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二一二集)  2010/12/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21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二百六十二面,倒數第六行第二句看起,從八這個地方看起:

  「八者,於世談話,不生味著」。這一念是這個十念的第八念,是日常生活當中閒談一切世間的法,不生味著,這個味是興趣,著是執著。用個簡單的話來說,就是不放在心上,不要把它當一回事情這就對了。為什麼?六道不是真的,十法界也不是真的,你要在這個裡面感覺得有興趣,味這一個字,味是情執,你迷了,你執著,著就是執著,那就錯了。於世間一切言論要當真、要執著,這就是造輪迴業,就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迴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這知道是智慧!大乘教常講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你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,這世間法不再執著,就像看電視劇一樣,我們在螢幕上看電視劇,這假的,這不是真的。你可以欣賞,決定沒有執著、決定沒有分別,這是菩薩。如果你在那裡看到這些現象,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你就是佛了。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我們在境界當中,時時刻刻,像觀世音菩薩一樣,返聞聞自性。世間有一句話說回光返照,回過頭來照自性,你就知道自己修學是在什麼階段。如果外面境界還能夠引起我們的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,那我們就是六道凡夫。如果我們對眼前一切現象全不執著,但是還有分別,這就是阿羅漢,就不是凡夫。凡夫肯定有情執,阿羅漢情執斷掉不再執著,也就是此地講的他不生味著,用我們現在話,他沒有興趣,他不執著了。

  世出世間的聖人,常常教導我們,世味要淡,一年比一年淡薄,我們就有進步;如果這個還很濃,麻煩很大了,苦惱很多。放下,眼前苦惱沒有了,煩惱沒有了,憂慮沒有了,牽掛沒有了,你得清淨心,將來走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沒痛苦,為什麼?沒有留戀,沒痛苦,往生容易。所以這是不能不留意的,不能不學習的。怎麼個學習?還是不能離開經教,這經教多重要!經教是佛菩薩的開示,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勸告,把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情講清楚了,宇宙是什麼事情也講清楚了,極樂世界也講明白了,終極的目的是勸我們放下一切,往生極樂世界,生極樂世界就一生圓滿成佛。這句話你如果真聽懂了,那恭喜你,你就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,哪個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。無論是自利、是利他,一句阿彌陀佛是圓滿功德,真正不可思議。真信、發願、念佛求生淨土,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人,眼看這個人他就要去作佛去了。修任何一個法門,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,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,「九者,近於覺意,深起種種善根因緣,遠離憒鬧散亂之心」。這都是大菩薩,嚴格的說,都是法身菩薩,普通人做不到!近於覺意,這是菩提心,菩提心意思就是覺意,菩提心現前,所以,自自然然能深起種種善根因緣。大乘教裡常說覺而不迷,念念覺而不迷,這個意思很難懂。我們如果不是學過《還源觀》、不是學過《楞嚴經》,就不容易體會。這個念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,「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」,念念都不迷,這就是法身菩薩。凡夫通常第一個念頭是覺,第二個念頭就迷了,第三、第四個念頭就愈迷愈深,這是凡夫。四聖法界裡面跟六道差不多,也是第一念是覺,第二念是迷,但是他迷的比六道的輕,雖然輕,也出不了十法界。念念不迷就出了十法界,才能出十法界,迷了不行,這個道理在大乘教裡面就講得很多。所以彌勒菩薩這個十念,這個十念不是普通人。但是我們今天在這裡學也有好處,得利益,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善根因緣。我們知道時時刻刻拿這個來做一面鏡子,照照自己,這個有好處的。生起善根因緣,它的作用就是底下這一句,那就是遠離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的染污。真能離得掉嗎?菩薩行。他怎麼離法?即相離相。不是那個相真沒有了,相有,相有怎麼離?心裡都不染著,知道所有的相是假的,能見的相、所見的相都不可得。所見是自己,自己的身心不可得,外面的境緣不可得,這個一定要懂。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那個一念,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太短了。

  我們以前面計算過,如果一秒鐘彈指彈五次,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個生滅。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,你怎麼能夠體會到?根本體會不到!那哪裡是真的?我們的心定不下來,這是要在很深的禪定你才見到、體會到。凡夫的心叫心浮氣躁,體會不到,雖然體會不到,我們讀到這些經文,我們用這些經文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用我們的意念,這個念是很粗的念頭,立刻能想到內外都不可得。《金剛經》上的句子好,「夢幻泡影」、「皆是虛妄」這個好,常常想這個,你這起心動念,念頭才起,什麼念頭?貪瞋痴慢的念頭、想控制的念頭、想佔有的念頭,這種念頭一起你就想到經典上的教訓,這個念頭立刻就降溫,可以不再堅持,這就是進步。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真正做到不執著,決定不起控制的念頭、不起佔有的念頭、不起喜歡的念頭、或者是討厭的念頭,都沒有了,這功夫就不錯!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,不要很高的功夫,這樣的功夫就有把握生凡聖同居土。連這個功夫都沒有的話,雖念佛,往生沒有把握,為什麼?你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。到對這個世間毫無貪戀你就有把握,真的把這個世界遠離了。這裡遠離,那個地方極樂世界就親近,就接近;這個地方捨不得,距離西方極樂世界那很遙遠。這個地方離開,那裡就近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真正功夫一句佛號,大勢至菩薩的話非常好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兩句話說絕了。時時刻刻希望這個境界現前,都攝六根講統統放下,淨念,淨是清淨,沒有懷疑;有懷疑不清淨,有夾雜不清淨。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,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字也沒有念錯。

  末後這一句,「十者,正念觀佛,除去諸根」,這個境界圓滿了。諸根是六根,這是最難放下的。佛法裡面講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根生識,根是能生,識是所生,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。這個境界就是《金剛經》後半部所講的,「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」,到這個境界,這個境界叫正念觀佛,這是正念,正念無念。說無念還會有誤會,所以古大德講無邪念,換句話,還有正念。正念是什麼?如果有正念,這還是個邪念。譬如眼見色,看得清清楚楚,眼見色,見到外面色相,你很喜歡,這就染著。這個喜歡不是正念,是邪念,只要起念都是邪念,我討厭它也是邪念,我想控制它是邪念,佔有它也是邪念。佛菩薩用的是正念,正念是什麼?看得清清楚楚,確實沒有起心動念,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叫正念;不起心、不動念,看得很清楚,不是看不清楚。我們凡夫做不到,我們凡夫眼睛看東西,那是什麼?注意,注意就看清楚。要不注意,好像看到,提起來有這麼回事,沒看清楚,一定要注意才能看清楚。那個注意是什麼?注入意識,把那個眼識上再加意識進去,你就看見了。沒有意識的時候那是眼識,眼識有了別,沒有分別,那個了別可以說它是正念。意識也有了別,這就是什麼?性德裡頭的見聞覺知,見聞覺知是性德,自性本有的,不生不滅,那叫正念。我們講這個見聞覺知,算不算正念?不算。為什麼?我們裡頭有分別、有執著,見聞覺知又加上分別、又加上執著,所以它統統變成邪念。正念一定要把分別、執著、起心動念統統放下,那就叫正念。耳也能聽,眼也能見,意也能觀,這是觀照,那是正念,這叫做正念,就沒有邪念了。這要很細心去體會,實在很難講得清楚,講都講不清楚,你怎麼會聽清楚?你要能聽清楚的話那是智慧,那個不是知識,是智慧。只有正念觀佛,這個佛就是所有一切法全是佛,沒有一法不是佛。佛是什麼?佛是自性。離妄想分別執著,在一切相當中你就見到性,性相不二,原來相就是性,性就是相,你真的見到了,這叫見佛。

  下面看,「《宗要》曰:如是十念,既非凡夫(所能),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。」這話說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彌勒菩薩說的十念,這十念境界很高,不是普通人能做到,尤其是「正念觀佛,除去諸根」,二乘、權教菩薩都做不到,何況凡夫?所以他說初地以上的境界,這個初地是別教初地,在圓教就是初住,他們這些人能夠具足十念,這些人不在十法界,超越十法界了。「以上諸說咸以此願專為上品」,三輩往生裡是上輩,九品裡面是上上品,不是普通人。所以底下說,「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,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」?彌勒菩薩說得是好,菩薩也講得好,「具足如是念,即得往生安養國土」,具足他這十個條件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同居土,也不是方便土,是實報土,這是實報土的條件。我們真正有志願的人,想到極樂世界早一天成佛,這對我們就很有幫助。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拿這個做一面鏡子,天天反省、天天改過,我們向這個目標精進。用什麼方法?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淨念相繼,真能做到。

  底下這是念老給我們的開示,「可見以上諸家之議」,他們的議論,「未契淨宗他力果教之真諦」。淨宗不靠自力,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我們靠的是這個。上面講的是要靠自力,他自己到這個境界。換句話說,菩薩才能往生,凡夫哪有往生的道理?凡夫往生,特別是凡聖同居土,我們才有分,方便有餘土我們都沒分。所以古人講上中下三等,上等的是菩薩往生的,生哪裡?菩薩生實報莊嚴土;二乘往生的,生方便有餘土;凡夫往生的,生凡聖同居土。古人有這個講法,不能說沒道理,但是不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精神,不是這樣的。彌陀本願的精神,善導大師講得好,「四土三輩九品往生,總在遇緣不同」,這句話說得好,那是深契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諦。我們凡夫能不能往生實報莊嚴土?答案是肯定的。這十條我們能不能做到?答案也是肯定的。你做不到,是因為你沒有看破;你真看破了,怎麼會做不到?這個世間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貪瞋痴慢,你為什麼放不下?因為你沒看破。你真看破了,這東西是假的,一樣也帶不去。大乘教裡面講得這麼清楚,你真明白了,你就真放下了。

 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們,這就是他怎麼放下的,他天天想一個字「死」。你看他的念佛堂,他關房裡面很小的念佛堂,大概只有我這個攝影棚一半大,很小,我去看過,只有一張小桌子,四方的桌子,供了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,就一尊。我看到一對蠟台,一個香爐,一個小磬,一個小木魚,其他就沒有了,佛像後面寫了一個大字「死」。印祖自己教人亦如是,叫我們常常想到,死臨頭了,你想什麼?馬上就要死了,你想什麼?這個時候你要打妄想,還想東想西,你就搞輪迴去了。最後一念不是西方極樂世界,就到輪迴去了,你說多可怕!所以這個時候,念念不忘的就是一句佛號,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。印祖叫我們常常想著這個字,不要害怕,人家看到這個字都忌諱,學佛的人看到這個字好,提醒自己,警覺自己,這個字就太難得!我常常勉勵同學,我自己是這樣的,我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,明天沒有了,今天是我最後的一天,我今天要想些什麼?要幹些什麼?不能再幹世間事,要幹極樂世界的事。極樂世界的事能帶得去,永恆的;世間事是假的,一樣都帶不去,你把這個放在心上你就錯了。這個世間,人也好,事也好,好事也好,壞事也好,與我都不相干,應當常作如是觀,我們自己心才自在、才清淨,才不受干擾。現在很多人看到我,都問我災難是真的還是假的?我老實講,這災難不能說真,也不能說假。這話怎麼講?你的心行不善就有,你的心行善它就沒有了。這什麼意思?「境隨心轉」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佛不早就給我們說過了嗎?說得太多了,事到臨頭的時候你忘掉了。所以常常要想到佛的教誨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連科學家都教導我們,災難來了怎麼應對?科學家教給我們三句話,「棄惡揚善」,惡要丟掉、要放下,要把善心善行發揚光大,你看這多好,跟佛說的一個意思,第二句教給我們「改邪歸正」,末後一句話教我們「端正心念」。念佛是端正心念第一正,為什麼不念佛?為什麼就胡思亂想?

  「至於義寂以《觀經》下品下生之十念,注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,深有見地。」這段文我們在二百六十一面倒數第四行,念過,昨天學的,我把這段經文再念一遍給大家聽,因為他註得太好了。《觀經》裡面講的,「下品下生者,或有眾生,作不善業,五逆十惡,具諸不善。臨命終時,遇善知識,為說妙法,教令念佛(觀想念佛)。若不能念者」,不能觀想呢?你就是持名念佛,就「應稱佛號。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南無阿彌陀佛。稱佛名故,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命終之後,即得往生。」這是義寂法師給我們解釋這一願,他就用《觀經》下品下生章的十念。念老在此地這個評語就深有見地,這個註得好,讓我們學了之後一點懷疑都沒有了。

  下面,「望西云:宗家不爾」,這日本法師,日本稱宗家就稱善導,不敢稱善導大師的名諱,稱宗家,這些人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。「今之十念」,這就是講《無量壽經》四十八願裡面的,第十八願十念,「今之十念,但是口稱」,就是念阿彌陀佛。「上盡一形」,這是什麼?一形就是一生,我們活一天念一天,天天念不間斷。古大德教導我們,一切時、一切處都沒有忌諱,什麼地方都可以念佛,念累了你就休息,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念,你看多自在!辦事情的時候就專心辦事,把佛號停起來,事情辦完了,我佛號又提起來,這是一個真正念佛人,念佛不礙工作。如果這個工作,不必用心念的工作,不必用心想的工作,我們一面工作一面還是可以念佛。用思考的這種工作,我們就工作的時候放下念佛,一心去工作,工作完了我們接著再念佛,這個叫做淨念相繼,這就是沒有中斷。「上盡一形,下至一念」,最下的,這一念是講臨終的一念,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是念阿彌陀佛。「通於三輩,攝於九品」,此地這個三輩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講的上輩、中輩、下輩,四土三輩九品,「莫不皆往」。

  品位高下是什麼個道理?給諸位說,這是你心地清淨程度的感應。我們這個經題裡面講的這三個等級就很好,「清淨、平等、覺」。功夫最淺的是清淨,清淨就往生凡聖同居土;平等了,心平等了,方便有餘土;後面覺,覺是大徹大悟,生實報莊嚴土。由此可知,清淨心重要!我們念佛法門修什麼?就是修清淨心。有疑惑,心不清淨了,有夾雜,心不清淨了,所以要把疑惑跟所有一切夾雜全都放下。真的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日常生活當中隨緣,什麼都好,不要去計較,吃飽了、穿暖了,夠了,不必再講求一定要這樣、一定要那樣,那就麻煩大了,那就夾雜,為什麼?擾亂你的清淨心,這就錯了。得清淨再向上提升修平等心,看一切人跟自己沒有差別,我不比別人高一等,人家也不比我差一等。最好的方法,觀一切眾生皆是阿彌陀佛,這是好方法,好人、壞人全是阿彌陀佛,你不要去分別,平等心現前,往生品位就高,生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是四聖法界。

  下面這是念老為我們做的總結,望西所說的這段話,「意為今願文中之十念」,就是第十八願願文當中的十念,「只是口念」,說得這麼清楚、這麼明白。「上者盡一生之形壽唯念佛名」,這個人念佛念一輩子,他就念一句佛號。「下者僅念一聲,皆可往生」,我們見到,確實有很多很多念佛人,多半是什麼?多半是鄉下的老阿公、老阿婆,他們不認識字,也沒聽過經,他一天到晚只曉得念阿彌陀佛,臨終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,預知時至,有很多不生病的,說走就走,還有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。這就是這一願加持,這就是一生念佛,甚至於他不會念經,就這麼一句佛號。早年諦閑老和尚那個徒弟鍋漏匠,大家知道,這個故事是倓虛老法師早年在香港講的。我聽到的是一個錄音帶,老法師在佛七裡面講開示的一個錄音帶裡頭,講了幾個故事,我從錄音帶上聽到的。老法師只教他這句佛號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教他一天到晚就念這句佛號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,所以他一點壓力都沒有。念了三年,預知時至站著往生。這個人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一次經沒聽過,他為什麼那麼堅定念佛?他自己真正感受到人生太苦了。你想想看,他那個時候四十多歲,沒有念過書,什麼樣技術、能力都沒有,學了一個補鍋補碗,很簡單的一個手藝,生活非常非常辛苦。每天挑著小擔子到鄉村裡面去走,有沒有人家碗打破了,鍋打破了,把它補好還可以用。

  幹這一行的人我小時候見過,農村裡面一年總會來個二、三次,次數不多,從這邊經過,有沒有鍋碗打破,他幫你補。現在沒有了,這個行業沒有了。所以他是真正嘗到苦頭,生活太苦。諦閑老法師是他從小(他們同鄉)一個村莊長大的,看到他出家了,出家還不錯,有吃的、有住的,生活還過得不錯,所以就想跟他出家。可是出家還有條件,你出家每天寺廟裡五堂功課你要不會,那你在這個寺廟裡無有立足之地,他真的學不會,學講經又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。所以諦老沒法子,從小小時候的同伴,不能不照顧他,給他剃了頭,在鄉下找一個破廟沒人住的,叫他去住那邊,一個人住個破廟,就教一句阿彌陀佛,他說你就管老實念。這個人好,聽話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他就成功了,他就這麼三個條件,成功了,三年成功。諦老對他非常讚歎,講經的時候常常引他做例子,三年時間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。人不可以小看他,活著沒人瞧得起他,走得那麼風光,走得那麼自在、瀟灑,叫人看到羨慕!這就是此地講的,上者,上盡一形這是上者。諦老講這個故事,就是這一片,那個時候錄音帶,我還找同學把它寫下來印成書,這樣可以永久流通。那個錄音帶、光碟,我看保存都有期限的,還是印成書可靠,倓虛老法師的「佛七開示」。

  下面它有個括弧附註,「僅念一聲者,指臨終一念,或獲得一念淨心,發一念心念於彼佛,亦皆得往生。」這是講了兩種狀況,第一種狀況,這個僅念一聲是臨終,臨終一念決定得生。第二種狀況,是獲得一念淨心,這個比較難,這是真有功夫!這功夫是什麼?真放得下的人。真正能夠,這是古大德常講的,世出世間法一切放下,不但是講世間法,出世間法是佛法,講三藏十二部、八萬四千法門統統放下。這個時候發一念心,就是專念阿彌陀佛,這都是決定往生的。

  底下一段說,「本願文曰至心信樂。《觀經》亦曰: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」。下面跟我們解釋,「如何名為至心,又如何名為具足十念?此乃本願之關要」。這是關鍵,這重要的法門!「羅什大師於此」,鳩摩羅什大師對於剛才提出的這個問題,他「有最極精要之論」。下面就是羅什大師所講的,「師曰:譬如有人,於曠野中」,野外,「值遇惡賊」,遇到強盜,「揮戈拔劍,直來欲殺」,這是遇到強盜要來殺害他,奪他的財物。「其人勤走」,這人趕快逃,逃的時候「視渡一河」,看到前面有一條河。這個時候想,「若不渡河,首領難全」,肯定被他殺了。「爾時但念渡河方便」,我怎麼過這個河?「我至江岸,為著衣渡」?穿著這衣服趕緊下去游過去,還是把衣服脫掉?這急時一念,這是他想的,「為脫衣渡」?「若著衣衲,恐不得過」,時間來不及,追得太緊了,「若脫衣衲,恐不得暇」,恐怕來不及;要是著衣渡,穿著衣服,恐怕渡不過去。「但有此念,更無他意」,這就講一心怎麼渡河。「當念渡河,即是一念。此等十念,不雜餘念。行者亦爾,若念佛名,若念佛相等,無間念佛,乃至十念,如是至心,名為十念」。這是羅什大師的開示。行者就是修行人,就像這個渡河的情形,遇到強盜的情形一樣。我們念佛,是念佛名還是念佛像?這個念佛像就是觀像念佛,沒有佛像在面前是觀想念佛,這是《十六觀經》上說的。無間念佛,觀想也行、觀像也行、持名也行,最重要的是十念,這就叫至心,名為十念。你心裡已經集中在佛,除念佛之外沒有其他的心,所以三種方法都可以,觀想、觀像、持名都行。

  三種裡面最方便的是持名,觀像跟觀想都不容易。觀像,像太細了,你觀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即使是觀第一觀落日懸鼓,都不容易,那是觀西方。這個觀怎麼樣叫觀才成就?真的叫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看到太陽剛剛下山的時候,紅太陽,光都很弱,你能看得清楚。觀想成功了,你在任何時候,你面前都看到太陽,睜著眼睛看到太陽,閉著眼睛還是看到太陽,你這一觀算成功了。你試試看,你能不能做到?如果第一觀都觀不成,後面就不必想了,後面比這個更難,所以觀想不容易。觀像,你供養佛像在面前,你天天看它,叫觀像念佛。你把佛像當作真人,天天禮拜,圍繞供養,你不離開它。但是你離開那個佛堂的時候,像就不在,你觀像就中斷,就連續不上。所以最方便還是持名念佛,無論在什麼地方,佛號都可以不斷。而持名呢?持名是十六觀裡最後一觀,就是第十六觀。佛也知道你煩惱習氣很重,是怎麼樣觀也觀不成就,後頭就教你持名,就教你念佛,所以第十六觀是持名念佛。只要是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「憶佛念佛」,憶佛是心裡想佛,念佛是口念佛,心裡想佛,口裡念佛,「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最要緊的,心裡除佛之外,沒有其他的雜念,萬緣統統放下,活在這個世間一切隨緣,什麼都好,沒有一樣不好,這個法門你就修成功,你就有把握。十念,就是念念相續,這樣的清淨心念佛,念十句也能往生,這都是指臨命終的時候。

  平常呢?平常修十念法也行,所以祖師也有提倡十念。但是從前的祖師提倡十念,他是盡一口氣為一念,這一口氣不拘多少,早晨起來,有佛像在佛像面前做,沒有佛像就面向西方,方位也是求感應,面向西方合掌念十口氣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盡一口氣叫一念,念十口氣。這是對於工作非常繁忙,沒有時間做早晚課的,用這個方法。我在前面也告訴諸位同修,我也有個十念法,在新加坡那個時候跟大家宣布的,就是十句佛號,不是一口氣的,就是十句佛號,更簡單了,一天九次。這個九次怎麼算法?這就定課一天九次,早晚兩次,早晨起來的時候要念十聲阿彌陀佛,晚上睡覺之前念十聲,三餐飯三次。吃飯之前,一般佛門弟子都念供養咒,我們念十句阿彌陀佛再吃飯,這不會忘記,飯前。工作上班的時候,工作念十句,下班念十句,上午上班、下班,下午上班、下班總共九次。每天都這樣做,一次都不缺,這就是十念法。這個十念法也能往生,就像經上所說的「至心信樂,具足十念,皆可往生」。容易,不另外費時間,工作再繁忙的時候都可以做,真的不礙事。這個方法人人都能學,很好學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一段,「《宗要》又曰:今經說十念,具此隱密、顯了二義」。下面為我們解釋,「顯了十念,即上文羅什大師所譬之十念」,這是明顯的,顯了的十念。隱密是什麼意思?「隱密義之十念,即《彌勒發問經》中,慈心等十念」。我們前面學過,你看他稱這叫隱密的十念法。「義寂云:一一念中,自然具足慈等十念」,這個意思深。「意謂,能如《觀經》所說或什師所譬之十念,一一念中自然具足彌勒所問之十念,蓋於顯了中自然含攝隱密之深意。此語道破淨宗玄微,世人多慕玄妙,而不知最極玄妙祇在平常中,故云平常心是道。」我們就看到此地。這個功夫是在什麼時候發現?無論修哪種法門,即使剛才講的,古來祖師大德教我們的十念法,或者我們所提倡的一天九次十句念佛,都行,念到功夫純熟的時候,真正能夠看破、放下,彌勒菩薩所說的十念自然具足。一般人不能具足的原因,是放不下情執、放不下自私自利、放不下名聞利養、放不下五欲六塵、放不下貪瞋痴慢,所以就不相應;果然能放下自然相應。所以這一句佛號當中,具足彌勒菩薩所講的十念,那你這十聲佛號念念都具足,功德不可思議!這是此地講隱密的一個道理。

  如果再向隱密深處去體會,前面我們也講過幾次,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我們先說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自性的德號。什麼人的自性?古來祖師大德跟我們說「當人自性」,就是自己的自性。自己的自性跟諸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,跟一切眾生的自性是一不是二,跟一切萬物的自性是一不是二。換句話說,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、一切眾生共同一個自性,那你念這一個自性不就全都念到!真的,一點都沒錯。古大德教給我們,大乘教裡面修行就這一個法門,唯一的,這句名號就第十八願,十八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歸納就這一願,這一願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。所以南無阿彌陀佛展開就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展開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全部《無量壽經》。全部《無量壽經》展開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展開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事萬法。所以一歸納就這一句,隱密的深義。《華嚴》說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這說盡了,說到隱密的根源。所以世間許多人仰慕玄妙的道理,豈不知最極玄妙的道理就在這句名號裡頭。你沒有智慧,你煩惱習氣很重,你看不出來,你體會不到。到你的功夫有一定程度的時候,你會豁然大悟,知道這個玄妙原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,就在這句佛號裡面,你發現了。於是你會死心塌地一句佛號念到底,你這一生決定成就。

  鍋漏匠的成就,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,讚歎他,說「天下名山寶剎方丈住持比不上你」,這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方丈是一個道場的領導人,方丈和尚,又說「通宗通教的這些講經研教的大法師也比不上你」。哪一個人走,走了之後還在那邊站三天?這個可不是容易事情。往生之後站在那個地方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,老和尚對他嘉許、讚歎,句句是真話。任何一個法門,要想修到這種功夫可不是容易事情,用念佛法門不難!他能做得到,為什麼我們做不到?沒有別的,他放下了,他真放下了;我們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,還放不下,所以做不到。我們如果像他那樣放下的話,相信不會輸給他。放不下的原因就是你沒看破,你對於事實真相完全不了解,不知道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你還把所有一切現象當真,還想控制、還想佔有,錯了。這種念頭就是六道裡面的念頭,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,所以這是很可怕的,那是不善的念頭。「故云平常心是道」,平是平等,常是永恆不變,就是我們經題裡面所講的「清淨平等覺」,著重在平等這兩個字。「但當平平常常,老老實實,綿密念去,自然暗合道妙,念念離念。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,唯持名與持咒為最易」。這是講修行的方法,密宗用持咒,淨土用持名,持名比持咒還容易。你要說持名不如持咒的話,你就去想想鍋漏匠的故事,你就明白了。

  我在四十年前,那個時候在佛光山教書,星雲法師有一個佛學院。有一天晚上,秋天月光非常好,外面很涼爽,有十幾個同學圍著我的身邊,我們在討論佛法。遠處來了一個人,看到我們都在一起討論佛法,他也進來了。這個人是佛光山的長工,佛光山的工程是一年到頭都不間斷的,這些工人住在山上,每天在做建築工作。我們也歡迎他來聽,結果他給我們講個故事,故事是真的,是他的家鄉一年前發生的事情,那時候一年前,他們的鄰居一位老太太念佛往生。他說這個老太太也沒有什麼知識,神佛不分,就喜歡去拜拜。三年前她娶了個媳婦,媳婦懂得一點佛法,就勸她不要拜那些神,專念阿彌陀佛,專拜阿彌陀佛,家裡給她設了一個佛堂,就不要出去到處去拜,把心都拜散亂了。這個婆婆很難得,接受媳婦的建議,她在家就真幹,就是一句佛號,也就像此地所講的平平常常、老老實實,她就念一句佛號念了三年。臨走的這天晚上,吃晚飯的時候,她交代她的兒子、媳婦家人,「你們先吃飯,不要等我,我去洗澡。」她真的洗澡了,兒子媳婦很孝順還等她,等了很久怎麼還不出來?去看看,看看確實洗過澡,喊她不答應,沒有人答應。很奇怪就找,再一看在小佛堂裡頭,穿著海青整整齊齊站在那個地方,手上拿著念珠,叫她不答應,再仔細貼近,她往生走了,站著走的。他給我們講這個故事,念佛是真的,一點不假,親眼看到的,三年!台南將軍鄉,這個長工他的家鄉在台南將軍鄉。這個故事傳遍台灣,老太太給我們作證轉,三轉法輪,她示現給我們做證明,念佛不是假的,就一句佛號,走得這麼自在、這麼瀟灑。以後我們會想到,她為什麼不跟家人講她往生,講往生恐怕大家這個長那個短,再多住幾年吧,擾亂她,不說。而且句句說的是實話,沒有打妄語,她去洗澡,叫你不要等她吃飯,她不必吃飯,她走了。台灣這六十年當中,這種往生的人很多!年年都聽說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臨終沒有病,自己曉得什麼時候走。

  早年我在美國,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,在舊金山講經,是一位甘老太太請我去講的。這個老夫人,早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,她護持我,照顧我很多年,我也非常感激她。以後她移民到美國,我到美國就碰到她,她告訴我一個故事。是她的朋友,也是一個老太太,兒子媳婦都在美國都上班,所以養了一個孫子,這有了孫子,兒子就把母親接到美國去,去照顧孫子、做家事。所以老太太也非常好,把這孫子帶到差不多三、四歲,做家務事情,每天燒兩餐飯。因為中午他們都不在家吃飯,早晚,早晨吃了飯出去,晚上回來吃飯。這一天家人早晨都起來,沒有看到老太太燒飯,打開老太太的房門,看到他的母親盤腿坐在床上,喊她也不答應,走近一看她已經往生了。不知道什麼時候往生,早晨起來的時候這才發現她走了。這是念佛人,也就是一句佛號。細看她把兒子、媳婦、孫子的孝服都做好了,她預知時至,還有遺囑統統寫好了擺在面前。在美國沒有人給他做孝服,她的後事她自己辦好了。說明這個老太太,你看平常所謂真人不露相,見人都笑呵呵的,都念阿彌陀佛,走得這麼自在,不告訴她家人。所以念佛人在世界各地我們看到成就的,非常羨慕、非常讚歎,給我們做證明,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。人在這個世間一生,什麼最真實?這是最真實,你生死自在,你沒有一點痛苦,只有念佛人能做到。你看一般人死在哪裡?都死在醫院。只有念佛人有這個本事,走得瀟灑、走得自在,自利利他!自己往生了,留下這個樣子給大眾看,給念佛人看,念佛人看得懂,我們要認真向他學習。給一般人看到:念佛真不可思議,有這樣走法的。一般人不但沒看到過,聽都沒聽說過。

  此地接著說,「自然暗合道妙,念念離念。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,唯持名與持咒為最易」,這最容易。這給我們講境界,關鍵在哪裡?關鍵在老實,這兩個字太重要。世出世間法,人只要老實,沒有不成就的。不成就的人;換句話說,就是不老實。他的妄念多,他的心思雜,妄念多,意念、精神不能專注,所以說心浮氣躁,心浮氣躁幹什麼都不能成功。真正要成就的話,祕訣是老實、專注。無上甚深微妙法,就是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沒人知道,你給人家講,他不相信,哪有那麼容易的?他不相信。我們早年看到經教上古來祖師大德這樣勸導人,我們也是看過、讀過就算了,沒有把它當真。隨著年歲大了,看得多了,尤其看到這些現身說法的,做出榜樣在給我們看的,我們才真的注意到,才肯定一點都不假。《華嚴經》上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這一是什麼?一就是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我們現在能有這種認知,能有這樣的肯定。法門不可思議,認識這個法門不可思議,依教奉行的人不可思議。這樁事情實在講太要緊了,為什麼?現在在這個社會,我們冷靜觀察,哪一個人不造罪業?不但造罪業,都是造很重的罪業。

  所以我遇到許多通靈的人告訴我,當然這個也不一定是可靠的,但是我們聽了都有一種警覺。通靈的人告訴我們什麼?他說地獄、餓鬼道那些人現在都出來了,有很多念佛都往生了,有往生極樂世界的、生天的、到人道來的,他們都出來了。不錯!後頭一句話不好聽,我們這個世界人大劫難死了之後就填補,都到地獄、都到餓鬼去,換班了。這個話能相信嗎?他們是前輩子造惡業墮到地獄、墮到餓鬼,現在這罪受滿了,刑期到了,滿了他們就要出來。現在我們這新造罪業的人,造得比他們還重,所以這些人到餓鬼、到地獄,要比他們苦很多倍。這個話如果是真的,我能夠接受,我也能夠相信,為什麼?現在人的貪瞋痴慢比從前嚴重太多!以前人的貪心他還有節制,錢財到什麼時候他知道可以了,不能再要。現在沒有止境,你要是墮惡道受罪當然比他們嚴重,時間當然比他們更長,這肯定的,這個多可怕。佛在經教裡頭告訴我們,貪心墮餓鬼,如果這個貪心裡面還有瞋恨、還有愚痴、還有嫉妒,還有用很不善的手段,那就到地獄去了。世間的財富是有一定的,你命中該有的,丟都丟不掉;命中不該有的,你拿也拿不到。佛法告訴我們,因果告訴我們,在這個世間絕對沒有一個是佔便宜的人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為什麼?佔人便宜將來要還債,殺人要償命,欠債要還錢。

  前幾天,山西大同有一個居士有個附身的,來見我,見了我之後他跪在地下告訴我,他不是狐仙,他是黃鼠狼。為什麼纏在這個人身上?這個人在過去生中傷害他們家十幾口。也就是黃鼠狼,可能他們是打獵的,被他們捕捉殺掉,黃鼠狼的皮很值錢,肉被他們吃了,皮被他們賣掉,要來報仇。你們想想看,連殺畜生,畜生都要來討命,何況是人?哪有人被你殺,是甘心情願給你殺的?沒有這個道理,都有怨恨,怨恨生生世世沒完沒了,你說多可憐。他來找我,我就勸他,我說那些事情已經過去了,不要再追究,再追究你們彼此雙方都痛苦,你纏的這個人他痛苦,你也痛苦,為什麼不念佛求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?我的勸告他聽懂了,他答應了,不再找麻煩。我說你們到我們九樓念佛堂,九樓祖先紀念堂那是念佛堂,你到那去念佛去。他們幾個人真的就去了。這些事情我們見得很多,附體的、通靈的透這些信息。有人問我,他們的信息能聽嗎?一般人講這迷信,你仔細觀察他,他真的是有靈附身,不是假的。什麼樣的東西附身,他那個形相就很像,你看到鬼道附身的人,狐狸附身的人,蛇附身的人,他那樣子就不像人的樣子。傳遞我們的信息,值得我們做參考,他要求我們替他辦事,那就得考慮。我們要用佛法,不是佛法,他出的主意我們不能聽他擺布,聽他擺布,我們就佛丟掉去聽鬼神的,那就大錯特錯。他傳遞信息我可以做參考,用什麼方式來應對?我們要用佛法,我們才不會被人欺騙,我們才知道正當應對的方法,幫助他,也幫助被傷害的這些眾生,附體是傷害,他要付出很大的能量。所以我們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經上講的話是正確的,不是假的。欠命要還命,一切有情眾生的生命不可以殺害,不可以毀傷,要還債的,欠債要還錢,生生世世都不能夠了的。你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不會幹這個事情,我們連一隻蚊蟲螞蟻都不傷害牠,牠也是一條命;我們寧願餓死,我也不願意欠債。人生死是自然現象,哪個人不死?人都要死,不必忌諱。死,什麼都帶不去,何必要奪取別人的?何必要貪戀不捨?貪戀不捨還是要捨,什麼東西只是給你看看而已,假的不是真的。現在我們真的是找到真東西,雖然都在面前,六十年前我們也知道,不認識它,不識貨!到現在才真的認識,認貨了,才曉得它是寶貝,就這一句佛號。

  「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,因念念暗合實相故」。這一句說得太好了,因為這句佛號就是自性的名號,自性就是實相,實是真實,不是假的。暗合實相,用一般的講法,就是暗合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就這個意思。跟禪宗、跟大乘教下所追求的目標完全相同,宗門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教下是大開圓解。諸法實相,念佛法門一句名號可以達到,而且是圓滿的達到,非常容易達到。你看看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還得了!那就是圓滿成就。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,我們明白了,在這一生當中,我們有正確的方向、正確的目標,這是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,真實的意義、真實的成就。希望我們大家都覺悟,不要錯過這一次的大好因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