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五三一集)  2012/9/2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53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一0四三頁第七行,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「又《彌陀要解》答曰:設不從事取捨,但尚不取不捨,即執理廢事。既廢於事,理亦不圓」。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,那就是中國人追求智慧,智慧是圓融的,不偏在一面。儒家的教學,這也是傳統基本概念,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這屬於理,篤行這屬於事。如果執著理沒有事,這叫玄談。玄談是什麼?就是空談,不能落實,於自己、於社會、於國家、於全世界沒有好處。只是空談理論,得不到真實的利益,所以還不如事。事在中國傳統,所以常說禮義之邦,禮是實在的,是講事,義要沒有禮,這個義就落空了。必須禮跟義要結合在一起,就圓融了。所以學以致用,第一個用處就是身心健康。這非常現實,頭一個身心健康,自在快樂,夫子不亦悅乎,佛陀法喜充滿,這頭一個自己得的利益。《無量壽經》講三個真實,真實之際是體,真實智慧,後頭真實的利益,如果沒有利益,智慧跟體性全落空,你會講、你能說,你得不到受用。

  譬如今天科學真正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,說得還不夠透徹,但是確實發現了。這在佛法裡面,接近到這個,那就是接近大徹大悟。他們的受用、境界遠超過二乘,這個意味著,二乘六種神通這種人全都具足。科學家雖然發現三細相,縱然二十年之後,他講清楚、講明白,跟佛經上是一樣,他這六種神通一個都沒有,真實利益沒得到。佛法用什麼方法發現阿賴耶的?是用定慧。科學家用的是數學,根據數學推理,然後再用精密儀器去觀察、去捉捕,這樣發現的。方法不一樣,都發現了,一個依舊是凡夫,出不了六道生死輪迴;一個幾乎要超越十法界了,差一點點功夫他就超越十法界,不是脫離六道輪迴,脫離十法界,利益不相同。剋實而論,知道得那麼多,還不如行得少。一本《弟子規》真正做到,你是世間一個真正有德行的人,不一定有大學問,真正有德行,這個德行保證你來生生天,這是真實利益。博通儒家典籍,連《弟子規》也做不到,他是凡夫,依舊免不了六道輪迴,不一樣。佛法非常重視行,沒有行,你的智慧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所以,它的修學原則就是戒定慧三學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

  我們這一代的人,不管你怎麼樣,你肯定受科學的影響,科學已經四百年了,我們生活哪有不受它影響!受它影響最嚴重的是懷疑。我們接觸佛法,對佛法懷疑。我接觸佛法是學哲學進去的,如果要不是學哲學,我們跟佛法沒有緣分,邊都碰不上。接觸之後才真正明白,佛法究竟是什麼,方老師講清楚、講明白了。古來祖師大德,我們看他的典籍,他也講清楚、也講明白了,可是講得太深,我們不懂,我們也看了。古人的方法是點到為止,沒細說。沒細說,現在人就聽不懂,沒有這個悟性。必須講得很清楚、很透徹,他還未必懂,這是今天之難!也是災難不能避免,道理在此地。如何把傳統東西跟現代化相結合,能讓現代的人很容易明瞭,很歡喜去做到,這就功德無量了,這真實功德。

  要別人做到,一定先自己做到。過去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,前人我聽說也曾經做過,沒做成功,不是他們沒有能力,他們的學問、智慧、德能都在我之上。沒做成功,緣上有問題。軍閥割據,戰亂的時代,你還沒做成功,被人毀掉了,這就是緣不具足。我們做這個事情,這個緣具足了,是在安定社會當中做出來的。做出來得力於老師的覺悟,老師要不覺悟,不肯真幹,做不出來。我們做這個實驗目的是給聯合國看的,我們在聯合國做的報告不是假的,可以兌現的。今天不做出來,講得再好,人家不相信,他讚歎、鼓掌,心裡面認為這是理想,這不是事實。

  古時候中國人的價值觀跟西方人完全不一樣,現在中國人把自己的價值觀忘掉了。滿清亡國這一百年,這一百年當中沒人教,全接受西方東西。西方的價值觀就是一個利,中國人的價值觀是仁義,從漢到滿清末年,用這兩個字。外國人的價值觀,確確實實自私自利,所以他要競爭、他要鬥爭,損人利己,他幹這個事情。中國人不是的,中國人起心動念也求利,為誰求?天下大利。我要得利,我要讓天下人統統都得利,這是中國人。所以中國人這個利益近於義,他不是自私自利。這是大利,大利利益天下眾生,目標是世界大同,天下太平。所以理要重視,事不能廢棄。

  我們做實驗,要求老師們,那時候只有三十七位老師,我要求這個實驗只許成功不能失敗。如果我們實驗失敗了,中國傳統文化就從這個地方滅亡了,世界上人都說中國文化過期了,不適合時代潮流,應該完全徹底把它拋棄,會產生這個後果。如果實驗成功了,他們耳目一新,幾千年的東西現在還管用。我們做的是中國傳統文化興廢存亡這個關鍵點上,你說我們負的使命多重。所以捨棄生命在所不惜,一定要把它做成功。從哪裡做起?就從《弟子規》做起,把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融入《弟子規》裡頭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。我希望這些老師們四個月做成功。老師真好,我非常敬仰他們,他們兩個月就做到了。

  老師打電話告訴我,我們現在做到了,底下一步怎麼辦?我告訴他們,下鄉入戶,我們用身教,不用言教。到農民家裡,看到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,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待父母,你把它做出來。兒女在外面工作回來了,回到家裡,看到父母。家裡面這些事情,看到馬上動手做,地不乾淨趕快掃,桌子不乾淨趕緊擦。什麼樣的事情,只要看到立刻就做,把這個家整理得整整齊齊、乾乾淨淨,老人侍候得周到。老人感動了,流眼淚,說你們這批老師好,比我兒女好,我沒有把兒女教好。兒女看到這些老師這種行動,慚愧心生起來,覺得自己不孝順父母,沒有好好的侍候父母,良心引起來了。

  我們做了三個星期,向大家宣布,中心開課,希望大家來聽,自然來了。我們預想二年到三年,這個小鎮產生變化,小鎮的居民都能夠明理,都懂得做人。沒有想到三個多月不到四個月,這個小鎮出現我們預想的效果。我們認為三年可以達到的,三個多月就做到了,我們感到很驚訝,老師也驚訝。我跟老師談話,我說我們這個實驗得出了兩個結論,第一個證明了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;第二個證明了人是非常好教的,就是沒人教他。

  要什麼樣的人來教?這也是我教給老師的,召集他們第一天,我跟他們講話。我奉勸老師,我說在歷史上,世界上教學最成功的,釋迦牟尼佛和中國的孔子。他成功的祕訣在什麼、在哪裡?我們都去思考。他成功的祕訣在先行其言,這就說是他先做到然後再說,沒有做到的絕不說,所以人家相信。說出來做不到,別人不相信你。所以我很簡單告訴大家,我說,做到之後說到,這叫聖人;說到之後自己確實就能做到,這是賢人;說到之後做不到,那叫騙人。騙人,誰相信?勉勵這些老師要做聖人、要做賢人,說話決定要負責任,自己要多想想,沒有做到的別說。實驗成功了,決定不居功。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,我們能在三個多月把它恢復,這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。我說這是祖宗之德在加持,三寶威神在加持,決定不要用祖宗的功、三寶的德來往我們臉上貼金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這哪裡是人做得出來的!這個象徵著佛跟祖宗在保佑,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會復興。如果不會復興,不可能有這個成就,祖宗、三寶不會加持;祖宗、三寶加持,這就象徵著中國文化會起作用,所以我們要有信心。

  那下面一樁事情,這是我的事情,我也求佛、求祖宗保佑,怎麼樣能把這個效果在聯合國做報告。這個事情難,我們跟聯合國沒有關係。雖然接受它邀請,參加他們主辦的和平會議,參加了有六、七次,做過一次協辦,協辦沒有主權。所以這個事情真難。你看,佛菩薩、祖宗安排了,兩個月之後聯合國來找我,邀請我參加他們主辦的一個活動,也邀請我做主辦單位。這個活動有五個主辦單位,實際上五個主辦單位是以我們為中心,那些是掛個主辦的名,並沒有參加實際的工作。我們這才有權把湯池的成就做八個小時的報告,做三天展覽,都不是人的力量能做得成功。聯合國找我,我得要感謝泰國,聯合國辦這個活動是紀念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週年,就是二00六年,主題是佛教徒對人類的貢獻。他找的是泰國,泰國是以佛教為國教,找他們。我們是泰國大使推薦,向聯合國推薦,邀請我們也做主辦單位。真的,是三寶加持,祖宗之德,那不是人能做得出來的,自始至終全是佛菩薩在安排,我們感謝祖宗,感謝三寶。

  我們這十幾個小時,學習的這些經文,全講信,信難,斷疑生信。全講行,要做出來,真信就真幹,沒有真幹,還是有懷疑。如果一點懷疑都沒有,任何力量都障礙你不住,你決定真幹。所以我們看人信解到什麼程度,你不看別的,你就看他,他做到什麼地方,他的信解止於這裡。所以蕅益大師在這裡強調,理跟事同樣重要,不能夠執理廢事。執理廢事是非常非常普遍,一般都是士大夫階級,用現在的話說知識分子,他好學,他研究這些東西,他做不到。研究跟自己實際生活是兩樁事情,這叫求知識。我們把佛學跟學佛看作兩樁事情,真正學習,也能言善道,自己沒有做到,這叫佛學;真正做到,這叫學佛。學佛,不一定他能說,不一定他能透徹了解,但是他有誠信,他不懷疑,他真正做到了。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他真做到,所以他真能往生,幹真的,不是幹假的。凡是真正往生的人,你細心觀察他生前,他的生活、他處事待人接物,你細細去觀摩,必定是真誠。生活再清苦,他的心是真誠心,對待人慈悲,無論做什麼事情無怨無悔,他的心是清淨平等的。比那個執理廢事的人,既廢於事,理亦不圓,這是真的。理圓了,六信就現前;理不圓,六信不圓。

  「若達全事即理」,這真的了,說真話了,理跟事是一不是二,決定分不開,理就是事,事就是理。理是虛的,事是實在的。理在哪裡?理在事當中,事在理當中。就跟佛法講,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,相在性中,性在相中。你能在相裡頭見性,就成佛了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所有一切相不離自性。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所有物質現象都跟意念,意念就是心性,不能分割。再小的物質,微中子,佛法稱之為極微色,或者稱為極微之微,最小的物質單位,裡面有受想行識。我們明白這樁事情,才知道《心經》裡頭所說的「五蘊皆空」,讀了幾十年的《心經》,對於五蘊皆空不了解。我們那個時候以為五蘊皆空是指一個人身相,我們肉身是色,受想行識是心理作用,心是虛的,色是實在的。五蘊是一體,決定不能分開,從一念不覺,這就生起來了。

  讀了彌勒菩薩,疑惑大幅度的減輕了,看到科學家的報告,疑惑沒有了。是不是真知道這個事情?未必。為什麼?真知道這個事情,我見就破了。為什麼?我真的不執著身是我。我見破了就成聖了,轉凡成聖,就是須陀洹,這個東西假不得。章嘉大師教我檢驗的方法,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假,你用這個方法一對照,立刻看出來。我還沒有把身見放下,對於身見是什麼回事情知道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也講得很透徹,沒做到,才曉得真難。大師講的話,佛法知難行易,我們沒有完全知道,知沒有做到百分之百,所以我們的行沒做到。行做到了,知就圓滿了。所以我們講真話,對這個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,這是真的,這不是謙虛。

  今天的世界需要真正大聖大賢才能拯救,像我們這些人只能夠在跑個龍套,打打邊鼓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。我們要認真努力,先求什麼?求解,主要是解得不夠深,解得不夠圓,還要深入。深到什麼程度?我做到了。我沒有能做到,自己一定要承認,我在什麼個階層、在哪個階段,清清楚楚。功夫就差這麼一點,真信切願發不出來。起心動念,我們能為全世界的眾生嗎?為自己不行,為我這個道場不行,為我這個淨土宗也不行,為我佛教也不行,太小了。你看佛的心量,《還源觀》上三種周遍第三「含容空有」,含空容有,含是包含,包含虛空。大乘教常講「心包太虛」,含空是心包太虛,容有是「量周沙界」,你有那麼大的量。中國古人說量大福大,誰的福最大?佛的福最大,因為佛的量最大。佛明心見性,見性的人都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沒有分別。

  我們從個比喻上可以能體會到一些,我們這個身是一體,這大家承認。身上多少細胞?科學家告訴我們五十兆,細胞的數目,人身體,五十兆組成身體。這一個細胞是多少個微中子組成的?一百億個微中子等於一個電子,一個細胞可能有幾千幾萬億的微中子,一個細胞。再乘上五十兆,以微中子來算,這身體有多少?真的可以說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。那都是自己,一體。所以身體是個小宇宙,外面是大宇宙,小宇宙跟大宇宙是平等的。你說大宇宙多麼複雜,我們這個小宇宙就多麼複雜,決定是不增不減的。我們在小宇宙裡面,承認這是一體,就忘掉了大宇宙跟我們是一體。我們這個小宇宙,在大宇宙裡面就等於一個微中子。這是大乘佛法一體的宇宙觀,人生宇宙觀。一體就沒有分別,一體就沒有執著,愛心出來了。這個確實是萬德裡頭的第一德,就是慈悲,慈悲心自然流出來。這個慈悲叫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無緣是沒有條件,愛一切眾生沒有條件,一體。眾生有苦難,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離苦得樂,這叫大悲。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,在所有宗教經典裡面就講的愛心。

  佛經上講得徹底、講得透徹,這是什麼?這叫自性,這叫性德,法身菩薩全都流露出來。凡夫沒流露出來,什麼原因?妄想、分別、執著障礙了它,並沒有喪失。為什麼?它不生不滅,性德、慈悲心、智慧,智慧、慈悲、德相沒有生滅的,只有隱現。有這麼多煩惱,它就隱了,隱藏了,不現;煩惱放下,它就現前。這是事實真相!佛法修行沒有別的,章嘉大師告訴我的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智慧,放下就是德能,德能現前,把障礙放下了。所謂萬德萬能,萬不是數字,無量的德能統統現前。所以它不從外得,外面學與不學不重要,重要在去障礙。只要肯放下,放下愈多,你的心愈清淨,你智慧就愈增長,無論什麼事情,只要一接觸,自然就通達、就明瞭。這個例子太多太多了,證明所說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蕅益大師後頭這一句說,「若達」,假若你通達,「全事即理,則取亦即理,捨亦即理」,事就是理,理就是事。取捨全是理,理就是自性,就是性德。「無非法界」,法界也是圓滿自性的德號。我們今天講時空,時間與空間,在佛法稱為法界,任何一法離不開時空,這是現代人說的。法界比虛空意思更好,因為虛空是假的,時間、空間都不是真的。法界是真的,法界能現虛空,虛空在法界之中。「如是妙諦」,諦是真理,事實真相,太微妙了,「實非情見所能及」,情見是凡夫,帶著煩惱習氣,他見不到。這是宇宙萬有的真相,《般若經》上有一句術語叫「諸法實相」,這個地方講的妙諦就是諸法實相。諸法實相,我們帶著情見見不到,必須把情見放下。情見是妄見,就是八識,八識緣不到,轉八識成四智就見到了。

  「求生淨剎者,至心信樂,願生彼國」。我們真正想求生極樂世界,這個在現前比什麼都重要,是我們迫切希求的。災難當中,誰能保得住我們能平安度過?我們不存這個心,這個心是僥倖的心,我們要講究事實。事實是什麼?災難來的時候,跟災難同歸於盡,這是符合於事實。但是在災難同歸於盡的人,走是一樣的走,去處不一樣,每個人去的地方不相同。有人到極樂世界去了,有人生天了,有人到他方國土去了,有人又到人間來了,有人到三途去了,去處太多,各人隨著各人的業去了。誰在主宰?業力主宰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無論到哪裡去,不怨天、不尤人,自己業力感召的。

  明白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今天把所有不善業放下,為什麼?不善業是三惡道的業因;善業也要放下,為什麼?善業是三善道的業因,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我們今天要的是淨業,淨業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心上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,心上什麼都沒有。這是經論裡頭有保證的經句告訴我們,你必定生淨土。我們今天想學佛,學佛的環境,遍法界虛空界,第一被選的道場就是極樂世界,第一個被選的上師就是阿彌陀佛。我們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,保證圓滿成佛,圓滿成佛就是畢業了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保證我們成就。而且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把這個事情辦妥,別的事情叫雞毛蒜皮的小事,這是大事。《法華經》上說「一大事因緣」,無過於此,我們得認識清楚。

  下面說「如是求生,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」。這個地方講到介爾,《佛學辭典》裡頭的術語,「形容極微弱之心」。《大乘止觀》第五卷上說,「此三千在一念心,若無心而已,介爾有心即具三千」。《輔行》第五卷之三也有說,「言介爾者,謂剎那心,無間相續,未曾斷絕。纔一剎那,三千具足」。佛經上常常看到這個名詞,介爾,現在我們對於這個概念有,但還不是很清楚。介爾一念是什麼?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,叫介爾一念。我們換成秒,一秒鐘有多少個介爾一念?有一千六百兆,一秒鐘,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個介爾一念。別小看這一念,這一念時間非常非常的短,短到我們無法想像。為什麼?它在我們面前,我們看不到,它太快了。

  我們很冷靜去想想,我們看電影,大概電影,用幻燈片組成的電影,我們這種年齡都見過、都看過。現在改用數碼,不用幻燈片,數碼的速度快多了,所以看得更逼真。早年我們看的,幻燈片的這種電影,這個是老的底片,這就是幻燈片。放映機鏡頭打開,這一張照片打在銀幕上。然後把幻燈機的那個燈再關起來,它用機器不用人手,再放出第二張,張張不一樣。這麼多底片在銀幕上重疊,我們眼睛來不及,看不到真相,看到個模糊的假相,以為是真的。如果是一張,我們能想像到,一張在放映機裡面放,這一張它的時間多長?二十四分之一秒,一秒二十四張,二十四分之一秒。如果只有一張,其他都是空白的,它在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什麼?會感覺到有個亮光一下閃過,裡面什麼東西不知道。必須相續不斷二十四張一秒鐘,我們才能看到這裡頭什麼東西,我看到了;單獨一張看不到,瞬間就沒有了,是這種現象。

  我們現在要問,彌勒菩薩給我們講了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張在我們面前,根本沒看見。我們今天看見的、聽見的,六根接觸到的,心裡面想像到的,全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這一秒裡面所現的境界是什麼?三千大千世界,這經上講的,一念三千。這個三千大千世界,三千不是數字,就是整個宇宙。佛法講法界虛空界,完全展現在面前,就這一念。我們今天看到是多少個念頭重疊在一起?一秒鐘是一千六百兆個念頭,介爾一念,重疊在一起,讓我們感官上有這個宇宙存在;實際上假的,一念三千。這是性德,《還源觀》上所說的,出生無盡、周遍法界。賢首國師根據《華嚴經》的義理作的這篇論文,《華嚴經》修學的綱領。

  科學確確實實對我們學佛的人幫了很大的忙,這個介爾也是我們模糊概念,搞不清楚,現在總算清楚了。六根都接觸不到,佛告訴我們,什麼時候接觸到?明心見性的時候接觸到了。接觸到,知道有這回事情,也很模糊。清清楚楚的接觸到,大乘教裡都說八地以上,真清楚、真明白了。同樣在實報莊嚴土,實報莊嚴土四十一個階級,八地以上是最高的第四個階級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,這四個階級那就清清楚楚,完全明瞭。等覺菩薩將一念生相無明放下,他就證妙覺果位。妙覺才是真正無上正等正覺,上頭再沒有了,等覺上面還有妙覺,妙覺上頭沒有了。這個時候實報土不見了,實報土是假的不是真的,真的出現了,常寂光出現了。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,常寂光就是清淨寂滅相,這裡頭什麼都沒有,但是什麼都不缺。它不是物質現象,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我們的六根緣不到,科學、數學也推測不到,再精密的儀器也觀察不到。

  怎麼才見到?佛說了,唯證方知,這個證就是你自己用禪定功夫去親證它。用戒定慧的方法,不是用科學方法,用戒定慧。戒定慧的修學,我們今天的人把戒看輕了,認為這個東西無所謂,不知道它是根。沒有它,定慧都會落空,所修的定叫邪定,智慧發出來叫邪慧。像種樹一樣,根重要,如何去栽培這個根,全心全力栽培這個根重要。世間什麼都是假的,一定要看清楚。這個世間名聞利養、財色名食睡統統是假的,要真正把它放下,知道這個東西是障礙,障礙眾生不能得定,不能開慧,不能出離六道輪迴,不能成就涅槃果德。你認識清楚、認識明白了,你才能不理它,你才能不受它們的影響,我們自己在這一生道業順利成就。

  下面說,求生淨剎者,至心信樂,願生彼國。「是乃舉我介爾一念心願,投入彌陀無邊願海」,這真念佛了。「亦即攝彼一乘無邊願海,入我介爾一念心中」,我這個介爾一念之中,這個一念心中,一定要知道,這個一念心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這個一定要很清楚。一秒鐘,我們已經生一千六百兆次的心,生心、動念了。我們的生心是有住,菩薩的生心是無住,無住厲害,入無住的時候,他心永遠清淨,永遠平等,平等就是它不起波浪。我們的心是波浪,一千六百兆是波浪頻率,菩薩沒有這個頻率。這個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就是無明,叫一念根本無明,就說這個東西。這個能夠不動了,這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決定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這個頻率當中產生的。那個時候現出來的,一真法界,一真法界不是頻率現象,所以它沒有生滅,壽命很長,人不老。壽命三大阿僧祇劫,人永遠年輕,永遠沒有衰老,為什麼?他沒有波動,就是他不老,就是他沒有生滅相。

  一切現象,只要是在阿賴耶裡面的,都有生滅相,就是十法界裡頭有生滅相。一真法界,也就是實報莊嚴土,它沒有生滅相,真的是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也不是真的,《金剛經》上所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沒有說一真法界例外,也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。所以沒有例外的。但是一真法界的相是法性身、是法性土,跟我們不一樣。十法界裡面,這個心跟土都是阿賴耶識變的,物質現象,阿賴耶的相分;精神現象,受想行識,阿賴耶的見分。見相兩分是同源,從哪裡來的?從阿賴耶的業相變現出來的。業相就是波動現象,就是介爾一心,這個就是業相。我們如果沒有讀到這些科學報告,這就說不出來,概念依舊模糊,搞不清楚。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,讓我們大開眼界,但是還是有疑惑。看到科學家證明,跟佛說的一模一樣,佛三千年前說的,科學家最近三十年才發現的,居然相同,這就不是假的了。

  所以我們的一念心,這個心願,跟阿彌陀佛無邊願海,無邊願海就是四十八願,願願都是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,所以稱為無邊願海,跟彌陀的願相應。這是本願,不是修來的,自性裡頭本自具足,惠能大師見性,第三句說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所以彌陀本願海,我們心性裡頭也是圓滿具足,我們要跟他相應。不但相應,攝彼一乘無邊願海,入我介爾一念之中,我這一念裡頭有阿彌陀佛本願海,阿彌陀佛本願海在我這一念當中。這個微妙的道理念佛人不能不知道,知道這個,念佛往生淨土信心十足,一點懷疑都沒有,我真有把握往生。信心一堅定,什麼事情都好辦了。無量劫來在這裡搞生死輪迴,情執很深,不容易斷,你把這個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能斷。情執是一念妄心所生的,佛念、彌陀本願海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正念所生的,都沒有離開自性。現在擺在我們面前,讓我們自己選擇。

  這次的選擇要認真,不要搞錯了,因為我們相信,這種機會過去生中曾經遇到過,而是我們情執放不下,我們選錯了。如果正念現前,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再不選情執這條道路,我就平平安安、安安穩穩走向成佛之道。再不能夠錯誤,一錯誤,不知道要轉到哪一劫才能再遇到,時間太長,六道裡頭搞這些苦難不值得。所以,入我介爾一念心中。「是故十念必生,有願必滿」,這兩句話你就相信了,十念,一念都生,何況十念!我們度眾生,度自己、度眾生的大願才能圓滿。

  『趣佛菩提』,「因中即發菩提心也,果上則是必補佛位,究竟菩提也」,究竟菩提是成佛。現在發菩提心,菩提心就是真信、真願,我真想往生。蓮池大師說,「三藏十二部,讓給別人悟」,你們誰願意悟,讓你們去悟,我不搞這個了;「八萬四千行,饒與他人行」,八萬四千法門,喜歡哪個你們學哪個,我也不搞了。蓮池大師晚年回過頭來,一部《阿彌陀經》,一句阿彌陀佛,他到極樂世界去了。末後一著給我們做榜樣,給我們做示範。這就是因中發心。果上在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你必定補佛位,補佛位就是後補佛,等覺菩薩,觀世音、大勢至、彌勒菩薩都是等覺菩薩。究竟菩提。

  「以上六句即是今經之宗」,宗是宗旨,是修行最高指導原則。蕅益大師在《要解》裡頭所說的。以上六句是講的經文,這個經文是「無相智慧,植眾德本,身心清淨,遠離分別,求生淨剎,趣佛菩提,當生佛剎,永得解脫」。前面六句是修行最高指導原則,後面兩句是講果報。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。如宗而修,故當生佛剎」,當生是決定得生,「永得解脫」,我們的問題全解決了。「惑盡見佛第四十一」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下面,「菩薩往生第四十二」。這是第五段,五大段,「問答往生數計以勸」。這品經是勸我們,你看看多少人求生淨土。

  【菩薩往生第四十二】

  念老品題有個提要,「前之三輩與邊地疑城,皆論凡夫往生」,所說的統統是凡夫。「今品廣明十方菩薩往生之數無量」,這一品給我們介紹菩薩往生。「彌顯淨土妙法,聖凡齊收」。為什麼把凡夫放在前面,菩薩放在後面?這個地方有道理。這個法門是以度凡夫為主,度這些菩薩、聲聞、緣覺是附帶的。顯示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、無比的大願,凡夫都能往生,菩薩、小乘更容易。菩薩、小乘為什麼不能往生?沒有緣,沒遇到這個法門。他要遇到了馬上就轉頭,他比我們聰明有智慧,他知道好處,利益無邊。這個法門凡聖齊收,「利鈍悉被,普勸眾生,求生極樂」。那我們要問,阿彌陀佛為什麼把凡夫擺在前面,菩薩做附帶的?我們從法藏比丘發願的時候就體會到,凡夫最苦,六道凡夫,度他們優先,他們太苦了。菩薩沒這麼苦,緩一點無所謂,迫切要救度的這最苦的人,幫助他們成就。所以菩薩變成附帶的。請看下面經文:

  【彌勒菩薩白佛言。今此娑婆世界。及諸佛剎。不退菩薩。當生極樂國者。其數幾何。】

  這是問,現在釋迦牟尼佛教化這個地區叫『娑婆世界』,娑婆是梵語,意思是染污的意思,是不清淨的意思,眾生造作罪業很多,稱之為娑婆。『及諸佛剎』,這其他的佛剎,問世尊自己的世界,也問別人的諸佛世界,『不退菩薩』他們往生極樂世界有多少人。註解裡頭說,「首彌勒大士叩問,此土他方不退菩薩」,就是阿鞞跋致,「今當往生之數」。阿鞞跋致是圓滿證得三種不退的菩薩,第一種叫位不退,位是聖人的地位,證得聖,不會再退轉到凡夫。這是小乘須陀洹,大乘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初信位的菩薩,他證得一種不退,就是位不退。這樣的人是聖人,決定不會退轉到凡夫。所以他功力不大,還不能出六道輪迴,只在六道輪迴裡面天、人這兩道流轉,不會到別的道去。他不會墮三惡道,他也不會到阿修羅道、羅剎,他都不會去。人間修行壽命到了生天,天上修行壽命到了到人間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小乘證阿羅漢,大乘七信位的菩薩。他就成功了,就脫離六道輪迴,永遠脫離六道輪迴。這都叫位不退,位不退裡頭有淺深不一樣,小乘四果四向,有七個位次,大乘從初信到七信,也是七個位次。

  往上是菩薩,菩薩有時候會退到二乘,為什麼?度眾生太辛苦,好心對待這些造罪的眾生,造罪的眾生以惡念惡行對菩薩,菩薩說算了,我不度你了,我就當小乘好了。所以會退到小乘。所以菩薩要不斷的再修,培養他的菩提心,能吃苦。能禁得起考驗,永遠不退心,才證到第二個不退,絕不退墮到當小乘。第三個不退,是念念向著成佛之道,經上講「薩婆若海」。薩婆若海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一切種智,一切種智就是薩婆若海。一切種智是法身菩薩證得的,在圓教初住以上,別教初地以上。這三種不退都證得,叫圓證三不退,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圓教初住以上。這些人往生淨土有多少?下面是世尊答覆:

  【佛告彌勒。於此世界。有七百二十億菩薩。已曾供養無數諸佛。植眾德本。當生彼國。】

  這個地方所說的是大行菩薩,是證得明心見性,教下講大開圓解,密宗裡頭說大成就者,這不是普通凡人。有多少?七百二十億,娑婆世界。我們的地球現在人口七十億,這個娑婆世界七百二十億,當然不是指地球。這是指釋迦牟尼佛教化區,多大?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。一個單位世界,黃念老告訴我,是一個銀河系。三千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?十億。十億個銀河系,這麼大的一個地區,裡面有阿惟越致菩薩七百二十億往生到極樂世界,有這麼多。再往下面看:

  【諸小行菩薩。修習功德。當往生者。不可稱計。】

  『小行』,註解裡頭有說,「《無量壽經鈔》云:小行等者,十信菩薩名為小行」。所以我們稱初信位菩薩,我們稱小小聖,小行裡頭最小的,初信菩薩。他只有位不退,行會退,念也會退。這一段經文當中,最重要的一句話,我們要記住,『已曾供養無數諸佛,植眾德本,當生彼國』。「已曾供養無數諸佛」,不是一生一世,過去生生世世,才有這個緣分。那我們有沒有?肯定有。你想想今天的世界,全世界七十億人,七十億人當中有多少人知道有佛法。大概是佛在經上講的,當年在王舍城講經,王舍城三分之一的人,知道有釋迦牟尼佛,跟佛見過面;有三分之一的人,聞名,沒見過面;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知道。我們用這個比例,七十億人當中,三分之一不知道;三分之一知道,不清楚;真正知道有佛教的三分之一,這就很多了。

  知道有佛法的,真正發心供養的不多了。只要發心供養,求福也可以,總而言之他都有種了善根。那要供養無數諸佛,豈不要無量劫?我們過去經歷無量劫,這一生得人身,又遇到佛法,能發心供養。供養裡面,大乘經常說,法供養為最。什麼是法供養?依教修行是法供養。依什麼教?經典這麼多,能不能找一個代表的?能,《觀經》上講的淨業三福就是最好的代表。因為佛說過,這三條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,這就是最好代表。三世是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所有一切行菩薩道、成佛,決定不能違背這三條。這三條不但是淨宗要遵守,無論哪個宗派,大乘小乘、宗門教下、顯教密教,離開這個原則不是真佛法,這不是正法,太重要了。黃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頭引用好幾遍,不止一次,重複的引用,用意在哪裡?要我們記住,修行不要走錯路。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只要守住這三條就是正法。

  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一條是人天佛法,就是佛陀教我們怎樣去做人。這個是心量很小,不想離開人道,覺得人間天上不錯,捨不得離開。佛教你永遠能夠保持人天福報,而不會墮落。所以孝是根,孝是世出世間行門的大根大本,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。宗教教育特別講求尊師,孝親尊師,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,慧命得自於老師。孝親尊師這是一個念頭,是虛的不是實的,怎麼落實?落實在《弟子規》。《弟子規》做到了,孝親尊師的樣子就表現出來了;換句話說,《弟子規》上字字句句都是孝親尊師。

  慈心不殺,不殺是舉個例子,慈心非常廣大,而殺是不慈裡頭最嚴重的,舉它做代表。只要能做到不殺,下頭不盜、不淫、不迷惑、不顛倒都可以做到。所以它是根本的根本,我們自己修行要在這裡扎根,我們幫助別人也在這裡扎根。幫助他在這個地方扎根,這是真實教誨,這是無量功德,他會永遠感恩。為什麼?這個基礎紮實,他成就了。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。《弟子規》真正契入,明白了,人不好意思作惡。《感應篇》學了,不敢作惡,為什麼?動一個不善念頭都有果報,果報是真的不是假的,確實有地獄、有天堂。第三個是佛法,修十善業。

  所以我們叫儒釋道的三個根,在第一條,落實到三個根,這三個根就是這一句經文的載體。這句經文說的是理,理把它變成事,我們真正能受用到,真正在這裡頭得利益,這是真實利益。從這個基礎上再發心學佛。古時候,佛門的教學,來求授三皈,第一條要做到,第一條沒有做到,不夠資格受三皈,不給你授。無論是在家學佛、出家學佛,出家在家是一樁事情,你要想跟佛學,做佛的弟子,不是善男子、善女人不行。善男子、善女人的標準就是頭一條,很嚴格的。後世這種三皈叫結緣三皈,密宗裡頭灌頂叫結緣灌頂,為什麼?都沒有達到條件,不具足。

  有前面第一條,第二條就真做到了,「受持三皈」,三皈是你一生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的最高的標準,你決定不會違背它。「皈依佛」什麼意思?覺而不迷。如果你迷了,你的皈依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皈是回頭,依是依靠,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靠自性覺,覺就是佛,覺而不迷。我現在又迷了,你的皈依是從覺皈到迷,錯了。法是正知正見,正而不邪。我還有邪的念頭,皈依法沒做到。僧是清淨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我心還不清淨,皈依僧沒有。所以,不是善男子善女人,皈依是空的,覺正淨三個字沒有,迷邪染三個字具足。三皈都不能建立,修什麼?今天受持三皈,結緣而已,講最好是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,做不做他自己的事情,我們就不問了。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,是你自己事情。不講清楚對不起你,你將來到閻羅王殿去,我的師父沒教給我,責任推到師父那去了。師父講清楚了,你沒做到,責任是你自己。

  所以受持三皈,「具足眾戒」,在家的戒,五戒、八戒、八關齋戒(那是受一天的)、菩薩戒。菩薩戒兩種,瓔珞戒跟梵網戒都可以受,一般出家受梵網戒,在家受瓔珞戒,瓔珞戒二十六條,梵網戒五十三條。戒受了,沒有做到,叫破戒。現在會不會破戒?不會。為什麼?根本你就沒有戒受,只是搞一個形式,比丘跟比丘尼戒全是假的。這個話,蕅益大師講的,他老人家說,從南宋以後,中國就沒有比丘了,都是屬於名字比丘;換句話說,沒有資格傳戒,你從哪裡得戒?他是個研究戒律的人,自己文章,寫東西的,他的具名是菩薩戒沙彌,他不稱比丘。換句話,他老實、好學、真幹,他沙彌戒能做到,菩薩戒能做到,他能承認它,比丘戒他做不到。同時也曉得,那時候沒有真正比丘傳授,不能得戒。老師是這樣的行法,他的學生成時法師,蕅益大師圓寂之後,所有的著作是成時把它整理流通。成時法師自己不敢稱沙彌,稱出家優婆塞。我們民國年間弘一大師,他也自稱為出家優婆塞,這什麼?名實相符,不敢躐等,這說明他很本分。

  修行絕不是一生一世,我們每個人都是過去生中,「已曾供養無數諸佛,植眾德本,當生彼國」。現在當生彼國,我們願不願意?願意,決定得生。小行菩薩修積功德也不例外,也是供養無數諸佛,如果不是,你怎麼能遇到這個法門?怎麼能遇到這部經典、這個註解?這不容易!這是我們要知道珍惜。今天所講的這一小段,是娑婆世界的,釋迦牟尼佛的教區,法身菩薩七百二十億。法身以下的這些菩薩們,三賢、聲聞、緣覺,只要一發心,求願往生,都叫菩薩,都是菩薩。生到極樂世界,個個都成為阿惟越致菩薩,這是淨宗無比殊勝。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都歸向淨土,道理就在此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