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0一集)  2011/5/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40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五百零一面第一行,從當中看起:

  「又《大悲經》云:一稱佛名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不可窮盡。」向下還有很長的文,給我們說明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重要。這是淨宗修學的方法,首先要發願,教導我們發菩提心,發心之後,要念佛,要一向專念。這個地方舉《大悲經》的經文四句偈,都是讚頌念佛無比殊勝的功德。經上說一稱佛名,這是說念一句阿彌陀佛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這個看起來好像太容易,經上說的是真的嗎?肯定是真的,但是不是現在。是什麼時候?是往生的緣成熟的時候。現在念一聲佛,阿賴耶裡面就種下阿彌陀佛的種子,你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有緣了。大乘教常說,佛不度無緣眾生,你念一聲佛號,你就跟佛有緣。什麼時候這個緣成熟,你就決定得生。生到淨土,你肯定入涅槃界。涅槃界是什麼?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叫涅槃界;沒有說稱大般涅槃,入大般涅槃,說涅槃界。在《華嚴經》上,《華嚴》是圓教,初住菩薩就入涅槃界。初住菩薩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他不住在十法界了,當然更不是在六道,他住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;修一般法門的,大概都到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。

  諸佛如來的報土,也是他自己的報土,自己沒有修到這個層次,入不了報土的。從初住到等覺都是涅槃界,也就是大經上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是真佛,不是假的。天台智者大師告訴我們,十法界裡面的佛不是真佛,叫相似即佛。為什麼?他沒有用真心,他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,跟我們一樣。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六道眾生用八識用錯了,完全用了負面的,沒有用正面的,也就是說他跟煩惱心所相應。二十六個煩惱,六個根本煩惱,二十個隨煩惱,他跟這個相應,所以他住在六道輪迴。四聖法界他們把煩惱放下了,我們一般講煩惱斷了,雖然用八識,他不跟這二十六種煩惱相應,他們與十一種善法相應。我們常說純淨純善,是讚歎他們的,他們脫離六道輪迴,沒有六道了。煩惱變現出六道,煩惱沒有了,六道就沒有了,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。六道怎麼來的要曉得,要清楚。

 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造的是什麼業?自己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如果與煩惱相應,就是輪迴業,我們在製造六道輪迴,就這麼回事情。六道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,與別人不相干。他們聰明有智慧,把這個東西放下了,放下之後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他真幹。佛菩薩教他的,他相信,他理解,他確確實實能落實,落實在生活,落實在工作,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他提升了。提升在十法界裡面的四聖法界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。聲聞、緣覺是小乘,菩薩與佛是大乘。雖然還是用八識,但是他用得正,這個正的標準,隨順佛陀教誨,他與十善業道相應,與菩薩的三學六波羅蜜相應,所以他是淨土,六道是穢土,染污。四聖法界清淨,叫淨土,釋迦牟尼佛的淨土,到這裡去了。什麼時候他能夠轉識成智,就是不用八識了,法相宗上所說的,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,轉末那為平等性智,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,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。這一轉,十法界就不見了。為什麼?十法界的業沒有了,不用妄心,用真心,智就是真心,叫四智菩提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在《華嚴經》上用真心,就是初住以上,初住菩薩開始用真心,不再用妄心,十法界沒有了。六道是假的,不是真的,像作夢一樣,十法界也不是真的,也是一場夢。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就好像醒過來了,從夢中醒過來。佛給我們講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四聖法界都不可留戀,何況六道輪迴?六道輪迴是惡夢,四聖法界是美夢,全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什麼時候真的?實報土是真的,所以它叫一真法界。

  真跟妄怎麼個說法?佛教的定義,凡是說虛妄,就是它是無常的,它有生滅法。你看看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有成住壞空,無常!六道無常,四聖法界也無常,也有這個現象。可是到諸佛的實報土,這個現象沒有了。實報土裡面的人是化生,沒有胎生的,沒有卵生的,濕生也沒有,就是化生,變化的。化生沒有從小慢慢長大,沒這個現象,這個現象是生滅現象。你到那個地方現什麼樣的相,永遠就是那個相。所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可思議,為什麼?極樂世界這四生,胎卵濕化,他只有化生,他也沒有胎生,也沒有卵生,而且永遠沒有變化。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,凡聖同居土六道它只有兩道,因為他是善人,他不是惡人,只有兩道,人天兩道。它沒有三惡道,它沒有羅剎,它沒有修羅,純善無惡,只有人天兩道。那四聖法界有沒有?有。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有,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,都沒見性。雖沒有見性,他怎麼去的、怎麼成就的?淨宗所說的帶業往生,這些煩惱習氣沒斷,他能夠把它帶到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再斷。

  可是阿彌陀佛慈悲,慈悲到極處!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雖然都成了佛,成佛自然是平等的,佛佛道同。諸佛如來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相好完全相同,雖相同,願力不相同。願力不是成佛之後發的,不是,成佛以後不起心不動念,所以沒有什麼願不願。願是因地發的,多半在修菩薩道時候發的。我們在這個經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,阿彌陀佛發願的身分是比丘,法藏比丘。因地發願,各個不相同。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,第二十願裡面末後一句說,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這一願可了不起!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樣的菩薩?明心見性的菩薩,也就是《華嚴經》裡面圓教初住以上。他們住在哪裡?他們住實報莊嚴土。現在我們這些帶業往生去的,到極樂世界什麼身分?人的身分,不是天,我們還不夠資格做天人,人的資格。可是怎麼樣?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,把你提升到阿惟越致菩薩。換句話說,你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就跟阿惟越致菩薩一樣。這個要知道,不是自己修來的,是享阿彌陀佛的福報,阿彌陀佛加持的。這是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

  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作阿惟越致菩薩,方便有餘土就不必說了。所以彌陀本願威神加持,就是加持同居土、方便土。實報土你已經成就了,實報土到那邊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圓證三不退。阿惟越致叫不退轉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念念趣向薩婆若海,薩婆若海就是自性。在實報土裡頭,沒有第二個念頭,只有真的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回歸自性。入薩婆若海就是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那是妙覺佛,究竟佛果,等覺還差一層,等覺再上去就是妙覺。由此我們知道,實報莊嚴土這裡面住的什麼人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他們住在那裡。如果證得妙覺果位,他不住實報土,他到哪裡去?入薩婆若海,回歸自性,自性叫常寂光土。實報莊嚴土在不在?不在了。我們明白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佛沒有說實報莊嚴土除外,沒講。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,但是這個境界裡頭沒有變化,所以我們說它叫一真法界,它沒有變化。動物沒有生老病死,植物沒有生住異滅,山河大地沒有成住壞空,你決定看不到。

  實報土的人壽命叫無量壽,無量,有一些祖師大德跟我們說,他那個無量是有量的無量,不是真無量。有量是多久?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,壽命三大阿僧祇劫。為什麼?因為三大阿僧祇劫,他的無始無明習氣才能斷盡。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方法斷的,要用什麼方法去斷它?沒有。為什麼?那個裡面住的這四十一種菩薩都是明心見性,無明煩惱都破了,破了無明,也就是說不起心不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,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,這個世界平等世界,為什麼又說四十一個階級?有階級就不平等,不平等肯定就有分別執著。我們在這個地方體會到,明白了,是無始無明的習氣厚薄不一樣,初到極樂世界的人,十住菩薩習氣還很濃,到等覺菩薩習氣很薄。所以四十一個階級,是從習氣厚薄不同而分的,是這麼回事情。習氣礙不礙事?不礙事,但是它障礙你回歸自性。等覺還有一分,那一分斷掉了,他就回歸自性,就回歸常寂光,就這麼一回事情。

  所以在淨宗,淨宗講淨土,真正的淨土實報莊嚴土,等同的淨土,等於跟淨土一樣,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,極樂世界的方便土跟同居土。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真相,極樂世界能不去嗎?不去,你想提升到這個境界,那真叫大難大難。憑我們自己,怎麼能斷煩惱?不說別的,我們今天講見思煩惱,最起碼的,三界八十八品見惑,這是最起碼的,這個東西斷掉,你才證須陀洹果,小乘初果,就好像小學一年級。在大乘《華嚴經》上五十一位菩薩,五十一個階級,你是十信位。十信好比是小學,初信小學一年級,條件是什麼?條件是見惑斷了。我們想想見惑第一個,佛講經教學方便起見,把八十八品見惑歸納為五大類,就是五種。第一種身見,誰能把身見斷掉?我們都知道身不是我,知道不行,要真的不是我才行,知道,他還是我,還在執著是我。真不執著這個東西是我了,身是什麼?身是我所有的,把身體看作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。你看衣服髒了,趕快脫掉換一件;人老了,身體不好使用,把它丟掉,趕快又再換個身體。對於身的生死,就像穿衣服脫衣服一樣,沒有留戀,沒有恐懼。人都貪生怕死,聽說有災難,打聽哪個地方沒災難,好去躲避去。這為什麼?還不就是為這個身嗎?小學一年級資格都沒有,你說這個東西多難。

  第二叫邊見,邊見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相對。佛法裡面空跟有相對,執著有邊錯了,執著空也錯了,執著非空非有也錯了,亦空亦有也錯了。為什麼?執著就錯了。所有相對的都不存在,那我們今天跟人對立,我這樣講大家就好懂,邊見就是對立,我跟人對立,我跟事也對立,我跟一切萬物也對立,這個毛病習氣很重!什麼時候你能夠把這個放下?放下是什麼?放下,這個世界跟我是平等的,沒有對立,我們能做到嗎?頭一個放下我,只要有我就有對立,我沒有了,對立就不存在。第三個叫戒取見,第四個叫見取見,這兩個咱們中國人把它合起來,叫做什麼?成見,某人成見很深。見取見是從果上的成見,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,是講修因,這是有因果,這也是假的,也得要放下。最後一種,不屬於前面這四大類,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統統都放下了,這才是小乘須陀洹,大乘初信位的菩薩。你想想這個東西多難!

  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是這個標準,沒有第二個標準。我們修一輩子看看能不能證初果,能不能證十信裡的初信位。古時候還有,大概在中國唐朝時候還有,宋以後恐怕就沒有了。特別是南宋以後,無論在家出家,證果的就沒有了,有得禪定的,沒有證果的。得禪定不行,出不了六道輪迴,得禪定的人,他將來到哪裡去?到色界天去。功夫更高的?到無色界天去,不如念佛求生淨土。所以只有念佛求生淨土,不但超越六道,他超越十法界了。極樂世界不在六道裡頭,也不在十法界裡頭。所以阿彌陀佛為什麼在諸佛如來裡面,他特出,特別的突出?就是他的方法巧妙,願力、功夫不可思議。比丘身分的時候發願,用了多少時間修行?經上講的五劫,沒有說是五小劫,那這個五劫通常就是大劫。這麼長的時間,四十八願願願兌現了。這是諸佛如來雖然都有智慧神通道力,沒想到的,阿彌陀佛想到了。想到了很好,其他的諸佛要不要想?不要了,為什麼?阿彌陀佛已經辦了。我們大家把這些難度、度不了的眾生統統送給他,不就問題解決了嗎?確實如此。

  所以四十八願度誰?對我們來說,度我的;就整個法界來說?他確確實實是普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。這個了不起!所以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。為什麼?一切諸佛同一個心願,巴不得這些眾生趕快成佛。經上講「一切皆成佛」,這是諸佛如來的本心,真心本願。可是眾生煩惱習氣他放不下,放不下,佛沒有能力幫助他提升,沒有,一定要他自己放下,佛幫不上忙。佛對眾生幫的忙就是教學,把事實真相告訴你,然後你自己修行,自己成就,所以佛法是師道。彌陀佛想的這個方法就太妙,建立一個西方極樂世界,那是什麼?道場,是學校。怎麼樣才能入學?入學的條件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,念老在這個註解裡引用蕅益大師所講的。蕅益大師講得好,真正相信這個法門,不懷疑,真相信,真想往生極樂世界,這就是無上菩提心。跟別的祖師大德講的不一樣,他這個講得簡單,我們一聽能懂。別人講是深心、直心、大悲心,把我們講糊塗了。蕅益大師這個乾淨俐落,真正相信,不懷疑,真正肯發心,我一定要到極樂世界,我一定親近阿彌陀佛,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。

  心發了,得真幹。怎麼幹法?就是一向專念,一個方向,一個目標,其他的統統放下,別再搞了。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我就要一本《彌陀經》、一本《無量壽經》就夠了,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,其他統統不要了,全都放下。這個人什麼人?最有智慧的人,最有福報的人。為什麼?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你一切都得到了。你真能放得下,你才能得到。所以咱們中國古人口頭上常常說的成語「捨得」,你看這個味道,你能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有的法捨掉,你就得到,你就全都得到了,見了阿彌陀佛,一切都得到了。你能捨,才能得。這個世間還有一點福報,這個福報捨掉,到極樂世界得大福報。這個世界捨不得,極樂世界就沒分。大喜大捨,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大得大樂。真有智慧、真有福報的人,他才肯幹。沒有福報的人,他想不到,貪戀眼前的福報,這個事情就壞了。

  所以真的是「一稱佛名,以是善根入涅槃界」,一點都不錯。「入涅槃界,不可窮盡」,這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。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智慧不可窮盡,德能不可窮盡,相好不可窮盡,你的神通道力樣樣都不可窮盡,不可窮盡是自性,圓滿的自性你證得,這還得了嗎?這個法門,真的實實在在的難信易行。你為什麼不肯念,為什麼不肯發心,為什麼放不下?這個難,難在什麼?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知道,對於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也不清楚,所以你發心,心發不起來。真正知道娑婆苦,你就願意捨掉。真正曉得極樂世界的樂,你為什麼不去?當然去。現在大家要逃難,說地球災難多,我們要躲避。我告訴諸位,往生極樂世界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這移民!離開地球移民到極樂世界,去親近阿彌陀佛,這多好。句句話都是真話,你要真聽懂了,真幹了,你問題解決了。

  這幾年,有很多信息傳到我這兒來,也有很多同學來問我,都是講災難。我告訴大家,心裡不能有災難。為什麼?你要真正學佛,真正懂得佛法,佛告訴我們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你老是念災難,災難就來了,念什麼,什麼東西就來。你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?為什麼不念極樂世界?你去念災難,災難與我們不相干。不管什麼的傳言傳到我這裡,到我這裡就為止了。我得到很多信息,我一點都不重視它,我只問他,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個災難?結果絕對大多數都說念佛。那不就成了嗎?只要念佛,其他就不要管了,以後也就別聽了。念佛可以化解災難,給諸位說,第一個化解自己的災難,自己什麼災難?煩惱是災難,造作罪業是災難,身心不健康是災難。造作罪業是更重的災難,這自己造災難。覺悟之後,念阿彌陀佛,你所有的災難都化解了。為什麼?你這一生決定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,你不是一切災難都化解了嗎?哪有災難!這是真正大智慧、大福德的人,中國諺語有所謂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你是個有福的人,念佛的人就是有福的人。而且念佛的人,你把這個大乘經典好好去念,是福報當中第一福報,智慧當中第一智慧。世出世間第一智慧、第一福報的人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就沒有災難。你得真念佛,真放下,搞假的不行,要真幹。

  外國的科學家告訴我們,地球上能有八千個真念佛的人,真正修福修慧的人,這個地球上什麼災難都沒有了。這個八千人是他們提出來的,是有根據的,以現在地球上的總人口六十五億,以這個數字為標準,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大概八千人左右。有這麼多人修善積福,就能夠幫助地球化解一切現在所謂的自然災害,全都沒有了。這個信息,這幾年前傳到我這裡來,我想了很久,我不敢相信。你看六十五億人,這八千人,六十五億人造孽,八千人能救,好像不成比例。我突然想到中國古人有一句成語說「邪不勝正」,邪雖然多,正雖然少,邪不勝正。我們在前面念到一個比喻,是《觀佛三昧經》裡面的一個比喻,伊蘭林,這一片樹林多大?有四十由旬。我們就算最小的由旬,四十里,一個由旬四十里,四十個由旬一千六百里,一千六百里方圓這麼大的伊蘭林。伊蘭林,伊蘭是印度話,這個樹其臭無比,可是這個伊蘭林裡有一棵牛頭栴檀,栴檀樹,栴檀樹是香樹。這一棵樹,這一棵樹在這裡慢慢長成,長成之後它的香氣改變了這一片的森林。一棵樹,你看能改變,這是很好的例子。我們有理由相信釋迦牟尼佛的話不是假話,不是騙我們的。真正相信,我們就有福報。一個人可以改變一片人,你居住在一個地方,你能改變這一個村鎮,能改變這一個城市,一個人可以做到。你去做一個真正的念佛人,三寶會加持你,善神會加持你,你一定可以做到。

  我們在這裡要生起信心,不能有絲毫懷疑,要做一個好人,要做一個善人,我們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幾十年,就有價值,就有意義。將來離開這個地方,到極樂世界去。生從哪裡來,死往哪裡去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一點都不糊塗。這樁事情,我相信有不少同修能肯定,能接受,不會懷疑,我們大家真幹。如果全世界淨宗同學果然有八千個人真幹,那就恭喜這個地球,地球災難可以化解了。對別人心行不善的,不要放在心上,別說佛的心量,連孔老夫子的心量都能夠諒解他們。這些造作惡業的人,他為什麼會造作惡業?《無量壽經》佛說得好,「先人不善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你不要怪他,他從小沒人教他,他父母不懂得倫理道德因果,沒教他。他父母也不知道,祖父母也沒教,再往上去曾祖父沒教,高祖父沒教,他怎麼會知道?所以要有夫子的心量,忠恕而已。我們要用真心饒恕他,不要把他們的過失放在心上。希望大家一起來學老祖宗的教誨,傳統文化,學倫理、學道德、學因果、學佛法。佛法是最高的科學與哲學,不要把它看作宗教,它不是宗教,我們認真學習,來提升自己的境界,改變我們的過失,這樣就好。孔子所說的,「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」。我們自己做個好榜樣,清心寡欲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統統放下。放下之後那個快樂,就是《論語》頭一句話所說的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大乘教上常講的「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」,這個人生多美好。在哪裡?就在此地,就在當前,你念頭一轉,幸福美滿;轉不過來,那就造孽受報,苦不堪言,一念就轉變過來了。

  我們接著看下面舉的《稱揚諸佛功德經》,這個經上這麼說的,「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」,無量壽如來就是阿彌陀佛,聽到這個佛號,「一心信樂」,關鍵在一心,一心是真心,真信,樂是愛好、歡喜,「持諷誦念」,自己真的發心念佛,「其人當得無量之福,永當遠離三途之厄,命終之後皆得往生彼佛剎土。」果報不可思議,我們要想修福,最大的福報是念佛人。念佛人現前所得的福報,是清淨無為,一般人不知道這是福。你要細心去觀察,細心去審諦,你去比較,你才真正發現這是無比殊勝的大福報。我們用釋迦牟尼佛做例子,釋迦牟尼佛王子出身,父親是國王,他是太子。十九歲他捨棄王位,離開宮廷裡面的生活,出去求學。求學過什麼樣的生活?過苦行僧的生活。這個人傻不傻?一般人把他看作傻小子,有福不曉得享。沒人知道他所享的福超過那個帝王,超過了,他有智慧,他一點都不傻。參學十二年,我們要了解那個時候沒有現代化這樣的交通,資訊完全沒有。

  三千年前,我們中國人的記載,釋迦牟尼佛在世那個時候,佛出生的時候。你看我們的課誦本裡面,佛誕節的普佛,裡面都還提到,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,甲寅,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。滅度在周穆王。照這個紀年,中國古時候都用這個紀年,釋迦牟尼佛到今天,是三千零三十八年,跟外國人講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。這個我們不要去管它,因為什麼?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別在這上打妄想。你去搞考證,叫妄中之妄,不如老實念佛,咱不打這個妄想。三千年前,釋迦佛給我們示現的苦行僧,求學十二年,最後也放下了。十九歲離開家庭,我的想法,他是放下煩惱障;三十歲不再去參學,把求學放下,是放下所知障。兩種障礙放下,菩提樹下入定,就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了,二障沒有了,表演給我們看的。

  一生教學,你看他老人家教學,又沒有道場,住在哪裡?住在樹林裡面,游牧生活,居無定處,今天在這裡,明天又搬家,又走了。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這就是告訴我們,天天搬家,到處遊蕩,沒有一定的處所。這個團體還不小,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加上釋迦佛一千二百五十六人,這麼大的團體。我們會想到,一定還有臨時來的人,不是常隨眾,跟著佛一個月、半個月,一年、半年的,一定很多。他這個團體絕對不會少過三千人,這我們有理由相信的。這麼大的一個團體,在野外活動。他們幹什麼?全是教學,除了托缽之外,就是上課。跟釋迦牟尼佛求學,沒條件,他又不收學費;他的條件,大概就是要跟他們過同樣的生活,也得有能力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那我們相信,對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一定相信,能夠理解,聽了歡喜,認真去學習,一定要具備這些條件。教了四十九年,沒有聽說釋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。宗教裡頭,還有禮拜天休假,釋迦牟尼佛沒有,逢年過節也沒有看到經典上講放假的。最好的老師!負責盡職,又是一個義務教學,不收學費的。多元文化,學生不分國籍,不分族群,不分文化水平,也不分宗教信仰,只要肯來學,一律平等對待。

  我在剛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我,你想學佛先認識釋迦牟尼佛。你對釋迦佛一無了解,你就無從學起。這個話講得,我聽得很歡喜,他叫我看,我看第一部書,就是《釋迦方志》、《釋迦譜》,唐朝人寫的,都是佛經裡面講釋迦牟尼佛一生事蹟的故事,編輯成一本。我們對釋迦牟尼佛認識了,用現在的話來說,他是教育家,是一位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家。他的身分,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。佛陀是教育,不是宗教,但是現在它變成宗教了。你也不能不承認,它是宗教。所以現在在這個世間,我的看法,有六種不同的佛教,現在在我們這個社會。釋迦牟尼佛傳統教育的佛教,佛教是教育,很少很少了,很少見。在中國古代很多,大概在乾隆以前,佛教還是教育,往後慢慢就變質了,這個歷史不能不知道。所以現在有宗教教育,宗教的佛教,在近代還出現了幾個,就是學術的宗教。你看很多大學哲學系裡面,用佛經,開佛經哲學這一門課程,我在早年還教過五年,變成學術,變成知識,這不是真正的佛教。近代的時候,晚近,我發現了,有觀光旅遊的佛教,還有企業,好像開連鎖店一樣,企業的佛教。最後一種,邪教的佛教,六種。

  我們今天學佛,你學哪一種佛?這不能不清楚。釋迦牟尼佛真正傳下來的,那就是經典。完全學習經典,這是釋迦牟尼佛祖傳的,世代相傳。怎麼知道?你看古大德作的這些註解,這就是代代相傳。所以我們肯定佛教是教學,與其他的不相干。這我們首先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要把路走錯了。這是最初方東美先生跟章嘉大師指我這一條道路。方老師告訴我,釋迦牟尼佛的佛教在經典裡面,一定到經典裡面去找,你就找到了。章嘉大師是乾脆就教給我,教我學釋迦牟尼佛。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學佛人的好榜樣,正確,這沒話說。我們認識佛教的本質。佛教它講的是什麼?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就說一句話,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,佛經的術語叫諸法實相,《般若經》上說的,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科學是研究真相的,哲學也是研究真相的。

  我初學佛,方東美先生把佛法介紹給我的是哲學,告訴我,「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,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我是這樣入門的。我受方老師的影響三年,就是完全用哲學來看佛法。會有問題,因為它裡面講天地鬼神,這一部分怎麼辦?這一部分就叫它做迷信。它有哲學,它有迷信,把它分兩部分。哲學這一部分,我們好好的來學習它,迷信的不要理它。大概就像一般學宗教的,讓他們去學的。學三年,以後愈學,覺得不對勁,方先生自己晚年也轉過來了,他的境界也逐步提升。我跟他的時候,他還很年輕,還不到五十歲,四十多歲。晚年的時候他沒有再提這些話,肯定了。我們原先以為最高哲學,那是佛法的門面,看到門面,裡面沒看到。他說的迷信那裡頭是登堂入室,愈走愈妙。難得今天科學證實了一部分,只是證實了一部分。這一部分是物理的一部分,心理的那一部分還沒有證得。但是心理是物理的基礎,這是近代科學家發現的,沒有心理就根本沒有物質現象,物質現象是從心理變現出來的,而且心跟物永遠不能分離。從最原始的,它就結合成一體,這是現在物理學家承認了。但是心理從哪裡來的,還搞不清楚,這個問題還沒有答案。在佛法裡頭有,講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這個地方,我們要記住,最重要的一句話,「一心信樂念佛,當得無量之福」,這句話重要。世出世間第一等的福報,是佛門裡頭求;實實在在不是佛門,是從你自性裡面求。《華嚴經》講得那麼明白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德是德能,相是相好,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。無量的福報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德能,你的能力萬德萬能。宗教裡頭讚美上帝,萬德萬能,無所不知,無所不能,那是什麼?是你的自性。只要你把障礙放下了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,妄想分別執著是你的障礙,一般大乘教裡面講的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這些東西一放下就恢復,恢復你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能、德相。

  「永當遠離三途之厄」,三途的苦報永遠離開了,再不會到這個裡面去了。三途裡面的眾生,如果跟你有緣,求你去幫助他,你去不去?去。雖去,你不受他的苦報,為什麼?因為你沒有業因,有因才會感受到苦報,你沒有這個業因。你去是菩薩現身,到裡面去救拔他們的,應以什麼身得度,你就能現什麼身,你有這麼大的本事。他們需要用什麼方法,你就用什麼方法,活活潑潑,自己沒起心動念。眾生有感,你自然就有應,這個應就是反應。所以遍法界現身,遍法界說法,你沒有起心、沒動念,當然沒有分別執著。釋迦佛當年在印度示現,就是這樣的。佛跟大家講經,特別是大單元的,像《華嚴》、《般若》、《方等》、《大集》、《寶積》這大單元的,佛沒有講稿,沒有起個大綱,沒有,隨便說的。記錄出來,那麼樣有層次、有條理,他的思想體系,表達的語言、章法,那麼樣的嚴整,你一絲毫的毛病都挑不出來。那是什麼?那叫性德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於是乎我們就明白了,學佛的目的在哪裡、怎麼學法?學佛一定要見性。實在見不了怎麼辦?見不了,就求阿彌陀佛,到極樂世界,先到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,在阿彌陀佛會下明心見性。我們得依靠一個好老師,我們要依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,極樂世界是最好的學習環境。不能不去!要不去,那你這一生就大錯特錯了。幹什麼樣的錯事,五逆十惡都是小錯,不知道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大錯。為什麼?五逆十惡只要回過頭來,真正懺悔念佛,統統能往生,那是小錯。沒有一個人不能到極樂世界,沒有一個人不可能是一生圓滿成佛,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,堅定的信心,不改變的信心,這一生決定成就。自己真修真幹,你修學的功德就能保佑一個地方的安全,就能化解這個地方的一些災難,為什麼不幹?

  「又《文殊般若經》云:眾生愚鈍,觀不能解。但令念聲相續,自得往生。」這些話是文殊菩薩說的,在《華嚴經》他代表智慧。眾生確實愚,確實鈍,鈍是遲鈍,愚痴遲鈍。觀不能解,解是理解,大小乘法裡頭講到修行,都用「止觀」兩個字做代表。止是停止,就是放下;觀是照見,是明瞭,也就是章嘉大師所講的看破。看破是觀,放下是止。我跟出家人接觸那是第一天,跟章嘉大師見面,在這個之前跟出家人沒見過面。頭一天跟出家人見面,我問他修學的方法?他沒有給我講止觀,要講止觀會把我講糊塗了,可能我下一次不會再見他。為什麼?聽不懂,這叫談玄說妙,聽不懂。他有智慧,善巧方便,他跟我講看破放下。這個我聽到,好像是懂了,其實沒懂,自以為懂了,看破、放下。看破是觀,放下是止,止是定,觀是慧。

  觀不能解,為什麼?愚痴,遲鈍。那就得用念佛的方法,教他念聲相續,他只要把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好,大勢至菩薩教人「淨念相繼」。什麼叫淨?不懷疑,不夾雜,這叫淨。相繼就是一句接著一句,一直念下去。每天如果你有工作,你照樣做你的工作,工作做完就念佛,佛號就提起來,這叫相繼。或者不是用思考的這種工作,一面工作一面可以念佛。要用思考的話,那就把念佛停下來,專心去工作,工作做完了,佛號再提起來,這是真念佛人。印光老法師傳給我們的方法,是針對我們現代人,他出現在現代,教給我們這個方法,非常有效。這個方法能幫助我們把妄念念掉,這是念佛第一個目標。為什麼要念佛?把妄念念掉。因為你不念佛,你就打妄想,胡思亂想,用這一句佛號,把所有的妄念取而代之,念佛的道理在此地,這第一個道理。我們說念佛跟阿彌陀佛相應,可以往生,那遠之遠矣!你念佛裡頭有夾雜就不能往生,把你念佛的功夫全都破壞了。念佛往生必須是淨念相繼,我們現在淨沒有,念有,不淨,心不清淨,這怎麼能往生?

  印光法師教我們,三個清清楚楚就能把妄念念掉,就是你念得清清楚楚,口念得清清楚楚,不能念快,慢慢的念,不要用念珠,用心去計數,計數只記一到十,知道我這一句佛號,是這十句裡的第幾聲,清楚。念得清楚,耳朵聽得清楚,聽自己念的聲音聽得清楚,記得清楚。念到十,然後又從一到十,永遠從一到十,不要念十一、十二,二十、三十,不要這樣念法,就是從一到十。心裡計數,清清楚楚。這方法好!胡小林念了四個月來告訴我,非常得受用。過去念佛,心不清淨,這四個月下來,清淨心現前了。所以他在此地做了四個小時的報告,他念佛的心得跟大家來分享,提供大家做參考。這個樣子慢慢的念,你心就清淨了,清淨心一段時期就得定,這個定叫念佛三昧,你就得念佛三昧。得念佛三昧,繼續不斷的下去,一直念下去,我相信二、三年你就開悟了。縱然不能大徹大悟,大悟是肯定有的,不能徹悟,大悟是肯定有的。只要你堅持,繼續努力,絕不懈怠,決定不換題目,有個十年、二十年,大徹大悟就有可能。大徹大悟往生,是生實報莊嚴土,不是同居土,不是方便土。如果你得三昧,得念佛三昧,大悟一般應該是生方便有餘土,不在同居土。這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可以爭取得到的,就是往生提升自己的品位。

  「又《淨修捷要》讚念佛法門云」,《淨修捷要》是夏蓮居老居士他老人家著作,非常之好。《淨修捷要》,捷徑!這裡面告訴我們:「六字統攝萬法,一門即是普門。全事即理,全妄歸真。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。」我們先說說這幾句。六字,南無阿彌陀佛,這六個字統攝萬法,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都歸這六個字,十方三世無量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,也不能超越這六個字。這六個字是什麼?是一切佛法的總綱領。你抓到這六個字,就是把一切佛法全都掌握住了,這個祕密沒有人知道。所以很多人還想學這個,學那個。他要是真的知道,他什麼都丟掉了,他就抓這六個字。《華嚴》不出這六個字,《法華》也不出這六個字,《方等》、《般若》統統都不出這六個字。這六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?六個字可以翻譯的,不是不能翻譯。翻譯經的法師,還用梵音音譯,叫尊重不翻。不是不能翻,尊重它,保持它的音,解釋它的意思。「南無」是皈依的意思、皈命的意思,「阿」翻作無,「彌陀」翻作量,「佛」翻作覺,用中國的意思念,你就懂了,皈命無量覺。這個名詞,你就完全能夠理解,統攝萬法。無量覺!每一尊佛都是無量覺,每一個法門都是無量覺,每一個眾生都是無量覺,每一個事物也是無量覺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這話一點都不錯。

  前面我們曾經講過,隋唐時代的這些祖師大德,他們共同來研究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哪一部經是第一?研究到最後,阿彌陀佛第一,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第一。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得出的結論,證明六字統攝萬法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六字既然統攝萬法,那一門即是普門。普門是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四弘誓願裡面說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一門就是無量法門,無量法門就是一門。為什麼?一門能見性。只要見性,無量法門統統是自性流出,你把那個流出的本源找到了,所以門門都通了。一個法門通了,門門都通。如果還有一個法門沒通,那你這一門沒通,門門都沒通。一通一定是一切通,所以一經通,決定一切經都通了。你說我只會講這部經,別的經不會講,你這部經沒通。通是什麼?透徹了,通到哪裡?通到自性。

  東方人自古以來,這印度傳到中國,也影響到中國,教學都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在中國,中國人知道不同年齡這個階層,他的心態不一樣,記憶理解不相同。十歲以前記憶力好,理解力很差,所以對兒童的教學,只教他記。為什麼?利用他的專長,從六、七歲開始教他背書,重要的經論全都讓他背過。那是從六歲大概到十二歲,六年,重要的古籍全背了,背得很熟。十三、四歲以後,慢慢能理解,智慧開了。這個階段怎麼?這個階段給他講學,跟他在一起研究討論。討論的內容是什麼?就是從前所背過的這些典籍。中國古時候的學校,只有小學、太學,沒中學,太學就是大學。小學專門在背誦,在學規矩,所以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這個都是小學,必須要做到的,那是一生都不會變的。規定讀的這些經史子集,都是選出來的,老師選出來的好東西,一定要背過。十三歲進太學,聽老師講解。老師也是背過的,所以太學生讀書樂,讀書之樂樂無窮!哪像現在念書念得那麼苦。為什麼?沒有書本,不要書包,給你講到《論語》第幾章、第幾頁、第幾個字,每個人都記得。你沒有這個能力,你就不能參加他的講堂,你就沒有資格,個個都是背得滾瓜爛熟。所以老師跟學生講學自由、自在活潑,沒有一絲毫拘束。很多的老師都是帶著學生去旅行,去遊山玩水,去旅行。旅行,一面旅行,一面就研究討論,就上課。

  學生對老師要孝順,心目當中,老師就跟父母一樣,尊師重道,學生要服侍老師。出門交通工具,學生要負責,你要駕車,都是學生的事情。飲食起居,統統學生自己要動手,有事弟子服其勞。所以那個學習快樂,出門去遊玩,二、三個月回來,這門功課講完了。尤其是經典裡面涉及到地理歷史,他真的到那邊去看,等於說實地去考察,讓你印象深刻,所以讀書樂。不像現在,現在我看那小朋友,大概小學一、二年級,背的書包那麼重。人道不可以再來,你看多辛苦!我們這個年齡,生長在抗戰之前,過的是農村生活,念書,我們的書包裡頭只有兩本書,很輕!書包是個小布袋,二、三本書。現在這樣看到真是太可憐了,太苦了!這個事情,不能幹,一定要覺悟。想來想去,只有極樂世界好,除極樂世界想不到更好的地方了。我們想到了,這是釋迦牟尼佛也給我們介紹,祖師大德也鼓勵我們,當然沒有錯誤,我們得感恩報恩。決定生到極樂世界真報恩了,佛歡喜,老師歡喜,父母歡喜,他們的期望,我們做到了。

  底下再給我們講理,「全事即理」,理跟事是一,分不開的,事當中有道理在,有這個道理一定會有現象出現。理很深,理透了,這個事,譬如講今天災難這個事情,這是事,怎麼發生的?它有個道理在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就講得很透徹,水災它真正的因是貪婪,貪婪的心感得的水災。瞋恚感得的是火災,火山爆發,地球溫度上升,這都屬於火。愚痴感得是風災。傲慢感得是地震,傲慢不平!貢高我慢,都有因。疑,以前我們聽祖師大德講得少,現在我們看到了,這個疑,痴是風災,貪瞋痴慢疑,懷疑,懷疑這個業力,讓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地球太可怕了。疑是什麼?疑是讓大地鬆散了,大地本來是堅牢,你看我們念《地藏經》「堅牢地神」。現在我們懷疑,對於聖賢懷疑,對傳統教學懷疑,甚至於對祖宗懷疑,對佛菩薩懷疑,嚴重到什麼程度?對父母懷疑,對兒女懷疑,對妻子懷疑,沒有可靠的人,沒有可信的事情,到這種程度了。你看這個疑心病還得了嗎?這個疑心病帶給自己的傷害,就是你的免疫系統全部破壞,你禁不起細菌的挑戰,你身心健康失掉;感染了山河大地,山會崩掉,大地會沉到海底,這是什麼?疑。所以我們能夠把貪瞋痴慢疑捨掉,真正做到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慢、不懷疑,那就是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裡頭沒有懷疑的人。這個事的因,我們找到了,然後想改變它,你就有了方法,從心理上改變,心改變了,外面境界統統改變了。所以物理不能改變,心理能改變。物理,像診病,能夠知道他什麼病,沒有方法解決,這個心理是有方法解決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