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0七集)  2011/2/28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30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三百六十一面,從第三行看起,第三行第二句:

  「一切自在,即一切無礙,亦即一切圓成矣。圓滿成就,融通無礙,才曰自在。」這是世尊總結前文,讚歎法藏比丘修普賢十願的大行,才能夠累積無量無邊的種種功德,這是修因,果德所感的是於一切法得大自在。一切自在就是一切無礙,障礙都沒有了,可以隨意變幻,一切圓滿成就。這是大乘教裡常常教導我們的,我們能夠將一切放下。世出世間一切法,必須知道,這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。世間法不可得,佛法亦不可得,為什麼?自性它不是物質現象,它也不是精神現象,它也不是自然現象,得什麼?自性是唯一的真實存在,它不是業相,所以無所得。我們有得失的這個念頭,這就是無始無明,這就是所有煩惱障礙的根源,我們只要把這個東西放下就見性。什麼叫見性?得大自在就是見性,也就是一切法圓滿成就了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有感,你能同時應一切眾生,這大自在!無量眾生有感,無量眾生你就能應。就像我們眼前的屏幕一樣,屏幕就是自性,裡面的畫面千變萬化,幻相。就好比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什麼地方有感,什麼地方就有應,屏幕每一個方寸、每一個點它都應,千變萬化,像《還源觀》上講的出生無盡,出生無盡是應。

  我們其實跟諸佛如來毫無差別,所以佛給我們講真話,我們聽不懂。真話是什麼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本來成佛。成佛是什麼意思?就是此地這兩句話,加上前面一句,三句,一切自在、一切無礙、一切圓成,這就叫成佛。這三句就在我們現前、就在當下,非常可惜的,我們自己不認識,這叫迷。迷,它還是起作用,它還是一切自在,因為我們迷了,我們有分別執著就不自在了。你想想看,去掉分別執著就自在,有分別執著不自在。本來一切無礙,現在有了分別執著,它障礙就來了,無量無邊的障礙。本來是一切圓成的,一切圓成就像實報土一樣,也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,一切圓成變質了,變成十法界、變成六道、變成三途,變質了。變質是假的、是虛幻的,圓成是真的,一真法界是真的,沒變,是自己看錯了,不是真變,真的怎麼會變?是自己誤會了。我們把屏幕比作自性,自性就具足這三德,自在、無礙、圓成,迷的人怎麼樣?影像在屏幕上出現了,這人著急了,哎呀,我被染污了,我不喜歡這個影像,這個影像染污了自性,就這麼個情形。一剎那之間這影像又換了,他始終沒覺悟,以為一直都是在染污,殊不知根本就沒有染污。惠能大師告訴我們的,「本自清淨」,沒染污,「本無動搖」,沒動,自性沒動。這個理跟事都有相當的深度,老同修,聽經多少年的,我這個說法,你會有一點悟處,初學的人聽不懂,不知道我們在說些什麼。「圓滿成就,融通無礙,才曰自在」,這是解釋自在兩個字的含義。圓滿成就就是圓成,融是圓融,通是沒有障礙、沒有阻礙,這叫大自在。明心見性的人叫得大自在。

  「又觀自在菩薩之聖號,寓此深密之玄旨。」玄奘大師翻譯的《般若心經》,第一句「觀自在菩薩」,這個觀就妙了,深妙無極。我們不懂得觀,我們用看,看就不自在了。看見,你看見沒有?我看見了。看見是什麼?第六意識,迷了。菩薩沒看見,菩薩觀照,照見,「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他不是看見,看裡頭有分別有執著,照裡頭沒有分別執著,像我們照鏡子,沒分別執著。這個字用意就很深了。自是自性、是自心,自心是真心不是妄心。「觀自在」的意思,「了了見性,了了見心也。是即甚深般若」,這就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哪個人沒有?誰沒有起作用?你天天都在用它,你天天根本就沒有離開它,它起作用,諸法實相,確確實實是自在、是無礙、是圓成,可是自己完全不知道。佛菩薩慈悲,為我們開示,只怪我們自己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菩薩怎麼用力,我們這個門開不了。菩薩慈悲指示,做出來給我們看,可惜我們看不懂,我們完全是用情識去對待它,完全是用分別執著去理解它,結果怎麼?全都搞錯了。自在變成不自在,了了不是見性而是見相,幻相,了了不是見心,是見到七情五欲,完全錯了。如果能像菩薩一樣,菩薩給我們的啟示,我們明白了,我們真的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這個時候跟觀音菩薩沒兩樣,確確實實了了見性、了了見心,照見五蘊皆空。五蘊是什麼?色受想行識。色法是相分,物質現象;心法,受想行識,這是屬於心法。色法、心法都不可得,五蘊皆空。換句話說,現代科學家所說的,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不可得,沒有,這兩種現象都是假的,都是幻相。

  「度一切苦厄」,你物質上的痛苦、苦難沒有了,精神上的苦難也沒有了,這叫度一切苦厄。你在物質、精神的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解放出來,這叫度一切苦厄。解放出來之後,你在這些現象裡頭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裡面得自在了,「即於一切法而得自在」。「是則以自在為因,仍以自在為果,因果同時,不可思議。」因為你觀慧的成就,見性、見心是因,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裡面得大自在這是果,我們講什麼?神通妙用,這是果。心自在是因,我講簡單一點,事自在是果,你心自在,事上就自在,無論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,沒有一樣不自在。所以佛法,不論哪一個法門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無論是哪一個法門,無論是哪一個宗派,修學終極的目的就是明心見性。

  我們淨土宗現前得大自在,明心見性,叫理一心不亂,修淨土當下證得的,叫理一心不亂。如果是事一心,功夫成片,他們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證得的,現前沒有證得,現前取得往生,彌陀接引的果報,到西方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誨,明心見性。絕對不是說念佛人不求明心見性,那就錯了,你完全誤會了。淨宗法門帶業往生,往生極樂世界活著去的,並沒有死,這個諸位要知道,所以它叫一生成就的佛法。如果娑婆世界死了再到西方世界去往生,那不是兩世了嗎?他是一世他不是兩世。中陰往生還是一世,他沒有覺得他是兩世。兩世,一般來講決定有隔陰之迷,前世的事情忘掉了,記不起來;一世沒有這個現象,一世這三世是永續的,是個相續相。

  「又《會疏》注曰:今言於一切法而得自在,成就世自在王佛之果故。」於一切法而得自在,法藏菩薩他的老師是世間自在王佛,學生得自在,那就是成就老師所證得的果。「言一切法者,即四十八願之法」,你看這個說得多麼明顯,讓我們後學的人有所遵循。一切法就是四十八願,換句話說,四十八願一展開就是一切法,四十八願能成就你在一切法裡面得大自在。「謂莊嚴淨土法,攝取眾生法,莊嚴法身法等也。」下面有解釋,「意謂法藏四十八願悉皆圓滿,願中所攝一切之法,悉皆圓融無礙,成就世間自在王佛之果覺,故云一切自在。」果覺是一不是二,成就果覺的因行有無量無邊,就像一個中心點,果覺像一個中心點,一切眾生從十方世界而來,方向不一樣,遠近不相同。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,中國古人也有句話說,條條大路通長安,國家首都在長安,無論從哪一方面來,最後的目標是到長安。也就是說,無量無邊的法門,最後的目標是自在王佛的果覺,大家都證得世間自在王。世間自在王是所有一切修行人果德的共稱,不是一尊佛,共同的德號。如果要說是哪一個人,這上頭要加個名號,那就知道這是哪一個人,不加名號是共同的,就是當人自性。前面說得好,自是自性、是自心,自性自在,自心自在,是這個意思。

  「清彭際清居士,於此經文亦有深解。」他有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,叫《無量壽經起信論》,彭際清居士作的。「簡錄於下」,簡單的節錄這一段經文。「法藏以無量心」,真如、自性就是無量心。「發無量願」,無量願就是四十八願。「起無量行」,前面我們讀過,五劫修行。在我們中國過去,無論在家出家學佛,你拜一個老師,老師教你。從哪裡教起?從戒律教起,時間是五年,也就是說,五年學戒,戒為無上菩提本。古人都守這個規矩,一板一眼,不敢有絲毫差錯,所以他都還有成就。現在人把這些規矩捨掉了,不要戒律,直接就入了經教,所以經教不能成就。你在經教裡面用了幾十年時間,學到一些什麼?佛學常識,不起作用。作用是什麼?作用是變化氣質。你學佛多年,你的氣質沒變化,就是你不得受用;得受用的人,轉凡成聖,轉迷為悟,這就起了作用。中國世俗裡面所說的脫胎換骨,你原來是個凡人,你現在變成聖人,原來你心浮氣躁,現在你有定有慧,氣質變了。依照古人的老方法學習,能有這種殊勝的效果。不走古大德這一條路,我們自己要創一條新路出來走,那就是今天所謂知識爆炸,你走的是知識不是智慧,你一生所幹的是佛學不是學佛。學佛跟佛學是兩樁事情,學佛可以成佛,佛學不能成佛,這要搞清楚。學佛必須把經論裡所說的變成自己的思想、變成自己的行為、變成自己的生活,這叫學佛,真管用。

  有戒,有戒就是有規矩,有禪定、有智慧,能解決自身的問題。能解決自身的病苦嗎?能,我們見過。但是也有不能,我們也見過。玄奘大師走的時候很痛苦,嚴重的病苦,這是一代高僧。有人問他,難道你修行功夫不得力嗎?他告訴人不是的,過去所造的業障太重,重罪輕報。這個示現是告訴我們因果真有!不是假的。真正懺除業障,改過自新,種種示現與各人大願有密切的關係,無一不是教化眾生,示現給眾生看,善因善果,惡因有惡報。世尊當年在世,有三個月馬麥之報;孔子當年在世也有在陳絕糧,他挨餓,沒東西吃。大聖大賢給我們做榜樣。我們的福報、智慧不但比不上佛陀,我們跟孔子比也比不上。佛陀跟孔子一生節儉,用現在人的話,就是一絲毫都不浪費,教人要惜福。修福固然重要,惜福比修福更重要。你修的那一點小福報,平常都享盡了,不懂得惜福,到災難現前你怎麼辦?你後悔莫及!能節省的盡量節省,該用的用,不該用的就要節省。尤其將來,科學家警告我們,將來會有糧食危機、會有能源危機、會有水資源危機,還會有金融危機。全球性的大災難,我們如何應對?念佛是總方向、總樞紐,可是細行至少要學孔子的溫良恭儉讓,這是德行。待人要溫和,姿勢要低一點,要善良、要謙虛、要節儉、要禮讓,不要爭,要學讓。普賢菩薩十願裡面的德,你們想想看,細心去想想,每一條裡頭都具足溫良恭儉讓,從「禮敬諸佛」到「普皆迴向」,願願都具足。不具足這個德行,你怎麼能修無量無邊種種功德?十大願王是讓你成就無量無邊種種功德。十願裡頭,願願具足十善業道,每一願都具足。具足十善業道,我們也就聯想到,法藏是菩薩、是大乘,菩薩能把十善業展開來成為八萬四千細行,那我們就曉得,普賢菩薩十願,願願都具足八萬四千細行,這樣才能夠累積無量無邊的功德,果報於一切法而得自在。

  所以彭際清居士說,法藏以無量心,發無量願,起無量行,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」,真如法界就是極樂世界。起無量行,五劫專修。我們今天佛教衰,衰在哪裡?五年專修戒律疏忽了,不提這個事情了,也不講了。有兩個發心來講的,講得不夠透徹,自己功夫沒到家,講的別人不相信,不起作用。必須自己真正做到,還得要能忍受一切磨難。你發心做一點好事,真好事,別人毀謗你沽名釣譽,說你別有用心,一定有企圖、有目標。人家都往負面的去給你想法,不承認你的善心,在今天的社會太多太多了。你聽了之後,你能不能忍?不能忍的灰心了,算了,像阿羅漢一樣,眾生難度,他不度眾生了,太難了,阿羅漢退心了。只有菩薩不退心,菩薩還繼續做,菩薩能忍。到最後菩薩的緣盡,一無所得離開人世間,大家想想,那個人他真的不是為名聞利養,你知道他是個好人,好人已經不在了,走了。好人去的地方一定好,現在我們了解,肯定到極樂世界去了。為什麼?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,那是上善人的俱樂部。我們要想往生極樂世界,沒上善怎麼行?每一個往生的人都具足上善的條件,不是上善的條件不能往生。那你就要曉得,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不多。

  往生有瑞相,頭頂是熱的,能不能證明他真的往生?不能。為什麼?頭頂熱,生天頭頂是熱的,來生到人間享受大富貴的,他頭頂也是熱的,總而言之,頭頂熱決定生善道,不一定往生。什麼樣的人才真正往生?他自己說的,他在臨終的時候告訴大家,佛來接引我,我跟他去了,這是真往生。他自己沒有說,有這些祥瑞,他決定不墮三惡道,這個可以肯定。人走的時候瑞相很好,不墮三惡道。大家都說往生了,那是什麼?對他的家屬一種安慰而已,哪裡是真的。真往生的人有感應,他真的是往生了,你天天念他、天天想他,他會託夢給你,會把他現前狀況告訴你,如果他往生了,他會告訴你,我在極樂世界了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這些人往生了,他為什麼不都託夢給家裡的人?因為時差不一樣,他到那裡忘掉了。極樂世界一天,在人間大概總幾百年、幾千年,忘掉了。你真老念他的時候,他有感應,他會回來給你報信。

  再說,別人能不能往生是他的事情,這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事情,我自己能不能往生,這第一重要。我能往生,我所認識的這些有緣人,他無論在哪一道,我都能看見,無論在哪一道我都能聽得到。為什麼?沒有障礙,你得自在了。他什麼時候緣成熟,你也很清楚。緣不成熟,你跟他接觸沒用處,只有給他添麻煩,不會給他添好處的,只有添情執、添煩惱。緣成熟就不一樣,你所說的,他相信,他能接受,他能依教奉行。緣的成熟有淺深不一樣,不是一生一世就幫助他成就的,不是的,有些要經過很多世。就像小孩念書一樣,他念小學,把他提升到中學,中學提升到大學,大學提升到研究所,到最後他才能證果。佛菩薩照顧眾生,生生世世不相捨離,你說這個恩多大!但是世間人健忘,確確實實忘恩負義。佛菩薩無盡的慈悲,你對他忘恩負義,他還是照顧你,這真難!不是忘恩負義他不理你,不是,永遠照顧你。你要問為什麼?他清楚,他知道你有佛性,他知道你有真心,你是一時糊塗、一時迷惑,做錯了事情,招惹的惡報。惡報受盡了,良心發現;良心要不發現,你在惡道裡永遠出不來。你說幾時你能夠離開惡道?幾時良心發現就出來了。良心發現,承認自己錯了,還不承認的這良心沒發現,還得繼續受苦。

  上面這一段文,「言一切法者,即四十八願之法也。謂莊嚴淨土法,攝取眾生法,莊嚴法身法等也。意謂法藏四十八願悉皆圓滿,願中所攝一切之法,悉皆圓融無礙,成就世間自在王佛之果覺,故云一切自在」。這一段話我們要多念幾遍,時時刻刻讓它來提醒我們。彭際清居士的話講得也非常之好,「以無量心,發無量願,起無量行」,說的話簡單明瞭。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,也就是與自性性德圓滿相應。「眾生無量,國土無量。菩薩隨順眾生,經不可說不可說那由他劫,入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土,悉以無量行海而嚴淨之」,是莊嚴佛國土。首先要知道,眾生無量,國土無量,菩薩所在之處,悉以無量行海而嚴淨之,嚴是莊嚴,淨是清淨。這太偉大了!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當中,菩薩示現在那裡幹什麼?莊嚴佛土,淨化人心,心淨則國土淨。莊嚴佛土的方法,世尊在世完全表演給我們看了,不是短時間的表演,四十九年的表演,身行言教,身行莊嚴,言語的教誨,四十九年如一日,沒有中斷過。於名聞利養毫不干涉,一生為我們示現清淨心、清淨身、清淨業,勤苦教學。沒有要人對他尊敬,沒有邀請人對他供養,一生沒有收過一個學生的學費,他也沒有付出,因為他們生活的方式是托缽。於社會、於眾生無取無捨,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,這是菩薩行,聖行!只有聖人才做得到。凡夫起心動念是利害,與我有利的事情我就幹,與我沒有利的事情不幹,與我有害的事情更不會幹。我們從世尊一生行誼當中細心去觀察,人會開悟,會生起智慧。

  「所以者何?以法界本無量故。如是嚴淨無量佛土,度脫無量眾生,而實無佛土可嚴,亦無眾生可度」,有理有事。為什麼要莊嚴國土?對於任何一個眾生,任何一處國土,以清淨心、平等心去莊嚴。莊嚴是為大家做最好的榜樣,為什麼在一切法裡頭無取無捨?下面說道,莊嚴佛土實無佛土可嚴,度脫眾生亦無眾生可度,這是從理上說的,從性上說的;自己真幹,念念不捨國土眾生,是從事上講的。事真幹,心裡是一絲毫都不染,知道國土眾生空,是幻相不是真的,就像在作夢一樣。這些眾生確確實實是在夢中,在夢中造業,在夢中受苦,在夢中受難,他沒有醒悟過來,他把夢境當真,佛菩薩眼目當中可憐憫者!要不要做?要做;有沒有妨礙?沒有妨礙,沒有妨礙菩薩清淨心,沒有妨礙菩薩的大自在。菩薩跟這些眾生有緣,因為眾生有感,佛菩薩自然而然的起應。佛菩薩應化眾生,絕沒有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?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,所以他得自在,我們不得自在,我們認為真有。

  為什麼說沒有眾生可度?沒有國土可嚴?所以者何?以法界即非法界故,眾生即非眾生故。《金剛經》上講得透徹,眾生者即非眾生,是名眾生,國土者即非國土,是名國土,凡夫把它當真,佛菩薩看的是事實真相。「斯則悲智雙融,理事無礙,故能於一切法而得自在」。「上之二說正好互參」,你兩面都看清楚了,你就明白了。既然是一切法如夢幻泡影,那隨它去就好了,何必還要應它?別管它,算了,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這不是阿羅漢比佛還聰明嗎?阿羅漢不管。佛為什麼要管這個事情?其實佛真的沒管。沒管,他怎麼來的?感應不可思議。正如同江本勝水實驗一樣,我們凡夫執著一切都有,我們對水送一個信息,我喜歡你,這水的反應就一個圖案給你看;我再送個信息,我討厭你,它反應是自然的。水有沒有起心動念?有沒有分別執著?什麼都沒有。自性起用我們可以從這個實驗裡頭去體會到一些。佛菩薩是不是真來了?我們求佛菩薩,佛菩薩真來了。不能說真,也不能說假,你說真來了,錯了,你說假的,也錯了,只要你起心動念,你就錯到底了。怎樣才明瞭它的事實真相?把妄想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放下,你就明白了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。

  我們人身,這個身體是一體,我們左手被小蟲咬了一口,痛癢,右手它自然去給它安慰、給它撫摸。右手沒講它是左手,它跟我不相干,我管它的事情幹什麼?它一痛,信息就傳達到全身,自然就去了。你要去研究它,它為什麼要去?它真去了還是假去了?我們不能理解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變現出來的,不但一切有情眾生跟我們有關係、有感應,無情眾生,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它有沒有信息?有,只要有現象,它就有信息,包括自然現象。這現象從哪裡來?全是從波動,波動就是它有發射,它有接收,一面發射自己的信息,一面接收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信息,這是諸法實相。這些信息不能說有,不能說無,它沒有形相,可是它真的存在。波動是有相,自然現象,從自然現象裡面發生了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裡面發生了物質現象。現象是動的,自性是不動的,動不妨礙不動,不動也不妨礙它振動。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,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,就像夢中境界一樣,夢中有自己,也有別人,也有樹木花草,也有山河大地,也有虛空法界,你說是真的還是假的?你說是假的,清清楚楚,醒過來還記憶猶新;你說是真的嗎?了不可得。它從哪裡來的?醒過來之後它到哪裡去了?不可得。實際上的虛空法界,跟夢中境界真的沒有兩樣。所以佛經上用一句話來解答所有的現象,叫「法爾如是」,一切法它本來就是這樣的,你要去研究它,你要去了解它,它永遠沒有止境。它沒有源頭,因為它「當處出生,隨處滅盡」,這是世尊在楞嚴會上講的。所以最後一句話佛說「唯證方知」,你見性全明白了,你沒見性講不清楚。所以佛法的修學,終極的目標是明心見性,對這些世出世間一切現象徹底明白了,這叫成佛,這叫得大自在。

  下面這句話說得好,「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」,這是真的,語言講不清楚的,分別是用意識,所以說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沒有辦法想像,也沒有辦法說明,語言跟分別的範圍是有限的,而這些現象範圍是無限的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「此語真是金剛王寶劍,直下斬盡眾生情見」,唯有在這個裡面把情見放下。情見是妄心,阿賴耶、末那、意識跟前五識,叫八識心王,妄心。轉八識成四智,問題就解決了,你把八識全放下,自性般若智慧就現前,般若智慧德相全現前了。這個時候是什麼境界?《華嚴經》裡面所說的法身菩薩,你證得法身,你見到法性,你對於事實真相完全明白了。我們今天麻煩的,就是這三大類的煩惱一樣都放不下,這叫真可憐。一樣放不下,換句話說,輪迴決定出不去,生生世世在這個裡頭受罪。放下執著,不再幹傻事,見思煩惱斷了,輪迴沒有了,輪迴沒有就出現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這個裡頭雖然沒執著了,他還有分別,還有起心動念,必須把分別、起心動念也得放下,才能見到諸法實相。

  事實真相你明白了,放下就明白。為什麼?你真放下那就是感,諸佛如來就應,他一定幫助你覺悟,幫助你證果。你要問為什麼?這些諸佛菩薩跟我是一體,我這一放下這是一個信息,告訴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如來,我已經放下了,我到了成佛的邊緣,這個信息一出去,人家馬上拉你一把,你的問題解決了。一切諸佛菩薩,一切眾生,一切山河大地、樹木花草跟我一體,跟我都是親人,沒有比這個更親了。所以諸佛如來天天幹這個事情,叫「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」。同體是一體,哪有不幫助的事情!無緣,沒條件,你問什麼全是多餘的,沒條件。這些開示都是大乘經上的精髓,我們果然能夠有幾分體會,我們的妄念就減少,疑惑化解了。妄念減少,疑惑減輕,逐漸逐漸真心就現前。這樁事情只有真心現前,真心裡頭有智慧,能明瞭事實真相;用妄心,那非常非常難!為什麼印祖說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?真誠是真心,真心懂得真心所說的話,妄心不懂。真心,妄心所說的它懂,真心所說的它也懂。妄心,妄心所說的它懂,真心所說的它不懂。發菩提心多麼重要,發菩提心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。最近這二十多年來,我們講菩提心,跟古人講的不一樣。菩提心的體,我們講真誠,真誠是菩提心的體,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清淨平等覺,菩提心的他受用是大慈大悲。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隨緣、念佛,菩提心生活在世間,肯定是這種態度。看破放下,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;自在隨緣,一絲毫不勉強,這一生這一世決定念佛求生淨土,親近彌陀,我們的大事就圓滿了。十法界的眾生,同一個方向,同一個途徑,同一個目標,在世尊的末法時期,除念佛法門之外,學其他法門非常艱難,不容易成就,修念佛法門決定成就,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。

  我們再看念老下面註解,「今此經文,與《妙法蓮華經》中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」,意思完全相同。「直是一句。一味一音,等同無異,此非偶合」,不是偶然相合的,「實因體同」。這說什麼?《無量壽經》跟《妙法蓮華經》體同,都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裡頭流出來的,它怎麼會不一樣!「故下引《法華》以證經義」,證明經義。「《法華經》云:諸佛隨宜說法,意趣難解。」釋迦牟尼佛說法都是應眾生的感應,佛實在沒說一句法,全是感應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。經上又說,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,千不是數字,是無量!《華嚴經》用十代表無量,一到十是無量,千是個大無量,圓滿的無量。如果沒有一切佛的擁護,佛怎麼說法?佛沒起心動念,他說什麼法?只有眾生起心動念,眾生就是佛,就是佛示現的,讓法性流露出真實妙法,幫助眾生解決難題。像江本博士的水實驗,我們把水比作佛,要沒有人實驗,哪來那麼多圖案給你看?只是眾生有感,它就反應,它就有應。世尊現身是感應,世尊說法也是感應,所以那些感的人是不是佛?是!難怪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。不同的眾生,不同的心情,不同的感,佛一樣一樣都來應。所以在教學當中要請法,普賢十願「請轉法輪」,你不請他就不說,他也就不演,表演那就不演了。身行言教都是應,沒有感,他身也不行,言也不教了。

  世尊每一天,在世的時候每一天接觸這些學生,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還有臨時非常隨眾,也跟著釋迦牟尼佛的,他們有空就來,有事情就離開,來來往往川流不息,人數決定超過常隨眾。這什麼人?全是諸佛如來,他們不斷在發問題,他們的問題代表所有一切眾生。好像在一個實驗室裡頭一樣,許許多多人做出實驗,像水實驗者,水有各種不同的反應。江本博士告訴我,做了十幾年,沒有看到同樣的一個畫面,沒有,他說非常奇怪,沒有相同的,他告訴我。我也就告訴他,我說不可能有一個相同的。他眼睛瞪起來,為什麼?我說心不一樣,同一個人,前一分鐘那個心跟後一分鐘的心不一樣。他就明白了。我說它是心去感的!同一個愛心對這個水,同一個愛心,那個愛心的程度不一樣,純度不一樣,夾雜也不一樣,念念不相同,怎麼可能會有兩個相同的相?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你看那個念多微細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不一樣,大同小異,絕對找不到相同的。我把這個道理說給他聽。整個大宇宙你找不到,不可能找到相同的,因為它念是妄念。到什麼時候相同?成佛就相同了,佛佛道同。為什麼?佛沒有念頭,沒有念頭就一樣,有念就不一樣。所以妄心不一樣,真心是一樣的。真心沒有妄念,不起心不動念,還得要把不起心不動念的習氣斷掉,習氣沒有斷掉的時候還是不一樣。那我們就曉得,常寂光完全一樣,實報土還不一樣,實報土可以說大同小異,十法界裡面大異小同,六道可以說完全不一樣。佛經裡頭講的科學。

  諸佛隨宜說法,意趣難解,為什麼?「我以無數方便,種種因緣,譬喻言辭,演說諸法。」你看這幾句,無數方便,這是感應!眾生有感,他就有應,眾生無數的感,他就有無數的應。種種因緣,不是一個,譬喻言辭,演說諸法。「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」,換句話說,你不能用分別執著,你不能用思量,你才能解如來所說真實義。你只要用思想、用分別,你所解的都是你自己的意思,不是佛的意思。因為佛沒有意思,你怎麼能解?佛沒有意思,眾生有意思。眾生也沒有意思就入佛境界了,他一聽就懂,就證入,就成佛了,這是真的。惠能大師在五祖丈室裡面,聽五祖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他是個老實人,他沒有思量,他沒有分別,他也沒有起心動念,他一聽就懂了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他成佛了。為什麼?他不用思量,他沒有分別,他沒有執著,這個方法聽經,一聽就成佛了。

  由此可知,五祖會下的人不少,也有幾千人,天天聽他老人家講開示,沒有一個開悟的,包括神秀和尚。五祖叫他作一首偈子,他想了半天,那是什麼?那用思量、用分別,所以他那個偈子不行,五祖的衣缽不傳給他。惠能大師一聽這個偈子,這個偈子不妥當,一聽就知道,把他的偈子改了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他把它改了,把他那首偈子否定掉了。這就是說明,惠能大師的心是清淨平等覺,別人的心不清淨、不平等,也沒有覺悟,就是這麼個道理。為什麼能大師聽五祖一說法就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?他沒分別沒執著、沒起心沒動念,本事就在此地。誰能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那個六根都放光,《楞嚴經》上說的「六根門頭放光動地」。你看也好、聽也好,你接觸也好,立刻開悟。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哪裡?就在眼前,不在別的地方,沒離開你。你要開悟實在講很簡單,放下就是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,第一次見章嘉大師,向他老人家提出這個問題。他告訴我:看破、放下。我還是業障重,不是像惠能,像惠能不是馬上就開悟了嗎?業障重,聽到這兩句話,好像懂,又好像不懂。他真的沒有欺騙我,你看第一天,佛門叫和盤托出,一絲毫沒有保留,就把祕訣告訴我了。我們在學佛六十年當中長時間的薰習,完全體會到了。這一生大徹大悟,就是徹底放下難,但是往生極樂世界有把握!只要放下分別執著就可以了,極樂世界就有分。今天時間到了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