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十四集)  2010/5/9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034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,第三十六面倒數第三行。

  「又四種念佛,難易懸殊。深淺似異,實則事理不二,淺深相即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。故持念佛名又何異於念佛實相」。到這裡是一小段。這一段,念老為我們細說修行的功夫,修是修正,行是思想行為。行裡面包括三種,起心動念,這是意的行為;言語,是口的行為;身體一切動作,這是身的行為,行為再多,總不外乎身口意這三類。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發生錯誤,佛家,特別是大乘,標準是自性,也就是法性,與自性法性相應的,這是正確的,正當的行為;與性德相違背的,那就是錯誤的行為。正當的行為是健康的,對自己來講是身心健康,我們常講家庭和睦、事業順利、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,這是從近處來看,修正行為所得的好處;要從遠大的來看,我們的心行會影響我們周邊的環境,人事環境、物質環境,會影響花草樹木,會影響山河大地,會影響到整個宇宙。為什麼?大乘佛法裡頭有兩句話非常重要,那是最高的原則,是諸佛如來親證的,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真理,諸佛如來親證的。這就是講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諸佛如來為一切眾生講經教學,無論是在此界他方,我們今天講的不同空間維次教化一切眾生,總離不開這兩句話。這兩句話如果我們參透了,真明白了,我們自己的問題解決了,宇宙之間問題也解決了,真不可思議!

  佛說他證得,並不是他獨有,哪些人有?佛說一切眾生個個都有。眾生,不是說很多很多人,我們要這樣去體會,這個範圍就太窄小。佛經上講眾生的本義,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,就叫眾生。我們想一想,無論是什麼現象,能有一種現象不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嗎?找不到。我們這個動物,人是動物,佛講的,什麼東西和合?四大五蘊。四大是講物質,五蘊是講整體,五蘊裡面的色就是四大,色細說就是四大,受想行識是精神,整個宇宙不外乎物質與精神。物質裡面有精神,精神裡面有物質,這是佛法的高等科學、高等哲學。宇宙從哪裡來的?生命從哪裡來的?我從哪裡來的?大乘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是從心現識變的。這個心就是性,性當作體講,所以心性有時候是一個意思,有時候是兩個意思,看用在什麼地方,也可以把心性連起來一起講。心性是真性,心性裡面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,就像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,宇宙萬有的本體,在大乘教裡面稱為心性,它不是精神,它也不是物質,但是它能變現出物質,也能變現出精神;換句話說,精神跟物質現象,這兩種現象都是從它顯現出來的,都是從它而生的。只有它是永恆的,不生不滅,它沒有生當然就沒有滅,它什麼都沒有,不能說它無;它能生萬法,不能說萬法是有。

  現代的科學家,我們也很佩服他們,他們講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,除這三樣東西之外,什麼都沒有,這三樣是什麼?能量、物質、信息,這近代科學家講的。這跟大乘阿賴耶裡面三細相很相同,阿賴耶的業相就是能量,阿賴耶的見相就是信息,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。唯識學家他講的,宇宙之間唯識,唯有這三樣東西,除這三樣東西之外,什麼也沒有,一切境界都是這三樣東西變現出來的。很難得!這三樣東西從哪來的?科學沒有說到,佛法講到了,這三樣東西是自性變現的,自性是本體。怎麼會變出來的?這個變是個波動現象,這也被現在科學家發現了,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波動現象。為什麼會有這麼多?是波動頻率不一樣,所以它變現的物質就不相同。佛在三千年前把宇宙真相宣布了,他怎麼知道的?他比科學家知道得還清楚、還要詳細,什麼原因?科學家是從數學、數理推論到的,然後用科學的工具、方法把它證實,讓我們知道。佛沒有用數學,也沒有科學工具,他怎麼知道的?知道得那麼清楚,超過科學家太多太多了,什麼原因?佛菩薩是親眼看到的,這個厲害,親眼看到的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,他能看得到?他用清淨心看到的,他用平等心看到的,他用圓滿覺悟心看到的。所以佛說我們都有這個能力,只是現在怎麼樣?我們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叫煩惱,把我們的本能障礙住了。

  所以佛家的修行修什麼?禪定,八萬四千法門統統修禪定,如果離開禪定,這就不是佛法。我們念佛法門是不是修禪定?是的,全都是修禪定,只是方法不一樣,定功的淺深不相同。譬如六道輪迴,六道輪迴不要很深的定就看到,尤其是欲界,欲界六層天,包括下面的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這叫欲界。欲界,有小小的定功就見到,這個小小的定功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初信位的菩薩,好像佛教小學一年級,小乘須陀洹果,他就有能力見到。雖然見到,他出不去,這什麼原因?他定功不夠,他才得一點小小的清淨心,恢復兩種能力。佛講我們的本能有六種,叫六通,六種神通,人人都有,一點都不稀奇,只要你把障礙去掉,這個能力就恢復。去掉什麼障礙?這個障礙的確不是很大的,小乘須陀洹所證得的,初果,他把五類的見惑,就是錯誤的見解放下了。這是修行,修正!修正就是正確的看法。正確看法第一個,身不是我,這對一般人很難!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身像衣服一樣,我所有的,是我的一個工具,它不是我。你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不再執著身是我了。第二個把邊見放下,邊見是什麼?我們講對立,這是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源。我們再不跟人對立,無論是親人、是仇人,冤親債主,不對立,自他不二,不對立了。再把成見放下,成見是什麼?自以為是,這個觀念要放下,錯誤的。再放下一切錯誤的觀念,你能把這部分修正過來,這是修行,修正過來,你就證須陀洹果,你的六種能力就恢復兩種。這兩種第一個是天眼,第二個是天耳,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你能看到,什麼原因?你突破了一部分空間維次。我們一般人只能看到三維空間,你能看到四維、看到五維、看到六維,自然就不一樣了。為什麼?空間維次從哪裡來的?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。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減輕,放下一部分,它就突破一部分。

  空間維次,科學家告訴我們,從理論講它是沒有數量的,無量無邊,所以只要你能夠突破。科學家不知道空間維次怎麼來的,佛知道,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變現出來的。如果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空間維次全部打破了,全部打破之後你的能力就大,你睜開眼睛,你能看到遍法界虛空界,不需要用望遠鏡,這些科學儀器統統不需要用,你能看到其他的星球,看到星球就好像看到我們面對面一樣,那麼清楚。其他星球裡面,距離我們無限的遙遠,他們在那裡什麼音聲,我這裡聽得清楚,他有這種能力。本能,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講到的,它有三種周遍,第一個,念頭一起,周遍法界,第二個出生無盡,第三個含容空有。這種能力還得了嗎?不可思議!不需要用任何儀器。所以佛沒有別的,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,或者講統統斷掉了,他的能力完全恢復。所以他所講的都是現量境界,就是親眼所看、親耳所聽,那當然真實,不是推測,不是妄想。而且佛告訴我們,我們也有這個能力,只要我們肯放下,我們就恢復了。所以這是科學,科學實驗,你試試看,你放下放下看看,你一放下,這個能力真的恢復,這不就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嗎?所以凡夫日常生活,生活在哪裡?心浮氣躁。心浮氣躁是怎麼造成的?妄想分別執著造成的,只要有這些東西,你自性裡面的智慧、德相完全不能現前。所現前的是什麼?現前是扭曲的現象,煩惱現前,災難現前,就這麼回事情。這是修行最高指導原則,要知道!

  淨宗修行就是四種念佛,四種念佛有難有易,所以難易差別很大,淺深好像不一樣,其實理事不二,淺深相即,淺中有深,深中有淺,這都是事實真相。而這個事實真相,在此地雖然是講我們念佛功夫,其實八萬四千法門,乃至於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,統統用得上,就是這個道理。若是圓人看來,稱名暗合道妙。稱名就是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。道妙是什麼?道妙是性德。稱名很淺,人人都會念,三歲小孩都會念南無阿彌陀佛,道妙是什麼?道妙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稱名,老實念這一句佛號,念到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就成佛了,你就得到最高、最圓滿的成就。為什麼我們這些人念了一輩子,念了幾十年,還離不開煩惱?為什麼?那是因為你不會念,你不了解念佛的道理,你不懂得念佛的方法,所以你合不了道妙。如果你會念,你懂得道理、懂得理論、懂得方法,那念佛這個受用就不可思議。

  這部經典上就是告訴我們這些事情,這些事情只要你一通,整個佛法就通了;不但佛法通了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,為什麼?不離自性。只要明心見性,你就全通了,你全都明白了。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的時候,他自己感覺他學了十二年,他十九歲出來參學,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,古印度這些宗教、哲學他全都學習了,四禪八定他也修成功了,感覺得再沒地方學了,所以在恆河邊上,找一棵大樹底下入定,把十二年所學的也放下。這放下就是放下所知障,他學的東西是所知障。這一放下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世間人稱他為成佛,成佛就是成就圓滿的覺悟。從這一天開始,他就教學。六道怎麼來的,宇宙怎麼來的,萬物怎麼來的,生命怎麼來的,我從哪裡來的,全搞清楚了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,開始教學。七十九歲往生的,整整教了四十九年,所以經論記載「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」。

  諸位要曉得,佛教是佛陀的教育,不是宗教,他沒有建立一個造物主,沒有建立一個形像,他跟中國孔子一樣有教無類,用我們現在人的眼光來看,給他定位,他是一個真正的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,當之無愧!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,他教學不收學費,不分族群、不分國家,也不分宗教信仰,你肯跟他學,他就認真教你,這個我們在經典上看到。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教人改變宗教信仰,你查遍《大藏經》,沒有這個說法,他尊重宗教,也就等於尊重社會,尊重國家,絕不搞破壞,絕不說你那個教不對,你要信我才對,釋迦牟尼佛不是,它是教育。所以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佛陀的教育,把你自己的德行學問向上提升,這是對的。無論信什麼宗教,跟教育不衝突,你看現在大學裡頭,信仰的宗教不一樣,不都在一個教室上課嗎?佛法教育教什麼?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現在這個命題是在哪一個學科裡頭?在哲學裡頭、在科學裡頭。

  佛法是什麼?我初學佛的時候,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,「佛法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學」,方老師看出來了。我們已經學了快六十年,我二十六歲開始學的,今年五十九年,明年就滿六十年,深深體會到這裡頭有高等科學。對社會大眾有沒有好處?有,有什麼好處?它有倫理的教育。倫理的教育講什麼?講關係,人與人的關係,人與動物的關係,人與植物的關係,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,人與大自然的關係,人與不同維次空間的關係,這個倫理講得圓滿。我們中國人講倫理只講到人,沒有講到我們跟動物、跟植物的關係,他講到。關係講到最後,總結論是什麼?是一體,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性,是一體,這在哲學上講圓滿了。所以方老師的話沒錯,一點都不錯,一體。既是一體,我們就必須要尊重,不但對人要尊重,你看《弟子規》上講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這是中國儒家的倫理只講到人。我們對於花草樹木要尊重,要愛它,所以佛法裡面講花神、樹神、草木神,就這個意思。對山河大地要愛,小到一粒微塵都不敢輕視,這是什麼?尊重自性,表現在這個地方。自然現象要尊重,天晴、下雨、打雷、刮風都要尊重,那是什麼?自然現象。我們一個尊重的心、敬畏的心、愛戴的心,真的風調雨順,沒有災變發生。你看他講倫理,再講道德、講因果,人要是把這三樣東西學好,這個社會安定,天下太平,所謂的長治久安。這套東西可以貢獻給治世的帝王,他們能夠得到利益,能夠用來治國、平天下。有少數人希望提升自己境界,希望成就自己圓滿的學問德行,那就向上提升,這裡面肯定有滿足你的需求,讓你證得究竟的果報。

  其實中國人老祖宗也非常了不起,我覺得也是佛菩薩在古老中國來應化的,三十二應裡講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以聖賢身得度,在中國就成為聖賢。所以《弟子規》裡有兩句話跟大乘相應,「凡是人,皆須愛」,這是小乘人相應;有兩句話,「汎愛眾,而親仁」,這兩句話是大乘。什麼是那個眾?眾是眾生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,那就包括整個宇宙,泛愛眾這個意思跟大乘法一樣,不但愛人,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、宇宙現象統統愛,為什麼?它都是眾緣和合的。眾字範圍包得廣,人不行,人是十法界裡只有一道,那個眾就是全部都包括了,所謂是十法界依正莊嚴,這個眾字包括了。你看這心量多大,真的叫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真誠的愛心,清淨的愛心,平等的愛心。基於這個愛心,提高自己的境界,就是擴展自己的慈悲,境界愈高,你的慈悲心愈廣愈大,沒有一樣不能包容。所以圓教菩薩看起來暗合道妙,初步即是到家,這是大乘圓教。

  「故持名念佛又何異於念佛實相」,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。為什麼?這一句佛號是梵語,阿彌陀佛,如果完全翻成中文的意思,阿翻作無,彌陀翻作量,佛翻作覺,不是不能翻,為什麼不翻?叫尊重不翻。整個翻出來是無量覺,沒有一樣不覺。我們現在怎麼樣?我們現在是一切迷,一樣也不覺,天天念這一句提醒自己。什麼是覺?放下障礙就覺了,不執著、不再有成見,你就開始覺悟了。真的不執著了,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,身也不執著了,恭喜你,你證得阿羅漢果,你成了正覺。再放下分別,不但不執著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分別了,為什麼?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;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今天科學家跟我們說,一切現象都是波動,根本就不是事實存在,了無所得。科學家發現這個事實真相,只要他放下,他也成佛,他也成菩薩。不一定是學佛才能成佛,學科學也能成佛,學哲學也能成佛,學其他宗教也能成佛,成佛的條件是放下。無論學什麼,你只要能把執著放下,在佛家講,你就成正覺,你證阿羅漢果;你分別放下了,你就成菩薩,你成正等正覺;你不起心、不動念,你就成佛,你成無上正等正覺。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這些事實真相,除了教學之外,幫助我們覺悟,幫助我們回歸自性。他要什麼?他什麼都不要,他也不要名,也不要利,也不需要別人尊重,心地確實一塵不染。他給我們示現的,他所教導我們的,都是我們自己本來有的,我們本來跟他是一樣的,向他學習就能夠找到我們本來面目。所以這一段的意思是告訴我們,持名雖然是很淺、很容易,但是真正功夫得力、功夫到家,就變成實相,就契入實相。

  下面引用《彌陀疏鈔》裡面一段話說,這是蓮池大師講的,「實相云者」,什麼叫實相?「非必滅除諸相」,這句話很重要,不是要把這些相滅掉,不是這個意思,「蓋即相而無相也」,這才叫真正契入實相。這個問題不好懂,我們在學習當中常常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,為什麼舉這個例子?現代人家家都有電視,在你整個生活當中,你每天一定看電視,而且看電視的時間都很長,所以電視變成你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你要會看,會看就成佛了,就怕你不會看。我們把電視的屏幕比作能生能現的自性,為什麼?它永恆不變;這個屏幕上現出的畫面,這就是能生萬法,對不對?這個萬法是千變萬化。我們頻道不打開,關掉,關掉電源,那就是它的本來面目,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;頻道一打開,色相立刻現前,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。它怎麼現前的?依靠屏幕現前的,它要沒有屏幕,它就現不出來。屏幕是真的,它不生滅,它什麼都沒有;這色相現出來了,它什麼都有,剎那剎那在生滅。雖現的是有,但是它剎那生滅,這個常識大家都懂,所以你不能說它真有;屏幕什麼都沒有,不能說它真無,它能現。屏幕跟頻道裡面的色相它是變成一體,它有沒有辦法分開?分不開,其實它是兩回事情,兩回事情融在一體,不能夠分割。你要曉得,色相就是屏幕,有即是無。那個有是幻有,屏幕永恆不變,確實沒有改變屏幕一絲毫,它還是乾乾淨淨的,還是一絲毫不染污,這叫即相而無相。你看到畫面同時看到永恆不變的屏幕,這就叫即相而無相,離相是這個意思。不是叫屏幕電源關掉之後,那個叫離相,不是的,那個離相的意思很淺,三歲小孩都懂,沒有了。即相離相,這個境界高,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明瞭。這個現象存不存在?這個現象不存在,剎那就滅了。

  尤其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我們現前這些色相,它變動的速度,「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,念念成形,形皆有識」,識就是受想行識,他告訴我們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有受想行識。前天一個同學拿光碟給我看,是美國科學家發現的,發現什麼?水有記憶。日本江本博士的實驗,水能看,見;能聽,聞;懂得人的意思,覺知,有見聞覺知。覺悟的時候是見聞覺知,迷了的時候,見聞覺知就變質了,變成什麼?變成受想行識。你看水有沒有受想行識?有,你貼個愛,它喜歡,你貼個恨,它討厭,它馬上就有反應,它有受,它接受了;我們的意念,它懂得,所以它會想;行是什麼?行是執著;現在發現它會記憶,記憶就是識,你看受想行識都有,都具足了。這個事情可麻煩,我們用來解釋現在地球的災難,住在地球上這些人起心動念對不起地球,你破壞它,你要曉得,這些所有物質現象它都有記憶,它都有分別,它都有執著,你對不起它,它也對不起你了,它輕輕搖晃一下,你就覺得受不了,搖晃一下就地震,海水搖晃一下就是海嘯。所以佛給我們講的那個大道理一定要記住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我們的心態善良,我們的心態慈悲,會感得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樣樣都美好。

  極樂世界跟我們世界做個比較,為什麼人家世界那麼好?沒有別的,那個世界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,不就這麼回事情嗎?我們今天回來想想,看看地球,正恰相反,我們地球上是上惡之人俱會一處,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,這還得了!神聖的教誨拋棄了,說它是迷信;聖賢人的教誨那過去了,不合乎時代,不合乎科學,都不要了,毫無忌憚,任意去作惡。倫理道德不能規範你,法律也不能規範你,政府也管不了你,皇帝對你也無可奈何,最後怎麼辦?最後是山河大地它生氣,它來報復你,你有什麼辦法。所以我們細讀這些大乘經教,對這些因因果果事情全都搞清楚、都明白了,眾生的共業,沒有辦法,我們跟他講,他也不聽。但是我們天天還在此地講,叫佛度有緣人,我們用電視、用網路,到這個時候他打開這個頻道來收看的,這是有緣人。真的明白了,回心向善,再不敢作惡了,別人對我不好,我也不在意了,原諒他了,不能跟他作對。跟他作對,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不是好事情,不如一筆勾消,這個多自在。毀謗我的人,侮辱我的人,陷害我的人,統統一筆勾消。他們都是菩薩,他們都是我的恩人,為什麼?替我消業障,好事!提升我自己的境界。順境、善緣,不起貪戀;逆境、惡緣,不生瞋恚,永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覺,這就上升,不斷上升。所以他們是菩薩,示現這個境界幫助我提升。

  如果你受不了,順境裡頭起了貪心,惡境裡頭瞋恚,那些人就是魔,為什麼?他把你送到地獄去。外頭是不是真有佛、有魔?沒有!我們一念正確的態度去對他,他都是佛;要是反常的態度,怨恨對待他,他們都是魔。所以境界裡頭無佛亦無魔,全是我們自己善惡的念頭,我們善念起來了,全是佛;惡念起來了,全是魔。魔不在外頭,在你心裡頭!天天接近佛法,天天學習佛法,整個宇宙全是佛,一個魔也沒看到。如果離開佛法,你跟這個社會去學,現在電視裡殺盜淫妄、暴力色情,你跟他們學,那你六根接觸全是魔,要懂這個道理。真搞明白之後,我們的心態恢復正常,山河大地、一切眾生無不是佛菩薩、阿羅漢。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此地。當我們自己功夫還不夠,沒有這麼深的定力,沒有這麼好的智慧來轉變我們的境界,那怎麼辦?少接觸,負面的少接觸,正面的多接觸。「汎愛眾,而親仁」,佛菩薩是仁慈的,宗教裡面神聖是仁慈的,那些神職人員是仁慈的,跟他們多親近,向他們學習,那就好。在現前這個世間,我們還是過一種非常幸福圓滿的人生,這就是佛家常講的,共業裡頭有別業,別業裡頭有共業。如何化解劫難?對自己來說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對自己,老實念佛,用持名念佛,暗合道妙;對社會一般大眾,決定要修六和敬,自己學謙卑,學恭敬別人。

  下面蓮池大師很感慨的說了一句話,「經云: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」。這個話是真的,這是什麼?聖賢治世。你看在中國,五千多年的歷史,記錄古聖先賢用什麼方法治世?總綱領就四個字,你看多簡單,教學為先。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,建立一個政權,治理社會人民,什麼最重要?教學。在中國古代,中國社會組成的特色是家,這是全世界沒有的,所以中國,家齊,國就治了。家裡面什麼是第一?也是教育為第一,還是教學。教學從哪裡開始?這個大概世界其他國家很少,在中國很普遍,胎教開始。母親懷孕,知道自己起心動念、言語動作會影響胎兒,所以她行住坐臥都端莊,常常保持清淨的慈悲心,這個對胎兒的影響很大。小孩一出生就知道,他睜開眼睛他在看,他已經在那裡聽,雖然不會說話,他已經開始在學習。所以,所有一切負面的行為決定不能在嬰兒前面,要讓嬰兒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、所接觸到的都是善的。所以《弟子規》不是教小孩念的,是父母在他出生的時候,在家庭裡做出來讓他看。他天天看,看到三歲,他學了三年,這叫扎根教育。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,「三歲看八十」,三歲紮下這個善根,這個好的根,他到八十歲不會變。

  所以中國人重視家教。因為他是大家庭,人丁不旺,也差不多有一百多人左右;人丁稍微興旺的,就是一般家庭,三百人左右;人丁真興旺的是五百人左右,它這麼大一個團體,大家庭,兄弟不分家的。諸位看《紅樓夢》,《紅樓夢》就是一個家庭。所以小孩從小就要防止他有私心,從小要學大公無私,他要有私心,這個家就會毀掉。所以養成他一個觀念,你生下來,你這一生為什麼?為我的家,不是為我自己,為家,榮宗耀祖,光大門楣。所以他一生,他奮鬥,他有個目標,我是為家的。命裡有財富,再多的財富都要歸公。自己生活費用,你們在《紅樓夢》上看到,每個月發分子,零用錢,衣食住行等於說都是家來負責,給你製作。家負責育幼、負責教育、負責養老,所以家是你一生唯一的依靠。你在社會上無論做什麼事情,做失敗的時候,你的家是你最好、最得力的後盾,它支持你,它幫助你。所以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,《弟子規》裡就顯示出來,在家裡真的是大公無私。所以他將來長大成人,踏進社會,他的德行能夠符合古聖先賢的標準。他常常能為別人著想,他不會為自己著想,這是從小養成的,這是教育。所以家庭裡面培養這些子弟都是好人,善人、君子,他怎麼會做壞事情。在社會做壞事情,家庭蒙羞,頭一個人家說,父母沒把你教好,父母感到羞辱,祖宗感到羞辱,這個家族怎麼出這樣一個人出來?出一個賢人,出一個好人,大家讚歎,家教好,祖宗有德。你看,這麼教出來的。所以家齊,國就治了。

  在古代,所謂三百六十行,哪個行業最舒服?做官的。做官的俸祿(就是收入)不少,地位也很崇高,得人尊敬,又沒有事情幹,沒有案子辦!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所以皇帝垂拱而治,也沒事幹。沒事幹怎麼樣?讀書!寫文章、詩詞。你們看看《四庫全書》集部,那是些文學作品,幾乎一半都是那些做官人寫的。現在,他哪有時間?從前沒事,所以常常,你看到深山裡面去訪道,找這些道長,找這些法師,跟他們交友,跟他們往來,吸收儒釋道高深的文化。一切行業裡頭,工作最輕的、最舒服的,也最被人尊敬的,就這個行業,所以「學而優則仕」。現在不是的,現在這個行業,我們看到許許多多做官的,都教他自己的兒女不要幹這一行,鼓勵他們去經商,從事其他的行業。世界變了,怎麼變的?把教育擺在最後了。從前的國家是把教育擺在第一,在中國漢朝以後,中國是兩個系統的教育,一個是儒的教育,一個是佛的教育。佛教育,皇帝自己抓,皇上管;儒的教育,宰相管。所以宰相底下有個部,就是教育部,那時候不叫教育部,叫禮部,禮部尚書就是教育部長,他管,是向全國推行儒家教育。佛教育是皇上管,所以佛的教育推廣比儒就方便多了。人民崇敬皇上,所以佛教育很快就普遍到全國,連小村莊裡都有廟,都有個佛寺。兩種教育,佛是用《十善業道》,儒家是用《弟子規》,道家是用《感應篇》,這是屬於倫理道德因果教育。所以社會能保持長治久安,人民個個學會謙虛禮讓,不爭!這也是湯恩比所說的,解決現代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需要孔孟學說、大乘佛法。他是一個歷史哲學家,專門研究文化史的,他知道中國五千年的經驗、五千年的智慧、五千年的方法、五千年的成就,值得今天做參考。治世語言與實相相應。

  中國傳統文化,就是儒釋道三家。從總體上來講,中國文化是孝悌的文化。在儒家,從孝悌延伸了四個科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很好記!這是總綱領,千經萬論都離不開這個宗旨,這個宗旨是什麼?與實相相應。所以它是永恆不變的,在這幾千年當中改朝換代多少次,教育的理念、教育的政策、教育的方法從來沒有變過,都能夠遵守。只有民國成立之後,逐漸的疏遠了,學西方的。西方現在自己出問題了,我們怎麼辦?他們對於現在自己發生的這些社會問題、這些自然災害已經束手無策,所以有人向東方來尋寶,找中國古聖先賢的東西,到印度去找佛法、找婆羅門,來尋求解決社會問題,怎樣拯救地球,怎樣化解災難。

  經上說這句話,下面這是蓮池大師的感嘆,「云何萬德洪名,不及治世一語」。這一句佛號裡頭,含意太深太廣了,它是大乘教裡的總綱領,就跟我們儒家講的孝悌一樣,這個萬德洪名就相當於儒家講的孝悌,總綱領。阿彌陀佛這句是不是總綱領?是的,你看阿彌陀佛展開就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展開是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展開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展開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阿彌陀佛是個源頭。確實,今天淨宗同學能把阿彌陀佛講得清楚的人並不多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,「又《圓中鈔》曰」,幽溪大師的《彌陀經》註解。「四明云」,天台家的四明尊者,「圓極之果,所有名字,一一不虛,究竟成就,蓋其所召,皆極真故」。阿彌陀佛證得究竟圓滿,我們念這一句佛號,目的在哪裡?希望我們跟阿彌陀佛一樣的證得圓滿,這就對了。能行嗎?行,只要你用這一句阿彌陀佛,把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取而代之,就成功了。念頭才一動,阿彌陀佛,全歸在阿彌陀佛上,不要讓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冒出來。用這句佛號把它壓住,把它控制住,久而久之沒有了,不知不覺你就成阿羅漢、成菩薩、成佛了。念念無量覺,覺而不迷,就這個意思,你得會念。一有執著,我迷了,阿彌陀佛,回歸無量覺。一有分別,我迷了,這一起心動念,我迷了,用什麼方法破迷開悟?一句阿彌陀佛,真管用,真有效!不要被別人騙了,現在這個世間騙人的人太多太多了,妖魔鬼怪到處都是,你不跟佛走,你跟誰走?千萬不能跟鬼神走,千萬不能跟邪魔走。首先你要有慧眼,你要把人把事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你才不會上當。所以所有名字,這就是六字洪名,一一不虛,究竟成就,蓋其所召,所召就是感應,皆極真故,它與自性相應,它跟別的不相應,跟自性相應,跟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相應。

  「故《大經》云」,這個大經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本經,「世諦但有名,無實義」。這個世諦是講什麼?講十法界,不止六道,為什麼?它跟自性不相應。「第一義諦,有名有實義」。六字洪名是第一義諦,無量覺這是名,自性確實是無量覺,而且無量覺沒有生滅,世尊在《華嚴》上說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這有名有實義。「佛是究竟第一義諦故」。佛是誰?是自己,不是別人,本來是佛。現在是不是佛?現在是佛,只是你現在在自性裡頭有一層障礙,妄想分別執著,你有這個東西障礙著你。我們用世間話來說,你是個糊塗佛,你有障礙,有障礙的佛;障礙去掉之後,你就是大覺智慧佛。你看這三重障礙,去掉一重,執著,去掉一重執著,你就成正覺,佛家的名詞叫阿羅漢;放下分別,你是正等正覺,菩薩,稱你作菩薩;放下無明,無明是起心動念,極其微細,放下這個你是無上正等正覺,你完全回歸自性,你是究竟圓滿佛。你應該成佛,你本來是佛。佛法裡面講信心,這是第一重要的信心,你對這個不相信,那你修行,功夫永遠不會得力。

  所以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,這是真的。你看佛家講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不是一個國家,那個地方沒政府,沒有聽說極樂世界有個皇上,沒有;極樂世界有個大臣,也沒有;極樂世界有個縣市長,也沒有。極樂世界是什麼?極樂世界是個學校,住在那邊的人只有兩種人,一個老師,一個學生,它是學校。所以極樂世界我們應當把它看成一個地區,它不是一個國家;宗教裡面講的是國家,它有上帝,它有政府組織,它不一樣。所以那是個學校,十方諸佛如來共同在那裡辦了一個學校,阿彌陀佛是校長,觀音、勢至、文殊、普賢都是那裡的教授,所以到那邊是求學的、是成就的。你真的成佛了,你不能老住極樂世界,那不可以的,學校不可以當家住。成就之後,你要跟佛陀一樣,遍法界虛空界裡面去教化眾生,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,這一定要搞清楚。你看一般宗教升到天堂、升到天國,他在那裡安居,他就落戶了。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的,學成功之後,趕快離開學校,你去搞你的教學事業,不一樣!所以諸佛菩薩對於天國非常尊重,見到天王、上帝也禮拜、恭敬、讚歎,這我們在經典上都看到的。

  我們再看底下,「又今彌陀既已證乎究竟第一義諦,故一稱嘉名,萬德齊彰。彌陀萬德慧日,既已俱體齊彰,眾生黑暗罪瑕,自然當念消乎塵劫」,這是講滅罪。罪有沒有?真有,怎麼樣滅?念頭一轉就滅掉了,覺就滅了,罪是從迷才感的,覺悟就沒有了。佛在經上舉個比喻好,很好懂,罪業像黑暗,叫千年暗室,我這個罪業重!時間久了,點一盞燈,黑暗就沒有了。那一盞燈是什麼?覺悟,智慧開了,智慧光明一照,黑暗就沒有了。所以造作一切罪業不怕,怕你不覺。你要不覺,感得的果報就是地獄三途,這個東西現前;真正覺悟,這就沒有了。所以這個經上給我們講的,一念十念,五逆十惡,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生到那邊皆是阿惟越致菩薩,一生決定證得究竟圓滿。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什麼道理?這個道理還是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」,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」,這就是原理。

  此地底下講的,「罪性本空,虛而不實」,覺悟它就沒有,不覺它就有。佛陀教育沒有別的,幫助我們覺悟,幫助我們恢復正常,沒有別的。佛實實在在沒有東西教人,智慧是你自己有的,德能也是自己有的,相好還是自己有的,都是自性裡頭的,就像惠能大師開悟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一樣都不缺。佛拿什麼教你?只是勸你回頭,告訴你,你真的一樣不缺,你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,只是迷失了自性,智慧變成煩惱,德能變成造業,相好變成六道三途,變質了。所以要懂得要回頭,要真正存好心、說好話、行好事、做好人。它這底下幾句話說,「罪性本空,虛而不實者既銷,則稱名功德,福等虛空者自生」。災消了,福就來了,為什麼?福是你本有的,自性裡頭無量的相好,這是福報。因為你迷失自性,罪業把你障礙住了,罪業消除,福報不就現前了嗎?就這麼個道理。消罪業最好的方法,無過於念佛。所以經上有這麼一句話,「念一聲佛號,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」,真的嗎?真的,一點不錯。那我們念,是不是真消掉?你不會念,怎樣才會念?用真誠心念,用清淨心念,用平等心念,用慈悲心念。否則的話,你念這句佛號,裡面夾雜著懷疑、夾雜著妄想、夾雜著雜念,這佛號不純,所以它不起作用。一定要純,不能有絲毫夾雜。從前李老師常常教導我們,他用比喻說,譬如醍醐,醍醐是天人最佳的飲料。他說這個醍醐,一杯醍醐裡頭,滴一滴毒藥在裡面,整個醍醐都變成毒藥。用醍醐比喻我們的性德,毒藥是煩惱習氣,只要有那麼一點點,你的智慧全變成煩惱,你的德能全變成煩躁,你造業了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

  「據上鈔義,一稱名號,功德尚然,況本經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者乎」。這是根據《圓中鈔》所講的意思,一稱名號,功德尚且如此,一稱嘉名,萬德齊彰。一稱,這個一字,我們要重視,關鍵就在這個字,一是什麼?一心。這一心是什麼?沒有懷疑、沒有夾雜,那才叫一,純一。如果我們有懷疑,真的嗎?真有這麼多好處嗎?這就不行了,摻雜著妄念在裡頭,這就不靈了。一稱是一心稱念,萬德齊彰,這是我們前面也念到過的,叫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這一念跟阿彌陀佛相不相應?肯定相應,你不要懷疑,為什麼?《還源觀》上給我們講的,極其微細的那個一念才動,它的速度就周遍法界,絕對不是光的速度、電磁波的速度,沒有辦法跟它比的。太陽的光照射到地球,還要八分鐘才能達到;我們這心裡動個念頭立刻周遍法界,光怎麼能比?所以念頭才生,遍法界虛空界的佛菩薩全部已經接收到了。你要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你怕不怕?不要以為動一個惡念沒人知道,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全都知道了,你能瞞誰?只能瞞六道裡面這些愚痴眾生,他不知道。甚至於鬼神,鬼神有五通,小的事情,很近的事情,他也能知道得很清楚。二、三個月以後的事情,他曉得;二、三年,那就未必了,他那個神通不大。所以有時候你看他吉凶禍福講得很靈,很靈驗,那是什麼?那是很近的事情;講遠,遠就靠不住。

  所以念佛確確實實能滅罪,不管它明顯不明顯,滅罪是肯定的。我們的罪滅不掉就是那一邊滅,這一邊又生,所以永遠滅不掉,道理在此地;那一邊滅,這一邊不生,就滅掉了,一定要曉得。像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,「閻浮提眾生,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沒有別的辦法,老祖宗教給我們的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問題解決了。你真有耐心,真有恆心,守住一門,定!心定在這一部經上,把這部經好好的去念十年,心定了,沒有別的雜念,效果就出來了。這個經,我們看看古來大德為我們所開導的,真正是佛門第一經。真正可以代表釋迦牟尼佛到這個世間來,住世八十年,講經說法教學四十九年,第一部經是什麼?這就是第一經。這一部經能代表一切,只要你肯相信它,你真正受持,放下萬緣,一心讀誦、稱念,你的成就就非常非常的快速。確確實實快速的成就,那就是你業障消除了,你智慧現前。

  底下這一段,「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」,這是暗合般若。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,無知是什麼?是根本智,它是根本,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。我們這個世間人,現在求的是什麼?就是要求有知。那不是般若,那求的是什麼?知識,知識有知,有所不知,它不是圓滿的。無知是什麼?無知是清淨心,清淨心生智慧。有知是什麼?妄想雜念,佛法裡面講所知障。所知障生什麼?生知識,不是智慧。清淨心生智慧,分別執著心生煩惱,不一樣。所以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,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,沒有後遺症;知識能解決一些問題,可是後遺症一大堆。現在這個社會,普遍在追求知識,智慧沒人求。求智慧的人,身心清淨,你看他的現相,淡泊名利,他的心是定的,他的言語是定的,他的行動是定的。佛經上形容他,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他永遠是靜觀法界,他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。所以在中國古代,這些達官貴人遇到難題了,不能解決,找誰去?找道長,找和尚,向他們請教,他們真的能幫助他解決問題。這符合中國一個諺語,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,他們這些人旁觀,旁觀是什麼?沒有利害得失,他看得清楚。你為什麼看不清楚?你有利害得失在裡頭,你的思考裡頭夾雜這些東西,夾雜利害得失,所以你就看不清楚了。那些人利害得失與他完全不相干,所以他是純客觀的看法。你看不清楚,你主觀,主觀就是你有成見;他沒有成見,所以他看得清楚,道理就在此地。所以這不是迷信,也沒有什麼玄妙,很簡單。持名暗合道妙,就是甚深般若,根本智。

  「念得純熟,萬緣齊放,能所頓空,即是無住」。《金剛經》上講的「無住生心」,清淨心現前,萬緣放下了,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,除了佛號之外,什麼都沒有,這是無住。「於此之時,一句佛號,朗然明白,相續不斷,即是生心」。他所生的心,念念是阿彌陀佛,這一句阿彌陀佛,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心心相印。「此本眾生行不到處,茲以念佛故,暗合道妙」。你說一般凡夫怎麼能跟阿彌陀佛接通?現在講熱線,這個熱線怎麼跟阿彌陀佛接通?這一句佛號念到純熟就通了。它所以不通,是因為你有懷疑、有夾雜、有中斷。大勢至菩薩講的這個念佛方法,一點都不錯,「都攝六根」。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,眼所見的放下,不放在心上,耳所聞的也不放在心上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不要向心裡面放,這叫都攝六根。不是叫你不看、不聽,不是這個意思。我們凡夫見聞覺知都放在心裡頭,一放在心裡頭,心裡頭立刻就起了分別執著,心就被染污了。要學的是什麼?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也就是說,決定不要用心意識,那就跟菩薩沒有兩樣。心是阿賴耶,心是什麼?記住了,落印象了,末那是執著,意識是分別,不用心意識就是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叫離心意識。離心意識是菩薩,菩薩做到了。佛法裡叫參,叫參究,不叫研究,研究裡頭是有心意識,就是有分別執著,參究沒有分別執著,所以它是屬於直覺。這叫無住生心。

  「暗合道妙,不行而行,無到而到。句句是佛知見,念念放般若光。密教謂聲字皆實相」,聲是音聲,字是文字,音聲、文字無非實相,只要不落心意識都是實相。「故念佛名即是念實相。持名念佛,無異實相念佛」。修行人要會念,宗門大德所說的「會麼?」會,確實持名就是實相,實相就用持名,用持名可以達到實相,實相跟持名無二無別。這一段講得非常好,還沒講完,可是我們時間到了。底下這一段還是接著上面這一段來的,因為這是修行方法裡頭非常重要的開示,我們認真學習,不但對於現前生活有利益,咱們可以用得上,對於境界的提升,或將來我們期望到極樂世界,到這個地區親近阿彌陀佛,大有幫助。好,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