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一八八集)  2010/11/7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9-018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,第二百二十面第三行:

  「四、天臺宗立六種善惡」,這是經文裡面講到「天人善惡」,念老為我們舉了四個例子,前面三個我們學過了,這是第四個。這樁事情對於我們修學關係非常重要,因為很多好心的修行人,最後得不到善果。原因對於善惡的界限沒搞清楚,究竟什麼是善、什麼是惡,往往把惡當作善,所以果報現前後悔莫及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我們今天看第四這最後的一段,天台宗講六種善惡,比前面講得詳細。「一,人天之善」,人天的善在佛法裡面講,「五戒十善之事善也」,修五戒十善,「然人天之報盡,還墮於三惡道,故亦為惡」。在中國傳統的聖賢教育跟我們講的五倫,五倫是關係,現在人不懂!所以造惡的機會就多了,行善的機會就少了,為什麼?關係不懂。這是不能怪別人,在這個時代倫常的教育沒有了,你怎麼能怪他?所以今天的災難不是偶然的。五常仁義禮智信相當於佛家的五戒,四維八德相當於佛家的十善,儒家所說的,它的精神超過小乘。所以修學要看他是怎麼個修法,他用的是什麼心,關鍵在這個地方。純是利益別人的心,沒有自私自利,這是善;夾雜著自私自利在裡面,縱然是做很多善事,那也是惡。為什麼?他的用心在損人利己,這利己肯定就損人,一定的道理。

  縱然是(用天台家的意思講)五戒十善、五常八德修得很好,來生人天的福報,來生享人天福報,享福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業。這一點諸位冷靜去觀察,你看富貴人跟貧窮的人,貧窮人很苦,特別是到邊區,交通閉塞不方便的一些地方,你看那個地方的居民非常苦,但是他沒有機會造惡業。那來生呢?來生他們非常可能還是人身,他還是得人身。這個富貴地方、城市地區的人,他是享福,福享盡往往他到三途去了。上天造化很公平,你從這個地方看,那些窮人沒吃虧,你看他還得人身;這個富貴人雖然享盡福,他到三途去了。天台家講這個意思深!我們要想想看,這裡頭重要的意義,你必須要知道,六道裡頭人世間的壽命最短,壽命長的一百歲,一百歲的人畢竟是少數,不多見!可是你要是墮三惡道,那個時間就長了。

  墮在畜生道,經典裡面記載,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個小故事,我們舉一個常常學經教的人都知道,螞蟻。祇樹給孤獨園當年有工程的時候,大概就是蓋,那時候蓋房子都很簡單,寮房,精舍裡蓋寮房。釋迦牟尼佛就看到一窩螞蟻,就笑起來,旁邊同學看到世尊,你怎麼看螞蟻笑起來?就問佛,為什麼笑牠?佛說你看這一窩螞蟻,七尊佛出世了,牠還沒有離開螞蟻身。我們不說別的,一尊佛就講是三個阿僧祇劫,三七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,牠還沒有脫離螞蟻身。是不是螞蟻壽命有那麼長?不是的,牠愚痴,牠不知道換身體,牠死了之後覺得是螞蟻,牠還在那個窩裡做螞蟻,生生世世就在那個窩裡轉世為螞蟻,愚痴到這種程度。不容易脫離,愈是小動物愈難脫離身。你說大的動物像牛羊豬狗,這些容易脫離,那些小動物很難脫離,為什麼?牠非常執著。鬼的壽命,這一般講餓鬼道裡頭,一天是人間的一個月。所以人間初一、十五去祭鬼神,就是早餐、午餐,就這個情形。壽命至少,短命的也一千歲,一天是人間一個月,也是一個月三十天,一年三百六十天,十二個月。一千歲,那人間多少年?不容易!地獄就更不必說了,地獄裡最短的壽命,我們到後面會講到,最短的,人間二千七百年他們是一天,我們號稱中國五千年的歷史,在地獄裡頭不到兩天。壽命短的也是萬歲,長的是萬萬歲,你麻煩不麻煩?所以佛講得很詳細、很清楚,不是妄語,不是嚇唬人,事實真相如此,你了解之後,那個地方去不得。

  天上,天上諸位曉得,四王天,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間五十年,壽五百歲;忉利天加一倍,忉利天一天是人間一百年,壽命是一千歲。就是人間短,這麼短短的時間,何必要造罪業?造罪業你墮三惡道。造善業的時候,大概多半都是生欲界天,為什麼?你的煩惱習氣沒斷,七情五欲沒斷,肯定是欲界天。欲界天不錯,福報比人間是大,可是也是享得盡的,福享盡之後,你怎麼辦?你阿賴耶識裡面所藏的惡業種子會起現行,那個種子起現行就到惡道去了。所以天台大師講人天報盡,這講來世報盡,還墮於三途,講這不是好事情。這是我們現在在人天不能不覺悟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。得人身、聞佛法了,你為什麼不在這一生當中去作佛去?你搞生死輪迴幹什麼?特別是你遇到這個法門,這部經是凡夫一生成佛的保證書。你沒有得到那情有可原,你沒福分,你的一生沒遇到。遇到的人是有大福報的人,大因緣的人,你還能幹壞事嗎?你幹壞事你能對得起佛陀嗎?兩尊佛!阿彌陀佛發願成就大家,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懇切的介紹。你對不起佛陀,對不起祖師大德,對不起你自己父母祖宗,對不起你自己,你怎麼能幹壞事?什麼是壞事?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都是壞事,只要過分了就不是好事情。古人養生對於這些事情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是適可而止,不能增長貪心。貪心是餓鬼道,瞋恚是地獄道。在這一生當中,聞到佛法之後就要痛下決心,要斷貪瞋痴慢疑。

  用什麼方法斷?最好的方法親近善知識,聽聞經教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四十九年,用意就是在此地。楞嚴會上文殊菩薩揀選根性,說得很清楚,「此方真教體,清淨在音聞」。娑婆世界眾生六根是耳根最利,所以聽經最容易攝心。現在這個高科技好,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,有這個方便太多了。古人教導我們的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你到哪裡去找一個善知識,每天給你講經講十遍,不可能的,古今中外找不到。今天用光碟就行了,我一片光碟一天聽十遍,這善知識就給我講十遍。每天一個光碟,一個光碟的容量是一個小時,你聽十遍,天天換一片,天天聽十遍,這種修學的方法,我們估計三年他就得三昧。聽《無量壽經》是念佛三昧,聽上個七、八年開悟了,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就了,凡夫一生成佛。除這個法門之外,那要斷煩惱,那個難了,真難,不是假難。這是什麼?我們聽經、念佛把煩惱伏住了,不讓煩惱有機會起作用。我每天聽十個小時經,這十個小時不會起煩惱;聽完經之後,再去念十個小時的佛號,那又不會起煩惱。剩下幾個小時你就好好休息,你累了,好辦法!佛菩薩有智慧,為我們做這個設計,我們只要依教奉行肯定有效。凡夫在一切種性裡面是最低的,也是最可憐,但是有機緣能成佛。

  「二、二乘之善」,聲聞、緣覺,「能離三界之苦,故名善。然但能自度,不能度他,故亦為惡」。這是講阿羅漢與辟支佛,這兩種人都屬於小乘,阿羅漢的根性差一點,辟支佛比他聰明,阿羅漢能斷見思煩惱,不能斷習氣,辟支佛能斷習氣。所以阿羅漢好好的修,把習氣斷掉他就變成辟支佛,就是升了一級,這兩種人難得。三界就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欲界天以下,人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都是欲界,上去呢?色界、無色界,這是六道,我們就曉得,三界就是六道輪迴。阿羅漢、辟支佛能離六道輪迴,他能脫離,見思煩惱斷了。見思煩惱品類也很複雜,佛教初學把它歸納為五大類。見惑,見是見解,惑是迷惑;換句話說,就是你對人、對事、對物看錯了,就這個意思,你看錯了。思是思想,你對於一切萬法你想錯了。見惑的五大類,頭一個是身見,你不知道身不是自己,你以為身是自己,錯了,身不是自己,身不是我。身是什麼?我所有的,就像衣服一樣,衣服不是我,衣服是我所有的。我所有的,跟我不一樣,把我所有的認為是我,錯了,大錯特錯!你看眾生造業,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為我,冤不冤枉?不是我。

  第二類是邊見,邊見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對立。有人有我、有是有非、有真有妄、有邪有正是對立,凡是對立的都叫邊見,二邊,這個觀念錯誤的。為什麼錯誤?我們大乘經裡學了幾十年,雖然沒有證得,聽多了,聽得耳熟。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,你看它本來是一體,你為什麼把它分成兩邊搞對立?對立是什麼?對立是所有一切煩惱的根源,因為有對立才有矛盾,有矛盾才有衝突。所以在前幾年我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,這個會議的主題就是「消弭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、世界和平」。這個議題好,聯合國從七0年代開起開了三十多年,世界愈開愈亂,什麼原因?它根本不能消除,根本對立,這個問題怎麼能解決?所以找到我,我們到那邊做報告,就是要從對立化解,別人跟我對立,我不跟他對立,問題就化解了。我們做了很多次報告,把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來的長治久安,跟他們講解,他們聽了歡喜,最後告訴我,他說「這是理想,做不到。」做不到問題就不能解決,問題演變會愈來複雜,演變到最後這世界末日。也許我們還都能看得到,可是我們怎麼應付這些災變?學佛遵守佛陀的教誨,雖有災變,我們可以免除,一定要遵守斷惡修善。已經造作的罪業,你要曉得回頭,回頭是岸,不能再繼續造了,再繼續造這災難就有你的名字。災難當中上天收人他先有名單,你的名字在裡頭你就逃不掉。你要是回頭,斷惡修善,你名字就除掉,這些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
  思惑,這錯誤的思想,貪瞋痴慢疑全是錯誤的,自性裡頭沒有,找不到貪瞋痴慢疑,貪瞋痴慢疑是錯誤的思想,記住。錯誤的思想那就是造三惡業,三惡道的業,何必幹這個?前面講人天善,修善,人天兩道去消你的福報,你修那麼多福報。你造那麼多罪業,墮落三途是消你的罪報,所以六道是消業的。可是製造業因這些都在人道,其他的道都是在受果報,造惡因少,也有,沒有人道這麼嚴重。所以人的壽命雖然短,它是六道的一個樞紐,六道裡頭怎麼樣交換,怎麼樣輪迴,這是個樞紐不能不知道。我們要是遇不到佛法,對這個事情就不知道,迷惑,造業,受報,你說多可憐!遇到佛法把這個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,趕快回頭,棄惡揚善,那你是聰明,我們不再搞這個了。災難來了,很多人擔心,瘟疫來了,非常嚴重的瘟疫,沾上三、四個小時就完了,求醫都來不及。有沒有方法應對?有。大乘經教裡,佛常講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這是最高的指導原則,科學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。這個病毒細菌是怎麼回事情?從哪裡來的?從貪瞋痴慢疑裡頭變出來的。如果貪瞋痴慢疑要是斷掉,這細菌就沒有了。他有貪瞋痴慢疑,他帶這個細菌;你沒有貪瞋痴慢疑,這個細菌在你身上都不起作用。為什麼?你沒有貪瞋痴慢疑,牠跟你不相應,這就是我們講你有免疫力,牠不起作用。牠是貪瞋痴慢疑,你也心裡有貪瞋痴慢疑,這一拍即合,就這麼回事情!

  所以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,應付二0一二的災難,教給我們斷惡修善。跟佛講的一樣,教我們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你看跟佛法講的完全一樣,他們從科學上研究出來的。我們要把不好的這些毛病、習氣統統給它除掉,問題自然化解,還用得著什麼醫藥嗎?不需要了。沒有這個本事,當然斷貪瞋痴慢疑不是普通人了,至少也是阿羅漢以上,因為貪瞋痴慢疑是思惑,阿羅漢斷掉了。我們沒有斷,把它降低,把它減輕,對財色名食睡適可而止,這就是保護自己。很多同學知道我下午不吃東西,你們知道為什麼嗎?我不是持午,也不是持戒。因為我聽說有糧食危機,我就先做準備,我就少吃一餐,糧食危機一爆發,我一天吃一餐就夠了。有方法對應,養成一個習慣,我一天一點點就夠了。我們了解事實真相,能量,飲食是能量的補充,你不能沒有,可是你要曉得能量消耗到哪裡去了。

  我在初學佛的時候跟李老師多年,曾經有一次跟他老人家討論這問題,我提出來求他印證。那個時候,因為老師一天吃一餐,我也學他,學到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。我一天吃一餐曾經吃過五年,有一段時間,我有經驗。我向老師報告,說能量的消耗,應該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,勞心勞力消耗能量很有限。老師贊同我的話,他說確實是這樣的。所以一般人妄想太多,他要不吃那麼多,他能量補充不夠,像個耗油的車,我們是省油的車,不一樣!我們沒有什麼妄念,天天起心動念是阿彌陀佛,其他念頭都沒有。你看學佛幾十年了,學佛六十年,至少我五十年沒看電視,那時候還是黑白電視,我都不看了。沒有聽廣播,也沒有看報紙,也沒有看雜誌,天下事人家問我,每天天下太平,沒事!人家說這裡有這事,那有那事,我說我沒聽說。「知事多時煩惱多」,不知道不就沒事嗎?心地很清淨,一天到晚阿彌陀佛。每天讀讀佛經,跟佛菩薩做朋友,知道的信息全是佛菩薩的信息,世間拉雜的信息我都不知道。你們可以發信息,我不接收,我有權可以不接收。佛菩薩發的這個信息我天天都接收,所以妄念少了,消耗能量就少,一點點就夠用了。這是在應付糧食危機,那我們這個方法比什麼都妙。不需要跟人家爭,我們處處讓,你想多自在!所以我們預先都有準備。確確實實只要有一點水,一個星期不吃飯,一點問題都沒有,這心是定的,什麼災難來不在乎。

  所以小乘不容易,能把這兩種迷惑,見惑跟思惑斷掉,不再造業了,超越六道輪迴。在這個地方同時我們要覺悟到,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?就是見思煩惱。見思煩惱是六道的因,六道輪迴是見思煩惱的果報,我們想不想再搞六道?不想搞六道,你得把這個兩樣東西放下,放下,輪迴就沒有了,這是比人天高明多了,人天不出六道輪迴,這個超越六道輪迴。可是這些人他能自度,不能度他,說老實話,不是不能度他,他分別沒斷,他說度眾生太麻煩,跟他講又不聽,還要懷疑:算了,隨你去吧!沒有菩薩那個慈悲心。菩薩,你不聽也找你;二乘人,不聽,他絕對不會找你的。你有問題求他他會教你,也很慈悲,你不找他他不會找你,他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無事,這種心態。這個心態是二乘人。

  「三,小乘菩薩之善,慈悲兼濟故是善。然未斷一毫之煩惱,故名為惡」。小乘菩薩,說實在的話,小乘菩薩不如阿羅漢、不如辟支佛,為什麼?人家超越六道,他們超越不了六道。就是說見思煩惱沒有斷,他修六波羅蜜,學菩薩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見思煩惱沒斷。他所修的,我們知道,他的善因善果都在天上,為什麼不說人間?人間沒有那麼大的福報。可是天福享盡可能還墮惡道,所以不能說他是善。「四,通教三乘之善」,三乘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通教三乘。「三乘同斷見思之煩惱,是為善」。通教這三乘人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見思煩惱都斷了,換句話說,他超越六道輪迴,他在哪裡?他在四聖法界。四聖法界有三處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這三處是他們的果報,沒出十法界。「但墮於二邊」,二邊是分別,執著沒有了,他有分別。所以「不見別教中道之理,未斷一分之無明,故亦為惡」。有分別一定就是二邊,不知道中道,這是通教,通教前面通於小乘,後面通大乘。換句話說,他的分別跟無明沒斷,無明是起心動念,執著是斷了,執著的習氣也斷了,但是分別、分別習氣、無明沒斷,所以這也是惡。

  「五,別教菩薩」,別教是大乘,不同前面的小乘,這是真正大乘。「見中道之理」,見中道之理,給諸位說,分別就斷了。分別多半是所知障,古大德有兩句話說得好,「知事少時煩惱少,識人多處是非多」。所以我們就想到,在中國古聖先賢教人,在佛法裡頭佛菩薩教人,為什麼教你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為什麼不教你同時涉獵很多門?怕的是什麼?著相。你能夠不著相那可以,你一著相就變成所知障,變成障礙了,不但障礙你開智慧,障礙你得三昧。這種障礙一發生,你一生所做的功夫,就像現在世間的學術。人世間做學問的人,他用的是什麼心?第六意識的分別、第七識的執著,他用這個心。所以他不會見性,他不會開悟,可能得一點小定,不是大定,這個道理要懂。大乘佛法裡頭不是這樣教法的,你就知道,大乘教學、聖賢的教學目的是什麼?目的是幫助你開智慧,連儒家、道家講悟性,如何幫助你提升悟性,它的方法在此地。但是悟性必須要有根,根有兩種,一種是前世的善根,帶到這一生來的,他心很定。往往這種人你看見他非常老實,他很少妄念,心地純正,沒有什麼歪心眼,不會害人,看他是笨笨的,很老實,好像很愚的人,那個愚不可及,遇到緣他智慧就開了。像中國惠能大師那樣的人,你看砍柴的樵夫,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。每天上山砍柴到城裡去賣,賣了柴,拿著這個錢買一點米、買一點油鹽回家過日子,很辛苦。三天不上山砍柴,家裡就沒飯吃,辛苦一天大概就是維持一天生活,這非常辛苦。人老實,所以這是宿世的善根。

  另外一種是這一生栽培的,從小栽培,先栽培德行,這個非常重要。德行從哪裡學的?跟父母學來的,特別是母親,所以母親是子女第一任的老師。從什麼時候教?小孩一出生,睜眼睛的時候就得要教了。不是你有意去教他,他在那裡看,睜開眼睛他會看,他耳朵就會聽,他看大人言行舉止,他就記在心裡,他就在模仿、就在學習。所以中國古諺語有所謂「三歲看八十」,三歲他已經看了一千天,學了一千天,根就紮得很牢,他都學會了。所以父母在兒女的面前,要知道他看到的是什麼,聽到的是什麼,他接觸到的是什麼,決定要把倫理道德做出來,做出來給他看的。也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做出來給他看,這叫扎根教育。現在沒有了,現在誰懂?這個古書裡頭有記載,沒人懂了。這一千天比什麼都重要,這一千天教好了,這小孩以後好教,省心,不費力氣。大概六、七歲上學,上學是老師給他做榜樣,老師接著去教。有人念書早的大概在四、五歲,還有在三歲,教他什麼?教他識字、教他認字、教他背書。重要的典籍想要讓他學習的,在古時候四書五經是必讀的,這是根,不要講解就是念書。

  為什麼?讓小孩修戒定慧。那個根紮好之後,像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那個根,都是在三歲之前,這一千天裡頭要學會的。這完全是身教,做母親的人做示範,做出來給他看;三歲以後就可以教他,教他背這些書籍。小時候記憶力好,天天背書,一遍一遍的背,為什麼?他要是不背書,他就胡思亂想,他就會學壞;讓他沒有時間去想別的問題,這就是戒律。設計的這些方法,不准他有時間去想,他所想的就是他所念的書,把這個東西記住。很聰明的人至少一天要念一百遍,根性稍微差一點的兩百遍、三百遍,勤能補拙就這個道理。整個小學都是做背誦的工作,年歲稍微大一點,八、九歲的時候背古文,那是什麼?學寫文章了。大概在十歲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,詩詞文章就行了,他都會寫了。會寫文言文,他就直接跟古聖先賢的管道就通了,懂文言文就通了,什麼東西拿來他自己會看。在中國從前教學真高明!現在沒法子比,現在人不學,就吃了大虧。古聖先賢幾千萬年,那種智慧、經驗、捷徑擺在你面前,你不知道,你沒有能力去看它,與你就沒分。如果你真的文言文通了,你這一生就有五千年的經驗,這還得了嗎?古聖先賢那個智慧統統變成你自己的。

  所以現在我們講學習,我們這一生沒福報,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定居,一生都過遊牧生活沒法子定居。所以我很羨慕一生有個小道場,那是非常幸福,他可以做很多好的事業,培養底下一代的人才。因為培養人才,至少要十年定在一個地方,他才會有成就,所以「十載寒窗,一舉成名」。古大德住一個山上,十年不下山,不出山門他心是定的,定生慧。常常往外面跑,法緣很殊勝,煩惱很多,心定不下來,煩惱障、所知障統統具足,這對於他修定、修慧產生大障礙,所以修學難就難在這個地方。我們自己明白了,真想成就完全在自己,自己可不可能?可能。你能找一個比較輕鬆一點的職業,錢賺得少沒有關係,只要能活得下去,有時間去讀書,有能力不跟外頭人往來,保持你的清淨心,讓你的學習不中斷。像劉素雲居士那樣,十年成功了。這個十年熬不過、忍不住,那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。

  扎根還是這個老方法,儒釋道的三個根,加上沙彌律儀,四個根,沙彌律儀在家可以學。要把文言文的鑰匙拿到,熟讀一百篇古文,鑰匙就拿到。然後儒釋道三家,要知道只可以一門深入,就是一部經不斷去重複,肯定有好處,不斷重複你心是定的,你得三昧。不能同時涉獵很多,涉獵很多三昧沒有了,你妄念伏不住。妄念伏不住,智慧不開,你所得到的知識,你沒有智慧。如果是一門深入,你所得到的是智慧,智慧一開,那就恭喜你,你就萬事通,全通了,不但佛法全通,世法也全通。為什麼?一切法不離自性,開智慧是見性,明心見性,這是成佛之道。在佛門裡頭,上中下三根都要走這條路,只有上上根人他特殊,那種根性的人很少。上上根人是什麼?妄想分別執著,他一下就把它放下,他有那個本事,那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。像惠能大師二十四歲成佛了,釋迦牟尼佛三十歲成佛,孔子三十而立就成聖,這都是屬於上上根人,不是普通根性。普通根性一定要靠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才能成就。

  所以聽經,一般人聽經聽不下去,聽了幾堂課興趣就沒有了,這是什麼?業障現前,他有障礙。障礙從哪裡生的?第一個,他對於經教不認識,興趣不濃。第二個,煩惱習氣很重,妄念很多,不能專心,所以聽經、讀經得不到法喜。怎麼改進?印光大師說得好,誠敬,真誠、恭敬。所以頭一個,你要認識古聖先賢,你對他生起恭敬心,你對他生起感恩的心,然後你再去讀經、聽經,就不一樣,你真聽出味道。聽出味道生歡喜心,那你就欲罷不能,你每天不吃飯可以,每天不讀經不可以,這日子過不下去。你到這種程度,這個經教對你產生濃厚的攝受力,你自己才能跟道相應。所以這個要培養,培養的方法一定從《弟子規》上去學,你把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學到了,恭敬心就生起來了。頭一個要感恩父母,要孝順父母,這是原點。所以中國的教育,原點是父子有親,親愛,那個親愛是天性,不是人教出來的。可是沒有人教,慢慢長大就忘掉,這個親愛就沒有了。古人懂得,這個親愛是非常非常可貴,一定好好教,教他在一生當中保持不會變質,這是教育第一個目標。第二個是把這個親愛發揚光大,愛兄弟姊妹、愛你的家族、愛鄰里鄉黨,愛社會、愛國家、愛人類。所以中國傳統教育是愛的教育。大乘佛法的教育是慈悲的教育,慈悲就是愛,為什麼不說愛?因為愛裡頭有情。慈悲裡面呢?慈悲裡頭沒有情,有智慧;換句話說,理智的愛叫慈悲。帶著感情的愛,那就是咱們世間所講的愛。佛法不說這個愛字,說慈悲,這意思要懂得,一樁事情,用心不一樣,一個是用智,一個是用情。從這個地方,你才能生出感恩的心,感恩的心你才能吸收古聖先賢的教誨。為什麼?他們都從感恩的心流露出來,你也是感恩的心,跟他心心相印,那就很容易了。你不是一個感恩的心,你跟他心不一樣,怎麼聽也聽不進去,也不能夠產生法喜,這些道理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  所以別教菩薩這個善就厲害,他見到中道之理。中道,在我們中國人,八德裡有一個忠,「孝悌忠信、仁愛和平」。你看忠的寫法是會意,上面是「中」,下面是「心」,就是心放在中。中是什麼?不偏不邪,不偏不邪這叫中。要有偏有邪那就不是中;換句話說,中是真心,有偏有邪是妄心。有善惡呢?有善有惡也不是中,都是偏到邪上。偏到善是邪,偏到另外一邊還是邪,善惡都是邪,善惡兩面都沒有那是中,叫大公中正。得用真心,不能用妄心。中心是什麼?我們這個經上講的,清淨心、平等心、覺心這都是中。把中分為上中下三品,下品是清淨心,中品是平等心,上品的那是大覺大悟,大徹大悟,覺心這是中。教學的目標都在此地,教你用真心,真心是善。所以別教菩薩,這真是大乘菩薩,見中道之理,理就是性,這善。

  「然猶為隔歷之中道,不能見圓教圓融之妙中,所行帶方便,不稱於理,亦是惡」。這說什麼?簡單的給諸位說,別教菩薩見到中道的理,見到了不會用,在生活上他不會用。理懂得了,用的時候,你看用的是方便、隨緣,隨緣方便,隨緣方便把中道的理可忘掉了。這怎麼回事情?我們得講白一點,大家就明瞭了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雖然隨緣方便,他著相,依然有分別執著的習氣在,分別執著很淡薄了,習氣還在。所以自性,理是自性,自性裡頭沒有習氣,連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沒有。所以他還有習氣,還是惡,這是他的惡。不容易!我們要搞不清楚的話,都以為我們自己心也很善、行也很善,將來果報一定很善。如果來世果報要墮地獄,你就喊冤枉,你說閻羅王,冤枉,我一生都做好事,心善、行善,怎麼你會把我弄到地獄來?你要懂得這個就不冤枉了。什麼叫真善?下面圓教大乘就說出來,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,沒有絲毫念頭為自己,這真善。為什麼?自性清淨心裡頭沒有我,有我就錯了。可是我們還有人,有人不善,為什麼?人我是一不是二,你還分我、分人,你還有分別,那就不善。為一切眾生全心全力服務,絕不求眾生感恩,還要求果報、還要求感恩,不善。別教裡還有這種微薄的念頭,圓教沒有,什麼是善、什麼是惡,我們不搞清楚怎麼行?

  最後講到,「六,圓教菩薩之善。圓妙之理,是至極之善。」這是性德,圓滿的性德,性德是什麼?性德是圓滿的佛法。如果從簡單提綱挈領的來說,古大德說得很好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,下頭有一句「自淨其意」,就圓滿了。如果沒有後面這一條的話,那是小乘、是通教;有這一條,我們才曉得那是圓教。自淨其意,那個淨就是清淨平等覺,斷惡修善跟清淨平等覺相應,跟《金剛經》上講破四相、破四見相應。你斷惡修善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不但不著相,念頭都沒有。念頭是什麼?《金剛經》後半部講,「無我見、無人見、無眾生見、無壽者見」,念頭都沒有,真善!所以說至極之善,還有一點人我的念頭就不善。「然此有二義」,這個圓妙之理,這裡頭有兩個意思,你看第一個,「順實相之圓理為善,背之為惡。」實相之圓理,圓滿的理,我們剛才講的《金剛經》後半部講離四見。如果說四相離了,四見還沒有放下,就不善,那就是違佛教之理,也是背之為惡。你看看這是。第二是「達此圓理為善」,達是通達,是證得了;「著之為惡」,你著相,你以為「我證得了」,那就是惡。自性裡面一法不立,你還有一法「我證得了」,我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那就不善。為什麼?你有能證、你有所證,這是什麼知見?從前面來講是二乘、通教,小乘、通教可以,別教都不執著了,何況是圓教?怎麼還有痕跡(就是起心動念)?分別執著都沒有了,他還起心動念,這不善。為什麼不善?出不了十法界。不起心、不動念這是善,這是圓教善,為什麼?他出離十法界,他到實報莊嚴土去了,那是善。如果他還有起心動念,他是十法界的佛法界,沒有出離十法界,所以那叫惡。

  「上以達圓理為善,著圓理為惡」,著就是起心動念,「乃天臺宗獨特之發揮,其義甚精。」這句話是黃念老的讚歎,天台這個話說得非常精彩!我們再問,念老這個評論精彩,他有沒有著相?他要著相他就不善。如果他是說而無說、無說而說,那就善,橫說豎說沒有動念頭,沒有起心、沒有動念,那善,微妙處在此地。我們修學大乘,當然最好是能到這個境界,日常生活當中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,裡面乾乾淨淨,沒有起心動念,你就是圓教大乘,你就是法身菩薩到這個世間來應化的,為什麼?沒起心動念。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哪來的什麼災難!哪來的什麼疾病!全都沒有,為什麼?他回歸自性。自性不但不是物質,它也不是精神,什麼都沒有,一法不立,它也一法不捨,它遇到緣它起作用,能生萬法。雖生萬法,絕沒有起心動念,這一點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我們要認真努力,用這句佛號把我們的分別執著打掉,把我們起心動念打掉,這個方法妙極了。真正能把分別執著打掉,給諸位說,現前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災難都沒有了。災難是有,與你毫不相關,你不受這個災難,為什麼?境隨心轉。你的心是真心,真心裡頭沒有災難。

  妄心裡頭有災難,妄心裡頭還有染淨,妄心裡頭淨的心沒有災難,清淨心,染污的心有災難。染污的心裡面還有善惡的心,善惡心的災難,善心災難輕,惡心災難重,這就統統都搞明白、搞清楚。我們的標準最低限度,要在染淨裡頭取淨,不要染,那就跟經題相應,清淨。心地清淨,病毒不會傳染,地球什麼樣的災變對你沒妨礙。你居這塊土地上,這塊土地海水上升把它淹沒,給諸位說,有佛菩薩、天龍八部把這個土地托上來,這都是真的,感應不可思議!如果你心裡一慌,一慌張、一害怕,完了,那水沉下去了,掉下去了,為什麼?護法神跑掉了,你是假的不是真的。真的清淨心不動搖,你裡頭還有恐懼、還有害怕,你心不清淨。真正要明理,真正要如教修行。這個天人善惡,這善惡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我們再看接著底下一句,「國土粗妙」,天人是講正報,國土是講依報。人要好,沒有一樣不好,這一點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講得很多。所以中國人對於法制不是很重視,最重視的是什麼?是人的教育。人要把他教好了,法跟制度差一點,不完備,這個好人也能做出好事;如果法制定得再精密,人不是好人,他一樣幹壞事。所以古德有個比喻,他說法,治國之本像一棵樹一樣,一棵樹這是本,這主幹,這叫本。人呢?人是根,人者源也,根源。如果光有法沒有根,這棵樹風一吹就倒掉,沒根。所以中國人你說智慧,他重視根。所以自古以來只要把人教好,法是次要的,不是主要的,人教好了,法可以不要了。胡小林做到了,你看胡小林以前經營公司經營得好累,那個法訂得密密麻麻,一條一條的。學了《弟子規》之後,整個公司員工大家一起學,都依《弟子規》為準則。他說公司裡面這些章程,以前訂的法全部作廢,不要了。人的良心喚起來,人人都為公司,都把公司的利益擺在自己的利益之上,他做成功了。所以這個老闆很輕鬆,天天在家裡念經,現在我聽說在家孝順父母,他也不上班,公司業務是蒸蒸日上。他能盡孝道,一家歡喜!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,才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感恩,沒曉得這麼好。現在這個社會,一切都要做出榜樣給人看,否則的話,你怎麼講人家不相信。做出來,大家看到了,相信了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而且很快,胡小林學傳統文化才不過三年多一點,有這麼樣好的成就,很難得,這就叫真幹。所以境隨心轉。

  粗妙這兩個字前面已經註了,就不再多說了。「粗者不精,妙者勝妙。義寂師曰:淨土之中有粗妙異。粗即變化,妙即受用。義為:淨土之中有粗與妙之不同。粗者,有衰有變。妙者,乃自受用或他受用之實報土。」這是說法藏比丘,隨同老師世間自在王佛參觀考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狀況,看到諸佛剎土裡面淨土(這不是講穢土)有粗有妙。粗有變化,粗是哪些?四聖法界有變化。諸位要知道,四聖跟六道相比,四聖是淨土,六道是穢土。也就是說《華嚴經》上我們讀到,在「華藏世界品」、「世界成就品」,這裡經文上有,確實有不少諸佛的剎土沒有六道輪迴,但是它有四聖法界,它有四聖、沒有六道,這都算是淨土,四聖這是粗,它還是有變化。妙,妙是沒有變化,妙是哪裡?妙是實報土。所以這個妙講自受用或他受用的實報土,就是這尊佛的國土它有實報莊嚴土、它有四聖法界。說明看得多,了解得透徹,在這個裡面取人之長、捨人之短。

  西方極樂世界以後成就了,有沒有淨土?有沒有穢土?阿彌陀佛全有,沒捨棄,但是穢土裡面的惡道他不取。你看西方極樂世界有人天,它沒有三惡道,穢土裡面的惡他不取,穢土裡頭的善他取。當然方便有餘土就是四聖法界,他有,他取了,取了什麼?四聖法界會變,他的四聖法界裡頭勝妙不變。不但四聖法界裡頭不變,連穢土裡頭人天也不變,這個了不起!他的願文裡頭說了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無論是天人、蜎飛蠕動,乃至閻摩羅道,閻摩羅就是地獄道,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」。你看地獄眾生只要一念回頭,斷惡修善,改邪歸正,念佛也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。當然是生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的,可是怎麼樣?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。級別是有,你看有人天、有聲聞緣覺、有菩薩、有十法界裡面的佛,但是到那邊去一律平等,全是阿惟越致,平等了。阿惟越致最低的位次,是《華嚴經》圓教初住,最高的是等覺。我們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們全都是有這種待遇,這個不可思議,這是難信之法!

  惡道眾生帶的業重,人天帶的業比較輕,帶極重的罪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也作阿惟越致菩薩,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。你知道了你才會有信心,我這一生決定能生淨土,我這一生決定能證得阿惟越致,你有信心。淨宗法門能不能成就,全在信願之有無,這蕅益大師講的,你是不是真信?你是不是真想去?真信,這世出世間一切法放下,你是真信。真願,別的念頭都沒有了,一心一意求生西方,這就真的。這個世間還有些拉雜事情沒放下,這信不真,還想做這個、做那個,你的願不切。然後我們再想想,古人念佛,像《淨土聖賢錄》所說的,《往生傳》裡面所講的,裡面一半以上,那些往生的人念佛多久?三年。早年,應該是四十多年前有人問我,出家人,他對於這個有懷疑,他說:這些念佛人三年往生,是不是正好他壽命到了?要不然為什麼這麼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。我當時的回答說,我說「如果說都是壽命到了,這個話很難講,講不通,哪有那麼巧?你說少數有幾個那可以,可以這樣解釋,超過一半以上不可能,那什麼原因?他壽命不要了,這個例子很多。」還有壽命不要了,我念佛功夫到這個境界可以去了,我現在就要去,不想在這裡再住,他就走了,他求佛來接引,佛就真來了,為什麼?障礙沒有了。我們這裡呼,佛那裡就有應,他怎麼會不來!

  如果有這個程度,功夫成了不想去,不想去有原因,不是對這個世間有貪戀,對這個世間有貪戀你去不了,你跟佛沒有感應。而是什麼?而是你有任務,那就是你的願,你發願多帶一些有緣人去,這個可以,這個佛也很歡喜。你還有這個身體在,利用這個身體,那不為自己了,像前面所說的,沒有絲毫為自己的念頭,全是為有緣眾生,要這麼說法。跟我有緣的眾生,他對我能相信,能信、能願,我勸他念佛他肯聽,多帶一批人過去,這行,那住世間長久沒定,還有緣他就還可以多住世,沒有緣他就走了,來去自在,沒有一點障礙。古人能做得到,現在人也可以做到;他們能做到,我們也能做到。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幹?真要幹,第一個不能懷疑,懷疑就變成障礙,懷疑是思惑,貪瞋痴慢疑是重煩惱。有絲毫懷疑,你的功夫就全毀掉,你不能成就。所以要破疑,那就學經教,《無量壽經》多聽,古人說得好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你能把《無量壽經》黃念祖老居士註解從頭到尾念一千遍,你的疑就斷掉,真信切願就現前。

  為什麼?這個書念上一千遍,你就得念佛三昧,你心定了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,這兩句你就做到。其他還有那麼多經,我還沒有學,怎麼辦?不要緊,到極樂世界再去學,這個帳要算清楚。我在這個地方學,我要浪費多少時間,還不能成就,學了怎麼?記不得。念前面不知道後面,念到後頭前面忘掉了,白白的浪費時間。就一樣,一樣搞通了,看看佛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?佛說過「一經通一切經通」,如果這一部經真的搞通,得三昧開智慧了,其他一切經,你拿到面前看全通了,佛說的話真的,不是假的。又何況我們在這個世界的時間短,人壽命短,我就搞一樣。我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到什麼時候學?到極樂世界。所以四弘誓願前面兩願在這裡圓滿,後面兩願到極樂世界圓滿,我是這麼分法的。前面兩願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」,我要在這裡完成;後面兩願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到極樂世界去圓滿。四句在這個地方一次圓滿,我們做不到,沒有這個能力,這邊壽命短。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無量壽,有的是時間,有最好的修學環境,有最好的老師,有最好的同參道友,樣樣順心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你要統統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如何選擇,你自己不就知道了嗎?

  對這個世間,不但沒有不善的行為,一絲毫不善的念頭都沒有,跟阿彌陀佛完全相應。以前做的那些惡事,今天明白了,統統放下,再也不敢幹了。不但不敢幹,連念頭都沒有了,不再想這個事情,徹底放下,回心轉意重新做人。連科學家都告訴我們,改邪歸正,強調的是端正心念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,我們看到古人這個例子,三年成功,長的,《彌陀經》上給我們講幾天?若一日、若二日到若七日,這個法門就成功了,這麼快!三年,一般業障很重的人三年成功,業障輕的人七天就成功了。從這個地方,我們就能夠認識這個法門多殊勝,這個經多妙!這部經,能不能代替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?當然可以代替。不但代替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,它代替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所說的一切經教。為什麼?佛說經教就是一個目的,叫你趕快成佛。這部經是道道地地、確確實實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圓滿成就。我們才真正認識這部經,認識這個法門,你也真正認識阿彌陀佛,也真正認識本師釋迦牟尼佛,感恩的心生起來了。對佛感恩、對法門感恩、對經典感恩,對我們自己這一生有幸遇到了感恩,用感恩的心圓滿成就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