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六一集)  2010/10/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16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一百八十六面第四行,看十號第八。

  「八、調御丈夫。《淨影疏》曰:能善調伏眾生,名調御丈夫。《合贊》曰:自既丈夫,復調丈夫,故號佛為調御丈夫。若具四法,則名丈夫。何等為四:一、近善知識,二、能聽法,三、思惟義,四、如說修行。」我們就看這一段。這是如來十個德號裡面第八個,稱調御丈夫。《淨影疏》裡面說得比較簡略,能善調伏眾生。這個調伏是教化,比教化的意思要深,教化的成果出現了,也就是所教導的這些眾生都能夠心服口服,伏是這個意思。可見得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。佛能做到,法身菩薩也能做到,為什麼他們能做到?《合贊》裡說清楚了,《合贊》講「具四法」,用我們現在話說,他具足四個條件,所以他能做到。教育必須要真正調伏眾生,教育才算成功。我們知道人心本善,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常說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佛教導我們信解行證,對佛陀的教法,首先我們要建立信心,信了之後要求解,要把佛的教誨搞清楚、搞明白,然後如教修行。修行裡面,最重要的就是調伏我們的妄心、起心動念。行這個字是說行為,行為有善有惡,起心動念由意念指揮我們言語造作。所以修行從哪裡修?如果說是從言行上來修也算不錯,那不是根本,還是在枝葉上修;根本是起心動念,根本修好了,枝葉自然茂盛,這肯定的,也就是圓滿的調伏。

  實在講,在大乘法裡說,起心動念也是煩惱,這一類的煩惱叫根本無明。這個名詞很有意思,顧名思義,無明,明是明瞭,無明,現在不明瞭了。對什麼不明瞭?對自己不明瞭,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。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教學,它教什麼?終極的目標就是明瞭自己,這個教學就圓滿。自己是什麼?幾個人能認識、幾個人能說得出來?別說我們凡夫說不出來,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也說不出來。為什麼?不明瞭。用佛法的術語說,無明破了你就明瞭。無明破了是什麼人?成佛了。佛門常說,「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法身」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那是真的明瞭,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情,完全搞清楚了。在《華嚴經》裡,那是圓教初住菩薩以上,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那就是圓滿的調伏。誰調伏他的?如來教他的。所以如來稱丈夫,大丈夫!自己稱丈夫,又能調伏丈夫,這個丈夫是指十法界。真的,不是假的,為什麼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這個丈夫是佛的別名,是因為他迷失了自性,迷而不覺。他自性有沒有失掉?並沒有失掉。諸位要記住,迷失,迷了,好比失掉,並不是真的失掉,只要他覺悟,他就認識了,所以迷失不是真失。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「演若達多,迷頭認影」,這就是說明什麼叫迷失,沒失掉,自己不知道。

  我講這一小段經文,我用現代比喻容易懂。我們做學生的時代,念小學、念中學就有軍訓課程。為什麼?跟日本人打戰,那八年抗戰期間。小學五、六年級叫高年級的同學要受軍訓,接受軍訓。接受軍訓,教官常常舉行緊急集合。因為那個時候的學生,抗戰期間非常辛苦,日本人到處轟炸。小學我是記得四年級開始就住學校,學校都遷到鄉下,不敢在城市,學生都住在學校裡,跟老師共同在一起過生活,是好!老師真的便於管教。住在學校裡,真的師生如父子,同學像兄弟姐妹一樣,學校是個大家庭。緊急集合規定是小學生五分鐘,起床的時候,早晨起床,那時教官哨子一吹,服裝整齊到操場去集合。常常就發現有人慌慌張張問同學們,帽子找不到了。沒有戴帽子不可以,到處問: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?同學指著他:你的帽子不是戴在頭上嗎?頭上一摸,真的是戴在頭上。帽子有沒有丟?沒有丟,迷了,自己以為丟了,到處找找不到。這就是演若達多迷頭認影,同樣的情形,所以叫迷失。沒失掉,你迷了不知道,就等於失掉。

  六道十法界都是這個情形,六道到處找找不到,四聖法界雖然不找,知道,知道有,得不到享受。為什麼?他知道有,是佛告訴他有,他沒有感覺到他真有。為什麼?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他沒有得到受用。諸位要知道,十法界裡面的佛沒有開悟。這個開悟,都是佛門常講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十法界的佛菩薩都沒有,他的悟是解悟。我們今天經念多、看多了,長時薰修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雖然沒有契入境界,聽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的教誨,明白這個事情,不疑惑了,也能肯定,自己沒得受用。沒得受用是我們行的功夫不得力,你看信解下頭是行,行不得力,行要得力那就會開悟。行是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行的總樞紐,給諸位說就是定,就是禪定。佛門,十方三世一切行人,這個行人就是修行人、佛弟子,修行證果,沒有一個是離開戒定慧三學。疏忽了戒定慧,充其量你只得一個解悟,解沒有行,很多觀念往往是你體會錯誤了。為什麼?這些錯誤是因為你沒有通過修行,通過修行你就明白了。開經偈講「願解如來真實義」,這個願好!沒有認真修行的,也就是說疏忽了戒定,絕大多數是誤解如來真實義、曲解如來真實義、錯解如來真實義,太多太多了。這一類的人看起來好像是修行人,修菩薩道、修佛道,可是最後都到三途去了。我們看到慈雲灌頂法師講念佛法門一百種不同的果報,第一種就是阿鼻地獄。

  自以為是,不行,中國古諺語有句話說得最好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。老人是佛菩薩、祖師大德。你看看,你細心去觀察,沒有一個不講究戒定慧;講究戒定慧,可見得他很認真的學習戒定慧。佛法的戒,根本戒是十善業道。我們再看,通常在家居士修的五戒,殺盜淫妄,出家的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一開端也是殺盜淫妄。殺盜淫妄從十善開始到菩薩戒,菩薩到等覺菩薩都要遵守。從凡夫初學到等覺,這還得了!這個時間很長,不是我們能夠想像的,太長了。他持戒的那個功德,一步一步向上提升,我們只大概人天能夠理解、能夠想像得到,像法身菩薩他們那個持戒的功德,我們想像不到的。所以能夠感化諸天,能夠感化四聖法界,等覺菩薩能夠感化十地菩薩。上面是我們的榜樣、是我們的模範,我們要跟他學,條條戒到明心見性才算圓滿,沒有到見性沒有圓滿。要打分數的話,不夠一百分,總是欠幾分,到明心見性滿分,就一百分,等覺菩薩九十九分,差一分,十地菩薩差兩分,九地菩薩差三分。我這個說法諸位有個概念,不可以輕視,你有這個概念你才曉得此地調御的意思,調伏,我們才知道在這上真正用功努力,知道自己不夠,差太遠了。

  我們講到不起心不動念,是,不起心不動念真了不起,什麼地位?初住菩薩,初住往上面去還有四十一個階級,初住就不起心不動念。所以,這是極其微細的叫細行,你看看菩薩八萬四千細行,八萬四千從哪來的?全從十善業道來的,十善業道是根,那我們不修怎麼行!十善業道為什麼修不好?這是我們不能不思考的,這問題太大了。在家學佛,十善業道沒修好,出家學佛,沙彌律儀沒學好,那是什麼?那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世間法裡作假都不能成就,何況佛法!佛法純真無妄,第一個就給你講真誠。十善業道修不好也不能怪人,沒人教,現在佛門裡誰教十善業道?在台灣還有些法師偶爾講講《十善業道經》,就是講講而已,沒去做。聽的人不會去做,講的人自己也沒做,你說這怎麼行?我們也在這個世界走過很多地方,看得多也就想得多,如何來挽救?所以就想到古人用儒道來幫助十善業道,讓十善業道扎根。我們這才想到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感應篇》,才找到儒釋道的三個根,要從這裡修起,要真幹。你真幹,你學佛的根基深厚,這在佛門術語叫善根深厚;你不真幹,你沒有善根。沒善根,所以你對於佛法的信,古德所謂「露水道心」,你信不堅固,像早晨的露水,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,道心就沒有了。沒有信,哪來的願!因此,沒有辦法抗拒這個社會上種種的誘惑,內伏不住煩惱,外面無法抵禦誘惑,徒有學佛之名,沒有學佛的實質,這是佛法衰的原因。佛法現在衰到極處。廟有,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說,「有廟無道,不能興教」,要讓佛教復興起來做不到。佛教興旺起來要人,真正修戒定慧的人能興佛教,離開戒定慧研究經教的人他不能夠興教。為什麼?他能夠講、能夠教、能夠著書立說,調御兩個字做不到,道理在此地,得真幹。

  發心真幹的人不多,很少見,可是我們中國十三億人口,找個三百、五百真幹的人我相信不難,這麼多人口裡面去找,找真正發大心的,真正把「我」放下的。我學佛,有這個緣分親近章嘉大師,他老人家教我非常簡單,「看破、放下」。看破是什麼?看清楚、看明白了。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真相是什麼?佛常說,我們自己也會說,會說沒用,佛給我們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我們在這個虛妄怎麼樣?認真,沒有覺得它是虛妄,比一般人更認真,這就沒有法子。你沒看破,所以你放不下,這老師告訴我的。為什麼放不下?他沒看破;為什麼沒有看破?因為他放不下。麻煩就在此地,頭一關!佛法修學的祕訣就這四個字,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看破。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好像我們現在爬樓梯一樣,一階一階往上走,你才能走得到。最難的是第一步,第一步提上去了,以後就容易。我們現在第一步有沒有踏到?沒有,為什麼?第一步踏到的時候,在小乘你就是須陀洹,大乘你是初信位的菩薩。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十信是小學,初信是小學一年級,你是真正的佛弟子。在這個位次上,在佛家的名詞講你是小聖,小聖裡的小聖。十信是小聖,你是十信裡最低的初信,小小聖。小小聖都了不起,他不是凡夫,為什麼?他真的看到,真看破了,知道這個世間一切境界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,真看破,所以不再執著身是我。

  小小聖無我了,這幾個人能做到?無我就不會跟人對立,身見放下了、邊見放下了,邊見就是對立的概念,與一切人事物都沒有對立,小小聖能做到,成見放下了。成見是什麼?自以為是。無論是真的還是假的,是善的還是惡的,是邪的還是正的,不管這些,不再堅持了。凡夫堅持,堅持自己的看法、自己的想法、自己的做法,初信菩薩把這種堅持放下了,這一放下能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,他才能做到。為什麼能放下?假的,不是真的。善,善等於零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!惡,惡也等於零;換句話就是,我們用這個大家好懂,統統歸零了,初信位的菩薩。所以,一切不正的這些觀念都沒有了,這是初信位的菩薩。所以他雖然沒有出六道,六道要見思煩惱斷盡,他沒有,他只是見煩惱斷了,思煩惱沒斷,一品都沒斷,決定不墮三惡道。他就等於拿到保證,天上人間七次,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輪迴,證阿羅漢果。我們要把他跟小乘來相比很清楚,初果等於初信,二信是二果向,三信是二果,四信位是三果向,五信位是三果,六信位是四果向,七信阿羅漢是四果,八信是辟支佛,九信是菩薩,十信是佛,這是十法界裡面的佛,再往上去就明心見性。再往上去無明破了,也就是說,六根在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。

  不起心不動念,是妄心放下。起心動念是阿賴耶;不起心不動念,阿賴耶就轉了,轉成大圓鏡智。阿賴耶一轉就是明心見性,那就是初住菩薩,禪宗說的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教下講大開圓解,念佛法門裡面講理一心不亂,名詞不一樣,同樣境界,是一回事情,那就成佛了,十法界沒有了。那個時候,他所現的這個境界是什麼?實報莊嚴土。給諸位說,處處都是實報莊嚴土,一現一切現,絕不是說這個地方是實報土,那個地方不是的,一現一切現。眾生有感他就應,六道眾生感,他就到六道應,那是不是他又到六道輪迴來了?不是,他還是實報莊嚴土。所以他知道六道也是實報土,三途還是實報土,妙極了!他住實報土,可是有六道業的他看是六道,有三途業的他看是三途。幻相,不是真的,《還源觀》上給我們講「出生無盡」,隨什麼出生?隨自己念頭出生。所以你要懂得事實真相,你能怪人嗎?你怪人是造罪業,都是自作自受,與誰都不相干。與諸佛菩薩不相干,與上帝不相干,與神不相干,與閻羅王也不相干,一切境界都是自己意念變現的。所以佛給我們講修行的過程次第,變現境界不一樣。「出生無盡」這句話把我們喚醒了,你看這個念頭多重要。決定不能有妄念,念念要跟性德相應。性德是什麼?智慧、道德、倫理、因果,這是性德,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是性德,佛給我們講的十善、五戒、六波羅蜜、普賢十願是性德,只要你一回頭,起心動念跟性德肯定相應。這個起心動念是自然發生,法爾如是,有沒有自己的概念?沒有,好像是自然的。怎麼發生的?眾生的感,自己的應。眾生感有心,也有無心,無心也能感,冥感;佛菩薩應,不管是顯應是冥應,都沒有起心動念,法爾如是,法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所以法稱之為微妙法,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。

  學了之後得幹,這才行。就是說一定落在日常生活,它就起作用,這個作用會帶給你法喜充滿,無論遇到什麼狀況迎刃而解,不要去思索。這是什麼?清淨心起作用。一般人做不到,為什麼?他那個雜念太多,他心不清淨,他要想、思考,問題現前他要思考,思考裡面就會產生很多錯誤。這就是什麼?知識。我們常講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為什麼?知識是妄想。智慧能解決問題,智慧裡頭沒有妄想,清淨心就生智慧。所以我們學東西也很麻煩,學東西你要不知道學習的要領,不知道學習的祕訣,就會變成知識。這祕訣是什麼?馬鳴菩薩教我們,我們看書,不執著文字相、不執著名字相,名詞術語。這實在講是應該的,可是最重要的是第三句,第三句你的印象落在阿賴耶,這個麻煩,這就變成什麼?變成所知障,叫心緣相。你看你有心緣相,你的清淨心沒有了。你要知道,執著言說跟名字,心被污染;名相,心也被污染,染得不深;最嚴重的染污就是意識,心緣相,你的心攀緣這個相,也就是什麼?我自己懂得什麼想法,我覺得這是什麼意思。你不知道這經沒有意思,你怎麼會有意思?佛是從沒有意思說出來,你怎麼念了會有意思?那個意思不是佛的意思,是你的意思。這是佛法最難的地方,不能用心緣相。

  我們要不要天天看?要,我們天天看經、天天讀經、天天聽講經。會不會?關係在這個會,會的時候,我在這裡是修禪定,修清淨心,修什麼?修不著相。聽經不執著言說相、不執著名字相、不執著心緣相,我在這裡聽經,這樣聽怎麼?這樣聽智慧現前。佛的經、佛的言語,把我們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引出來了。如果我們一著相,智慧就發生障礙,這種障礙叫所知障,貪瞋痴慢那是煩惱障,叫二障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,十九歲出去參學,學了十二年,最後怎麼樣?徹底放下,他才能入定,他才能大徹大悟,這個用意很深!所以東西要不要學?要學,要會學,要在學習裡面去,東方人講、佛法講,以後儒跟道都講,悟性!在學習裡頭怎樣把悟性啟發出來,一聞千悟、聞一知十,那是智慧,那個才管用。所以教學,古時人教學跟現在教學完全不一樣,現在人教學機械的,全著了相,古時候高明的老師他反對,他不會用這個方法。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,老師不准寫筆記。我聽經我的座位是坐在第一排,是跟他兩個面對面,這是他安排的,叫我專心聽。好東西寫下來怕忘記!用不著,你自性裡頭有,在聽經裡面修清淨心。你看經教給我們印下去,你自性裡頭有經,《無量壽經》,你自性裡頭有《無量壽經》,跟無量壽佛無二無別。你相不相信經上所說的,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?如果你相信,你就不必執著,你就真放下。放下,智慧現前;不放下,知識,你所記的是全知識。知識有限,你那個藏書的地方不大,會裝滿;智慧是無盡的,你裝不滿的,而且不是外面來的,是你自性裡頭有的,這個重要。所以怎樣讓我們這個自性、德能、智慧能透出來?那你就一定依戒得定,因定開慧,你得走這個路子。

  讀經是不是修行?是的,你得會;聽經是不是修行?是的,完全在你會不會。會的人怎麼樣?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,不會的人著相。會的人少,不會的人多。我們要慢慢的練,從什麼地方練?就是從放下,認真學習又不著相,這就如法。如果你真的我一切放下,我也不學了,你一事無成。為什麼?你不是真的放下,真放下就開悟了。那怎麼不是真學,我是真放下了?你放下沒放下,你心裡還有個「我什麼都放下」,這還沒放下,這個放下你才能開悟,你還是有!四空天人就是這一類的,我什麼都放下了,萬法皆空,空了,結果怎麼樣?他的果報是四空天裡面無想天,他什麼都不想,他在那裡頭。為什麼出不去?因為他有無想,那個沒放下。我什麼都不想,你看,這一念沒放下,這一念就變成無想天,他就受這個果報。無想也得放下,才乾淨。這很難,太難太難了!大乘法裡面講「二邊不立,中道不存」,二邊不立就是中道,你執著中道,你還是沒放下。所以凡夫,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空,二邊不著又跑出一個中道,總是放不下。放下是真正得大自在,真正活活潑潑,什麼障礙都沒有。從這一點也能夠體會,我有沒有障礙?有障礙。有障礙就想想,沒放下,真放下哪來的障礙!由此可知,戒定慧是多麼重要。我們要想幫助別人,首先要成就自己。佛如此,自己丈夫,自己能調御自己,才能幫助別人。調是對心講的,起心動念,是對這個講的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你能夠調;御是從行為上講的,言語動作你能控制,你不會受外頭影響。

  底下講,這是具四種法,若具四法,則名丈夫。四法,第一個,「近善知識」。非常重要,親近善知識。我們今天善知識在哪裡?其實,一切法都是善知識,只是我們不知道,哪一法不是善知識?問題是只要你有善,你才會知識,你自己沒有這個善字,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。我們還是凡夫,回到凡夫位上,《弟子規》裡面講的,教我們親近仁者,這是佛法講的善知識。仁慈的人、有德行的人、有學問的人,親近他們,向他們學習。在現前這個環境,善知識找不到,怎麼辦?過去善知識的著作留在世間,我們找這個就行了。可是我們初學,初學要找一個善知識,不能找太多,太多了麻煩就來,會把我們搞亂,找一個人。

  從前李老師教我,最初他是叫我跟他,給我三個條件。我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,說明我很想跟他學,做他的學生,他給我開了三個條件。第一個條件,那個時候我已經學佛了,學了幾年,我好像二十六歲學佛的,我親近他的時候是三十歲,五年了,三十歲,跟他三十歲。他說你以前所學的,無論跟什麼人學的,包括跟方老師、跟章嘉大師,我不承認。老師告訴我他不承認。你到我這裡來可以,一切從頭學起,以前不算,這第一條。第二條,你到我這個地方來,只能聽我一個人的。講經、教學只聽一個老師,其他無論是出家在家大德,他們講的東西你不能去聽,不允許,第二條。第三條,從今天起,你所看的文字,不管是經書還是一般書,沒有得到我同意你不可以看。我聽了這個話,這個老師太跋扈,好像是目中無人。為什麼限制得這麼嚴?不讓你聽等於是把你耳朵塞住,不讓你看,把你眼睛蒙住了,專聽他一個人的。我當時聽了這個話,大概沉默了五分鐘,我接受了,我想了一下接受了,這才收我做學生。然後老師就告訴我,我這個條件不是無限期的,五年。五年當中要遵守,不是無限期的,五年。這接受之後,大概到三個月,就有效果出來了,頭腦比較清楚。為什麼?三個月不亂看東西,心定了,只跟一個老師。

  大概是十年之後我才曉得,這就是中國自古以來所講的師承。老師看中你這個學生,想教你,你要是到處去聽,他沒辦法教你,你亂了;到處亂看也不行,畢竟我們年歲大了,我跟他的時候三十歲了,我跟方東美先生是二十六歲,所以這麼限制。半年之後那效果就非常殊勝,心地清淨,好像有一點智慧,聽東西能聽得懂,看東西能看得明白。五年下來之後,我跟老師講,我說:老師,你這個辦法我還繼續延長五年。他笑了一笑。我守他這個辦法十年,這是什麼?其實就是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那你對老師沒有信心不行,你就跑掉了。以後我一反省,過去方老師也是這個意思,沒說出來。我本來想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,他不讓我去,他跟我講現在的學校,先生不像先生,學生不像學生。六十年前!他說你到學校去聽課會大失所望。樂意教我,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,他給我講兩個小時,一堂課。在他家裡小客廳小圓桌上,我們就一對一,我們的課程是這麼學的。我們對他一點瓜葛沒有,不認識,我是慕名寫一封信,自己介紹自己。見面談到最後結論,就是每個星期兩個小時,到他家上課。以後認識章嘉大師,章嘉大師非常關心、非常慈悲,也是一個星期兩個小時。如果我偷懶沒去的話,他就叫他的副官打電話,問我怎麼沒有去,是不是生病了?這一問就不好意思不去,老師太關心了。李老師是說出來了,他們兩個沒說出來。這親近善知識。李老師在教學當中告訴我,他說(他很謙虛),我只能教你五年,五年之後怎麼辦?我介紹一個老師給你,誰?他的老師,印光大師。印光大師不在了,老人家的著作在。他給我四本書,那個時候台灣只有這一套《印光大師文鈔》,正編上下兩冊、續編上下兩冊,四冊。給我,叫我:你去看、你去讀,依教奉行,你就是印光法師的弟子。告訴我,這是當代一位大善知識。他的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,所以我們這個師承是從印光大師。現在印光大師的《全集》出來了,現在精裝好像是七本。親近善知識重要!

  第二個,「能聽法」。這一句好像是簡單,其實不簡單。真能聽法嗎?我們現在才看到一個例子,劉素雲,她能聽法。你看看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她專聽一部,不聽第二部。每天一個光碟,一個光碟一個小時,把這一個光碟重複聽十遍,就是每天她聽經十小時,十小時是同一個光碟十遍,真叫長時薰修!我那一年是在新加坡講的《無量壽經》,時間好像是一九九八年,一個月講圓滿的,每天兩個小時,一個月講圓滿,六十個小時。很快流通到中國大陸。六十天,一部經聽圓滿,都是每天聽十個小時,聽完之後從頭再聽,還是每天一片,十個小時,聽十年,這叫能聽法!這十年,我們不曉得她的功夫,但是我們能夠體會到清淨心有了,清淨心生智慧,所以我在光碟聽她解答問題,聽眾三、四百人跟她提問,二、三個小時的時間解答,講得很圓滿,那是智慧,智慧辯才,那不是容易事情。聽經要這樣聽法。讀經跟這是一個意思,讀經等於說聽古人的,古人講的,書本。聽出味道出來了欲罷不能,法味!古人所說的,世味哪有法味濃!你一接觸,無論是聽、無論是看,歡喜心現前就欲罷不能。胡小林給我們做報告,他說他現在每天在讀經,十二個小時,忘掉了,連吃飯喝水、上洗手間都忘掉了。專注,法喜充滿!他告訴我們,他每天是早晨八點半開始到晚上八點半,十二個小時。這一句做到了,得上一句也做到,兩句。「思惟義」,這個思惟不是心緣相,一聽意思就明白,一看就懂得,這叫思惟義。末後一句話很重要,「如說修行」。你把你所懂得的,明白了,都落實在生活上,你的生活幸福美滿;落實在工作上,你的工作愉快,輕鬆順利;落實在日常生活、處事待人接物,你肯定不知不覺已經落實誠敬謙和,真的美滿幸福的人生。世間儒的法都能得到,不知不覺你所表現的,就是說你把聖賢這些德目統統都表現出來、都做到了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。長時間的薰修就成功了,這叫丈夫,這是丈夫的標準。

  「又《會疏》曰:謂具大丈夫力用」,大丈夫是法身菩薩,也就是中國人講的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在儒家講聖人。丈夫是賢人,加上個大,聖人;在佛法裡面加上個大是佛陀,沒有這個大是菩薩。大丈夫的力用,力是十力、四無所畏。「而說種種諸法,調伏制御一切眾生,令離垢染,得大涅槃」,他有這個能力,這一個調、一個御。他給你講經說法,說的這些道理,你聽了之後能信、能解,法喜充滿,這是他的教學。明瞭之後,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你自然就不會違背性德,這是御;就是你能夠控制,你能夠駕御你自己。這不是說別人,駕御我們自己行為,不會超越軌範。要是用《還源觀》上的四德來說,調就是「隨緣妙用」,御就是做一切眾生的典型,行為世則,或者是行為世範,都能給世間人做好榜樣。這個世間是十法界,不但是六道,還給四聖法界做好榜樣,這是佛陀教學的力用。這裡面的一切眾生指十法界。令離垢染,這兩個字是煩惱的代名詞,垢是煩惱障,染是所知障,你知道東西太多,造成障礙,這種東西就是現在講的知識。你看佛法裡頭所說的「轉識成智」,凡夫是變智為識,智變成識就是凡夫,識歸源成為智慧這就開悟。六道裡確確實實智慧全變成知識、變成煩惱。佛法裡面講「轉煩惱成菩提」,可見得煩惱跟智慧是一不是二,就是迷悟不同,覺悟了,煩惱就是智慧;迷了,智慧就變成煩惱。迷的時候智慧變成知識,覺悟的時候知識就變成智慧,不一樣,迷悟不同!這是要佛菩薩幫助我們覺悟。煩惱障沒有了,所知障沒有了,你就得大涅槃。這個大涅槃就是真如自性,你就回歸自性,在淨土講是你回歸常寂光了。這是什麼地位?妙覺位,在等覺之上。回歸常寂光,你功德就圓滿了。

  下面有個提問,這提問問得很好,「或問:女人等亦應化度,何以獨標丈夫?」因為丈夫是男子,男子佛都這樣照顧他,都要度他,女人怎麼辦?這下面就說出來,丈夫包括女人在內,要懂得這個意思。《大智度論》說,「《智度論》答曰:若說丈夫,二根」,這二根就是男女,同具男根、女根,「無根」,天閹是天然的、自然的,我們現在講先天的缺陷,「及女」,女眾,統統含攝在其中,「故說丈夫」。所以佛經裡面這個丈夫是包括女眾,連無根都包括在裡頭,這才圓滿。「蓋謂名為丈夫,則可概攝婦女、無根及二根等人」。這一句是黃念老註解的,就是《大智度論》裡面的意思,我們這就不會誤會了。在佛法裡頭真平等,佛法裡頭決定沒有重男輕女。我們看到女眾,在《戒經》裡面好像不平等,《戒經》裡面排班,咱們是凡夫,男眾一定在前面,女眾在男眾後面;比丘戒二百五十條,比丘尼戒三百多條,為什麼多那麼多?這是就事論事。什麼原因?一般的女眾情執比較深,所以佛對她們教的時候就比較嚴格。這事相上,理上沒有差別。事相上也是一般,也有特殊、傑出的女眾,智慧德能都在男眾之上。所以看《法華經》,龍女八歲成佛。不但是女眾,畜生裡頭的女眾,一般菩薩都比不上,也有傑出的。這些道理一定要懂,佛法真正是平等法,沒有對立,沒有對立才真平等。你看從十信,初信這個對立的念頭就沒有了。

  我們才曉得,佛教化眾生這用的是方便法,善巧方便,幫助我們斷除無始劫來這些習氣,煩惱習氣,要用這些方法,煩惱習氣沒有了,這法就用不上了。用不上,佛門還這麼重視,用不上了還這麼重視,這為什麼?為表法,讓初學的人看。如果我們把這個都廢棄了,那初學的人說我們何必學它?用意在此地。所以常常想到許許多多初學的人,要給他做榜樣,是做樣子給他看。做這些樣子,自己有沒有不變的地方?沒有。為什麼?自己完全空了,哪有不變?所以作而無作、無作而作,自然的,變成自然的,沒有造作的痕跡,你都找不到。這是菩薩的德能!

 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,第九,「天人師。《淨影疏》曰:能以正法近訓天人,名天人師。《會疏》曰:所有天上人間、魔王外道,釋梵天龍,悉皆歸命,依教奉行,俱作弟子,故號天人師」。這個德號,它的範圍比較狹窄,僅限於六道裡面的天人。因為在一切眾生當中,特別是人道,你看,菩薩示現成佛都在人道,沒有在天道,這個表法有很深刻的意義。佛門常說「富貴學道難」,你看這個世間富貴人,你請他來學佛,你叫他去燒頭香他行,他很願意幹這個,你叫他到這裡來聽兩個鐘點經是要他的命,他坐不住,為什麼?享樂享慣了。他這一生樂多苦少,你叫他要出離、求生極樂世界,「我這裡比極樂世界還快樂」,他生不起這個念頭,所以富貴學道難。八難裡頭,富貴是一條,對他困難。「貧窮學道難」,貧窮人三餐飯都吃不飽,你叫他來聽經,他哪有這個心?他要去找他的生活去。所以學佛最適合的人是小康之家,不很富貴,也能吃得飽,這種人很適合。他什麼?他知道苦,苦樂他很清楚、很了解,佛講離苦得樂,很能中他的胸懷,他就來了。

  六道情形亦復如是,天上福報大,所以天人學道就難。真的,不容易,特別是講淨土,很難接受。三惡道苦,佛度三惡道不容易。佛講得很清楚,三惡道裡面度的眾生,是哪些眾生?在人間都學佛學得還很有基礎,沒有依教奉行,墮到三惡道去了,所以他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;換句話說,有善根,有這個根基,佛才好度他。如果沒有很深厚的基礎,三惡道的人沒法子度脫,那怎麼樣?只有他受報。實際上三惡道就像監獄一樣,你犯過失判了刑,要關多少年,到刑期滿了你就出來。三惡道也是如此,你造作的罪業,你得到這受報,受完,它有限期的,有期限的,受報完了之後你又到人道來。有些善根深厚的到人道來又聞到佛法,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。但是有善根很深厚的,很深厚為什麼會墮惡道?也就是內敵不過煩惱習氣,外面受不了誘惑,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,很容易破戒、很容易犯罪。展開《戒經》,你看統統都是墮三惡道的,這就去了。可是,他在世間真正修行聞法的時間很長,這個基礎很厚,佛菩薩在餓鬼道、在地獄道、畜生道都能度他。所以說惡道裡頭得度的眾生,都是在人道裡修得有很好的基礎。人間學佛不是白學,偶爾做錯事情墮三惡道,菩薩還是照顧他,「佛氏門中不捨一人」,真正慈悲!所以佛稱為天人師。

  《淨影疏》裡說,能以正法近訓天人。近是究竟,來教訓天人。名天人師,這個名號是從這來的。《會疏》裡面講得清楚、講得詳細,所有天上人間。佛在天上度化眾生,只講到色界天,沒有無色界天。無色界天叫長壽天,八難之一;八難,佛沒有辦法度他的,他不接受,四空天。他那個裡頭沒有災禍,為什麼?沒有身體,也沒有居住的房屋,我們用一般世間人的說法,靈界,就是靈魂這一界。他也有高低,也有四個層次,靈界,完全是修的定功。不要身體,不要這個色,就是物質這個東西一概不要,沒有任何累贅,壽命很長。佛能教化的四禪以下,四禪十八層天,加上欲界六層天,二十四層。這裡面有佛、菩薩,菩薩能夠示現菩薩身,示現諸天的身分教化天人。應以什麼身得度,佛就現什麼樣的身,佛沒有起心動念,怎麼現的?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,眾生喜歡什麼身,想什麼樣的人來度他,他就現什麼身去度他,感應道交。

 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想佛菩薩,佛菩薩來不來?來。在哪裡?你想他的時候他就在你面前。為什麼見不到?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,障礙住了,不是他沒有來,他來了,見不到;他見到我們,我們沒見到他。我們的願求,希望佛菩薩保佑,他真的加持你,可是我們如果要造作惡業他也無可奈何,為什麼?幫不上。到什麼時候能幫上?你的業障消了,我們所希求的感應就現前。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,他跟我講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講這樁事情,真的,絕不是假的。那我們有很多想求的都沒有感應,沒求到。老師說不是求不到,是你有業障,業障懺除,你所希求的都出現。在佛法叫時節因緣,這個時節因緣是自己決定、自己造成的,問題不在外。真的,應了古人的一句話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全是自作自受。如果我們怨天尤人說佛菩薩不靈、祖宗沒有保佑,那是造罪業。祖宗哪有不愛後代的?沒有這個道理;佛菩薩哪有不慈悲的?自己造的業障,人家加持力量加不上,你業障抗拒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求有不得,那我們就要反省,我們就要修懺悔,業障懺除,你所求的就滿願。要真正懺除,不是在佛菩薩面前跪著磕頭燒香禱告,那懺除不管用。從哪裡懺除?從自己心地上懺除。怎麼個懺法?這是章嘉大師教的,「後不再造」,那叫真懺悔。真的懺悔了,明天老毛病又起來了,這個不可以,這個不會有感應。真正覺悟、真正回過頭來,這問題才真解決。那我們要想想,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違背性德的地方太多了!我們細心想想,拿中國傳統的標準,孝有沒有做到?好像是做到了,其實與標準相差距離太遠。跟聖人比一比,堯舜禹湯,我們的孝悌跟他比行嗎?我們的忠信跟他比,我們的仁愛跟他比,這一比不像,差太遠了,這才曉得自己為什麼沒有感應。拿佛法,佛法的標準是十善業道,我們總以為我們自己十善業道做得不錯,不殺生我們做到了。不殺生向上提升一級是什麼?愛護眾生,這個我們沒做到,這是包括在不殺生這一條戒裡頭的。愛護眾生、照顧眾生、成就一切眾生,全在這一條裡頭。所以這一條展開,八萬細行,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,一看到細行裡頭,我們就曉得差遠了,怎麼能跟菩薩比!不但比不上菩薩,比不上阿羅漢,比不上天人,比不上我們世間的聖賢,那還有什麼話說!

  所以我們沒有辦法,自己沒有做好,怎麼能教別人?教別人也不聽,沒有辦法。「調御」兩個字是教學的標準,要讓受教的人心服口服,真正佩服你。想想我們自己,我們當年親近善知識那一種心態,再看看現在我們教別人,人家有沒有這樣心態?找不到,太少了。那怎麼辦?自己要提高警覺,要把自己不斷向上提升。自己提升到一定的程度,會不會有學生來?會有。真正好學,有善根的人,他自然就遇到了;沒有這個信、沒有這種願,佛菩薩在面前也沒用,當面錯過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示現,當年在舍衛大城,舍衛大城居民十萬人,這在那個時代,十萬人是大都市。佛陀在那裡講經教學時間很長,我們知道,他們生活每天出去托缽,所以大街小巷哪裡都去過。認識釋迦牟尼佛的人,知道他、認識他、見過他的有三分之一;知道有這個人,聽到名字的,沒見過、沒有遇到的也有三分之一;還有三分之一根本就不知道,連名字都不曉得,就在這一個地區,緣不一樣。所以,認真提升自己的境界,比什麼都重要。與一切眾生廣結法緣,這個重要。現前有沒有人來學習不重要,有沒有人得度也不重要,提升自己重要。為什麼?自己成就,你能觀機了。觀機是什麼?有宿命通、有他心通,這個人生生世世他在哪些道,過去生中做些什麼行業,有沒有學過佛,學些什麼法門,你一清二楚。遇到之後,講經教學就契機,契機他就歡喜,就很容易接受。

  由此可知,我們自學跟化他,自學是主要的,化他是附帶的,化他實在講,就是結法緣。結法緣要有智慧、要有慈悲。眾生有過失,不要放在心上,為什麼?那是自然的,一點都不奇怪。放在心上,我們就墮落,我們就錯了,為什麼?他染污了我們的清淨心。根本不放在心上,自然就不放在口上,口裡面批評,造口業、造惡業,放在心上是意業,那就錯了。一定要像佛看眾生一樣,佛怎麼看眾生?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造作阿鼻地獄罪業,你看起來也很可愛。可見他一時糊塗,他要到阿鼻地獄去一趟再回來,要用這種心去看,不可以有怨恨心。沒有一樣不是表法的,他在我面前是他對我表法,我在這裡受教育。你看,他做給我看,他造作什麼惡業,他下地獄受罪去了,這不是給我看的嗎?這是告訴我,我絕對不能有這個念頭、不能有這個行為,他不是我的老師嗎?感恩還來不及,怎麼能報怨!所以一定要學的,這個世間人人是好人,在我的心目當中;事事是好事,無論正面反面、善的惡的、順境逆境,統統是好事。這個道理、這種修行就是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所以他一生圓滿成佛,在境界裡面修得清淨平等覺,這個重要。

  境界現前總是起心動念,這個是好、那個是壞,這一關突破不容易。這是什麼?分別執著。佛法是叫我們破分別執著的,我們還在境界上搞分別執著,哪一天才能出頭!所以學了《還源觀》,學到一個本事,一切法統統把它歸零,還源了,歸零就回歸自性,就沒有了。知道一切法,無論是精神、無論是物質,物質再小,現在講一個量子,都具足圓滿五陰之體,色受想行識,在不在?不在,剎那,一剎那就完了,真的像閃電一樣,比閃電快多了,它不存在;善也不存在,惡也不存在,沒有一法是真正存在的,無常。我們的心清淨了,不再分別、不再執著,這對於我們修行有好大的幫助,這叫真正看破,了解一切法的真相,真相不存在。科學家肯定物質不存在,物質是精神現象變的,他還認為精神是存在的、能量是存在的,都不存在。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,精神是阿賴耶的轉相,全是假的。真正存在、永恆存在的自性,六根接觸不到,但是它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所以我們一切總要向自性靠攏,要與性德相應,那就對了。所以這個地方不但是天上人間,還有魔王外道、釋梵。這個釋是釋提桓因,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,他代表欲界天,梵代表四禪天。下面天龍,天龍八部護法神。悉皆歸命,依教奉行,俱作弟子,故號天人師。佛是永遠老師的地位,出現在世間。

  「又《合贊》曰:諸佛雖為一切眾生無上大師,諸眾生中,唯天與人能發無上大菩提心,是故號佛為天人師」,這又是一個意思,因為只有在人這一道當中能成菩薩、能成佛,容易得度。那最方便的法門就是淨土法門,遇到淨土法門,真搞明白了,一心念佛,沒有一個不得度的,一往生就成佛,不可思議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