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十二集)  2011/11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3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淨土大經科註》第一百九十五面,第五行看念老的註解:

  「又佛告父王:一切眾生在生死中,念佛之心,亦復如是。但能繫念不止,定生佛前。一得往生,即能改變一切諸惡,成大慈悲。」這是世尊勸他父王修學念佛三昧。接著佛又告訴他的父王,一切眾生在生死中,這一句就是六道輪迴,在六道裡面的眾生,念佛的心亦復如是。如是是指前面,他父親曾經問他,佛地果德、真如實相、第一義空,為什麼不讓大家學習?佛告訴他的父親,這些境界很深,是法身菩薩們的境界,絕對不是凡夫能夠行得到的,所以勸大家念佛。念佛這個方法也能夠達到法身菩薩的境界,但是無論在修學經歷、時間、方法都容易多了。所以下面接著說,但能繫念不止,定生佛前。只要你真信、真願意往生,這句佛號不要中斷,最好是日夜都不間斷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能做得到嗎?能。什麼人能?放下的人能。真正求往生,往生是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。

  我們自己要有一個認知,那就是我要不往生決定墮三途;墮地獄未必,但是餓鬼、畜生是肯定有分。我們雖然也做了些好事、善事,可是我們的習氣把我們的善心善行給破壞了。什麼習氣?自私自利的習氣,貢高我慢的習氣。人人都有,只是你自己不能夠覺察;有時候自己也覺察到了,但是一轉眼又迷了,境界一現前他老毛病又犯了。這也算有相當進步,為什麼?過去犯的時候自己不知道,現在犯了的時候,犯了之後馬上就能覺察到,我又錯了,怎麼又犯老毛病。這很有進步了,可是沒有用,三途業報還是得受。如何能把毛病習氣控制住,讓它不犯,這在六道裡才不墮三途。

  人天兩道如果把教育丟掉了,這兩道的麻煩就大了,現在人間把教學丟掉了,整個社會混亂。天上怎麼樣?我們曾經聽說北朝鮮的山神,以前曾經跟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常慧法師有過往來。常慧法師告訴我,肯定不是妄語,山神告訴她們。她問山神:你們當山神當了多久?他說三千多年。常慧法師問他: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(他知道),為什麼你不親近佛陀跟他學佛?迷惑,不知道,現在想學佛遲了,找一個好的老師都找不到,就找到她。她說那天上怎麼樣?他說天上也不怎麼樣。大概就是我們人間造的這些惡業也染污了天堂。可不可能?可能。為什麼可能?我們念了賢首大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就知道,我們這邊人起心動念,天上這個信息全部收到,可是這些信息全是負面的。天人煩惱沒斷,習氣還有,只是比我們淡薄一點,但是我們這些惡習氣加持他,他那個淡薄就變成濃厚了,所以說天上也不怎麼樣。想來想去還是極樂世界好。發心求生,這是正確的。這個山神不錯,善根相當深厚。這八個代表到中國也沒請到老師,所以他們就不願意回去,留在中國做護法神。

  這就是說明,人間天上、遍法界虛空界什麼事最重要?教學最重要。我們中國老祖宗提出這句話,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這是《禮記.學記》上的一句話。《禮記》成書,過去多少考古學家告訴我們,最晚也是在春秋戰國時候完成的。這就說明,那個時候佛教還沒到中國來,我們老祖宗已經知道這個問題了,教學重要,教學為先。教學的重要,我們有理由相信,老祖宗重視這個問題,真正把它當作一樁大事來做,在中國我相信不止一萬年。雖然中國文字只有四千五百年的歷史,以前沒有文字,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,老祖宗決定懂得這些東西。而且教學的理念、教學的內容,與佛法幾乎完全相同。再看看現在世界,許許多多族群裡面的聖人,宗教裡面的創始人,沒有一個不懂得教學重要。我們在大乘經論裡面看到的,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個不講經教學的。他們自己成正覺了,證得妙覺的果位,常住在實報土,為什麼?要教學,不教學就回常寂光去了。回常寂光也沒休息,還是在教學,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他就有應,應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,應該說什麼法就說什麼法,現身說法都沒有起心動念,自然的,叫法爾如是。如果把教育疏忽了災難就現前;個人把教育疏忽了,個人的災難,你不是身體不健康,就是外面麻煩事情很多。

  為什麼中國古時候人身心健康,家庭幸福,鄉里和諧,為什麼?教育,家家懂得教育,人人懂得教育。教育把社會治好了,教育把國家、把天下治好了,你說這個東西多重要。教育裡頭,世出世間所有教育,無過於端正心念,這根本,而端正心念那個方法無過於念阿彌陀佛,這妙絕了!所以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傳給他的父王,這是家裡最親的一個人,無量法門裡頭的第一法,我們讀這段經文要有這個認知。「止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我們把心就繫念在阿彌陀佛上,永遠的繫念,時時刻刻繫念。心裡頭真有,口裡面是次要。心裡真有是真念佛,口裡有不但自度而且度他,做出念佛的樣子給別人看,這是化他,去影響別人。別人看到你很好,你是好人,為什麼?你是修行六度十善的,這是個菩薩,菩薩天天念佛求生淨土,那淨土一定殊勝,要不然菩薩怎麼肯這麼幹?久久就會影響很多人,從一、二個人到十幾二十個人,然後到成百、成千、成萬,愈影響就愈多。那個影響愈多,對自己有沒有好處?有好處,那麼多的念佛人,跟自己念佛的心相應。這個一定要知道,遍法界虛空界,所有一切現象跟自己息息相關,我們完全能接收到,接收到的都是念佛的信息,多好。這是為什麼能夠定生佛前,定是決定,一點懷疑都沒有。

  一得往生,即能改變一切諸惡,所有一切不善的習氣、不善的念頭自然消除,你看這個方法妙。不像小乘、大乘,用種種方法來對治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,這不需要用那個,一句佛號就行了,多省事。念念是阿彌陀佛,把所有一切煩惱習氣統統轉變成阿彌陀佛,所以自然消除。成大慈悲,善心善意自然增長。都是從教學當中來的,教學相長,你不教學得不到這樣殊勝的果報,這果德。所以諸佛菩薩教學永遠是不疲不厭。你要問為什麼?這個裡頭法喜充滿,無比的快樂。孔子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他那個喜悅跟佛法的喜悅差很大的距離,夫子的喜悅沒有出六道輪迴,佛法的喜悅是遍法界虛空界。這個喜悅帶動整個法界的喜悅,沒有一個眾生不喜悅,花草樹木都喜悅,山河大地都喜悅,這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「以上釋尊大慈至孝勸父之言,唯勸念佛」。我們要學,我們叫孝養父母,拿什麼孝養?釋迦牟尼佛你看用什麼盡孝?唯勸念佛,你想想有沒有道理?勸父親念佛,父親生到極樂世界就成佛了,這是圓滿的孝道、究竟的孝道。這句話我們可不能大意把它看過,唯勸念佛,釋迦牟尼佛對他父親。「可見種種行門非不殊勝」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不是不殊勝,「但非凡眾之所能修」,我們一般人沒法子修。往生淨土的成就不但不輸給他們,還超過他們。「唯有繫心念佛法門,最是應機」,這個繫心念佛是《阿彌陀經》上的原文,玄奘大師翻譯的,鳩摩羅什大師把這句翻作「一心不亂」。一心不亂高、難,繫心念佛容易。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是「一心繫念」,不是一心不亂,一心繫念。那我們就得想想,玄奘大師是老老實實照原文意思翻的,為什麼羅什大師要把它翻成一心不亂?有道理。我們如果真的念到一心繫念,臨命終時佛來接引,首先佛光照你,佛光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了一倍,就提升到一心不亂。所以羅什大師沒翻錯,但是羅什法師的意思深,是事實真相。只要我們念到一心繫念,就是功夫成片,往生的時候決定是一心不亂。他往生的地位呢?地位高的到方便土去了,地位低的也是凡聖同居土上三品往生,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。都翻得好!

  唯有繫心念佛法門,最是應機。人人能學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聰明的人、愚痴一點的人都行,沒有一個人不能修。「但能依教念佛,定能往生」,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的。「一得往生便能轉惡成善」。你看看轉惡成善多難!大乘經教上說的是真話,把這三大類的煩惱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統統把它轉成善,要多長時間?經上都說要無量劫,這麼難、這麼長的時間。這無量劫實際上說,他是進進退退的,他退轉。你看到西方極樂世界,生到那裡去就圓證三不退,下下品往生也是圓證三不退,一切經論裡頭所沒有的。所以用不著想著斷惡,也用不著去想消災,都不要去,消業障都不要去想,你就想阿彌陀佛就對了,你的惡業、你的罪障不知不覺的全沒有了,這法子好極了。「念佛之方便妙用,顯示無餘」,還有能比這個更方便的嗎?找不到了。無量劫來善惡習氣都不必去理它,只要把心放在阿彌陀佛上,這名號上就行,自自然然從減輕到消除,一句名號成了大功。

  再看下面這一段,第四「念佛有四種,據上經中釋尊勸父王念佛,謂一切眾生在生死中,念佛之心繫念不止,佛意所指之念佛,乃四種念佛中之持名念佛」。念佛有很多種,怎麼個念法?這四種,第一個「持名」,第二個「觀像」,第三個「觀想」,第四個「實相念佛」,這四種念佛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第一種持名,一百九十六面,我們看第三行,「持名念佛。即本經所宗,稱念阿彌陀佛名號」。釋迦牟尼佛在小本《阿彌陀經》裡面,教我們持名念佛,執持名號;在大本《無量壽經》裡頭,也是勸我們執持名號,信願持名,稱念阿彌陀佛。「善導大師曰」,唐朝時候的大德,日本人對他最崇拜,在日本看到很多寺廟用大師的名號做寺名,「善導寺」。我們一看到善導寺,就知道它是淨土宗的道場。古時候有傳說,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應化到中國來的。日本人相信,我們到日本問有沒有這個說法?他們都知道。善導是阿彌陀佛再來的,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所以日本人對這兩位大師非常崇敬。善導大師的話就是阿彌陀佛親口所說,大師說,「唯有徑路修行,但念阿彌陀佛」。徑路是最近的路,最直捷的,沒有拐彎的直路,最近的路。修行只有念阿彌陀佛,這是成佛一條最近的路。

  「餘門修行名豎出三界」,下頭有個比喻,「如蟲生竹中」。竹子裡面生了個蟲,這個蟲想往外爬,牠要是豎的爬,那個竹子一節一節很多節,牠都要把它咬破出去,從上面出去,這個難;那個聰明的直接從旁邊咬個洞,牠就出來了。旁邊咬個洞出來叫橫超,一節一節往上爬上去叫豎出,那個麻煩大了。就像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凡夫修到如來地,要是豎出,你看看從十信位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等覺、妙覺,五十一個位次,才能證到究竟圓滿的果報。要是橫超,我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,我的地位甚至於還不到初信位,可是我橫的一出去到極樂世界,我的地位跟誰相等?跟等覺菩薩相等,這還得了!所以這個法門許許多多菩薩不相信,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?所以世尊說這樁事情,唯有佛與諸佛方能究竟,徹底明白這個道理只有妙覺如來,他們知道,也就是等覺以下都不知道。這說明一樁事情,叫難信之法,那可不是假的難,真難!從理上講我們現在明白了,為什麼?豎出是見性,橫出也見性,見性是一樣的,沒有高下,橫豎都是見性,所以它是平等法,那你為什麼不走近路?彌陀教導我們是徑路修行。「因其方便直捷,成功迅速」,豎出的這叫它難行道。「但念佛如蟲橫出竹中,易於透脫,是橫出三界,稱易行道。喻為徑路」,確實方便、直捷,成功迅速,所以介紹四種念佛把持名擺在第一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把持名擺在最後,最後就是無比殊勝的。初、後是一不是二,用意都很深。

  第二是觀像念佛,我們看註解,「觀像念佛。以陳供聖像,注目觀視。但像在可修,離像則難」。觀像是這人得挺有福報才行,總是富貴人家,家裡頭佛堂陳設富麗堂皇,莊嚴無比。他有很大的福報,不需要工作,一切衣食住行都有人侍候好,他在佛堂天天看佛像,讓這個境界印到自己心裡面去,天天看佛像。可是如果像沒有了,你離開佛堂這就斷掉了,你的功夫就斷了,不能相續,必須時時刻刻不離開佛堂,沒有任何雜事來干擾你,這也不是容易事情。像在,你可以看、可以修,你離開這個佛堂那就難了。「淨因易斷,相續甚艱。故云:像去還無,因成間斷。故其方便不如持名念佛之隨時隨地可修也」,比不上持名。觀像念佛也在十六觀裡面。

  第三觀想,我們看註解,「觀想念佛。即《觀經》所說,以我心目,想彼如來」,著重在想。「但凡夫之心散亂浮動,鮮有靜定之時,難入微妙之觀」。這也相當困難,為什麼?凡夫心浮氣躁定不下來,所以這個觀不能成就。觀想有十六種,除了觀像跟持名這兩種還有十四種,十四種都屬於觀想。第一觀,這是講最方便、最容易觀的,第一觀,觀落日懸鼓。西方極樂世界,想著西方。西方在哪裡?太陽下山那個地方,你看太陽剛剛下山那個太陽是紅的。觀成功了是什麼樣子?你睜著眼睛看到太陽在面前,閉著眼睛太陽也在面前,那叫觀成功的。如果睜著眼睛看到太陽在,一閉著眼睛太陽沒有了這不行,這沒有成功,要到閉著眼睛太陽也在面前。這要很細心、很專心,專細到極處,所以它有一定的難處。「故云:境細心粗」,你所觀的境界微細,自己的心太粗,「妙觀難成」。唐朝時候智者大師,他往生西方是修觀想念佛,他修成了。他是用《觀經》,所以智者大師有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註解。「故不如持名之方便易行」,持名念佛「不問上智下愚」。你看這種觀想念佛得上智才行,下愚不行,這個境界你觀不成。「無論苦樂忙閑」,這講持名,「人人能念,個個可行」。這就是念佛,幾種念佛,念佛裡頭有難有易。

  最後是實相念佛,實相念佛是所有念佛裡頭最高的。十法界的眾生都做不到,什麼人能做到?法身菩薩做到了。你證得了法身,前面這三種,無論學哪一種都是實相,跟實相全相應。什麼叫實相?我們看末後這一段的解釋,「四,實相念佛。遠離生滅」,生滅沒有了,「有無」沒有了,「能所」沒有了,「言說」沒有了,「名字」沒有了,「心緣」沒有了。這是什麼?這是《華嚴經》上講的離一切相。《般若經》上也說,「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。即一切法,「專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」,自性就是佛,佛就是自性。這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禪宗裡的,教下的是大開圓解,淨土宗是理一心不亂。「但以眾生未出輪迴,生滅之心,念念相續」。

  下面引《圓覺經》的話說,「未出輪迴而辨圓覺,彼圓覺性即同流轉,若免輪迴無有是處」。這用《圓覺經》上的話來做證明,眾生沒出輪迴就是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處天,下面到無間地獄,這是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裡有多少眾生,他們都是用的一個心,生滅心,念念相續。彌勒菩薩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。所以六道是怎麼回事情?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滅相續,這就是六道輪迴的真相。這個念念是妄念,只要有念就是妄念;正念,正念沒有念頭,正念是不動的,真心。一念不覺這個念頭起來了,起來怎麼樣?它就有個慣性,接著就相續不停止,這就叫阿賴耶。阿賴耶變現出十法界依正莊嚴,阿賴耶變現的,真心能生能現,阿賴耶能變。所以《圓覺經》上說,「未出輪迴而辨圓覺」,你想把圓覺搞清楚可不可能?不可能。圓是圓滿,覺是覺悟,圓滿的覺悟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。像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你怎麼能知道圓覺?你所知道的圓覺,「彼圓覺性即同流轉」,流轉是什麼?是生滅心。這就說明,你所懂得的圓覺是知識、是文字,是道聽塗說,你自己沒證得,所以還同流轉,那六道輪迴的事情。這樣學佛,你要想脫離六道輪迴無有是處,沒這個道理。這就是說,解悟,解悟得再深,解悟得再圓,都不能脫離六道輪迴。

  今天科學家已經發現阿賴耶,這在菩薩大乘教裡頭是什麼人?八地,八地菩薩見到阿賴耶了。科學家確實見到了,但是還沒有搞清楚,發現有這個東西存在,這個東西的真相還搞不清楚。三種現象只有一種搞清楚了,物質現象搞清楚了,這個解決掉了,精神現象沒有搞清楚。他們所發現的,突然蹦出來,立刻就消滅了,這個科學家發現的,沒有理由、沒有原因,突然出來,立刻就消失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是科學家發現的念頭,念頭是阿賴耶的轉相,是阿賴耶的見分,可是佛經上說得詳細、說得清楚。這個現象從哪來的?從無明業相裡頭變現出來的。無明業相也被科學家發現了,他們叫做能量,宇宙的能量。在佛法裡頭也可以說是能量,但是是自性的能量,是真心的能量,能生萬法。

  要出輪迴必須要有親證的功夫,或者我們今天講修證,你得有修行證果的功夫,你才能超越輪迴。連解悟,等同法身菩薩的境界也沒用處,你還是搞六道輪迴,這事情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為什麼?煩惱習氣沒斷。可見得斷煩惱難,斷習氣更難。可是這個法門你不必斷煩惱,你不必去化解習氣,無需要,你只要把念頭轉個彎,專緣阿彌陀佛,我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別的什麼都沒有。真轉過來了,這個心裡跟阿彌陀佛念念相應,無始劫來煩惱習氣自然不見了。這個方法太妙了!理上講得通。佛說過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今天心想就是阿彌陀佛。眾生心想,我這個自私自利太嚴重,怎麼樣把它斷掉?我的貪瞋痴很嚴重,怎麼斷掉?我的怨恨、嫉妒心很重,如何把它斷掉?這個麻煩事情大了。一句阿彌陀佛都把它念光了,這方法多妙,真叫善巧方便。心裡頭就存一句阿彌陀佛,其他的全把它念掉,都沒有了,自自然然就化解。方法容易簡單,成功太高、太殊勝了!所以遇到這個法門要知道感恩,太難得了,要知道珍惜,就是太不容易了。你遇到了,遇到了你能信不簡單,信了你能真幹這更難。

  下面又說,還是《圓覺經》上的話,「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,觀佛圓覺而不旋復」。也就是說,六道凡夫生死輪迴的心,就是生滅心、染污的心,曾未清淨,染污的心。生滅心跟染污的心,觀佛圓覺,圓覺是不生不滅,是自性,而不旋復,旋復就是生滅,你看佛的不生不滅還是生滅,這話意思就是這個。為什麼?你用的是生滅心,看佛不生不滅的法依舊是生滅,你要用不生滅的心你去看佛的不生不滅,那就看到了。這個意思很深!我們想想,我們今天是不是生滅心?如果是生滅心,你肯定了,菩薩乘以上的經就不必看了。要看,你自己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我是來聽聽信息,佛菩薩宣講的我來聽聽,知道有這麼回事情,不是我的境界,這個可以。如果誤會了,我聽到這個,我已經入這個境界,錯了,你還是搞輪迴;不但搞輪迴,你會墮惡道。為什麼會墮惡道?你肯定傲慢。因為什麼?佛菩薩境界你知道了,自己以為了不起,瞧不起別人,傲慢就墮下去了。傲慢屬於瞋恨,瞋恨墮地獄。所以佛為什麼對於六道凡夫不講這些菩薩乘法?怕的是把你送到地獄去了,他不講。人天法,那是講普世的教育,給你講什麼?講三皈,講十善業,講五戒,給你講這些,這些幫助你端正心念,雖在六道不墮三途。佛菩薩的慈悲!

  祖師大德告誡初學,對於甚深的經典不要去涉獵。我初學佛的時候,我三個老師,他們三個人沒見過面,但是三個人名氣都很大,都知道,都知道有這個人,沒見過面。三個人,有一句話是三個人同樣教給我的,就是警告我不能學禪,不能學性宗,章嘉大師還告訴我不能學密宗。為什麼?那境界太高,不是凡夫所學。方東美老師警告我,李老師也警告我,章嘉大師也禁止、不許學。慈悲!怕涉獵這個東西變成狂慧,變成貢高我慢,瞧不起人,自以為得道了,其實他是凡夫。為什麼?你是生滅心。真正契入境界,你的心是柔軟的,是大慈大悲的,那個不一樣。《妄盡還源觀》講的四德,那就是標準,真正契入境界,他內心裡流出來的決定是這四德;如果與四德相違背,假的,不是真的。隨緣沒有妙用,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榜樣,對待一切人貢高我慢,末後不是代眾生苦,而是自私自利,這在佛法叫做狂慧,說得不好聽叫著魔,果報在三途。

  下面舉個比喻,「譬如太末蟲處處能棲,而不能棲於火焰。喻眾生心,處處能緣,獨不能緣於般若」。太末蟲大概就是現在人所講的細菌,非常小,很小,確實牠處處都能夠棲,牠就怕火、怕高溫。所以醫院裡面消毒都用火焰,用酒精、酒精燈來消毒殺菌。用這個來比喻眾生心,眾生心就像太末蟲一樣,處處能緣,緣不到般若。般若是什麼?般若是自性起用,真實智慧。般若是自性裡本有的,不是從外來的,確確實實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沒有一樣東西能瞞過它的。佛在經上用比喻,比喻得非常好,我們細心去體會,能了解大概。佛把自性比喻作水,叫性海,海是大,把性比喻作水,水第一個乾淨,一絲毫污染沒有,第二個水平靜,沒有波動現象。這個水就像一面鏡子一樣,外面所有一切境界相它都照見,這個照見就叫做般若。所以心不清淨,照的能力失掉了,心要是動搖、生滅,你就照不見。

  六道眾生的心,既染污又是波動現象。四聖法界還是染污,還是波動現象,不過人家有定功,波動的幅度很小,染污輕,所以他照見的能力比我們強。他還不是真正照見,但是照的作用比我們高明多了,我們智慧不能跟他相比。什麼時候才真正照見?證得法身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,真正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他就照見。惠能大師明心見性說出來了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他看到清淨心了,從來沒有染污過。染污是什麼?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染污、我們波動的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我們把阿賴耶放棄了,真心就現前,放棄阿賴耶的染污,放棄阿賴耶的波動,真心現前,真心起作用。真心本來清淨、本不生滅、本無動搖、本自具足,能生萬法。能生萬法是隨緣,是恆順眾生,是隨緣妙用,但是決定不受阿賴耶的干擾,所以轉八識成四智,這叫成佛,這叫法身大士。

  我們再接著看末後,「是以實相之佛,圓覺之性,雖然眾生本具」,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有沒有?人人都有。「但因妄心念念生滅,而不能觀」。我們的性水現在怎麼樣?好像動了,起了波浪,有了染污,對於事實真相你看不到了。「故《觀佛三昧經》佛告父王,諸佛本德,真如實相等,非是凡夫所行境界。故勸父王念佛也。」諸佛如來的本德,真如實相,是我們一切眾生統統都具足的。所以從這個角度看,叫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但是眾生迷失了本德,迷失了自性。雖然迷失並不是真的丟掉,它還在,一絲毫沒受染污,一絲毫沒有欠缺,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。你用不用它?天天還是用它,你沒有辦法離開它。但是雖然用它,用它用錯了,你不是從正面用它,你是從負面用它,為什麼?迷!哪些人從正面用它?四聖法界,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(十法界裡面的佛),正面用它。為什麼?他們才是真正的佛弟子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我們稱佛弟子不是真的,有名無實。我們如何能變成真佛弟子?信願持名,發菩提心一向專念,你就是真佛弟子。這是在六道凡夫裡頭取得真佛弟子身分必須具備的條件,不是這個條件的話你就是有名無實的。佛很客氣,話說得很溫和,叫名字弟子,天台大師的六即佛,名字位中有名無實。你受的三皈也有名無實,你受的五戒也是有名無實,你出家了受的比丘戒、菩薩戒還是有名無實,你都沒做到。你做不到,為什麼做不到?你起心動念。什麼是真佛弟子?見思煩惱裡頭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,你是剛入門的弟子。小乘初果,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,別教初住菩薩,那是真佛弟子。不斷煩惱不行,不斷煩惱只有一個方法變成真佛弟子,就是真念阿彌陀佛。這得要特別著重強調的真念,不是假念,真心去念。真念,真念這佛號不能間斷,口裡可以間斷,心裡不能間斷,心一間斷就真斷了。口裡面斷了,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,這叫不間斷,因為你決定往生,往生極樂世界是真弟子,真佛弟子,登堂入室了,不是普通弟子。一生到極樂世界,我們要記住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」,阿惟越致是明心見性,那是如來入室弟子。你看進門、登堂、入室,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,我們看到這個情形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勸他父親念佛,求生淨土。

  「由上可見念佛法門於諸法中,稱為徑路」。諸法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都是成佛的大道,但是念佛是最近的一條路,很快你就能成就。「而四種念佛中,持名念佛更為方便究竟,故稱為徑中之徑」,近路裡面的近路。念佛是近路,有四種念佛,持名是近路裡頭的近路。

  下面這一段,「四種念佛,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」。我們看註解,「又四種念佛,難易懸殊」。實相難,觀想也不容易,觀像沒有那麼大的福報,大富貴的人才能修,所以持名就方便。四種難易不一樣,深淺也不一樣,「實則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」。這兩句話說得太妙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,說得真好!圓人,圓教的菩薩,德行智慧圓滿,他們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。道妙是指什麼?是指妙覺果位,最高的果位。為什麼叫暗合?一般人看不見,他能看得見。初步即是到家,初步你剛剛開始念佛,到家是什麼?成佛了。淨業三福第三條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這四句是如來教導大乘菩薩們修學的最高原則,裡面沒有用信願持名,沒有用這個,沒有說發菩提心,信願持名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,但是那個深信因果裡頭暗含著就是信願持名,妙極了!為什麼?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,這一句經文搞了我二、三個星期,我想不通,不能解決。為什麼?這三條,第一條是人天果,第二條是小乘,第三條是大乘,大乘還不相信因果嗎?為什麼要叫他深信因果?如果他這句話放在第一條裡頭,我一點問題都沒有,佛教凡夫深信因果應該的,凡夫不知道因果,菩薩怎麼會不知道?想二、三個星期想不通。最後豁然有一點領悟,那因果不是普通因果,普通因果說是善有善果、惡有惡報,我們都知道,菩薩能不知道嗎?這絕對不是一般的,最後就想到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難信之法!許許多多菩薩不知道,所以才修其他法門。其他法門難修,不知道修到哪一劫,這個法門一生就成就。所以以後我講這一句的時候就完全講到淨土。淨業三福也就是佛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頭所說的,真是說的淨土法門,不是說別的。

  大乘菩薩要真正能夠,前面第一句「發菩提心」,第二句,我們這個經上說的「一向專念」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,這真叫暗合道妙,初步就是到家。這是大乘,不是小乘,這是無上妙法,不是人天法。「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」,持名是念佛的初步,實相念佛是到家。持名跟佛實相相應,持名跟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相應,這不得了!與四十八願相應,就跟阿彌陀佛五劫修行相應,同時又跟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十劫,這個十劫教化眾生功德相應,你說這還得了嗎?很少人知道。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,這個「於」,我們用現在的話說「就是」,又何異就是念佛實相,持名念佛就是念佛的實相,這個意思更清楚、更明顯。「《彌陀疏鈔》云:實相云者」,什麼是實相?實相是什麼?「非必滅除諸相」,不是說一切相都沒有了,「蓋即相而無相也」。相在面前,有沒有相?無相。相在面前怎麼看到它無相?你想到彌勒菩薩告訴你的真相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現象,一個一個接著在發生的,眼睛看花了,以為是真的。八地菩薩眼睛不花,他就看到一個相一個相生滅,他就能看出來。全是假的,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是真的,六道是這麼回事情,十法界也是這回事情。六道不善的多,四聖法界善多惡少,全是幻相。所以佛在經上比喻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」。這個比喻說得好,作夢,不是真的,夢中作夢,不知道自己作夢,以為是真的。

  如果你能看到真相,這個真相就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生滅,這種生滅的相續是我們看見的,你就知道佛所講的話是真實的,存不存在?不存在。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現象,而且這個現象裡頭包括三種現象都存在,自然現象、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。三種現象同時存在,但是這三種現象佛告訴我們,有先後次第,從業相生轉相,從轉相生境界相;用現在科學話來講,從能量生信息,從信息生物質。這三個轉變,都在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當中完成。現在科學家雖然發現了,沒有佛法講得這麼清楚,講得這麼明白。只發現了它是波動現象,是非常快速的波動,沒有說出來一秒鐘多少次,沒說出來,這是太快了。他的描寫也很有味道,這個心念好像無緣無故、沒有原因突然蹦出來,這一蹦出來立刻就消失,科學家這麼報告的。彌勒菩薩說得清楚。所以不是叫你把相滅除掉,實相現前,不是這個意思,要知道相即非相。有跟無是劃等號的,有相跟無相是平等的,是一樁事情,不是兩樁事情。所以有,佛家稱為幻有,空稱為真空,真空不空,幻有非有;也稱為妙有,妙有非有,這是你真見到實相了。

  「經云: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」。了解事實真相就叫見實相,不了解真相的,那叫妄相;了解事實真相這叫開悟,不了解事實真相叫迷失了自性。經上這句話,實際上它的用意是引起底下這句話,「云何萬德洪名,不及治世一語」。萬德洪名是阿彌陀佛。世間言語,譬如我們說孝悌忠信,這是治世的一語,能夠安邦定國,能夠和諧世界,一句話,孝悌忠信,為什麼這一句佛號,難道不及治世一語嗎?就這個意思。這一句名號它的功德,能安定遍法界虛空界,能安定一切諸佛剎土,能令一切眾生圓成佛道,功德不可思議。「又《圓中鈔》曰:四明云:圓極之果,所有名字,一一不虛,究竟成就,蓋其所召,皆極真故」,真是真實。《圓中鈔》是幽溪大師所作的《彌陀經》的註解。學習《彌陀經》的大概都知道,《彌陀經》有三部註解最重要的,蓮池大師的《疏鈔》、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、幽溪大師的《圓中鈔》,《彌陀經》三大註解,學《彌陀經》不能不學。《圓中鈔》裡面引用四明尊者一句話。四明尊者是知禮法師,宋朝時候人,現在的浙江寧波人,這是一位大德。四明是山的名字,四明延慶寺,後人對他尊重,不稱他的名字,用地名來稱呼他。這是這個地方出了這樣的高人,是這個地方的榮耀,用這個稱他,這中國古時候的習俗。像智者大師都不稱他,稱他為天台大師,他住在天台山,這最尊敬的稱呼,天台大師。世法也是如此,近代清朝的李鴻章,合肥人,大家稱他李合肥,不稱他的名諱,這特別尊敬;佛門對於大德的尊重,也用這種方式來稱呼他。他說圓極之果,阿彌陀佛證到圓極之果,所以他的名字一一不虛。彌陀名號不虛,諸佛名號也不虛。佛的名號是從果德上建立的,菩薩的名號是從修德上建立的,這是佛學常識,我們要知道。跟我們有沒有關係?有密切的關係,一切諸佛名號是我自性果德的名號,一切菩薩名號是我修德當中的名號,性修不二,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但是問題在哪裡?你不能執著,一執著就錯了。法法皆稱性,名號怎麼會不稱性!稱性就是圓滿的,那叫妙用,隨緣妙用。不稱性就錯用了,錯用就變成六道三途,這就用錯了,用得正確就不會,不可以把它錯用。為什麼會錯用?有分別、有執著就錯用了,不分別、不執著就正用、就妙用。所以四明尊者說,「所有名字,一一不虛,究竟成就,蓋其所召,皆極真故」。無論是性德,無論是修德,真實不虛。

  「故《大經》云:世諦但有名,無實義。第一義諦,有名有實義。佛是究竟第一義諦。」這個地方有一個名詞術語叫第一義諦。佛說經,說一切經,根據什麼?就是憑什麼說的,佛是憑藉什麼說法?憑藉二諦,這個二諦就是真俗二諦。第一義諦是真諦,真諦是事實真相,根據這個說的;俗諦是根據一般人的見識,一般人怎麼看法,佛也跟著你們一樣看法,很好懂,你完全懂,說真諦的話你聽起來不懂。譬如剛才講的,這個經上所說的即相無相,這屬於真諦。現象看在面前怎麼說它是無相?這我們人聽不懂,明明在眼前你怎麼說它無?所以真諦是大徹大悟人他看到的。看到即相無相,大乘經教裡頭常說的,是什麼人的境界?八地以上,他看出真相了,他看出波動相續的現象。八地以前沒分,沒見到,只聽說而已,八地才見到。他所見到的給你說出來,你不懂,這是真諦。俗諦呢?俗諦就很好講,你們所肯定的,隨著眾生的見地來說,大家都聽懂,這叫俗諦。就是佛是依據真俗二諦為一切眾生說法。於是我們就明白了,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,前面十二年講阿含,多半是講俗諦,很少講真諦。十二年講阿含只講到第六意識,第七、第八不講,人不懂,只講到第六意識。到方等的時候才講八識,到般若的時候真諦就愈來愈多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這真諦。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