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五二集)  2010/9/2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15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一百七十五面,我們從第四行看起:

  「於一切法,而得最勝自在故。(最勝二字,自《唐譯》)。心離煩惱之繫縛,通達無礙,謂之自在。又不謀而運,一切無礙,謂之自在」。前面這一段昨天我們學過,今天我們再從這裡學起,這是一個段落。這句話非常重要,是一切眾生所嚮往的,你想想看,誰不想於一切法當中得自在?這個事情能不能做得到?不但是自在,還加了兩個字,最勝自在,無比殊勝的自在。我們一定要知道,這是說阿彌陀佛,說阿彌陀佛最重要的意思,是說我們自己,大乘法裡生佛不二,生是眾生,佛是諸佛如來。為什麼我們叫他佛?因為他得最勝自在,我們就稱他佛。我們今天處處是障礙,這就是六道凡夫,為什麼人家沒有障礙,我們有障礙?障礙從哪裡來的?障礙從自己煩惱習氣裡頭來的。佛教給我們,怎麼樣才成佛?把煩惱習氣放下,障礙不就沒有了嗎?自在就現出來。為什麼?自性的性德本來是自在的。所以自在不是從外頭來的,是我們本有的,經上所講,佛都是講自己本有的。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的話很含蓄,沒有像佛經這麼細說,中國古人講過,《論語》裡面就講本性本善。你看這個意思把它寫在《三字經》裡頭,給童蒙教學,小朋友上學讀書第一部書就是念《三字經》,《三字經》上前面兩句話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什麼叫善?自在就善。不自在,那怎麼叫善?

  我們今天跟佛學習希望得到什麼?希望恢復本性,恢復我們的本善。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這個善樣樣圓滿這叫善,善就是好極了,一絲毫缺點都找不到,善是這個意思。不是善惡的善,善惡的善意思很窄小,這個意思深廣無盡。佛把這些道理跟我們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佛是我們的老師,佛、菩薩、阿羅漢這前面講過很多次,是佛教裡學位的名稱,每個人都可以拿到,佛是最高的學位像是博士一樣,菩薩好像碩士,阿羅漢好像學士,人人可以拿得到。《華嚴經》上,佛講得好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你看這話講得多好。本來是,你現在又想去把它拿到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關鍵就是放下,你只要能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在佛法就稱你為佛陀。這三樣東西放下,自性裡面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統統恢復,因為它是自性本有的,它不是外面來的。本有的才叫善,我們中國古人,就用這一個字來代表。佛講得透徹,這善字裡頭包含什麼?包含無量無邊的智慧德相。所以湯恩比博士說得好,中國古人心量大,能夠包容異族的文化,就是講印度佛教。佛教傳到中國來,中國人完全接受,這心量大能包容。世界上這麼大心量的少見,不多,在歐洲見不到;只有中國真的是很特殊,完全接受。然後他說,佛教豐富了中國本土文化,我們拿佛教來解釋儒家的經典,解釋道家的經典,把儒跟道都提升了。你說性本善這個善字,沒有佛經的時候,那善字人講範圍都很小,許多人都把它認為善惡的善,沒有講得這麼圓融。

  自在,實在講到阿羅漢才真正得到,阿羅漢怎麼成就的?執著放下了。佛講了三種: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三種煩惱,《華嚴經》上的名詞,叫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名詞不一樣,意思相同。妄想就是大乘經上講的無明煩惱,大乘教上講的見思煩惱是執著,分別是塵沙煩惱,像塵沙那麼樣的多,用塵沙來比喻塵沙煩惱。阿羅漢只放下見思(就是執著),他還有塵沙、還有無明,但是自在已經現前,自在已經得到,向上去那個自在範圍愈來愈大、愈來愈廣。這個地方引用的《華嚴經》是佛的地位上,也就是說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統統放下,一般大乘經上講的,無明、塵沙、見思統統斷盡,就這個意思。「如《華嚴經》中之十自在,一命自在,菩薩得長壽慧命,經無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間,無有障礙也」。這很多人嚮往的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說穿了我們都知道,只是我們沒有證得。這個命自在,這十種自在都是性德,自性本有的,佛有,我們現在有沒有?有。有,我們有生死,生死是身體生死,你的靈魂沒有生死。一般人聽到的時候,這是宗教,這是迷信。不是迷信,是真的。講靈魂,那個魂不靈,如果要靈它怎麼會在六道投胎,餓鬼、畜生它為什麼會去?不靈,糊塗!

  所以那個魂叫迷魂那是真的,它是迷而不覺,不能叫它做靈,它出不了六道輪迴,它迷;它如果覺悟,覺悟之後那它真的就自在。覺悟就不叫靈魂,叫靈性,靈性不生不滅,那真的就得大自在。在中國孔老夫子,孔老夫子把這個稱之為遊魂,你看,這老人家也了不起,在《易經.繫辭傳》,《繫辭傳》是他作的,孔老夫子作的。他留下來的著作不多,《易經》裡面的《繫辭》跟《十冀》,還有六十四卦的《繫辭》,這是孔老夫子作的。《繫辭傳》裡,他講「遊魂為變,精氣為物」,這個講法,所以我們懷疑,他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?為什麼跟佛經講的是一模一樣的,只是沒有佛經講得透徹。你看遊魂為變,六道裡說遊魂非常正確,因為人在這種狀態,它沒有身體,它有沒有眼睛?有。有沒有耳朵?有。有在哪裡它自己也不曉得,但是什麼?它能看,它能聽,它能感覺,六根都有,但是它沒有身體。沒有身體這個眼耳鼻舌身在哪裡?前面經文我們讀過就是什麼?它有意念,意念它沒放下,在佛法裡面講,這種叫阿賴耶。活動量非常大,人間天上它都可以去,隨著自己業力這投胎,它想要一個身體它就能要到。這是佛經上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

  寫這本書的,《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》,高先生他就問凱撒的三王子,因為他們是靈魂身,問他有沒有肉體?他說沒有,我們沒有肉體。問他狀況這說得很詳細,這個人二千一百年前死的,這個軍團統統死在中國,全軍覆沒,十萬多人現在變成鬼兵的兵團。我們很佩服他,他們講義氣,他們不散,這鬼道裡有個兵團。高先生是共產黨員,是共產黨的幹部,他是這個地方統戰部的一個科長。他聽到這個奇怪的事情去訪問,訪問了很多次,覺得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被附體的李金蘭是鄉下的一個婦女,她沒有辦法說得出這麼個故事出來,編不出來的。附身說的是羅馬話,義大利話,他們去找外語學校的老師到這裡來訪問,老師說她說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,確實是古羅馬的語言,寫出來是古羅馬文字。這個鬼不附身,李金蘭沒有這個能力,她不會說羅馬話,她也不能寫羅馬字,可是附身的時候她能寫、能說。二千一百年前,所以他把這個東西寫出來,他說寫出來告訴世間人,告訴大家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人沒死。生滅什麼?生滅是身,身是個物質東西,它有生有滅,靈性不生不滅。

  但是靈性得到這個身,也能得到長壽的身命,這個道理講起來就深了。阿羅漢得不到,菩薩,一般菩薩也得不到,《華嚴經》上說法身菩薩他得到。為什麼?你要懂得,這個物質為什麼會有生滅?生滅是你有念頭。以我們自己來說,能夠體會到的,前念滅了後念就生,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,所以我們得的這個身就有生滅。如果我們念頭沒有了,沒有這個生滅的念頭,我們得這個身,這個身就不生不滅。在佛法裡面講,哪一個層次是這個境界?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是這個境界。所以實報土我們稱它作一真法界,它是真的,佛家講真妄,它的定義很清楚,永恆不滅叫做真的。凡是有生滅的都是假的,所以現象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這不是真的,靈性是真的,它不生滅。但是在實報土裡面,這就講宇宙之間的現象從哪來的?佛告訴我們,是你心現的、識變的,識就是阿賴耶,我們講起心動念,有起心動念就有生滅,沒有起心動念就沒有生滅。所以心性現出來的現象,它裡頭沒有阿賴耶就沒有生滅。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的,《華嚴經》裡面講的華藏世界諸佛的實報土,諸佛實報土就是自己的實報土,這個概念非常重要。我們要是把自己跟佛劃成兩邊,錯了,是一不是二,這個概念必須要有。實報土裡面只有心現,沒有識變,所以他人永遠是年輕,他不會衰老,沒變,樹木花草永遠長青它不會凋謝。

  十法界裡頭有凋謝,十法界裡頭有衰老,十法界裡面有生滅,為什麼?它識做主宰,它有念頭。佛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個心想是兩層意思,十法界以上也是心想生,但是它沒有識,就是它沒有妄想分別執著;但是十法界以下,四聖法界跟六道它是有生有滅,就是它有念頭,關鍵在此地。你把這個搞清楚之後,佛經上講的這個你完全明白了。這念頭作用很明顯,我們能夠體會到,人在心情自在的時候、快樂的時候,沒有感覺得衰老,你沒想到老,所以你年年都年輕。大概在什麼時候?三十歲之前沒想到老,你的變化不大。中年以後就想到老了,想到老了那樣子就一年比一年老。特別是什麼?是工作的時候,你看你工作很多,我有很多同學、朋友,在政府機關做事情,每天忙著他的公務,也很開心,不亦樂乎。可是忽然退休,年齡到了退休,退休就想到老了,退休了,退休之後兩年沒見面,打電話,聽說我在哪裡,跟我碰個面。我一見面嚇呆了,好像一下老了十年的樣子,怎麼兩年就衰老十年?為什麼?他天天在想著、念著老,老的時候他就念著有病,所以他身體就有病,天天要去看病,離不開醫院了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

  我那些老朋友常常碰到我,他說你為什麼好像衰老得很慢?我說我沒想到老,我還在工作,我天天在讀經、天天在教學,我還沒退休;如果退休了,恐怕跟你們就差不多,就很快了。就這麼個道理,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想善,沒有一樣不善;你想不善,就沒有一樣是善。身體是這樣的,家庭、工作、國家到世界,都不離開這個原理。今天整個世界的社會動亂不安,整個地球上的災難變異頻率不斷在上升,災難不斷在擴大,什麼原因?我們的念頭不善,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、都是名聞利養、都是是非人我。最不好的念頭,就是損人利己,這很不好的念頭。跟中國古時候不一樣,受教育不同,古時候的教育,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賺錢,不是教你升官發財,教你做聖人、教你做賢人。古人你看一開口讀書志在聖賢,志是什麼?目標。為什麼要讀書?做聖人、做賢人。這個概念,在中國我相信不止一萬年,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五千年,上古那個五百年是傳說,真正有文字黃帝時候才發明,到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這有文字。沒有文字之前,中國有沒有文化?有,肯定有,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,源遠流長。我相信我們不輸給印度,印度婆羅門教,他們說一萬三千多年歷史。我相信,他們不重視文字,他沒有記載,代代相傳。

  所以六道輪迴這些傳說,是古婆羅門教的,不是釋迦牟尼佛的。釋迦牟尼佛在求學的時候,學他們的法門,而且是釋迦牟尼佛求學重要的課程,重點課程婆羅門教,婆羅門重視禪定,所以四禪八定是婆羅門的。他修成功,禪定裡面時間跟空間都不見了,科學家講的空間維次,禪定能夠把空間維次突破,你就能看到二十八層天,能看到下面的阿鼻地獄,這是你親自看到的,不是想像的。修成四禪八定的人很多,佛教也把這個學習列為初級,你剛剛入佛門的時候你必須要學習,這個散布在小乘經裡面。中國人對禪定也很尊敬,但是不重視,中國人重視理論、重視學術,所以這大乘教在中國就特別受歡迎,這裡面講哲理、講科學。佛經裡面的哲理、科學,確實現在我們相信了,也證明了,超越現代的科學與哲學,現代科學、哲學不能解決的問題,在佛經上全有,而且講得很透徹。無論是宏觀宇宙,還是微觀的量子力學,佛經比他們講得透徹,比他們講得好,真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。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恢復安定和平、幸福美滿?答案是肯定的,能,只要我們回頭遵守老祖宗的教誨。老祖宗的教誨不是他發明的,不是他創立的,完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。所以孔老夫子講得很好,他說他一生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這兩句話還得了嗎?說明孔子一生沒有創造、沒有發明,他所學的、所修的、所教的、所傳的,都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。所以中國後人稱他老人家為集大成者,「大成至聖先師」,集大成,自己沒有創造發明,就是我們今天講他是個老實人,老實、好學、真幹,他把古人傳說寫成文字傳下來。所以《論語》裡面很多,「子曰」,裡面的意思統統是古聖先賢的,這個我們要懂。

  自性是什麼?我們本有,我們的自性跟聖人的自性、跟佛菩薩的自性是一個性。釋迦牟尼佛從自性流出《華嚴經》、流出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自性裡頭也有《華嚴》、也有《無量壽經》,跟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。所以只要明心見性,你不就統統見到了嗎?在中國古時候,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證明,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他沒有一樣不知道,一切經典你念給他聽,他會講給你聽,講得頭頭是道一點不錯。所以,佛菩薩、中國的古聖先賢,他們教人不是教你記,不是教你背,這個東西是死東西,毫無意義的。教你開悟,怎麼開悟的?心定下來就開悟。用什麼方法把我們的心定下來?那方法就太多,佛法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,方法!無論用什麼方法只要把心定下來,妄念少了,智慧就現前。小定小智慧現前,大定大智慧現前,這個重要。所以智慧是自性裡頭的好東西,能解決一切問題,不發生副作用,跟知識不一樣。知識能解決問題,肯定有副作用,而且只能解決局部,不能解決得圓滿。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是求智慧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十種自在,完全是性德。

  所以我們曉得、我們明瞭,真正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這個身體不變,壽命也不變。所以極樂世界稱阿彌陀佛叫無量壽佛,那不是讚歎他,那是真的。可是他的身相是不是永遠存在?不是。到什麼時候身相沒有了?阿彌陀佛這個世界實報土,《華嚴經》上講了,誰住在那裡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也就是初住菩薩就到那個地方去了,往生生到那裡去了。什麼時候離開?到妙覺位就離開。從初住到妙覺,這時間多長?經上告訴我們的是三大阿僧祇劫。我們就曉得,阿彌陀佛的壽命是三大阿僧祇劫,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他回歸自性入常寂光,這更深一層入常寂光。常寂光裡頭沒有形相,常寂光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,這是最高的。常寂光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,眾生有感他就有應。眾生有感,他來應的時候就現身,他現身自在,想現什麼身就現什麼身。像《普門品》舉的例子三十二應,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,應以菩薩身得度就現菩薩身,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就現童男童女身,什麼身都現。不但能現人身,能現動物身、能現花草樹木身、能現山河大地,他什麼都能現,真得大自在。

  「二、心自在」,我們念一念這個文,「菩薩智慧方便,調伏自心,能入無量之大三昧,遊戲神通,而無障礙也」。這段告訴我們心要定,心本來是定的,本來沒有動搖,這講真心,妄心是動的,真心不動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,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那就是自性本定,本來是定的,所以動是錯誤的。心自在了就常在定中;換句話說,常生智慧,智慧照了萬物。它起作用的時候,眾生有感它就有應,雖然應,應身也調伏自心,也給我們示現無量大三昧。大三昧就是大定,三昧是印度話,在十法界遊戲神通,沒有障礙。這遊戲神通是什麼?教化眾生,幫助眾生破迷開悟。

  「三、資具自在」,這也是我們一切人所嚮往的,資具是什麼?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所受用的一切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得大自在,沒有一樣欠缺,統統是自性本具的。「嚴飾一切世界」,嚴是莊嚴,飾是裝飾,嚴飾就是我們今天講美好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,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那個世界之好說不盡,只略說幾樣。第一,那個世界清淨沒有污染,我們想想,今天地球,整個地球被染污,我們的精神被染污,我們的身體也被染污,所以才有許許多多的疾病發生。極樂世界的大地不是泥土,琉璃,琉璃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翡翠,玉,最好的玉,綠色的,所以極樂世界也是綠色的大地,但是它是琉璃地。花草樹木也非常柔軟,它不是草本,它是珍寶成就的,無量珍寶!黃金,這是我們世間人所重視的,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用的,像我們現在柏油一樣鋪馬路,極樂世界黃金是鋪馬路的,你說它的資源多豐富,人民生活多富足,不用操一點心。飲的水都是甘露,八功德水;我們現在水裡都有毒,喝了要命的;它那裡不但滋養身體,還能夠幫助你生長智慧。

  阿彌陀佛在那裡教學,那個世界大,比我們地球大多了,地球沒法子跟它比。阿彌陀佛分身處處都在,你想阿彌陀佛,佛就在你面前,感應那麼快。人家老師在面前不好意思,太拘束,老師就不見了,想聽佛法,老師變個小鳥來跟你說法,你就很自在了。風吹樹葉,那個樹葉就像風鈴一樣,音聲美妙極了,也在那裡給你說法教導你,資具自在。不像我們這個世間那麼樣辛苦去追求,求到的還是命裡有的,命裡沒有的求不到。所以古人講「君子樂得作君子,小人冤枉作小人」。你所求到的名聞利養全是你命裡有的,你何必求?不求就得到了。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讓,沒有讓我們求,禮讓,不是求得的,求得不到。你求得的東西你用得盡,到後頭就沒有了,你福報用盡。你今天一點福報從哪裡來的?過去生中修的,世世代代修的,這一生不知道修了,你享用的是你過去的,痴求這個手段錯誤。應該要培福,培福佛講得很好,都講真的,財富從哪來的?你命裡財富從哪來的?財布施來的。聰明智慧從哪裡來的?法布施來的。健康長壽從哪裡來的?無畏布施來的。佛教我們修這三種布施就培福,你修財布施你決定得財富,愈施愈多,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給我,我就真幹,幹到今年五十九年,這五十九年可以給大家做證明,這三種東西我都得到。財用不缺乏,身上一文沒有,想做什麼事情需要多少錢,那個錢自然就來了,不可思議!沒有我就不做,來了我就做,來了不做不行,這佛菩薩要我做,不來的時候佛菩薩不叫我做,讓我閒一點,我很快樂、很自在。聰明智慧,你們聽我講經就知道,我講的這大乘經年年不一樣,境界不相同,不是以前我不說,不是的,智慧年年增長。健康長壽,你們都看出來,無畏布施。無畏布施裡頭,第一個就採取素食,不再跟眾生結冤仇,所以小動物見到你不害怕。我住在澳洲,住在鄉下,小動物很多,松鼠一招手牠就來,牠不會害怕,不會跑;牠也會看人,如果你這個人有殺氣,牠老早就跑掉。學佛這麼多年殺氣沒有了,傷害眾生的念頭沒有了,所以跟一切小動物都能和睦相處,共存共榮,互相幫助。

  下面這一條,「四、業自在」,業是什麼?造作。我們一般人講事業,你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,你在幹什麼事,事幹完之後那叫業。你這個事是善,或者是惡,你幹了好事那是善業,你幹了壞事是惡業。業感將來的果報,業是因,後頭那個果報,報是果,正所謂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時候未到」。人做了善業,現在還在受罪,還在受苦,什麼原因?過去造的惡業的報沒報完,那個力量大它先報,等到你這個惡的業報完之後,善的業它就起來了。現在造惡業,還挺享受的,那是什麼?過去的善大,過去善根深厚,他福享完惡的報就現前,所以善惡決定是有報的。你要是說沒有因果,那是完全錯誤的,這本書裡對因果講得就很透徹。他們現在覺悟了,打仗是錯誤!他們遇到菩薩,菩薩常常幫他忙,很苦,他們是孤魂野鬼。菩薩跟他講:中國不是你們的,你們來幹什麼?這個話的意思很深,用武力奪來的還是你命裡有的,你說你冤不冤枉?命裡沒有的時候奪不到。這個因果道理,如果真的許多國家領導人懂得了,不會再打仗了,打仗是造惡業,不是好事。打仗所得來的還是命裡有的,你何必?

  美國人打伊拉克多冤枉,現在結束了,兵撤回去了,搞了這麼多年花了多少錢?你看新聞發布的是幾千億美金。伊拉克死了一百多萬人,美國軍隊也死了四千多人,不值得!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什麼,我們心裡都明白,石油。你拿幾千億去買他的石油,不兩方面都好嗎?何必用這種手段?錯了,不知道因果報應。日本人過去對中國發動戰爭,想侵略中國,佔領中國,打了八年投降,為什麼?中國不是日本的。就像羅馬軍團,不是你們的,你來幹什麼?人不能不懂得因果,懂得因果我們就會規規矩矩做一個好人,做一個一生幸福美滿的人生,你看這多快樂。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這都叫業,決定要遵守道德。祖宗,我相信這是千萬年相傳下來的,簡簡單單只有十二個字,不會傳錯。古人傳東西不能繁、不能多,多了什麼?記不住,傳錯了。愈簡單就愈真實,你看簡單就十二個字,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」,這絕對不會傳錯,歸納起來就這十二個字,展開來也很簡單,都能記住。五倫:父子有親,夫婦有別,君臣有義,長幼有序,朋友有信,五倫。五常,仁義禮智信,五個字。四維:禮義廉恥。八德:忠孝仁愛、信義和平。你看幾萬年前就傳這個東西給後代,這哪能傳錯?這幾句話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,更簡單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就十二個字,這是中國傳統文化,我們起心動念決定不違背。從什麼地方開始落實?從孝親、從尊師。老師對我們的恩德,跟父母一樣,我們的身體得自於父母,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。佛教導我們「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」,你看佛講的,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同一個根,孝親尊師。

  所以中國教育,從孝親尊師開始,用現代的話說,愛的教育。中國教育的根,是五倫裡的第一句「父子有親」,父母對兒女的親愛那是性德,那是自性裡面發生的。教學的目的,是希望這個性德在一生當中都能保持不變,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。第二個目標,是希望把這個性德,這種親愛發揚光大,從愛你的父母,發揚愛你的兄弟姊妹、愛你的親戚朋友、愛你的鄰里鄉黨、愛社會、愛國家,到最後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這是中國教育的目的,是叫你真的做聖人、做賢人。人是聖賢,給諸位說,家也是聖賢,你的事業也是聖賢,國家政治是聖賢,聖賢政治,不論什麼制度他都是聖賢,聖賢人!制度是法,國家不能沒有法,法能不能獨立存在?不能。法要得其人,它要得到聖人這法是聖賢法,它要得的君子這法是君子法,它要如果是小人執政的話,那這個法就是小人法。所以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,「人存政舉,人亡政息」。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,對古人要有尊重心,不可以輕視,輕視是造罪業。我們以為我們自己很能,古人都不如我們,差太多了,我們不如古人。我們今天雖然是科學技術發達,科學技術發達到最後,結果怎麼樣?結果是地球的毀滅。中國老祖宗不是不懂科學,懂,為什麼不發展?知道這個東西要發展,道德倫理要追不上去的話,後果就是地球毀滅,就是世界末日,所以不願意這麼做法。這是什麼?這是慈悲、這是愛,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。

  所以業要自在,我們能夠與性德相應,就沒有一樣不自在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中國的十二個字,在佛法裡面就是十善業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是性德,佛家講的十善業道。所以今天社會亂了,世界災難多了,如何化解?能夠把老祖宗儒釋道三個根找出來,認真努力學習做到,災難就沒有了。你看我們真的能夠把《弟子規》落實,《感應篇》落實,《十善業》落實,社會就安定,地球上這許多災難也自然就化解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,境是外面的物質環境,隨著人心在轉變,人心善它就變善,人心不善它就變惡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在《楞嚴經》上說的,水災真正的原因是什麼?貪心,人的貪心感得的是水患、水災。瞋恚感得的是火災,地球溫度上升,瞋恚這才是真正的因。風災是愚痴,傲慢是地震,都有對應的,我們起什麼樣的因,它就會有什麼樣災難。我們看看現在的人,貪瞋痴慢疑哪個沒有?不但有而且很嚴重。帶給他自身是疾病,五臟六腑都不會正常,帶給居住的環境就是災難。我們認真修學,我們明白,懂得了,這樁事情佛在經上說的,被現代科學家證實,我們看得很高興。科學家帶給我們的福音,我們有沒有辦法拯救地球?科學家說有。怎麼拯救?改變心態。他知道地球上所有的災難,是不正常的心態變現的,跟佛法講的一樣,貪瞋痴慢疑這不正常。

  要多少人改過來,我們這個地球不至於毀滅?科學家他們算出一個數據,世界人口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現在地球上就算是六十五億吧,六十五億人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他說差不多是八千人,全世界真正有八千人能夠回頭,這個世界就有救。六十多億人,八千人行善就能救嗎?這我們能相信嗎?好在古人說了一句話,古人說「邪不勝正」,這八千人是正,那個六十多億人是邪,邪不勝正,想想古人這句話挺有道理。他還告訴我們有具體的一個數字,一百萬人口的城市,只要有一百個人回頭,這一百萬人的城市可以少災少難,災難不能避免,但是可以減輕。也就是八千人回頭真正行善,積功累德,這個地球上的人災難減輕,不可能說沒有,為什麼?造業的人太多了。但是八千人住在這個地方,善人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球不至於毀滅,人類不至於到末日。所以,這些科學家希望我們,特別是希望我們這些宗教徒,他在宗教裡面發出這個信號,希望這些宗教徒都能夠帶頭回心向善,我們看到了。六月我們訪問梵蒂岡,看到天主教的教宗跟他們這些大主教,他們很認真在勸導全世界的天主教徒,認真為世界和平、為一切災難每天做祈禱。能有效嗎?能有,肯定有效。在佛教裡面不叫祈禱,佛教叫迴向,把我們所修學的功德迴向給這些苦難眾生。我們要認真帶頭來做,從六和敬下手,把儒釋道這三個根做好,認真努力修六和敬。然後有這個基礎,儒釋道隨便修哪一門,一部經論,都可以做到聖賢的地位,學儒能成聖成賢,學佛能成佛、成菩薩,學道能成神、成仙,真能做到,不是假的。這就是業自在。

  「五、受生自在,菩薩隨其心念,能於諸世界中示現受生,無障無礙也」。這個受生,我們一般中國世俗講投胎,到哪裡去投胎自在,可以自己去選擇。這是什麼人?覺悟的人他可以選擇。要是迷惑的人隨著業力,叫隨業流轉;真正心地清淨,他不是隨業流轉,他到人間來投胎他會看。他看什麼?不是看現在這個父母,是不是在社會上有地位、有財富,他不看這個,他看現在這個父母祖宗有沒有積德,他看這個。再往上看,你們家的祖先積德有多少代,如果說很多代積德,五代以上這家裡會出聖人,不容易!靈性會看。孔老夫子的父親的老岳父,把他的女兒嫁給他,實在講孔子父親在世的時候也挺可憐的,沒有地位,平民,也沒有財富,生活也很拮据。這個岳父為什麼把女兒嫁給他?他們家的祖宗五代都積德。所以他的老岳父跟他說,他們家裡決定會出人才,女兒嫁給他,生孔子。雖然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作為,你看後世尊奉為萬世師表,尊奉為中國第一個大聖人。這是孔子,父母生他,人家看出來了,這個家後頭有好人。所以祖宗積德重要,祖宗沒有積德,要從自己開始。

  我們想想,我們自己父母一生當中有沒有積德?沒有積德,我講我自己,我父母沒積德。為什麼?生在患難當中。在民國年間,我父親、母親大概出生是在宣統的末年,十幾歲清朝就亡國,社會就動亂。早年的時候我們不曉得,到抗戰的時候我們就完全明白,我們自己也長大了,抗戰爆發的時候我十一歲。這是父母一生當中,我們今天讀聖賢書知道沒有積德,我們這一生受苦應該的。祖宗有沒有積德?聽我父親的同學(我父親過世很早,家裡事情不知道),還有一個老朋友、老同學在台灣,那時候我每年會去看看他,向他老人家請教,特別是請問我祖父那一代的事情,他跟我祖父都認識,晚輩。告訴我,祖父是個好人,也做官是個清官,再往上面去我們相信積了一點德,為什麼?我們這一生才遇到佛法、才遇到真正善知識;如果遇不到,不但這一生苦,來生更苦。遇到這些老師教導我們,我們明白、覺悟,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知道應該怎樣去做人、怎樣去做事,往後無量的光明。處在這個亂世,我們應該怎樣來表法?要把聖賢教誨從自己身上做出來給人看,身行言教,大家看了才會相信,才會認真的學習。所以這受生自在是菩薩的事情,阿羅漢經上講都有隔陰之迷。阿羅漢會選擇,有能力選擇,可是選擇之後,他一出生就迷了,一切要從頭來起,要從頭學起;只有菩薩入胎、出胎他不會迷惑。

  「六、解自在,菩薩勝解成就,能示現種種色身,演說妙法,無障無礙也」。這個解自在表現在教學,當然首先是用在自己修行。修行是佛門的術語,行是行為,我們行為錯了,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行,這意思要懂。現在人講到修行就知道拜佛、燒香、磕頭,這是修行嗎?不是,這種形式與修行不相干。所以是淪落於,你看佛法是聖賢的教誨,淪落成了宗教,宗教迷信。為什麼要燒香?為什麼要磕頭?他不懂,意思不懂,以為別人這麼做法,我就這麼做法,錯了。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的生活才會正常,所謂如理如法,這叫正常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學佛的人見到佛菩薩的像要禮拜,這禮拜是什麼意思?不是求他保佑,泥塑木雕的怎麼會保佑你?這是表示我們尊師重道。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我們見到老師這個像都這樣尊重,何況其人!人是誰?人是我們的老師,是人,佛菩薩是我們的老師,對老師平常這樣恭敬,對現前的老師你能不恭敬嗎?哪有這個道理!對老師這樣恭敬,對父母能不孝順嗎?起這個作用。這個形式有必要嗎?有必要。形式做給誰看?做給社會大眾看的。因為現在社會大眾不懂得孝順父母,不知道尊師重道,我們要做出樣子給他看,是這個意思。是屬於教化,是屬於善良的風俗習慣,是這個意思,不能搞錯。

  佛教導我們是在經典,從前我們不說多,上一代,六十年前,寺院庵堂還有講經的,已經不多了。再一個甲子,一百年前,寺院庵堂是學校,講經教學是他的事業。中國佛教變成宗教,歷史絕對不會超過三百年,以前的呢?以前是學校。佛教教育過去皇上親自抓,所以寺院建築可以蓋跟皇宮一樣的宮殿,這是皇上特准的,皇上也是佛門弟子,對老師尊敬,所以寺院可以建宮殿。一般不可以的,連政府衙門都不可以建宮殿的,只有寺院可以,這是皇上提倡佛陀教育,它天天在教人。如果我們不學經教,出家人不學經教,學佛的信徒也不學經教,就變成迷信。有人問:佛教對社會有什麼貢獻?我們講不出來。它要是沒有貢獻,怎麼能傳二千多年?在中國歷史上講傳三千年,怎麼能傳這麼久?肯定有貢獻,肯定有好處。我們從歷史不斷往上去看,你就看到了,而只是現在這一代不學了!拿著佛教去賺錢,欺騙一些善良的善男信女,良心何在?怎麼可以這樣做法?我們在年輕時候,從來沒有看到寺廟有人講經的,只聽說和尚念經,沒聽說人講經的,所以對這個佛教沒好感。

  我二十六歲在台灣喜歡哲學,找到一個老師,也是我們老鄉,桐城方東美先生,我跟他學哲學,他跟我講了一部《哲學概論》,最後一個單元「佛經哲學」,才把佛教真正面目告訴我,我才恍然大悟。他介紹給我的,「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這他老人家說的,我的觀念改過來,很不容易。他又告訴我,你要想學佛經哲學在哪裡學?在經典裡頭。這寺廟裡頭沒有了,你到寺廟裡去找經書。那個時代市面上買不到經書,只有寺院有,所以我們要想讀經,到寺院去找《大藏經》,查到之後,《大藏經》還不准借出,利用公餘的時間去抄寫,去抄經。近代印刷術發達,照相製版,現在用數位製版更方便,所以成本降低了。沒人學,現在寺廟沒有人學;從前寺廟出家人個個都是大學問家,都是有道德的修養,真有學問,你可以向他們請教;現在沒有,他不學了。只有在經典,在經典上下功夫,我們學了一甲子六十年,在這六十年當中我們看佛教裡面情形,對於經教學習的人愈來愈少,我們看到很難過。這個文化水平在全世界,跟上一個世紀比,真叫一落千丈。

  我在前幾年,曾經兩次訪問過倫敦,去訪問他們最高的學府,牛津、劍橋、倫敦大學。我去訪問我感到很失望,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,排名第一、第二的學校,水平下降了,不像從前傳說的。可是佛法修學,真的它有一定的困難,實際上也不難,只要你肯真幹,要遵守老祖宗那個老方法。新的方法,現在西方哲學的方法,要用在中國學術上,那肯定是失敗的,你學不到東西,學到一些皮毛的知識,而且很多誤解,很多誤會在裡頭。中國怎麼教?中國從戒定慧,這是佛法傳來的東西,被儒、被道家都採用。戒是什麼?戒是守規矩,老祖宗世世代代傳下來的老規矩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你就成功了。長時一般是多少時間?古人定的是十年,叫十載寒窗一舉成名。你天天去念,天天去研究,天天學習,把你所學領悟到的東西,變成你的思想、變成你的言語、變成你的行為,這叫真幹。學了沒有落實在生活,那你沒學,那就叫常識,那不叫學問。學問是學到真正落實到生活,我做到了,快樂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種喜悅,古人說的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。這一個人一天到晚生活在快樂裡頭,生活在喜樂裡頭,你說他精神多好,他怎麼會衰老!反過來說「憂能使人老」,人憂慮多就老化得很快,操心的事情多,都容易衰老,快樂的人他怎麼會衰老,哪有這種道理!所以讀書人哪有不快樂的?讀書人不快樂,是你白讀了,你沒有嘗到佛家講法味,就書裡頭的味道。佛法裡頭常講,世味哪有法味濃!

  你看快樂、幸福,心情之愉快,深入經藏那個快樂沒有辦法能夠相比的,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知道。契入之後,為什麼欲罷不能?世間什麼最快樂?讀經最快樂,一天不讀經,這一天的日子多難過。講學跟大家來分享我的快樂,這是快樂無比;如果這裡頭沒有這樣殊勝的快樂,誰幹這個事情?所以你讀書要是嘗到古人的這個味道,你才真的入進去了,欲罷不能,這話是真的。我們套一句俗話來說,這個世間什麼樣的魅力、什麼樣的誘惑最大?聖賢經典、佛教經典這個力量太大了。你讀到枯燥無味是什麼?你沒懂。你真懂了的時候其味無窮,字字句句無量義說不完的,享受不盡的。所以叫解自在,解一定從真實受用當中得來。你所學到東西不能落實,你學到孝,不能孝順父母;你學到敬,不能夠對一切眾生從內心裡面生起恭敬心,你沒有學會。這個裡頭有樂!所以能現種種身,這個種種身我們說得方便一點,就是在任何環境、任何場面,你都能顯示從容、愉快,什麼樣場合你都能處,得大自在。「演說妙法」,演是做出來,表演出來,說是為別人解釋,別人有問題提出來,你給他解釋沒有障礙。

  「七、願自在」,佛家講願,我們中國古人講志,所以志願常常就連在一起。儒教人立志,佛教人發願,一個意思,發願就是立志,立志就是發願。人立志要做好人,存好心,說好話,行好事,做好人,那多快樂!好人不一定是富貴,也就是說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,不一定有財富。顏回是好人,孔子常常讚歎他,顏回非常貧窮,在物質生活條件,他是孔子弟子裡頭最清苦的一個人,可是他比任何人都快樂。他的快樂從哪裡來的?其實就是《論語》前面第一句話,他的快樂是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從那得來的。他從來沒有認為他沒有地位、沒有財富,有憂慮,他沒有,完全沒有,這個東西沒有放在心上;心裡頭聖賢的大道,這個我們要懂。有沒有地位、有沒有財富那是福報,如果有福報,你再要是明白聖賢教誨,你在這一生肯定沒有白過,你會修無量無邊的福報,做官用你的職權幫助一切苦難眾生。你們看《了凡四訓》,了凡先生接受佛法之後,懂得修福、懂得改造命運。發願,我們學到這條願自在。發願行善,首先發願做三千樁好事,利益別人的好事,十年做完,十年做圓滿,那時候在讀書做秀才。第二次發願,又發三千樁善事,四年做完,他的太太幫助他做,四年做圓滿。最後他做到寶坻知縣,寶坻知縣的職位就很高了,因為它等於說直轄市,直接歸皇上管的,這個城市他做知縣,他發心做一萬樁好事。他的太太講,一萬樁好事哪一年才能做完?他自己也沒想到,感到寶坻田賦太高,就是徵收農民的稅收高了一點,他很慈悲把這個稅收降低,就這一樁事情,這個稅降低,還降得不少,全縣多少萬的農民都得好處,你看一樁事情一萬樁善事就圓滿了,他有職權。所以公門好修行,一樁事情,就是這一萬樁善事就做完了。行善是雲谷禪師教他的,人有命運,但是命運是自己造的,所以自己可以改造自己命運。你懂得道理,你懂得改變的方法,沒有不能成功的。

  此地說「菩薩隨願欲」,這個欲是欲望,世間人講欲望。佛菩薩有沒有欲望?佛菩薩沒有,佛菩薩只是希望幫助苦難眾生,這就是菩薩的願欲,他沒有自己。「於諸剎中,應時出現」,眾生有感,菩薩就有應,感應道交。出現在這個世間,「成等正覺」,這是什麼?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,用佛的身分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,沒有障礙。舉一條,連示現成佛都沒有障礙,何況其他!其他統統包括了。像《法華經.普門品》裡面講的三十二應,這是把種種示現歸納為三十二種,任何一種都能示現,得大自在。我們今天修學程度達不到這個位次,但是有類似等流,跟它相等的、相同的這種示現。只要有這麼一個願望,不要利益自己,這是成聖成賢、成佛成祖先決的第一個條件。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,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。這個觀念中國古人有,老子《道德經》上講過,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」,你看跟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是不是一樣?只是我們讀中國古人講,沒有透徹,沒有講清楚,我們只認為那是一種理想,非常高尚一個理想,讀了佛經才曉得它不是理想,它是事實。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自自然然就把自私自利放下,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苦難眾生,你想想,我們將來會到哪裡去?這是什麼念頭?這是佛菩薩的願欲。你跟佛菩薩同心同德同願同行,你將來到哪裡去?物以類聚,自自然然到那裡去。所以這是願自在。

  不能想貪瞋痴,現在人都想這個,如果你天天想的是貪,對象不管,貪財也好,貪色也好,貪名也好,那個對象都不說,只這個貪心,貪心跟哪裡相應?跟餓鬼道相應。你走的是哪個道?鬼道。瞋恨心是地獄道;愚痴,對於事實真相不明瞭,似是而非,黑白顛倒,邪正不明,畜生道。人道是五戒,中國的五常,仁義禮智信,存心的,處事待人接物的,你不會失人身,這個人身死了,來生又到人間來了。你能秉持仁義禮智信,來生比這一生一定更好,福報更大;上品十善是天道。這是佛告訴我們,你往哪一道去,你造的是什麼業。你在這一生當中你一生所享受的,還都是你自己業力現前的,不要去怨天尤人。命好,多幫助別人,命不好,不怨天、不尤人,可以改變自己命運,斷惡修善,三年就有效果,十年那有很圓滿的成就。

  「八、神力自在。菩薩神通廣大,威力難量,於世界中示現變化,無障無礙也。」這個神通是定功,換句話說,心地清淨平等,真正心地清淨平等這能力就發現,這是自己的本能。天眼,別人看不到的,你能看到,也就是說恢復我們的視力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,這個範圍非常窄小,我們講光波,在這一定的波度,比我們能見光波那個波長一點的,看不到;比我們能見這個波短一點的,也看不到。恢復視力的時候,各種不同波動的頻道你統統能看到,這個世界就變了,就不一樣。這在佛法叫天眼,那個天是什麼?不是上天,天然的,就是自然的,自己本來有的,本來是這樣的。我們在這個地方能不能看到極樂世界?能!為什麼現在不能?有障礙。什麼障礙?前面跟諸位講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無明、塵沙、見思煩惱,這個東西障礙。我們這個能夠放下一分,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一分,放下兩分就恢復兩分,得放下!放下就能恢復。所以特異功能不稀奇,人人都有,什麼叫特異?人人都有。特異功能,我過去在美國遇到三位,是從中國大陸到美國去訪問的,好像那個時候中國派十幾個到美國去訪問,我在洛杉磯看到三個,很年輕,我就問他,你們能力從哪裡來?生下來就有。我問他,會不會失掉?會。怎麼會失掉?年歲慢慢大它就退化。為什麼退化?妄念多了。這個說得很有道理,跟佛經上講的一樣,妄念少,心地清淨,能力就恢復。我們的妄念太多,能力就沒有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

  所以禪定能發神通,發在哪裡?發在六根,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。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世,像阿羅漢,佛舉的這個例子,阿羅漢能知道過去五百世,五百世再過去他不知道,他有這個能力。我們就曉得,像初果還沒有發現,二果就有了,二果就有宿命通,能夠知道過去。我們想他不可能有阿羅漢五百世,應該三十世、五十世,應該不成問題,他很清楚。知道別人,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,那叫他心通。民國初年抗戰時期,中國大陸南京金山寺的妙善法師,他表演給我們看,他心通,你心裡想什麼事情他知道,有時候他就把你說出來,真有這個能力。這個妙善法師是抗戰那個時候,好像抗戰開始沒多久他過世的,他過世八十四歲,在緬甸仰光。這個人也是個奇人,很多不可思議的這些事蹟,很像《濟公傳》裡面寫的濟公,非常像。所以有這種能力我們知道,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這都是我們的本能,神力自在示現變化。特別是神通裡面的神足通,這裡所講的示現變化應該是神足通,神足通是阿那含,三果阿那含就得到,他就有這個能力。所以像這些大自在,全部都是我們自己的本能,我們要相信,佛不欺騙我們。我們應當要恢復,這才叫漢子,好漢;自己有,現在被煩惱習氣障礙住,不起作用了,應當生慚愧心,希望我們也能夠早一天恢復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