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七十八集)  2010/7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07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,第八十三面第六行,從當中看起:

  「極樂國土,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。又:彼極樂界,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。如上所引,正顯經題中莊嚴之義」。我們看到這個地方,這是我們繼續學習經題裡面「莊嚴」這兩個字。佛在《彌陀經》上常常講到,「其佛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」,極力的讚歎極樂世界佛、菩薩修學的功德,這是能莊嚴,而極樂世界的依正果報,那是所莊嚴。大乘經佛常說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,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。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,佛壽無量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,無論是什麼樣的品位,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他的壽量、相好、莊嚴跟阿彌陀佛無二無別。從這個地方顯示佛教化的功德、菩薩們修學的功德是多麼殊勝!所以果報上我們就看到修行功德,因果不二,從因看果,從果看因,我們就明白了。能莊嚴的,那是修功,修行的功德。我們把它歸納起來講,無量功德都不外乎菩提心,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都達到究竟圓滿。

  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人,我們知道,他煩惱並沒有斷。方便土,見思煩惱斷了,所以他的功夫至少要修到小乘須陀洹,大乘初信位菩薩,他們往生是生方便有餘土,方便有餘土也是有三輩九品。那我們就能夠明瞭,小乘四果四向,四向,初果向不談,那個還是在同居土裡頭,初果以上到阿羅漢,七個階級,分配在九品裡面,我們大概就知道這個往生的階級。再往上提升,連分別也斷了,分別是塵沙無明,執著是見思無明,無明就是煩惱,還得要破一品無始無明,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才能夠生實報莊嚴土。但是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,阿彌陀佛大願威神加持這些帶業往生的人,雖然品位不高,但是智慧、道力、德能、福報,佛常講的「智慧德相」,都等同阿惟越致菩薩,這一點不可思議!為什麼?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能加得上,他方世界的諸佛如來為什麼不能夠加持這些帶業眾生?我們學佛的人都懂得,佛佛道同,為什麼阿彌陀佛特殊?佛佛道同沒錯,智慧也同,德能相同,相好相同,他有不同,什麼不同?因地發願不同。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的確實是特殊的弘願,證得究竟果位的時候,他所發的願統統都兌現,沒有一願是虛願,所以成就無比殊勝的莊嚴。

  在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沒有中斷教學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沒有中斷學習,天天在學習。我們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,「活到老,學到老,學不了」。極樂世界的佛菩薩,這是《往生論》上講的三種莊嚴: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、國土莊嚴。佛的教學沒有中斷,沒有止境;菩薩的學習沒有中斷,也沒有止境;國土殊勝的莊嚴,果報不可思議!這東西能學得完嗎?稱性,性德是圓滿的,證得時候就圓滿。阿惟越致菩薩,從一般來說就證得圓滿,他把起心動念放下,真的入平等性的境界,平等就是佛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當然沒有分別執著,在這個境界裡。每天上課不間斷,這個道理我們能體會嗎?宗門大德說「會麼」,如果體會到了,我們試想,拿我們的人事,說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,在我們這個世界,年老了,你年輕的時候廣學多聞,年老了,你還有很好的體力,有很好的環境,你如何消遣你的時光?用什麼方式?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到釋迦牟尼佛,雖然進入老年,中國人講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」,七十是中國古代退休的年齡,退休之後到哪裡?講學。古時候有家學,多半是利用祠堂裡面開辦學校,就是私塾,老人到學堂裡面來講學是他最快樂的事情。

  這讓我們能夠慢慢理解一點,阿彌陀佛講學不中斷,因為新的學生每天不知道多少來報到。這新的學生,雖然是阿惟越致菩薩,彌陀威神加持的,他還是要學,為什麼?他的煩惱習氣真沒斷,只是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佛好像很接近,那是佛加持的。什麼時候自己真正到這個功夫,不需要佛加持了,那是你真正證得法身。真正證得法身,也就是說你真正把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,不是靠佛加持的,是你自己真正斷盡,這需要一段時間。而已經斷盡的,像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這些大菩薩,在西方世界肯定是協助阿彌陀佛,幫助凡聖同居土跟方便有餘土,因為這兩土的菩薩沒有見性。有好的老師,佛是老師,這些法身菩薩、等覺菩薩來擔任助教,幫助阿彌陀佛、幫助這些新往生的菩薩們,你看這個功德多殊勝,這個氣象多莊嚴!十方世界找不到的。我們想學佛,想在佛法當中證得圓滿的成就,這個機會不能錯過,錯過這個機會太可惜了。阿彌陀佛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,中國人所講的,「學不厭,教不倦」,我們在這裡看到了。

  我們自己想想我們的學習,一樣東西學個幾遍不想再學了,以為就學得不錯了,其實差太遠了。為什麼?我們今天在道理上明白,任何一樁事,任何一本書,不一定是佛經,我們一般人學個幾遍,我學會了。在大乘法裡說,沒有,為什麼?學會了就明心見性,到明心見性才算學會,一經通一切經通,無論是什麼教科書都能見性,要不然怎麼可以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?這個諸法並沒有解釋是佛法,沒有解釋是佛法,這個諸法就是一切法。為什麼能見性?它從自性現出來的,它怎麼能不回歸自性?回歸自性就見性。所以法不可思議,佛不可思議,法不可思議。學習佛法的就稱之為僧,僧不一定是出家人,這個僧只要你認真學習六和敬就稱之為僧。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叫僧團,六和敬的僧團也不可思議,轉凡成聖,這還得了!

  明白這個道理,什麼不通呢?門門都通無上道,無上道就是明心見性,門門都通,沒有世出世法。世出世法對誰說的?對六道凡夫說的。為什麼他有世出世法?他的妄念裡頭造成的,如果他覺悟了,世出世法就沒有了。不但世出世法沒有,空間,十方沒有了;時間,三世沒有了,這才真正叫一真法界,你說哪一法不平等?法法平等。所以我們講清淨平等覺,平等是法寶,清淨是僧寶,覺是佛寶,這個名題裡有三寶;有三學,三學是戒定慧,清淨是戒學,平等是定學,覺是慧學,戒定慧三學。這個名題真的把一切佛法統統包含了。所以無論學什麼,學到得到三昧、大徹大悟,這一門才叫通,才是《般若經》上所說的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。無知是什麼?無知是三昧,三昧裡頭本來具足,那叫根本智。從三昧起用,起用就是後得智,後得智是無所不知。所以法是平等的,任何一法,《弟子規》能小看嗎?《弟子規》可以明心見性,見性的時候跟《華嚴》平等,沒兩樣。你看始終不二,《弟子規》是開始學的,《華嚴經》是最後的,《大方廣佛華嚴》最後的,圓滿的性德實現,始終是一不是二。換句話說,單單就《弟子規》都能明心見性,你能相信嗎?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所以我們要用平等心,清淨平等覺,來看世出世間一切法,你不要有比較。比較,你哪一天才能契入境界?你哪一天才能開悟?用清淨平等覺,哪一法都能成就,都能證得究竟圓滿,這個不能不知。所以底下他說,「又彼極樂界,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。如上所引,正顯經題中莊嚴之義」。

  下面,「蓋法藏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、莊嚴眾行,是其殊勝願行也」。這個我們應當學習,怎麼學?一向專志莊嚴妙土,怎麼學法?理,賢首國師《還源觀》上跟我們講的,「顯一體,起二用,示三遍」,這是理。理明白了,得要把這個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那這個生活就是佛菩薩的生活,不是普通菩薩,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起用的時候,大師根據《華嚴經》歸納有四德,行四德。隨緣妙用。這個四德每一條裡面境界沒有邊際,無量無邊。頭一個知道隨緣妙用,隨緣好懂,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這是隨緣。妙用是什麼?在隨緣裡面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。這是什麼人?這是諸佛如來、法身大士,這不是普通人。能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,又不受染污,永遠常住在清淨平等覺。我們用個淺的一句話來說,就是恆順眾生,決定不受眾生的影響,這個本事了不起。我們想想我們煩惱很多、憂慮很多,為什麼?我們受環境影響,特別是人事環境。境緣當中,微微的波動,我們的心就不安,這是凡夫,心隨境轉,我們被環境所轉,我們受環境的控制,人事環境控制我們,物質環境也控制我們,自然環境也控制我們,不就是如此嗎?苦不堪言。這事是真的嗎?不是的,假的。為什麼?大經上佛常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它怎麼會影響你?不是外面境影響我們,是我們自己的妄念,妄想分別執著影響你的清淨平等覺,是這麼個道理。外面實在講沒影響,外面真能影響,那諸佛菩薩統統受影響才對,為什麼他能夠不受影響,我們受影響?他所以不受影響,他把這個諸法實相真的清楚明白了。從一體,起二用,示三遍,這就是把諸法實相徹底明白了,明瞭之後怎麼樣?明瞭就放下了。

  我們今天學了,學了大乘教,也能夠說得出來。這在我們講席裡講過多次,我們這不是真智慧,我們這是聽說的,聽佛菩薩講的,不是自己的境界,所以這個悟叫解悟,不是證悟。證悟就管用,就不受影響。我們現在曉得是解悟,不是親證的,是佛菩薩他們證得的,說出來我們聽到了,好像我也懂了,我也能說出,說的跟佛菩薩說的差不多,沒說錯,但是我們還是一樣受影響,這就是什麼?從前章嘉大師講,你還沒放下。果然真的放下,你就不受影響了,你就得大自在,那叫真悟。所以,放得下叫證悟;明白了,沒有放下,是解悟。信解行證,你在解,你得通過行,行是什麼?歷事鍊心,什麼人都要接觸,你要不接觸,有一個人那個境界障礙你,你就不能開悟。接觸幹什麼?磨鍊!歷事鍊心,沒有經過磨鍊你怎麼能證果?所以行,行就是真幹,真幹就是真的接受磨鍊,接受人的磨鍊,接受事的磨鍊,接受一切萬物的磨鍊。就像《華嚴經》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接受五十三位善知識的磨鍊。禁不起考驗,禁不起磨鍊,還得在六道裡打滾,出不出來。佛法再通達,講得天花亂墜,沒用,從前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,「你該怎麼生死,還是怎麼生死」,就是說你也得搞六道輪迴。六道裡沒有別的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你還是搞這個、幹這個,你沒放下。這就說明,真正的功夫是放得下,不再計較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決定不會起個念頭控制佔有,這很重要。決定不會跟一切人事物對立,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怎麼對立?古人用牙齒跟舌頭做比喻,牙齒跟舌頭能對立嗎?牙齒咬到舌頭,把舌頭咬破,舌頭要不要報仇?它不會報仇,為什麼?它不對立,一體。顯一體,起二用,二用是依正莊嚴,宇宙生命的緣起,它從這裡起來的,還要回歸一體。學佛沒有別的,學佛就是知道回歸一體。真的回歸一體了,就叫成佛。

  我們今天修學大乘就是走這個路子,我們自己也知道,確確實實我們沒有能力斷煩惱,也就是我們禁不起考驗。那怎麼辦?找阿彌陀佛,這是不得已求阿彌陀佛,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調教。其實阿彌陀佛調教也不出釋迦牟尼佛這個範圍,佛佛道同,也不出釋迦牟尼佛的這些方法。不過極樂世界最大的好處是修學環境的好處,人事裡頭沒有惡人。沒有惡人,我那個煩惱習氣怎麼斷?在西方極樂世界讓你每天你可以隨時到十方剎土去學習,十方諸佛剎土裡面有十法界、有六道,你到那裡去參學,你到那裡去接受考驗。有阿彌陀佛佛力加持你,你才迷,佛就把你拉回頭,這是極樂世界修學的狀況。極樂世界修學很特殊,你的本身在阿彌陀佛面前,你的分身到他方世界去,去參學去,你同時可以有無量無邊的分身。當然這個能力是阿彌陀佛加持你的。其實這是自性的本能,可以同時分很多身在一處,在一個世界;也可以同時分無量身,同時在無量諸佛剎土,一點障礙沒有,叫事事無礙。一方面是學習,一方面是教化眾生,怎麼教化眾生?你在學習就是示現給別人看,根性利的人一看就明白、就覺悟,是這麼個道理。

  這就是我們要學,怎麼樣學要懂得,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。我們要常常記住,諸佛菩薩入世的四德,「隨緣」真的要學「妙用」,妙用就是不受境緣的干擾。要學「威儀有則」,威儀有則是守規矩,這是什麼?這是大慈大悲,救苦救難,做給眾生看。威儀有則裡最重要就是持戒,要做出來,要把《弟子規》做出來,要把《感應篇》做出來,要把《十善業》做出來,那是威儀有則,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。已經學佛了,看到你這個樣子,他會精進不懈;沒有學佛的人,看到這個樣子,他會受感動,發心學佛。自行化他,化他是言教其次,身教擺在第一。諸佛如來都是先身教後言教,你的起心動念、言談舉止感動了他,他來向你請教,你再跟他解釋,他服。你只有言教,你自己沒有做到,他不服,這一點不能不知道。待人接物「柔和質直」,這個要學。柔和要學彌勒菩薩,對待一切眾生永遠是歡歡喜喜,永遠是那麼樣的親切,為什麼?菩薩知道一體。這個柔和裡有沒有威嚴?給諸位說,有,不是一昧柔和,一昧柔和你也教不了眾生。所以教眾生,父母教兒女,孩童的時候,恩威並重,這個有道理,那才是真正的柔和質直。也就是看人、看時、看地、看事,什麼事情要用什麼樣的方式,幫助一切眾生斷惡修善、破迷開悟。該用威的時候,威嚴;該用柔的時候,慈祥。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方法那是智慧,智慧擺在前面。「代眾生苦」,我們在這個世間,縱然活到一百歲,也是一剎那,這一剎那不能白過,成就自己的智慧德相,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,自利利他。這一趟沒白來,確實提升了自己,幫助了別人,這就是功德,於自於他都是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。這也是法藏比丘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、莊嚴眾行。在一切,我們講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這叫眾行。任何的行為、起心動念都與法性相應,都與四德相應。這個四德,就是隨緣妙用、威儀有則、柔和質直、代眾生苦,與這個相應。再說得細一點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與《弟子規》相應,與《感應篇》相應,與《十善業》相應,那是條目,這個四德是總綱,總綱領。總綱領知道,你不曉得怎麼做,有細目,一條一條的給你列出來。這是殊勝行願,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統統表現出來了。

  「因行獲果」,果就是證。「故曰: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。果感樂剎」。所以你看他這句話,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,在極樂世界他已經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。清淨之行能莊嚴,成就莊嚴佛土是所莊嚴。總的來說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要跟清淨平等覺相應,這就出現了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是第一福地,咱們中國人講「福地福人居,福人居福地」,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福地,第一個福居,居住的地方,所以十方諸佛讚歎。下面說,「故曰:彼極樂界,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」。無量功德是集結大福慧行,具足莊嚴是圓滿果德現前。在這個地方,我們要很冷靜細心思惟觀察,眾生的福從哪來?有佛的地方就有福,沒有佛的地方就沒福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講四洲,佛經上講的東南西北四洲,南贍部洲,我們這個地球是屬於這個地方。東西南洲有佛法,北俱盧洲沒有佛法。一般經上講,那個地方人福報大,壽命長,都是活一千歲以上的,很少短命,夭折的很少;資源非常豐富,生活不必勞力,所以他生活得很舒適,不想修道。所以這就是佛家講的「富貴學道難」,他生活太悠逸了,不想學這個東西。他福享完呢?福享完就沒有了,修再大的福都能享得盡,享盡之後,福享盡了,你過去生中造的那些業又現前,你還是搞六道輪迴,還是隨業受報。人有福報生到天上去,享天福,天上雖然不造業,天福享盡怎麼辦?過去生中在人間、在羅剎、在畜生、在餓鬼造了不少業,惡業,那還是得受報。地獄裡面只受報,沒有造業的,跟天堂一樣,天堂也是只有受報,沒有造業。天堂是福報、善報;地獄是惡報、是苦報。福享得盡,罪也受得盡,罪報報完之後從地獄出來。

  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同學,六道不是哪個人建設的,是你自己意念變現出來的,真的是一切法從心想生。你的善念變成天堂,你的惡念變成地獄,天堂消你的福報,你有福要消掉,地獄消你罪業的,叫消受。罪消完,地獄出來了;福享盡,天堂離開了。你阿賴耶識裡還有罪業,罪消盡,阿賴耶過去生中還造的有善業,善業不大,到不了天堂,但是會在人間享受。人間善惡混雜,善少惡多,這日子怎麼過?如果遇到佛法,第一等福報,他解脫了,他在這一生當中就知道,我一定要保持唯善無惡,只有善念,只有善行,不再造惡業。心地漸漸清淨平等,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,為什麼?佛說的話真話不是假話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、本來是菩薩。我們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,「人性本善」,一切人自性本善。佛看一切眾生,他不是看他的法相,他看他的法性,從性上看全是佛,不會再起分別執著。凡夫沒有這個能力,迷了,著相,不見性!見性就平等了,就差這麼一點。這一點差別影響在果上就大了,真的是所謂「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」,這一念的差別,真叫天上人間,不一樣。

  所以我們要肯定,有佛法的地方是有福的。佛法最盛的地方是極樂世界。怎麼知道它最盛?十方諸佛都讚歎,我們在《彌陀經》上看到六方佛讚歎,在《無量壽經》上看到十方佛讚歎。佛所說的話決定不會是妄語,決定不會是綺語,《金剛經》上說的,「諸佛如來是真語者,實語者,不誑語者,不妄語者」,你能不信嗎?所以不信佛,這個業障很重。我們自己要清楚,我們信佛,我們這個信,古人講的露水道心,禁不起考驗的。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現前,他就不信,佛就忘掉了,這不是真信。真信從哪裡來?我們一般普通的人,不是上根利智,一般普通的人,我們的信心要靠經教來建立。只有通過學習經教,慢慢的把宇宙人生這些真相,佛家講的性相理事因果,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就真放下。那個時候叫真信,為什麼?你真幹了。我們看到佛家《大藏經》那麼多,我這一生能念得完嗎?我接觸過很多初學的人,談到這個地方,他就搖頭,我做不到。我們如何幫助他?幫助他要有智慧,還得有經驗。我們學了這麼多年,半個世紀多了,知道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佛教這麼多經典,任何一部就行了。找一部簡單的,文字少的,一部經,一部經就能幫助你明心見性。那介紹哪一部?你得要觀機,眾生根性不相同。一般普通的人,能普遍契大眾機的。

  我早年在台中,跟李老師去學習經教,我去參加他那個班,他那個班上課是第二個月,他已經開班一個月,我是第二個月去的。這個班他是一個星期上一堂課,實際上我只少上四堂課。首先開的是什麼經?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小乘經,《阿含經》裡面的。你聽聽這個名字你就曉得,這個很契大眾的機,阿難問事佛,也就是問你學佛有沒有好處?是吉還是凶?吉就是好處,我們學佛到底是吉還是凶?佛在這個裡面跟我們說,怎樣學佛你得的是吉利,怎樣學佛你學錯了,你得的是凶災,這個跟初學佛的人講,好。實際這部經裡面講了四樁事情,這是第一個大段,解答這個疑問;第二個大段是教你不殺生;第三個大段是講師生之道;後面是阿難尊者的讚頌,也就是他學習心得的分享,用偈頌說出來。這是介紹給初學的同學,很好。可是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的,我們要幫助他認識佛教,這個很重要。認識佛教之後,你想學了,可以介紹他從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開始,堅定他的信心,幫助他更深一層的認識。他真想學,再協助他選擇法門。這個裡頭有主觀的條件,有客觀的條件,都必須要考慮到。然後再觀察他的根性,這個人如果是真的老實、聽話、肯幹,那就是大善根的人,他一定會成就。遇到,要幫助;不幫助,對不起這個人。無量劫來,這一次都到這個人間碰到了,這真叫有緣,有緣不幫助,那是過失,那不應該,一定要幫助他。幫助他,不接受,沒有關係,我們知道佛的種子已經種在阿賴耶識裡面,來生後世這個種子肯定遇緣起作用。所以佛度眾生、接引眾生、教化眾生,是一個長程的工作,不是在一時,生生世世,顯示出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。

  佛法所在之處,就像這個經上所講的「日月清明,災厲不起」,不會有災難。我們今天講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,世界和平,大乘佛法真有效!所以在過去七十年代,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話,他說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。真知灼見,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的。今天二十一世紀果然是個混亂的局面,這種混亂跟地球的災變是過去幾千年來歷史上所沒有的,空前的大難。什麼東西能解決?中國傳統文化能解決,大乘佛法能解決。你個人能接受,能深信不移,能深入經藏依教奉行,你個人問題解決了,個人得好處。得什麼好處?第一個身心健康,第二個家庭和睦,第三個事業順利,第四你所居住的地方,這個地方祥和,為什麼?你有福。你有福,你住在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的人就有福,福人居福地,所以社會和諧,這個地方沒有災難。你會影響,也就是你真正能夠幫助和諧世界。利益太多了,說不盡!這是說很淺顯的,你立刻就能得到的。如同佛家常說的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這真的一點都不假,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給我的。你有求不應,不是不應,是自己有業障。懺除業障,感應就現前。所以一定要肯定極樂世界是第一福地,是第一福居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最有福報的人。我們希望自己要參與這個行列,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,不是做不到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段,下面這一段完全是經文,黃念老引用出來,看看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。哪些莊嚴?我們把它念一念,講解留在後面。「又經中:榮色光曜,不可勝視」,視是你看,那個地方風景之美,你看不盡。「無量光炎,照耀無極」。極樂世界不需要日月燈光,為什麼?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光,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放光,光明世界。而且這個光都柔和,都不刺眼睛,清涼。像我們這個世間人形容月光,月光人人都愛,它不熱,太陽光太熱了,那是火球。西方極樂世界的光明是多彩的、是清涼的。「白珠摩尼以為交絡,明妙無比」,摩尼是寶珠的總稱,這是講寶珠裡面白色的,交絡是網絡,裝飾,普遍的裝飾,明妙無比。「華果恆芳,光明照耀」,花不謝的,果不會變的。它是植物,植物在我們這個世界有生住異滅,極樂世界沒有,為什麼?生住異滅是變化。為什麼我們這個世界會變化?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有妄念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所以動物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礦物有成住壞空,這佛家講四相,四種現相,極樂世界沒有。極樂世界,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縱然是帶業往生的,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威神的加持,在極樂世界找不到妄想分別執著的緣,你阿賴耶裡雖然有因,就是你有這個習氣,沒有緣,習氣發不出來,不起作用。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生老病死,所以花草樹木永遠長青,果實永遠是熟的,你可以採下來吃,果實永遠不會變壞,這都是不可思議的莊嚴。「隨風散馥,沿水流芬」,這是講空中的花。「無量光明,百千妙色,悉皆具足」,這個世界美不勝收。「奇妙珍異,周遍校飾,光色晃曜,盡極嚴麗」。奇妙珍異是我們無法想像的,在極樂世界你到處都能看到。校飾是裝飾,我們今天講的布置。「咸顯彼佛世界具足莊嚴,周遍其國,是莊嚴一辭中所含交飾之義」。這是經上這些句子節錄在此地,說明莊嚴兩個意思,一個是交飾,一個是具德,這個是我們今天講的裝飾,說明這個意思。

  「至於具德者,則如經第九品中如實安住,具足莊嚴」。第九品是「圓滿成就品」,經文裡有如實安住,具足莊嚴。這些誰去布置的?誰去設計的?給諸位說,極樂世界沒有人設計,也沒有人去做這些工作,完全是自然的,這個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那是在經上佛說了一句話,「自性法爾如是」,這是性德圓滿的顯現,絕對不是人為的。極樂世界有,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?我們也有,就在我們自己本身,我們這個身體。身體很奇妙,父母生下來,出生的時候,你看外面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六腑,什麼人設計的?什麼人製造的?這就在眼前,眼前這個問題你怎麼不懷疑,你怎麼去懷疑極樂世界?眼前這個事情你看確實不可思議,我們也可以用佛的一句話說,自性法爾如是,沒有人設計,自然就是這樣的。極樂世界如是,極樂世界沒有人設計,那裡頭沒有設計工程師,也沒有裝潢這些技術人員,沒有!美不勝收,再高明的設計師也設計不出來。這些奇妙的事情,到什麼時候才知道?明心見性就知道了,豁然大悟。怎樣才能明心見性?這經上講了很多,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你就見到真相,遍法界虛空界的真相就於是大白。見到諸法實相就是大徹大悟,就是明心見性。我們在這個世界業障太重,我們自己心裡清楚,在這個世界修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,不可能,沒那麼長的壽命。所以佛教我們換個地方,用現在的話說,移民,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。極樂世界需要的條件是德行,不需要帶財產去,你生活所需的一樣都不需要帶,那個地方圓圓滿滿。需要條件就是信願行,你真相信,真想去,真肯念佛,只要這一句佛號,這一句佛號就是我們跟西方極樂世界聯絡的信號,你只要念念不斷,這信號就通了,就接上去了。真接上去,真的是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,沒有時間限制的。得要信得過才行。

  「故知極樂世界如是莊嚴者,蓋由於如實而安住也」。這個如實安住,怎麼個安住法?把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安住在我們身口意三業上,這就是如實安住。我們的心真誠,我們的言真誠,我們的行真誠;我們的心清淨,我們的言語清淨、念頭清淨,平等、正覺、慈悲亦復如是,你真的安住了。為什麼要這樣做?西方極樂世界人人都是如此,如實安住,所以他具足莊嚴。如實安住是因,具足莊嚴是果報。所以四十八願,第十九願發菩提心,第十八願一向專念,如實安住,你再能一向專念,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我們今天念佛為什麼不相應?就是我們的心不是真誠心,真誠的反面是虛偽,清淨的反面是染污,平等的反面就是傲慢,慈悲的反面就是自私,正覺的反面就是迷惑、糊塗,我們用這種心,所以它不相應,念佛怎麼會念得好?問題就在此地。所以極樂世界如實安住,我們現在要學。

  這個就是三輩往生,無論上中下三輩,或者是一心三輩,都是教你發菩提心、一向專念,這八個字我們得做到。發菩提心就是如實安住,把真誠、清淨、平等、正覺、慈悲安住在我們身口意三業上,這是什麼?這是我們真的下定決心要求生淨土,我們不再搞六道輪迴了。下一次到這個世界來是乘願再來,不是業報身,是跟諸佛菩薩一樣到這個世間來應化的。肯定會來,為什麼?跟這個世界的人有緣,眾生有感,一定有應。不是自己願不願來,願不願來裡頭還有分別執著,這分別執著沒有了,所以這裡眾生有感,自然就應。它這個後頭也有解釋,「實者,真實之際也,是謂具德」。我們把這個扣上菩提心上,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,這是德。「又第十五品中」,菩提道場品有這麼兩句話,「一切莊嚴,隨應而現。此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」。我們在前面十玄裡面學過,事事無礙,這是講到究竟圓滿。其他大乘經裡面講到理事無礙,只有《華嚴》講事事無礙。在本經裡面也有很多事事無礙的這些經文、這些例子。莊嚴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下面一句是清淨,就是清淨平等覺。「清淨者,身口意三業,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」。這是總說什麼叫清淨。身,身的造作,口的言語,意的念頭,這叫三業。離一切惡行,沒有惡的行為,這個惡標準就是十善的反面,叫十惡。那我們就懂得,身離殺盜淫,口離妄語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,意念離貪瞋痴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那你叫修十善。真正修十善的人就是菩薩。這是惡行。第二種煩惱,煩惱通常指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。見思煩惱,在《華嚴》裡面講是執著,塵沙煩惱是分別,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。不再執著,你得清淨心。心為什麼不清淨?離不開執著;心為什麼不平等?離不開分別。我們就知道,放下執著,清淨心現前;放下分別,平等心現前,我們要在這上努力,不要過分的執著,無論什麼事情,能過去,行了,很好。日常生活當中,工作裡頭,處事待人接物,達到一個標準。所以中國人講禮節,什麼是禮?有節度,有個標準,到這個標準就行了,不要超過,也不要不及,這樣就很好。在這些地方,處事待人接物、工作生活裡面,學清淨心,修平等心,也就是說盡量的放下分別執著。末後一個講垢染,垢染這是講染污,染污是指什麼?七情五欲要淡化。我們這個世界叫穢土,西方極樂世界叫淨土,淨土就是沒有染污的。染污裡最嚴重的是情執,真重。貪瞋痴慢是染污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這個東西染污自性,這個東西都要把它離開。

  「《探玄記》云:三業無過云清淨」,三業就是身口意,底下講「蓋謂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也」。這是菩薩,最低的階位阿羅漢,阿羅漢真的做到了。「又清淨土,指淨土。清淨身,指佛身。清淨人,指如來」。這是講清淨,標準就是三業無過失。三業無過失是人,這個人是誰?這個人是佛,清淨身是佛身。這個佛,天台大師給我們講六種佛,理即佛,這是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跟我們中國人講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是很接近的,人性本善,這是自性。變成不善是習性,不是你的本性。所以佛菩薩看人,心地永遠清淨,為什麼?他看人的本性,他不看習性。為什麼?本性是真的,永恆不變。你現在雖然不善,不善將來你會變善,你為什麼不善?你迷了,總有一天你覺悟,你覺悟了,你的一些不善都放下了,所以善是真的,不善是假的。

  就好像我們看一個人,人很好,好人,喝酒喝醉了,發酒瘋,你知道這個人很好,他酒醒過來之後不就沒事了,何必去計較?今天我們看人造極重的罪業,都不要放在心上,就像我們看一個人,很好的好人,酒醉之後在發酒瘋,等他醒過來就沒事了。佛菩薩看這一切作惡的眾生就是這個看法,所以永遠慈悲,沒有把這些惡人、惡事、惡行放在心上,決定沒有。他要放在心上,他的心被染污了。只有迷失自性的人,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自己心上,不值得!自己怎麼樣?自己的心、良心變成別人的垃圾筒,你說這聰明嗎?自己的良心、善心去裝別人的垃圾,裝別人的染污,這錯了。所以我們學佛,要學佛怎樣看一切眾生。佛眼看一切眾生全是佛,看一切事都是好事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作惡也是好事,為什麼?好壞二邊都不可得。哪一個法身菩薩不是入不二法門?入不二法門,二邊都離了,中道也沒有,真正清淨心現前。所以從阿羅漢以上三業都清淨了,愈往上面去,那個清淨的程度就愈深。

  下面舉《往生論》,「又《往生論》謂:三種莊嚴入一法句,一法句者清淨句」。這三種莊嚴,我們前面學過,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、國土莊嚴,這三種莊嚴入一法句,一法句是清淨句。「清淨句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」,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有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就這個意思。「此與經題中莊嚴清淨妙合天然。三種莊嚴者,無量莊嚴也」。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、國土莊嚴,每一種都是無量莊嚴。「今齊入一清淨句中」,三種莊嚴入一清淨句,「是一切即一」;反過來,一即一切,這叫不二法門。這個清淨,我們從意思裡頭講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世尊在《華嚴經》裡面常說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不是從外頭修來的,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,你什麼時候把障礙放下,它就現前。

  「又經云心淨則佛土淨,表一即一切。華嚴玄旨,又於此處見之」。心淨則佛土淨,這句話古來祖師大德在講經教學註疏當中引用得太多,所以我們對這句就很熟悉。我們知道,但是沒做到。我們心不清淨,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就不清淨;如果我們的心清淨,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就清淨。我們要有信心,要能肯定境隨心轉、相由心生,也就是說相也是隨著我們意念在轉變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這個一就是心,一切就是一切法,一切法從哪裡來的?從心想生的,一切法不離一心,一心現一切法,這是華嚴妙旨,玄是玄妙。我們修學無論修哪個法門,那是方法,那是門徑,修什麼?修清淨心,你就真正懂得我們修的是什麼。清淨心現前,無量功德,人心清淨,身當然清淨,身心健康,什麼毛病都沒有。

  現在西方人非常重視療癒,這病痛怎麼治療?怎麼把它治好?心清淨全都好了。他們現在懂得這個道理,這是一個新興的科學,都注意到,做過很多次的實驗,證明這個意念有很大的能量。還繼續不斷的在做實驗,我相信二、三年,一定就肯定、確定了,這個新興科學成立,意念可以療癒一切。不但身體的病,你家庭裡面的問題,乃至於講今天地球的這些災變,意念可以能把它轉變。所以現在大家重視祈禱,地球災難太多了,發動大家一起來祈禱,有沒有效?有效,我一點都不懷疑。但是這是治標不是治本,你幾天不禱告,毛病又發現,所以它不是治本,治標有效。治本,治本要教育,佛陀教育、孔孟教育,孔孟教育跟大乘佛學教育才能解決一切問題。這個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認真的學習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