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八三集)  2011/9/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83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七百六十九面第二行:

  「無畏者,乃四無畏。又云四無所畏。」前面學到此地,我們介紹了《大智度論》裡面如來的四無所畏,《大論》裡還有菩薩四無所畏。無所畏有兩種,一種是佛,第二種是菩薩。下面我們說的四無所畏都是講的菩薩。菩薩有定功、有智慧,能夠明瞭決定,在大眾當中說法他沒有恐怖畏懼之相,所以叫做無所畏。第一個「能持無所畏」,能持是說「菩薩聞一切法,常能受持,憶念不忘」。這八個字非常重要,如果不能受持那就不是菩薩,關鍵就在這兩個字。聞法一定要能信、能理解,完全接受,依教奉行,這叫受持。如果聽了,聽懂了,做不到,這是什麼?這是佛學。所以佛學跟學佛是兩回事情,佛學只能夠學到佛法裡面的常識,或者我們今天講的知識,不是智慧,智慧是無限的,知識是有界限的,他依舊在迷,他沒有覺悟。至於知識的深廣,每個人並不一樣,與什麼有關係?與他的誠敬心有關係,與他的宿慧有關係,我們講與生俱來的,這個人也就是說前世他曾經學習過,與這個有關係。但是前世雖有學習,他這一生要不肯真修,所得到的很有限。得到佛法的知識,也能夠辯才無礙,也能夠說得天花亂墜,問題在哪裡?問題這一生不能成就,他的煩惱斷不了,他沒有辦法提升他的境界。如果行得正,善業多,惡業少,果報在人天;如果依仗自己的聰明,世智辯聰,惡業多,善業少,果報就在三途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所以每個人過去生中的善因、稟賦不一樣,能不能成就還在這一生的教育。前面說過,善知識我們講了八個小時,是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成就的關鍵。縱然過去生中學習不多,沒有深厚的基礎,這一生如果遇到真正善知識,能信、能解、真幹,這一生他有緣往生淨土,他的問題真正解決了。所以宿世因是有關係,佛法不講因生,佛法講緣生,緣是現前的緣,所以現前的緣確實能夠掌握命運。所以善導大師講的話講得非常之好,他說淨土「四土三輩九品,總在遇緣不同」,這個話是真話。在佛法裡面盛傳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,既是阿彌陀佛應化到中國,善導大師的話那就是阿彌陀佛的話。這是我們淨宗第二代祖師,人家真有功夫,傳記裡面所寫的,我們相信那不是假的,他念一句佛號,口中有光,光中有佛,這個不是一般人。光中化佛,我們歷史記載,善導大師有這個現象。

  所以菩薩最重要的是常能受持,憶念不忘,這個在佛法裡是真正佛弟子。要想達到憶念不忘一定要多讀,古人講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這什麼道理?一千遍念下去,心定了,定能生慧,道理在此地。我們一般人最大的困擾就是心浮氣躁,心定不下來。怎麼知道心定不下來?念佛就知道了,就發現心定不下來,靜坐發現了,盤腿在那裡坐個五分鐘還可以,十分鐘就不行了,妄念就起來了。念佛堂裡面止靜的時候,這個現象特別明顯,有沒有功夫在這裡就知道了,這對我們修行關係太大了。要曉得,佛法無論是哪一個宗派、哪一個法門,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,修什麼?全是修的定。戒定慧三學,戒是方法,方法很多,定只有一個,你用什麼方法把你的心定下來,只要心定下來,方法沒有關係,什麼方法都可以。我們一般用的,淨宗一般用持名念佛,就是念阿彌陀佛,把心定下來了。要真會念,心裡只有阿彌陀佛,除阿彌陀佛之外一切雜念統統放下,叫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才行。一心要在平時去做,要知道這個世間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「如夢幻泡影」。永嘉大師《證道歌》上說,「夢裡明明有六趣」,六趣就是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一場夢,一點都不假,醒過來之後什麼都沒有,何必執著?何必計較?為什麼不肯放下?放下,心就定了。心要是真定了,就能見佛。大勢至菩薩講得不錯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什麼時候能見佛?真正定下來,你就見到了,心浮氣躁,心裡雜念很多是決定見不到的,這個道理要能懂。

  如果信心,真正的信心生不起來,願發不切,想去,對這個世間非常留戀,這個原因是兩個世界認識不清楚,才有這個現象。如果你對極樂世界認識清楚,這個世界也清楚,你肯定有非常懇切的願望,巴不得趕快往生。這樁事情經教就能幫上忙了。研究經教為什麼?提升我們的正念,真信真願,經論研究的目的在此地。真信切願生出來了,這個經聽不聽無所謂,念不念也無所謂。大眾在一塊共修,念佛之前念一部經,多半念《阿彌陀經》,為什麼要念這部經?念這部經是收心的。你心裡頭妄念,一部經念完,心定下來了,佛號才管用,才產生效果。亂心念佛效果不大,定心、清淨心念佛,那就感應道交,所謂是聲聲佛號與彌陀起感應道交的作用。我們修學淨宗法門,念佛功夫不得力的原因就知道了,我們把這個毛病,知道這個毛病,毛病把它治好,念佛才如法,才會有感應。

  「故於眾中說法,得無所畏」。這個裡頭,菩薩沒成佛,必定有佛加持他。我們初學,常識是很重要,這講講經教學,一門深入是根本,這是佛門跟中國老祖宗傳下來的教學方法,首先要一門深入。一門深入目的何在?求根本智,也就是求定、求慧。根本智得到,就是清淨心現前,然後再廣學多聞,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那是最好的榜樣。根本智沒得到,決定不要去廣學,愈學愈雜,愈學愈亂,你這一生當中永遠得不到根本智,那就不如老實念佛求生淨土,先度自己,到極樂世界之後再去度化別人。到阿彌陀佛那個地方,就得彌陀本願的加持,你就有能力在十法界去度有緣人,真有這個能力,真有功夫才行。

  第二是「知根無所畏」,前面是契理,這邊是契機,知道眾生的根機。「知根者,謂菩薩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,隨其所應而為說法,故於眾中說法,得無所畏也」。這就是有能力觀機,知道這個人的根性。當然能知道他過去生中所學的,這最好,那非常契機。菩薩級別很多,《華嚴經》上從初信位到等覺,五十一個位次,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差別很大。初住以上的,這圓教,《華嚴》是圓教,他們的智慧、能力跟佛好像差不多。十信位的菩薩也非常了不起,初信到七信見思煩惱斷了,等於阿羅漢,八信等於辟支佛,九信跟十信是大乘權教菩薩,再上去就明心見性,所以不是凡人。就初信位都不是凡人,初信位他斷煩惱等於初果須陀洹,也就是說五種見惑真斷了,身見放下了,邊見放下了,決定沒有對立,對立的念頭都沒有。人真正看一切人事物平等對待,他沒有分別了,成見放下了,他能隨緣,成見沒有放下,不可能隨緣。隨緣就自在,隨緣在佛法裡面是真實的鍛鍊,這是真功夫,也就是說看你能受得了受不了,恆順眾生,眾生有順有逆都要隨順,看穿了就隨順。《金剛經》上一句經文是最管用,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常常想到這個,你就能隨緣了;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真能隨緣了,就是不再當真了。你一當真你就不能隨緣,一定堅持自己的想法、做法,你會堅持。所以菩薩隨和,什麼都好,樣樣都平等,因為他沒有自己,頭一個身見破了。初信位的菩薩,最低級的,就是小學一年級,這是大乘,雖然斷煩惱跟小乘初果相等,智慧不相等,智慧比小乘須陀洹高太多了,這個大小乘不一樣。所以他能觀機,他能夠應機說法,在大眾當中教學說法無所畏。

  第三種,「決疑無所畏。決疑者,決剖一切眾生之疑難。謂凡有一切來難問者,菩薩悉能如法剖決而答,故於眾中說法,得無所畏」。這是有疑難的,疑問來向你請教,你都能解答,這個可不是容易事情。一切眾生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奇奇怪怪的問題可多了,遇到這些問題怎麼辦?這些問題一定會遇到的,我們在過去每個星期還有一個時間答問,專門解答問題。過去許多年當中,記載下來好像印了好多本《答問》。我們用什麼態度來應付?孔子說的,「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」,知道的我答覆你,不知道的就老老實實說這個問題我不知道,我不是佛也不是菩薩,當然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,態度總是要謙虛,絕不能有傲慢的態度。解答問題都要有根據,佛所說的、祖師大德所說的。所以在這一方面,經典、古大德的註疏看多了會有幫助。這個是決疑,幫助別人斷疑生信,如理如法的解答。

  末後一個,「答報無所畏。答報者,以言辭應答,酬報其所問也」。這什麼?「謂凡一切眾生聽受問難,菩薩悉能隨意如法而答,故於眾中說法,得無所畏也」。有故意找麻煩的,出些難題來問你的,總希望出些問題把你問倒,你不能回答。有沒有?有,到處都有,都有這些人來找麻煩,我們想每一個上台講經這些法師都會遇到這些事情。所以學習不能不虛心,不能不認真,總要開智慧。這種場合當中應變的能力要強,要敏捷、要強,沒有應變的能力就比較困難,遇到的時候真是很難為情。甚至於很多人無理取鬧,說一些歪道理,等於說他來考你,都得要接受。所以初學講經,初學講經不怕,我後頭有老師,我們在台中學講經的時候不怕人問,問到難題,我們答不出來,我們去報告老師,老師來解答。可是自己到外面去講經那就不然,真的要靠自己應變的能力,特別是在國外。國內人比較客氣,不會找法師的麻煩,在國外就很多,國外這個風氣跟中國不一樣,香港也有這種問題,專門有找麻煩的。特別是我們所學習的這部經典要熟,要能夠契入,他問到其他的經典,我沒有學過,可以。你學這部經,講這部經,人家問你難題,這是要有能力解答的,你對你所講的東西、所學的東西不熟悉,這不行。自己總是要謙虛。

  我們遇到過,遇到很多,還好還沒有被人問倒過。前些年我在澳洲,昆士蘭大學的校長請我吃飯,就問到這個問題。那個時候我教學四十三年,十年前,今年五十三年,四十三年,他問我,你在四十三年當中,有沒有學生或者別人提問,你答不出來?我想了一想,我說我很幸運,還沒有遇到。他當時就很稱讚,他說你真正是個好校長,就決定送學位給我,也等於是面試,學校決定送學位給我。真的是三寶加持,講經之前在佛菩薩面前這三拜是求加持的。這些都是老師教的,一定要求佛力加持。我們自己遇到困難,初學經的時候看古人的註解看不懂,有的時候看到經裡一定有他註得不清楚,碰到這個時候怎麼辦?老師教我們,把經本合起來,拜佛。拜上二、三百拜,意思真的出來了,那個意思就像泉水往外湧,你寫都來不及寫。這種情形不止一次,很多,常常有。所以感應不可思議。學《無量壽經》就拜阿彌陀佛,學《普門品》就拜觀世音菩薩,講《普賢行願品》就拜普賢菩薩,非常有感應。

  遇到這些問難的,我有一年在日本遇到一位基督教的牧師,大學教授,來訪問我,在電視台上。好像它不是同步播出,我們是在一個攝影棚裡面,那個攝影棚只有我們這一半大,日本的攝影棚,在東京,那個裡頭熱,溫度好高,滿身流汗。他來訪問我五十分鐘,問了十幾個問題,我都給他回答了,他很滿意。他給我說,好像沒有問題能把你問倒?我說不敢當,我自己不敢說這句話。他說我還有一個問題,有個很棘手的問題要問你。我說請教什麼問題?他問,他是基督徒,他說我們基督教徒好像心量比較小一點,不能包容,他說這個問題怎麼能解決?問這麼一個問題出來。好在我看過《聖經》,我說這個問題《聖經》上有,有解答。他說在哪一段?我說《聖經》上有沒有說「神愛世人」?有。上帝愛世人?有。我說那就問題解決了,神愛世人,上帝愛世人,你不愛世人怎麼行?我回答他,我說上帝愛我,不愛你。他愣住了,他說上帝怎麼愛你不愛我?我說我是世人,經上講上帝愛世人,我是世人,你看我又愛上帝,我又愛世人,上帝愛我。為什麼不愛你?你愛上帝,你不愛世人,上帝不愛你。他愣住了,他說那怎麼辦?我說上帝愛世人是抽象的,佛菩薩慈悲也是抽象的,佛菩薩怎麼慈悲?我說神的愛、佛菩薩的慈悲,都需要像你們神職人員、佛菩薩的信徒,把佛菩薩的愛、把佛菩薩的慈悲從自己身上發揚光大,代表神、代表佛菩薩去愛社會大眾,我說這就對了,他聽了很滿意。我們也交了好朋友,我到日本一打電話他就會來看我。他年歲比我輕,今年大概六十多歲的樣子。很難得。所以這真正是教授的基督徒,心胸都非常開闊,都很難得。這是答問。這是菩薩的四種無畏,無畏我們就介紹到此地。下面再講無礙。

  「無礙者,自在通達,互相涉入,融通兩為一體。如燈光互相涉入,是無礙之相。」這個很重要,特別是學大乘,怎樣把我們的心量拓開?這個地方就講心量拓開,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這是你本有的心量。現在心量變小了,不能容忍,兩個人相處都有矛盾,都不能和睦。原因是什麼?不能夠融通。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看到三種周遍,第一個是周遍法界。什麼周遍?起心動念,意念,不管是有意是無意,不管是善念、是惡念,念頭才動,就周遍法界。換句話說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的眾生都收到你的信息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所以起心動念你不能不小心,不能不謹慎,因為你的念頭,就產生無窮無盡的變化,出生無盡,一切法都是跟著意念在轉,不善的意念變現出的境界就不善。今天地球會變成這個樣子,社會會變成這個樣子,什麼念頭?貪瞋痴慢疑、殺盜淫妄這種念頭,殺盜淫妄是行為。為什麼我們讀古書,堯舜時代大同之治,夏商周三代小康之治,從漢朝到清朝,最著名的,漢朝文景之治,唐朝貞觀、開元,清朝的康熙、乾隆,當中包括雍正,歷史上都稱之為盛世,為什麼社會那麼好,人民幸福?全都是教育,都把人教好了,有這麼好的效果。

  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?我們可以說中國把傳統古聖先賢的教育疏忽了。前面一百年是疏忽,就是滿清最後的一百年,由於慈禧太后不尊重傳統文化,不尊重儒釋道,上行下效,上面不重視,下面就疏忽了,對於傳統文化的信心愈來愈淡薄,名利的欲望愈來愈上升。滿清亡國之後,民國到今年一百年,這一百年衰了,前一百年疏忽,這一百年不講了,抗戰之前還有人講,抗戰之後講的人都沒有了,戰後六十年沒人講了。取而代之的是什麼人來教?現在電視在教、網路在教。我們初學佛的時候,六十年前,六十年前在台灣還沒有彩色電視,黑白的。方東美先生指著這個電視告訴我,他說這個工具,你要記住,它的作用太大了,它可以興旺一個國家,也可以滅亡一個國家。他說工具本身是無所謂善惡,傳播不善的國會亡,傳播是倫理道德的國會興。甚至於他舉了一個例子,美國將來亡國就亡在這個東西上。那時候警告台灣,台灣要小心,已經有這個趨向了。所以他教我將來可以利用這個東西弘法。那個時候老師雖然講,我們心裡印象都沒有。為什麼?這個玩意花錢太多,我哪有那麼大的福報,不可能!老師對我講算白講。沒有想到二00三年陳彩瓊把這個東西搞起來,想不到。這個陳居士我們認識很久,早年我們對她都沒有信心,在美國做生意年年賠本,賠了不少年,至少也賠了有七、八年,我曉得的,年年賠本,沒有一年賺錢的。好在她家裡產業多,賠本就回去賣房子,房地產多。這幾年賺錢了,大概在經營當中吸收這些經驗,搞電視台播放講經教學對她有好處,這她真正修了福,所以這幾年愈做愈興旺。這一個工具產生非常大的影響,全世界都能收看到,這個把佛法的面推廣了,我們意想不到。

  她的作風真改了,早年年輕的時候,還沒有做事情就對大家說我在做什麼做什麼,到最後都失敗,唯獨搞這樁事情她保密,沒有跟任何人講,我都不知道。開播前一個星期打電話告訴我,她搞了一個電視台,三顆衛星,要播我的這些講經的那個時候的錄影帶,還是用帶子的。我說好,帶子都給妳。我說:好吧,我看看妳能不能活一個星期。我知道這個東西每天要花多少錢,哪有那麼大的財力來支持!一個星期過去了。我說:好吧,看妳能不能活半個月。沒有信心!半個月過去了。我說:好吧,我再看妳能不能過三個月。沒有想到今年第九年了,愈來愈興旺,九年了。所以人善心有善果,惡心有惡報。

  她比不上日本的稻盛和夫,她要用稻盛和夫那個理念來做,那她的事業不得了!稻盛和夫確實完全接受了中國古聖先賢傳統的文化,他不用西方的,他用中國的。你問他,他都是很坦白告訴你,他的智慧、方法從哪來的?是從二千年前、三千年前中國老祖宗那裡學來的。所以他這個理念確實是聖賢人的理念,聖賢人不為自己,起心動念都為大家著想。所以他說他經營的哲學、經營的基本的理念,做企業,企業賺錢,賺來的錢給誰?外國人是老闆的,他不是的,第一個是分給員工,員工得利益,第二個是便利顧客,顧客得利益,第三個才是公司,公司的利益擺在最後,員工利益擺在第一。這就是孟子所說的,真是二千五百年前,「民為貴,君為輕」,輕重要分清楚。老闆是用智慧,但是員工要不給你推動你什麼都不能成就,你能夠真正推動的話是員工,員工你要照顧好。利益是大家的,不是一個人的,這個理念不得了,沒有私心,他做成功了。無礙,所以自在通達,互相涉入,融通兩為一體。兩是什麼?一切眾生,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體是心靈。一心一德,無論做什麼事情,都有輝煌成就,為什麼?你能夠跟人家一心、一體。

  下面舉的比喻,如燈光互相涉入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我們這個教室裡頭幾盞燈光,任何一盞燈光都有其他的燈光,光光相入,分不開。稻盛和夫的公司老闆跟員工分不開,一體,員工都自動自發,所以他經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,所有一切風暴他不相干。憑良心做事,絕不投機取巧,實實在在腳踏實地,有多少錢做多少事,絕不向銀行借貸。銀行存款很多,利息並不多,銀行勸他投資房地產,他不幹。他說這是投機的生意,像暴發戶一樣,這是不勞而獲,這個事情不能做,我必須用我的勞力賺錢,沒有用我的勞力這個錢來的時候不要。幾年之後日本泡沫經濟現前,那些投機的人向銀行借錢,銀行要收回,紛紛都倒閉,虧吃大了,他沒事。所以有人問他,你是不是有先見之明?他說沒有,我沒有先見之明,我們憑良心做事,絕不貪取不義之財。所以他都沒有受到波及。可是在蕭條的時候訂單少了,員工有不少的人沒有事情做,沒有訂單,怎麼辦?讓員工天天上課學習,提升他們,景氣恢復的時候他的成績立刻就上升了。不裁員,不但不裁員,連公司裡面臨時做工的都不裁。所以在他公司工作的時候他有安全感,他有保障,你養家糊口生活決定沒有問題,他全照顧你。所以融通兩為一體,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,這是佛菩薩的理念。佛菩薩真正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誰知道?還在分自分他,喜歡這個、討厭那個,這是迷惑。在佛法裡面,大乘初信位的菩薩,這個問題解決了,小乘裡面,初果須陀洹也解決了,就是說他沒有對立了。第一個,知道身不是我,身也是我。怎麼說不是我?不要執著這個身是我。怎麼說是我?身是大我裡頭的一個細胞,就好像我們一個人是整個宇宙,我這個身體是什麼?身上一根汗毛。我現在執著這根汗毛是我,其他的不是我,錯了。你說全體是我,這汗毛不是我,也錯了,決定是一體。光光相入是無礙之相,這個比喻,比喻得好。

  下面,「《往生論註》曰:無礙者,謂知生死即涅槃」。生死是生滅,涅槃是不生不滅,生滅好像跟不生不滅是兩樁事情,實際上是一樁事情。實在講有沒有生死?沒有。「如是等入不二門無礙相也」。《般若經》上說,「相即非相,非相即相」。這個事情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看到賢首大師給我們的開示,從一體起二用,這句話講清楚了、講明白了、講透徹了。一體是什麼?一體是自性,自性也就是法性,它是一不是二。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它生的,在大乘教裡它也叫做真心。我們有個真心,真心是相同的,妄心就不一樣。真心是一,也叫真性、也叫真如、也叫實相,這佛經上的名詞,都是說這個。從這個地方起兩個作用,第一個作用,宇宙,它變現出宇宙,第二個作用,變現出我的身。我身之外一切身都包括在宇宙裡頭,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,生活環境裡頭有人事環境、有物質環境,都是我們的環境,全是自己變的,就好像作夢一樣,夢中境界不是全是自己心性變現的嗎?離開心性哪裡有夢?夢裡頭有我,也有一切人事物,夢醒之後你想一想,全是自己心裡變的,不是真有人到你夢中,沒有,自性變的,一體,醒來之後全沒有了,我們常常想這個境界會開悟。我們現前所遇到一切人事物是自性變的,變的為什麼有善有惡?我們的心,這個心性的種子,阿賴耶種子有善有惡,善種子變現善,惡種子變現惡,除此之外無有一法可得。你所看到統統是自己,你自己不曉得,這叫迷。佛菩薩知道,他叫悟,所以佛菩薩能包容。

  起二用,這個二用三種周遍,宇宙三種周遍,我們起心動念三種周遍,我們身體每一個細胞,這細胞是波動現象,它這個波動的時候也是三種周遍。三種周遍,第一個就是周遍法界,遍法界虛空界,因為是一體,所以才動,整個宇宙都知道。上個星期有個同修送我一本書,好像叫《無量之網》,我還沒看,我看到這個名詞就這個意思。整個宇宙是一個網,這個網是我們看不見的,你看你一動,在網裡頭任何一點一動,整個信息全收到了。我們這個肉體波動現象也是的,每一個波動全宇宙都知道。這個波動,佛經裡面講得清楚,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三十二億乘百千,一百個千是十萬,三百二十兆,一彈指。一秒鐘如果彈五次,一千六百兆,這是振動的頻率。所以宇宙是個波動現象,現在科學家講波動定律,所有一切變化全是念頭。所以人要是入定,念頭這個波動微弱了,這就是定,禪定的境界。定得愈深,自性裡面的般若智慧全現前了。現在智慧不能現前,現前全是煩惱,那是什麼原因?就是我們現在的念頭波動頻率太高,大風大浪,所以把般若智慧變成了煩惱。經上講「煩惱即菩提」,心平靜了,煩惱就變成智慧,心亂的時候,我們的智慧變成煩惱,我們的德能變成業障,我們的相好變成六道輪迴,一個事情。如果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跟性德相應,那就完全還源了,煩惱變成智慧,業障變成德能,六道變成極樂世界。所以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!

  佛對我們幫助什麼?真的沒有幫助,佛只是把事實真相告訴你,讓你回頭,你回不回頭是你自己的事情,他沒辦法,這個他幫不上忙。我們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回頭就是岸。凡夫成佛一念之間,一念轉回來就成佛了。真搞清楚了、真明白了,立刻將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放下就成佛了。放下執著成阿羅漢,放下分別成菩薩,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。所以凡夫成佛真的一念之間。惠能大師做出樣子給我們看,他那個時候一下放下的時候,他二十四歲那一年,很年輕。五祖跟他一說他就明白了,明白就放下,放下就成佛,衣缽就給他了。這一放下之後什麼都通了,所以經不必講了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的經他全知道。不但經通,整個世間沒有一樣他不知道的,一通一切通。為什麼?一切法都是心現的,都是識變的,你把心性掌握到了,性識掌握到了,你還有什麼不通的?全通了,這叫成佛,問題總解決了。他知道生怎麼來的,死往哪裡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真是得大自在!往生前兩年就曉得,派人回到老家給他建塔,將來死了之後把肉身放在塔裡頭,兩年!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對過去、對現在、對未來一清二楚。所以無礙,怎麼叫無礙?融通一體就無礙,這是真的。每一個菩薩、每一尊佛、每一尊羅漢都入這個境界。

  「華嚴宗立四法界。據《大明法數》」裡面所說的,這個略說,「一、事法界,謂諸眾生色心等法」。色是物質現象,心是精神現象,現在科學家稱為信息,等,還有一個自然現象,現在科學家講宇宙當中只有這三種現象,實在說是佛法裡面講的阿賴耶的三種現象。阿賴耶的業相是自然現象,就是能量,阿賴耶的見分就是信息,是精神現象,阿賴耶的相分是物質現象,這近代科學所發現的,宇宙當中只有這三樣東西,其他的一切都是這三樣東西變化出來的,這科學家的報告。「一一差別,各有分齊,故名事法界」。事法界完全是從現象上建立的,森羅萬象,這從事上說的。

  第二個,從理上說的,事就是現象,理上說,「謂諸眾生色心等法,雖有差別,而同一體性」,這就是理,是一個自性清淨圓明體,「故名理法界」。這個理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,事法界是哲學裡面所講的現象。事從理變的,理因事現,沒有事哪來的理?你沒辦法見到這個理。從事上見到理,這個很高明!誰見到?過去我們看禪宗裡頭,你看禪宗《五燈會元》一千七百個例子,那都是明心見性的人,他們有本事在相上見到理體。為什麼?相是理變的,沒有這個理哪來的事?一切動物、一切植物,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,虛空當中的雲霧,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粒子在游動、在飄遊,氣候,這是講溫差,統統都是這個體變的,不離開這個體,離開這個體什麼都沒有。這就好比古人有比喻,如金作器,器器皆金。黃金在哪裡?說黃金是從理上講,你拿一個戒指,拿一個手鐲,拿一個項鍊,是不是?是,這是黃金,一點沒錯,隨便哪一個。所以宗門這些老和尚,明心見性的老和尚,學生當中有契入境界了,他問在哪裡?像什麼樣子?你見了性,性什麼樣子?性在哪裡?隨便拈一物吆喝吆喝就是的。老和尚點點頭,真的不錯,你真的明白了。從相上見到性,從戒指見到黃金,從手鐲見到黃金,從項鍊見到黃金,離開相,性就沒有了,性相永遠在一起。著相就不見性了,要是堅決執著這是戒指,這不是黃金,這是戒指,這是項鍊,這不是黃金,執著相就見不到性了。離一切相即一切法,那個一切法就是理,你就見到了,性是相同的,是一個,所以它能夠融通為一體,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真的是一體,不是假的。

  第三叫「理事無礙法界」,「謂理由事顯」,從事上顯理,你只要不著事相,你就看到性體,「事攬理成」,這個事從哪裡來?事從理變現出來的,沒有這個理體哪來的事?像沒有黃金哪來的戒指?哪來的手鐲?哪來的項鍊?沒有!所以「理事互融」,理在哪裡?理在事當中,事在哪裡?事在理當中,理跟事永遠是不能分開的。自性在哪裡?遍虛空遍法界,它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,如果它沒有了,就好像作夢醒過來了,什麼都沒有了。夢中的意識造成夢境,夢中的意識就好比是理,夢中那個境界它就是事,理跟事是一,醒過來之後理事都沒有了,都不見了,再作夢不可能做同樣的夢,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理事無礙。

  真正覺悟之後是事事無礙,末後說「事事無礙法界。謂一切分齊事法,稱性融通,一多相即,大小互容,重重無盡,故名事事無礙法界,又名無障礙法界」。這是真的,這種四無礙的法界只有《華嚴》講得透徹、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。事事無礙法界在哪裡?就在現前,就在當下,問題你還有沒有執著?有執著你見不到。有執著是什麼?死在事法界,不知道有理法界,他只認識事,他不知道理,麻煩就大了。問題是什麼?你想錯了、你看錯了、說錯了、做錯了,災難就來了,都是自己造的。你要是明白了,真的圓融了,事事無礙。事事無礙那就是無量的美好,華嚴世界事事無礙,極樂世界事事無礙,諸佛的實報莊嚴土事事無礙,無量無比莊嚴清淨,全都是自心變現起來的。為什麼?清淨心就現清淨境界,染污的心就現染污的境界,計較的心就出現計較的世界,不就一樣的嗎?所以一切苦樂憂喜全是你自己心在那裡造,外面就現這個境界。所以佛教我們還源,妄盡還源,還源是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是極樂世界、是華藏世界。你要再回歸,回歸到自性上,常寂光,那這個境界全沒有了,那就是惠能大師所看到的「本自具足」,隱了,現象沒有了,就是常寂光。常寂光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,隨時起作用,眾生有感,他馬上就起作用,我們心裡求佛,佛立刻現前。佛從哪裡來?沒有,就在此地,不來不去。感沒有了,他消失了,他沒有了。他沒有來處,他沒有去處,他就在當下,緣熟的時候他就現形。不但現佛身,像觀世音菩薩《普門品》三十二應,什麼身都現。不是隨他自己現,他自己不起心、不動念,而是隨我們的心,我們希望求什麼他就現什麼,自然變現。

  所以心現識變,能現是自性的本能,能變的是你的意念,隨著你的意念產生變化現在你面前。你就懂得,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,臨終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,阿彌陀佛來了沒有?沒有,就在當下。阿彌陀佛是什麼樣子?是我們心裡想的,我們想他是什麼樣子,他就現什麼樣子。為什麼?他來接引,他來接引還隨順你,你想什麼樣子,他就現什麼樣子。到極樂世界就不一樣了,到極樂世界你才看到真正自性所現的相,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,因為極樂世界沒有識了,都是轉八識成四智,所以極樂世界就沒有變化。我們今天人天天變化,人慢慢衰老,這是什麼?這是因為你有意識,你有意念。到極樂世界,意念沒有了;意念沒有了,變化就沒有了,你無量壽,壽命三大阿僧祇劫,沒有看到你有生老,沒有,絕對沒有這個相,生老病死都沒有了。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,相就沒有了,就回到常寂光去了,就好像夢醒了,夢醒了回到常寂光。回到常寂光,你怎麼樣?你就遍法界虛空界,你的精神遍法界虛空界,你的肉體也遍法界虛空界,為什麼?隨便你都可以現形,你都可以變。如果不在此地,你在此地怎麼能現相?隨心所欲!

  無量劫來我們不知道經歷多少世界星球,不知道跟多少人結的善緣、惡緣,到成佛之後,全變成法緣,善惡緣統統變成法緣,平等一如,自他不二。所以你要說哪兒好玩?極樂世界最好玩,我們這個世界怎麼比都比不上。不要以為說到極樂世界很孤單,我一個人都不認得,錯了,到了極樂世界個個都認得,個個都是熟人。無量劫來過去做過兄弟姐妹、家親眷屬,也做過好朋友,也做過對頭冤家,全碰頭了,統統覺悟了。所以我們要真正認識,認識之後你才會嚮往,真想去,真想去你就真放下了。所以什麼是真的?你沒放下你還是假的,你還不是真的,放下就是真的,不再搞這些把戲了,這全是假的。看我們是不是真的相信,真的發願,真的想往生,完全看你的行為。

  「今此經所宣」,現在這一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裡面所說的,「正是如來事理無礙法界,與事事無礙法界,甚深之法也」。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只有《華嚴經》上講到、《法華經》上講到、《無量壽經》上講到,這叫一乘法,一乘法是究竟圓滿的大法。學這個經不是教我們去作阿羅漢,也不是教我們去當菩薩,是教我們去作佛去的。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個人是什麼?作佛去了,這是多大的福報,這是多大的功德!這個福報跟功德都是稱性的,這是什麼?是自性裡頭本具的,不是外來的。可是我們要去的時候,外來有障礙,必須把外面障礙排除,我們才順利過關,這才成就了。障礙是什麼?執著、分別、起心動念,這三種障礙。三種障礙都沒有,你往生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。三種障礙斷了兩個,我不分別、不執著了,你往生方便有餘土,不是實報土。三種障礙我只斷一種,不執著了,你生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,上輩就是上上品、上中品、上下品。這樣的人往生到極樂世界,他走的時候自在,他預知時至,三個月之前知道,一年之前知道,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他往生不需要人助念。往生需要人助念的是下輩往生,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,這個助念有必要。中品以上的,大概都不需要助念,他自己生死自在。我們看到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,根本就不告訴任何一個人,為什麼?免得打閒岔,走了之後你們才發現。這樣走的人品位不是下輩,中輩以上。我們今天要求至少要求到凡聖同居土中輩以上,為什麼?走的時候沒有障礙,不需要告訴任何人。這個是什麼?情執才真的斷掉了。臨走的時候就怕情執,這個捨不得,那個捨不得,那麻煩了,就去不了,把這次往生的機會就失掉。所以最穩當的方法是要爭取到中輩往生,沒有這種障礙。

  下面給我們解釋『無著』,這個很重要,「無執著之念」,這個念佛肯定往生,功夫高的生方便有餘土。「如《金剛經》曰: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。」《金剛經》這兩句話跟你講真話。三藐三菩提翻成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。這句話到底說什麼?是說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自性裡本有的,它沒有名字,佛給它取個名字,名字是假設的,名字可以換的,喜歡用什麼名字就用什麼名字,所以說無有定法可說。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給我們講經說法,要知道沒有定法可說。「何以故?如來所說法,皆不可取,不可說,非法、非非法。」這個話說得有很深的道理。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,取是什麼?執著。為什麼不可以取?自性裡頭沒有法,你要執著的話,你永遠不能見性,你就錯了。古人有個比喻,佛說法好比黃葉止啼,這佛經上有,有這麼個公案。是什麼意思?小孩在哭,大人撿一片黃葉,樹上落的葉子,葉子黃黃的,很漂亮,落下來了,秋天的黃葉,告訴小孩,別哭,這個拿去,這很值錢,可以去買糖吃,小孩拿到就不哭了。目的是叫他不哭,達到了,不是真的,你別當真。佛說法就這個意思,黃葉止啼,你可別當真,你當真就上大當了。

  佛說一切法幫助什麼?幫助我們覺悟。覺悟,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幫助人覺悟的方法非常之多,人的根性不相同,哪個人用哪個方法,不是用一個方法對一切眾生的,無量法門就是無量的方便。淨土念佛方法,不管什麼樣的根性都可以學、都管用,這個方法很妙。你要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根性,你就用這個方法,絕對不會誤事。其他的方法要跟自己的根性相應很管用,不相應那就不管用。所以為什麼諸佛如來讚歎淨宗法門,讚歎《無量壽經》,道理就在此地。它是個通用的,萬靈丹,什麼毛病都治,治不了的毛病它能治。這是清朝慈雲灌頂法師跟我們說的,我們要相信。消業障,他老人家講,你的業障很重,什麼樣的經、懺法都沒有效果,都消不了你的業障,最後還有一個方法,執持名號,決定能消。那能消不能消的關鍵在哪裡?你是不是真信,真信就真能消,你對它懷疑,那就沒法子。沒有一絲毫懷疑的心,我們看到這個例子,前幾年山西小院四十幾個人得癌症的,醫生宣布沒有方法治療了,告訴他回家大概只有二、三個月的時間,這些人回去了,都是念佛的人、學佛的人,所以就不再求活下去的念頭,死心塌地去念佛求生淨土,真行,結果念了一個多月,念好了,繼續念,三個月之後再去檢查,沒有了。醫學界感到奇怪,把從前那些資料拿出來看,從前真有,怎麼會沒有了?不可能是診斷錯誤,這麼多人。這是什麼?灌頂法師所說的,這句名號它真管用!如果不是他們那樣真誠懇切,像普通念佛,不管用。這就是印光大師講的誠敬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,這些人是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,千分誠敬得千分利益。

  我以前曾經講過,我用惠能跟神秀兩個人做例子。神秀大師對老師百分誠敬,對佛法百分誠敬,他得百分利益。而惠能他對老師、對佛法萬分誠敬,所以他得到的是圓滿的,得萬分利益。雖然老師跟他講《金剛經》只講兩個小時,他得萬分利益。印祖這句話說得好,在你有幾分誠敬心。一般人現在沒有誠敬,所以現在難。沒有誠敬他得不到利益,對佛就更不相信,它起的是相反作用。所以要真正有誠敬心的人來帶他,讓他看見,他才能相信。那個相信也不過一分、二分而已,要做到百分、千分,對他來講可不是一個容易事情。道理不能不懂!所以要了解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性質,不可取,不可說,非法非非法,佛真的把事實真相全給我們說出來了。

  《破空論》解釋,《破空論》是蕅益大師的,蕅益大師《金剛經》註解,這個話是蕅益大師說的。「無上菩提,超情離見,即是究竟彼岸。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的話就是無上菩提,無上菩提超情,情是什麼?情執,有情執決定不能理解。見,見是見解,就是你有你的看法,你只要有看法,無上菩提跟你距離就遠了。這兩個字,一個是情,一個是見,如果用很粗的話來講,情就是思想,見就是見解,只要你有想法、你有看法,你就沒有法子,你永遠見不到。所以它叫究竟彼岸,究竟彼岸是什麼?常寂光,真是究竟了。實報土還不行,不是究竟,它靠常寂光靠的最近,跟常寂光做鄰居,但不是究竟。可是你要入常寂光肯定要通過實報土,不通過實報土你回不去。

  「不但無非法相,亦無法相可得」,法相、非法相都沒有,「故云無有定法名無上菩提」。這還都是蕅益大師的話,我們把他的話念完。「所證既超情離見,所說亦超情離見,故云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」。這引用一段話很長,我們把它念下去,「何以故?實相彼岸,雖復言語道斷、心行處滅,不可取說,而如來以四悉檀因緣故,亦可得說。但所說法,由其隨順四悉檀故,所以一文一句,罔不超情離見,離過絕非,而皆不可取,不可說,非法非非法也」,到這個地方,這一段是蕅益大師說的。大師說得好,像前面所說的,非法相,亦無法相,所以佛說法是活活潑潑的,真的是黃葉止啼。你學佛你有什麼東西可得?佛告訴你,你一無所得,圓滿菩提,歸無所得。什麼叫無所得?你所得到全是你自己本有的。智慧開了,得到智慧,是你自性本有的智慧,只是障礙去掉,它現前了。德能也是本有的,相好也是本有的,也就是說極樂世界那個佛身,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,是你本有的,你本來是那個樣子。極樂世界無比殊勝莊嚴也是你本有的,你一無所得,等於說你回到老家了,一看統統是自己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。你再看看一切諸佛剎土,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、六道,統統是本有的,是一體的。這個時候看到那麼多還沒有覺悟、還沒有回頭,你的慈悲心就生出來,你跟他們就起感應道交。什麼叫感應?他心有所覺悟,苦受得太多,想離苦得樂,有這一念你就會幫助他,沒有這一念你如如不動,他只要有這一念,你就有感動,你就會幫助他。用什麼方式幫助他?隨眾生心應所知量。

  常寂光的人絕對不會起心動念,但是有感自然有應。像我們敲鼓,你敲它一下,它馬上就響,它並沒有想到你敲我,我要響一下給你聽聽,它沒有念頭。諸佛菩薩示現到我們世間來,沒有起心動念,連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住了八十年,你說他有沒有起心動念?沒有,他要起心動念不就退轉了嗎?不但沒有起心動念,分別執著都沒有。那為什麼說那麼多法?你問他,他答應你,你問他,就像敲鐘一樣,自然回應,絕對沒有想想我要給你怎麼說,沒有,你要是那樣想法你全錯了,佛四十九年沒有起過心動過念,無問自說,沒有人問他也說,那是什麼?你口沒有說,你念頭有那個念頭,他知道了,你沒有開口他就給你說了。所以,你要問佛說法沒有?佛真的沒說法,全是反應,他哪裡說法?你沒有感,他就沒有應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,所以無說而說,說而無說。菩薩比我們厲害,菩薩有辦法聽而無聽,無聽而聽,所以菩薩懂得佛的意思。懂得佛的意思是講菩薩也有幾分回歸自性,與性德相應,他能聽得懂,一聽就明白。凡夫不行,煩惱習氣太重,嚴重的障礙,怎麼說、怎麼聽都不行。那有一個方法,這個人真有福報。怎麼說大福報?他有個緣分,長時薰修,就是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這個力量大,天天在薰習,把他過去世淺薄的善根薰成深厚的善根,他這一生能成就。這個緣要足,沒有人障礙他,他的緣可以不間斷。如果有很多事情來找他,他就沒辦法了,緣斷掉了,斷斷續續,十年比不上人家一個月,這個緣重要!

  最好的緣,閉關,外面所有一切事物統統斷絕,一心念佛、讀經。前幾年深圳黃忠昌居士他表演給我們看,成功了。他閉關期間三年,希望三年能夠證得,往生。他是兩年十個月,還差兩個月滿三年,預知時至,走了,三十才出頭!他要證明一樁事情,他聽我講經,我有一次說到《淨土聖賢錄》跟《往生傳》裡頭的那些人,你去看,幾乎一半都是念佛三年走的。過去在台灣有一個法師,德融法師,這都不在了,年齡跟我差不多,問過我這樁事情。他說《淨土聖賢錄》這些念佛人,是不是三年壽命都到了?我聽了這個話,我說不太可能,這個不合乎邏輯,哪有那麼多人壽命剛好都是三年?我說這不可能。應該是什麼樣?三年功夫成熟了,還有壽命,他不要了,這個能往生。凡是功夫到這種境界,有一個不往生,可能,他要弘法利生,他住世;如果沒有法緣,他就應該走,這是正常現象。有法緣不應該走,為什麼?多帶幾個人去!這是彌陀的本願,能帶多少,愈多愈好。沒有法緣呢?沒有法緣就趕快去,一天都不留,應該是這種情形。所以黃忠昌聽到這個講法的時候,他做試驗,我試試看,三年要真成功了,壽命不要了,我就走。真成功!

  法緣很重要。我們早年在台中,李老師對這個事情非常重視,交代我們學經教的這些學生要懂得結法緣。你如果沒有法緣,你講得再好,沒人聽。為什麼?你跟他沒有緣。如果有緣,講得不好,他也喜歡來捧場,也喜歡來聽,法緣重要!怎麼結?好在李老師每個星期講經一次,星期三,他是固定的,在台中住三十八年,沒有間斷,一個星期一次,固定星期三,大家都知道,星期三來一定聽經。我們這二十幾個學生就做義工,在門口接待聽眾,到這來跟他們打招呼,引導他們到哪個座位,把經書捧在手上送給他們,有時還送一點小點心給他們吃,結法緣。我們就學會結法緣。對待任何人恭敬、謙虛,這樣認識的人也多了,大家都曉得我們是學講經的。所以我們練習講經,那個時候分兩班,男眾是星期天,女眾是星期六,在蓮社,男眾在靈山寺,每個星期一次,我們練習講經,聽眾也有幾十個人,有的時候有一百多人。所以結法緣這個事情台中李老師非常關心,認真的來鼓勵大家,絕不懈怠。

  他老人家的法緣殊勝,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,九十七歲往生。這三十八年當中台中蓮社的蓮友多少我不知道,我只知道我離開的時候,我跟他認識,拜他為老師,他在台中教了十年,台中的蓮友,他們有名冊,二十萬人。我離開的時候,我在台中十年,離開他的時候台中蓮社蓮友是五十萬人。所以我跟李老師開玩笑,我說老師,你想做台中市長,只要你說一句話就行了,你馬上就選上了。那麼大的影響力!所以在整個台灣的影響很大。這是老人家一生,他每天是工作繁忙得不得了,一個星期講經一次,講古文一次,這是對大眾的,另外每一天下午,這不能間斷的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天天如此,每一天下午大概有兩個小時接見信徒,就是台中蓮社蓮友,他們有問題要來請問,跟老師見面,一個月一次。所以他有四十八個念佛班,每一天要見客,要解答問題,那很辛苦!我認識他的時候,他七十歲,我離開的時候,八十,九十七歲走的。真正是我們學佛的好榜樣,一生過清苦的生活。九十五歲還是生活自理,自己燒飯、洗衣服。所以我們今天福報比他大多了,不要自己燒飯、不要自己洗衣服。他不接受人照顧,九十五歲才同意兩個學生照顧他。但是他兩年,大概三年,他就走了。說明他身體健康,可以自己照顧自己,不需要別人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