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二0集)  2011/5/1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20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,第五百二十八頁倒數第三行,從「又何為至心」,從這看起。

  「又何為至心?《無量壽經宗要》引什公之喻」,什公是鳩摩羅什大師,他說的這個譬喻。「譬如有人,值遇惡賊,直來欲殺。其人勤走,渡河求免。爾時但念渡河方便。但有此念,更無他念。當念渡河,即是一念。此等十念,不雜餘念」。這也可能是有人向羅什大師請教,什麼是至心?什麼是一念?羅什大師就舉了這個比喻,譬如有人遇到強盜,旅行的時候遇到強盜,這個強盜非常凶惡,一定要殺人。這個人只有逃命,逃到一個河邊,這個時候只有一個念頭,怎麼過河?除這一念之外沒有別的念頭,這個一念就叫一念。為什麼?不雜餘念。我們念佛也要用這個方法,什麼叫至心?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,沒有雜念夾在其中,這個時候就叫一心、一念、至心,這意思都相同。

  「行者亦爾」,行者就是念佛的人、修行的人,也是這樣的。「若念佛名,若念佛相等」,都可以,念佛名是持名念佛,念佛相好那是觀想念佛,都可以要緊的是「無間念佛」,這個念頭不能停,為什麼?一停就有夾雜進來,有念是妄念,無念是無明,都不能成就。妄想不能夾雜,無明也不能夾雜,無明是愚痴,妄想是貪瞋痴慢,都是障礙自性,都是破壞你一心不亂,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。「無間念佛,乃至十念。如是至心,名為十念」。一念到十念,這是講臨命終時他決定得生。「是謂行人念佛,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,只是欲渡之念,更無他念,是名至心。如是之念,相續至十,即為十念。臨終能行,決定往生。」這個句子十分肯定,一絲毫疑慮都沒有,真正是如善導大師所說萬修萬人去。「乃至一念」,臨終的時候十念時間來不及,他馬上就斷氣了,他最後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都能往生。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,往生這一剎那他肯定見佛。如果最後這一念見佛,一念相應一念佛,他來不及了,就是沒有時間告訴大家:佛來接引我了,我跟佛去了。說這句話的時間都沒有,如果是十念他有時間,有時間告訴大家佛來接引。最後只有這一念,他來不及,他真看到佛來接引,那就真往生了。

  這個意思,《念佛三昧寶王論》裡面有說到,「念心純固」,純是不雜,固是堅固,這個信心非常純、非常堅定,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,「亦得往生。蓋以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」。這兩句話說得太好,這是說什麼?臨終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,不夾雜懷疑、不夾雜妄念就是真心。大乘教裡佛常說「真心離念」,真心裡頭沒有妄念,你真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這就暗合道妙。道是什麼?道是自性。妙是什麼?妙是妙用,它起作用太妙了。臨命終時最後這一念跟性德的體用相應,這還得了嗎?這個品位可高了。巧入無生,這個巧是形容緣分太殊勝,哪有這麼巧的事情!一輩子用妄心,臨終一念是真心,太難得、太難得了。入無生就是入常寂光,就是契入自性,自性不生不滅,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,他說了五句,第二句就講「何期自性本無生滅」,講得真好。

  「是故五逆十惡,臨終念佛,乃至一念,亦得往生」。五逆十惡臨終地獄相現前,他要是真有畏懼之心,這個時候把他的妄念都嚇跑掉,只有一念,要是提醒他「阿彌陀佛」,他就接受這一念,這一念裡頭沒有懷疑,這一念裡面沒有夾雜,那他是什麼品位?豈不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,「四土三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」,臨終遇到這樣殊勝的緣,肯定上輩往生。真誠到極處是上品上生,真誠裡面差一等,上中品、上下品,上輩往生。我們知道,上輩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,中輩生方便有餘土,下輩生凡聖同居土,果報太殊勝。世出世間一切法,只有這一法是真實的,其他都是假的。佛在《般若經》上常講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只有這樁真實。「正顯彌陀本願不可思議」,這種成就,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成就。「法藏菩薩五劫思維之果,即在於此」。我們這一生能感得這樣殊勝的緣,不能不知道阿彌陀佛的恩德。我們真正修學,修學成就了,這是真正的報恩;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報恩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真的就是決定得生,要想決定得生,那你就決定要放下。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太清楚、太明白了,放下執著,你就證阿羅漢果,永遠不再搞輪迴;放下分別,你就是菩薩;放下起心動念,你就是法身大士,你就是理一心不亂,生到西方世界生實報莊嚴土。所以關鍵,確確實實能不能放下,能不能徹底放下。這麼多年來,我們在這個地方細心的思惟、觀察,為什麼放不下?放不下是因為沒看破,也就是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,把假的當作真的,把真的打成問號,疑惑這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?所以信心非常不堅定,搖擺不定,過失就出在這個地方。

  於是我們就體會到,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教學,為的就這樁事情。你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必勸你,自然就放下了,而且很容易放下。世尊給我們表演過,他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,大徹大悟,為什麼會大徹大悟?沒有別的,就是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一起放下,徹悟就現前了。在中國古大德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帶頭,做出最明顯的榜樣,看破、放下,徹底放下,放下就成佛了。這個法門,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教化,是彌陀在因地,法藏比丘發的四十八願,五劫修行,修行的時候,法藏是菩薩,四十八願願願兌現,成就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構成的,沒有四十八願就沒有極樂世界,心想事成,阿彌陀佛天天想四十八願,想了多久?想了五劫,念念不捨極樂世界,真成就了。我們今天有想,想不能成就,為什麼?想幾分鐘就斷掉,就不再想它。如果你想一樁事情能夠想五劫,那個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,這些我們要能體會到,念力不可思議。大乘教佛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凡夫想什麼?想地獄、想餓鬼、想畜生,這想成了,真的是他想成的。地獄不是任何人建造的,不是有人去設計的,跟極樂世界道理完全相同,阿彌陀佛長劫想成了,那個造地獄罪業也是長時期想成了。你要真是能夠體會得,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是念頭,意念在造,它造成的,沒人設計,沒有人規劃,沒有人去造作,自然成就了。

  「五逆十惡臨終之際,地獄相現,眾火俱至,而能以稱名故,頓離妄惑,入理一心」。這裡頭這一句頓離妄惑,一下就入理一心,理一心是什麼?理一心就是見性。「以契理故,眾罪消滅」,你真的得理一心,得理一心就是明心見性,因為你見性,理就是性,自性裡頭沒有罪福,罪沒有,福也沒有。如果有罪、有福,我們會想到它就有形色,有福,極樂世界現前;有罪,地獄現象現前,它肯定要現相的。今天我們知道自性沒有相,不但沒有物質現象,它也沒有精神現象,精神現象是什麼東西?受想行識,這是精神現象。自性裡面有智慧,智慧裡面有見聞覺知,但是這個見聞覺知,不但不是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所以我們不得已可以稱它那是自然現象,它沒有生滅。受想行識有生滅,有生滅現象,見聞覺知沒有生滅現象,它是屬於性德。見聞覺知有,它沒有現象,剛才說過,三種現象都沒有,沒有物質現象、沒有精神現象、也沒有自然現象。見聞覺知,在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的時候,他老人家說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我們怎麼解釋?如來是自性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圓滿的智慧。德是什麼?見聞覺知就是德,相就是現象,我們講的三種現象,自然現象、精神現象、物質現象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。見性的人自性本來具足有這個東西,所以眾生有感,自性有反應,反應裡面起見聞覺知的作用,他用這個來反應。所以他沒有起心動念,他沒有分別執著。

  於是我們就體會到,真正是諸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,他在外面表演的跟我們凡夫沒有兩樣,骨子裡頭全不一樣。不一樣的是什麼?見聞覺知變了,變成受想行識,受想行識就造業。受是什麼?有感受。見聞覺知裡頭有沒有感受?沒有感受。為什麼?感受得起心動念,不起心、不動念怎麼感受!所以他有見,他沒有感受,眾生現相讓它見,見了他就起反應。就像水實驗一樣,我們相信水實驗用科學的方法測出這個見聞覺知的存在,我們今天知道水會看、會聽,懂得人的意思,懂得人的意思是覺知,會看是見,會聽是聞,它起反應,這個反應是本能的反應,自性的反應。所以我們跟佛菩薩起感應道交,我們心有所感,我們有的時候有念去感,有的時候無念感。有念感,我們明瞭,無念怎麼會感?其實無念,你的念動了,動得極其微細,微細到你自己都不知道。我們想想看,什麼人能夠覺察到我念頭在動?什麼人能夠覺察到我們身體每個細胞都在那裡波動?每個細胞這種波動的現象,從來沒停止過,為什麼?停止這相就沒有了。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,電影的底片不斷在滾動,看到電影逼真;如果它不動,不動就沒有了,銀幕上什麼都沒有。我們今天看電視,電視不要用膠捲,用數碼,密度比膠捲更大,速度比它更快。全是動才產生現象,不動,現象就沒有了。三種現象都離不開運動,物質現象是運動產生的,心理現象也是的,自然現象也是的,決定離不開波動現象。

  所以科學家有報告說,整個宇宙就像彈琴那個弦的波動,用這個來做比喻。宇宙這麼產生,什麼時候不動,全沒有了,真的是佛法所說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。到真正不動的時候,對於整個宇宙狀況完全了解,這就是佛法所修學的禪定。禪定的功夫愈深,你就看到愈微細,極其微細的動盪你都看得很清楚。像經上所講的,彌勒菩薩他老人家說的頻率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動現象,他能看得清楚,一點都沒看錯。所以一彈指三百二十兆,我們如果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就會放下了。對於所有的現象你不再執著,你不會有控制的念頭,不會有佔有的念頭,為什麼?這些念頭全是妄念,毫無意義。能佔有嗎?不能。能控制嗎?不能,它的速度太快了。所以遍法界虛空界這三種現象,我們完全能接收得到,身體像個接收台一樣,電台,這些波動全都接收到。我們自己這個身體,包括第六意識的念頭,同時也是發射台,我們身體每個細胞、每個粒子都在發射,發射的速度立刻周遍法界。所以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、點點滴滴,你說佛菩薩知不知道?全知道。甚至於自己還不曉得,那個地方已經知道得很清楚,就是什麼?這叫冥應。我們有求自己不曉得,菩薩收到,菩薩就來現身,就來幫助你,感應裡面這叫冥感顯應。還有極其微妙的冥感冥應,佛菩薩有沒有幫助你?有,照顧你無微不至,你是一絲毫感覺都沒有。我們只有在顯應的時候感受到,冥應就不能感受了。兩種冥應,冥感冥應,顯感冥應。

  所以修行最貴的就是契理,也就是上面這一句所說的「入理一心」,這最為可貴。這個層次,大乘教裡常講的法身菩薩,真的眾罪消滅了。你找什麼叫罪、什麼叫福找不到,甚至於什麼叫淨、什麼叫穢也找不到,乃至於什麼是真、什麼是妄全沒有了,自性清淨心是一片常寂光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「登三不退」,我們常說圓證三不退,這是法身菩薩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小乘初果,別看他地位很低,須陀洹;大乘在《華嚴經》圓教十信位的菩薩,他是初信位,初信好比小學一年級。可是三種不退第一個不退他證得,他叫位不退,他的地位,證得這個果位就是聖人,他就不是凡夫,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,他在六道裡頭決定不墮三惡道。更進一步,那是菩薩,發菩提心,修菩薩道,絕對不會退到二乘,這是第二次的不退。第三次的不退,是明心見性,他只有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生常寂光淨土,這是《華嚴經》上的妙覺位,這叫什麼?念不退,他念念都是向著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沒有第二個目標,這個目標是名符其實道道地地的無上正等正覺,真的無上,等覺上頭還有妙覺,妙覺上面沒有了,這叫念不退。

 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「登三不退」,我們就知道,他最低的境界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初住菩薩,別教所說的初地菩薩。別教初地他所斷的煩惱功夫,跟圓教初住相同,都是破無明,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是什麼?肯定整個宇宙萬事萬物就是我的身,這叫法身,法是萬法。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的身,遍法界虛空界統統是我的身,這叫證得法身。證得法身是什麼意思?宇宙跟我真的是一體,這叫證得法身。見性才知道,不見性不知道,見性是什麼?知道萬事萬物都是一個自性變現出來,才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這是一切關係搞清楚。我們看到嬰兒出生的時候,媽媽抱著他,叫他做心肝寶貝。真正開悟的時候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萬物都是自己的心肝寶貝,一體!你說在外面,眼耳鼻舌身這是外面,裡面五臟六腑,一體!不是一家人,一家人兩個體,一個體,真正證明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跟自己一體。我們現在迷了,不知道,跟這個很好,跟那個怨恨,都對立了。你覺悟之後,看這個情形什麼?鼻子跟耳朵對立,我的肺跟心臟對立,不就這個意思嗎?其實有沒有對立?沒有。各有各的功能,各有各的作用,互相配合,這才叫健康長壽。它真的要是打架,不合作,人就生病,決定死路一條。

  人這個身體是小宇宙,小宇宙跟大宇宙非常相似,小宇宙是大宇宙的模型。我們人在宇宙裡很渺小,真的就像我們身體裡頭一個微粒一樣。前面我們讀過,黃念老給我們舉的例子,「一毛一塵」,毛是汗毛,講汗毛的尖端,很小了,塵是佛經上講的微塵。這個毛的尖端一粒微塵,實在講它很大,它還有更細的物質把它組成的。今天我們借重科學,知道有原子,原子我們肉眼看不見。可是我們的細胞,我們這根汗毛能看得見,這根汗毛是多少原子組成的,我們不知道,科學家知道。可是原子還不是最小的,原子的體積也很大。近代科學家發現的中微子,也許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之微,多大呢?一百億個中微子組成在一起,就是一個電子。電子比原子小,一個原子有原子核、有電子,形狀也像個小宇宙一樣,圍繞核子轉,電子。你看一百億個中微子是一個電子,就是一個電子把它分成一百億個小點,那叫中微子。這個中微子從哪裡來的?科學家也知道了,是念頭造成的。所以科學家說,宇宙之間物質是假的,實實在在的說,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。

  物質是意念,意念濃縮在一起產生的幻相,這個幻相就是佛家講的五蘊,色受想行識。色是物質現象,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、精神現象,都離不開想,就是念,離不開念,是念造成的。這個念頭、念力,科學家這些報告我們看了,很像佛經上講的阿賴耶。阿賴耶有三細相,第一個是業相,業相相當於現在科學家所說的能量;因為業相只是波動,從波動裡面產生轉相,轉相就是阿賴耶的見分;從見分變現成物質現象,就是境界相,境界相是阿賴耶的相分,阿賴耶的三細相是宇宙的起源。整個宇宙跟自己這個身(我們講我)同時起來的,有沒有先後次第?有,但是先後次第你決定不能覺察,你看不到。彌勒菩薩說的一念,你看一念裡頭有業相、有境界相、有轉相,那麼短的時間裡頭,還有分三個。所以在這細相裡面,確確實實找染淨、找真妄、找善惡,統統找不到。所以無始所造的禍福一筆勾消,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沒有了,八十億劫的福報也沒有了,全勾消了。凡所有相都是虛妄,一筆勾消掉,恢復到你真正的清淨,「清淨平等覺」這是真的,這恢復了。所以明白這個道理,要不要享福?不要,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示現的,沒享福。為什麼?禍福是假的,相對的,不是真的。他的示現裡頭的含義非常非常之深,我們得慢慢去體會,慢慢去發現。然後再想想《還源觀》上講的「隨緣妙用」,釋迦牟尼佛一生的表現,隨緣妙用,要把他的妙用,你看出來,我們才能夠真的得受用,我們才真正能夠向他學習,要學得很像。釋迦牟尼佛確實是方東美先生所講的,他過的生活,是最高最高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,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

  這底下一句,確實句句都精彩,「若非方便中之究竟方便,圓頓中之最極圓頓,何能臻此」。一念十念這講念佛,用的什麼?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換句話說,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,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就是真心;有懷疑、有夾雜就是妄心。我也很想不夾雜,為什麼偏偏有那麼多妄念?這就證明阿賴耶的妄想習氣是多嚴重,不念佛的時候不知道,一念佛就發現。要想妄念少,必須改善自己的生活,對自己日常生活很容易滿足,不必去追求,一切都隨緣,妄念就少了。日常生活當中妄念少,念佛功夫容易得力。如果不從日常生活當中去改,工作裡面去改,待人接物裡面去改,修行功夫成就太難太難。然後我們就真的明瞭,我們在人間處的環境,順境、逆境全是幫助我的,全是成就我的。為什麼?順境裡面鍊什麼?鍊不貪,沒有貪戀;鍊不痴,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相有性無,事有理無;逆境裡頭鍛鍊自己沒有瞋恚、沒有傲慢。所以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境界、一切緣分,沒有一樣不是幫助自己成佛道的,你要會用,成佛了;不會用的,用相反的,順境貪戀,逆境瞋恚,這些境緣幫助你下地獄的。你要它怎麼幫,主權在自己,它統統幫得上忙,能幫你成佛,也能幫你下地獄,就是我們希望它幫助我們什麼,這是關鍵。

  所以早年在美國的時候,佛經上有兩句話,「時時是好時,日日是好日」,我續了兩句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你要是會用全是好事。惡人、極惡的事幫助你成佛,幫助你提升境界,它怎麼不是好事?對這些惡人作惡,不但沒有瞋恚,生什麼心?感恩的心。他的造作讓我消業障,惡意的毀謗我、羞辱我、陷害我,我都接受了,消業障。沒有他這些,我的業障怎麼消得掉?忍辱仙人要是遇不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他的忍辱還要修多久?遇到歌利王給他這一招,他的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、成就了。所以他對歌利王感恩,臨死的時候發大誓願: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,你是我的大恩人。經上講的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,沒成佛的時候。那個歌利王是誰?真的是他第一個得度的弟子,說話算話,真度他了,憍陳如尊者就是過去那個歌利王。真正明白了,人人都是恩人,事事都是好事,大慈悲心生出來,大菩提心發出來了。還有這個親、那個怨,不行,你還有分別、你還有執著;換句話說,你還是凡夫。所以這個法門確實「方便當中究竟方便,圓頓當中最極圓頓」,從哪裡看?五逆十惡臨終可以上上品往生。

  禪宗做不到,禪宗有像惠能大師那種人,那是上上品往生。為什麼?他能夠一時頓捨,就是說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他一次就放下,真放下就沒有了,明心見性作佛去了。宗門的大德,我們在典籍的記載裡看到,有修行三、五年,有修行七、八年,有修行十幾二十幾年的,有修行三、四十年的才開悟,但是他真正開悟那個境界跟惠能大師一樣,一絲毫差別都沒有,就他用那麼長的時間才把它斷掉。能大師他有本事,一念之間全斷掉,一念斷掉叫頓,圓頓。這個淨宗,五逆十惡臨終時候,地獄相現前,眾火俱至,這一念佛號一下頓離妄惑,這是頓中之頓,所以最極圓頓,禪宗裡頭找不到。這樣的人最後這一念,他這個地位能跟惠能、能跟釋迦牟尼佛平等,這個不可思議。但是這在理上絕對講得通,造作罪業這個業報現前,地獄相現前,這一嚇把那些妄念全嚇跑掉,就這麼回事情,一嚇的時候都嚇跑掉,教他一句阿彌陀佛,死的時候我就抓住,就這一念,這真心念,所以他那個成就的地位跟惠能大師完全相同。這個緣很難得,理上絕對講得通,可是事上不容易。

  「今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暗契一心,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。」阿彌陀佛這個法門,這淨宗法門,阿彌陀佛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沒有別的,就是建立學校,極樂世界就是學校。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,你看經論裡沒有說極樂世界有國王、極樂世界有政府,沒有;如果有,一定會告訴我們。極樂世界只有兩種人,一個老師,一個學生,老師是阿彌陀佛,學生是菩薩。凡是去往生極樂世界這都是學生,學生有三輩九品,就像念的班級不同,有人到極樂世界是從最低的慢慢往上念,有人是插班進去,就這麼回事情。所以極樂世界可以說是諸佛如來共同建立的佛學院,阿彌陀佛是院長,諸佛如來是教授,他們都常常到極樂世界去授課,等覺菩薩是助教。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祖師註解裡說,諸上善人是指等覺菩薩,他們當助教,幫助到極樂世界來的這些人學習。阿彌陀佛在七寶講堂裡面講經沒有中斷,因為極樂世界人不要吃飯,極樂世界人不要睡覺。我們吃飯、睡覺耽誤好多時間,他不要吃飯、不要睡覺。你到極樂世界就聽課,聽到什麼時候為止?聽到你成佛,畢業就成佛了。成佛之後到他方世界,你有緣的地方,你就到那裡去作佛去了。所以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,淨土宗完全是教育,最偉大的教育、最圓滿的教育。保證你開悟,保證成佛,而且非常快速,你想想看,學習不中斷!

  我們這邊學習艱難,就是學習的時間短,中斷的時間長,一天二十四個小時,縱然你能學習八小時,還有十六個小時間斷。所以人家問到極樂世界去幹什麼?去上學去,去念佛學院去。這個世間,乃至諸佛世界的佛學院,都沒有極樂世界好,極樂世界多單純,到那個地方完全享受阿彌陀佛本願的成就。這個成就第一德是什麼?是一切皆是變化所作,第一德。你想要什麼東西,都是現成的,沒有一樣東西缺陷,我要一部《大藏經》,它就擺在你面前,我不想看了,就沒有了,不需要收藏。要什麼東西就擺在面前,想吃的,吃的在面前,想穿的,已經在身上。極樂世界居住的宮殿沒有家具,家具多麻煩,沒有。客人來什麼?客人來就變化師子座,每個人都有座位;客人走了,師子座不見了,不需要去收藏,不需要整理。這樣美好的世界,怎麼能不去?真正明白了,積極爭取,我還在這受這個罪?

  菩薩到這個世間來,你看《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,菩薩來幹什麼?代眾生苦,這真的,「隨緣妙用,威儀有則,柔和質直,代眾生苦」。釋迦牟尼佛一生的示現,苦行僧,表演做給我們看的,就像唱戲舞台表演一樣,苦行僧的這個形態出現在舞台上,他在幕後那是佛身。跟《觀經》上講的阿彌陀佛沒有兩樣,身有無量相,相有無量好。《觀經》上提出數字,身有八萬四千相,每個相有八萬四千隨形好,往生就得到,而且是化生。化生是什麼?一去,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,阿彌陀佛有什麼相,你也有,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。經上講得很清楚,這四十八願說的,佛為什麼要發這個願?他看到十方世界相貌不同,相貌好的就傲慢,相貌差的有自卑感。他願力成就的世界沒有這個現象,大家平等,跟佛完全一樣,所以到極樂世界,這個念頭就沒有了,這煩惱就斷了,真正慈悲到極處!這幾句說得好,「淨土法門能令惡逆凡夫暗契一心,是故彌陀號為願王誠不虛也」。

  我們看下面這一段,「又道綽大師於《安樂集》亦論十念往生云:汝謂一形惡業為重,以下品人十念之善以為輕者」。這是有人讀到下品經文,會產生這種疑惑,總會以為五逆十惡造的罪業太重,臨終十念好像這個功夫太淺,臨終十念怎麼能夠消除他的罪業?眼前看他造這麼重的罪業都很難,臨終十念哪有那麼便宜,他就往生成就?這總是不太容易接受。又何況講這一念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那更不敢相信。你這一生幹的壞事,我們覺得臨終十念都不能化解這個問題,何況是無量劫?都有這個疑惑,都不能相信。真正明白事實真相了,則勉強可以信。道綽大師在這裡要為我們做個解釋,「今當以義較量」,這個義是義理,用這個義理來做標準,來做個比較。「輕重之義者」,什麼是輕?什麼是重?這個義理他講了三種,「正明在心」,正明這兩個字是貫下去的,正明在心,正明在緣,正明在決定,「不在時節久近多少也」。這沒關係,造再重的罪業、造再多的罪業都不要緊,就怕你不覺悟。覺悟了真能化解,迷了或者有懷疑,你就得承當,你要受苦,這裡頭有道理在。

  這下面給我們解釋,「一、云何在心」?用現在話說,為什麼說在心?「謂彼人造罪時,自依止虛妄顛倒心生」,他肯定是這個心造罪業的。虛妄顛倒心是什麼?阿賴耶識,不是真的,是「依妄心而生」,依妄心而生的全是妄境,就不是真的。初學的人不懂,老修知道,在經上看得多,這個世界是假的,大家誰承認?這都真的,怎麼是假的?你要是真的,全是真的,你就有得受;你要知道是假的,才能斷得了,可以不受。六道輪迴是假的,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假的,至少要肯定到這個階層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什麼叫有為法?有生有滅就叫有為法。那我們想想,哪一法不是有為法?我們動物有生老病死,有為法;植物有生住異滅,有為法;礦物、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,有為法。也就是它會變,凡是會變的都叫有為法,現在說天,天也變了,也不正常,天和地全是有為法,時間跟空間都是有為法。我們看《百法明門論》,前面九十四種都叫有為法,有為法分幾大類?分四大類,第一個心法,八個心,阿賴耶的八識。第二個心所法,就是心理作用,心理作用分為五十一大類,這是有為法,它有生滅。另外色法,就是物質現象是有為法,物質現象無常的。再有一個,抽象概念,佛法名詞它不叫抽象概念,它叫不相應行法,就是抽象概念,它沒有事實,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,時間跟空間就是抽象概念,二十四個抽象概念。所以一共九十六法,九十六法全是有為法,有生有滅,剎那不住,全是假的。

  真正參破,善等於零,惡也等於零,沒有一法不等於零。染等於零,淨也等於零,統統歸零就平等,就化解。但是你歸不到零你就得有受,這個受也不是真的,地獄裡受苦受罪是真的嗎?不是,就像作夢一樣,夢裡面也受罪,這真苦,夢醒之後沒有了。覺悟的人就像是夢醒了,把事實真相全部都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哪有這些東西?所以永嘉大師說得好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,覺後空空無大千」,問題你要覺,不覺不行。諸佛菩薩示現在人間就為一樁事情,把大家喚醒,用講經教學的方法破迷開悟,就幹這樁事情。這樁事情,我們用世間話來說,出世話就沒事了,沒得說的。世間話來說是無量無邊的功德,用出世間法歸零了,無量無邊功德也等於零,一切都歸零,一切最真實。可是歸不到零,善就有善報,有福報,惡就有罪報,你歸不到零你就得受,歸到零就沒有了。你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曉得,造極重罪業的都沒事,歸零就沒事。但是問題是有幾個能歸到零?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歸不到零那你就得受。

  歸到零之後明白了,阿彌陀佛從哪來的?我心所現,我心所生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極樂世界從哪裡來的?我心所現。娑婆世界從哪裡來?我心所現。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無一不是我心所現、我心所生,真的明白了。明白之後你的心清淨、平等,決定沒有哪個高、哪個下,完全平等,天堂跟地獄平等,極樂跟娑婆平等。你無論在哪個境界裡,你的心不動,不動就歸零,動就歸不了。不動就是一真法界,不動就是常寂光淨土,這個道理很深,要細心去體會。能體會得到嗎?放下可以體會得到。如果沒有放下,怎麼體會都是妄想,為什麼?體會裡頭不能用心意識,用心意識不叫體會,那叫想,想不到,愈想愈錯。體會不能用心意識,心是妄想,意是分別,意識是分別,意根就是末那,末那是執著。所以不用心意識,就是不用分別執著、不用起心動念,你就見到真的。所以凡夫造罪,他依止的是妄心。

  「此十念者,依善知識方便安慰,聞實相法生(依實相而生)」。念佛是依實相,造罪業是依妄心的,我們今天念佛為什麼沒效果?我們念佛還是依妄心而生這一念,所以它不起作用,念了幾十年,邊都沒有摸著,道理在此地。如果要是依實相而生的話,那個效果卓著。我們的根性鈍,愚鈍,所以聽教讀經,讀了幾十年還是用妄心,沒有辦法把妄心換成真心。這個原因在哪裡?原因在沒有善知識教導。遇到善知識,遇到善知識自己本身具備的條件要足,什麼條件?誠敬。絕對不是善知識要求學生對他真誠恭敬,那不是善知識,善知識絕對不會有任何要求。為什麼要誠敬?誠敬是性德,只有性德才能夠契入心性;不是誠敬,你是妄心,妄心入不了真實境界,就這麼個道理。老師取學生,確確實實是這個標準,這個學生,你看他這人真誠、恭敬、老實,這是個人才,他能成就,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就會特別照顧。他天天在觀察,天天在幫助你,分寸拿捏得非常準確,為什麼?過分對你好的時候,你起了傲慢心,貢高我慢;如果對你冷淡的時候,你心灰意冷,都不能學到東西。所以老師對你一定是不即不離,完全是自自然然的長成。我們過去常常有這種想法,以後遇到的時候,真的,真是這樣的。

  一九四九年我到台灣,一個人到台灣去的,跟著軍隊去的,那個時候不跟軍隊就到不了台灣,我那個時候二十二歲,只有從軍到台灣。到台灣之後人地生疏,沒有親戚、朋友,也沒有熟悉的人,很想讀書沒有錢,繳不起學費。在軍中服務待遇非常微薄,僅僅能夠維持自己很低水平的生活,這樣的困境當中只有靠自修。書本非常缺乏,縱然是有,買不起,怎麼辦?只有去抄,星期假日到圖書館去借書借來抄,哪有現在這麼方便?遇到方東美先生是知道他是安徽桐城人,是老鄉,雖然不認識,是老鄉,就套著老鄉的關係給他寫一封信,信裡附了一篇文章給他看。目的呢?沒有別的,希望能同意我在學校去旁聽他的課,那個時候對哲學很有興趣。信寄出去這是一個試探,能不能有什麼後果不知道,也不去想它。一個星期回信收到,他寄來,約我到他家去見面,我到他家裡第一次見面,就是我那一封信自己介紹自己。見面之後問了我很多話,我老老實實的回答他,希望能到學校旁聽。他告訴我,他說「現在的學校,先生不像先生,學生不像學生(六十年前),你到學校去旁聽,你會大失所望。」我聽了這句話,就是涼水澆頭,希望完全沒有了,所以當然表情就很沮喪、很難過。我們這樣坐了大概五、六分鐘,坐了五、六分鐘他老人家又說,「這樣好了,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,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。」這是作夢都不敢想的,在他家裡的小客廳、小圓桌,一個老師、一個學生,我跟他學哲學概論是這麼學來的。

  以後,他的學生很多,大概這種教學只有我一個。所以方老師很多成就的學生,包括香港新亞書院的院長唐君毅,也是方老師的學生,聽到之後對我才另眼相看。他說「方老師的眼睛長在頭頂上,誰都沒看中,他能看中你,單獨教你,你一定有長處。」實在講我什麼長處都沒有,真正講長處就是對老師的恭敬,這是從小父母教的,沾這一點光。我跟章嘉大師、跟李老師,跟李老師的時間長,十年,都是一點誠敬心。沒有誠敬,什麼也學不到,大概就是我跟一般學生比,我比他們誠敬心要多幾分,就靠這個。這六十年過了,我的經歷當中,我就非常肯定印光大師的話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印祖只講到這裡。我後頭加了幾句,一百分的誠敬得一百分利益,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,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,一點都不錯,沒有真誠恭敬什麼都得不到。真誠恭敬要培養,從哪裡培養?培養自己的謙虛,謙虛還不夠,應該講謙卑,謙卑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。你們去看看《了凡四訓》,你看了凡先生他對於一些讀書人上京去趕考,他的判斷哪個人可以考取,哪個人考不取,都被他料中,他會看相嗎?不會。他看什麼?就看這個讀書人的言行舉止,如果真正表現謙虛的,這個人決定考中,他的標準就這麼一點點。

  《四訓》裡頭講得清楚,他勸他的兒子要學謙卑,謙卑的人一定誠敬,誠敬的人一定能夠契入心性。有一絲毫驕慢就考不中,《了凡四訓》也舉了一個反的例子,有個人去趕考,自己非常自負,他文章寫得好,他對一些同學也瞧不起。他去考沒考中,心裡很不服,大罵這個考試官沒有眼睛,這麼好的文章為什麼不取?他在那裡發作大罵的時候,旁邊有個老道在旁邊笑笑,笑他。他就很生氣,就對這老道,「你為什麼笑我?」他說:我笑你,你的文章大概不怎麼太好。「你沒有看過我文章,你怎麼知道?」我看你發這個脾氣,就知道你寫不出好文章。這個讀書人難得,一聽之後,老道講的話有道理,所以馬上就謙恭,就在老道面前懺悔,老道就教他,以後他真改過自新,三年之後再去考,考中了。了凡先生看人沒有別的本事,他不是一個命相家,他就看人有沒有誠敬,言行舉止是不是端莊、是不是老成、是不是恭敬,從這裡看,連世間法成敗的關鍵都在此地,又何況是佛法?要緊,不是不要緊。

  所以這個在心,依妄心不行,依實相,實相是真心,依真心就能成就,世出世間法一樣的,沒有例外的。今天社會這麼亂,災難這麼多,原因在哪裡?全都用妄心,沒有用真心的。念佛都是用妄心,他怎麼會有成就?用真心的人多了,社會就沒問題了。為什麼過去社會那麼美好?過去社會有人教,我在前面講過,中國這些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,中國人最重視的是家庭教育。家庭教育是中國五千年長治久安的基礎、根本,這個做得好,所以帝王真的垂拱而治,天下太平。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,滿清,你看看滿清入關,康熙六十一年,雍正十三年,乾隆六十年,後面也可以把嘉慶帶著,將近兩百年太平盛世,社會安定,人民生活幸福,怎麼來的?家庭教育好。皇帝重視家庭教育,家庭教育好的都頒獎,送匾額獎勵。每一家都把他的子弟教好了,社會上沒有壞人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天下太平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道綽大師講的論心、論緣、論決定,講得好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學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