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七十七集)  2010/7/12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077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八十二面,第一行從下面最後這一句看起:

  「又可云,能修者,即是心是佛之佛,所修者,即是心作佛之佛」。這兩個佛有什麼差別?我們先要把它搞清楚,是心是佛是自性,自性就是佛,佛就是自性。所以從自性上來說,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講得最多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個一切眾生不僅僅是我們人,每個人都是佛,不分男女老少、貧富貴賤都是一樣的。佛說眾生,眾生這兩個字的本義,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。動物是眾緣和合,植物也是眾緣和合,礦物還是眾緣和合,包括山河大地、花草樹木,沒有一樣不是佛,這叫是心是佛。為什麼?整個宇宙一切萬法,唯心所現、唯識所變,心既然是佛,哪一樣不是佛!這就是本來是佛,「是心是佛」就是本來是佛。雖然本來是佛,我們迷了,迷失了自性,迷失了自性就叫眾生,就叫凡夫。凡夫跟佛沒差別,就是迷悟不同,凡夫覺悟就成佛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下面這個是心作佛,這是凡夫回頭了,我現在要作佛。所以這個是心作佛之佛,那是我們現在,我們現在想作佛,是不是真的成佛?真的。問題就是這個一念心它不能持久,現在在聽經、在聞法這個心不錯,我發心作佛;可是下面一個念頭,它又墮落到凡夫去了,問題在這個地方。如果這個現在作佛的心要是永遠保持,他這個佛跟前面是心是佛就相應,就合成一個,那你就真的成佛。這個話不是開玩笑,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

  你要問我能不能成佛?你不必問別人,問自己你是不是真的想成佛?真想成佛,哪有不可能的事情?大乘教裡面佛常說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真的,心想什麼就現什麼。這個話如果我們聽懂了,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了,我們會這麼想,我們念念想阿彌陀佛,念念想極樂世界。想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現前;想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跟自己就相應。正如同中峰禪師所說的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,我跟阿彌陀佛是一不是二,一切正念當中這是第一正念。那你要問,想多久我才能變成阿彌陀佛?《彌陀經》上說得非常具體,「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到若七日」。古來祖師大德告訴我們,上根利智一天就成就,鈍根、劣根的人七天也能成就。你想七天還沒成就,那經上說的話算不算話?經上說算數。但是七有兩種解釋,一個是數目字那就七天,另外一個字是表法的,表什麼法?七代表圓滿。七是什麼意思?東南西北、上下、當中這叫七,所以圓滿,那圓滿這個數目就不一定。可是一般說起來,我們從事相上去看,你從《往生傳》上去看,從《淨土聖賢錄》上去看,自古至今專念阿彌陀佛的,他念多久他能夠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?絕大多數是三年,這個三年就是七日,七代表圓滿,它圓滿。三年還不夠的話,五年肯定成就,真的,不費太多的時間,問題就是你專一,要專心、要一心,成佛不難。萬緣放下,一心專注,我們深信每個人絕不超過三年,極樂世界就取得。真正取得的時候,如果這個世間還需要你,需要你幹什麼?需要你多帶幾個眾生到極樂世界去。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,你跟眾生有緣,眾生相信你,眾生願意聽你的,這就是有緣。如果你成就了,念佛往生這個緣成就,沒有緣,學佛的人很多,大家不相信你的話,不聽你勸告,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走了,你度化眾生的功德就算是圓滿了,就這麼個道理。所以七是個很活潑的字,它不是個呆板。是心作佛之佛,這是我們現在這個身,現在這個妄想心,前面是心那是真心,這個心是妄心。

  「自佛他佛,只是一佛」,此地說的他佛是自性,自佛是講我們現在自身,自他不二。雖然在迷,迷這個身相哪來的?還是自性現的,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。所以大乘教常常我們聽到「生佛不二」,生是眾生,一切眾生,佛是自性,也就是說性相不二。自性是是心是佛的佛,我們現在現的這個相?這個相是是心作佛的佛,這樣講大家就好懂。自性能現能生,現象是所現所生,能所不二,這就好懂。「自他不二,自他宛然。能所不二,修證不無」。修是什麼?真幹、真修,真的放下萬緣,真的老實念佛,這叫修。修的功夫到家,功夫成就你就證得,所以有修有證。這個修證是講什麼?具足的講是四個字「信解行證」,這個修字裡面就包括了三個,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修字裡包括這三樁事情,後面能證,證是證果。我們對淨宗法門,我們能信、能願,真正發願求生淨土,真幹,真幹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是真幹;佛來接引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果。淨宗的證果就是往生,信解行證。

  所以我們要認真把它做出來,《還源觀》上講的「威儀有則」,為什麼?做出來就是度眾生。我們不照規矩做出來,自度可以,沒問題,不能利他。淨宗是大乘,大乘不捨眾生,念念要幫助眾生,念念要有成就眾生的心、這個念頭,總要幫助他。幫助他,他有沒有緣是他自己的事情。我們今天沒有神通,我們不知道這個眾生跟佛有沒有緣,但是我們能老老實實、規規矩矩的,把修證、這個信解行證做出來給他看,他有緣的他相信,可能這一生得度。他沒有緣的也給他種善根了,他看到我們這個形象,所謂是「一歷耳根,永為道種」,看到是歷眼根,聽到是歷耳根,阿賴耶裡面都種了佛的種子,這就全都種了善根。雖然這一生他還是迷惑,他還是不相信,這個善根功德不可思議,為什麼?經教裡面說這個善根叫金剛種子,永遠不壞。他造業他受報,他造善業三善道受報,他造惡業在三惡道受報。什麼時候他對於六道的果報感到厭惡,感到討厭,他阿賴耶裡面的佛法種子就現行,就起作用,只要這個種子起作用,只要他想到佛、念到佛,佛就現前,佛慈悲到了極處。所以來生後世必定因阿賴耶落謝這個種子,他得度,你說這個功德多大。世間法,世間法講六道,六道裡面一切功德都比不上這個功德殊勝。所以我們做出學佛的樣子給人看,這是積大功德。

  出家人不好,破戒,造作種種惡業,他穿上這個衣服,剃了光頭,外面走一趟,你知道他給多少人阿賴耶識種了佛的種子?這別人做不到,這個他真的是積德。他造作的惡呢?惡當然有惡報,這是肯定的,自己的因果一定是自己承當。他縱然墮在惡道裡面,遇到善知識他還是回頭很快。好像是《太上感應篇》裡有一個公案,說一個出家人,不守清規,造殺盜淫妄。他一個師兄修得很好,當然他跟師兄就不能相處,想方法謀害他。有人把這個信息告訴他師兄,他師兄連夜就逃了,逃到一個深山裡面去修行,在山裡不出來,修得很好。這個造作惡業的出家人,過了幾年就死了,死了就墮到畜生道,墮畜生道就變成一隻老虎,投到老虎胎。以前跟他發生關係的一個女孩子,還有一個當中幫他聯繫的,也是個女人,這兩個人都墮落了,一個是投了豬胎,一個投了狗胎。就遇到從前牠這個師兄,牠師兄修得好,師兄修得不錯,也很有道行。有一天看到老虎要吃這個豬、吃這個狗,他知道,他一看就清楚,馬上制止,就叫牠的名字,「你還在造惡,你前生害了人,你今生怎麼還要殺牠?」這個老虎一聽的時候,牠真的就一下醒過來,就乖乖的不動了。牠師兄告訴牠,「你自作孽你要受果報,你好好修行,念佛求生淨土。」這老虎聽話,老虎從這一天起就不吃肉,吃素,吃素以後幾乎就餓死,牠真的往生了。這一個豬、一個狗也有靈性,也知道後悔,在廟裡面跟著大眾在一塊修行。這個善根我們知道不是一世,過去修行應該有很多世,牠才有這麼深厚的善根,墮在畜生胎裡頭,被人一點醒牠就覺悟,牠立刻就回頭。所謂是善惡因果有報應,真正善根深厚會遇到善知識,佛菩薩會示現常常來點醒你。我們從這些感應的事蹟,這感應真的,不是人造謠言的,不是隨便寫出來的;真有其事,才知道佛門裡修積的功德真實不虛。如果你有前後眼,你能看到三世,看到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你心就平了,你也知道怎樣去用功。真覺悟、真回頭,那就下定決心,我一定在這一生當中成就。真正有堅定的信願,阿彌陀佛加持你,諸佛如來也加持你,你這個願一定能夠圓滿,決定不是空願。所以修證不無這個重要,要有明顯的修證這個樣子給大家看、給別人看。反過來如果是不好的樣子,那造的罪業很重,非常重,好的樣子無量的功德。

  「超情離見」,這句就是《還源觀》上講的「隨緣妙用」,情是什麼?情是情執。見是什麼?見是邪見。我們講得更具體一點,見是成見,錯誤的見解,就是錯誤的看法,這個要離,要超越情執。這個見,在佛法裡面講五種見惑這是見。情呢?情是五種思惑,貪瞋痴慢疑這是情,這屬於情執;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取見、邪見這是見。超情離見就是見思煩惱斷了。斷見思煩惱是阿羅漢,是小乘,超越阿羅漢這叫大乘。在《華嚴》裡面講這個情,起心動念、分別、執著這都屬於情。見就是自己的成見、自己的看法全錯了,為什麼?清淨心裡頭沒有情見。有情見,清淨心沒有了;有情見,平等心沒有了;有情見,就是迷而不覺。超情離見是覺而不迷,我這個說法,諸位對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更清楚。「強名為大」,強是不得已,它沒有名字,就像老子所說的「名可名,非常名」,名是假設的,不是真的,叫大乘。「以此為能乘所乘,強名大乘」,這一句是總結,這解釋大乘,末後這幾句話是總結。能乘者大,所乘者也大,能乘是佛的教誨,大乘經,這稱為大乘。所乘是我們所修學的,我們依照大乘經典所修學的,那我們也是學的大乘。「故經題中,以大乘為喻,以明全經要旨。」實際上自性本具的般若,就是經題「大乘」的意思,大乘就說到此地。

  下面,底下接著的無量壽,「無量壽,梵語為阿彌陀。即本經所說極樂世界教主之聖號」。所以阿彌陀佛也稱為無量壽佛,教主的聖號。「阿彌陀三字是密語」,這個音是梵音、梵語,古印度的語文,「含無邊密義」,它完全是性德。我們學過《還源觀》,《還源觀》開頭給我們講一體,「顯一體,起二用,示三遍」,這是性德圓滿的體、相、作用。用什麼樣的名字能包含這個意思?真的就是阿彌陀,阿彌陀把它全包了。這個名號是能翻,阿翻成中國字是無,有無的無,彌陀翻成中國意思是量,所以阿彌陀是無量。我們講《還源觀》前面的三條,自性清淨圓明體無量,從一體、起二用,二用是依報跟正報,也是無量。依報無量,大家沒有話說,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是我們的依報,無量無邊。正報呢?正報是我,我也是無量?是的。我們現在是這個人,前世呢?再前世呢?有的時候投胎在天上,有的時候投胎在人間,有的時候投胎在地獄,其實六道裡哪一道沒去過?不止一次,無量!就是我們這個靈魂去投胎,不但投胎在這個地球上娑婆世界,他方諸佛世界哪裡你沒有投胎過,所以依報、正報無量。又何況三種周遍裡面說的,無論是精神,精神是受想行識,物質是我們的肉身,這是物質,精神活動是波動,物質的活動也是波動。這個波才一動,你看三種周遍,第一個講周遍法界,是不是無量的?才動就周遍法界。出生無盡,出生什麼?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這個波動出生的。含容空有,心包太虛、量周沙界,法爾如是,這個法就是體、相、作用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用阿彌陀三個字來稱它一點不過分,恰恰好就是阿彌陀,無量,體、相、作用全是無量。

  「今若譯梵文為華語」,阿彌陀是梵文,把它翻譯成華語,「顯密旨於顯說,則可譯成無邊德號」。無量無邊的德號,自性無量無邊,自性起作用無量無邊。作用裡面無論是依報、正報,它的這三種周遍就是三種現象無量無邊,用這個名號非常恰當。「今經翻為無量壽」,壽命只是一種,無量裡的一種,但是這一種是最重要的。諸位想一想,如果要沒有壽命,無量無邊誰去享受?所以一切德行當中,壽命是第一德。你有富貴的命,你有智慧、德能,如果你沒有壽命,你全都落空了,所以壽命是第一。所以釋迦牟尼佛在《阿彌陀經》,給我們介紹這個無量的意思,阿彌陀的意思,他給我們講「無量壽、無量光」,介紹這兩種。這兩種意思,壽是講時間,光是講空間,用我們現在話說,就是無量無邊的時空,時空裡面所包含的一切都在裡面,用這個意思來解釋阿彌陀的意思。「是取其中首要之義。經中無量光、無邊光等十二聖號,同為阿彌陀之德號」。在經文裡面佛講了十二種光,全是形容阿彌陀的,讚歎阿彌陀的。

  《漢譯》,這是會集五種本子,「《漢譯》本則翻為無量清淨佛、無量覺、無量清淨平等覺」。覺跟佛是一個意思,所以翻作無量覺也就是無量佛的意思。「以上多種聖號,咸曰無量」,都講到無量。「實則佛之功德、智慧、神通、道力、依正莊嚴、說法化度一一無量」。可以說阿彌陀佛是一切諸佛的總名號,你說哪一尊佛不叫阿彌陀!只要成佛了就是阿彌陀。所以中峰禪師講得好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,這話講絕了。無量無邊的法界,法界裡面無量無邊的諸佛以及諸佛剎土,從哪裡來的?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;換句話說,是自性的相分,自性現相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,不現相的時候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的智慧德相。佛在《華嚴經》上說的,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,是你自性裡頭本有的。不現的時候,不現的時候是常寂光,常寂光裡頭沒有任何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統統都沒有,你不能說它無,它裡頭有圓滿的智慧德相。當它有緣的時候,這個緣就是一念不覺,從自性變現成為阿賴耶,阿賴耶就出現三細相。這個三細相,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能量、信息、物質,這三細相一展開,就是宏觀的宇宙,今天科學講的量子力學。講這兩樣,所有一切萬事萬物都包括在其中,你沒有辦法超越這兩個範圍。宏觀是大宇宙,微觀是小宇宙,大小不二。

  下面說「蓋以世尊妙德無量,故德號亦無量,一一名中所含之德亦無量,是以持名所召之德無有量」。這接到念佛上,接得好!古來祖師大德勸導我們「念經不如念咒,念咒不如念佛」,這說出來,為什麼?念這句阿彌陀佛所召之德無有量。你念這句阿彌陀佛,你用清淨心去念,用平等心去念,用真誠心去念,這一句阿彌陀佛那個功德無量無邊,什麼問題都解決了。你今天為什麼念佛解決不了問題?你念的心不誠、不真,裡面有懷疑、有夾雜,把你念佛那個功夫破壞掉了。人家念佛有一百分的功德,你念佛只有二、三分的功德。愈是真誠、愈是清淨、愈是平等,那個功德就愈大,同一句佛號。為什麼?真誠、清淨、平等跟真心相應,這一句名號是真心。我們妄心裡面有懷疑、有夾雜,妄心,妄心念這一句真心的時候,真心也變成妄心,就這麼回事情。境隨心轉,名號也是境,也隨心轉,端看我們自己用的是什麼心,效果殊勝不可思議。你真的明白了,你今天遇到什麼樣的困難,遭遇什麼樣的魔難,一句阿彌陀佛就解決了。不但消災免難,真心去念也感動這些邪魔,他聽到之後他也會得度。邪魔也是人,過去生中也曾經修過行、也曾經念過佛,煩惱習氣重變成邪魔。有人提醒他,一念回頭,他就是善知識,轉邪為正、轉迷為悟了。念佛人常常要存這個心,不要有希望,要有這個心;你有希望,就會有失望,你就會生煩惱。沒有希望,永遠不生煩惱,看他什麼時候轉過來,你會很慶幸、很歡喜。他還沒轉過來,你知道他業障習氣很重,我們對他所施的力度還不夠,所以還不能幫助他轉過來。慢慢來不著急,不要起心動念,一切順其自然,這叫妙用。

  我們看下一段,「今經題中首標無量壽者,以此三字統攝一經所說。蓋無量壽是法身常住之體。壽是如如智之體,光是如如智之相,故經題標壽德,光德即攝於中」。壽是如如智之體,就是根本智,光是如如智之相,那就是根本智起作用,起作用叫後得智。《般若經》上佛說「般若無知」,無知是講根本智,無知是什麼?是清淨平等覺,是自性。不起作用的時候它是清淨平等覺,這個覺就是它是活的,它不是麻木不仁,它不是死的,當它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無所不知是智起作用,無所不能是德起作用。下面還有一個相起作用,相起作用是什麼?經題裡面講的「莊嚴」,莊嚴是相好。相好,我們現在世間人講的是什麼?幸福、美滿、圓滿,這是無量壽的相。這種莊嚴清淨圓滿的相,與我們世間所講的名聞利養、地位高、財富大,與這個不相干。從哪個地方顯出他幸福圓滿?他快樂無比,也就是說在生活裡面他沒有苦,離苦得樂。你看今天做大官的、做總統的、做國王的,他快不快樂?發大財的,他快不快樂?他不快樂,他還有煩惱,他還有不如意,所謂是「不如意事常八九」,他也不例外。

  我們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才知道什麼是真正幸福美滿。《論語》前面一句話是幸福美滿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那個悅是什麼?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喜悅,不是外面刺激,那是真的。外面刺激,在佛法裡叫樂,快樂的樂,不叫做喜。佛法裡面這個喜跟樂是有分別的,喜是什麼?是內心的,內心裡頭往外面生這是喜,叫喜悅,真樂。外面五欲六塵那是刺激,那種樂,我早年講經常常用吸毒、打嗎啡來形容那個樂,那個樂好像樂一下的時候後頭後遺症麻煩多,它不是真的,那是刺激。真正喜樂的時候是從內心往外發,佛家講的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這是真正幸福、真正快樂,不受外面環境影響。釋迦牟尼佛在世給我們表演的,苦行僧,他示現這個樣子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。所有的財產三衣一缽,三件衣一個缽,那是他的財產全部就這麼多。在我們看起來這苦不堪言,這日子怎麼能過?他是其樂無比,從什麼地方顯示出來?從他教學,講經教學你看他多快樂,他精神多好,學不厭、教不倦。我們在經典裡面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哪一天疲倦了、累了,沒看到過。教學講經還給人做好榜樣,示範給人看,永遠不疲不厭,其樂無窮,這個才真正叫幸福美滿的人生。以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從哪裡看?從釋迦牟尼佛看,你看出那最高的享受。

  人家說這是精神上的享受,物質上太貧乏了。錯了,你完全不了解,物質是什麼?境隨心轉,那就得大自在。我們不行,我們迷了,迷了自性是什麼?是心隨境轉,苦不堪言,我們受外面環境管、操縱,哪有樂受?人真能轉境界,真的樂就現前。真轉境界,外面是什麼境界?給諸位說,外面就是極樂世界。所以中峰禪師講的話真的,不是假的,「此方即淨土,淨土即此方」,為什麼?他境界跟心轉了。學佛不是學別的,就得學這個本事。迷失自性的人還在造惡業,他們生活是現在這個娑婆極苦的世界。真學佛的人,真念佛的人,境界一轉,現在地球是什麼?是極樂世界,你所看的芸芸眾生個個都是佛。就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,看到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全是善知識在示現,就好像在舞台上表演,你在下面看戲,表演有正面的、也有反面的,都演得好。把宇宙之間性相、理事、因果,一天到晚、一年到頭沒有終止表演給你看,我們在地球上是在戲院裡面看戲,你說你多自在。我所說的話都是真的,都不是假的。所以要學,學諸佛菩薩轉境界,不為境界轉。

  下面「又《甄解》云:極樂淨土三種莊嚴」,哪三種?它這裡註出來,「佛莊嚴、菩薩莊嚴、國土莊嚴,一切歸壽命。」如果沒壽命,這三種莊嚴全落空了。這三種莊嚴我都略略的解釋一下,諸位就明白,佛是老師,佛莊嚴,老師好,好到什麼程度?無法形容。絕對不是言詞能夠說得出來、能夠形容的,莊嚴是老師好。第二,同學好,菩薩是同學。你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你也是菩薩。你還不是普通菩薩,你是什麼菩薩?這經上講得很清楚,阿彌陀佛自己說的,你是阿惟越致菩薩,這還得了!我帶業去往生的,一品煩惱都沒斷。甚至於很多人,這我們自己親身見過的,一生沒學佛,不知道有佛法,臨命終時得的癌症非常痛苦。這個時候遇到有緣人,念佛人勸他放棄治療,這病知道不能好,不用再治療,治療很辛苦,還是活受罪。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,把極樂世界簡簡單單好處告訴他,他馬上就相信,馬上就勸他的家人一切放下,幫助我念佛求生淨土。家人也很聽話,很配合,一起幫助他助念,念個二、三天,他往生了,他真走了。這樣的人生到極樂世界是什麼地位?告訴諸位,他是凡聖同居土下品下生,到那邊的時候還是阿惟越致菩薩,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。阿惟越致是圓證三不退,在我們一般來說,位不退是阿羅漢,到阿羅漢才證得位不退,行不退這是菩薩,念不退是法身大士,我們一般就稱佛,那就是佛。為什麼?他已經得到無上正等正覺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他證得了。阿惟越致才證得,在《華嚴經》初住以上,超越十法界。

  你看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生到那邊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,沒有例外的。這種好處、利益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,在遍法界虛空界,只有極樂世界這一家有,其他的都沒有。我們這一生能夠遇到,你肯輕易把它放過嗎?那就錯了,這個機會一定要把它抓住,千載難逢。開經偈裡面所說的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這話真的一點不假。彭際清居士告訴我們,這淨宗法門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,你怎麼會碰到?你遇到當面錯過,那真叫可惜。為什麼?遇到,你這一生就有機會成佛,阿惟越致菩薩就是成佛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決定不要再錯過。第三句國土莊嚴,環境太好了。你看,老師好、同學好、修學環境好,到哪裡去找?香港算是個有福報的地方,如果沒有福報,我們怎麼能在這個地方講這部《無量壽經》?能在這個地方講《華嚴》、講《無量壽經》,這個地方的福報大,太大了。周邊地方會有災難,這個地方沒有災難,我們要珍惜,要認真的修學,決定不能空過。這才叫真正明白了,真正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祖宗,對得起三寶。

  下面這還是《甄解》裡面的話,「又安樂國土依正三種莊嚴」,三種莊嚴就前面講的,佛、菩薩、國土,「入一法句,無量壽故。」這個地方一法句是什麼?一法句就是無量壽,就是這一句佛號。「故經題中標無量壽德號,則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」,法藏是阿彌陀佛在沒有成佛之前,出家的法名叫法藏比丘,他在沒成佛的時候修行、發願,成就的果就是極樂世界,果地的佛德。「極樂之依正主伴」,依是環境,環境太好,正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,主是老師,伴是同學。所以極樂世界沒有政治組織,沒有國王、也沒有大臣、也沒有總統、也沒有什麼官員,極樂世界的人很單純,只有老師跟學生。所以諸位要知道,這是學校,阿彌陀佛選擇這個地方,那裡辦學,除了修學之外沒別的事幹。極樂世界會不會很寂寞?不會,很熱鬧。阿彌陀佛每天給你宣說妙法,你聽了之後無量的歡喜,歡喜到什麼程度?歡喜到睡覺忘掉了、吃飯忘掉了。真的,不是假的,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沒有吃飯的,也沒有睡覺的,真忘掉了,你說多快樂。又何況這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人的生活,每一個人都神通廣大,隨時到十方世界去拜佛、去聞法,拜佛當然供養,用什麼供養?用一些香花、珍寶。從哪裡來?從手上變現出來。手上能出無量珍寶供佛,供佛是修福,在佛那邊聞法是修慧,福慧雙修,所以在極樂世界修行成佛容易,太容易、太快了。就是你有能力接觸諸佛如來,有這種能力,都是隨著你念頭你願意見十方佛,十方佛立刻就能見到,為什麼?你能夠化身去。自己的身在阿彌陀佛面前如如不動,分身已經到十方世界,任何一尊佛的面前都有你,你在那裡修供養,你在那裡聽法,什麼法門都聽到,不止八萬四千法門。我們真正要想學佛,得到極樂世界去;你不到極樂世界,你學佛聞法很辛苦,要用多長的時間!你在這個世界生生世世投胎換骨,一次投胎至少要耽誤十幾二十年,還得看緣分,有的時候一生遇不到佛法,一生都耽誤了。沒聞到佛法肯定造業,造業還得受報,你說麻不麻煩?今天遇到這個緣,你才曉得這個緣是多殊勝。

  後面兩句話很重要,「全部經旨,攝無不盡」。這一部《大乘無量壽經》,裡面所說的理論,所講的方法,在一句名號裡面統統具足了。再告訴諸位,不但這一句名號具足淨宗全部,同時它具足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全部,總不出這一句,它還具足遍法界虛空界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一切諸佛所說之法,圓滿具足。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人多,真正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功德人不多。我們在講席裡,特別是講這部《無量壽經》,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裡,介紹得清楚。裡面有一段告訴我們,隋唐時代的祖師大德,那個時候在歷史上稱為佛教的黃金時代,祖師大德、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,大小乘十個宗派都是隋唐那個時候建立。韓國、日本、越南,周邊這些到中國來留學的,以後回去之後成為他們國家的祖師,那不是普通人。曾經研究過,也像我們好奇,我們細心來探討,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經,說了這麼多,哪一部經最重要,能夠代表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?大家幾乎是一致推崇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所以《華嚴經》在佛教裡地位很高,稱為經中之王,根本法輪。一切經都是《華嚴》眷屬,像一棵大樹一樣,《華嚴》是根、是本,其他所說的一切經,是這個樹上的枝葉花果,《華嚴》是根本。看到《華嚴》最後,一生圓滿成就是什麼?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原來《華嚴》究竟圓滿是在西方極樂世界,於是大家就意識到,《無量壽經》是最早翻譯的,譯本很多,那個時候人都曾經見到、都讀到,所以這些祖師大德們都肯定,《華嚴》最後歸《無量壽》,《無量壽》就變成第一。

  我們再想,今天《無量壽經》有九種版本,夏蓮居這個版本最好、最完備,集五原譯之大成,訂正了王龍舒的會集本、魏默深會集本裡面的過失,都修正了,這是最好的一個本子。這個本子把全經分成四十八品,我們也像古來祖師大德一樣,這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?當然是第六品,第六品是阿彌陀佛自己講的,四十八願是佛自己說的。釋迦牟尼佛轉告我們,轉述的,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,這當然是最重要的。四十八願哪一願最重要?古大德說過第十八願。所以日本有本願念佛這麼一派,他就專門學習第十八願,其他的四十七願他都不要了,他就要十八願,能成就嗎?有問題。為什麼?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圓滿包含其他四十七願,四十八願是一願,你不能有欠缺。日本這個一派投機取巧,所以它不是圓滿的。第十九願「發菩提心」,第十八願「臨命終時十念必生」,這個兩願很重要,十九跟十八不能分。因為《無量壽經》上經文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告訴我們,你看在這個經上「三輩往生」、「往生正因」,你看明白了,無論是上輩、中輩、下輩,或者是修學其他法門,臨命終時把自己修學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統統行。這個法門不一定說是你一定要修淨土,你修其他法門可以一樣往生,只要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這一向專念,臨終十句也是一向專念,這是過去祖師大德為我們說的。那我們明白了,遍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修行,就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一句阿彌陀佛展開就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擴展就是全部《無量壽經》,全部《無量壽經》再擴大就是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是《無量壽經》的細說。所以彭際清居士講,《無量壽經》就是中本《華嚴》,《阿彌陀經》就是小本《華嚴》,這說得有道理。《華嚴經》一擴展就是現在講的《大藏經》,世尊四十九年再往下擴展,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,一句阿彌陀佛是總綱領。祖師大德不是這樣分析的時候,我們不知道。這麼一分析才發現到,阿彌陀佛是寶中之寶,無上的法寶,是什麼?就是自己的自性阿彌陀。學佛沒有別的,回歸自性。

  我們真正學會了,大乘教常講「會麼?」這個話的意思深長無際。會了,如果是真的會了,你現在就活在阿彌陀中;換句話說,現在你已經活在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在哪裡?就在此地。你已經把當前的環境轉變成極樂的環境,也就是雖然你在地球上,你還沒到極樂世界去,你在地球上已經是跟在極樂世界的心情一樣,真的一樣嗎?真一樣。為什麼?因為你已經沒有妄想分別執著,換句話說,你已經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兩樣!一樣了;一起心動念就不一樣,一分別執著差別更大。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無論應化在什麼地方,他絕對不會起心動念,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分別執著!所以他住什麼世界?一真法界。他的境界是什麼?他的境界是常寂光,真正的契入不二法門,這個一點都不假,這就是中國大乘所謂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在中國像禪宗六祖惠能大師,他開悟之後他就住這個境界。我們一般凡夫不知道,你怎麼看看不出來,可是你細心看,你能看出一樁,就是看他很自在,你能看出他的清淨、平等、慈悲。你細心觀察,世出世間一切法,他都不會放在心上,他心裡面乾乾淨淨,一塵不染,心與常寂光相應。行,生活行為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,你看不出,痕跡都看不出。跟一切人都笑眯眯的,真正做到柔和質直,這入了境界。不入境界他有執著、他有分別、他有煩惱習氣,也就是他有貪瞋痴慢。「無量壽」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底下一條莊嚴,「莊嚴者,《探玄記》曰:莊嚴有二義,一是具德義。二交飾義。」莊嚴是美好,美好有兩個意思,第一個是德,具德,自性裡頭本具的德相。第二個意思,交飾,交是交互,飾是裝飾,這是用我們世間的意思來解釋。我們有吉慶的聚會,像世間人做喜事、做壽,一定有很莊嚴的場所,我們現在講禮堂,禮堂要布飾、要布置,這就是交飾的意思。「故小本曰」,《彌陀經》上的,「其佛國土,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」《彌陀經》上這句話幾乎每一段裡都有,看出極樂世界教學的場所無比的莊嚴。這個莊嚴不是人設計的,人設計沒那麼美好,自然的,為什麼是這樣?它是自性變現的,自性就這麼樣的美好,無論怎麼變,變得再多都是一樣的美好。你要不信,像萬花筒一樣,像萬花筒這裡面,就幾片不同顏色的碎片放在這裡面,三片玻璃你去轉,無論怎麼轉,裡面的圖案都是有規矩的,絕對不會凌亂。萬花筒都有這個性德,我們自性難道比萬花筒還不如嗎?

  再跟諸位說,我們人體,人體是誰造的?為什麼裡面的器官那麼多,它一條都不錯亂,各有各的功能,它是一部機器,不是人造的,自性。我們人體自然,造的時候這樣的完備、這樣美滿,一點缺陷都沒有,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的。你不用去懷疑,不用去亂想,你想不到的,你想是什麼?全是妄念。妄念怎麼能把真實想出來?真實怎麼知道?把妄念放下,真實就現前。真實不是不能知道的,能知道,你雖然知道,你也說不出來,所以這樁事情唯證乃知。古德有個比喻,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你這個水是熱的還是涼的,怎麼給你講都不清楚,講不出來,你喝一口就明白。你喝一口你也講不出來,現在給你講溫度多少度那可靠嗎?不可靠。為什麼?每個人感受不一樣,有人吃很熱的他覺得很舒服,很適合他,有人認為太燙了,有人認為正好,每個人不一樣,沒有標準。所以宗門大德這句話說得好,冷暖自知,你自己清楚。

  「《往生論》稱極樂三種莊嚴,已見前」,前面說過,佛、菩薩、國土。「細論則有廿九種莊嚴」,這二十九種《往生論》原文裡有,這二十九種就是這三種開出來的,歸納起來就這三種。「文繁不引」,看《往生論》就知道。「今本經曰: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,這句話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,他確實我們講一心一意,一向就是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建造極樂世界,也就是建造這個修學的場所,為什麼建造?幫助有緣眾生早一天成佛,這早一天成就。這是發無上菩提心,幫助遍法界虛空界的有緣人,什麼是有緣人?能信、能解、能發願、能行,這就是跟阿彌陀佛有緣了。在一生當中,時間長短在個人,阿彌陀佛一定接引他,一定歡迎他,一個都不漏。有初學的人懷疑,早年我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的時候,有同學就懷疑,十方世界人太多了,阿彌陀佛能搞得清楚嗎?萬一把我忘掉怎麼辦?你說阿彌陀佛會不會忘記?現在我們知道不會忘記。為什麼?我們念頭才一動,這裡就像電台一樣,我們電波發射過去,他那裡就收到,怎麼會錯得了!就跟電腦一樣的。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你看念的那個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。我們心的念頭,還有我們的物質,物質是我們這肉體,我們這個肉體也有波動,這個肉體的細胞,每一個細胞它都在動,這個波動它跟我們的意念是一致的,我們的意念一心專注極樂世界,全身的細胞都專注。每一個細胞,細胞還講得大!現在科學講什麼?小光子就是量子,我們佛法裡面講微塵,每一粒微塵,你看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,「念念成形」,那個形就是微塵,「形皆有識」,每一粒微塵裡面都有受想行識。

  所以這些波動的時候,我們這個人是很大的機器,我一個意念波動,把所有這個波都集中向一個目標、一個方向,這個力量很大,阿彌陀佛能收到。他的能量不可思議,他的能量是自性圓滿的發揮;我們的能量,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煩惱習氣障礙了,它發不出去,我們真正能跟諸佛菩薩起作用,這個能量很少。但是佛的能量很大,我們能量立刻周遍法界,他就收到,這就是有感,眾生有感,他立刻就有應。我們聲聲在念阿彌陀佛,聲聲都有感應,所以「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」。為什麼我們沒有感覺阿彌陀佛的回應?回應有,我們的身體是發射的機器,也是接收的機器。我們有沒有接收到?有。為什麼沒有感覺?煩惱習氣太重。如果我們的心真誠、清淨、平等,阿彌陀佛回應著我們,我們就感覺到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我們什麼時候命終,他知道,他到那個時候他就出現,你就看到了。他來接引你,就證明他在經上講的話是真的,不是假的,他沒有騙我們。他說十方念佛人臨命終時,真正是念他,求願往生極樂世界,他都來接引。他的接引是化身,那個化身無量無邊、無盡無數,所以十方世界一個人都不會漏掉。電腦、計算機要跟阿彌陀佛比,差太遠了,沒法子比。我們現在對電腦都承認、都相信,你怎麼不承認自性的性德?所以不能懷疑。真正懷疑的,懷疑他真幹,像打賭一樣,我就這麼幹看能不能?能往生我就佔到便宜,不能往生就算了,這樣態度,真的佛也來接引,他也能往生生邊地。所以極樂世界還有個邊地,邊地就是什麼?就是這種心態去往生,他還是去往生,但是他要在邊地住五百年。五百年是我們人間的五百年,人間五百年在極樂世界只幾天,所以這是講我們跟它有時差。他就耽誤這麼一點時間,五百年他不能見佛,但是他在邊地裡面能夠聞到佛法,也很快樂,像在夜摩天一樣,像天人那種快樂,就是不能到那裡去見到佛。由此可知,下下品往生到極樂世界都見佛。

  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我們要學阿彌陀佛,怎麼學他?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。我們在現前要專注、要一心,不要想別的,想阿彌陀佛、念阿彌陀佛,這就是莊嚴西方極樂世界。我們用阿彌陀佛的名號,名號裡面含著無量的智慧、功德,這個智慧、功德就莊嚴極樂世界。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種種莊嚴有我一分在裡頭,這個很重要,我們莊嚴這個道場,將來我們自己去。在這個世間咱們什麼都得放下,跟這個世間結緣,在這個世間莊嚴這個世間,但是我們只莊嚴讓這個世間人去受用,我們不受用,像釋迦牟尼佛一樣,供養大眾。我們莊嚴西方極樂世界,那個地方我們會有受用,你念一聲佛號,等於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貼了一塊金箔,你念兩聲就貼了兩塊金箔,像貼金一樣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會真幹!

  「莊嚴眾行」,行是我們日常生活行為,日常生活行為無不稱性。那怎麼樣就不稱性?你用妄想分別執著的心就不稱性。我們日常生活、工作、處事待人接物,只要真正能做到不分別、不執著、不起心、不動念,稱性!能做到不分別、不執著就稱性,不起心、不動念就完全稱性,圓滿的稱性。那個我們不容易做到,我們能做到一半,這個一半就是不分別、不執著。跟大眾在一起,不要常常想到個我,因為你有我,你就有分別執著,你就被煩惱轉。跟一切人相處要學什麼?無我。我跟他是一體,我跟眾生是一體,我跟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是一體,沒有分別這個好,這真正時間久了忘我了,我執破了。我執一破,生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是在同居土,上升到方便有餘土去了,大幅度的提升。那不起心、不動念,那你是生實報莊嚴土,到極樂世界就成佛,跟阿彌陀佛完全相應。所以這些事情,在我們現前日常生活當中,處事待人接物可以學習,問題你得會,這莊嚴眾行。

  又「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」,這佛在經上說的,莊嚴,能莊嚴的是菩提心,真發心,就是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正覺心、慈悲心。在什麼地方起作用?在生活裡起作用,穿衣吃飯上起作用,在家裡面做家事起作用,掃地、擦桌子都起作用,在你工作上起作用,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起作用。真誠心,不是虛偽的;清淨心,沒有染污;平等心,沒有貢高我慢;正覺心,沒有迷惑;慈悲心,就是愛心,沒有自私自利,統用上了,這是能莊嚴。我們用這個心念這句佛號,念茲在茲,我們真的莊嚴了現前的環境,也莊嚴了西方極樂世界。「極樂國土,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」。十方世界每天多少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去,我們要把貪瞋痴慢疑統統放下,一心專注,對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要懷疑,不要去打妄想「極樂世界,十方世界每天去的人有多少!太多了,數不清,那極樂世界不是爆炸了?」你會想到像我們地球一樣,現在是六十、七十億人,不得了,太多了,再來七十億還得了嗎?你要是用這種心態常常去懷疑,你去不了。為什麼?你一定要曉得,你才能斷疑生信,極樂世界是法性土,我們這個世界是法相土,體質不一樣,法相有限,法性無限,法相有大小,法性沒有大小。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,這個經上也講得很清楚,你明白這個道理你的疑問才會斷掉。否則的話,總是胡思亂想,把極樂世界想成跟我們這一樣的,毛病都來了。完全不一樣,性德不可思議。「又彼極樂界,無量功德,具足莊嚴。如上所引,正顯經題中莊嚴之義。蓋法藏一向專志莊嚴妙土」。我們現在時間到了,這個地方我們明天再繼續學習,我們今天就學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