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三八一集)  2011/4/22  澳洲淨宗學院  檔名:02-039-038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四百六十九面,倒數第二行:

  「復無住著家室,亦非定言無有舍宅也。如前《受用具足品》云:所居舍宅,盡極嚴麗,或在虛空,或在平地。足證非定無舍宅也。」這個地方的文字,我們要細心的去看。這一段經文是說極樂世界清淨平等,第一段是講境界的平等,境平等。復無,前面是講極樂世界的大環境,它是光明世界,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昏暗的現象,它也不需要日月,也不需要火光,也沒有晝夜,也沒有年月日這些,這些在極樂世界統統沒有這個現象。前面我們看到黃念老的註解,他講得很清楚,我們這個世間這些現象是什麼原因來的?是因為地球、日月,就是太陽系、銀河系,它們不同的運動,讓我們產生了錯覺。西方世界沒有這些現象,星球有。因為佛的光明太大,特別指出佛的佛頂放光,實際上佛全身放光,不僅僅是佛頂,佛頂是舉一個例子。佛的光明遍照法界,你就曉得他光有多大,遍照法界。日月的光,它照的範圍不大。我們晚上看到的星星,天上的星星全都是太陽,自己放光的。自己不放光,你見不到它、看不到它,都是自己放光的。而很多星星比太陽大千倍、萬倍都不止,因為它距離我們太遠,所以我們看到它的光就一點點了,不能跟佛光比。佛光遍照,而是我們現在這個眼根有障礙,看不見,這是真的。我們曉得,宇宙之間有很多的光,我們眼睛能見的只是當中的一部分,比這個光波長的,我們見不到;比這個光波短的,我們也看不到。佛的光波沒長短,無遠弗屆,所以日月那個光明,在極樂世界就像我們看星星的光明一樣。這是這個大環境。

  再縮小來講,也沒有「住著」,這兩個字要把它連起來讀,住是住相,著是著相,住著都是著相的意思。就是那一邊的人,對於家室不著相,這個就對了,不是沒有家室。不能說復無住著家室,住著連在一起讀,他沒有住著家室。念老在此地解釋得也很好,並不是一定說他沒有宅舍,他沒有宮殿、沒有樓台,前面有講過,有,不是沒有。為什麼此地說是無?無住著,沒有這兩個。家,置家室是有的,就是他不執著,所以他才清淨。執著他就不能清淨,這一段最重要的是講清淨。前面「受用具足品」裡面說,說得很清楚,極樂世界那些眾生,他們居住的舍宅、居住的房屋,盡極嚴麗,嚴是莊嚴,麗是華麗,他們居住的地方是非常非常的華麗,是我們無法想像的。人間福報最大的是帝王,帝王的宮殿,我們到北京,到故宮去觀光,你能夠見到。故宮的輝煌,現在沒有了,為什麼?現在沒皇帝了,不是皇帝居住在那裡了,所以這個保養,那跟原來是大大不相同,現在都是破舊了,許多地方沒人修補,那些金碧輝煌的,現在看不見了。

  它有的在空中,有的在平地,是在空中、是在平地,不是人有意思。如果說我願意在空中,我願意在地面,那你還有意思,你的煩惱還沒斷盡。我們要記住,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有煩惱的習氣,絕對沒有煩惱;就是分別執著的習氣有,有那麼一點點,不嚴重。實際上,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菩薩哪有分別執著?阿惟越致菩薩只有無始無明習氣沒斷,實際講分別執著習氣都斷了,不可能自己有意思。到底在空中還是在平地?這是一種習慣。是一種習慣,這習慣怎麼說?譬如我們都居住在地面上,往生到極樂世界,我們那個房子一定在地面上的;四王天、忉利天人念佛往生的,也都在地面上,習慣了,習慣住在地面上。夜摩天以上他們去往生,他們習慣住在空中,他不住在地上,所以到那個時候他們的宮殿還是在虛空當中。這是種習慣,自自然然的,絕對沒有人去安排、沒有人去想像,完全是自然現象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這是說明他們有居住的環境,而且居住的環境是非常非常的華麗莊嚴。

  「今言無者」,這一段經文裡面講無,我剛才把這個意思也說得很清楚了,「無」是不執著的意思,不著相,「不著家室之相」。「極樂會眾」,會眾就是居民,極樂世界是個大會、是個法會。阿彌陀佛與十法界無量無邊無盡的諸佛剎土裡面有緣眾生,什麼叫有緣眾生?一切諸佛沒有不講《無量壽經》的,沒有不勸大家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,如果大家聽了能信,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就是跟阿彌陀佛有緣,這叫有緣眾生。有人,師父天天勸,學生情執很重,不願意去。我就遇到,學天台的法師,他請我講經,講《阿彌陀經》,結果他怎麼?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,他每天念佛,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,他不念阿彌陀佛,不想到極樂世界去。這就是什麼?這跟佛沒有緣,聽是聽了,不想去,他也不是不信,他就是不想去,釋迦牟尼佛是我的恩師,他就願意永遠跟釋迦牟尼佛。真有這樣的人,老修行人。我們明瞭,就不覺得稀奇了。

  極樂世界的大眾,居住在那邊的大眾,「所聞皆是無我之聲」。這個前面我們在經文上讀過,聽佛說法,聽水鳥說法,聽流水說法,聽風吹樹葉說法,皆說無常無我苦空之聲,這講四諦法。時時刻刻提醒大家,深入苦集滅道,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。「聞即相應。其心清淨,無諸分別」,這十二個字很重要。我們聽佛說法,聽了怎麼樣?不相應,心不清淨,還是有分別、有執著,也就是說沒聽懂。這個佛法聽懂了可不容易,懂了你就證果,你就開悟了,沒聽懂。為什麼沒聽懂?這個我們也討論得很多,想到這個地方,我們一定會記得印光大師的教誨,印祖常說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百分誠敬得一百分利益,千分誠敬得一千分利益,要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。我們現在沒有誠敬心,所以一分利益都沒得到。誠敬是真心,誠敬是自性。我們如何培養我們的誠敬心,現在這個社會大難大難,為什麼?沒人教,不但你沒有見到過,你連聽都沒有聽說過。從這些地方,我們自然會想到世尊當年在世教學,佛滅度之後,這些弟子們到四面八方去弘揚佛法、去教化眾生。有些地方一、二百年就沒有了,有些地方三、四百年,六、七百年,都沒有了,只有在中國,傳到中國來這一支將近兩千年了。什麼原因?中國人有誠敬心。中國人把誠敬心疏忽了,也就最近一百多年的事情,佛法就沒有了。

  古老的中國,千萬年來,小孩沒有出生,母親在懷孕期間,母親就教了,叫胎教。教什麼?就是教誠敬。母親的心真誠,對一切人事物都恭敬,這個誠敬影響胎兒。到小孩出生了,他睜開眼睛會看,他豎起耳朵會聽,父母在他面前表演的就是誠敬。表演些什麼?《弟子規》是家教的集大成,《弟子規》自始至終一千零八十個字全都是教誠敬,真誠恭敬。中國古諺語有所謂:「三歲看八十,七歲定終身」。三歲,就是說他學了一千天,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,父母做出這個樣子給他看,表演給他看,他學會了,八十歲都不會改變。對父母恭敬,對長輩恭敬,對兄弟姐妹恭敬,對一切人他都恭敬,乃至於對花草樹木,對大自然都有敬畏之心。這樣教出來的。你不從小教,他四五歲、六七歲你再教他,來不及了,遲了,他接受這個扎根教育的期限過了。中國古人懂得這個道理。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這個社會長治久安,跟西方世界一比較,不一樣,西方世界都在動亂,中國的社會局面是安定的。一個改朝換代,至少有一百年到一百五十年的安定,這是外國人學習中國歷史的都感到很驚訝,都非常佩服。所以我常常說,中國人最懂得教育,他有教育的理念,有教育的方法,有教育的經驗,有教育的效果。

  我們把這傳統的東西疏忽了,一般講也不過兩百年。兩百年,是慈禧太后疏忽了,她確確實實把誠敬兩個字疏忽。歷代帝王在三寶面前都稱弟子,只有她,她稱老佛爺,換句話說,她在佛菩薩之上。這個在現在講是大不敬,妳怎麼可以這樣做?妳上行下效,底下對佛、對佛法這個恭敬心逐漸就衰了。清朝亡國到民國,不但看不到這種恭敬的態度,連名詞都聽不到。現在這個時候聽不到了,誠敬兩個字聽不到了,誰說?所以社會亂了,地球災變多了,問題出來了,罪魁禍首是慈禧太后,那不是假的。可是我們要明瞭,如果不能恢復中國古聖先賢的胎教,這個社會上還會有聖賢君子出來嗎?胎教能不能恢復?可能,不是不可能。年輕的這些媽媽,誰不愛小孩?她愛小孩,她不懂怎麼教法。如果國家有這麼一個制度,懷孕的時候一定要受教育,告訴妳怎樣胎教、怎樣教嬰孩,這三年當中給妳的兒女紮下深厚的根柢、聖賢的根柢,妳喜不喜歡?一定喜歡。這種教育三個月就可以了。上三個月的課,妳就完全懂得,妳自己就會起心動念純正,懷孕的十個月沒有邪念、沒有邪思,言行舉止都端莊,它就影響胎兒。古時候人懂。鄉下人他雖然沒念過書、不認識字,他懂。他的祖宗代代相傳教給他的,他懂。所以你看我們中國的典籍,你看看《四庫全書》,歷朝歷代,縱然是亂世,都有聖賢君子出現。聖賢君子是教出來的,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。

  「聞即相應」,這句話重要。這一相應,心就清淨,就沒有分別。「既無有我,何有我之家室?」我有沒有?我怎麼會沒有,當然有。有,為什麼說無有我?不執著了。我還是有這身,不是沒有身,我不執著這個身是我,也就是說,我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,這就是無我。起心動念會替別人想、會替社會想、會替國家想、會替全世界人想,不會為自己想,這叫無我。身都不執著了,怎麼會執著身所居住的房舍?當然不會執著。而不執著,這些房舍從哪來?我們這邊要設計、要施工,西方極樂世界沒有。我們如果像西方極樂世界人一樣,真的執著沒有了、分別沒有了,我們住的這個房子就像經上講的極盡華麗,不需要設計,不需要施工,自自然然現出來的。這是什麼?性德,自性性德裡頭流露出來的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要知道,極樂世界跟我們沒差別,自他不二,我們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我們的人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,那我們居住的環境跟極樂世界當然也就沒有兩樣,這是一定的道理!怎麼可能有差別?極樂世界的人如果有分別、有執著,那他跟我們一樣;我們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就跟他們一樣。所以大家想想,是執著好還是不執著好?是分別好還是不分別好?你細心去思惟、去觀察,你就明白了。

  底下幾句就講得很清楚了,「故於所居舍宅」,宿舍住宅,「無有執著,故云復無住著家室也」。「復因人皆無我」,他都不著我相,「故一切皆無須標式名號」。我們得有個名,你住在哪個地方,要叫一條路,門牌多少號,哪一號是你家。那個一切執著連我都沒有,所以一切名號都沒有。一切名號都沒有了,張三李四能認識嗎?會不會搞錯?不會,決定不會搞錯。就如同我們身上這個相、器官一樣,眼睛不是耳朵,耳朵不是鼻子,一切不執著了,眼睛還是眼睛,眼睛沒有變成耳朵,耳朵也沒有變成鼻子,絕對不會錯。極樂世界的人,身、相貌完全相同,體質相同,相貌完全相同,都是身有無量相、相有無量好。到那個地方,人那麼多,哪個是阿彌陀佛,哪個是觀音菩薩,你能認識嗎?都一樣的。能,絲毫都不會差別。人的腦比電腦厲害多了,電腦有時候還有差誤,到那個時候你的腦的功能完全開發出來了。這個科學家常講,我們現在使用大腦,大概只使用大腦的百分之一、二,大腦百分之九十幾都沒用上。你到極樂世界,這個大腦的功能全部開發了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神通,哪裡會搞錯!

  「上」,這以上,顯示居住的環境沒有分別。「而此妙境,正由於離取捨分別之智心也」,這話說得好!「心淨則土淨」。特別是修淨宗的同學,修什麼,自己一定要曉得,就是修清淨心,不是別的。我們用什麼方法修?現在大多數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。持名念佛,真的把清淨心念出來了嗎?如果念了很多年,清淨心還沒有念出來,那我們就得思考,念佛沒收到效果,這裡面一定有問題。絕對不是經典的問題,絕對不是祖師大德解釋問題,是我們問題在自己,我們把經義、把祖師大德的解釋扭曲,所以沒效果。如果正知正見,哪有不得清淨心的道理?你真能得清淨心,你肯定是智慧長、煩惱輕,法喜充滿,你會生歡喜心,你才曉得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可是大多數人都沒有顯著的效果。

  這兩天,北京胡小林老師到這兒來看我。他告訴我,他最近四個月念佛,因為過去念佛功夫不得力,念得很辛苦,他讀《印光法師文鈔》,真正體會到印光大師所教的這個十念法,他認真學習,學習了四個月,效果非常卓著。我讓他在我們學會做報告,跟大家分享,非常重要。印祖這個話我們大家都知道,沒真幹。那就是用心計數,佛號從心生出來,從口念出來,從耳朵聽進去,一定要清清楚楚,心生清楚,口念清楚,耳聽清楚,再加上一個計數,從一到十。念的時候,初學的時候,最好念慢,不要念快,快,記不住。不要用念珠,用念珠分心。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,這樣一句一句念,字字清楚,字字都聽清楚了,而且心裡計數,我這一句佛號是第幾聲佛號,從一計到十。但從一到十不容易,你忘記了,忘記從頭再來。實在是沒有法子,祖師教給我們,把它分成兩段,從一到五,計得清清楚楚,然後才從六到十,計得清清楚楚,用這個方法。不是一二三四五、一二三四五,不是這樣的,還是十句,前面五句一二三四五,後面五句六七八九十,你要這樣計法。十句念完了,再是第一句、第二句、第三句這樣念,很攝心。因為念佛雜念太多,妄念紛飛,用這個方法可以攝妄念,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「都攝六根」。這個方法三個清楚,「阿彌陀佛」這個字清楚,聽得清楚,就是念得清楚、聽得清楚、計得清楚。再有困難,你就三三四,用這個方法計,第一段三句一二三,第二段三句四五六,第三段四句七八九十,你用這個方法。這是什麼?這叫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大勢至菩薩說的,你用這個方法試試看。胡小林做報告,胡居士在旁邊聽懂了,她這兩天在試,告訴我很有效果,確實不一樣,歡喜心生出來了。當然,最重要的因素,方法是助緣,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放得下,真放得下,這才是個真因。放下,那種自在,那種快樂,就跟極樂世界的人一樣!極樂世界的人跟我們有什麼不同?就是他放下了,我們什麼都沒放下。果真放下了,跟極樂世界的人沒差別,他極樂,我們也是極樂。重要是放下。放下,一定得看破,知道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你才會放下。放不下,就是把這個都看作是真的,錯了。

  所以現在的科學家,確實他們比我們聰明,他了解宇宙萬法的真相,雖然不是純正,達不到佛菩薩那個境界,但是很接近。特別是最近三十年,物理學家的成就,無論是太空物理,或者是量子力學、微觀世界,成就都相當可觀。這些人發表的論文告訴我們,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的存在。這是德國普朗克說的,普朗克是愛因斯坦的老師,一生研究原子、研究粒子,到最後發現量子。他說宇宙之間只有三樣東西,這大家都公認的,一個是物質現象,一個是精神現象,一個是自然現象。他為什麼說物質現象是假的?物質的基礎是念頭,因為有念頭,才有物質現象產生;如果念頭沒有了,物質現象就沒有了。物質存在,換句話說,就是你意念沒中斷。這跟大乘佛法講的完全相同。

  《妄盡還源觀》我們過去學過兩次,賢首國師著作的,用現在的話,論文。這一篇論文並不長,把宇宙真相說出來了。從一體起二用,一體是自性。今天科學跟哲學沒有發現自性,他要發現自性,那跟佛法完全相同。從一體起二用,二用是什麼?就是惠能大師講的「能生萬法」。二用,第一個是宇宙,第二個就是自己,就是正報跟依報出現了。無論是正報、是依報,它都是動的,所以現在科學也講,宇宙是波動的現象,稱為弦的定律,是波動現象。它不動,宇宙就沒有了,所以它是個動相。振動,再微細的振動,它的速度不可思議,沒有辦法能跟它相比。它這三種現象,第一個,「周遍法界」,無論是物質,無論是精神,每一個波動都周遍法界;第二個現象,「出生無盡」,出生是講變化;第三個,「含容空有」,那就是我們平常講的「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」,含容空有。這是佛經裡面,用現代話說,佛經裡面講的物理學、講的科學。這是什麼?這是認識、認知。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你就不會在現象裡頭,無論是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你都不會起心動念了,當然你沒有分別執著,入佛的境界了,諸佛境界如是而已。

  認識清楚,這就放下了。認識清楚,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破。看破之後你才會放下,放下幫助你更深一層的看破,那你又有深一層的放下。當年章嘉大師告訴我,佛法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就是這個方法,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,看破幫助放下,放下幫助看破,從初發心到如來地。佛法就這麼簡單、就這麼容易。但是頭一關就是要看破身不是我,這頭一關,這一關最難。因為你看不破,你執著這個身,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貪瞋痴慢統統從這兒出來了,你說你冤不冤枉。因為這一個錯誤觀念,造成大錯,造成無量無邊的罪業,變現出六道輪迴。輪迴是假的,輪迴是什麼原因來的?就這個原因。你真正看破放下了,輪迴就沒有。不但輪迴沒有,十法界也沒有。我們學大乘學這麼多年了,知道不但十法界沒有,諸佛實報莊嚴土也是假的,也不是真的。它是怎麼來的?無始無明習氣來的。無始無明習氣斷掉,實報土就沒有了。只有一個是真的,常寂光土,這是真的。常寂光土是什麼?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,這個是真的,不生不滅,永恆不變。它沒有現象,它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精神現象,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科學跟哲學沒有辦法了解它。只有一個方法,佛說的唯證方知,你證得了,你就清楚,你就明瞭。怎麼證得?不起心、不動念就證得。那是最高的境界,究竟圓滿,印度人稱為大般涅槃。到這個境界,「此心此境本無分別,境智一如,絕諸塵垢」,塵垢是煩惱的代名詞,所有一切煩惱統統斷絕了,不起心不動念。「故云:唯受清淨最上快樂」,這種感受,我們無法想像,因為我們一想,就落在第六意識,就落在分別執著上,你必須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才能夠體會到這種樂。所以這個樂,我們在佛經上讀的,我們根本就不能理解,到底是怎麼個樂法,不能理解。「如《稱讚淨土經》曰:唯有無量清淨喜樂」,這意思跟這完全相同。

  我們再看第二段,第二段是「生證極樂」,這個生是講往生,往生你就證得唯受清淨最上喜樂,你這一往生,你就證得了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若已生。若當生。皆悉住於正定之聚。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何以故。若邪定聚。及不定聚。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。】

  念老的註解說,「右文」,這個右面兩行多的經文,「乃彌陀第二十九」,四十八願第二十九願,「住正定聚願,及第十二定成正覺願之成就」。黃念老給我們提示這個經文,非常重要,也就是說,我們看到前面的經文,經文上講得很清楚,「若有」,這「若」是假設,假設有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,這是基本的條件。換句話說,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典,介紹西方極樂世界,是對誰說的?對善男子、善女人說的。為什麼?他們聽了之後,聞即相應,心就得清淨、就得喜樂。這個善,是有善根、有福德。善根福德因緣具足,這是善男子、善女人。普通講法,是具足十善業道,這是一般講法。在此地不是的,在此地講法是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都具足。為什麼?他決定往生。「若已生」,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。「若當生」,當生就是還沒有去,他決定得生。為什麼知道他決定往生?他往生的條件夠足了。所以這是阿彌陀佛這兩願特別加持他,他住正定聚,定成正覺。這個正定聚,後面講了,不是邪定聚,不是不定聚。「正定聚」是什麼?心就止於這一句佛號,他就定在阿彌陀佛名號上。我常常舉中峰禪師的例子,在《三時繫念》裡面中峰禪師說的,「我心即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即是我心」。你的心定在阿彌陀佛上,除阿彌陀佛之外,你什麼念頭都沒有,這叫住正定聚,這個功德不可思議。我們說這一句不可思議,真正能體會的人並不多,為什麼不能體會?因為你不了解這個境界。一個凡夫接受佛陀的教誨,依教修行,決定在這一生成佛,這還得了嗎?彌陀二十九、第十二這兩願的成就,在極樂世界他兌現了,他不是虛願,真成就了。

  「此實為彌陀全部本懷之鵠的」,鵠的是射箭那個箭靶的紅心,打中了,這個紅心是彌陀全部本懷。懷是什麼?他的願望。彌陀的願望是一切有緣眾生到極樂世界圓滿成佛,他沒有別的願,就這一願,四十八願就這一願。「無量妙行之聖果」,願在前面領導我們,願必須要行才能滿你的願,你有願不行,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無量妙行,我們前面讀過,阿彌陀佛在因地用五劫的時間,這時間長,一個劫是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,這一個大劫,五個大劫,他修什麼?就修四十八願,願願都修成功了,願願都圓滿了。所以在今天極樂世界它自然產生的現象,決定沒有起心動念,無論是依報莊嚴、是正報莊嚴,沒有起心動念,自然的。自然,為什麼有不一樣?住的宮殿有大有小、有在地上有在空中,我相信樣子也不相同,這是什麼?每一個人過去生中的習氣。他養成這種習慣,以前是有愛好,現在愛好沒有了,因為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斷掉了,不是愛好,習慣。喜歡住山洞修行的,到極樂世界一定是山洞,寶山,他在山洞修行。喜歡住茅蓬的,極樂世界看到茅蓬,茅是七寶的,那個草都是珍寶,習慣!有人喜歡住大房子,有人就喜歡住小房子,它完全是隨你的習慣,不是你的想像。你要說他想像,那你就錯了,那他是凡夫了,不是想像,自然成就的。

  「智悲方便之極則」,智慧、悲心,悲心是憐憫一切眾生還沒覺悟,還在那裡造業。造業,造業就有果報。所以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是方便,用這個方便法來普度眾生。這個方便是方便到極則、到極處,圓滿到極處,美好到極處,效果更是不可思議。「度生大願之究竟」,真的,幫助你一生圓滿成就,幫助你回歸自性,你說這還得了嗎?不回歸自性,等於說你都是在外面流浪,你沒有回老家。老家在哪裡?常寂光土是老家。諸位記住,常寂光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。回歸到自性圓明體,這就回老家了,這才叫功德圓滿。

  「文中有正定、邪定與不定三聚」,這三大類。「聚者,類聚也。此三聚之說,通見於小乘及大乘經論」,這佛常講的,所以學佛的人對於這個三聚都很熟悉。「但內容差異甚大」,這真的不是假的,佛常常用這個名詞,看對什麼人講,意思淺深廣狹不一樣。「小乘如《俱舍論》謂:初果及其以上之聖者,為正定聚」,這對小乘說的。初果以上,那就是從初果到阿羅漢,初果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、阿羅漢,四果,這四果都算是正定。那對凡夫來講,凡夫是「造五無間業者」,這是邪定。其餘的,介於正定跟邪定之間的就叫不定。不定,完全看他的緣分,他要親近善緣,他就得正定;他要親近惡緣,他就變成邪定。

  我們看今天的社會,緣是什麼?緣是社會教育,我們可以說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、社會教育、宗教教育都是緣,看你接受哪一種教育,你就變成哪一類。今天,教育是被大家普遍疏忽,人心目當中別的東西沒有,只想金錢,你說糟糕不糟糕。只想發財,能發得了嗎?如果想發財真能發得了,我給諸位說,佛菩薩都跟你學了,他也想發財,聖賢君子不就全都跟你學了嗎?他為什麼不跟你學?他了解事實真相,這個東西求不得。八苦裡頭有求不得苦,不是你有求就來了,求不得。那得什麼?命裡有的時候自然就有,命裡無的時候怎麼求都求不到,這個一點都不假。從前念書人都懂這個道理,所以什麼?他不求。

  孔子懂這個道理。孔子生活相當艱苦,不是富有,孔子連小康都做不到,他過的是一般平民生活。學生當中,物質生活最艱難的,顏回,簞食瓢飲,吃飯連飯碗都沒有,用竹子編一個簍子當飯碗;喝水連個杯子都沒有,用葫蘆瓢喝水。過那樣的生活,他快樂,你見到他,他都是滿面笑容,從來沒有憂悲苦惱這種態度出現。為什麼?他懂因果,他明白這個當中的道理。所以他屬於正定聚,他不是邪定。一般人受這種苦難的生活,他就熬不過去,他就想入非非,損人利己,如何竊取別人的,滿足自己的欲望,那就造罪業,這屬於邪定聚。造罪業,你能夠得到的,還是你命裡有的。命裡沒有的,造什麼樣的罪業,得不到,你說你冤不冤枉?所以你就曉得,因果教育多重要!佛門當中,的確是殊勝,一般社會大眾都知道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我求發財,應不應?應。命裡沒有財?命裡沒有財求佛,佛教你發財了,那是真的不是假的;命裡沒有智慧,佛能幫助你開智慧;命裡沒有壽命,佛能幫助你長壽,有求必應。那在佛面前禱告禱告,這個不靈,這個沒用處,你得學經典,經典裡面有教你,生財有大道。用什麼方法?布施,財布施。那個人命中財富很多的,前世生生世世喜歡財布施,他才得這麼大的財富,不是坑人騙人來的,是歡歡喜喜布施他才得到的。聰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,健康長壽的因是無畏布施。

  我年輕的時候,從小家境就很困難,小時候不知道,也沒有人跟我講。實際上,在最近這些年,看到家譜這才知道,我父親出世的時候,我們家道就衰了。原來是個大家族,就衰了。家裡面的財產家業都變賣了,我父親也沒有得到錢,錢被有權有勢的人被他們拿去了,所以家庭生活非常艱苦,父親靠打工過日子。我們沒有土地,我們沒有房屋,一生都是租房子住。到共產黨起來了,解放了全國,我在海外,沒有想到,我們符合共產黨的這個條例,無產階級,受到特別優待。我們沒有土地,分到土地,沒有房子,分到房子,而且還供養我弟弟去讀書,一直讀到大學畢業,復旦大學,畢業之後留在學校教書。共產黨對我有恩。

  我在海外,真的是一貧如洗。我遇到幾個好老師,這三個老師都是了不起的人。就是小時候母親教我們那一點誠敬起了作用。跟老師素昧生平,不認識,寫一封信自我介紹,希望老師能准許我旁聽旁聽他的課,其他的不敢奢望。沒有錢念書,想聽聽課。這頭一個方東美先生,他把我帶進佛門,讓我了解佛法裡頭有大學問,不是迷信,我才恍然大悟。以後親近章嘉大師,這是個有道行的高人,我二十六歲認識他,他老人家六十五歲,叫祖父輩的。大概他看到我貧賤的命,貧是沒有財富,賤是沒有地位,貧賤之極就是乞丐的命。這什麼原因?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沒有修無畏布施,換句話說,不但是貧賤,而且壽命很短。所以老師教我,他也沒有明說,以後我完全懂得了,教我修布施。我跟他老人家說,我說我沒有錢,每個月拿的工資很微薄,僅夠自己生活,哪有錢去布施?老師就問我:一毛錢有沒有?一毛錢還可以。一塊錢?一塊錢還勉強。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,養成一個布施的習慣,養成一個念念有布施的心。教我這麼做法。我很聽話,依教奉行,果然三年之後這命運就轉了,愈轉愈好,愈施愈多。法布施,這是李老師教給我的,要我發心出來講經教學,講經教學屬於法布施。以後我懂得了,我在醫院裡布施醫藥,這是六十年都沒有間斷,這是什麼?這屬於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十方的供養,我完全學印光大師,統統去布施掉了。一生,我沒有蓋道場。印光大師教導我們,全心全力修法布施,印送經論善書。

  我是一九七七年,第一次在香港講經,講《楞嚴經》。那個時候的香港還沒有隧道,沒有高速公路,香港到九龍要坐渡輪。當時我看香港最高的一棟大樓,五十層,它那個窗戶是圓形的,設計得也很有趣、很有風格,一般的房屋大概都十幾層。三十多年之後,不一樣了,香港完全變了,在我記憶裡頭非常深刻。我學佛,這個效果都收到了,所以非常感恩老師。一生物質生活不缺乏,聰明智慧確實年年不一樣,大家聽我講經就明白了,我講東西年年不相同,境界都在提升。四十五歲那一年害一場病,一個多月就好了,好了繼續講經。一生沒有生過病,沒有住過病院,醫院沒有我的病歷。章嘉大師教的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。我沒有求延長壽命,也沒有求健康長壽,我只是求煩惱輕、智慧長,只求這個,其他的不求。這說明了,佛氏門中求成佛都能做得到,這世間發一點小財,這叫雞毛蒜皮,小事,哪有做不到的?太容易了。只要你肯照著佛法去做,肯定收效果,而且頂多三年,命運就轉變了。改造命運的方法。

  以後,我讀到《了凡四訓》,袁了凡先生更是一個典型、是個榜樣。你看,他怎麼把命運轉過來的?雲谷禪師教他的,也是教他這三種布施。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,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,壽命延長二十一年。他的功名只有秀才,命裡沒有舉人、沒有進士。他斷惡修善,改過自新,以後去參加考試,中了舉人、中了進士。命裡沒有兒子,他求兒子,真的,他得了一個非常好的兒子,繼承他的家道、家學、家業。所以命是自己造的,命自己可以改,別人給你改,那是假的,那不是真的,是要你自己斷惡修善,改邪歸正,你就會樣樣都如意。不但我們本身的命運可以改,家運可以改,國運可以改,整個世界世運都可以改,大乘佛法裡講得非常清楚。

  小乘,這個三聚的意思我們懂了,「大乘中三聚之義,復有多類」。念老引經論來告訴我們,第一,「《智度論四十五》」,第四十五卷,《大智度論》一百卷,「一者正定聚,必入涅槃」,這叫正定聚。「二者邪定,必入惡道」,這個惡道是指地獄。「三者不定」。它這個跟小乘意思完全不一樣。念佛求生淨土是正定聚,為什麼?必入涅槃。造作惡業,毀謗聖賢,這是邪定聚,必入惡道。三者不定,那就是從人道到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都是不定聚,比小乘的範圍廣大多了。第二,「《釋摩訶衍論》云:有其三種:一者,十信前,名邪定聚,不信業果報故。」《釋摩訶衍論》這是大乘,它所講的大乘別教,不是圓教,跟《華嚴經》講的不一樣,這是別教菩薩。所以十信之前是邪定聚,他不相信業果報,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。「三賢(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)十聖(十地)名正定聚,不退位故。」別教的三賢位,在圓教都是十信,在十信。「十信名不定聚,或進或退」,進進退退,所以「未決定故」。《大乘起信論》裡面講的,跟這是一個境界。「二者」,這第二種,「十信前並十信,名邪定。大覺果,名正定。三賢十聖,名不定。」大覺果是佛果,十信之前、十信位都叫邪定,這個統統是講的別教,不是圓教。大覺是成佛,這才叫正定,三賢十聖都叫不定,這第二種講法。「三者,十信前,名邪定。十聖,名正定。十信三賢,名不定。諸說不同。」這都是祖師大德對於佛經上講到三聚,他有不同的解釋。「小乘以初果及其以上為正定。大乘或以必入涅槃,或以三賢以上,或以十地以上,或唯以大覺佛果為正定。」這個裡頭意思淺深不一樣,有的說得深,有的說得淺。

  我們看本經,「至於今經所云」,現在我們這個經裡頭所說的,「彼土眾生皆住正定聚」,彼土是極樂世界,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,全都是正定聚。「淨影云」,淨影大師是隋朝人,法師的德號也叫慧遠,跟初祖同名,名字完全相同,所以在歷史上稱他作小慧遠,他是隋朝人。我們初祖慧遠大師是晉朝時候人,東晉的時候。這是隋朝的,這小慧遠,他住的寺院叫淨影寺,所以尊稱他,不稱他的名稱寺院,這是最尊重的稱呼。「位分不退,名為正定。莫問大乘小乘眾生,生彼國者皆住正定。」這個說法很好,你不要去問他大乘小乘還是眾生,不要去問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統統是正定。為什麼?他不退轉。你看四十八願第二十願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」。阿惟越致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不退轉,永遠不退轉,而且是三個不退轉: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這個不容易,太難得,所以皆住正定。

  「望西同之」,望西法師解釋跟這個相同。「並云:一切善惡凡夫,乘佛願力,生彼國者,處不退故,是名正定。」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留意的,一切善惡凡夫,指我們現在這個社會上的人,無論是心善行善,或者是心惡行惡這些凡夫,惡人只要能懺悔,只要能改過,只要能真信,都能往生。淨宗法門太廣大,五逆十惡罪,臨終懺悔,一念十念都能往生,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,第十八願。有沒有道理?有道理,再惡的人一回頭就是善人。我們中國古諺語常講,「浪子回頭金不換」。惡人回過頭來,真好人,只要他真肯回頭,他真的改過,這個人就有資格成佛。所以我們對於惡人不可以輕視,說不定他成佛在我前,這都是有可能的。我們輕慢他,那就是罪過,那就是過失,應當幫助這些人回頭,幫助這些人覺悟,這就對了。

  「又憬興云:若生淨土,不問凡聖,定向涅槃,定趣善行,定生善道,定行六度,定得解脫,故唯有正定聚而無餘二也。」這個不定跟邪定決定沒有。話說得這麼肯定,不問凡聖,凡夫念佛往生淨土,他一生決定成佛,只要生淨土沒有不成佛的,那當然是正定聚。所以定向涅槃,涅槃就是成佛。定趣善行,往生到極樂世界,天天親近阿彌陀佛,每一天聽佛講經,聽佛講經不中斷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的教學是以聞法為第一個法門,阿彌陀佛天天講經沒中斷。我們一定要曉得,極樂世界的人,身體不是血肉之軀。這個血肉之軀,需要五榖雜糧來養它。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體是法性身,他居住的大地是法性土,所以他不需要飲食,他不需要睡眠,精神飽滿,聞法不間斷。我們中國古人講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他不間斷。所以你就想,他的進步多快。在阿彌陀佛這邊專修,在十方諸佛那裡參學,廣學多聞,一門深入,同時並行。在阿彌陀佛這邊,一門深入。每天去拜佛,拜訪十方佛,供養十方佛,修福;聽十方諸佛說法,開智慧,那是後得智,廣學多聞。他同時並進,這是我們夢寐所求的,求不到,不可能。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,不可能的全變成可能,這地方我們能不去嗎?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非去不可!什麼我都可以放下,我就是要到極樂世界去。去幹什麼?去成佛去了。成佛幹什麼?成佛才能普度眾生。自己沒有成佛,你怎麼能度得了別人?所以定趣善行。

  定生善道,無論他示現在哪一道,他都是善道。定行六度。用什麼教化眾生?用六波羅蜜。六波羅蜜一定要從自己做出來,把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做出來,大家才會相信,他才會接受。定得解脫,解脫是得大自在。解,念去聲,做動詞講,解開。解開什麼?煩惱習氣。脫什麼?脫離生死輪迴。不但六道他脫離了,十法界也脫離了。故唯有正定聚,邪定聚跟不定聚他們都沒有,這是所有往生極樂世界皆正定聚。《會疏》說法跟這個相同。又《甄解》宗善導大師的意思,宗就是根據、依據善導大師的解釋說。「《釋摩訶衍論》所謂正定聚,從佛果至十地三賢,皆名正定聚。淨土正定聚亦然」,淨土法門裡面講的正定聚跟這個意思相同。

  「或現十地三賢等,其體必至滅度,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現差別耳。」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很多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《大藏經》裡面有《神僧傳》、有《居士傳》,這些有神通的出家人、在家人,都是古佛再來,菩薩羅漢再來。他們到這個世間來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。像釋迦牟尼佛,他在這個世間示現是表演的,不是真的,表演得很逼真。在《梵網經》上,他老人家自己說,這一次,也就是三千年前,在印度示現,以佛的身分示現,他說這是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的第八千次。常來,就跟唱戲一樣,登台表演,這第八千次。久遠劫他已經成佛,這邊眾生有感,他就來了,應以佛身得度他就現佛身。我們再看看中國唐朝的惠能大師,跟這兒很近,廣東新興的,惠能大師的示現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頭,聽講《金剛經》開悟了,也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跟釋迦牟尼佛是平等的,沒有差別。六祖在中國,應以比丘身得度,他現比丘身而為說法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,不是自己的意思,眾生。眾生,用哪一種身分合適,是眾生的意思,他就示現哪一種身。本地高深莫測,我們不知道,我們只看到他的跡相。

  所以菩薩或現十地、或現三賢,「其體必至滅度」,釋迦牟尼佛身體一定要滅度。惠能大師的身體也滅度了,他還留一個肉身在。釋迦牟尼佛留舍利,六祖能大師留的是肉身,「但是一涅槃界」,統統,總而言之一句話,都是涅槃界的「示現差別耳」。涅槃界是明心見性,不生不滅。「約一法句」,如果就一法句來說。一法句是《往生論》裡頭講的。「則十地」,十地菩薩,「三賢菩薩,當相即是」,即是什麼?「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」。法身菩薩來示現的,他怎麼不是法身?他示現肉身就是法身,我們不知道,他知道。這有個比喻,譬如這個人,他已經拿到博士學位,他在大學擔任教授,他也可以到中學去做個老師,甚至到小學去做個老師。無論他在哪一個學校、哪個等級做老師,他的博士學位、大學教授的身分沒改變,那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。但是他現的相不一樣,現的相地位很低,實際上他高高在上。所以這是示現的差別。「《甄解》之說,深顯經意。」說得好!甚深經義他能夠把它顯示出來。

  「蓋謂淨土之主伴皆是大乘」,主是阿彌陀佛,伴是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,從凡聖同居土下下品,一直到實報莊嚴土上上品,全是大乘,「故皆住於正定聚」,尤其是第二十願講得那麼清楚,每一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阿惟越致是正定聚,阿惟越致是大乘,凡夫能往生也是入這個地位、階位。「至於示現十地三賢,其體必入涅槃,當相即是法身。故於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句下,緊接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它接這一句話,這一句話是梵語,翻成中國意思「無上正等正覺」。誰證的?妙覺菩薩證的,妙覺是佛果,這是究竟的果位。換句話說,這底下總結結得好,「往生之人,皆入正定之聚,決定成佛,極顯彌陀大願不可思議。」這些話總體來說,就是說你只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決定成佛。成什麼樣的佛?跟阿彌陀佛完全同一個等級的佛,絕不是在阿彌陀佛之下。

  阿彌陀佛這個級別可高了,釋迦牟尼佛代表十方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,稱他為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你成佛,像阿彌陀佛一樣,也就是佛中之王了,這個利益到哪裡去找?只有《無量壽經》裡頭有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句句是真實話,沒有妄語。佛門常說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。聞到佛法,不容易聞到大乘;聞到大乘,不容易聞到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淨宗法門。你要真正遇到這個法門,你一生得度,不是普通得度,圓滿的得度,你成佛了。就像阿闍王子一樣,阿闍王子聽到釋迦牟尼佛講這部經,歡喜,發願要成佛,要跟阿彌陀佛一樣。我們希望我們的同學聽到之後,也要像阿闍王子一樣,我們這一生決定往生,決定成佛,決定跟阿彌陀佛一樣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