一些東西把我們自性的光明障礙住了,我們看不見,可是佛菩薩能見到。如果我們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自性光明就現前。自性光明叫常寂光,常,永恆不斷,不生不滅,本來就是光明的。這個光明不是修來的,它是性德,它不是修德。人人都有,就是你看不到,我們的煩惱習氣少一分,它就透一分;少兩分,它就透兩分,佛菩薩能看到。眾生看不到佛菩薩,佛菩薩能看到眾生。從小乘初果,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就有能力看到這個光。我們凡夫的常寂光,有,變質了,光不變,顏色變了。

  修行全憑心地。心地清淨的人、心地平等的人,光是金色的。次一等的,有黃色的、有紅色的、有白色的、有灰色的、有黑色的。佛法叫光,中國俗稱為氣,練氣功的他能看到。在佛法稱為光,顏色不一樣,大小不一樣。這個光應對你的五臟六腑,應對你的意念情緒。所以這個氣功高的人,他看到你的光,知道你身體健康狀況,你哪個部位光暗,那地方有問題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眼耳鼻舌身都放光,末那跟阿賴耶、意識也放光。不但八個識有光,與八識相應的五十一個心所,有光;十一個善法,有光;二十六個不善法,也有光。諸佛菩薩都能夠見到,我們沒有方法去隱瞞,他都能看到。

  「此乃世尊最後慈悲微切之垂示」。佛在《大涅槃經》裡面說,「我今安住常寂滅光,名大涅槃」。這是真的,釋迦牟尼佛久遠劫已經成佛了。這一次是我們地球上眾生有緣,有緣是感,世尊在常寂光裡頭有應,應就現身。到我們這個世間來八相成道,住在這個世間八十年,這叫應身。應身跟化身是很相似,化身的時間短,應身的時間長。我們看虛老和尚朝山,兩次生病,遇到文殊菩薩,那是化身,跟真身沒有兩樣,時間十幾天,虛老身體不好,他來照顧他。十幾天,身體恢復健康,可以繼續再去朝山,他就走了。這是化身。我跟諸位說過,周邦道老居士的夫人,抗戰勝利之後住在南京,見到地藏王菩薩化身。那個時間大概只有二、三十分鐘,不長,到她家來化緣,出家人。那個時候我們周師母沒有學佛,那是個大善人,好人,也沒有給他。法師來化緣,化五斤香油,沒有給他,那就走了。走了之後,突然想起來,她家裡住的這個房子是中國古老的四合院,是三重的。她住在最後面,到她家裡去,必須走大門、二門,三重,才能到她的客廳。她忽然想起,這個和尚怎麼來的?沒人給他開門,走了之後就不見了,門還是關著的,所以大惑不解。以後在台灣遇到李老師,跟李老師學佛,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。老師給她說,那個和尚是地藏菩薩化身,她才恍然大悟。那是清清楚楚的事情,面對面談話。當時沒想到,怎麼來的沒想到,走了之後,突然想到,他怎麼來的?怎麼走的?沒人給他開門,怎麼走的?

  我們再看下文,「亦即永明大師願於無量劫,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,用血為墨以書此文,用報慈恩者也」。永明延壽大師,五代吳越王時候的人,住在杭州,吳越王是他的大護法。傳說裡頭說,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;那換句話說,阿彌陀佛的應身,應化在中國。發大願,經上講的,過去久遠劫前,菩薩,這菩薩是釋迦牟尼佛,求法心切,能夠剝皮為紙,析骨為筆,用血為墨,書寫經文,傳之於後世,這叫報佛恩。這是提醒給我們,我們聽到了、讀到了微妙之法,一定要發心把這個微妙法傳給後世,世世代代承傳不斷,真報佛恩。

  在今天不必剝皮析骨,不必了,現代的印刷術非常發達。印光大師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。這一位祖師當年在世,四眾同修對他的供養,他就做一樁事情,印書。供養,我們知道那是相當可觀,因為他把他的這個供養建了一個印刷廠,在蘇州報國寺,弘化社。自己有印刷廠,印書,流通全國。他就做這一樁事情,把財力人力全集中,流通佛法。那個時候也偶爾有些災難,水災、旱災,他從印經款項裡面撥一點錢出來救災。我們要學,流通佛法的功德無量無邊。這樁事情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太多太多了。一切供養當中,法供養為最,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不如為人說四句偈,就是佛法。諸佛如來對法供養這樣的重視,我們要能體會得到,要能真幹。

  接著看下面,「無明本無,枝葉何有,達妄本空,真性自顯」。那我們現在有沒有明白有無?有無這個事情我們有沒有明瞭?沒有。我們講得很多,聽得很多,學得很多,也會講,沒做到,自以為都懂得了,我都知道了。早年,章嘉大師警告我,就這樁事情,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懂了,你沒懂。為什麼?你沒做到。你沒有做到就是你真的沒有懂。如果真的懂了,你肯定做到。這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。要用這個標準來勘驗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。真懂的人真放下,真懂的人真開悟,真懂的人他契入境界了。我們只是在文字上得到這個信息而已,這是佛的境界,不是我的境界。佛懂,我沒有懂,自己一定要知道。我要努力入佛知見,那就是把知道這個東西要兌現。

  真的知道無明本無,這個不得了,那十法界依正莊嚴就不是真的,這是無明變現出來的。法身大士明瞭實報莊嚴土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,所以對實報莊嚴土裡面的一切法,他不執著、不分別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因為他知道。我們今天要學法身大士,知道一切法,就如世尊在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六百卷《大般若》講什麼?只說了四句話,釋迦牟尼佛講二十二年,「一切法,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真懂得了,用什麼樣心態跟一切法相處?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真懂得的人。還起心動念、還分別執著,沒懂。這是事實真相。所以達妄本空,真性自顯,真性自然現前。只要把妄念放下,真性自然現前。不要再求真性,求真性那個念是妄念。「此即知無之要義也」,真正知道無。真正知道無,他就住常寂光,講清楚一點,常寂滅光。

  「至於知有者,宗門常曰:必須知有始得」。有是什麼?假有、幻有,你也得要了解它。「又傅大士《心王銘》曰:水中鹽味,色裡膠清,決定是有,不見其形」。傅大士是在家居士,有傳說這個人是彌勒菩薩化身,以居士身應化在世間。他的一篇文章《心王銘》,說心王,王是比喻,心就是自性、就是真心,一切法是從它所生。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,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。現相是心,產生一切變化是識。識是什麼?識就是念頭。所以佛又說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這個一切法是世間法,就是十法界、六道統統是我們念頭變現的。有這麼大的變化,這知有。知空是性,知有是相。如果知空不知有,你沒有徹悟,你只悟了一半,沒有貫徹,你在空裡頭沒有障礙,你在有裡頭有障礙。所以要知有,有是幻有,不是真有;空是真空,不是什麼都沒有。真空跟幻有是一樁事情,不是兩樁事情,是一不是二,這才能夠起微妙的作用。水中鹽味,你看不到鹽,它真有鹹味。色裡膠清,這個膠清講的是染料,我們從最淺顯的意思來講,就是染料。染料你也看不見,但是決定是有,不見其形。用這個來比喻心王。

  「心王亦爾,身內居停。面門出入,應物隨情。自在無礙,所作皆成。銘中以譬喻,明當人各各自有心王。決定是有」,這個心王是真心。真心是有,但是你見不到。為什麼見不到?它不是物質現象,前五根緣不到,眼看不到,耳聽不到,鼻嗅不到,手也摸不到。它不是念頭,真心離念,沒有念頭,所以你想不到,第六意識緣不到它,它沒有念頭,第七識也見不到它,它真有。為什麼見不到?迷了。迷了,實際上它在,你不認識它,它改了名字,你不認識它了。它就叫八識五十一心所,就是它。好像人帶上了假面具,換了個名字,你不認識了,就是它。所以,真妄不二,迷了的時候,真變成妄,妄原來還是真。當人各各自有心王,決定是有。應物隨情,應是應酬,物是人物,你跟人應酬。物,包括十法界,人是十法界裡的一法界。如果說人,範圍很小;如果說物,上面包括天,包括修羅,包括羅剎,包括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下面,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統統包括了,物這個字範圍就大了。你看我們能夠恆順,能夠隨順。

  「發揮妙用,但不見其形」。統統是心王八識在起作用。八識指揮這個身體,指揮眼去見,指揮耳去聽。意識是總司令,前五識聽它的。所以我們中國這個詞彙裡頭有一個「注意」。眼裡頭有意識就有分別。如果沒有意識,見了,沒有分別。眼裡面注意,你就看得清楚;耳裡頭注意,你就聽得清楚。能分別的是意識。眼只管看,要是沒有意的話,它看了,沒有分別;它看了,沒有執著。第七識是末那,末那的執著,第六的分別,第六意識分別不執著,第七識執著不分別。這是佛法的心理學,比世間法講得詳細。阿賴耶識那個地方整理資料,它像資料庫,六、七識在收集,它負責來整理。所以發揮妙用,但不見其形,六、七、八識我們都見不到。

  「又《涅槃經》云:一切眾生,皆有佛性。知有者,即是知有此佛性」,這個意思深了。「《心燈錄》云:所以古德都要人知有。若不知有,總是虛妄」。知有真心,佛性就是真心、就是真如、就是第一義諦,這個真有。但是它沒有現象,它不是物質,它不是精神,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我們六根、八識都緣不到。怎樣才能知道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見到了。虛妄的放下了,真的就現前,不要去找真,放下就見到了。所以科學、哲學有侷限,有侷限它沒有辦法突破,他們不能夠明心見性。為什麼?他們用心意識,他們用思考、用記憶、用分別、用執著。這都是用妄心,妄心只能夠緣到妄境,緣不到真心,真心真境它緣不到。真性、真心,我們叫自性、本性,真境叫常寂光,這個它緣不到。常寂光在哪裡?遍法界虛空界,一切萬法都在其中,沒有一法離開常寂光。所以《大乘經》上佛說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這個心就是真心、就是自性,自性之外,決定沒有一法,一切法外也沒有自性。

  這個我們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,大家好懂。自性、真心是什麼?就是電視的屏幕。一真法界、十法界、六道輪迴是什麼?是屏幕顯示出的畫面。畫面有生有滅,是波動的現象。屏幕是靜止的,屏幕沒動能現,能現萬法。雖現萬法,一塵不染。所現的一切現象跟屏幕不能分開,你要是分開了,那相就沒有了。所以真跟妄是一不是二,這才是真正明白、真正通達性相是一不是二。就是六祖惠能最後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,非常靈活,那種敏感靈活我們無法想像。眾生有感,立刻就有應。我們有時候這個感自己還不知道,佛菩薩就應了。極其微細之感自己不知道,菩薩應現才知道。如果沒有感,佛菩薩不會現身的。

  我們舉周邦道夫人跟地藏菩薩的感應,她沒有接觸佛教,也不是佛門弟子,為什麼地藏菩薩示現在她面前?當然她有感。這樁事情的因絕對不是這一生,過去生中跟地藏菩薩有很深的緣分。這個念頭才動,自己不知道,極其微細的念頭,地藏菩薩就知道了,應現在妳面前,活生生的,妳不是做白日夢,妳清楚得很。可是若干年後,遇到佛法了,這才恍然大悟。這悟了之後跟地藏菩薩的情特別深切,跟宿世的緣分接上了。所以每個人都一樣,哪個人跟佛菩薩沒有緣?統統有緣分。為什麼?因為諸佛菩薩是自己真心變現出來的,包括阿彌陀佛,自性彌陀,極樂世界,唯心淨土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從哪來的?我們自性變現的。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,現前這個剎土也是自性變現的,沒有一法離開自性。真正明白之後,清淨平等心現前。

  就像天台的十乘觀法,把一切法歸納,不外乎色心二法。後頭有,色從心生。這句話現在科學家承認了,也不過是最近三十年內的事情,他們知道了,物質是從念頭生的,這個證據查明了。佛家後頭還有一句結論,科學沒有,後面結論是「全體是心」,這個不得了!整個宇宙是什麼?整個宇宙就是心念、就是心想。這個心想有染有淨、有善有惡、有正有邪。由於心念不一樣,所以現的這些境界就產生變化。美國布萊登博士,這是一個量子力學家,告訴我們,地球上的居民,如果是覺悟、回頭了,棄惡揚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二0一二的災難就化解了,就沒有了,地球會更美好。這個話我們相信,為什麼?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。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,這些人是最近三十年研究量子力學的結論,證明大乘佛法是高等科學。

  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?極樂世界居民念頭好。為什麼念頭好?往生極樂世界就要具備這個條件,這是基礎,心淨則佛土淨。什麼條件能往生?心地清淨的人能往生,所以真信真願,真正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心是清淨的。如果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心是雜亂的,不能往生。為什麼?念佛的人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一切雜念、妄念統統沒有,這叫真誠恭敬,決定得生。所以清淨心生的。他的心怎麼清淨的?真信、真願、念佛,清淨的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永遠保持那樣的美好,那是什麼?阿彌陀佛天天在教,天天在講經教學,天天在勸導大家,而且自己以身作則,他所說的全都兌現,全都做到了。

  我們這個世界曾經有過太平盛世,那個太平盛世怎麼出現的?是那個時代出現很多聖賢,天天講經、天天教學,把人都教好了,人都沒有妄想、都沒有雜念,起心動念都能夠符合道德的標準。這個標準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在佛法裡面就是五戒、十善、六度、十願,這標準,他都能符合,天下太平,人民安樂,災難不起。我們中國老祖宗懂得,老祖宗提出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。所以中國自古一直到前清,國家的政治設施統統是為教育服務。宰相底下的六部,教育部擺在第一,禮部,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,它擺在第一。宰相有事,不能視事,禮部尚書代理。所以一切為教育,社會安定,天下太平。

  現在不是,現在教育排到後面去,把經濟擺在第一,把貿易擺在第一。這個東西人之必爭,製造競爭,競爭升級就是鬥爭,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,這走死路,不是走活路。教育擺在第一,從小就教忍讓、謙讓,最後到最高的境界,禮讓,一路讓到底,不可能產生鬥爭的現象,沒有這個現象。今天的社會能不能再恢復到從前那樣的安定和平?可以,還得把老祖宗的東西找回來。為什麼?老祖宗的東西是智慧,它不是知識,智慧永恆不變,萬古常新。孝順父母是真理,尊敬師長是真理,是真實心中作,孝親尊師,真實心中作,它不是虛妄的。現在人由於沒有人教,不懂得孝順,不懂得尊敬,老師沒有方法教了,真正想學的人沒地方學了。印光大師一生當中常常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沒有誠敬,聖賢之學就會斷絕。繼承聖賢之道全在誠敬兩個字。我們看看,自古至今,聖賢的承傳,能夠接受的就是誠敬,不是別的。

  達摩祖師到中國來,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遇到一個有誠敬心的人,慧可。慧可知道達摩是真正大修行人,大成就者,自己修行不能夠契入境界,想到那裡去請教。正好冬天,達摩祖師在打坐,不敢驚動他,在門外站著。外面下雪,雪下到把他的膝蓋淹住了,我們就曉得他站了多久,雪到了膝蓋。達摩祖師看到了。當然,見老師要供養,拿什麼供養?那個時候出家人帶著有戒刀,拿到戒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下來,供養達摩祖師。達摩祖師看到這個,你這又何必?你有什麼事情來找我?為什麼站在這個地方,雪下了這麼久,你不走?你見到我,把手臂砍下來供養我,到底為什麼?他說我心不安,求你老人家替我安心。達摩就伸出手來,你把你的心拿來,我替你安。現在很多做達摩祖師的像,都是一隻手伸出來的,就是這個意思,你把心拿來,我替你安。

  至誠感通!人真誠到極處,不一樣。他聽達摩祖師這一句話,點醒他,回光返照,找心,心不安,心在哪裡?找了半天,回答了一句,我覓心了不可得,我回過頭找心,心在哪裡不曉得。達摩祖師回他一句話,與汝安心竟,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。在這一句話當中,他突然大悟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達摩就把釋迦牟尼佛衣缽傳給他了,禪宗第二代的祖師。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等到這麼一個人。不是真誠到極處,點不醒。真誠到極處,有的時候一、二句話,他就明白了。他的真誠從哪裡看?站在雪地上,雪下到膝蓋,沒動,這是真誠心,這是定功。達摩祖師睜開眼睛,他割下一個手臂來供養,不是真誠到極處,這做不到。你想想看,誰肯這樣幹?真誠到極處,這些動作都出自於自然的,沒有考慮,自自然然他就這樣做出來了。祖祖相傳,都是一個傳一個,到第六代,這出現惠能,惠能傳了四十三個人,空前絕後。惠能之前,單傳;惠能之後,單傳的多,有傳二、三個人的,就沒有像能大師那麼樣的殊勝,一生傳四十三個人。從惠能大師以後,傳法不傳衣了,衣只有一件,永遠保存在曹溪,傳法不傳衣。

  現在到什麼地方去找這麼一個真誠人?別說下雪,下一點小雨就走了。求法的那個心,沒有恭敬、沒有誠意,老師再高明,你得不到。我們在典籍記載當中看到,慧可跟達摩祖師的對話,簡單的幾句,也很普通,為什麼他聽到達摩祖師講,他能開悟,我們不能?惠能大師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大徹大悟了。這兩句經文很多人都會念,為什麼不開悟?讓我們細心想想印光大師這句話,我們就明白了,我們沒有誠敬心。自以為有誠敬心,不行。真的沒有誠敬心,所以你不會開悟。

  經,要給什麼人講?給誠敬心的人講,管用。我也很清楚,天天講經,講得不亦樂乎,有沒有誠敬心的人來聽?我眼睛所看到的可能沒有;但是看不到的,電視機前面、網路屏幕的前面,我相信決定是有,我們還沒見面。像過去已經見了面,劉素雲居士,她聽我講經的光碟聽了十年,真有誠敬心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就一部《無量壽經》的光碟,從頭到尾的聽,十年不中斷,每天聽十個小時。聽經之外就念佛,她沒有雜念。她只聽懂我一句話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她就真幹。以後見了面,告訴我,她聽《無量壽經》,是我早年講的,在台北景美圖書館講的。這一套碟片,以前是錄音帶錄的,以後轉成碟片。一個小時一個碟,她每一天就聽這一片,一個小時,重複聽十遍。她這個聽法,一門深入。這一部經大概有一百多張碟片。聽完之後,從頭再聽,一遍聽完,從頭再聽,不改換,一門深入。十年,她真成就了。成就之後,我們才發現這個人。是記者去訪問她,那個訪問的碟流通,我們看到了。我看到之後,就問我們這些同學,有沒有人知道這個人?去打聽一下,這個人還在不在?有沒有電話?還不錯,不到一個月,找到了,電話也找到了。我就撥個電話試試看,就撥通了。她感到非常驚訝。我就邀她到香港來,我們見見面。真誠心,沒有別的。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今天時間又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