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六十集)  2011/11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06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,二百九十面第八行,就是第二段:

  「本經以上三大士,為菩薩眾中上首,蓋因三大士淨土緣深,正好影響海會大眾,同歸淨土」,前面我們學到此地。「《普賢行願品》中普賢菩薩於逝多林中,發十大願王。繼云」,接著說,「是人臨命終時,最後剎那,一切諸根悉皆散壞」。這是舉個例子,修普賢行念佛求生淨土臨終的狀況,這個人在臨命終時最後一剎那,就是斷氣的時候,一切諸根悉皆敗壞。靈魂離開身體,這個身體沒有靈魂的支持,很快它就變壞了,這種常識我們有。動物,一般提供人飲食的,家裡養的這些畜生,我們看到是活活潑潑。殺死之後,如果放在那個地方,兩天氣味就很難聞,身體就容易敗壞。人的身體跟動物沒有兩樣,神識離開身體之後,一般二、三天就產生變化了。此地講的一切諸根,眼耳鼻舌身、五臟六腑都敗壞了。這是說自身。

  這個身體無常,我們要常常想到,這都是諸法實相。了解真相,我們對這個身體就不會貪戀,而且非常珍惜,借假修真。這個身體是假的,存在時間短暫,如果善於運用它,在短暫時間當中把真性引導出來。靈魂是迷惑的狀態,靈性是靈魂覺悟的狀態,覺悟就稱為佛菩薩,稱為靈性。迷了自性,中國古人稱它作迷魂,孔子稱它為遊魂。靈魂是世間人一般對它一個美好的稱呼,實際上它根本就不靈,迷失自性沒有不迷惑顛倒的。所以,它帶著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,嚴重的妄想分別執著,於是它就沒辦法脫離六道輪迴,在六道裡面愈迷愈深,一世比一世辛苦。如果有善根,遇到佛法那是個轉機。所以善導大師講,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,他說「總在遇緣不同」,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。遇到最殊勝的緣,品位就會提升得很高;遇的緣不善,勉強往生也算是很不錯,我們看起來都是無比的殊勝。能生到極樂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那就保證一生成佛,這個太稀有了!

  所以要認識諸法實相,凡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留戀,都應該把它放下。放下,理跟事統統放下,但是我們初學的時候需要佛法幫助,我們暫時要用它。什麼時候從事上都放下?開悟了,真正明心見性了,這個時候連事都要放下,理事完全放下。放下之後才叫做隨緣妙用。所以隨緣妙用是法身菩薩才有的,普通一般人沒有。極樂世界是很特殊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這些菩薩也能夠隨緣妙用,那是因為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功德的加持。如果沒有佛陀的加持,他跟我們凡夫一樣,沒有這個能力去幫助眾生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所以一切諸佛如來,沒有不勸人求生淨土的,淨土之殊勝於此可見。這是我們六根這個身體不是真的。

  「一切親屬悉皆捨離」,這也不是真的。親屬是什麼?過去結的善緣、惡緣,這一世到這個人間來,又聚會了,有聚有散,聚散無常,要看破。如果不看破,那是嚴重的情執。情執它繫縛你在六道,你出不去,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執裡頭,一世比一世痛苦。這些事實真相,一定要看破。大乘佛法講得透徹,一切法心現識變。我們講識變這個範圍,這個範圍是十法界,十法界怎麼變的?從心想生。既然從心想生,淨念、善念就重要,這要從小有人教。誰來教?諸佛菩薩。受過良好的教育,自己修養成純淨純善,縱然達不到,方向沒錯,這樣就能生淨土,心淨則國土淨。淨土在哪裡?四聖法界是淨土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這四聖法界。相對的是六道凡夫,六道是染污,稱為穢土,嚴重的染污,現在染污到極處了。我們懂得染淨的根源是來自一念,一念正就一念清淨,一念邪就一念染污,邪跟正要辨別清楚。

  我們真的能夠改邪歸正,轉惡為善,不但自己得度,你有意無意就幫助許多人得度。因為我們每個念頭確實就像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所說的,念頭才動周遍法界。這一念影響之大,我們沒覺察到,佛菩薩看得很清楚。一念才動出生無盡,出生是現象,出生的現象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,也是周遍法界。所以那些明白人、覺悟的人提醒我們,無論是有意無意,起心動念要負責任,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謹慎,道理在此地。我們自己迷惑顛倒,粗心大意,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,影響所及全在造業。有些造業自己很清楚,有些自己造的業自己不知道,不知道的多,知道的太少了。我們假設個比喻,你能知道的百分之一,不知道的百分之九十九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我們在眼前看不到念頭起的效果,是心迷了、心亂了,心喪失了靈明覺知的大用,變成迷惑顛倒,對於現前的影響不知道,對於未來的影響更不知道。看看大自然的運作感到無比的神奇,其實大自然的運作,那個動力就是我們的念頭。我們念頭如果善,社會安定,人民幸福,世界和平;我們念頭不善,所感得的是社會動亂,人性反常。常是仁義禮智信,叫五常。反常是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,這反常。今天我們看這個地球,反常,五常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了。所以社會混亂,地球災變異常。

  這些災變,我聽說媒體每天都在報導。我們是因為幾十年不接觸媒體了,這心比較清淨。如果每天都接觸媒體,你就可想而知那個心多亂,他的思想多複雜,他活得多辛苦。人體消耗的能量,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、雜念上,勞心勞力消耗得非常有限。佛在經上講的這些道理,諸法實相,我們要把它常常放在心上,細讀深思,慢慢對這些事物就都了解了,雖然不是大徹大悟,也是佛經上講的小悟與大悟。真相了解得愈多、愈深刻,我們就愈容易放下,容易把一切事物看淡,不放在心上了。這是一樁好事情,因為事是虛幻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;心也是虛幻的,末那、阿賴耶都不是真的,但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依它而起。身心世界統統放下,那就見性了。

  所以這句話教我們對親屬不要留戀,真正有智慧,要把親屬轉變成法眷屬,在一起共同修學淨土,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這樣將來永遠在一起。這個做不到,不可能永遠在一起。「一切威勢悉皆退失」,這是說你在世的時候你的權勢、你的威德,這個時候都失掉了,不會跟著你。古時候說你的爵位、你的官銜、你的部屬,統統都離開了。「輔相大臣」,假如你是個國王,你所用的輔助你的這些宰相、這些大臣;你居住的宮殿、城市;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,「象馬車乘」是交通工具,現在比從前進步,你用的汽車、用的電車、用的遊艇、用的飛機;你所擁有的「珍寶伏藏」,你所收藏的。「如是一切無復相隨」,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帶去,古人所謂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。你來的時候兩手空空的來,你一樣東西沒帶來;你走的時候,你一樣東西也帶不走。人如果常常記得「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」,常常能夠提起這兩句話,佛家講的觀照功夫,你的心多清淨!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在這個世間一無所有,清淨平等覺就現前了。我們迷了,不曉得事實真相,以為樣樣都是真的,都想擁有,都想支配,錯了!到這個時候才完全覺悟到,像《般若經》所說的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。

  可是也有能帶得去的,你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、善願、善行能帶去,惡心、惡願、惡行也能帶去,是你來生的果報。這個身捨掉了,來生又得一個身,這個身沒有出輪迴,叫業報身。怎麼來的?是你的業力變現出來的,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、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。在六道輪迴的人,在三善道的,他也是累劫善心、善願、善行的福德自然感召的。可是人往往無法控制自己,福報現前的時候他就放逸了,就趣向墮落,人之常情。生活在苦難環境裡面,容易培養他的志氣,培養他的毅力、堅忍的美德,能成就他,享福的時候就壞了。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掉以輕心,要非常重視它,古今中外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。這些例子告訴我們「成功不難,守成為難」,你能把成功守住,這個難。

  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,秦始皇成功不難,死了以後不到十年就完了。古人說守成不易,這個話是真話,你怎麼能守得住?如何能守住?佛經上有一句名言,只要你不退初心,你永遠不會失敗。你永遠記住你初發心那個時候,天天都是初發心那時候,你就永遠不會失敗。所以佛門諺語所說的,「學佛一年,佛在眼前」,那種真誠心、恭敬心、謙虛心,優點都顯示出來了。學佛兩年就鬆懈了,「佛在天邊」。「學佛三年,佛化雲煙」,沒有了,學佛久了也變成老油條,這就是學佛為什麼會墮地獄。本來學佛都是天堂的,都是到極樂世界的,為什麼學佛到最後都到地獄去了?例子太多太多,我們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了能沒有感動嗎?時時刻刻提高警覺,例子就在我們的周邊,不必親自看到,傳說、聽聞都是事實真相,不是假的,我們能不謹慎嗎?連《念力的祕密》裡頭都說,無論是有意無意,起心動念自己都要負責任。成敗的關鍵不在外頭,完全在自己,外面只是助緣;助緣它的比例十之二、三,自己起心動念要佔十之七、八。所以我們就知道,學佛、修道最重要的是什麼?保持初心,如何把初發心保持住,沒有一個不成就,而且決定是當生成就,尤其是淨土宗。

  所以,業力跟著人走,學佛的人,你看「唯此願王不相捨離」。世出世間一切法一樣帶不去,你自己所發的心、所學習的行門這個會跟著你去的。「於一切時引導其前」,十大願王引導你。「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」,一剎那時間很短暫,因為在這個境界裡頭,時空沒有了。時間沒有了,先後沒有了;空間沒有了,距離沒有了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,就在眼前。「到已,即見阿彌陀佛」,我們學佛終極的目標達到了。淨土宗學佛是前後兩段,從現在發心到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第一個段落;第二段落是見到阿彌陀佛,在極樂世界修行,一直到圓滿證得無上菩提,這是第二階段。這兩段是連在一起的,當中沒有間隔,所以稱之為當生成就的佛法。

  「又偈云:願我臨欲命終時,盡除一切諸障礙」,這是普賢菩薩發願求生淨土的偈子,也就是他的發願文,是用偈頌的體裁寫出來的。「盡除一切諸障礙」,在臨終的時候能夠盡除一切諸障礙,知道什麼?哪些是能帶得走的,哪些是帶不走的。帶不走的全都放下了,障礙沒有了。到極樂世界就見到阿彌陀佛,先見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帶你到極樂世界,這是彌陀的本願。所以極樂世界在哪裡不要去胡想它,你想像不到。你看看虛空那麼大,你要找哪個星球是極樂世界,你找不到。我們尖端的科學家沒發現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跟我們是不同一個維次的空間,好像電視一樣,我們是不同的頻道。它在,它從來沒離開我們,我們就是不知道它的頻道。所以他一定是先來幫助我們打開頻道。見佛,把我們平素修學的功夫相對的提升了,所以平時用功真的是福不唐捐。平時用功縱然是半信半疑,見到阿彌陀佛,不會再懷疑了,這時你功德就圓滿了,你就成就了。阿彌陀佛接引你,帶你到極樂世界去,「即得往生安樂剎」。

  後面還有四句,「我既往生彼國已」,阿彌陀佛接引你,你生到極樂世界了。到極樂世界之後,「現前成就此大願」,這普賢菩薩,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圓滿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,是在極樂世界才圓滿的。你看「我既往生彼國已,現前成就此大願」,怎麼圓滿的?不見性不能圓滿,見性就圓滿了。見性是什麼地位?《華嚴經》上圓教始從初住菩薩,叫發心住,真正發菩提心了,終及等覺菩薩。菩薩總共五十一個階級,初信是第一個階級,最高的、最後的一個,第五十一個,等覺菩薩,這些統統是住實報莊嚴土。普賢菩薩的大願是在實報土裡面圓滿成就,自己證得圓滿。教化眾生,智慧、德能,所謂的德能就是善巧方便,能把如來所證得的境界講清楚、講明白,大家在一起共修,這才能成就。「現前成就此大願」是大願的圓滿,「一切圓滿盡無餘」是修行功德的圓滿,是十大願王它起作用的圓滿,這個作用是「利樂一切眾生界」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往生極樂世界,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,比四十八願簡單多了,也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。

  普賢菩薩發願求生,這是密宗的初祖,普賢菩薩,也是淨宗初祖。你看,第一個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,這淨土宗。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《淨修捷要》裡面告訴我們,淨土宗三位初祖,普賢是娑婆世界初祖。在我們中國,首先提倡念佛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求生淨土的是慧遠大師,東晉時代的,這是中國初祖。普賢是娑婆世界初祖。還有一個,遍法界虛空界的初祖,大勢至菩薩。他給我們說了三個初祖。我們在認識之前我在美國,在美國也是弘揚淨土,他笑著對我說,「淨空法師,你是美國淨宗初祖」。所以初祖有很多,有地區性的,不一樣。最大的是大勢至菩薩,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提倡淨宗。娑婆世界第一會是華嚴會,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提倡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這是代表娑婆世界初祖,不可思議。

  下面我們看,「又《文殊發願經》云」,文殊菩薩發願求生,偈子內容跟普賢菩薩完全一樣。普賢菩薩的偈是七個字,七言偈,文殊菩薩是五個字,五言偈。「願我命終時,滅除諸障礙,面見阿彌陀,往生安樂剎。生彼佛國已,成滿諸大願,阿彌陀如來,現前授我記。」這個偈子內容完全相同,只是最後一句不一樣,這個最後一句是佛給他授記。授記是預言,將來在什麼時候、什麼處所,你在那裡示現成佛,佛的名號、佛度生的事業,都可以預先告訴他,這叫授記。「如是兩大士,發殊勝大願,求生極樂,可勸一切菩薩,皆仰信文殊之大智,入普賢之大行,普導眾生,同歸極樂。是故此經,列為上首」。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經文,特地用他做為本經上首,表法。

  我們同修一定要知道,這些大菩薩、大阿羅漢,釋迦牟尼佛每一會講經、每一堂課的教學他們統統都在。為什麼有時候要用這個名字,用這幾位做代表,有的要換一批,另外那幾個人做代表?這是屬於表法。這個事情不是阿彌陀佛說的,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,是結集經的時候,看看這經的內容,經裡面講些什麼,哪幾位人適合做代表,是由結集經藏的人他來定名字。我們知道,每一會大家統統都在,是用表法的,讓大家看到這幾個人,就曉得這一會大致內容是講些什麼,不問就明白了。所以五種原譯本裡面,結集經藏的時候所列的人名多少不一樣。康僧鎧的本子就列了三十一個人,會集本只列了五個人,菩薩眾裡面只列了三個人,足以代表這部經的殊勝,用意在此地。「是故此經,列為上首」。

  「次列彌勒者」,彌勒菩薩在這部經的排列是排列在最後。「《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》彌勒問佛:若有眾生發十種心,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,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。世尊,何等名為發十種心。由是心故,當得往生彼佛世界?」「可見彌勒大士正是襄讚世尊同弘淨宗妙法。又本經從三十二品以下,彌勒當機」,這一共四十八品,前面三十一品阿難尊者當機。當機代表接受佛陀的教誨,依教奉行,修行證果。這個地方講到發十種心,這十種心我們從《三藏法數》裡頭節錄出來,在《大寶積經》裡面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,在過去我記得好像講過三遍,這個十種心很重要。《寶積經》裡頭這麼個說法,「彌勒菩薩白佛言:如佛所說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,若有眾生發十種心,隨一一心專念彼佛,是人命終當得往生也」。彌勒菩薩當時向世尊請教,就說「世尊,何等名為發十種心」,佛就把它說出來。

  第一個「無損害心」。往生淨土的人,就是求生淨土的人不能不知道。我們起心動念還傷害別人,這不能往生,與佛的願相違背。「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,不加損害,令得快樂,是名無損害心」。我們必須要養成這個習慣,一切時一切處,對一切眾生,起心動念都是充滿了慈悲,像彌勒菩薩一樣,歡喜、慈悲。縱然他造作不善,也是以慈悲心、憐憫心來看待他。他為什麼會起惡念?為什麼會生惡行?無非是迷失自性,他的自性本來是佛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今天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我們要曉得,他變成這個樣子因素很多,不是偶然的。佛在這個經裡面都講得很清楚,說出來了,他說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」,沒人告訴他,佛勸導我們「殊無怪也」,不要去責怪他;換句話說,他這種表現是正常現象。

  我們今天生在這個環境,古聖先賢傳統的文化,在中國至少丟掉二百年了。上一次我在日本講經,日本的法師告訴我,四百年前,日本這些道場經常都有法師講經,風氣很盛。他們疏忽了四百年,他們是接觸西方文化比我們久,我們接觸西方文化是從日本傳來的。就算二百年,二百年差不多有八代,這麼久了。不但他不知道,他父母不知道,他祖父母也不知道,曾祖父母、高祖父母也未必知道,你怎麼能怪他?再加上近代科學知識確實叫爆炸了,日新月異,衛星電視、網路這些宣傳的工具發展這麼快速,價格這麼低廉,幾乎現在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電視機,收看衛星電視的。這些媒體傳播的是什麼?全都是負面信息,沒有倫理、沒有道德、沒有因果、沒有聖賢教誨,鼓勵你、幫助你去發展貪瞋痴慢疑。科技,西方人鼓勵人消費,你不消費他就不能賺錢。中國人從前老的觀念是以孔子做標準,大家都向他老人家學習,五個字,溫良恭儉讓。這變成讀書人道德的標準,溫和、善良、恭敬、節儉、禮讓。東方人講節儉,西方人講消費,消費就走上了浪費。我們在外國住了很多年,那真叫浪費。以食物來說,吃了一、二口,味道不合不想吃了,就丟到垃圾桶。所以外國也有窮人,到哪裡找東西吃?到垃圾桶去,肯定有人吃剩的,剩的分量不是少數。那種浪費太可怕了,糟蹋糧食,不知道節儉。果報就是飢餓,他要遭這個難,現在所說的糧食危機。

  人在這個世間,就算一百歲,也不過三萬六千日,不多!死了以後,他不相信因果,他不相信報應,這沒法子教。從小就養成自私自利,養成損人利己這種念頭,人人都是這個念頭這還得了,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?所以社會動亂,教出來的,誰教的?媒體教的。國家不教了,家庭不教了,把教育下一代全付託給媒體。所以衛星電視、網際網路、報紙雜誌這類東西,它們在教。這個世間確實有高人,早就看出來了,這樣下去一定要出大問題。雖然有說出來的,沒人聽、沒人相信,甚至於沒有人感覺到這危機的存在。到現前,感覺到的人多了,回不了頭,想回頭來不及了,那就是什麼?災禍臨頭。

  我們念佛人,要記住菩薩所講的這十種心,決定不能有傷害眾生的心,對於小動物不可以傷害,對於樹木花草不能傷害。這個地球上,特別是二戰之後,最近這六十年,科技的發展也給大自然帶來嚴重的破壞,叫破壞自然生態環境。大規模的開墾,原始的森林幾乎喪失盡了,造成地球上氣候異常。森林被砍伐,土壤不能夠保持,變成泥石流,從前沒聽說過這種災難,山崩地陷,到處都是。佛菩薩教我們要常起大慈之心,希望眾生離苦得樂,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這叫無損害。

  第二個「無逼惱心。念佛之人身心安靜」,我們這一句有沒有做到?「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」,眾生苦,眾生愚昧,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。所以佛菩薩教導我們,要「深加愍傷」,要憐憫他們,令得離苦、脫苦,「是名無逼惱心」。慈是與樂,悲是拔苦,把與樂、拔苦放在最初的兩條。我們學佛的人,特別是念佛的人,有沒有做到?今天這個世界擺在我們眼前,我們每天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、所接觸到的,有沒有警覺心?自己是不是真正守住安靜。安上面有個字叫平,平上面有個字叫和,人不和就不平,不平就不安,不安就不會得靜,靜已經到三昧、禪定的境界。我們要想入這個境界,它有層次的,首先對一切人事物要和睦相處、平等對待;不能平等對待,和睦就談不上。所以中國人講和平,和是因,平是果;平是因,安是果;安是因,樂是果。

  今天這個世界,無論是貧富貴賤,在這個世界上覺得沒有安全感。為什麼?沒有安,因為沒有平等。為什麼沒有平等?沒有和諧。我們一步一步細心去追尋,原因就找出來了,找到最後是迷失自性。於是我們明白了,為什麼這些聖賢,古今中外都重視教學,而教學的內容總不外乎仁慈博愛。仁慈博愛這些性德,都是每個人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不是從外頭來的,是我們迷失了。惠能大師開悟告訴我們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麼?具足真實智慧,真實的德行、才藝、相好,樣樣具足,沒有一樣欠缺。現在我們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

  今天的問題,多少人都在盼望著,用什麼方法能恢復社會的安定和平,化解地球上這麼多災難。經典、宗教現在世間人說是迷信,不要了,不能接受,都相信科學,科學家不能解決當前問題。好在出現了一批年輕的、新興的科學家,他們也真用心,從物理的兩個極端去研究。研究宏觀宇宙的叫太空物理,跟它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學,一個是無限大,一個是無限小。量子力學研究的報告,居然跟佛經上所說的相同,講的宇宙源起。宇宙從哪來的,萬物從哪來的,生命從哪來的,最後一個核心的問題,我從哪裡來的。他們的成就相當可觀,幾乎要達到透明的程度了。但是這種新興課題,什麼時候社會大眾才能相信,才能接受?真正相信、真正接受,我們的生活必然改觀,肯定把以前老祖宗東西慢慢都找回來。找回來再加新的研究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有沒有價值,慢慢都會發現了。老祖宗的東西不迷信,裡頭有大學問!

  於是有很多人懷疑,在五千年前、一萬年前這些人,他們的智慧從哪裡來的?量子力學家發現,人的意念有一種本能,無需要學習,自然對於宇宙的原理他就知道。證明心理跟物理是一不是二,說明二分是錯誤的,這個二分就是科學裡面的心理學跟物理學。現在發現心理跟物理不能分,它是一樁事情。所以,新興科學提出「以心控物」,就是佛法裡常講的境隨心轉。心是什麼?念頭,念頭可以轉變世界,而不是科學技術。念頭要好,不能有損害的念頭,不能有逼惱的念頭。但是損害別人的念頭、逼惱人的念頭很多,這個念頭非常強大,《念力的祕密》那本書裡面講得很清楚。可是,別人的念頭再大,那個力量再強,他們人數眾多,現在有善念的人少,惡念的人多,善念還能夠存在,真是因為古人所說的「邪不勝正」,正念只要堅定不移,邪念沒辦法破壞。如果你有絲毫動搖,那你就保不住;一絲毫動搖都沒有,你會成功。

  念佛的人堅持西方有極樂世界,有阿彌陀佛,這個念頭非常重要!全世界人都不相信,我相信有,我相信是真的,到最後我能往生極樂世界。不信的人不能往生,依舊搞六道輪迴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我們肯定佛是聖人,佛不害人,佛沒有逼惱人,佛菩薩都有真誠的慈悲,我們要向他學習,要培養自己真誠慈悲心,這決定是正確的。任何的障礙也障礙不了我,我們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,我們就可以成就。最重要的是要把性德恢復,這個十條全是性德。

  第三「樂守護心」,這個樂是愛好,喜愛佛法。喜愛從哪裡生的?真正認識它,真正了解它,你對它才生歡喜心。你對它不認識、不了解,這心生不起來。真正認識,真正了解,這個愛心就生起來了。所以「念佛之人,於佛所說正法,當須不惜身命,守護愛惜,是名樂守護心」。我們常常講的正法久住,用什麼方法來幫助正法久住?自己真信、真願、依教修行,這就是正法久住。佛在《般若經》上講得很好,有講經的、有聽經的、有真修行的、有真往生的,那就是正法。現在在時間上講是末法時期,末法時期有正法;換句話說,正法時期也有末法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在舍衛大城講經,經上有記載,舍衛大城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釋迦牟尼佛,不認識,連名字都不知道。釋迦牟尼佛所有的活動不知不聞,那不就是正法時期的末法嗎?我們生在末法時期,遇到這部經典,遇到淨土法門,這就是末法時期的正法。我們遇到了,能解、能信、能行,我們真求往生,臨命終時佛來接引往生淨土,那就是證果,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正法。正法要這樣才能久住世間,沒人學了,正法怎麼住?

  第四「無執著心。念佛之人,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,不生執著,是名無執著心」。這一條重要!學佛不能成就,只能夠增長一點善根,這一生不能成就,還得來生後世,原因就是分別執著放不下!執著裡面特別是情執,所以要用智慧觀察,才能破情執。情是迷。只有佛菩薩把情執讓它還原,它本來是什麼?本來是智慧,智慧迷了變成情執。情跟智是一體,一體的兩面,覺悟了叫它做智,迷的時候叫它做情,是一而二,二而一。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情就變成智慧;搞不清楚、搞不明白,迷執,智慧就變成感情。智慧深是好事,感情深,麻煩了。古德有句話說得很好,叫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淨土」。我們想想我們現前,自己認真反省,是不是情愛很重?如果這個東西確實很重,難分難捨,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脫離六道輪迴就真難了!我們念佛的心專不專一?專念阿彌陀佛,不但要專,還要非常專注,感應自然現前。我們自己完全不知不覺,我們專什麼?情執很專,你細心去觀察,情執專,念佛散漫。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,情執想把它拔除拔不掉。在我們眼前擺的,這是真相。

  怎樣拔除情執?這是大事。念佛是很好的方法,佛號念不下去,於是就功夫不得力。要怎樣才能產生效果?還是智慧。這智慧從哪來?從讀經,古人說的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這話是真的。佛說得非常好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慧開了,情執就化掉,化成智慧,問題真能解決。所以學習,決定不能疏忽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我們知道這個方法,沒做到!我們長時間都是在胡思妄想,沒有把這麼好的時間、寶貴的時間專注在一門上。如果真的專注在一門上,我們在世出世間典籍裡面所看到的,中等人的稟賦,應該在三、四年之間心就能定下來。只要他專在一點上,叫專心,在佛法稱之為三昧,得定。我們這邊前面講的身心安靜,就會得到這個境界。身心安靜的人生智慧,不生煩惱。

  煩惱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情執,只有身心安靜下來,才有智慧把情執化開,真正解決了問題。人聰明了,不迷惑、不糊塗了,眼光擴大了,不專注重在現實,會想到將來,會想得很遠。我們在這個世間再親愛的人,聚散無常,縱然活到一百歲也不過三萬六千日,不長!真正覺悟了、明白了,大家一起念佛求生淨土,將來到極樂世界個個無量壽。這是聰明人幹的事情,這是真的愛、真的情,到極樂世界。到那邊去成佛,到那邊去成菩薩,志同道合,永遠護持正法,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為一切苦難眾生做福田,這個有意義。所以只有智慧開了,眼光遠了,才知道這是我們應該走的一條路。現在我們想這個、想那個,全想錯了。

  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