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五七八集)  2011/9/5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57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七百六十五面倒數第三行,經文看起:

  【若有眾生得聞佛聲。慈心清淨。踊躍歡喜。衣毛為起。或淚出者。皆由前世曾作佛道。故非凡人。】

  這一段是歎深信這就不是凡人。底下一段:

  【若聞佛號。心中狐疑。於佛經語都無所信。皆從惡道中來。宿殃未盡。未當度脫。故心狐疑。不信向耳。】

  這一段是說疑惑就難度。我們看念老的註解,『得聞佛聲』,這句是《漢譯》的經文。「《吳譯》」這一句它說「聞阿彌陀佛聲」,《魏譯》為「得聞彼佛名號」,《唐譯》為「聞彼佛名」,《宋譯》為「得聞無量壽佛名號」。這五種原譯本我們合起來看,合參就是合起來看,「故知佛聲即阿彌陀佛名號。聞者聞名信受也」。聞這個意思含得很深、含得很廣,聽了之後相信,聽了之後能夠理解,能夠奉行,這叫聞。信受是學佛入門的開始,同時也是學佛真正的圓滿。開始就是圓滿,圓滿在開始當中。於是我們就能體會到,如果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,這很不容易做到。所以我們自己最重要的,不能看輕自己,認為自己是初學。學佛固然要謙虛,這個地方不能謙虛,這個地方要直下承當。佛在經上這樣說,不是一尊佛說,幾乎所有的佛都這麼說法,我們要能相信。

  你再細細看一看,我們的周邊有多少人,香港這個地區有多少人,中國有多少人,世界有多少人,這些人當中有幾個人學佛?學佛的人很多,有幾個人是真學?什麼叫真學?具足信受奉行,那叫真學,這四個字不具足不叫真學。這一生也算不錯,有緣遇到佛法,但是對於什麼是佛並不了解。看到佛像,也聽人念阿彌陀佛,或者是有好感,聽了還喜歡,沒學,或者聽了厭煩,他迷信,統統都是與佛有緣之人。什麼時候得度,什麼時候成就,各人的緣分不一樣。我們可以肯定,聞法歡喜的人先得度,聞法不喜歡的人後得度,這個可以肯定的。說明聞法歡喜的人他的善根比那個不歡喜的人要厚,也就是過去生中學習的時間很長,這一世又遇到,很容易吸收,道理在此地。所以我們要珍惜,明瞭之後,非常珍惜這一生的緣分。為什麼?自己心裡有數,這個緣分不是生生世世都遇得到的。世界太大了,不要說別的,光說這個地球,地球上多少城市、多少鄉鎮,多少有人聚會的地方,這些地方有幾個地方有佛法?你這麼一想就知道了,何況遍法界虛空界!

  再想到經上佛常講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。六道、十法界裡,到人道來不那麼容易,到人道來遇到佛法也不是那麼容易,遇到佛法還得遇到正法。什麼叫正法?《仁王經》上講得最好,這個地區有人講經教學,有人依教修行,有修行的人證果,這叫正法。中國在過去不得了,你看看歷史,你看看地方志,哪一個地區不是寺廟林立,只是在這個時代大幅度的衰減了。在中國每一個省分都有幾萬、十幾萬的寺廟,甚至於一個小村莊你都能看到那個地方有寺廟。古時候有寺院的地方就有人講經教學,所以佛法的教學曾經在中國這個社會盛極一時,國家護法,這就是佛陀教育。這個教育它所以能那樣的普及,是因為皇上帶頭,皇上護持,皇上來推動。管佛教的、管道教的是皇上直接管,儒家的是宰相管。所以儒家的道場沒有佛家的多。我們今天看到一個縣市,你看它的縣志,幾百個廟,上千所的廟,一點都不稀奇。這使我們能夠想到過去佛法盛,社會安定,人民安樂,太平盛世,教育貢獻非常非常之大。佛教教育是義務教育,儒釋道的教育雖然並行於世,但是佛法最盛,說明中國這個地區善根深厚的人就特別多。

  我們接著看下面,「以名具萬德故」。這句話意思可深了,名是阿彌陀佛的名號,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具萬德。世出世間一切善法統統都會歸在這一句名號裡頭,受持名號,我們常常心裡想著阿彌陀佛,念著阿彌陀佛,你的這一念心就具足無量無邊的善德。「能令聞者慈心清淨」,有善根的人聽到之後生歡喜心、生清淨心、生慈悲心。『慈心』,「發起大慈心」。想到諸佛如來在因地上發願修行,種種真實成就,讓我們立刻也能夠想到世尊在《無量壽》這一會裡為我們所介紹的,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大願,五劫時間修行,功德成就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是這麼來的。固然是阿彌陀佛修得的,我們今天聽到名號,就能以真誠心念這句名號。我在前面曾經說過,我們念佛號好比向極樂世界投資,名號念得愈多,心愈虔誠,你投資的股份就愈多,用這個比喻大家好懂。『清淨』,純淨純善。

  『歡喜』,「內心喜樂」。就是儒家《論語》裡面講的「不亦說乎」,這個喜悅是從內心生出來的,不是外面的刺激,這是真樂。『踊躍』,踊躍就是現在所講的跳舞,「歡欣奮起,形於身口」,手舞之,足蹈之,這是喜悅到頂點的一種現象。『衣毛為起』,「指遍體毛孔開張,汗毛豎立」,歡喜到極處有這個現象,反面,驚嚇到極處也會有這個現象,汗毛直豎。『淚出』,「目中流淚」。這是什麼?感動,汗毛直豎,全都是感動。聽到這句佛號、聽到佛經深受感動的人,這個人就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不可能有這個現象。這麼深的感動,就說明「如是之人皆從佛道中來」,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學佛。為什麼會這麼傷心、感動?善根發現。前世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,就又搞輪迴,這是修行人最惋惜的一樁事情,希望這一生當中不要再有錯誤。如何能保證這一生當中沒有錯過?那就是真的要把事實真相掌握住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時時作如是觀,念念作如是觀,我們臨終那一剎那念頭就不會錯了。

  所以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磨鍊自己,生活是磨鍊,工作是磨鍊,處事待人接物都是磨鍊。磨鍊什麼?把自私自利磨鍊掉,把名聞利養磨鍊掉,把貪瞋痴慢磨鍊掉,一切不善的習氣統統磨鍊乾淨。然後肯定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跟我是一體,這個觀念非常重要,這個觀念是佛知佛見。你想想,跟我既然是一體,我還能有怨恨嗎?我還會有嫉妒嗎?我還會去障礙嗎?不會了。為什麼?一體。眼要看,我們全身的細胞都會支持它,讓它看個痛快,它痛快,我也痛快,個個都痛快;耳要聽,我們完全支持它聽,聽得清楚、聽得明白,一體,沒有一個反對的,沒有一個去障礙的。我們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一體,這個人行善,歡喜讚歎,那個人作惡,我們就要給他念佛誦經,做善事迴向給他,因為因果報應是真理,一絲毫都不能改變,善業有善果,惡業有惡報,都是我們自己,都是一體。

  現在這一部分錯了,怎麼辦?錯了這一部分,迷惑顛倒,他的運行越軌了,沒有遵守軌道,出事情了,我們要幫助他回頭。不能回頭的時候,我們要幫助他減輕苦難,能做多少算多少,盡心盡力而為之,這個善能補他那個過。眾生造的惡業太重太重,佛菩薩都在那裡勇猛精進的修學,把這個功德迴向給這些眾生。這些眾生是三惡道的眾生,已經在三惡道、將要到三惡道的,佛菩薩看得清楚、看得明白,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回頭。為什麼?阿賴耶識裡頭有佛法的種子,無論他現在信不信,他是歡喜還是反對,總而言之,阿賴耶裡頭有它的種子,這個種子寶貴,成佛的種子,究竟的種子。

  「佛所得之無上菩提」,名為『佛道』。《法華經方便品》云:「是諸世尊等,皆說一乘法,化無量眾生,令入於佛道。」佛是圓滿覺悟的人,菩薩雖然覺悟,沒有圓滿,圓滿就叫成佛。佛道,對自己來說是求福慧二足,這是對自己,對眾生來說,決定是以一乘法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,一乘是成佛,一定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去。幫助他成菩薩還不夠,不圓滿,一定要幫助他成佛。在無量法門、八萬四千法門,法是成佛的方法,門是成佛的門徑、門道,門是門戶,道是道路,成佛之道。無量無邊的門路,最方便、最殊勝、最穩當、最容易,成就特高的,無過於念佛往生彌陀淨土,這講阿彌陀佛。為什麼?諸佛菩薩都有淨土,一切淨土中唯獨彌陀淨土最殊勝。它的特色,那是純粹的教學場所,我們現在稱之為學校。極樂世界是學校,極樂世界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我們可以說它是一個特別自治區,這個特別自治區裡是真特別,沒有政府、沒有各行各業,我們講一般社會,沒有。它是個學校,是個非常單純的學校,學校,它是個學校。這個學校裡頭只有兩種人,講經教學的是老師,是阿彌陀佛,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都是學生。

  學生裡頭有菩薩、有聲聞、有緣覺、有天道、有人道、還有三惡道。為什麼惡道也能往生?惡道往生的這些眾生,都是過去生中在天人二道所修的功德,前面說了,臨終一念糊塗墮三惡道。由於他善根深厚,所以在三惡道裡面也會遇到佛菩薩,佛菩薩度他們就特別好度,他有善根,他不是沒有。在惡道裡面也是做大家的好樣子,讓這些同類的人看到生起信心,也發願念佛求生淨土,那個功德就大了。所以我們對於惡道,對於小動物、蜎飛蠕動,不可以輕視,牠跟我們一樣有靈性,只是業障習氣比我們重。這個話不是絕對的,動物裡面有一些,我們的業障比牠重,牠比我們輕,牠遇到佛法很容易得度,我們遇到佛法這一生未必能得度,於是我們比牠還比不上。對一切眾生、一切萬物要用這樣的心態去看,對我們自己有無量的利益,古人常講厚道,我們確確實實走向厚道。眾生無論做什麼樣惡劣的事情,不要去責怪他,不要去批評他,要用真正的慈悲心愛他,幫助他回頭,幫助他讓他自己知道懺悔,自己知道認錯,他的進步就非常快。

  我們看底下這一句,「又因行名道」,行是行持,你走的道路。「佛道者,到於佛地之萬行」。你走這條路能成佛,這個路子就叫佛道。我們要問,哪一法不能成佛?法法皆能成佛。大家可以去看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五十三參裡面所示現的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,無量法門,門門都圓成佛道,到證道的時候,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。萬行,無量無邊的行門,世尊在講大乘的時候把它歸納為六大類,這就叫六度。六度展開是八萬四千法門,是無量法門。於是我們想提升自己,想自己在一生當中成就,這個六條要常常放在心上,境緣現前決定要落實。布施,三種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持戒有律儀戒、有善法戒,三聚淨戒。六波羅蜜每一條都分為三大類,讓我們知道開合,原來這樣一展開就變成無量無邊,無量無邊的細行歸納起來就這六條。常常存這個心,要真幹!

  『曾作佛道,故非凡人』,這是佛讚歎的話,正如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,「若當來世,後五百歲,其有眾生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希有」,這佛說的。在什麼時候?就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。後五百歲,我們世間人講五年一轉運,算命看相都會告訴你,人在一生當中有最好的五年,也有最差的五年,叫風水輪流轉。學佛的人知道命運可以自己改變,不學佛的人不知道。最明顯的例子,我相信許多人都讀過《了凡四訓》,你看了凡先生如何改造他的命運,而且非常有效果,為我們證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,確實求富貴得富貴,求男女得男女,求功名得功名。了凡先生明白佛法之後,他真有求,他求世間的名利富貴,真的都求到了。壽命只有五十三歲,他沒有求,沒有求也延長,延長二十一年,他七十四歲走的。沒有求也延長,你功德在。真正覺悟了之後,你一心一意貢獻給社會,壽命自然延長。眾生要享你的福,你為眾生造福,不延長行嗎?所以這個不要求的,自然延長。我們人人都能做得到。

  我們真的搞明白之後,我們要把我們的願擴大,了凡先生的願太小了,只有他一家,做到一個縣令,他只想到他的一個縣,不能像這些大菩薩起心動念都想著遍法界虛空界。真能行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為什麼?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遍法界虛空界從哪來的?心想生。既然是心想生,這個大宇宙應該要隨我的心想去變化。這個話一點都沒說錯,遍法界虛空界真的是隨你的思想在變化,你有你的想法,他有他的想法,宇宙之間想法的人可多了,所以整個宇宙現象是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況。為什麼?思想太多了,念頭太多了。好在一、二個人,他那個力量很微弱,有沒有起變化?有,變化不大,真有變化,你說沒有變化那不可能的,只是變化不大。如果你有修行、有道行,心地清淨,意念集中,你沒有妄念,那個念頭的力量可就大了。我們現在這個念頭的力量,被妄想分別執著雜念障礙,所以念頭還是起效果,但是效果很薄弱。

  心地愈清淨,定功愈深,那個功德就愈大。從這些地方我們就明白,我們今天最重要的是修心。怎麼個修法?把心裡一些雜亂東西去掉,像我們開闢一個菜園一樣,先把土地翻一翻,把一些雜草、石頭統統清除,然後菜籽種下去才能豐收。菩提道跟這個是一個道理,我們想在這一生當中證得無上菩提,首先就應該把心裡面妄想雜念把它洗滌乾淨,讓它一塵不染,這個心地是寶地,能生極樂世界,能生華藏世界。如果心地被染污,不知道把它修正過來,煩惱做主當家,它生出來的就是三惡道,就是羅剎、修羅。這些世尊在大乘經上講得很多。所以我們要認識哪些人過去生中有善根,他有多厚的善根,大概我們都能夠知道一些。

  下面舉《金剛經》做例子,「正如《金剛經》曰:若當來世,後五百歲,其有眾生得聞是經,信解受持,是人則為第一希有」。這個人善根深厚,了不得!什麼時候人?現在時候人。外國人常說的,釋迦牟尼佛滅度到現在二千五百多年,正好是後五百歲,五個五百歲,最後的那個五百歲叫後五百歲。這個時候有眾生看到《金剛經》,聽到人讀《金剛經》,聽到、看到,他也聽懂了,信解受持,他相信,他要依教奉行,這都是諸佛的讚歎,這個人,是人就是這個人,他是人間第一希有之人。為什麼?「此人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四相破了。「靈峰」是蕅益大師,他給《金剛經》做了一個註解,叫《破空論》,流通不廣,《大藏經》裡頭有。你要是看到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空論》,就是蕅益大師註解的。《破空論》裡說,「此即信修大果」。為什麼?這個人四相破了,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。信大果,修大果,信修。「設」,這是假設,假設他「復計有少許我人等相」,不多,少許,「決不能信此經」,這是現實的真相。

  早年我在台灣,台大一位教授,也是小有名氣,考古學家,現在都不在了。他讀過《金剛經》,他告訴我,佛說話不合邏輯,一部《金剛經》就像兩桶水一樣倒過來倒過去,一句話重複好多遍。這是一個大學教授說的。我們一聽,他完全沒懂就敢批評,膽子真不小!都沒有想到《金剛經》在中國這樣大的權威,世世代代多少人研究,多少人學習,要像你這種批評那還得了,這個經還有誰會看?好在你沒有看懂,別人看懂了。《般若經》無我才能看得懂,他沒有做到無我,他那個我執非常非常之濃。當一個教授收入不多,一天到晚就想賺錢,教授不幹了,去開書店。他很聰明,找幾個名教授,為什麼?教授都喜歡讀書,自己有很多寫的東西要出版,你開書店,我都讓你出版,所以他就做了書店老闆。果然不錯,我記得大概是在七、八年,經營七、八年就賺了不少錢。投資房地產,台灣已經進入現代化的社會,市區裡面蓋的公寓,他就一個單位一個單位買,我聽說他買了五十多個單位,收租賺錢就富起來了。好像沒幾年他就往生,走了。生死有命,富貴在天。非常可惜,不是沒有遇到佛法,遇到了,不相信;經典,不但不虛心,還很傲慢,還批評,非常可惜。

  所以大乘經,尤其是《般若經》,只要有我,我執很重,你就很難入門。怎麼辦?先學小乘。所以世尊說過,「佛子不先學小乘,後學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佛非常著重契機契理。契機是要適合你的程度來跟你講,你能接受。你程度低,跟你講太深的東西你接受不了。最基礎的東西是什麼?給你講十善,給你講倫理、講道德,這個你聽得懂,你不會感覺到它是迷信,教你孝養父母,教你尊師重道,一般人能接受。但是現在難了,現前這個社會你教他孝順父母、尊師重道不接受,現在比從前難的太多太多了。胡小林居士最近到美國去了一趟,看他兒子,大概住了一個月,他寫了一篇報告,寫得非常好。看到美國的社會,看到美國年輕人的生活,年輕人的想法、做法,他感慨很深,他在那裡學佛法,把佛法完全落實在現實生活。佛法裡面一定把自己放棄,然後才能夠恆順眾生、隨喜功德。自己不生煩惱,自己不與一切人事物對立,完全得圓融自在。把自己的境界大幅度向上提升,又能跟一切不同的族群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睦相處,一點衝突都沒有,這就是佛法的高明。這叫做真正功夫,經典上學的東西真管用。

  他表演的是什麼?就是六度四攝,就是念佛法門。會應用在生活上這就是智慧,沒有智慧你就不能運用。人為什麼沒有智慧?人有我相,執著我,分別他,自私自利,厚己薄彼,智慧就沒有了,你生煩惱不生智慧。人要到無我的話,真的是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,他就有智慧,他就沒有煩惱。所以跟什麼樣的人都能和睦相處,自己什麼樣的委曲都能忍受,都能夠淡而化之,佛法真正得到受用。所以此地稱為,對大乘能夠信解受持,這個人第一希有,特別是在這個時代,真是第一希有。我們這個時代特別明顯,在上一代已經能看出來,很希有,在這一代那是特別希有,太難得!

  靈峰《破空論》釋曰:此即信修大果。你相信,你肯修學。般若是大乘,他所獲得的是大乘果,是菩薩、是佛。設復計有少許人我等相,決不能信此經。只要你有少許分別執著,這個經你不會相信。「設於此經信解受持,決能了達我人等相,當體即是無相」。真的,我看了胡小林的報告,這幾句話胡小林兌現了。境界現前你要不能夠了達四相皆空,你做不到。你把幾十年來毛病習氣能放下,你能夠隨順別人,談何容易!不再執著自己的看法、想法,自己想法、看法是正確的,別人想法、看法是錯誤的,能夠放下我的去隨順他,這不是真正看破的人做不到。

  「準是而論」。我們依據《金剛經破空論》上這個開示來說,「本經乃一切世間難信之法」。這個本經是《無量壽經》,我們回歸到《無量壽經》來,這是一切世間,不是娑婆世界,不是這個地球上,一切世間都稱它為難信之法。所以有許多人聽人家講極樂世界,迷信、幻想,哪有極樂世界!說得好聽一點,這是理想,這不是事實。如果他聽了真能相信,他相信真有極樂世界、真有阿彌陀佛,這人不就怪了?憑什麼?當然學佛的人是有憑據的,憑據什麼?佛是個大善人,大家公認的,佛決定不騙人,佛決定沒有妄語,佛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最可以信賴的人,他為什麼要欺騙我們?凡是欺騙決定有目的、有企圖,如果說是沒有目的、沒有企圖要去欺騙一個人,那個人頭腦有問題,神經有問題,正常的人是絕對不可能的。你要說釋迦牟尼佛頭腦有問題,他講這麼多經,講得頭頭是道,不像是個有問題的人,我們不能不相信。你相信他的話是絕對正確的,你沒有走錯路,世間人沒有這個境界,達不到,所以有誤會、有成見,這也是可想而知的,這個不能怪他,都是正常現象。

  所以對這部經,一切世間難信之法,你聽了之後能相信不容易,你能夠理解更難。為什麼?理解要誠敬心聽教。印光大師講的,一分誠敬你能聽一分,二分誠敬你能聽二分,十分誠敬你能聽十分,得十分利益。今天找一個誠敬心的人可太不容易。所以這個地方講,「當知是人,不是凡人,而是一切世間希有之人」,講得通。他為什麼能相信?要不是過去生中,絕不是一世,二三四世,不是,《金剛經》上講,不是過去無量世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能。也就是說這個人是再來人,不是普通的人,肯定是個再來人。再來人這個意思很廣,他成了佛來是再來人,菩薩來也是再來人,過去世也是人,修學很多世,沒證果,這一次又碰到,他也是再來人。換句話說,再來人的意義就是過去曾經學過,曾經在佛教裡下過功夫的人,他不是初學,所以他才能相信。

  「若於圓教能生實信,圓解圓修,可稱圓人」。大乘圓教,這部經是大乘圓教,究竟圓滿的大教,你能生實信,真相信,一絲毫不懷疑,圓解圓修,圓是智慧現前,你真懂得,你所懂得這些道理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活用,靈活運用,千變萬化,這個人是圓人。為什麼?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處理一切事物得心應手,會讓大眾都生歡喜心。「圓人修行一日,可當常人修行一劫」。普通人修行一劫比不上圓人修行一天,圓人修一天的功德可能一般人一劫都修不到。我們想不想做個圓人?我想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人不想。圓教人怎麼個修法?基本的德行必須要有,儒釋道的三個根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,是日常生活的常規、待人接物的守則。如果要圓,要放下見思煩惱,要放下身見,要放下我執,要放下對立(邊見),不跟任何人對立,他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要能包容一切。為什麼?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心現識變的,不是外來的,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,你不能包容你就錯了。

  這個一體的現象,從我們自身就完全能夠顯示出來,我們身體,外面眼耳鼻舌身,裡面五臟六腑,你想想看誰不能包容誰?一個也少不了,少了眼睛不能看,少了耳朵不能聽,少了鼻子不知味道,不知道香臭,裡面五臟六腑,一個都不能少。所以外五官、內五臟,它們互相敬愛,互相關懷,互相尊重,互助合作,你才是健康長壽,這小宇宙。大宇宙跟小宇宙完全一樣,眼耳鼻舌是什麼?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國土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生活習慣,不同的宗教信仰,全是一家,如果不能包容,禍害就產生。害誰?害自己,不是害別人。現在地球上出麻煩了,麻煩的原因是什麼?不知道是一體,要在這個地球上吵架,最後的結果是毀滅地球,同歸於盡。這傻事,這是迷惑到所以然。

  現在大家都有科學常識,地球在太空當中確實像一條船一樣在大海裡航行,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要同舟共濟,不能破壞地球,破壞地球大家同歸於盡。所以地球人要有這個認識,至少是要認識一家人,都住在地球上,同住在這條船上,我們沒有辦法離開船生存,對於這個船要愛護、要關懷,要熱心去照顧,要互助合作,一個道理。古聖先賢是這樣教導我們的,世界上所有宗教家也是這樣教我們的。物質世界,物質從哪裡來的?物質到底是什麼?今天這個問題解決了。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的研究,一生專門研究原子,對於物質究竟是什麼,他可以說是盡畢生之力,也真難為他,他真把它搞清楚了。在大乘佛法裡頭說,他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,他的研究報告證明了大乘教裡相宗講的阿賴耶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宇宙之間只有三個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。科學的名詞不是這個說法,意思是一樣的,科學講物質、信息、能量,能量就是自然現象,信息就是精神現象,物質是大乘經裡面所講的境界相。所以是一樣東西,被他發現了。佛經上講的物質是怎麼回事情?物質是從心想生,這個被他搞出來了。他說物質的本質是意念,物質確確實實是意念累積產生的幻相,不是真的。所以任何物質裡面都有信息,就是都有精神現象。佛法講心跟物是一體,分不開,物質裡頭有心法,就是色法裡頭有心法,心法裡頭有色法,決定分不開。

  能量就是自然現象。信息從哪裡來的?科學家告訴我們,無中生有。無中生有,這句話我們聽得懂,佛經上不是說無中生有,從自性生的,自性是萬事萬物的本體,宇宙萬物的本體,可是自性這三種現象它都沒有,自性不是物質現象、不是精神現象、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你找不到它。所以科學家說無中生有,沒有講錯,講得不夠清楚。為什麼無會生有?它不是真的無,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,現在講的話,自性是有機體,但是它裡頭沒有現象,它能生一切現象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,所以萬法是自性所生的,也就講三種現象,三種現象是自性所生,自性不是三種現象。自性雖然沒有三種現象,能生三種現象,在三種現象當中並沒有離開自性。明心見性的人,他在哪裡見的?他在相中見到性,也就是說從物質裡面看到心性,這叫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

  這個是我們這段經文的前半,深信非凡,不是凡人;後面這一段,疑惑就難度,最怕的是懷疑。現在的人對於不知道的東西一定懷疑,用懷疑的心去追求物質現象,能夠發現物質現象是什麼回事情,能發現,可是心性不行,心性不是物質,心性也不是精神,心性也不是自然現象,用懷疑這個方法你決定找不到它,你完全錯了。為什麼?懷疑是妄心,不懷疑是真心,用真心你才能夠見性,用妄心見不了性。所以科學跟哲學有侷限,它已經達到極限。佛在經上說的,就是用第六意識,第六意識是今天講的思惟想像,用我們的思惟想像,用這種方法去了解宇宙,佛說它的極限,從內它可以達到阿賴耶,從外面它可以達到宇宙的邊緣,但是它不能明心見性。明心見性要怎樣?要離心意識,也就是說把你的思想見解統統放下,都不要了,你就見到了。為什麼?那是障礙。不能懷疑,疑心是決定不能見性的,這是佛法的難處,佛法一定要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,心意識是妄心。所以佛法不講研究,研究是用思考,用第六識,佛法叫參究,不叫研究。什麼叫參究?不用心意識叫參究。佛法學習叫參學,就是提醒你不可以用心意識。心是阿賴耶,阿賴耶是什麼?是你自己的經驗、成見,這是阿賴耶的習氣,意是執著,識是分別,也就是說心性這一門學問不能用分別、不能用執著,不能用你的那些常識來看待,統統用不上,你把這個東西統統放下你就見性。實際上見性並不難,放下就是。

  我們看後一段註解,「反之」,這個反之就是反面,反過來看。「狐疑不信者」,疑惑中國人常用的名詞就是狐疑,狐狸多疑,用牠來做比喻,不信。我們就能想到,不信的人將來投胎可能到狐狸這一類去。為什麼?物以類聚,他對什麼都不相信,將來就到這一類去了。「狐疑不信者,乃從三惡道中來」。過去造作的罪業墮到三途,在三途的時間長,染著三途的習氣很重很重,罪報雖然滿了,他離開了,離開怎麼樣?習氣還很濃厚,到人間來造不造作罪業?造。造了怎麼辦?再墮下去。這個時候墮下去,我們知道過去世他墮下去是他很多世的罪業,累積的罪業,下去了,這一世墮下去的時候,他只是這一生造的,造的業並不很重,很快又出來,出來還帶著習氣,再墮,總得來來去去好幾次,慢慢的習氣就少了。可見得惡道麻煩,不是一次能解決的,來回反覆好多次才能解決問題。

  「宿世殃禍業障未盡」,沒有斷乾淨。「尚未至得度之期」,這就講得度的因緣沒成熟,還有這麼多習氣在,佛菩薩遇到了,不相信,不能接受,「故不能信受」。緣故要知道,多生多世的業障,造作這些不善業。不善業很多,佛把它歸納為五大類,貪瞋痴慢疑,這個五大類的業障障礙我們對聖賢教誨的信心、願心。信心、願心有了,障礙我們開智慧,障礙我們修行證果,所以這個東西麻煩大了。知道這東西不是好東西,對我們決定有害,那我們就得遠離,這是聰明人。頭一個不貪,財色名食睡都可以放下,為什麼?我想這一生當中成就,我不能成就,肯定這個東西障礙我。在這個世間,物質生活上能過去,行了,知足,叫知足常樂。最低生活的方式,能吃得飽、穿得暖,有一個小房子可以避風雨,夠了,就很快樂。一切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我們這一生就成功了。而且時間不需要太長,三年五載足夠了。這是真的,這是永恆的。六道裡頭不穩定,六道是個波動的狀態,極不穩定,應該要求出離。

  這部經,要想出離六道輪迴,往生極樂世界去作佛,是無比第一殊勝的法門,也是凡夫成佛第一殊勝的經典,我們遇到了,這一定要曉得。放下貪愛,放下瞋恚,放下愚痴,放下傲慢,最後對什麼我們都相信,不要懷疑,懷疑的傷害超過前面四種。你在這個經典上看到,因為有疑,你不相信正法,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因緣當面錯過。什麼原因?不相信。佛在經教上常說「信為道元功德母」,你不信就完了。你沒有入道的根源,你怎麼會有成就?所以決定不懷疑。最重要是對自己,相信自己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,我本來是佛,我現在念阿彌陀佛就是我要回頭,我要作佛。這樁事情第一重要,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,世間什麼事情統統放下,不能再幹了,再幹就錯了。

  「此亦如《金剛經》所云:於後末世」。這個時間就指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「有受持讀誦此經,所得功德,我若具說者,或有人聞,心即狂亂,狐疑不信」。這是《金剛經》上的話,在末法時期有受持讀誦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的。這個受持是什麼標準?受持上頭有兩個字,信受,有真信,受持讀誦,持裡頭有依教奉行。我真幹,我真正把《金剛般若》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個人所得的功德,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,我要把它完完全全說出來,或者有人聽到,心就狂亂,狐疑不信,決定不能接受。說的《金剛經》,那這部經就更殊勝,就不必說了。《金剛經》給你說的,所得殊勝功德只是到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到這個境界。是不是這一生?不一定,要看你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。如果宿世善根福德因緣不足,你這一生對《金剛經》愛好,這樣的修行,所得的功德,就是我們常常講的,不能夠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肯定是大悟。大悟的功德,如果煩惱習氣這一關不能突破,他的福報在天上。在哪一層天?如果欲很淡薄,他到色界天去了,色界四禪天是他們的生處,他們到那邊去修行,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。淨土的功德太殊勝,淨土,淨土是成佛去了。縱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,也不得了,超過《金剛經》不知道多少倍。為什麼?到極樂世界去,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還得了,作阿惟越致去了,他怎麼?他等於宗門裡面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不到它那裡,但是等於它這個境界。

  「故知法門愈殊勝,世人愈難信」。尤其是淨宗,修行的方法簡單容易,人人都能修,男女老少,所以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。不認識字的,現在講沒有文化的,也行,只要他真信,條件就這麼簡單,真信,真想去(真想去就是發願),真念,這三個真,真信,真想去,真肯念,他就能往生,而且時間快。我們從《淨土聖賢錄》、從《往生傳》上去看,差不多一半以上時間三年。這不是偶然,哪有那麼巧三年壽命就到了,我不相信這個話。什麼原因?他有壽命,不要了。像瑩珂法師,他還有十年壽命,不要了,我現在就要去,阿彌陀佛就帶他走了。我相信這樣的人佔很大多數。為什麼?這個世間生活得太苦了。真正修行成就的人都是生活非常貧苦,為什麼?他對世間沒有留戀。富貴人學佛,知道這個好,天天念幾萬聲佛號,走不了。為什麼?放不下,親情放不下,富貴放不下,所以讓他不能真的去往生。貧窮的人容易放下。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示現什麼都沒有,三衣一缽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叫他往生極樂世界他有什麼放不下?所以他去得那麼容易,去得那麼瀟灑。細心去觀察、去想想,不是沒有道理。我們在這個世間要想快速成就,一定要放下,一定要看破,我們的成就不難。念佛人生活愈清苦愈好,生活過得太舒服難分難捨,這是真的。所以我們得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走?真的想走,吃一點苦好,對這個世間留戀會大幅度的減輕,對於我們往生更有利。

  「故於圓頓妙法,狐疑不信」。圓頓妙法就是指淨土法門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這個法門是圓頓妙法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圓頓,沒有這個妙,這個比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妙多了。什麼人都能學,什麼人都能成就,只要真信,真願意去,真肯念佛,放下萬緣,沒有一個不能去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