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九十六集)  2010/8/5 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 檔名:02-039-0096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一百一十面倒數第二行,從第二句看起:

  「又《名義集》曰:颰陀婆羅」,這是梵語,「翻為賢護,自護賢德,復護眾生故。或云賢首,以位居等覺,為眾賢之首故」。這一段是為我們解釋名號裡面表法的義趣。梵語颰陀婆羅,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賢護。什麼叫做賢?什麼叫做護?自護賢德,這是賢的意思;復護眾生,這是護的意思。所以賢是對自己來說的,護是對大眾來講的。賢德無量無邊,也就是中國人教童蒙,你看教小朋友,初入學的時候,年齡大概六、七歲,學《三字經》。《三字經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概論,你看看一入門就教這個,就把這個概念先灌輸下去。這種教學方法真正是了不起的智慧;不像外國人,外國人教小朋友,他講得很現實,他說這個大理論小孩不懂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他怎麼會懂?他什麼會懂?小狗叫,小貓跳,這個他會懂,他教這些東西。所以雖然不懂,你不能說他不懂,不能輕看他,小孩的智慧非常高。這是近代西方心理學的醫生用催眠術證實。嬰兒不但出生之後,沒出生之前,在母胎裡面,他就很聰明,母親情緒他完全了解,母親飲食他都能夠感受到。你怎麼能說他不懂?這些人發現之後,才真正想到中國古人講的胎教是大有道理在。

  賢德,就是佛在《華嚴經》上告訴我們的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」。智慧是德,智慧,這裡面講的賢德之德;德能跟相好是此地講的賢,這是自性裡頭本有的。佛這句話裡頭完全是講它的綱領。在教學的時候,佛告訴我們,十善是賢德,自己本有的。三皈五戒、六和、六度、普賢十願,這是把這個綱目都說出來,也不多。在中國老祖宗,我們肯定都是佛菩薩再來的,他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似;再細細觀察,跟全世界這些大宗教的創始人他們在經典裡面所講的,十之七八都相同,不相同的十之一二。不相同的是什麼?生活習慣。這世界上這麼多眾生,居住環境不一樣,文化背景不一樣。所以有些習慣上的不相同,佛菩薩恆順眾生。他在那個環境裡頭,那種風俗習慣對他有好處。寒帶的人習慣於冰天雪地之下生活,他到熱帶他不行,他受不了這邊的氣候。同樣的,熱帶人到寒帶也過不慣。現在交通方便,以前交通不方便,真的有老死不相往來,一生活動就是鄰近幾個村莊,縣城有沒有去過?一生都沒去過。所以聖人的教化隨順性德。

  中國這些聖人教我們什麼?也很簡單,幾千年來不變,這個總的綱領,幾個項目,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中國千萬年傳下來就這一點東西。儒家的四書五經、十三經,乃至於發展到《四庫全書》,裡面說的什麼東西?還不就是這點,絕對沒有離開這四個科目。這四個科目就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。我們再把它歸納,實在講就十二個字,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就這十二個字四個科目,你細細看的時候,四個科目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。中國幾千年的教學,世世代代祖宗的承傳都是這個,從來沒有改變過;只是滿清亡國之後,民國成立,把它疏忽了。民國也沒有改變它,不像從前帝王時代那麼樣的重視,那麼樣的認真。他的認真重視,造成社會祥和,化解許許多多的災難。這些原理我們現在明白了。真的,佛經上所講的一點也沒錯,「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」。我們的心態好,念念沒有離開這十二個字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都能夠不違背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,你不違背它。這十二個字跟佛經典上所說的,跟世界上許許多多宗教家的這些典籍,你去看,完全相同。

  十二個字裡面的核心,那就是愛,仁愛和平的愛。佛家不說愛,叫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為什麼佛不說愛,要說慈悲?因為世間人看到這個愛,愛裡面有情,叫愛情!愛是很好,情就不好了。所以佛不講愛,佛講慈悲。慈悲是愛,裡頭有理智,這個好!愛裡頭要有理性、要有智慧,不要用感情。感情那個愛不是真的,假愛,叫虛情假意,這一定要知道。為什麼?它會變。慈悲是真的愛,永恆不變,它真的!所以佛教用慈悲,就不用愛。但是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宗教典籍看到,神愛世人、上帝愛世人。我們曉得他那個愛是佛家講的慈悲,不是感情用事的,這我們一定要知道。《古蘭經》裡面,你看看重要經句前面都會講到,真主確實是仁慈的。仁慈好,仁慈跟佛法講的慈悲完全相同。仁慈後面是智慧、是理性,不是感情,這是性德裡頭的核心,性德裡頭的中心點。所有一切賢德都是從這裡發出來的,發揚光大的。人能夠自己護持賢德,這叫自愛。

  所以什麼人是真正做到自愛?在佛法講,嚴格的來說法身菩薩,百分之百做到自愛。此地賢護這十六位尊者,真的都是法身菩薩,不但是法身菩薩,是法身菩薩裡面的等覺菩薩,這地位高了,菩薩在佛教裡五十一個位次,他達到最高的位次;再上去一步,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,叫妙覺位。等覺到最高了,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,這最高的一位。我們可以說用《華嚴經》來講,初住菩薩,《華嚴經》上初住菩薩自愛做到了,真的自愛。知道身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再為這個身體造業,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;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了,不再追求名聞利養,那是假的;不再貪圖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,貪瞋痴慢大幅度的下降。那要斷很難,真正斷掉他就成阿羅漢,所以這很困難。在我們修學的階段,降溫了,沒有過去那麼嚴重,這叫賢護。這是我們應該做的,能護持自己的性德,這個地方講自護賢德。這個人,那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他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諸位要知道,與財富不相干,與地位不相干。最好的典型、最好的模範是釋迦牟尼佛。他不是沒有,他出生在富貴的家庭,與生俱來帶來的富貴。他不出家,他繼承王位,我們中國人講「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」,他是這麼一個身分。他聰明,從小覺悟、明白了,十九歲捨棄宮廷的生活,離開家庭去學道。我們現在叫留學,那個時候叫參學,去參訪這些高人,宗教界裡的高人,學術界裡面的高人。我們中國古人常講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。我們能體會得到,你看他的身分,王子的身分,又聰明好學,那麼年輕,十幾二十歲。誰不歡喜這種學生?在那個時代,印度的確是全球宗教之國,無論宗教學術都達到很高的境界。他們用的方法,雖然不是像現代這種科學技術,他們用禪定。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,我們一般人講神通。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東西,在入定的時候,定中能看見。定中能看到過去,能看到未來。所以預言,自古以來就有,我們年輕的時候對這個東西也好奇。

  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,我向他老人家請教,預言可不可以相信?靠得住靠不住?他老人家告訴我,預言離不開數理,它的基礎。在中國的預言離不開《易經》,如果算得很準確,確實可以相信,但是這一種計算確實是「差之毫釐,謬之千里」。為什麼有的預言很準確,有的預言不準確,這個所說的它沒有發生,這就是裡頭有一點點的差誤就不準確了。所以這是在佛家講,他是用的比量,推測的。但是老師說,如果是定中見到的,那非常準確。所以他告訴我,黃檗禪師有幾首預言詩,那個準確。但是那些詩很不容易懂,好像謎語一樣,你很難猜透。那是他定中境界,現量境界。凡是這一類的那就很可靠。

  現在今天這個社會,能夠入定的人恐怕見不到了,已經沒有這個人。在上一個世紀,修行人還有能得定,像虛雲老和尚這種人還有,這個世紀裡頭找不到。內裡面煩惱習氣很重,你沒辦法入定,外面社會上,我們外國人講磁場非常不好。不要說別的,無線電波就干擾你得定。你看現在無線電波多少?不要說別的,每個人手機發出來的電波,這還得了。我們肉眼看不見,你要看得見的話,這整個地球上被這些電磁波密密的覆蓋住。在這個環境裡面,所以人沒有辦法不心浮氣躁!心浮氣躁是什麼?電磁波干擾的,太複雜。這是過去這些技術沒發明的時候沒有這個現象,現在這個麻煩是愈來愈嚴重。科學日新月異,造成負面的影響太大太大,真的是得不償失。擾亂了我們的情緒,障礙了我們正常的生活,正常的心態,正常的思惟。我們在今天怎樣來保護自己?那就是盡量減少這些東西。從前沒有電話,日子不是也過了?現在難道沒有這個東西,日子不能過嗎?哪有這個道理!他會發明,我有權拒絕,不用它。我的日常生活當中,只有別人打電話給我,我從來不打電話給人。為什麼?我不願意造這個罪業,用這個電波去干擾別人,這要懂得。別人打給我,我沒有法子,不能不接受。現在還不錯,有別人代我接受,沒有必要的我就不聽了。所以總得要想方法保護自己。中國人,老祖宗給我們的恩惠太大太大!最大的恩惠就是發明這個文字。文字是一個傳媒的載體,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,你不會念它不要緊,你看到這個字的形狀,你會懂得它的意思,這是智慧,外國文字裡沒有這種效果。智慧的符號,你看久的時候會開悟。這個文字不能改,我們沒有祖宗那樣的智慧,你怎麼能改他的文字?

  所以時時想著「本性本善」,這個本善就是孝悌忠信。我們起心動念,言語造作,頭一個就想到能不能對得起祖宗?能不能對得起父母?我的心行不善,父母不歡喜,祖宗不能接受,那就不能這樣做。我們行孝,我們行悌,悌是尊敬長輩,尊敬同輩。同輩分、長輩分要尊敬,這悌道,從友愛兄弟做起,到友愛一切年齡相同的,輩分相同的。忠於國家、忠於民族、忠於社會、忠於領導。忠是什麼?負責。人言為信,人一定要有信用,不妄語,不兩舌,不綺語,不惡口,都在這個「信」字上。禮義廉恥,處事待人接物,禮不能疏忽;義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;廉是廉潔,知道節儉是美德,決定不浪費。要常常想到,這個世間還有許許多多苦難的人,沒有食物,沒有衣服穿的,沒有房子住的人很多。雖然不在面前,常常想到他們,有緣分,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們,常常為別人想到,心量要拓開。

  早年我在新加坡,我跟新加坡九個宗教相處得非常和睦。任何宗教裡需要幫助的,我們都會自動的伸出援手。有一次有個修女告訴我,非洲那邊人很可憐。天主教派了一個醫療隊,好像有三位醫生、幾名護士,到那邊去幫助他們,她把這個信息告訴我。我當時送了五萬塊美金給她,替我做醫藥費,布施醫藥。過了一個星期,她又打電話告訴我,她說那邊交通非常落後,很困難,能不能送一個救護車?我說好,我就送她一個救護車。我們佛門信徒知道這個事情來質問我。他說:法師,我們信徒的錢,賺來也很不容易,你怎麼可以拿去給外道?我說:什麼叫外道?你去給天主教,那不是外道?我轉來就問他,我說:我們要不要辦養老院?要!要不要辦育幼院?要!我們能不能辦個醫院?要!那人家有病苦要不要救他?要!人家已經派了醫療隊去救,我們投資一點,送一點錢給他,那我們就有股東在裡頭,這有什麼錯誤?他才沒有說話,離開了。所以任何人做的一樁好事情,利益社會的,就是我們自己做的。我們自己沒有力量,生歡喜心,讚歎他;有力量,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,好事!何必一定要自己去做才叫好事,別人做的不是的,這個心量太小,這是違背了性德。任何人做一樁好事,真的是好事,利益社會,利益苦難眾生,我們就應該幫助,沒有二話說的。沒有力量,歡喜讚歎,給他宣揚。自護賢德。

  這十二個字最後四個字是「仁愛和平」,這是達到極處。這十二個字好像十二層大樓一樣,你要曉得根在哪裡?根在孝,孝是第一層,悌是第二層,和平是最高的。它有根、有基礎。你看《無量壽經》,這是淨宗的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淨業三福頭一句話「孝養父母」,第二句話「奉事師長」,孝親尊師是學佛的根基,這兩句沒有,學佛學得再好,沒根,他怎麼會有成就?中國人在這塊大地立國五千年,根深蒂固,那是什麼?孝悌。這十二個字在中國這一塊寶土上耕耘了五千年,現在雖然這一百年疏忽了,根本有沒有動搖?沒有。我們在湯池辦這個實驗證明,原本我們以為這個實驗需要二年到三年才能看到效果,沒有想到,三、四個月效果卓著,說明我們的根在。真的是根深蒂固,人是非常好教的。馬來西亞南洋這一帶,跟中國接觸,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,我覺得至少有一千年。所以這個地方也是福地,也是寶土。提出這十二個德目,大家都歡迎,這是性德。

  所以賢護,要護自己這個德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。能護自己,他就能護別人,復護眾生。怎麼護眾生?教化眾生。教化一定要身行言教,自己沒有做到,叫人做,人家不相信。必須自己做到,你才能感化別人,叫自行化他,這「賢護」兩個字的意思。這一個名號概括所有在家學佛的這些同修,這是一個人的名字,他代表所有在家學佛,這個意義很深,他是總代表,其餘十五個都是分別代表,這是總代表。在家尚且要善護自己的性德,何況出家,那就更不必說。我們看諸佛如來、諸大菩薩、聲聞緣覺,誰不是這樣學習?各個都能夠成就自己,利益眾生。

  下面說,「或云賢首」。這個意思,梵文的意思,颰陀婆羅也有賢首的意思。賢首是「眾賢之首」,菩薩眾裡面的榜樣,菩薩眾裡面的模範,這大眾裡面的首席,所以稱之為賢首。「以位居等覺」,這裡說清楚、說明白了,什麼身分?等覺菩薩。跟觀世音菩薩,大勢至菩薩,文殊、普賢、彌勒菩薩同一個地位,他們都是等覺菩薩。四十一個階級,他是最高的第四十一。所以前面四十位法身菩薩,他們地位最高,等覺最高,是他們的首座,是這個意思。「可見賢護正士,乃示生於王舍城,位登等覺之在家菩薩」。這確實有這個人,釋迦牟尼佛在世,在家學佛的也證得等覺位。民國初年支那內學院創辦人,歐陽竟無大師,我們後人尊稱為大師,在家居士。這個內學院辦的時間雖然不長,只有兩年,兩年真有功德,延續了佛法的慧命。民國初年這些在家的大居士,像江味農居士這些人,出家的,包括太虛法師,太虛法師是內學院的旁聽生,王恩洋居士,這些著名的大德都是出自這個佛學院的。他說得很清楚,他說佛法是師道,師道就是教育。他有一次講演,民國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學發表的,這個講演當時震撼了全國。他的講題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學,而為今時所必需」,這麼一個講題。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,在南京。既然是師道,在教學當中,教學當中老師第一大,尊師重道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。學生對老師沒有尊敬心,什麼也學不到。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。老師教你,你能得多少不在老師這邊,在自己的恭敬心。你能得多少跟自己的恭敬心成正比例,這麼個道理。

  特別說明的,你學佛了,老師第一大。那我是個出家人,我的老師是在家人,記住,老師第一大,見到老師要頂禮三拜,跟見佛一樣。老師是居士,確實如此。這個話,在這個時代,大概八十多年前他所說出來的。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已經表演出來了,做出來給我們看了。我們只知道釋迦牟尼佛,還有個在家佛,大家忘掉了。在家身分跟釋迦牟尼佛地位是一樣的,在家佛,維摩詰居士,跟釋迦牟尼佛同時代。同時兩尊佛,一個在家、一個出家。你看看釋迦牟尼佛的學生,我們在經上看到的,幾乎每部經上都有這兩個人,舍利弗、目犍連,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,目犍連代表神通第一。維摩居士講經,釋迦牟尼佛讓這兩個學生去聽經,見到維摩居士,頂禮三拜,右繞三匝,那個禮節跟見釋迦牟尼佛完全相同。佛慈悲,在那個時候就演出來給我們看,教我們後人懂得尊師重道,特別是教出家人。修行開悟,明心見性,得道證果,在家人有!他達到這個地位,他就是佛,他就是老師。我們對他的恭敬要跟對佛一樣,不能夠把他貶低,不能夠輕視,那你就完全錯了。

  歐陽大師那一次談話,說得很清楚,很明白。我們雖然是後生,他發表那一篇講演,我還沒有出世。我民國十六年出世的,他那個講演是民國十二年。我們讀到了,懂得他的用意。出家人要學謙虛,在家居士他的德能、他的修行比我好的,我應該虛心向他學習,把他看作老師,才能成就自己。所以在這部經上,尤其顯示這種深意。你看出家菩薩只舉了三個人,在家的菩薩舉了十六個。這十六個跟前面三個地位完全平等,統統是等覺菩薩。所以佛在世確實有賢護正士,他生在王舍城,位登等覺的在家菩薩,實際上都是在家佛,維摩代表在家佛,妙覺位。所以在家能夠修行成菩薩,成佛。這就是觀世音《普門品》所說的,「應以什麼身得度,就現什麼身」。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現在家身教化眾生容易,比出家人容易多了。在家可以經營各種不同的事業,可以在各個行業裡面起帶頭的作用,那就是「賢首」的意思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黃念老給我們的開示:「若按今經別意」,這是《無量壽經》,專講淨宗法門,教我們念佛帶業往生。按照這部經,這次講座的意義來看,「據《般舟三昧經》」,《般舟三昧經》上有這麼一段話;「此跋陀和」,前面講颰陀婆羅是一個梵文的意思,翻譯不一樣,音都差不多。颰陀婆羅、跋陀和差不多,就是賢護的意思,跋陀和菩薩,「是念佛三昧發起人」,你看他修什麼?他專修淨土,是念佛三昧的發起人,佛陀在世。「親見彌陀」,他見過阿彌陀佛。這個親見就沒有說得清楚,還是定中見的、夢中見的,有時候確確實實是在清醒狀態之下見到的,親見彌陀。「今故來此勝會,助顯念佛三昧無上法門」。這個會有他在,而且他排名第一,我們就曉得這個會講什麼東西?講念佛第一。他是念佛三昧發起人,代表念佛第一。他在這個大會裡排名第一,這次法會就是講念佛第一,表這個意思。

  第二個菩薩,第二位在家菩薩,「善思惟菩薩,唐譯為善思惟義菩薩」,唐譯是《大寶積經》裡面的。《大寶積經.無量壽如來會》,裡面翻譯的名稱,名字叫善思惟義菩薩。「魏譯」,魏譯的本子在日本流行最普遍。日本古時候大德念《無量壽經》多半是用這個本子,康僧鎧的本子。這個「魏」是三國時代的曹魏。「按《四童子經現生品》」,這個經裡面有介紹。「善思惟等正士,是他方世界來此示現之在家菩薩」。這位菩薩不是娑婆世界的,是客人,是他方世界來的,也來參加這一次的法會,顯示這次法會的殊勝,感動他方世界菩薩來參與。

  「經云:東方去此佛剎十千俱胝,有一世界名寶鳴」。我們這個世界叫娑婆,每一個世界有一尊佛在那裡教化。這一個世界就是一尊佛他的教化地區、教化區。「佛名獅子鳴聲如來。有一菩薩名善思議」,就是我們這個地方講的善思惟。「應托來到此土,化生阿闍世王宮內」,他到這個世界來投胎,生在阿闍世王的宮內,這叫應身,他不是化身,是應身,應化到這個世間來,他方菩薩來的。名號善思議跟善思惟意思相同,說明菩薩的意念,菩薩的心態,純淨純善。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跟我們《三字經》上這句話是一樣的,「人性本善」,是這個善。善惡的善,層次很低,六道裡有善惡;出了六道,善惡就沒有,善惡沒有,才叫淨土。所以它有染淨,它沒有善惡。對六道來講,它是淨土,六道是染污。這個善比這個淨土的層次還要高,佛法裡面講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那才叫真善。因為他們是等覺菩薩,一定是最高的層次,所以我們不能用六道凡夫這個定義來解釋它,那就錯了。

  下面說「南方去此五百億世界,有一世界,佛名寶積善現如來,有一菩薩名寂靜轉」,就是我們這個經上講的「慧辯才」,這慧辯才叫寂靜轉。「於此舍衛城內,生大居士似師子家。西方去此過八億百千佛剎,樂音如來所,有一菩薩名無攀緣」,就是我們這裡講的觀無住。「於此波羅奈國,化生大居士善鬼家。北方去此六萬四百千億佛土,住菩提分轉如來所,有一菩薩名開敷神德」,就是此地講的神通華。「生此毘耶離城大將師子家。此四童子與無量大眾,共來娑羅雙樹所,恭敬供養」。這是記載他方菩薩,他方的等覺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緣很深,顯示出經教裡常講的「一佛出世,千佛擁護」。大家看到釋迦牟尼佛到這個地球上來示現成佛度眾生,這些跟釋迦牟尼佛緣分深的諸佛如來、等覺菩薩統統來了。釋迦牟尼佛降生在迦毘羅衛國,淨飯大王的王宮,這些人各找各的地方,統統都降生來了,以各種不同的身分,有菩薩的身分、有聲聞的身分、有緣覺的身分、有出家的身分、有在家的身分,也有國王大臣的身分,種種不同的身分來護持釋迦牟尼佛。大家來唱這一台戲,釋迦牟尼佛是主角,他們統統都來做配角,讓這台戲唱得圓滿。表演得生動活潑,為什麼?為教化眾生。我們在這裡看到什麼?和諧,沒有嫉妒,沒有爭名奪利。誰來帶頭領導都好,都歡喜,這個我們要學。總的目標方向只有一個,希望把這些迷惑,還沒有覺悟的眾生,幫助他們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就這一個目標。這一個目標方向相同的,所以大家統統都來了。這幾位是佛在經典裡面講到的,而且這些居士是修行證果的居士,在印度當時都很出名,提起來大家都知道。

  再看下面,「又此下光英菩薩等四正士,如《佛名經第七》說,光英、慧上」,慧上此地是智上,「寂根、願慧四菩薩,從四方佛土來集此界之相」,這是化身來的。前面看到是應身來的,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的,叫應身,這是化身。「又《文殊師利嚴淨經》亦說,此四正士從四方來,同上所說」。這佛在經上也可以說是多次介紹。「又《月燈三昧經第三》說:香象菩薩從東方阿閦佛,與那由多菩薩,共來問訊釋迦牟尼佛」。這個香象在我們前面十六位,他排名在第十二。他從東方阿閦佛,他是阿閦佛的弟子,帶了很多人。那由多,我們通常翻為無數,數量太多。帶這麼多的菩薩來,共同問訊釋迦牟尼佛,向釋迦牟尼佛問候,向釋迦牟尼佛請安。「以上賢護」等一直到「香象」,這一共是十位。「其餘六人如《甄解》云」,《甄解》是日本道隱法師他的《無量壽經》註解,這個註解名字稱為《甄解》。這在日本淨宗是非常著名的,他註解的本子也流傳到中國。所以中國淨宗的祖師大德也參考他的註解,這是很有名的解釋《無量壽經》的好本子。「其餘智幢」,就是寶幢。「寶英、中住、制行、解脫等」這幾位,「雖未見經證」,佛說經的時候沒提到他們的名字。但是在《無量壽經》這一會裡面,佛說到,「準前思之」,我們用前面這個標準可以能夠體會得到。「必應是他方來大士也」,必定應該是他方世界到這個地方來,參加釋迦牟尼佛這一次的活動,《無量壽經》的大會。「按《甄解》所註是《魏譯》」,康僧鎧的本子,康僧鎧的本子在日本很出名。「《魏譯》僅列十五正士之名」,這個地方的十六個,《魏譯》的本子只有十五,十五個名字。「其中缺慧辯才菩薩。此菩薩見於《唐譯》。《甄解》以為信慧即慧辯才」。現在信慧跟慧辯才分成兩個人,開為兩人,這才「合十六之數」。因為十六是密宗的表法,十六是代表圓滿,它不是真的數目字,都是表法的。「故知信慧菩薩亦應如寶幢等正士,亦是他方來者」。他不是娑婆世界的菩薩,他方世界的這些菩薩來參與這次法會。

  「《甄解》於此,更有闡明」。這裡把《甄解》這段文抄出來,「文曰:初列賢護等十六正士者,彰此法不以出家發心為本」。彰是顯示,彰明這個法門,不是以出家發心為根本,也就是不是主要為他們說的。「次列他方來者,彰十方佛土中,悉以此法為出世大事故,共來精進求此法。此議甚得經旨」。不以出家,那以什麼為本?以在家為本。特別是釋迦牟尼佛末法往後的九千年。出家人可能愈來愈少,在家修行的人愈來愈多。在家修行修哪個法門成就?就這個法門,肯定成就。這些在家的菩薩給你們做了示現,做了證明,在家能成佛,在家能成等覺,他們來做示範,來讓你生起信心。《甄解》這個說法跟本經的宗旨很相應。底下說「蓋在家修行,最宜持名念佛也」。頭一個賢護給我們做榜樣。「十方大士悉來聽法,表此法殊勝,實為大事因緣故」。這個大事,了生死,出三界,證菩提,得大果,這是大事因緣。

  底下是黃老居士的議論,「又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」。確實名號裡有這個意思。如來有兩個意思,從理上講是自性。人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,你的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就會常常現前。為什麼?心心相印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心現識變」。這是自性能夠提升我們的能量,提升我們境界的理論依據,這是第一個意思。第二個,如來是釋迦牟尼佛、是阿彌陀佛,是已經修行證得妙覺位的這些人。我們的意識就是念頭,念頭不可思議。我們在《還源觀》上看到,無論是有心還是無心,念頭是個波動。這個波動非常微弱,但是它的速度太快,不起波動則已,波動一起來,立刻就周遍法界。這樁事情我們無法想像,沒有想到今天量子科學家他發現,他說的跟釋迦牟尼佛講的非常接近,他說這個波動也是周遍法界。既然周遍法界,這十方法界裡面這些諸佛如來,這個信息他們都收到了。收到,哪有不加持的道理?所以這個信息發出去,是感;諸佛菩薩回來,是回應,感應道交不可思議。肯定的,我相信量子力學再有五年大概就很普遍,這好事情,對我們一般人產生了無比的信心。地球上這麼多災難,可不可以把這些災難化解掉?能!量子提供我們這個理論,這個理論是在大乘經裡面,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說過了。這個古今都是這麼說法的,可見得它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所以只要改變我們的意念,問題就解決了。

  所以我們看到,這是今年的事情。我是在去年下半年,看到劉素雲的一個光碟,是一個新聞記者採訪,不是採訪她的。在東北是採訪另外一個新聞,聽到一個這麼奇怪的事情,得紅斑狼瘡這麼嚴重,居然不用醫藥,也沒有打針,就念佛念好了,感到奇怪,就去訪問她。我看到訪問的記錄片半個小時。這是什麼?意念。跟佛講的這個,跟量子力學家講的完全相應。這樣重的病,她沒放在心上,諸位要曉得,如果得病,常常把病放在心上,太難了,最後是死路一條。人沒有病,身體很健康,常常想著這裡痛、那裡痛,肯定生病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你天天想病,你怎麼能不生病?過去我有個朋友,出家的朋友,他從小出家,被軍隊捉來當兵,無可奈何!所以跟著軍隊來台灣,他就想脫離軍隊,還去過出家生活。那怎麼辦?年歲很輕,就天天想到有心臟病多好。他想了不到一年,真的檢查有心臟病,所以就讓他告假,就離開軍隊。這心臟病一輩子都不能好,也害了他一輩子,從心想生!當時我們年輕,對佛法不懂這個道理。要懂這個道理,告訴他,你的意念恢復正常,再也不要去想心臟病,天天想阿彌陀佛,可能那個心臟病就沒有,就不會跟著他。心想事成!天天想阿彌陀佛,你將來會作佛去!天天想病,你肯定會得大病。這個道理要懂。

  我早年在美國,我很少生病,有一次感冒,找了一個醫生,醫生是中國人。跟我談得也很投緣,有一天我就告訴他,我說:病好,不是醫生治好的。他很驚訝,他說為什麼?我說:信念佔百分之七十,醫生佔百分之三十。病人相信醫生,醫生相信病人,這病很容易好,信心!如果醫生對病人懷疑,病人對醫生也懷疑,對醫藥也懷疑,這病只有加重,不會恢復好的。他聽了,覺得很有道理。真是這樣的,一點都不錯。信心主宰了一切,像現在這個量子力學家很肯定的跟我們說:意念、能量不可思議,意念主宰了一切,甚至於意念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的軌道,有這麼大的能量。而這個意念是每個人自己都有的,但是問題要集中,力量才大。我們的意念分散,一天到晚胡思亂想,所以它力量就很薄弱。所以修定,定是什麼?定是意念集中。你看佛在《遺教經》上說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這句話很重要。你能把意念集中,集中在一點,沒有一樣事情你辦不到。我們要化解地球上所有這些災難,那個意念集中能做到。所以祈禱有效果,不是沒有效果,祈禱的時候,念頭要集中,它才能產生作用。如果意念不集中,這個祈禱就不會產生效果。它都有道理,不迷信。所以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,用什麼來善護念?這個善是最好的,最好的護念,對這些菩薩們,「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三根普被,萬類齊收」,就這四句。

  我在年輕的時候,我記得我講淨土經典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我參考前清乾隆時代灌頂法師的註解。他在註解裡有一句話告訴我們,我們遇到困難,求佛菩薩加持,用佛教的這些方法來化解災難。他說:你的業障很重,所有經教懺法都沒有辦法消除你的業障,什麼方法你用盡了,都消除不了,最後還有一個方法,肯定能把它消除掉,那方法是什麼?一句阿彌陀佛,一心專念。當時我們在經上註解裡看到他這麼寫的,我們對他沒有信心,雖然不反對,也把他的話介紹出來,但是沒這個信心,不了解道理。以後我們學了《華嚴經》,學習賢首國師的《還源觀》,才恍然大悟。再看看現代的量子力學都這麼說,意念集中,這個力量太大。集中在哪裡?集中在一句阿彌陀佛,叫六字洪名,四個字就可以。為什麼?愈簡單效果愈大。這一句佛號真管用。用這一句佛號來加持一切諸菩薩,從初發心乃至於到等覺。你這一念清淨心念這句佛號,力量不可思議。這一句佛號,阿彌陀佛是什麼?是自性的名稱。它翻譯出來,這是印度話,梵語,翻譯出來叫無量,佛是覺悟,無量覺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覺悟。那是自性的本能,自性本來就是無量覺。用這句名號,把自己自性裡面的無量智慧、無量覺悟開發出來,那個作用就太大!早年我們學習經教,這些名詞術語都很熟悉,信心為什麼生不起來?這經教的理我們參不透,也沒有人對我們講清楚,講明白。我們在經教裡面鍥而不捨,下了這麼多年的功夫,慢慢的明白,慢慢的覺悟,肯定,不再懷疑,這個方法起作用。

  我們佛門念阿彌陀佛,基督教念上帝行不行?行。伊斯蘭教念真主,行不行?行。一個道理!只要你把念頭集中在一念,就產生不思議的能量,這個能量能夠解決一切問題。所以總得要道理搞清楚,方法正確,決定沒有懷疑,他不迷信。現在很多人說宗教是迷信,我們聽到了感慨萬千,誰迷信?他迷信。為什麼說他迷信?你說宗教是迷信,宗教是什麼,你知不知道?他不知道。不知道,那個態度,就是你沒有資格說話,你沒有資格比較,你沒有資格批評。你把它搞清楚,你說它是對、說不對,你可以說。你沒搞清楚,這叫真的是迷信。自誤誤人,這個罪過很重很重。因果的定律在十法界,沒有超出十法界決定有因果,沒有辦法違背因果的定律。超越十法界之後,你全都覺悟,全都明白了,自己才真正做得了主宰,常樂我淨這四個字你真的得到,所以有真我。這身體是假我,這不是真我。明心見性之後,真我就找到了。我的定義,是自在的意思,是主宰的意思,你真能做得了主。我們現在做不了主。如果能做主,我年年十八多好!那我才叫真的做得了主。一年比一年衰老,這做不了主。我天天快樂多好,你做不到。這我是主宰的意思。見性,主宰就現前,你真能夠做到。所以末後說「正是賢護之義」。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三根普被,萬類齊收,這十六個字包括全部《無量壽經》的內容。釋迦牟尼佛召開這個會,講這一門課,講些什麼?這十六個字就是的。特別一乘了不起,一乘是成佛,究竟圓滿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「又善思惟,表正智明了,深信佛慧,並表法藏因地五劫思維,結得大願之勝因」。所以名號都是表法的,它代表的是正智明了。正智不是從外來,自己本有的,就是佛講的「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」,這是正智。我們的智慧不明瞭,有了障礙,什麼東西障礙?妄想,第一重障礙;分別,第二重障礙:執著,第三重障礙。所以三重障礙,我們的智慧透不出來,智慧沒有了。其實這是真的,這不是假的,智慧怎麼會透不出來?智慧透過這三種障礙之後,它也透出來,透出什麼?變質了,變成什麼?變成煩惱。所以佛經上講得好,「煩惱即菩提,生死即涅槃」,這話講得很微妙。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,不迷的時候,它叫智慧。迷了的時候,它就叫煩惱。所以煩惱可不可以斷?不能斷。煩惱斷了,智慧就沒有了,它是一體的兩面。所以佛經的正說,叫「轉煩惱為菩提」,要把它轉變,不能斷它。因為它是自性的性德,你斷不了,它永遠存在,不生不滅;但是它有迷悟,迷了就是煩惱,悟了就是智慧。

  只有正智明了,你才深信佛慧。這個佛是證得明心見性的人,為什麼?他的煩惱沒有了,完全轉變成智慧,你得相信他。我們沒轉過來,還是煩惱,沒有轉成菩提。我們轉過來之後,跟他一樣,佛佛道同,不增不減。所以佛法永遠是平等法。佛的智慧就是我們自己的智慧,明瞭了,沒障礙了。我們的煩惱,從佛那邊講,就是佛的智慧,這當中有了障礙,智慧變質,就這麼回事情。變質是一時的,是臨時的,不是永恆的,很容易恢復正常。恢復正常與佛無二無別,所以佛對凡夫尊重,沒有一絲毫輕慢的心理。佛眼睛看一切眾生,跟他是一樣的,無二無別。只要你覺悟,只要你肯把妄想、分別、執著放下,你就跟他一樣。所以深信佛慧是很不容易的,我們是在經教裡這麼長的時間薰習,才慢慢明白了,不再有絲毫懷疑。

  在表法呢?他也顯示出「法藏因地」,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,沒有成佛之前,他在修行過程當中,他的法號叫法藏,法藏比丘,法藏菩薩。在修因的時候,他修了多長時間?五劫,「五劫思維」,這兩個字重要,他想什麼?他想極樂世界,想了五劫,被他想成功,極樂世界現前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不就這麼個道理!我們現在明白了,我們有這麼多同學,你要懂得這句話,裡面含藏的深意,而且阿彌陀佛給你做了證明,極樂世界真的是他想出來的,無中生有。如果我們能用五十年的時間,用一百年的時間在那裡想,想這個地球恢復正常像極樂世界。能不能成功?肯定能成功。只有一個念頭,不能有第二個念頭,第二個念頭夾雜,就把這個念破壞了。同樣一個道理,我們只有一個清淨念頭,想自己身心健康,能不能得到身心健康?能!世間有沒有法?沒有法,什麼法都沒有。有的是什麼?有的是心態,就是意念。所以科學家今天告訴我們,世間所有這些物質現象,都是意念累積連續發生的這個幻相,這叫物質。實際上,物質沒有,任何物質都能夠回歸到能量,這個科學家很早就提出來。質跟能可以互相轉變,提出這麼一個學說。現在量子講得更清楚,所有的物質都是念頭的累積。一個好的念頭,一個純淨純善的念頭,現出來的時候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今天這個社會這麼亂,地球上災難這麼多,是什麼?不善的念頭,自私自利,貪瞋痴慢,損人利己,它統統是這個念頭。這種念頭全世界人各個都是這個念頭,這個集體的意識,力量就大,這個力量可以把地球毀掉。這道理我們搞清楚了,我們要拯救這個地球,念頭轉過來。少數人轉過來都能產生不思議的效果。科學家提供我們一個數字,全世界地球上的人口,百分之一的平方根,不超過八千人,不是八千萬,八千人。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如果能有八千個人集中意念,把這個心態都轉到最好的、最善的,這世界上災難就能化解。我們能相信嗎?現在地球上六十多億人口,八千人能救,你相不相信?那麼多人幹壞事,八千個好人能救。我相信,我憑什麼相信?我們老祖宗有一句話說「邪不勝正」,多數人他是邪知邪見,這八千人正知正見,我相信這句話,邪不勝正。這要發真心,沒有自己,加一點自己私心在裡頭就不行,那就是妄心。我們要用真心,怎樣把妄心變成真心?這四句話好,「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,三根普被,萬類齊收」,這十六個字太好了。最重要的學阿彌陀佛,在因地上一乘願海,一乘是成佛,究竟圓滿。他的極樂世界就這十六個字修成的,善思惟。用了五劫的時間,終於極樂世界出現。「結得大願之勝因」,無比殊勝的因。所以極樂世界是無比殊勝的果報。

  「慧辯才」菩薩,「表明信佛慧,辯才無礙,即經中」所講的「演慈辯,授法眼,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之義」。這個幾句經文,後面會講到。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上,我們在一切時、一切處,沒有受到感染,還能保持住自己清淨心、明瞭的智慧,這靠什麼?靠經教。我相信同學會跟我有同感,我們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是什麼?這個時候在一起學習經教,無比的快樂。方老師告訴我,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們才曉得釋迦牟尼佛一天到晚都在教學,快樂無比。這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教學從來沒中斷,一個人也教他,兩個人也教他,不拘人數多少,沒有一定的時間,沒有一定的場所,見到人他就教,一個不空過。這是模範的教師,典型的教員,好老師!全心全意的教你,沒有一絲毫的自私自利,沒有。幫助你開悟,幫助你明心見性,幫助你回歸性德。你看多快樂!大乘教裡佛常說,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,法喜充滿。這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

  下面「觀無住,見《唐譯》。《魏譯》作空無」。康僧鎧的本子,跟《大寶積經》裡面都翻作空無,跟觀無住是一個意思。「表經中:譬善幻師,現眾異相,於彼相中,實無可得」。這是下面的經文,我們都留到在下面講。這些經文其味無窮。「亦表法藏永劫因行,說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」。這個名號裡頭,也代表阿彌陀佛在因地,五劫修行,這因行;說空、無相、無願,這也是大乘佛法的三法印,我們留著後面再學習。

  「神通華,表從神通力,集萬行之德華,以自莊嚴,具足方便,成就眾生。如經云:遊步十方,行權方便」。他代表這個意思。自己成就跟幫助眾生,不能沒有神通力。神通力的範圍無限的廣大。「神」這個字,你看,我們常說中國文字是智慧的符號。我們從這個字的左面看,左面是個「示」字,你看那個字,用篆字來寫就很清楚。上面一橫短,下面一橫長,這個在古時候的篆字是上。下,上面長,下面短,這是下。這是上字,上字下面有三條垂下來的,這個意思代表上天垂象,用現在的話說,就是自然現象。「示」代表自然現象,你看到自然現象。這邊是個「申」,申用篆字寫,你就看到好像三個關口,這三個關口你都通過了,這就是通的意思。合起來的意思,你能夠通達自然現象就叫做神。所以宇宙大自然現象,你都知道,你都明瞭,這叫神,是這個意思。「神」跟「通」,這個通達意思相通,所以常常連起來用,叫神通。你能夠通達一切法,你有這個能力。這是什麼?這是智慧,只有智慧才能通達,知識不行。知識作用不大,它有侷限,而且有後遺症;智慧沒有,智慧處理問題沒有侷限,而且沒有後遺症。現在這個世界用知識,不用智慧。凡是用智慧的人,心是清淨的,心是定的。所以佛法裡面用龍象做代表,「那伽常在定,無有不定時」,他用龍象。龍咱們沒見過,象見過,你看大象那個樣子就像入定。站著,四平八穩,走著,慢慢的,一步一步,牠都在定中。行住坐臥你看到牠,牠心都定,菩薩要以這個做典型,要常常學到。時時刻刻心清淨的,心是定的。定生慧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反應的是智慧,不是知識。

  所以人不能心浮氣躁,心浮氣躁,老師不要你,真正好老師傳道的,他不要你。為什麼?你學不會。老師看到你的沉靜,看到你的穩重、穩定,這個人是個材料,這法器,他真的會幫助你。你不想學,他也想辦法讓你學。為什麼?他為的是傳道,他不是為的某一個人。重要的是正法大道要有人承傳,這個重要。遇到這種人決定不會放棄,要成就他,跟自己沒有關係,要把道傳下去。這叫大慈大悲,對正法負責任,對一切眾生負責任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明天我們從「光英」這個地方學起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