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八三集)  2011/4/2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38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四百七十四面倒數第二行,最後一句看起:

  「廣長舌相,乃三十二相之一。舌廣而長,柔軟紅薄,出口能覆面至髮際。」這是解釋經文裡面,如恆河沙數的諸佛各出廣長舌相,解釋這一句。廣長舌相是三十二相之一,這裡註得很清楚,舌廣而長。大乘教裡面我們常讀的,江味農居士的《金剛經講義》裡面就說得很清楚,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說出來了,每一種相都是善德累積所成就的。廣長舌是不妄語,這個後面有說的,下面就講到了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一個人三世不妄語,連續三世,當然這個人修得不錯,沒造惡業,三世都能得人身,三世都能夠學佛,沒有四種口過,就是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,舌可以舔到鼻尖,舌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尖。這三世。釋迦牟尼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蓋住,頂到頭髮的邊際,這是給眾生證明,佛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從來沒有妄語過。所以才有這樣的瑞相,證明佛的話可以相信、可以接受,取這個意思。現在不是一般人來讚歎,而是十方世界,十方世界每一方世界都以恆河沙數來比喻,實際上,恆河沙也沒有辦法真正比喻得到。每一個世界裡面的佛就像恆河沙數一樣,恆河沙再乘恆河沙,這諸佛有多少!

  佛為什麼這麼多?實際上我們在理上講,能體會得到,《華嚴經》上佛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所以,佛的心平等,菩薩的心永遠懷著感恩、誠敬,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是佛,一切眾生將來都要成佛,只是早晚不同。早晚不同的原因,經上講得很好,總在遇緣不同。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緣分,如果真想成佛,一點都不難,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唯一的易行道,萬修萬人去。阿彌陀佛本願裡面講得很清楚,五逆十惡,造這麼嚴重的罪業,五逆罪必定墮阿鼻地獄的,要能聽到這個法門,回心轉意,真誠的懺悔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都能往生,沒有一個不能往生。你要問為什麼?惡人一回頭、一懺悔就是善人,他本來是善人。這是連中國,佛沒到中國來,我們中國老祖宗都告訴我們,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這個本善就是佛性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怎麼會不成佛!

  所以,成佛是我們本分事情,應該要這樣做法。為什麼?我們迷失了自性,輪迴在六道太苦了!如果我們有幸遇到承平盛世,作人還覺得還算是不錯;沒有福報,遇到亂世,特別是現前,遇到地球上的災變,這個都是過去歷史當中從來沒有記載過的,太苦了。沒有災難,這日子都過得非常辛苦。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讀了之後無比的羨慕,這是我們應該去的地方。而且佛一再告訴我們,你真想去這一生就能去,沒有一個不能去的。五逆十惡都能去,只有一種人不能去,他不相信的,那就沒法子,不相信、不願意去。由此可知,能不能往生,能不能在一生當中成佛,這個權掌握在自己手上,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。我們為什麼不去?這些年來我說得很多,經上講六道,事實上也是有六道。而現在我們自己所造的業,無論是有意無意的,擺在我們面前確實只有兩條路是決定行得通的,一個求生淨土,一個就是無間地獄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展開經本對照一下,我們是不是造了地獄罪業,造地獄罪業怎能不去?前年我們看到這本書,這是《凱撒軍團東征中國之謎》,二千一百年,這支軍隊在中國全軍覆沒,都死在中國。身死了,靈魂沒死,這個事情我們要意識到,身有生死,我沒有生死。我的身有生死,我沒有生死,我還在六道裡頭搞輪迴。靈魂是不是我?不能說是我,也不能說不是我。為什麼?它是變了質的我。變什麼質?迷了,迷了自性的我。如果他覺悟了,那就不叫他做靈魂,就叫他做靈性。還是這麼一回事情,迷了叫靈魂,覺悟了叫靈性,靈性不滅,靈性是真我。

  修行人修什麼?無非是把靈性不斷向上提升,提升到究竟圓滿,就是大乘妙覺果位。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菩薩有五十一個級別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到妙覺這圓滿了,回歸自性。明心見性是不錯,見性就成佛,但是見性之後還得要修,見性沒有回歸自性,但是見性之人肯定他會回歸自性,也是時間早晚不同。《華嚴經》上,明心見性是初住菩薩,往上去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,這四十一個位次都是明心見性。為什麼還有四十一個位次?四十一個位次真有,但是你也不能說它有,因為他們這些人已經把無始無明斷掉了。無始無明是什麼?起心動念。六根在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,這是自性本定,六祖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「何期自性,本無動搖」,就是自性本定。所以,定才是真正的真心,真心現前;起念頭錯了,念頭就是你不定了,你浮動了,就迷了。他們都能夠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全部放下,那個境界是平等的境界,我們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他們全得到了。為什麼還有階級?這個階級是習氣沒斷,無始無明的習氣在,習氣不礙事。習氣只有一樁事情障礙,障礙你回歸自性;也就是說,你住實報莊嚴土,你不能夠進入常寂光。常寂光是自性,常寂光也就是大乘經裡面所說的大般涅槃。無始無明習氣是用什麼方法斷?沒有方法,他不起心不動念,他還有什麼方法?只有讓時間久了,自然沒有了。所以它不礙事。

  實報莊嚴土的菩薩,他們的智慧、神通、德相跟妙覺位佛果沒有差別。起作用也是遍法界虛空界有緣的眾生,跟他統統都起感應道交,他有能力化身,不止千百億化身,同時能應一切有緣眾生之感,眾生有感,佛就有應,感應道交。感應,我們前面講過很多,可以分為四大類,顯感顯應、冥感顯應、顯感冥應、冥感冥應,四種。怎麼應法?諸佛菩薩不起心不動念,你要問他有什麼方法,他沒有。由此可知,我們所看到的應,是我們的念頭變現的,我們的念頭是緣,他的應那是因,因緣和合,境界就現前。就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隨眾生的念頭而示現的,不是隨佛的念頭,佛沒有念頭。法身菩薩就是佛,真的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像我們敲鼓,鼓沒有念頭,大叩大鳴,小叩小鳴,不叩不鳴。所以我們起心動念求佛菩薩,佛菩薩是反應,他沒有起心動念,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,應該說什麼法他就說什麼法。那應該是什麼?是我們眾生應該,我們想見什麼相、想聽什麼法,他就有這個反應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正報,彌陀說法,依報,你看樹木花草統統都宣揚妙法,那也是我們念頭感,它自然的回應。於是我們就明瞭,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,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說一句法?沒有。我們這些眾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,提出問題,自然回應,沒有通過思考,沒有起心動念,我們從這上能體會到。那是性德的回應,佛做種種示現是個緣。千萬不要誤會了,佛還有分別、還有執著、還有起心動念,那就全看錯了!所以說法,法叫妙,妙在此地,真的是妙不可言。廣長舌相也是個緣,這三十二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都是恆順眾生。三十二相是古印度習俗認為這三十二種大人相、聖人相,所以他自然就現這個相,隨眾生心現的。

  「《阿彌陀經略解》蘧庵師曰:出廣長舌,表無虛妄」,重要是這個,顯示、表現真實不妄,「無量劫來,口離四過」,口過四種,就是十善業上說的,沒有妄語;沒有兩舌;沒有綺語,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;沒有惡口,惡口是言語粗暴,讓人聽了很難受。這四種過失都沒有,這叫不妄語,「故感此相」,所以它是自然的,你真正這麼修,就會感這種果報。「又《圓中鈔》曰:惟世尊多劫實語,故舌相廣長,超異常人。」釋迦牟尼佛,前面說無量劫,《圓中鈔》也說多劫,感得這樣殊勝的果報。「然有常相、現相不同。若常相者,縮之雖常在口,伸之則能覆面,上至髮際。」他不伸出來你看不到,它在口裡面,他伸出來的時候,他的舌就能把面蓋住。「此曾令外道生信,所示如此也」,你要不相信佛說話是誠實話,佛就表演給你看。當時印度人學道的風氣非常盛,修行、修道在世尊那個時代好像是印度人一種時尚,都喜歡。修學其他道門的,遇到釋迦牟尼佛,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有懷疑,佛就用這個方法來示現,告訴大家,如來是真語者、實語者。

  講現相,「又有大小不同。如《阿彌陀經》」,《阿彌陀經》有這樣幾句話,「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,各於其國,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說誠實言,汝等眾生,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,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」。這個廣長舌相就大了,不是蓋到臉邊,這個廣長舌相是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蓋覆住了。這真的是假的?佛這個話是不是過分?如果說過分也是妄語。我們應該怎麼解釋法?現在物理學家告訴我們,我們在前面曾經讀過一毛一塵,毛是汗毛,汗毛的尖端,正報裡最小的;塵是微塵,依報裡面最小的。這個最小的還不算小,他說一毛一塵的微點,這我們無法想像,極其微細的那個微點。黃念老是個學科學的,他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,這都是最近,八0年代的科學家,也就是最近三十年,物理學家所發現的,叫量子,也叫小光子,很可能就是佛經裡面所說的極微之微,不能再小了。小到一個什麼程度?我們講原子、電子,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,很像一個星系,像太陽系這麼個樣子,肉眼看不見。原子核好像太陽,它是中心,環繞著旋轉是電子,就像行星一樣。這個微點跟電子來做個比較,多少個微點才等於一個電子?一百億,也就是說,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是一個微點。這麼小的東西,物質現象。

  我們在《妄盡還源觀》上讀到,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分不開的。再小的物質現象,講到現在物理學家講的小光子,它都具足五蘊的現象,就是色受想行識。「觀自在菩薩,照見五蘊皆空」,那個五蘊是小光子,佛法裡面講極微之微。它是個物質現象,這個物質現象裡面有受想行識,有這個東西。不但有這個東西,這個小光子裡面有世界,遍法界虛空界就在這個小光子裡面。經上告訴我們,普賢菩薩,等覺普賢,他有能力進入微塵裡面的世界,到微塵世界裡面去參訪諸佛如來,去供佛,聽經聞法。裡面大得很,世界沒縮小,這微點沒放大,微點裡面居然有整個世界。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,我們這個舌頭,就像我們普通舌頭,你遮蓋了多少微點,每個微點都是遍法界虛空界。這裡說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這可能,這不是假的,這是事實真相。誰清楚?普賢王菩薩清楚,你問他,他一定告訴你,真的,一點不假。然後回過頭來告訴你,你也如此,你自己不知道。

  如果我們懂得自性裡面一些常識,這問題就完全解決了。自性,只要是稱性,就沒有大小,只要稱性,時間跟空間都沒有了。沒有時間,沒有過去未來,沒有空間就沒有距離,也就是大小都沒有。你要說大,無窮大,你要說小,到極微之微,它是一不是二,實際上都是當下一念。這個當下一念很難懂,這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對話的那一念,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就是這樣的一念。這個一念如果斷掉,虛空法界全沒有了。斷掉是什麼?斷掉就回歸自性。這一念沒斷,實報土的這些菩薩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斷掉了還藕斷絲連。他習氣沒斷,起心動念真斷掉了,習氣沒斷,所以藕斷絲連,還有現象發生。哪一天他這個習氣斷盡,這境界就沒有了,實報土也不見了。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包括實報莊嚴土,沒有說實報莊嚴土例外,包括實報土。只有一樣東西真的不生不滅,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,它沒有生滅,它沒有現象。它沒有物質現象,也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,它什麼都沒有,所以科學對它就沒有辦法,永遠探測不到。

  這樁事情佛經上講得很清楚,為什麼探測不到?你用的是妄心,你用的是分別心、執著心。分別是第六意識,執著是第七末那識。第六識的功能最大,佛說的,你看它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,沒有它不相應的,對外它能夠攀緣到整個宇宙,對內它能夠攀緣到阿賴耶。現在量子力學家看到這個東西,就是阿賴耶的現相,阿賴耶的三細相。阿賴耶的業相,科學家的名詞叫能量;阿賴耶的轉相,就是見分,業相是自證分,轉相是見分,科學家稱為信息;境界相是相分,科學家稱為物質。也就是說,用意識你能緣得到的這是極限,你已經達到極限,再沒法子突破。現在他知道物質現象從哪裡來的,他曉得,意念是物質現象的基礎,所以物質現象是從意念發生的。但是意念從哪裡來的,怎麼發生的?他找不到,他只說了一個,也正確,無中生有。

  自性清淨心,常寂光,誰知道?經上說得好,這個事情唯證方知,你證得你就知道了。用什麼方法證得?用禪定,就是放下,你真的能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你就知道了。因為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是妄心,妄心只能夠緣到妄境。阿賴耶是妄,虛妄的,法界虛空界也是虛妄的,你可以緣得到,真緣不到。真,必須把妄放下,真就現前,就這麼回事情。科學家如果能夠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,他就成佛了,他就知道了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大乘教裡面,八地菩薩叫不動地,見到了。八地上面,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五個位次,最上面這五個位次他們都清楚、都見到。實際上,初住菩薩也見到了,模糊不清楚,因為他有濃厚的習氣。以後習氣逐漸逐漸淡薄,逐漸逐漸清楚,到八地這透明了,完全清楚了。真正講到究竟,那是妙覺位,妙覺回歸常寂光,這一切現象全沒有了。

  這些事情難,太難太難了!古時候沒有這些科學,佛講這個東西誰相信?我們今天如果沒有科學家這些報告,我們對這個問題還是懷疑,不能不懷疑。我們是沾到現代科學之光,幫助我們斷疑生信,我們對佛經上講的這個東西不再懷疑,真的相信了。真相信,我們就真的願意去,曉得極樂世界不是假的,阿彌陀佛是真的,我們這才發心,一心嚮往。經上告訴我們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句話太重要,我們就憑這句話決定得生淨土,決定見阿彌陀佛,決定一生成佛。所以,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不讚歎這部經。這個經名,就是《阿彌陀經》的本名,這釋迦牟尼佛說的,「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」,這是《阿彌陀經》的原名。鳩摩羅什大師翻譯,把名字改了,就叫《阿彌陀經》,就直捷教你念佛,這個用意非常好。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?就是念阿彌陀佛,念阿彌陀佛就是不可思議功德。一切諸佛都護念、都讚歎、都勸大家學習。名號功德不可思議!

  「經言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即殊勝之現相,此經」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「大小二本相校」,《無量壽經》稱為大本,《阿彌陀經》稱為小本,這兩部經比較一下,大本沒有說遍覆,但是大本說「放無量光」。「故知舌相即是此光」,這個光是從舌發的,「此光即是舌相,無二無別」。所以這個經文上出廣長舌相,放無量光,說誠實言,這個樣子看起來,大小本是一樣的。「故知法音所被,當不止三千大千世界」,遍法界虛空界,絕不是侷限在三千大千世界。「又《圓中鈔》繼云:《法華》言高而不言廣,故曰上至梵世」,梵是大梵天,往上面講,到大梵天王。「此經言廣,而不言高,故曰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」意思也相同,因為三千大千世界的頂就是摩醯首羅天王,大梵天王就是指的他,色界天頂。「要知二經,大小相齊,但文互略,故各舉一邊,悉是表無虛妄,現此」,就是現廣長舌相,「以敦聞者之信耳」,幫助聽的人建立信心。敦是頓悟,聞,聽到了要不信,等於沒聽,不得受用,聽了之後要信。你看現在念佛的人很多,信佛的人很少,這就是古人所說的,「口念彌陀心散亂,喊破喉嚨也枉然」。

  佛法是心法,形式固然重要,形式是為利他的,不是自利,自利是用心。要轉變心態,我們的心像不像阿彌陀佛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心要像阿彌陀佛,願要像阿彌陀佛,德要像阿彌陀佛,行要像阿彌陀佛,你學得很像。要像前面我們念過的阿闍王子,他們那一幫人,你看聽到釋迦牟尼佛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,他們心裡都發心,要求生極樂世界,要在極樂世界成佛,成佛要跟阿彌陀佛一樣。他們起心動念,佛就知道了,不必說佛就知道了。我們要起心動念,佛也知道,不僅釋迦牟尼佛知道,阿彌陀佛知道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諸佛如來都知道。為什麼?念頭才起,周遍法界。我們起個惡念,這個惡念遍法界虛空界也都知道,沒有法子瞞別人,只有法子欺騙自己,自欺欺人。為什麼?凡夫不知道。極樂世界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,為什麼?他們都是阿惟越致菩薩,他們的六根能量都是遍法界虛空界,哪有不知道的!我們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真正想作佛,真正要跟阿彌陀佛平等,極樂世界人人歡喜、人人讚歎,又一尊阿彌陀佛來了,沒有不歡喜的。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做得到的,為什麼不幹?這個緣不容易遇到,開經偈上講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彭際清居士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」,我們逢到了。逢到不認識,當面錯過,你看多可惜,那叫什麼?真錯了!

  現前這個時代,災難的信息傳播很多、很雜,是真是假可以不問它,不需要理它,關鍵完全操在自己。我聽這些信息,我不聽別的,我只聽的是什麼方法能夠應對這個災難,我只要知道這一點。結果四面八方來的信息,統統叫念佛,那念佛是我們的本行,我們現在就在念佛,念佛就能化解。能不能相信?能,確確實實能。《遺教經》裡面佛告訴我們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我們在這個經前面念過,止心一處也是無事不辦。我只要把心安住在阿彌陀佛上,問題解決了。縱然這個災難上我應該去的,我到哪裡去?到極樂世界去,我不到別的地方去;不應該去的,那我就有使命,要帶一批人到極樂世界去。所以應對災難的問題,主權在自己,不在別人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災難一點都不可怕,你真正了解了,災難,好事,為什麼?叫我快一點成佛,我早一天去作佛,我求之不得的事情。我還要找這裡安全那裡安全,沒有,處處都是極樂世界。就像中峰繫念法事所說的,中峰禪師講的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;此方即是淨土,淨土即是此方」,需不需要找?不需要。我們如果是真修,所在之處這個地方沒有災難。

  我們學佛不能白學,你真把這些道理,性相、理事、因果都透徹了,你就如如不動,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住。我們住在這個世間沒事,除了誦經、念佛之外沒別的事。我們在此地讀經、分享、念佛沒有障礙,這就有緣,這就是極樂世界,這就是寶土。國外也有很多地方想邀我去,我沒有任何條件,只是天天可以講經,天天跟大家分享。我們同學、同參道友很多,每天都在網路、都在衛星電視,只要能夠跟全球各地的同修天天在一起分享、天天在一起學習,這個緣就殊勝,到哪裡都一樣。所以,敦聞者之信重要重要!我們也要表現如如不動,大家才更相信。還要找個地方去逃難,人家就不相信了,這哪裡是學佛的人,這麼一點定功都沒有?那就錯了。所以信,信接著要有願,願接著要有行,我們就成功了。

  「《法華》明豎出三界,故但言高」。這都有表法的意思。《法華經》,成佛是一個階層一個階層往上升的,五十一個階級慢慢往上升,時間要很長。「此經明橫出三界,故但言廣」,這個含義很深,這個經它不是豎出,橫出、橫超,就從我們現在這個身分就走了,就到極樂世界去。可以說一切經,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豎出,只有淨宗帶業往生是橫出。說老實話,我們也只有這一條路能走得通。豎,一定要斷煩惱,非常非常不容易,生生世世無量劫的修行。「若即豎而橫,即橫而豎,文雖互略,義必相齊」,橫出、豎出都講得通,橫包含著豎,豎裡頭也包含著橫。「鈔義精妙,啟人深信」,這講《圓中鈔》,幽溪大師作的。《阿彌陀經》註解最重要的三種,蓮池大師的《疏鈔》、蕅益大師的《要解》、幽溪的《圓中鈔》。這是引《圓中鈔》的,《圓中鈔》引《法華經》的這段經文來給我們做解釋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。「又慈恩師云」,窺基大師,玄奘大師的學生。他老人家住的那個寺廟叫慈恩寺,所以後人對他尊敬,不稱他的名號,稱慈恩大師。他說,「佛之舌相,證小,則覆面門,以至髮際」,他說這小事,用這個來做證明,「今覆大千,證大事也」,現在出廣長舌相,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證明大事。這什麼大事?念佛法門普度法界一切眾生,這是大事。念佛法門普度八萬四千法門的眾生,他們不管在哪個階層,聽到念佛法門都橫超出來,就不必再受那麼辛苦。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可以得度,這豎中有橫,橫中有豎,妙不可言。我還聽說有人批評念佛法門,那個對象是對我來的,說淨空法師只講淨土法門,別的法門他都不講。現在,淨土法門裡頭包含所有一切法門,講這個法門,所有一切法門全講了,這可以作證,這些話不是我說的,是祖師說的,句句是真實語。慈恩師這個幾句話說得更圓滿,今覆大千,證大事也。

  「又云,菩薩得覆面舌相,故其言無二,悉真實故」,這也是慈恩大師講的,「則覆面之舌,已無妄語」,肯定不是妄語,「況覆大千乎」。何況在彌陀會上,在無量壽法會裡面,出廣長舌相,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「於佛之所讚,應生實信」,我們今天聽到諸佛如來的讚歎,應該要真信,你就與法相應;聽了之後還有懷疑,那業障重!重不怕,多聽,古大德教導我們的方法妙絕了,我們不能不信,古人說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為什麼?我們用的心是妄心,所以聽了半信半疑;一千遍念下來之後,我們的妄心沒有,真心現前。定了,定是真心,妄念、雜亂是妄心,一千遍念下來,心定了,真心現前,真心就相信了。真跟真相應,妄跟妄相應,這裡頭有道理,不騙人的。一千遍我心還定不下來,你就兩千遍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肯定得三昧。三昧現前,真信了,不再懷疑。這就是清淨心現前,清淨心生智慧,不生妄念;我們不清淨的心,生妄念,不生智慧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那是什麼?修定。

  持名念佛,世尊在《大集經》裡面說得很清楚,他說念佛即是無上深妙禪,這佛說的。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無上深妙禪,能把你的煩惱習氣統統念掉,所以你得會念。才有執著,阿彌陀佛,全歸阿彌陀佛,執著沒有了;才有分別,阿彌陀佛;才有起心動念,阿彌陀佛,全都歸到阿彌陀佛。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了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,只剩一句阿彌陀佛,你成功了。這就是禪,這就是定。效果是什麼?就是經題上的,清淨平等覺念出來了。清淨平等覺是自性,這個東西念出來就明心見性。它有淺深次第,首先清淨心現前,你的功夫不能改變,還是一直念下去,深到第二個階層,平等心現前;不改變,一直念下去,最後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覺就是大徹大悟,就是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參禪大徹大悟,念佛是參禪的另一種方法,目的還是大徹大悟。念這句佛號,確確實實把煩惱伏住,伏久了煩惱沒有了,就斷了。煩惱一斷,清淨心現前,阿羅漢的果位,九次第定,平等心是菩薩的定,覺是如來的定,自性本定。應該要相信。

  下面一段,「說誠實言。說至誠無妄、真實不虛之言。」我們真學佛,真求往生,這兩句就要在現前生活當中去學習,無論對什麼人用誠實心,無論跟什麼人說話用真實語。我不欺騙人,不怕別人欺騙我,這個一定要懂。為什麼我不欺騙人?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我必須要具備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。別人欺騙我,我不會放在心上,為什麼?他不到西方,他要繼續搞輪迴,人各有志!佛都恆順眾生,想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,好,想搞輪迴,輪迴也好,你去搞去。不必去干涉別人,也不必、用不著去批評別人,要干涉、要批評,我們的心亂了。我們沒有時間去干涉、批評,我們要抓緊時間趕快念佛、一心念佛,不能讓心裡有雜念,這就對了。

  「《彌陀疏鈔》曰,誠實,明必可信」,必定這個字是肯定的詞,一絲毫疑慮都沒有,必定可信。這個誠實語是什麼?念佛決定往生淨土,往生決定成佛,誠實語。「以誠則真懇無偽」,真實、懇切,不是假的。「實則審諦不虛」,不是偶爾泛泛之心,是經過細心審察得出它的真相,才知道它不是虛假的,它是真實的。真誠是我們的真心,菩提心之體。經上一再勸導我們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菩提心的體就是真誠。菩提心起作用,作用有兩種,一種是自受用,一種是他受用;也就是說,真誠心怎麼對自己,怎麼對別人。這個我們在因地上就要真做,現在就得要幹。真誠心對自己,就是清淨平等覺,這是古大德所講的深心,《觀經》上說的深心,《起信論》上也說深心,古大德的註解叫好善好德,這對自己。好善好德無過於清淨平等覺,說得很具體,清淨心是善,清淨心是德,平等亦是,正覺更是的,至善至德是大覺。

  對人、對事,這就是對他,慈悲心。這個慈悲心從哪裡來的?從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裡頭來的,所以這個慈悲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慈與樂,悲拔苦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,這就是慈悲心。可是這個心一定是從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覺裡面出來的,這才是真的。如果是自己感情的,裡面夾雜著情識的,我喜歡這個人,我對他慈悲,那個人討厭,就算了,就沒有了,這是假的,這樣的心不能往生。所以我們一定要想到,佛在《菩薩戒經》裡告訴我們,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」,要拿孝順父母的心來孝順一切眾生,這是菩提心。一切恭敬,這是往生淨土的先決條件,你具足這些條件,沒有不往生的。不要以為我對別人恭敬,我吃虧了,人家對我都不恭敬。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,我想到極樂世界去,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這麼恭敬,我要不學會,我怎麼能去!要明白這個道理。然後漸漸你才曉得,對一切眾生恭敬是應該的。他毀謗我,我恭敬他,他陷害我,我尊敬他,為什麼?我清楚,我知道他本來是佛,現在不過一時糊塗而已,怎麼敢輕慢!佛講了,一切眾生是我過去父母、未來諸佛,這個話講絕了。我們能不能信?信那就真幹,千萬不要怕吃虧。古人都說得好,吃虧是福,要不要福?要福就得要吃虧,吃虧的人有福,佔便宜的人沒福。

  實際上,根本的一個大道理,那就是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。你看《還源觀》上,自性清淨圓明體,一體!遍法界虛空界,佛法裡常講的大千世界,從哪來的?都是這一個體變現出來的。在有情分上稱之為佛性,在無情分上稱之為法性,其實法性跟佛性一個性。有情,我們今天講動物,無情,植物跟礦物,一個性。既然有佛性,現在我們知道了,礦物也有見聞覺知,這從前不知道的,以為那純粹是物質,沒有精神的作用。現在我們知道了,幾年前江本博士水實驗證明了,明顯的證明。水是礦物,居然能看、能聽,能懂得人的意思。現在我們台灣有批同學也在做這個實驗,做得很成功,他們通知我要我去看。不但是水,所有一切物質,物質現象都會看、都會聽,都懂得我們起心動念。你不要看桌子,木頭,它會看、會聽,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。我們讀了《還源觀》,道理明白了,我們看到科學實驗,看到科學家的報告,完全肯定,不懷疑,相信那真的,那不是假的。

  所以,這些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開始學習。過去所做錯的要懺悔,懺悔,真正的懺悔不是說給別人聽,我們講發露懺悔,不是的。我這招是章嘉大師傳給我的,什麼叫懺悔?後不再造,你是真懺悔。你說給別人聽,發露懺悔了,明天還幹,那沒用,那不是,那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最重要是後不再造,真回頭了,這一回頭是好人當中的好人,善人當中的善人。所以,佛法常常標榜著回頭是岸,對哪些人講的?都是對發生過錯誤的人講的。錯誤是迷失本性,隨順貪瞋痴慢、隨順煩惱,前面三聚裡面講邪定聚。學佛多年了,不是不知道,明知故犯,為什麼?這是古人講的,看得破,忍不過,還是犯了。這個毛病如何對治?繼續努力,你學習的功夫不夠,敵不過煩惱。如果有足夠的功夫,煩惱現前能如如不動,你不就通過了嗎?功夫更高的人,在煩惱當中得大利益,提升自己的境界。

  大家都知道,《金剛經》上也提到的,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這個災難,忍辱仙人通過了。對他來說,大幅度的提升,忍辱波羅蜜圓滿了。等於說歌利王來考試,他通過了。能不能忍?能忍。有沒有怨恨?絲毫怨恨都沒有,不但沒有怨恨還感恩,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為什麼能忍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,何必當真,不是真的!念頭一轉,問題就化解了,一念覺,問題沒有了,一念迷,那麻煩透了。一念覺,念念覺,一念迷,念念迷,很可怕!所以在我們這樣根性,我們不是上上根人,中下根性,如何能夠保住自己?只有一個方法,每天不離開經典。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菩薩所在之處,我們讀誦經典是親近佛菩薩,這才能保得住。不親近佛菩薩不行!天天讀,有機會聽天天聽,一天也不放過。我在此地讀《無量壽經》,還讀黃念老的註解,我每天大概讀四個小時,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四個小時,快樂無比,法喜充滿。你要問我,我什麼都放下了,我一心一意只求往生淨土,只求親近阿彌陀佛,其他的什麼都不要了。你們說這個災難那個災難,與我不相干,我絕對不會去想哪個地方沒有災難,哪個地方好,我不想這些。甚至於我常想,我也常講,哪裡有災難我到哪裡去。為什麼?早一點往生。緣成熟了,好事,不是壞事!所以心是定的,不被外面境界所轉。我如果說是不會在災難當中就走了,那我住在這個地方就不應該有災難發生。心永遠是定的,信心不逆。所以,用真心比用妄心自在得多,妄心猶疑不定,真心是定的,如如不動。

  下面,「所謂獅子吼,無畏說,千聖復起不能易,萬世守之則為楷者也」,這是講誠實言。獅子吼這是比喻,如來說法是真實語,沒有妄語,像獅子吼那樣的威猛。獅子一叫,你看那些小野獸跑都跑不動,嚇壞了。無畏說,得大無畏。佛,大無畏者,法身菩薩,大無畏者,為什麼?他沒有虛妄,他就無畏。虛情假意怕被人家揭穿,他有畏懼。一個人內外真誠,他畏什麼?自然無畏。都在我們自己對佛法教理的認知,你認識愈清楚,知道愈透徹,你的心愈定,愈有智慧,你才能應付問題,你才能解決問題。千聖復起,這是講諸佛如來。我們這個大劫叫賢劫,這是佛經上說的,在這一大劫裡面有一千尊佛出世。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,下面一尊第五尊就是彌勒菩薩,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成佛。往後還有九百九十五尊,一千尊佛出世,千聖復起不能改,全都是說誠實言。萬世守之則為楷,楷是楷模、模範。真誠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的模範,我們為什麼不學,為什麼不真幹?這種真實言教到哪裡去找?除了在大乘裡面,找不到。

  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全部的內容不外乎三種真實,「真實之際」是講自性,是講的體。這個不必懷疑,一切眾生都有,只是你迷了。真實之際就是儒家講的明明德,每個人都有。「真實智慧」這是講的相,我們用體相用來講,「真實利益」是用,體相作用。我們要求智慧,智慧是真的,智慧是從自性裡流出來的。知識固然重要,可以擺在第二位,不能擺在第一位,擺在第一位我們就錯了。智慧是從定中求的,知識是廣學多聞求的,廣學多聞會障礙我們的清淨心,我們寧願把它放在一邊,暫時不學它。什麼時候學?等我得了定再學,得了定,我廣學多聞不會被它干擾,有這個能力可以了。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廣學多聞,他得定了。他得的是什麼定?明心見性,大徹大悟。悟後起修,悟後再廣學多聞,這正確的,這個沒有錯誤。你看善財給我們做榜樣,在文殊菩薩會上得根本智,就是明心見性,把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都放下了,證得圓教初住,超越十法界了。文殊菩薩讓他去參學,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是知識,是後得智,但是他根本智開了,知識全變成智慧;他要是沒有根本智的話,知識就是知識,知識不會變成智慧。因為他有根本智,所以五十三參全部變成智慧。

  於是我們就曉得,真誠多重要。印光大師常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我後頭把它補充幾句,百分誠敬得一百分利益,千分誠敬得一千分利益,萬分誠敬得一萬分利益。為什麼不用誠敬心?為什麼還搞虛情假意?吃虧的不是別人,自己!別人沒吃虧,自己可吃了大虧。希望我們對這個甚深義趣能夠深深去體會,我們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用在工作、用在處事待人接物,對於佛的話句句不懷疑。現在學佛,最大的困難就是一般人對佛沒有誠敬心,這非常非常困難,諸佛如來來教他,他都聽不進去。所以,弘法利生難處難在這裡,我們如何克服這個困難?克服困難還在自己,我要把我所學的全做到、全落實,就是我先自度,自度而後有緣的眾生就得度,沒有緣的就隨他去。什麼叫有緣?他看到、他聽到了,他能信、他能解、他能發願,這就是有緣的。所以,這裡「守」這個字是關鍵,我們要守得住、守得穩,不可以動搖。守住菩提心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,要真正守得住。

  「又云,純真絕妄」,純,一絲毫夾雜都沒有,「萬劫如然,言誠實者,孰過於是」,講到誠實,還有能超過它嗎?沒有了。這是我們生活、工作、處世待人的態度。諸佛如來如是,法身菩薩如是,我們的祖師大德們亦如是,我能不學嗎?連孔老夫子都懂得這個道理,他老人家在《論語》裡說,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」,他真能守得住,沒有創造、沒有發明。為什麼?無論你怎麼創造,無論怎麼樣發明,都在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個圈子裡頭,你沒有辦法超越。明心見性的人都證得大圓滿了,你能超過他,不可能的;你跟他一樣,行,因為他究竟圓滿了,不增不減。所以,我們只能夠說我希望將來跟阿彌陀佛一樣,你說我將來要超過阿彌陀佛不可能,沒這個事情。阿彌陀佛代表自性清淨圓明體,阿彌陀佛代表究竟圓滿。就像一個圓一樣,沒有一絲毫欠缺,你加一點錯了,加不上去,你讓它缺一點也不可能,就是那麼圓滿。純真絕妄,萬劫如然。

  所以現在人妄念,要做超人,樣樣都要超過別人,錯了。古人的話也解釋錯了,「人定勝天」,這古人講的,他解錯了,人一定可以勝天,這個錯解了。人要定下來就勝天,那個天就是自然,人必須定下來,你才能夠了解大自然,就是這三種現象你就了解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都了解了。定下來才能了解,你心是動的,你永遠不能了解。像水一樣,水必須平,就像鏡子,它才能照見,水起波浪就照不見。所以心不能動,心要靜,心動就壞了。我們聽古人講的,人心壞了,壞什麼?他心動了。本來是不動的,他心動了,動就是迷,動就是惑,叫迷惑。不動就是真心,不動就是純真絕妄,動是妄。萬劫如然,永遠都是這樣的,自性本定。這是誠真之體,誠實之體,誠實言。誠實言從哪來的?從這來的。所以,沒有能超過的。

  「故知諸佛所讚,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,乃極真極實之言。」佛說的真話,不是別人說的,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異口同音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。不可思議功德是什麼?就是這一句名號能普度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,一生圓滿成佛,不可思議!十方諸佛教人,實在講也是有橫有豎。對於那些業障深重的人,不相信這個法門的人,佛很慈悲,佛能恆順眾生,你願意學哪個法門他教你。佛也有條件,如果這個法門太深,你沒有能力學習,他會勸你另外再選。如果對這個法門能真信、能理解,他決定不會勸你選第二個法門。為什麼?這個法門保證你一生成就,而且是圓滿的成就、不思議的成就。你完全選對了,像韋提希夫人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上所選擇的。所以我們要學說誠實言,希望到極樂世界去,這句話可得要認真,如果這句話做不到的話,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當中空過了,可惜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