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四七集)  2012/3/2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24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五百九十二頁第二行,第三句看起:

  「三曰,方便有餘土。斷四住惑,屬方便道。無明未盡,名曰有餘。是三乘聖人所居」。四住惑,這是方便有餘土,斷四住惑。什麼叫四住惑?也叫做「四住地」,我們用《佛學大辭典》的名數,「常略名四住」,簡單的稱四住,「三界見思之煩惱也」,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也就是六道輪迴。我們在六道裡面的眾生,統統有四住煩惱,如果沒有四住煩惱,就脫離六道輪迴,就證阿羅漢果了。分作四地,第一個是「見一切住地」,住在一個見字。這一條說的什麼?「三界之一切見惑」,就是三界九地八十八品見惑。通常佛法裡頭教學為了方便起見,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。第一類就是身見,六道眾生都把身認為是自己,執著身是自己。學佛頭一個就要破這個錯誤的看法,這錯了,身不是自己。

  身不是自己是什麼?我們如果把身當作自己,我們穿的這個衣服不是自己,這大家很清楚,衣服髒了就換一件,衣服破了就換件新的;身體也是一樣,身體不是自己,就跟衣服一樣,這個身體壞了,換一個身體。這就明白了,我沒有生死,身有生死。那什麼是自己?一般人很快就聯想到大概靈魂是自己。這也不能說沒道理,在六道裡面去投胎,是靈魂去投胎;換句話說,六道裡面的身都有生滅,投胎的那個靈魂沒有生滅。沒有生滅的是我,有生滅的不是我,這就清楚了。所以我們要重視靈魂。其實靈魂,是中國人現在一般人稱為靈魂,實際上它不靈,它要是真的靈,它會到畜生道去投胎嗎?它會到地獄道去嗎?於是我們就知道,它不靈。在佛法裡面叫它做神識,神識是什麼?阿賴耶識。法相經典裡面講,「來先去後作主公」,那就是主人,投胎它先來,死的時候它最後走。人死的時候,前面六識不起作用了,眼看不見,耳聽不見,知覺都沒有了,但是阿賴耶在。阿賴耶叫識神,或者叫神識,我們一般人叫靈魂。實實在在說,應該稱它作迷魂,它迷惑顛倒,它不靈,它是迷而不覺,把假的當作真的,六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,它在這裡頭去投胎。

  誰叫他去投胎的?他的業力,就是他一生當中所造作的。他造作的善這善業,善業牽著他到三善道去投胎;他要是造的惡業,就牽引他到三惡道去投胎。自作自受,沒有人引導他,完全受業力支配。這個業力什麼?他的愛好。你看我們人間有這個習氣,喜歡讀書的人總跟讀書人在一起;喜歡學佛的人,他跟學佛的人在一起。這就是什麼?這就是業力牽引著。喜歡打牌的人,總湊在一起打牌;喜歡跳舞的人,他一定是舞廳裡面去,那個地方見面,各有所好。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,他的愛好喜歡到那裡去。那人喜歡墮餓鬼嗎?有。餓鬼喜歡什麼?貪心重。不管是貪財、貪色、貪名,只要沾上個貪字,貪就牽引你到餓鬼道。地獄道是瞋恚,脾氣大,常常喜歡發脾氣,這個習氣自自然然引導你到地獄道。畜生道愚痴,愚痴就是什麼?是非、善惡、利害搞不清楚,糊裡糊塗的,人云亦云,沒智慧,這種業力牽著他到畜生道。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  我們在這個世間,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嗜好?念佛。念佛的這個嗜好所感應的是極樂世界,也是自自然然去的。極樂世界在哪裡?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,肯定來接引你,絕對不會把你漏掉,四十八願是保證、是憑據。你喜歡什麼你就到哪裡去,這個很重要!喜歡天堂,到基督教去、到天主教去了;喜歡神仙,到道教去了,其他宗教也有不少是神仙道。這是什麼?都是習氣,牽著你去投胎。絕對沒有人在裡面操縱,沒有人在那裡安排,都是自己業力牽著走。我們在平常養成習慣這多重要!中國古人所謂「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」,自自然然被它牽引著去投胎去了。這是說六道輪迴的事情。

  四住第一,就是見一切住地,三界之一切見惑。見惑五大類,頭一個身見,第二個邊見。身不是我,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,錯誤的。第二個,邊,邊是二邊,今天講對立,也是錯誤的。為什麼是錯誤的?真正的我,跟整個宇宙遍法界虛空界本來就是一體,一體裡頭沒有對立。邊是二邊,沒有二邊,你看眾生跟佛,生佛不二,生佛一如。佛法裡頭沒有對立的,跟一切人沒有對立,跟一切事物統統沒有對立,與整個宇宙整體就是一體。所以,對立是錯誤的,真的,這是第二種錯誤的看法。第三種戒取見,第四種見取見,這兩種是中國人講的成見。成見也就是所謂的主觀的觀念,我以為怎樣怎樣,殊不知是錯誤的。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,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,都不是正確的。

  戒是修因,大乘教裡面說八萬四千法門,你在裡面執著這個法門好、那個法門好,不知道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高下在哪裡?高下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不一樣,每個人不相同。法門沒有高下,我們的煩惱、習氣造成的高下,高下是在自己這邊,與法門不相干。果上的成見,阿羅漢是果,辟支佛是果,菩薩是果,菩薩還分四十一個階級,那都是果,但是這果並沒有圓滿,誤以為這個果是圓滿的,這就錯誤了。有人證得阿羅漢,以為是圓滿的,沒有再高的,小乘。這都是錯誤的見解、錯誤的看法。末後還有一條不屬於這四大類的,其他對人對事對物錯誤的看法,合成一類叫邪見,全是錯誤的。我們曉得,執著我自己身體是我錯誤的,人見也是錯誤的,眾生見也是錯誤的,壽者見也是錯誤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說,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我們都以為有,所以煩惱斷不掉,錯誤放不下,問題都在此地。

  三界一切見惑放下了,這在佛法裡頭,小乘是初果須陀洹,大乘圓教十信位的初信位菩薩。雖然是最低的一個階級,但是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了。只要把見惑斷掉,這個五種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,全部都放下。你雖然沒有出六道,你在六道裡頭有期限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你不會墮三惡道,你就證阿羅漢果。證阿羅漢果是什麼?思惑斷了。思惑,你看思惑難斷,後面二住、三住、四住全是思惑。思惑難!思惑一共八十一品,見惑八十八品。

  第二,「欲愛住地:欲界之一切思惑也。思惑之中以貪愛為重過,故舉重而攝他」。欲是欲望,五欲財色名食睡,愛是情執,這是屬於思惑。欲愛要是斷掉了,你在二十八層天就超過了欲界天,這個東西要斷掉的時候,你生天你生初禪以上,你不生在欲界;欲愛沒有斷,在六道裡頭,你生天是生欲界天。所以這兩樣東西不是好東西,要寡欲,欲要少,最後要把欲斷掉,沒有欲。愛是什麼?愛是慈悲。慈悲跟愛為什麼不一樣?愛裡頭有情執,慈悲裡頭是智慧,不是情執,就這個不一樣。統統是愛,慈悲這個愛比這個愛更深,意思更廣,它的裡頭是智慧,是智慧的愛,不帶感情的。所以他不在欲界,他到色界去了,色界還沒有出六道輪迴。

  下面第三,「色愛住地」,你看「色界之一切思惑也」。這個東西要斷,斷掉之後不在色界,色界十八層天,他就到無色界去,無色界四層天。我們看這邊,第四,「有愛住地」。你看欲他放下了,色他放下了,現在有,這是最微細的一個執著,也放下了,「無色界之一切思惑」。這個有是什麼?十二因緣裡頭的有,這個有是屬於分別,或者是說非常微細的執著,他還有。這個有要放下,這個東西一放下,他就離開無色界,離開無色界他就證阿羅漢。「於此加入無明住地,稱為五住地。皆言住地者,以此五法為生一切之過」。這一切是什麼?恆沙煩惱,無量無邊的煩惱都從見、思產生的,我們把世間這一切法看錯了、想錯了,才有那麼多的煩惱。此地說的無明是十二因緣的無明,不是根本無明。所以這個四住煩惱,或者說五住煩惱斷盡了,證阿羅漢果。不容易!

  我們不要說後面這四條,單單講第一條,試問問我們一生能做到嗎?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,如果這個斷不掉,初果須陀洹沒分。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「末法時期,億億人修行」,沒有一個能得道,「罕一得道」,罕是稀罕,真的一個都找不到,憑你自己功夫。所以淨土就可貴了,淨土是帶業往生,這些煩惱沒有斷也能生淨土。這個法門可貴、法門稀有,八萬四千法門,都要斷煩惱證菩提。所以往生不叫做證,帶業往生沒證,初果沒證、初信沒證,但是能往生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地位跟我們現在在娑婆世界地位相同,一樣的,換個地方就是了。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凡聖同居土,我們生到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,換個地方。換個地方有什麼好處?好處太大了。我們這個地方壽命有限,很短促,極樂世界無量壽,這頭一個好處。我們世界煩惱重重,到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加持,你雖然有煩惱,不起現行。為什麼?有煩惱,它不起作用。

  為什麼不起作用?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。你貪愛,整個極樂世界,人事物都那麼樣的好,都一樣的,你那個貪愛的心就不會對一個了。為什麼?普遍他都一樣,每個人長的面貌都一樣。阿彌陀佛了不起!我們這個世界上人,面孔有美有醜,極樂世界沒有,都一樣。一樣什麼?你就不會貪一個,你要愛是博愛,平等的愛、清淨的愛,你不會對某一個有差異。這個是阿彌陀佛了不起的智慧,他的世界這樣成就了。而且相跟阿彌陀佛一樣,我喜歡阿彌陀佛,人人都跟阿彌陀佛一樣,這心平等了、清淨了。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,只有極樂世界有,因為其他的諸佛沒發過這個願。

  極樂世界也是佛的願力之成就,四十八願的成就。身體平等,相貌平等,《觀無量壽經》告訴我們,阿彌陀佛的身相八萬四千相,每一個相都有八萬四千好。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身相跟阿彌陀佛一樣。阿彌陀佛這個身相是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阿彌陀佛是將他自己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,讓你也得到這個相。不但相好如此,得到佛的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所有世界裡找不到,這還得了嗎?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在此地想證個初果都那麼困難,到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,一點都不難。不難的原因,原因是我們每一個眾生本來是佛,這是真因,只是遇緣不同,我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。到西方極樂世界,緣就同了,緣是什麼?緣是阿彌陀佛。這個緣無比的殊勝,因加上緣,下面果報現前,人人到那邊都成佛,成佛一定跟阿彌陀佛一樣。因太殊勝了,無與倫比的因緣,問題是我們認不認識、我們相不相信,我們肯不肯把這個機會抓住?

  在現前這個環境裡面,尤其這幾年,四面八方傳來的信息很多很多,這些信息多半是講災難的。災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,不要去管它,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這些信息?我們信息再多,我們只用一種心態,提升我們的警覺性,必須完成我們這一生得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,我們一定要具足真信、切願、老實念佛。災難如果有,我們到極樂世界去了;沒有,我們自己境界向上提升,好事,不是壞事。我們決定不會被這些災難信息迷惑,那就錯了。什麼人迷惑?災難來了,找什麼地方去避難,這就被它迷了,這就錯了。這個地方有災難,這一方的居民不是統統死掉,存活的不少。日本311的海嘯死了人不少,活的人比死的更多。所以,命不該絕,災難在你面前你也沒事,何必那麼緊張!所以念佛人念佛要緊。我這一生知道這個信息,這個信息是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信息,我只把這個認真,其他的不去管它,不要去理它,這樁事情重要。

  欲愛斷不掉,一定要淡薄,這個功夫要做。真正要做到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,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」。我們過一點簡單的生活,每天能吃飽,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非常快樂了。快樂從哪裡來?你不爭不求就快樂。煩惱從哪裡來?於人爭,於世有求,你就煩惱。為什麼?求不得苦,得到了又怕丟掉,患得患失,這很痛苦。我什麼都不要,我就要這麼一點點,我也不積蓄,我也不儲存,你多快樂!我在這個世間活一天算一天,明天不去想它,我們就得自在了!除了提升自己的境界,還有一點能力、還有一點時間,幫助別人。幫助他什麼?幫助他破迷開悟。破迷開悟是因,果,果是離苦得樂,迷帶給你痛苦,覺帶給你快樂。所以,我們要幫助別人離苦得樂,那就得落實破迷開悟,用什麼手段?用教學。

  教學不拘形式,我們自身做出來給大家看。有多餘的財物,布施,不必據為己有,常行布施。我好像有一天講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,免費供養三餐的膳食,日夜不間斷。因為有人告訴我,說我離開新加坡之後他們就停了,我沒有詳細去調查,沒有去問一問。昨天我看到一個信息,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免費供養三餐膳食,一直到現在沒有斷過。好事情!還繼續在做,二十四小時不間斷。不僅是供養學佛的人,不學佛的人,只要去吃都受到歡迎。這居士林一樁大好事。道場要這麼做,我們個人也要這麼做,有能力一定要幫助別人,財布施愈施愈多。你不肯布施,沒有人供養你;你肯布施,供養就愈來愈多。法布施果報是智慧,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們為什麼不幹?真正學佛人,對於四攝、六度、普賢十願樂此不疲,這個生活真的快樂。你不去幹,這個快樂你體會不到,你享受不到;真幹,真幹你享受到了,不但體會,真的享受到。

  所以,斷四住惑,屬方便道,為什麼?只能幫助你超越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外頭還有十法界四聖法界,你還不能超越,所以方便道。無明未盡,在三種煩惱裡面你只斷了見思,塵沙沒斷、無明沒斷,所以講無明未盡,這叫有餘。阿羅漢證的涅槃,有餘依涅槃,有餘涅槃。到四聖法界,聲聞法界、緣覺法界、菩薩法界、佛法界,到佛法界,把無始無明斷掉,無始無明放下了;也就是我們常說的,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沒有起心動念,這叫無明破了,這個時候就超越十法界。到哪裡去?十法界不見了,十法界是無始無明變出來的。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變出來的,所以見思煩惱斷了,六道就沒有了;無始無明沒有了,破了,放下了,十法界沒有了,一真法界現前,一真法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。為什麼它叫一真?真是對十法界說,十法界不是真的。為什麼?十法界是無常的,三種現象都是無常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全都是剎那生滅。說剎那,時間還是太長,實際上就是彌勒菩薩所說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個生滅,叫無常。一真法界沒有這個現象,無明破了之後,你所證得的一真法界,實報莊嚴土,實就是真實,真實的報土。除這個之外,是假的報土,不是真實的。今天這種現象被量子力學家看到了。

  昨天美國夏威夷,也是老人,他今年七十三歲,修.藍博士。他寫了一本書叫《零極限》,用夏威夷土著的方法來治病,非常有效,幾千個案例都是成功的。他治病這些原理我們很清楚,在佛經裡頭,我們沒去運用。他們老祖宗留下來這套東西,他們應用,他做到了。真正的原理就是愛,他這個愛不是佛家講的慈悲,他愛裡頭有情,為什麼?他沒出六道!六道裡頭,我們看四住煩惱裡頭,你看有欲愛,欲界的,色界的有色愛,無色界的有有愛,他就用這個愛心。這個愛心要把念頭集中在一點,專注,它就起作用。把病人跟自己想成一體,就觀想我跟他是一個身體,我們兩個人融合在一起,變成一個身體。他哪些地方有病,那就是我有病,我現在用意念,專注,把我有病的這些細胞、器官恢復正常。對方那個人的病就好了,就沒有了,自然好了,他沒有任何感覺,自然就好了。這個道理我們懂。

  昨天我們在一起談了很久,特別強調愛心,愛心確確實實是法性的核心,性德裡頭的第一德。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,「父子有親」,這親愛。這個親愛要集中在一點,就產生很大的效果,療效。我們的愛心是分散的,像燈光一樣,向四面八方發射,分散了。如果把燈光集中在一點,就變成激光,激光力量很大,鋼板都可以穿透。分散的光,一張紙都能夠把它障礙住;但是變成激光的時候,鋼板都能穿透,有那麼大的力量。把念頭集中到一處,也就是佛門講的禪定功夫。所以,他是怎麼幫人治病?入定,在定中把自己帶病毒的細胞統統恢復正常,問題就解決了。這種方法好,不需要用醫藥,不需要打針吃藥,不需要任何醫療設備。

  跟他學的人不少,我昨天問他,你有沒有開班教學?他有。香港沒有,台灣有,日本有,好像一個星期只上兩天課。可是裡頭基本的一個條件,必須把自己要變成一個有愛心的人,對一切眾生都有愛心。對於樹木花草也有愛心,昨天講了,對桌椅、對地板都有愛心,要培養這個。沒有愛心,這種療法你就做不成功,一定要有愛心。常常想著,「我愛你、對不起、請你原諒我」,對一切人事物都用同樣的態度來養自己,完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。他這四句口頭禪,也就是四句密語,第一個我愛你,謝謝你,對不起,請你原諒我。這種心態對人對事對物,然後當治病的時候,這就是進入禪定的境界,功效就現前了。昨天到這邊來,很多同學都看到,我聽說他是昨天下午就離開香港了。

  這是三乘聖人所居的,方便有餘土,三乘聖人是聲聞、緣覺、權教菩薩;也就是說,圓教十信位的菩薩,別教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都是住方便有餘土。別教的初地等於圓教初住,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,住實報莊嚴土。所以三乘聖人所居。「四曰,凡聖同居土。是四聖六凡之所共居」。這是《彌陀經》上講的四土。四聖是阿羅漢、辟支佛、菩薩、佛,這叫四聖,也就是十法界的。十法界四聖六凡,六凡是六道凡夫,他們所共居的,我們通常叫十法界,凡聖同居土。「凡是凡夫,聖指聖人。聖人應跡世間,與凡夫同居一處,故曰凡聖同居土」。眾生有感,聖人有應,應化在六道,他也就住在六道。我們是真住六道,他不是真的,他在六道裡頭是屬於化身,應身也屬於化身,叫應化身。

  「今娑婆世界亦名凡聖同居,但此土濁重多惡」,這四個字說得好。濁是什麼?染污。現在這個世界嚴重的染污,地球被染污了,水被染污了,大地被染污了,乃至於空氣被染污了。所有居住在地球上一切眾生,有情眾生身心都受到染污,非常嚴重。多惡,惡是指十惡業,殺、盜、淫、妄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、瞋、痴,接下來要慢、疑,到了飽和點!這個狀況就非常嚴重,所感得的就是災難,我們一般說天災人禍。從哪來的?這四個字就說盡了,濁重多惡。「不淨充滿」,沒有一樣是乾淨的,充滿了這個世間,下面這是比喻,「荊棘瓦礫,丘陵坑坎,是乃同居穢土」。穢就是嚴重染污,荊棘這八個字是現象,也是比喻,含義很深。我們生活在這麼一片土地上。

  反過來我們看極樂世界,「至於極樂同居」,也是同居土,跟我們這裡不一樣。極樂世界「池流八德」,這是講極樂世界的水,八功德水,沒有一點染污。「樹盈七珍」,七珍就是七寶,極樂世界的樹是七寶成就的,有純金、純銀,一寶,有二寶、三寶,甚至於七寶統統具足。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。阿彌陀佛對所有往生的人供養,他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供養這些往生的人,希望你到那邊去修行,沒有一絲毫障礙,一生很快圓滿成就了。「寶蓮佛光」,生處,蓮花化生,光明世界,沒有一樣不放光明,美不勝收,不需要日月光明,「遍滿國土」。

  「水鳥樹林,演說妙法」,這就更妙了。前面說的是物質,這個地方告訴我們,情與無情它統統說法。這一句裡頭含義很深,你想成佛,你想幫助別人,沒有演說拿什麼幫助?演是做出來給別人看,叫表演。度化眾生,自度度他,演擺在第一位,就是你自己要做到,你才能感化別人;你自己沒有做到不行,是假的。幫助一切眾生,演是擺在第一位,能演你就有說,不能演說什麼?不能演那個說是騙人的,人家不相信。演是身教、是意教,說是言教。妙法,八萬四千法門都叫妙法,為什麼?能幫助人明心見性,能幫助人回歸法性,回歸自性,這叫妙法。妙中之妙無過於持名,法中之法無過於《無量壽經》,小本《彌陀經》跟這個是同部,是一不是二。淨土的三經一論,祖師加了兩樣進去,變成五經一論,妙中之妙!我們不能不知道。這是情與無情統統在演說妙法。

  下面,「諸上善人,入正定聚」。祖師大德對於諸上善人有解釋,認為此地講的諸上善人是等覺菩薩、是補處大士,這後補佛。在極樂世界他跟我們做同學,幫助我們學習,我們學習有困難,他來幫助我們。後補佛,等於說在極樂世界擔任的角色是阿彌陀佛的助教。跟我們的關係?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,他是我們的學長,皆是彌陀弟子。極樂世界沒有惡人,怨憎會苦沒有、求不得苦沒有,有求必應,愛別離苦也沒有,一切苦統統離了。「永離眾苦」,這前面有「入正定聚」,這是今天我們常常講的端正心念,入正定聚就是端正心念,永離諸苦。「唯受大乘法樂,是為同居淨土」,這還得了嗎?極樂世界同居土太美了!我們相不相信?相信趕緊去。還願意在此地多待一天嗎?多受一天罪嗎?罪沒受滿,真的罪沒有受滿。為什麼說你罪沒受滿?你還沒覺悟,你對於娑婆世界還有留戀,你還不想走,那不是沒受滿嗎?真正明白了,真搞清楚了,得趕快去!有能力去,想去就去,在這個世界多留一天,那是為什麼?這個世界還有與我有緣的人,他能聽我勸告、他能相信我,我要幫他往生。那你是來行菩薩道的,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,這個跟乘願再來是相等的。

  「又極樂同居淨土,圓明無礙」,這句話可不得了!圓明無礙是實報莊嚴土。圓是圓滿,明是光明,明也是智慧,是通達無礙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這法身菩薩才能做得到。極樂世界同居淨土居然是圓明無礙,我們能相信嗎?能相信。什麼理由?我們相信阿彌陀佛在因地,四十八願、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,成就就是講極樂世界,四土清淨莊嚴,四土都達到究竟圓滿。《華嚴經》上說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,我們往生的時候有四土,不一樣。到達極樂世界,四土有四土之名,實際,實際全是實報土。同居淨土圓明無礙,「亦通於常寂等上三土」。上面三土,最高的常寂光,實報土、方便土,通了,同居土跟上面三土通了,這就是一生一切生。

  「《彌陀疏鈔》云」,這蓮池大師所說的,「隨其機異,所見亦異。有於同居見寂光土;有於同居見實報土;有於同居見方便土;有於同居但見本土」。機是往生的人,往生的人很多,往生的人根機不相同,於是所見亦異,他所見的也不一樣。所見不同,應該是這個往生的人聞經多少不一。研究經教、聽經重要!經學得多、聽得多,他在同居土裡面見到常寂光,或者見到實報土。大乘經讀多了,悟入知見不一樣,足證聞經解入很重要。我們在今天聞經解悟有,證悟沒有,這個解悟管用,到那邊生同居土,會提升到實報土,提升到常寂光淨土。從這個地方我們會想到,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我們相信四十九年教學當中,從淨土念佛法門成就的是最多的人數。親自聽世尊講經,帶業往生,到極樂世界,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,「品位高下,總在遇緣不同」。這句話說得太好了!

  我們這一生遇到的緣殊勝,為什麼?沒有離開大乘經典,天天在學,天天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。那我們到極樂世界,會到哪一土?肯定實報莊嚴土。如果聽大乘經能夠理解,不能證得能理解,生到極樂世界是同居土。但是到極樂世界,在同居土裡頭沒有多久,他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去,這種情形大有可能。如果沒有聽到這些經,他就沒有這個念頭,沒有實報土的念頭,他在同居土的時間就比較長一點。或者按部就班,從同居升到方便,由方便再提升到實報土,比較慢一點。這個說明聽教、讀誦大乘重要,要不然世尊為什麼講經四十九年,當年出世講這一部經不就夠了嗎?何必那麼麻煩!這個裡頭就是教給我們,阿賴耶識裡頭多放一些大乘、一乘經的種子,往生到極樂世界決定管用,幫助你快速向上提升。

  所以,有於同居見到常寂光土,這是最高的;有於同居見到實報土,我相信這是最多的,凡是學大乘的,讀誦、聽聞大乘經的,都會到這兒來;有於同居見方便土,這我們一看就曉得,這是學小乘的;有於同居但見本土,這連小乘都沒學過。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有道理!留下來這些經典,不但幫助他當時,幫助我們後世,我們現在受到這個利益。末法往後還有九千年,九千年眾生也受這個利益。這是世尊的慈悲,世尊的善巧方便。總是一個心、一個願望,一切皆成佛,佛就是這麼一個心願,希望一切眾生趕快成佛。有於同居但見本土,這是沒有聞法的,能不能?能,能往生。雖然但見本土,生凡聖同居土,他也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他在極樂世界的待遇、受用跟實報土的菩薩平等的,只是智慧有差別。

  「如《像法決疑經》云:今日坐中無央數眾」。像法,世尊滅度之後第二個一千年,禪定成就。這個時候佛教傳到中國來,佛教傳到中國是像法,不是正法。今日坐中無央數眾,這是像法時候,坐中的大眾聽佛講經說法。「或見此處山林、地土、砂礫」,這是見到什麼?普通的我們肉眼所見的。「或見七寶」,這不是肉眼所見的,天眼所見的、法眼所見的。「或見是諸佛行處」,這是慧眼所見的。「或見即是不思議諸佛境界」,這是佛眼所見的。你看,「皆隨機異見也」,與會大眾根機不相同,大家同在一會、同在一處,每個人所見的境界不一樣。這說出一樁什麼事情?境隨心轉,你是什麼樣的心,你見的是什麼境界。我們是凡夫的心,凡夫裡頭境界也不同。凡夫境界,煩惱、習氣很深的人,他看到什麼都會生煩惱,境隨心轉!他要是個很達觀的人、很快樂的人,一切能大而化之,他看到目前這個境界很快樂,他生歡喜心。不一樣!所以境界是幻化的,不是真常的。

  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讀到,「出生無盡」,為什麼會出生無盡?眾生的眾生心是無盡的,真正是隨心應量。佛在《楞嚴》上說的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無一不是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真的,那要到實報土,實報土是真的。為什麼?你用真心,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全放下了。心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那叫真心,有這些東西都叫妄心。妄心見不到真相,真心就見到真相,所以實報莊嚴土也叫做一真法界,真心所見。上面所說的皆隨機異見。兩個人同在一起遊覽,看到山山水水,有人心情非常愉快,有人感到很悲哀。面對著環境是一個環境,為什麼感觸不一樣?用心不一樣。心地清淨的人、心地善良的人覺得山河大地多美,心情煩躁的人、心情怨恨的人,看到什麼他都埋怨。我們在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、細心去體會,確實境隨心轉。

  「故《彌陀要解》云:今云極樂世界,正指同居淨土,亦即橫具上三淨土也。」這蕅益大師說得好,經裡面所介紹的、所給你說得出來的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部經,裡面講的極樂世界,講什麼?極樂世界是純粹給我們講凡聖同居土。凡聖同居土就這樣的美好,何況上面。正指同居淨土,是我們有能力去的地方,往上三土我們也許達不到,但是同居淨土可以說人人有分。只要你真信,你真想去,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你就有分,你就決定得生。亦即橫具上三淨土,這個地方用了個橫具,不是豎的,豎的就有高下,往上面方便土,再往上面實報土,再上去寂光土。它這裡用橫,在我同一層,平等,沒有高下。雖有四土,一即是四,四即是一,同居裡面看到實報土、看到方便土。

  這樁事情很難想像,我們舉個例子來說。實報土好比是研究生,博士班的,方便土好比是大學生,同居土好比是中學生。現在三個人在一起上課,同在一個教室裡頭,這就平等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程度確實不一樣,但是真在一起。這個比喻好懂。佛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不可思議,佛以一音而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老師在上面講課,研究生聽的是他的課程,他聽得很歡喜;大學生聽的,也是我的課程;小學生聽也聽懂,他是給我講的,是我的課程。不可思議!我們凡夫做不到,佛能做到,這是自性裡頭萬德萬能,不可思議。

  這說出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,跟我們這裡完全不一樣。世尊在我們這個世界,這娑婆世界,眾生根機不相同,所以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說法有程度上的差別。最初,阿含時十二年,是小學程度;第二個階段,方等,好比是中學程度,小學生提升上來,一直向上提升,提升到中學。方等八年,加上前面阿含十二年,二十年。二十年基礎之後,佛講般若,大乘,好比是大學。般若講了二十二年,這是佛法的核心,時間最長。前面阿含跟方等加起來二十年,它還超過它。最後八年講《法華》,會三歸一,講成佛的法門,一乘法,八年的時間,好比是研究所。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一生施教,他好像辦學校,辦小學、辦中學、辦大學、辦研究所。極樂世界不如是,極樂世界上課全在一起,什麼樣程度聽他就是講這個程度。妙極了!

  「又云:今約信願行三,彌陀名號不可思議,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極樂,最極清淨也。」這還是《彌陀要解》裡的,蕅益大師所說的。現在就信願行這三樁事情來說,顯示出彌陀名號不可思議。名號不可思議,世尊在《無量壽經》裡講得最透徹,我們讀過。經雖然只讀了一半,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每個同學我相信都有很深的概念。因為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自己自性的核心,自性的性德。這個名號可以翻成中國話,為什麼不翻?叫尊重不翻。不是不能翻,可以翻的。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成覺,你看中國翻出意思,無量覺。無量覺是自性,自性就是無量覺,不覺就迷了,覺就悟了,是無量覺。

  無量覺裡面含著圓滿的智慧,這是般若,明瞭宇宙萬有的真相,是般若智慧。第二個,無量覺裡頭有自性本具的德能。德能裡面第一個就是慈悲,佛家常說,佛教是講的什麼?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慈悲是根本智,方便是後得智。慈悲就是愛心,無條件的愛、沒有情執的愛,是真愛。愛裡頭有分別、有執著,就不可以叫慈悲,就是世間人念的愛;慈悲是愛,裡面沒有情執、沒有分別執著。我們講的,換句話說,說個大家容易懂的,愛是感情的愛,慈悲是理智的愛。把感情轉換成智慧、理智,那個愛就換個名詞叫慈悲,真愛!永恆不變。感情的愛會變,靠不住,假的,虛情假意。你們看看這個社會,每天結婚的人多少?那不是愛嗎?結婚了。可是結了婚之後,馬上就離婚的有多少?不是假的嗎?虛情假意!不要被這個假相欺騙了。被假相欺騙的人,在佛教裡頭,就是經典上常看到,可憐憫者,這些人真可憐,被假相蒙蔽,被假相欺騙。這個道理、事實真相我們真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才真正覺悟到,這個世間誰最愛我?你們能曉得嗎?阿彌陀佛,他真愛我,永恆不變,其他的都靠不住。只有阿彌陀佛對一切眾生的愛,是平等的愛、清淨的愛,是大徹大悟的愛。如果我們不能相信,那我們就錯了,我們迷惑到極處了。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

  念這句名號,一切諸佛如來全念到了,你想想看,哪一個諸佛如來不是無量覺?全都是,一個都沒有漏掉。你念這個名號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加持你,一切諸佛如來保佑你,你自己要肯接受。不要人家來加持你,我不敢當,這我不要,我不敢當,那就錯了。自己要直下承當,要接受,要依教奉行。諸佛無量覺,我走這個路,念佛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,這就是無量覺的一條正道,一條大道,成佛的捷徑,可不能在這一生錯過了。世出世間所有一切的殊勝都不能跟它相比,真正明白了,世出世間統統放下,二六時中就一句佛號,這一生當中,沒有一個不生淨土的。只要你真信、真願,行是真幹、真念,念力不可思議,把念頭集中,就在佛號上,除佛號其他什麼都不念。這說名號不可思議。

  「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極樂」,真信、切願,專念阿彌陀佛,你所感的極樂世界同居土,無比的殊勝莊嚴,「最極清淨」。最極清淨是說,十方諸佛剎土裡面跟極樂世界比都比不上。這句話我們相信,沒有懷疑,為什麼?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,四十八願五劫修行。四十八願從哪裡來的?是考察、參觀、學習十方一切諸佛剎土,取人之長,捨人之短。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,好的都在極樂世界,不好的在那裡找不到。所以極樂的同居,是所有一切諸佛剎土的同居土都比不上,道理在此地。他不是自己想的,是真的去考察、真的去學習,這我們能信得過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