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六五集)  2012/4/1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26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六百一十三頁,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:

  「十乘之理觀,能發九境之魔事,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」。這是為什麼會有魔境。隋唐時候智者大師告訴我們的,在傳說當中,智者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他在世的時候是法華宗一代祖師。當時日本、韓國跟越南許多出家人在中國留學,他們親近的一般都是智者跟善導大師。所以現在這些國家,天台很興盛,淨土很興盛,這都是這兩宗的祖師。前面這句話我們必須要記住,也是天台大師說的,是在《止觀》裡面講的,「此土修行,若生魔障,則以念佛治之」。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。我們現在修行人遇到魔障太多,不知道用什麼方法,念佛。那念佛還治不了?不是念佛治不了,是我們念佛不如法,心不清淨,半信半疑,再有夾雜、有妄想,所以功夫不得力;如果斷疑生信,用清淨心一心專念,一定有效。所以這個我們要記住。

  修行功夫得力,魔障會現前,功夫不得力,他不管你,為什麼?你出不了三界,等待機會來報復。功夫得力,他會出輪迴,超越三界,那他以後報復的機會就沒有了,所以在這個時候魔障會出現。我們在修行的時候,天天要跟這些冤親債主迴向,把功德迴向給他們,希望他們不要來擾亂、不要來障礙,我們成就一定會度他。他來障礙我們,彼此雙方都痛苦,都不能成就。這個給他講清楚、講明白,大多數都能夠接受,將這些冤親債主變成護法神,都在我們自己一念真誠,境界是可以轉的。

  「十乘理觀」我們第一還沒講完,現在我們從第一念起,從頭念起。因為這一段是非常重要,十乘觀法的基礎,後面的九種都是從這一種延伸出來的,前面這種如果觀成了,後面都不需要,所以這是上上根人。下下根人也要依賴上上根這個理念,沒有這個理念就容易有魔事出現,有這個理念就不會。「一、觀不思議境,觀即能觀」,能觀是智慧,「境即所觀」,所觀是境界。所觀的是什麼?「不出色、心」,色是物質現象,心是意念的現象,你的意思、你的念頭,就是這個東西。換句話,心最重要就是指第七識跟第六識,第六識的分別,第七識的執著,凡夫的障礙就從這產生的。色是由心變的,它受念頭的控制;換句話說,遍法界虛空界,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這個心。古德有句話說,「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」,這個話現在我們懂了。為什麼大地無寸土?大地是色法,是心變現的。心是能現能生,境界是所現所生,所現所生全是心變現的,所以「全體是心」。你看「色從心造」,遍法界虛空界就是自己的心。我們看現在外面境界是什麼樣子,你就曉得現在我們心是什麼樣子,心的反映。極樂世界的環境非常好,就曉得那心好;我們今天這個世界很亂,災難很多,就說明我們這個心不善。道理就在此地,不在外頭,於外面不相干。誰的心造?是自己的心,這個要承認,就是我自己心造的。

  修.藍博士來訪問的時候我們也談到這個共識,他完全承認。無論是善的境界、不善的境界,於別人不相干,於外在不相干,全是自心變現。如果是不善的境界,只要把自己回過頭來,自己的意念調整了,外面境界自然就會轉變。我們的善心現前,我們自己境界轉了,但是實際外面境界沒辦法轉,那是什麼?共業所感。雖是共業,我這個共業轉過來了,我的共業轉過來,就是我就不受這共業之報,這叫自度。幫助別人轉,還是別人自己轉,他自己不轉,我們幫助他是有限的,幫助他個人是有限的。你看修.藍他這個做法就是個很明顯的例子,他幫助一個人從病態的身體轉過來,要一個月的時間。每天幫助他,清理自己,我看他的報告,半小時,這個半小時的時間當中一定要一念專注,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;換句話說,完全在禪定境界裡頭。自他是一,觀想這個病患跟自己是一體,他這些病況就是我的病。我用這半個小時把這個狀況清理,就是這些不善的念頭統統清理出去,要連續三十天。我這裡病好了、沒有了,他的也好了。

  我們就曉得,世界上這麼多人,他一輩子也沒辦法幫助別人統統轉過來。所以他幫助夏威夷的一個醫院,精神病院,三十多個病患,他用了三年時間,統統有效,病患都恢復健康。原來是嚴重的精神病患,這些病患防不勝防,沒有一個不害怕,他隨時會攻擊人、會打人,所以醫生護士都害怕。他三年全部治好了,這病院裡頭沒有病人了。這就說明,對自己是最有效,幫助別人也有效,有這種定功,確確實實能幫助自己就可以幫助別人,這是我們應該要學的。他這個理論跟佛法所講的是同一個道理,佛法說「萬法唯心」、「一切唯心造」、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都是講這個道理。天台修行也是以這個為基礎,這個理念是第一個理念。一定要肯定,色從心造,物質是意念變現出來的,今天科學家發現了。全體是心,真心、妄心是一個心。真心是什麼?覺,妄心是迷,是一個心,只是迷悟不同。覺了稱它真心,迷了稱它妄心,其實是一個心,不是兩個心。所以真妄全都是真心。

  經上說「三界無別法」,三界是六道輪迴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「唯是一心作」,這句話重要!三界是一心。這個心在哪裡?「即眾生日用現前」,就是我們現在面對著的起心動念。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這一觸境界產生了苦樂憂喜捨,產生了七情五欲。順自己意思的起貪心、貪戀,不順自己意思的起瞋恚,總是起這個心,這全是妄心。真心?真心沒有念頭,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,那真心。真跟妄合在一起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要鍊,在哪裡鍊?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去鍊功夫。鍊什麼?鍊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真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多自在,沒煩惱,不造業。用妄心?起心動念有貪瞋痴慢疑、有怨恨惱怒煩,這個東西麻煩透了,搞得我們身心不自在。所以,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叫我們練習用真心,修行總的原則、總的基礎。會用了,這一觀就成就,不必後頭九觀。這一觀觀不成功,用後面的方法來幫助我們,是這個意思。實在十種觀都幫不了,那就老實念佛,其實念佛也是這個理念做基礎。

  你看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,這是修行的,修淨土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就八個字。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,就是真正了解,「三界無別法,唯是一心作」,真正了解。我們修的什麼?就是這個心,怎樣把妄心,像修.藍講的,妄心清除掉。我們叫放下,他叫清除、清理,把它除掉、丟掉,不許心裡頭有妄心。妄心清除掉,真心就現前,他講的清淨心,清淨就現前。佛講的比他這個深,清淨才是第一個,提升是平等心,再提升是正覺;他沒有講到平等、覺,他只講到清淨。清淨是阿羅漢的境界,真清淨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,離開一切染污。六道是穢土,清淨心生淨土,淨土是四聖法界;換句話說他不能超越十法界。用這個心,在遇緣不一樣,如果遇到大乘,他就能超越十法界。所以我們接觸他、了解他,理論、方法、他所達到的境界,我們很清楚。他這種方法有效,我們就肯定我們念佛有效。念佛也是清除,把懷疑清除掉,把雜念清除掉,把妄想清除掉,這叫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那個效果不可思議!煩惱自然沒有了,業障自然消除,佛號功德不可思議。為什麼?它跟自性相應,跟真心相應。

  所以這一段我們多學幾遍,只有好處沒有壞處,加深我們的印象,八萬四千法門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眾生根性千差萬別,但是修行斷煩惱、消業障、出三界、證菩提,理是一個。這是修行的總綱領、總原則,這是訓練理,行門的理是什麼要知道。知道這個理,一點都不懷疑,唯是一心造,就是我們現前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。下面講得清楚了,「以根對塵,所起一念之妄心」。以根對塵,它這裡有註解,括弧裡頭是註解,註解第一個講三界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第二個講,「以根對塵者,謂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,對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」。六根對六塵他會起念頭,你看起一念之妄心,我們要注意這個一念,這一念現在我們知道,不是我們普通講的這一念。是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念,就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那個裡頭的一念,非常之短。這一念迷了,為什麼會迷?我們不往深處講,往淺處講,習慣養成了。

  根塵一對馬上就起心動念、就分別、就執著,稱心如意的就想佔有、就想控制,據為己有,這妄念,就起這個。為什麼?不知道能念、所念都是空的,都不是真的,這就叫妄。我們不知道是空的,我這佔有的念頭、我控制的念頭以為是真的。殊不知你怎麼佔有得到?外面境界是剎那,它是無常的,我們這個念頭也是無常的,就是說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。我們自己感覺得可以控制、可以佔有,外面這物質東西可以據為己有,其實全部都是剎那生滅的現象,沒有一樁東西你能佔有,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夠控制。念頭不能控制,念頭產生的幻相也不能控制。

  所以彌勒菩薩後頭一句話說得非常重要,他說念,念就是念頭,識,識就是阿賴耶識,如果延伸,就包括八識五十一心所。它存在的時間那麼樣短暫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那麼短暫,所以他說「念識極微細,不可執持」。你沒有辦法控制它,你沒有辦法,持是保有它、擁有它,你不可能。但是眾生迷了,都認為自己可以控制、可以保持,不知道它是剎那剎那生滅,它根本就不存在。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,電影裡頭那些畫面你能控制它嗎?你能夠佔有它嗎?你能控制?不能。為什麼?那個它存在的時間才只二十四分之一秒。念念不可得,二十四分之一秒,不可得。現在我們六根所接觸六塵境界,是什麼個境界?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你怎麼能佔有?你怎麼能控制?我們如何把這搞清楚、搞明白,對於一切境界是自自然然的,決定沒有控制、沒有分配、沒有佔有的念頭,我們就成佛了!佛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這一點,這一點什麼?用粗俗的話來講,用心不一樣。

  諸佛菩薩、法身大士用真心,真心是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完全是真的。所以那個心量就拓開了,小心量、自私自利沒有了,拓開之後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。那是我們的本性,我本來的心量是那麼大,不是這個小圈圈。用真心看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,一點都不迷惑;用妄心看世界,全是自私自利,你怎麼能看得清楚?統統迷在裡頭。這是佛經常講的可憐憫者,眾生可憐在哪裡?就可憐在這裡,沒人知道。佛講也體會不到,不講透我們根本就不能夠體會到。知道佛講這句話的意思,也好像聽懂了,其實完全不懂。這就是《華嚴》、《大智度論》上所說的,「佛法無人說,雖智莫能解」,世間聰明智慧人沒有辦法理解,為什麼?他原理不知道。

  這裡講三界無別法,我們把三界兩個字換一換,宇宙無別法;用佛學的名詞,法界無別法,遍法界虛空界無別法,唯是一心作,這個意思就更清楚了。因為三界只講六道輪迴,法界包括極樂世界、包括華藏世界,唯是一心作,離開一心之外什麼都沒有。一心,一心本來也沒有,真的是沒有,一心現的這個法哪裡是有!今天一心是什麼?一心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就是一心。就好比我們作夢,夢是心現的,心在哪裡?整個夢境就是心,心變成境界,全夢即心,全心即夢。佛常常用「夢幻泡影」做比喻,遍法界虛空界是夢境,告訴你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極樂世界亦如是。你對極樂世界不可以起貪心,不可以起個妄念:我擁有它、我控制它,這全錯了。有這個念頭,所以你才放不下,這是什麼?這是妄念的根,這妄念的根根深蒂固。所以接觸大乘,講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,依然還是要有控制、依然還是有佔有,還不能把佔有、控制放下,道理在此地,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。其實深淺不是真的,久暫也不是真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所以釋迦能放下、六祖惠能能放下,就那一念。六祖惠能一下放下,馬上就走了,沒有說我回去還收拾行李。沒有看到他要回去收拾行李,收拾行李時間來不及,一開悟馬上就送他走。這個裡頭我們要去想,就很有味道在裡頭。他這一離開,頂多我們能想到,五祖會給他一點零用錢帶在身上,趕快走,不允許你再去收拾。你沒有可以佔有的東西,你到哪裡都自在,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不一樣。

  「此心既全真成妄」,一迷,真就是妄,迷了叫妄。「今達妄即真」,你現在知道是妄,知道妄就是真。沒有真妄,只有迷悟,所以達妄即真。原來妄是真,迷時真是妄,覺了妄是真,覺了之後,覓真妄了不可得。為什麼?你還有個真妄,你還在妄裡頭沒出來,你還迷在裡頭;真妄了不可得,沒有了。「即此妄心,具足諸法,無有缺減」,這個諸法是十法界,十法界是妄境,妄心變現的,大乘裡面講阿賴耶變現的。十法界依正莊嚴是阿賴耶的相分,十法界裡面,妄想分別執著是阿賴耶的見分,相分就是境界相,見分就是轉相,為什麼?轉變。這個轉變,不就是現在科學家提出來的「以心控物」!遍法界的物質現象都是自己念頭在那裡變,不是別人的念頭,是自己的念頭,這個時候關鍵不能不知道。

  我看修.藍博士的資料,他們現在用的方法是古老方法裡頭改進的,改得好。古老的方法還是心外求法,他治療一定要靠外面合作,等於說病人跟醫生合作,病才能治得好,這都是我們一般的觀念。現在他變了,於外面不相干,完全用自己的力量,自己對自己把別人治好。這個高明極了,只有佛法裡頭有這個道理,一般沒聽說。對外面境界,方法就是四句話,這四句話是真心裡頭流露出來的,「我愛你,請你原諒我,謝謝你,對不起」。你看就這麼簡單,就這個概念,對所有一切眾生。這個念頭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愛,那個愛是什麼?佛經上講的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愛心確確實實,愛心是真心表現在外頭,愛整個宇宙、愛萬事萬物,沒有一樣不愛,你看他講桌子、地板沒有一樣不愛。為什麼?是你真心變現出來的。承認自己的過錯,過去我迷,不知道,所以請你原諒,現在明白了。這樁事情只有佛經上講得最透徹、講得最圓滿。

  即此妄心,這一迷就是阿賴耶,妄心就是阿賴耶。具足諸法,阿賴耶能變,真心能現,能生能現,阿賴耶能變。真心所生所現的是實報土,諸佛如來他們所住的實報莊嚴土,那是法性身、法性土,是心現的,心生心現的。十法界,十法界是阿賴耶所變的,就是把實報莊嚴土變質了,迷了的時候把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。十法界裡頭有染淨,六道是染,四聖法界是清淨。清淨,我們叫它做方便有餘土,染污的叫它做凡聖同居土。這世界怎麼來的,搞清楚了。所以具足諸法,沒有缺減,缺是缺陷、缺少,減是減低。跟真心比減少了,沒有,沒有缺減。

  「即心是一切法,一切法是心」,這個得要常常念。「非一非異」,不能說一,不能說異。「不前不後,玄妙寂絕」。這段也有註解,「不前不後,一心不在前,諸法不在後」。在我們觀念裡頭,能生能現的一定在前,所生所變的一定在後。它沒有前後,為什麼沒有前後?心就是法,法就是心。古人講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,我們從這裡來體會就容易明白。黃金是能生能現,器皿是所生所現,我用黃金做個手鐲、我用黃金做個戒指,有沒有先後?能所沒先後。為什麼?金就是戒指,戒指就是金;金就鐲,鐲子就是金。一切萬物,物就是心,心就是物,所以物跟心沒有先後,它就是!禪宗開悟了,老和尚問,性在哪裡?摘一片樹葉比一比,是!沒錯,就是;拈一個小石頭比一比,就是,沒有一法不是,真開悟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的境界。跟眾生不能講,眾生要是這樣講法,你這個人瘋了,你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!所以這些話,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講這些話的時候,學生前面受了二十年的訓練。十二年的阿含,八年的方等,佛才給你講真話,你才能聽得懂,聽得真有味道了。法就是心,心就是法,法沒有相,但是現在現出相出來,那相就是心。但是那個相一定要知道幻相,相不是真的。

  佛家的真跟妄它的定義,永恆不變就是真的,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。特別是阿賴耶,阿賴耶的變,變得太厲害了,一秒鐘裡頭居然有一千六百兆的變化。我們不知道,我們要說這個,沒人相信。我們用攝影機,拍電影的攝影機,我在年輕的時候玩過,我有兩台攝影機,我自己拍攝,自己剪接,我搞這些玩意。這個東西對我以後學佛,這個境界我一想就完全明白了。你說這個東西是真的是假的?不是真的。你在攝影機裡頭去拍攝,你看這個人從這邊走到那邊,裡頭多少張片子?每一張拍下來沒動。可是這個片子放在放映機裡頭一放,真的他從這裡走到那裡,我全拍下來了,其實一張一張一張的。最高級的攝影機,彌勒菩薩所講的,它一秒鐘拍多少張?一千六百兆,張張不一樣,張張都在移動,每張都不一樣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相是假的,相全是這種波動產生的,這個波動是意念,物質現象的基礎是意念。所以非一非異,不前不後,沒有先後,沒有一異,它就是的。你說它真,它就是真心,確實真心;你就說它是幻相,真的是幻相。從相上講是幻相,從性上講它真心,你完全了解,念頭滅了。

  念頭是什麼?念頭是妄念。妄念滅了,真相才真正現前,眼前六根接觸的境界真相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諸法實相,你見到了,見到這個就是明心見性,那就叫佛境界。見到佛境界的人,這個人成佛了。成佛不難,就叫放下,這章嘉大師告訴我的。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不執著不分別、不起心不動念,就是佛。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就這個,沒有別的。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?原來它就是這樣的,法爾如是,真相看出來了。起心動念是妄相,就迷,起心動念是迷,分別、執著迷上再加迷,嚴重的迷惑。這修行的原理明白了,八萬四千法門是方法,不管用什麼方法,一個理,全是教你放下妄想。妄想包括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全是妄想。妄想全放下來,真相大白,都在眼前,沒有先後、沒有一異,什麼念頭都沒有,你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有人要問你,你講得清清楚楚;沒有人問你,乾乾淨淨,一個念頭都不起。有人問你這是緣,遇到上根人,你現身跟他說上等法,遇到中等人說中等法,遇到下等人說下等法,自己沒起心動念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,現身說法是隨眾生心,不是隨自己。隨自己,自己不就迷了嗎?自己就墮落了。所以說隨眾生心,隨心應量,這個心是眾生,不是自己。自己確實一念不生,回歸實際。所以這裡說,玄妙寂絕,寂是寂靜,絕是絕念頭,念頭沒有了。

  「非識所識,非言所言」。識,我們今天講思想,你想不到,愈想愈錯。非言所言,言語只能夠跟誰說?境界達到,他一聽就明白了。境界沒有達到,你跟他說沒有用處,他迷惑、他不能理解,不是他的境界。所以上中下三根,佛說的法也有上中下三等,不是完全相同的。「故指此心為不思議境」,心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「於此一心,念念以即空、即假、即中三觀觀之」。這是天台所講的三種觀法,這是基礎,這是根本。三觀就是空假中,於此一心,念念以即空、即假、即中三觀觀之。小註裡頭也有,「空假中者,離性離相謂之空」,就是性相二邊都不著,知道性是空的。性裡頭沒有現象、沒有物質、沒有念頭,也沒有所謂自然現象,它都沒有,這是自性空。要離相,離性、離相你才能證得。

  「無法不備謂之假」,這是講它現相,惠能大師說的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萬法就是此地講無法不備。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裡頭所說的「出生無盡」,就是能生萬法,但是這個萬法是假的,它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就是波動產生的現象,不是真的。十法界依正莊嚴它有生有滅,而生滅是什麼?生滅是念念生滅,不是人從生到死這是一個生滅,不是的,它念念不住。在攝影機裡面看到的是念念不住,你能夠連續把這個鏡頭整個錄下來,錄下來的是什麼?依彌勒菩薩所說的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照片。一秒鐘,從一秒開始到一秒結束,一千六百兆張,你看看張張不一樣,念念不住。它不是一個完整的東西,根本就不存在,那個念頭存在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它就沒有了。現在科學家見到了,告訴我們這個念頭的現象,他說念頭生起沒有理由,好像突然現前,但是立刻就消失,這是念頭的現象。所以念頭存不存在?不存在,叫妄念。真的念頭那就永遠存在,不會變那就是真的,真的是性。就不叫念、不叫妄心,妄心是念頭,沒有念頭的時候真心。可是念頭?念頭是從真性起的,是真性生起的,真性能生能起。所以真性雖然空,不能說它無,不能說它什麼都沒有,它樣樣具足,這就是假觀。

  「若觀一法即一切法,假觀也」,這個一法是什麼?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一合相」,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講的微中子。微中子是阿賴耶的境界相,就是阿賴耶的相分,這是一法。所有一切法都是它組成的,它是物質裡頭最小的,基本的物質,聚集在一起,產生我們肉眼能看得見、能摸得著的物質。微中子,科學家告訴我們,一百億個微中子聚集在一起,是一個電子。電子我們看不到的,是原子裡頭的,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,一個電子把它分開,是一百億個微中子。那麼小的一個微中子它具足五蘊,就是色受想行識,它具足。觀世音菩薩用慧眼看到了,「五蘊皆空」,五蘊皆空是從這個地方說的,這講得究竟、講得圓滿。基本粒子五蘊皆空,它組成東西當然還是五蘊皆空,全是假的,一樣都得不到的,這假觀。

  「觀一切法即一法」。整個宇宙裡頭這些色、心,五蘊裡面的色是物質,受想行識是精神、是念頭。一切法都是這一法組成的,基礎就這一法,這一法五蘊皆空,這空觀。這就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,這是屬於空觀。「非一非一切,而一而一切,中觀」。這個非是不能講,不能說一,不能說一切;它是一,它也是一切。你對於一切法,不要起心動念、不要分別執著,這叫中觀。「空觀破見思惑,證般若德」。知道一切法空,你的見惑破了,你的思惑也破了,就是說你錯誤的看法放下了,錯誤的想法也放下。錯誤的看法,佛教初學把它分成五大類,身,第一個是身。第二個是對立,邊見,二邊對立。沒有對立,一切法是一體,哪來的對立!成見沒有了,成見,一般人講主觀觀念,就是我以為怎樣怎樣,我想怎樣怎樣,這主觀觀念,這全是錯誤的。這些東西,空觀都能幫助你,這些東西放下,心清淨了,清淨心生智慧,叫般若德。「假觀破塵沙惑,證解脫德」。知道萬法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就解脫了。為什麼?你不再執著,不再想佔有,不再想控制,你得大自在。「中觀破無明惑,證法身德」。能所二邊都放下,法身就現前。法身是什麼?法身就是圓滿的自性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佛證得法身。

  「三觀既即一而三」,一而三,三而一,但是三種迷惑「豈前後而破」。這三種迷惑,見思惑、塵沙惑、無明惑,上上根人一破一切都破。惠能大師這個例子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,他同時破的,沒有次第。所以「三德」,三德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「非次第而證」。「說之」,說有次第、有先後,「理非次第」,在理上講沒有先後,我們說有次第,理非次第。「由證三德,即入初住」,他在菩薩位子上什麼地位?初住位,這是圓教,圓教初住他就超越十法界,他不住在十法界。他住哪裡去?住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裡面稱為法身菩薩。天台大師稱他為「分證即佛」,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,他是真佛,不過沒有到圓滿。為什麼沒有圓滿?現在我們很清楚知道,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;無明斷了,他還有習氣,習氣要斷盡,實報土不見了。所以,實報土也不是真的,別去留戀,不是真的,也是假的。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沒有說實報土例外,所以實報土也是虛妄的,在實報土裡面斷無明習氣。無明的習氣實在講它不障礙一切法,它就障礙自性,你回不了自性。自性就是常寂光土,它就障礙你,你回不了常寂光;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,自然回常寂光,回常寂光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妙覺如來。

  法身菩薩四十一個等級,等覺最高,等覺再提升,那就是習氣斷盡了,就證妙覺,妙覺就回常寂光,實報土不見了。但是,他雖然回常寂光,依然在實報土現身,實報土現的報身如來。為什麼會現身?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他有感應,法身菩薩有感,如來有應。方便土、同居土裡面眾生與他也有感,他在同居土、在方便土現應身。還有十方念佛的人,天天念阿彌陀佛,跟阿彌陀佛的法身就起感應道交,我們這裡念他、想他,他就有應,這個應是化身。化身無量無邊,哪個地方有感,哪個地方就有應,化身。我們往生的時候,化身來接引,化什麼樣的身?你喜歡什麼樣的身他就現什麼身。於是,我們要懂得一門深入,我們平常供阿彌陀佛供一尊,這一生當中就供這一尊,我們這個像就很熟悉。往生的時候我們見到阿彌陀佛就是這尊像,你看我天天想你,真的把你想來了,你一點不懷疑,就跟他去了。如果你供的像很多,都愛好,到時候阿彌陀佛現哪個像?這一下錯了,錯了機會就失掉了!這個很重要。所以一尊像好,心裡頭只有一個,沒有第二個,會感得阿彌陀佛接引現這個化身來。

  我們早年,三十多年前,有那麼一個道場,景美佛教視聽圖書館。有一個趙默林老居士,他收藏有一尊佛像,放在家裡,是個古董,告訴我有三百多年歷史,白瓷的。我們那個時候圖書館沒有佛像,他就把這尊佛像送給我,我們就供這個像。瓷的,怕打破,台灣地震很多。好在它裡面是空的,所以我們這個佛像座子是個很重的木頭做的,很重,是個好的木材。當中做一根棍子,佛像坐在那裡,怎麼樣都不會倒下來。那我們常常旅行,怎麼辦?所以我就佛像照照片,照片攜帶方便,無論到哪裡都可以帶。永遠就是供這一尊像,看這一尊像,這個像就深刻了。阿彌陀佛要給我現身,無論現什麼樣的身,化身一定是這個像。報身的像那就像《觀經》上所說的,佛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佛身高大,跟半邊天一樣,那現的是報身,無比的莊嚴。我們心裡很清楚,這是阿彌陀佛的報身。後面說,「上根之人,唯用一法」,這一法就是這初觀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,「發真正菩提心。梵語菩提,華言道。初起大志,造趣所期,名之為發。不依偏權之教,而依圓實中道妙境,名曰真正」。這個註解裡頭有,「偏權圓實,謂藏通別三教為偏」。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,藏教、通教、別教這都叫偏、都叫權,權是方便法;圓教這是圓,圓滿,這是真實。我們依什麼?要依圓教。藏是小乘,通是大乘開頭,藏是在阿含,通、別是方等,圓教這是大乘,《般若》、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。一定要依圓教,天台是依《法華經》,這叫真正。「菩提即所期之果」,我們希望得的果報,「妙境即所行之路,心即能行能趣之心」,這裡頭最重要的,一個心、一個境,境是修行的心,心所現的。菩提是正覺,我們希望到達的果,妙境是所行的路,這個境界有聲聞的境界、有緣覺的境界、有菩薩的境界、有如來的境界。西方極樂世界完全是如來境界,就是同居土、方便土都是如來境界。所以彌陀發的四十八願,第二十願裡面講,往生到極樂世界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個皆就全部都是的,同居土裡頭下下品往生到實報土等覺菩薩,都是阿惟越致。這就說明它真的是圓教,真實境界。

  阿惟越致翻作不退轉,裡面包含三種,第一種位不退,第二種行不退,第三種念不退。這三種不退,阿羅漢證得位不退,菩薩證得行不退,法身大士證得念不退,念念趣向佛果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這三種不退轉你同時得到,這是極樂世界無比殊勝。十方諸佛剎土沒有這個說法的,只有極樂世界有,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力加持的。換句話說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,就有能力、有智慧、有神通、有道力,跟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,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跟你有緣的眾生,無論是善緣、是惡緣,善惡不要去理會,就是有緣。他有需求、他有願望你全知道,你就能用你自己神通、道力跟他起感應,他有感,你就有應,幫助他!我們跟諸佛菩薩有緣,諸佛菩薩對我們有沒有應?有。為什麼我們不知道?感應有四種,有顯感顯應,這是我們知道的,所謂有求必應,很明顯的,我們知道。第二種,我們是顯感,求佛菩薩加持,佛菩薩冥應,冥冥當中來應、來幫助,我們自己不知道。

  第三種是冥感,我們自己並沒有發心求佛菩薩,但是我們的困難、我們的希求佛菩薩知道,他自動就來了。他這個冥感,也有顯應、也有冥應,顯應的時候我們遇到,沒有求佛菩薩,佛菩薩來了,見到了,他顯應。我們在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,他現身。像虛雲老和尚朝五台山,感應的生病,他可能沒有求,但是文殊菩薩知道了,化身,化一個乞丐來照顧他、幫助他。十幾天把他的病養好,體力恢復了他再去拜,這乞丐不見了。第二次生病又遇到這個乞丐,碰得這麼巧,又遇到他。請教他尊姓大名,他告訴老和尚,他叫文吉。問他家鄉在哪裡,他說家就在五台山,就是你要去的地方。還告訴他,你到五台山,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。老和尚拜到五台山,就打聽這個恩人,兩次生病兩次照顧,沒人知道。到寺廟裡面一問,廟裡人告訴他文殊菩薩,他才恍然大悟。你看一路都是菩薩在照顧他,你沒有需求,他暗中保護,真正遇到困難,他現身來幫助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

  我還遇到一個感應,是抗戰期間,我在貴州銅仁讀書,我們校長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。抗戰勝利之後,學校解散了,交給當地繼續去辦學,就是現在的銅仁第一中學。我們周師母住在南京的時候,她說有一天有個出家人到她家裡來化緣。她南京住的那個地方我去過一次,是很深的庭院。大門進去很多樹木,再有第二道門,二門進去的時候也是個庭院,庭院後面是她住家的地方,客房。所以院子很大。這個和尚出現在她家裡,問他從哪裡來的?九華山來的。有什麼事情?化五斤香油。那時候周師母沒學佛,沒有供養他,這和尚就走了。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,我家這個庭院大門、二門沒開,他怎麼進來的?走了之後也沒人送他,他到哪裡去了?怎麼會遇到這個事情?說話清清楚楚,不是作夢,大白天的事情。一直不能解決。以後到台灣住在台中,跟李老師學佛,把這個事情向李老師報告,老師說,那是地藏王菩薩。她後悔莫及!妳跟菩薩有緣,菩薩現身讓妳看見。所以以後一生每天讀《地藏經》、念大悲咒,她的大悲水非常靈驗,什麼病都能治,這誠信!真誠心的感應。周師母非常好的人,決定沒有妄語,這是感應道交。所以,我們真心修行,真心求生淨土,諸佛菩薩、護法善神真的保佑你,真在你身邊,一點都不假。

  妙境,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境界,這個境界你要不著相就妙,著相就不妙了。著相怎麼?著相你生煩惱,不著相你生智慧,它怎麼不是妙境!正是境隨心轉,好境界到哪裡去求?求不到,念頭一轉,一切境界都是妙境。就是真正了解,外面境界非空非假,非有非無。境就是心,心就是境,真心顯真境給你,妄心顯妄境給你,境沒有真妄,心也沒有真假。只要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境界所現的就是諸法實相,我們所住的就是實報莊嚴土。起心動念,實報土就不見了,就是十法界,唯識所變,就變成十法界。如果有分別執著,這迷得就深了,愈迷愈深,你出不了輪迴。輪迴本來沒有,是自己妄心變現出來的,無不是自作自受,念頭轉過來就沒有。

  所以,心就是能行能趣之心,我們行的是菩提道,我們所行的是佛道,與菩提、與極樂世界一天一天的接近,趣就是趣向。我們的心跟它接近,境界真的就接近了;我們的心如果還是留戀這個世間,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就愈來愈遠。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,我們想到極樂世界不是為別的,是為了親近阿彌陀佛、是為了成無上道,這都是真實法,一定要用真心。真心跟妄心是一個心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心就是真心,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,它叫妄心,真妄是一不是二。真心見諸法實相,妄心見十法界依正莊嚴。所以說一切唯心造,就是自己現前一念的念頭,發現現前的境界。

  「中根之人,觀上妙境不悟」,第一段講的妙境你不能覺悟,「須再加發心」,這是講你發真正菩提心。「於靜心中思惟彼我」,這是清淨心,你常常去想,想就是觀,看自己、看別人。「痛憫自他無量劫來沉淪生死」,我跟這些六道眾生,生生世世都沉淪在六道,搞生死輪迴。「縱發小志」,小志是善心,發了善心,依舊「迷菩提心」。「我今雖知,行猶未備」,我們修行,未備是還有缺陷,信願行都不足,都達不到標準。「故依前妙境」,前面不思議的境界,「發四弘誓」,要真發。四弘誓願早晚課課誦本上都有,每天念,念沒發。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這兩種誓願是度眾生的,度眾生一定要先度自己,自己沒度怎麼能度眾生?度眾生從哪裡做起?要從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從這做起。煩惱斷了我才有能力度眾生,煩惱斷了智慧開了。下面還有兩願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這個兩句圓滿成就自己,然後第一個願才能夠實現。斷煩惱成就德行,今天學佛最大的困難就是這一條沒有,這一條沒有,全部落空了。

  斷煩惱從哪裡做起?持戒。今天我們把戒疏忽了,光是在學經教,學經教是法門無量誓願學,沒有前面的基礎,所學的經教都變成知識,它不是智慧。經教是智慧,把智慧變成知識,不起作用,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沒分,這個怎麼辦?念佛都不能往生。念佛往生的,要得念佛三昧,得念佛三昧他有定共戒,為什麼?他心是定的,定不會犯戒。譬如說他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念茲在茲,一天二十四小時只有阿彌陀佛,沒有別的雜念,他什麼戒都具足了,這叫定共戒。他開悟之後,一切明白了,叫道共戒,道裡面一切戒具足,不犯,定中也是如此。如果說他沒有得定,又沒有開悟,光學這些經教,學得不錯,講得頭頭是道,全是佛教知識,這個沒用,不能了生死、不能出三界,也不能往生。實在說不如一個老太婆,什麼都不懂,一天二十四小時佛號不中斷,那個能往生。她沒受過戒,她有定共戒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!

  縱發小志的人很多,迷菩提心的人很多,菩提是覺悟,覺悟才眾生無邊誓願度。為什麼?眾生跟我一體,積極要求幫助眾生,先積極成就自己。後面三願是成就自己的,先要斷煩惱。斷煩惱,這個十乘觀就是教給我們斷煩惱的方法。首先要了解宇宙人生真相,真相大白,你不再分別、不再執著、不再起心動念,煩惱就斷了,真斷了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還有分別、還有執著,人家讚歎我,歡喜,一毀謗我,生氣,這不行,這禁不起考驗。境界一現前,煩惱現前,不生智慧。真有智慧的人,境界現前如如不動,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清楚的是什麼?一心造,是我自性變現的。極樂世界是心現的,沒有識變,現前的環境是心現加上識變。我不用識,我在境界裡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那現前的境界就是心現沒有識變。那是什麼境界?實報莊嚴土的境界,就在當前,沒有先後、沒有遠近。

  所以境由心生,境隨心變,完全看我們用什麼心,一定要曉得,境是隨心轉的。物質環境如是,人事環境亦如是,就看我們用什麼心待人。用菩薩界的心待人,人都是菩薩;用佛心待人,人全是佛,只是這個佛裡頭,他有迷惑。你見到真佛,為什麼?你見到他的佛性,但是他現在在迷惑,你很清楚。無論他做什麼壞事你也不會放在心上,他做什麼好事也不放在心上,你不受外面境界干擾,這個境叫妙境。

  「法門無盡誓願知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這都是上求佛道,上求佛道才能下化眾生,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,下化眾生。「發此誓願,如理思惟,豁然悟理,入凡、聖位」。這個凡聖位後頭有註解,「凡即五品位」,隨喜、讀誦、說法、兼行六度、正行六度,這是五品位,五品位是凡夫,不是聖人。「為圓教觀行即之位,十信之位」,十信菩薩,沒有出離十法界。智者大師他老人家所示現的,他在往生的時候,這是念佛往生的。弟子們問他,您老人家往生是什麼位次?他告訴大家,我往生是五品位。五品位裡頭,最高的是方便有餘土上輩往生,最下的是方便有餘土下輩往生;如果是在凡聖同居土,是凡聖同居土的上輩往生。五品位,這是凡!

  聖,聖就是十住以上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生實報莊嚴土,叫做聖,生方便有餘土,這叫賢,叫聖賢。換句話說,這五品我們可以修,五品裡頭當然也有高低。隨喜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。隨喜需要什麼樣的心態?要無我、要無邊見、要無成見,你就能隨喜,歡歡喜喜的跟一切大眾相處。無我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真能隨喜。也就是說跟一切人相處、一切境界相處不再計較了,心平等、心清淨,沒有計較、沒有好惡,沒有喜歡這個、討厭那個,沒有了,這個念頭沒有,這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。這真功夫,而且是初級的功夫、基礎的功夫,這種功夫沒有,會產生障礙。這是什麼?真發菩提心。五品,菩提心還沒有到真正的位子,發菩提心,菩提心不圓滿。菩提心圓滿了證聖位。所以初住,初住叫發心住,就是發菩提心,發菩提心人就住在那個地方,實報莊嚴土。

  真心,一定現真的境界,不會現妄的,所以這十種理觀對我們真有幫助。什麼叫功夫?這叫真功夫,處事待人接物沒有自己;沒有對立,邊見就是對立;沒有成見。跟任何一個人都歡歡喜喜、圓圓滿滿,他的造作,造善、造惡於我不相干。我很清楚,造善三善道,造惡三惡道,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們自己?我們自己是求往生極樂世界、成佛之道,這叫發真正菩提心。我們這十種觀法,我們學過這一遍,我們自己的修行方法,信、願、持名,它這十種觀法全在其中,一法不漏。就是淨宗高、妙,一法具足一切法,一門具足一切門,真正不可思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