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三四四集) 2011/3/26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:02-039-0344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三百九十三面,第六行看起。
「寬廣平正,不可限極」。這還是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,這兩句講的是大地。註子裡面,前面這四句話非常重要,「心淨土淨,心平地平,心地平等,則大地平正」。這把西方世界大地平正的因說出來了,也為我們證實心現識變、境隨心轉。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災難愈來愈多,有部分同學警覺性比較高,在電話當中告訴我,在他們感觸當中,好像大災難已經開始了。警覺性高的人,他就把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拿出來多做好事,知道這些東西是帶不走的,確實是有相當的警覺性。在預測,連科學家也是如此,地震、火山、瘟疫會愈來愈頻繁,災難也愈來愈嚴重,甚至於許許多多大災難是沒有遇到的,好像突然來了。在這種環境當中,我們確確實實要把此時此地當作我們這一生當中最後的一天。這個話我跟同學們講了很多次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今天是我在世界上最後的一天,我必須要做些什麼事,自己就明白了,不但不善的事不能做,不善的念頭都不能生,我們希望今天一天是做到純淨純善。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止於至善,這要怎麼做法?我們現在明白了,沒有懷疑,完全肯定,無過於念阿彌陀佛,我今天一天的時間,分分秒秒我都不忘記念佛,這就對了。如果每天都把它看作最後一天,每天抓緊這一句佛號不放,災難降臨的時候,我們就往生極樂世界,無量劫來心目當中所希求的目標終於達到了。
這部經書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,這幾句是地理環境,與心念關係太密切了。心念是因,無比莊嚴美好這是果報,所以心要清淨,心要平等。本經的經題「清淨平等覺」,我常說我們果然得清淨心,清淨心比較容易得,只要我這句佛號念念相續,心就清淨了。清淨心決定生清淨土,凡聖同居土;平等心是更升了一級,心平則地平,生方便有餘土;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生實報莊嚴土。這個因果要相信,淨業三福最後的一條「深信因果」,就是相信這個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。念佛決定得生淨土,這是因果,得生淨土,一生決定成佛,是讓我們相信這個因果。
「《往生論》偈云:究竟如虛空,廣大無邊際。」這就是說西方世界大地的環境,寬廣不可限極,不可限極就是它沒有數量。這個道理一般人很難懂,我們學佛如果是這幾十年都不間斷,聽過《華嚴》、聽過《楞嚴》、聽過《無量壽經》,你就不會懷疑。自性裡面沒有對立的,沒有大小,大小是假的,遠近是假的,先後是假的,這些都是佛菩薩隨順世諦說;隨順佛菩薩說,那是真諦。寬廣平正,不可限極,這是隨順聖諦說的,是諸佛菩薩親證的境界。這些菩薩是法身菩薩,普通的菩薩見不到。那我們平常修行,要不要注意心淨心平?心要清淨就不能執著,心要平等就不能分別,離分別執著,清淨心、平等心就得到。一定要曉得世間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真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法是佛法,非法是所講的世間法,世出世間法都不能執著,都不能分別,你就對了,你才能夠感得極樂世界的淨土。
「《論註》曰:如虛空者,言來生者雖眾,猶若無也。言十方眾生往生者,若已生,若今生,若當生,雖無量無邊,畢竟常如虛空,廣大無際,終無滿時。」我們這個地球有人滿之患,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,極樂世界人再多,每個人感覺得都很舒暢,感覺得空間很大,沒有擁擠的現象,你要問為什麼?大乘經裡面常說的一句話,「稱性故」,它稱性。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違背性德故,我們凡夫具足妄想分別執著,完全違背性德,性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西方境界的環境是性德的圓滿流露,這個境界我們無法想像,只有往生到極樂世界,他就知道了。往生,善中之善,天上人間,包括十法界,沒有比這個更善的。止於至善,講到真實的,那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,這才真正叫止於至善,沒有成佛,不能叫做止於至善,至是無上的意思。所以今天是我們在這個世間最後的一天,還要分別什麼?還要執著什麼?不需要。起心動念還是妄想,你依舊造輪迴業,你怎麼能脫離輪迴?如果把今天這一天抓好,念念是阿彌陀佛,到極樂世界去了。真的要記住!我們能不能往生,關鍵就在今天,古人講的即在當下。「是即《往生論》莊嚴量功德成就。莊嚴之量不可限極也」。這個量是我們凡夫說的限量,極樂世界沒有限量,所以樣樣都是無量,壽命無量,光明無量,國土廣大無量,清淨無量,樣樣都是無量,不可限極。
再看下面一段,說它的莊嚴美好。「微妙奇麗,清淨莊嚴。妙者,勝妙難思也」。勝是殊勝微妙,無法想像。「微妙者,則妙中之妙,難思中之難思」。無法想像,你見到之後,真的出乎意料之外,好到什麼程度你說不出來,你只能讚歎它太好了太好了。「麗者,美好也,光華也。奇者,異也,不耦也,特也,非常也」,有這麼多的意思,不耦是沒有相同的。「奇麗者,特異獨超之美妙與光華也」,它有光明華麗。「如極樂之地七寶所成,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,其光如華,又似星月,故云奇麗。」就好像星星、月亮,顯示自性流露的圓滿出現。
「清淨者,永離染也。莊嚴者,具萬德也。《論註》曰: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,莊嚴佛事。依法性入清淨相。」這一句很重要,我們不能夠輕易的疏忽,它從哪裡來的?它從菩薩清淨智慧業起,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學習的。什麼是菩薩?學佛的人不能不搞清楚,菩薩,梵語具足翻成是叫菩提薩埵,中國人喜歡簡單,把尾音略去,稱菩薩,菩提薩埵。菩提是覺悟,薩埵是眾生,這個眾生覺悟了,就叫菩薩,不覺悟就叫凡夫。覺悟的凡夫,換個名稱,稱他為菩薩。菩薩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念念不離三皈依。覺而不迷是皈依佛,正而不邪是皈依法,淨而不染是皈依僧,你看三皈依起作用。三皈依落實在日常生活,這個人就是菩薩,菩薩真實智慧。智慧從哪裡來?從定中來的,從清淨心來的。定、清淨心從哪裡來的?從持戒來的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不持戒,什麼都沒有。持戒從哪裡持起?記住,從《弟子規》,從《感應篇》,從《十善業》。離開儒釋道的這三個根,無論怎麼樣的苦修勤修都沒有結果,像種樹一樣,樹種在地下,樹沒根,怎麼種都會枯死。這就曉得三個根的重要,三個根必須要修學,三個根永遠不能離,成佛都不離。
我們看一般彩畫的佛像,幾乎一般佛像都能看得到,佛有圓光,頭頂上有圓光,圓光上面有三個字,這三個字梵文讀音叫「唵阿吽」。在中國,有梵文寫的字,有藏文寫的字,也有漢文寫的字,音都是一樣的,都念唵阿吽,這三個字就是十善業,成佛也沒有離開十善業。唵是身業,阿是口業,吽是意業。身業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;口業,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;意業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。這是戒律的根本。小乘人把十善業展開,三千威儀,十善不少,小乘人把它說作三千條。大乘菩薩就更多了,八萬四千細行,十善業展開的。八萬四千細行歸納就這十條,你說多麼重要!有行才有清淨心,十善是清淨業,修成清淨心,清淨心起作用就是菩薩智慧,用這個來莊嚴佛事。這不是人間的富麗堂皇,人間富麗堂皇不能跟菩薩智慧清淨相比。為什麼?菩薩的清淨心能放光,光中還有佛;世間再富麗、再堂皇、再豪華,它不會放光,光中沒佛,往後我們都會讀到。佛事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,這叫佛事,都得搞清楚。世尊用什麼方式來做佛事?用教學,講經教學是佛事。
依法性入清淨相。這就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依法性是什麼?明心見性。清淨相是清淨無為。念老引用《往生論註》,註是曇鸞法師註的,引得特別多,而且好的句子都重複很多遍,讓你將他這個註解看一遍之後,你印象最深刻的,大概就是三句話,「清淨句,真實智慧,無為法身」。為什麼?遍數太多,自然就記得。這是我們念佛人所求的,第一個階段我們要求的,終極的目標那是無上正等正覺。你真正成就清淨句,得到清淨句,得到真實智慧,無為法身,就決定生淨土,往生極樂世界就拿到保證。「又曰:性者,本義。」我們常常稱為本性,它是根本。「能生既淨,所生焉能不淨」。能生的是性,性清淨,所生的是西方極樂世界。能生的是清淨性,法性土,極樂世界的國土哪有不清淨的道理!「因安樂國土是清淨本性之所莊嚴成就也」,跟我們這個世界不一樣,這個世界是穢土,不清淨。現在這個地球,可以說到不清淨之極,到極處了。為什麼會變成這個現象?找根源,人心壞了。也就是地球上的居民心地不清淨到極處,於是整個山河大地都不清淨了。多少年前,我們聽到一個新的名詞「保護環境」。我們年輕的時候沒這個名詞,聽說保護環境也不過就是最近五十年的事情,五十年之前沒有聽到人講什麼保護環境。換句話就是,環境還相當好,縱有污染,不嚴重,沒有人提出保護。到環境染污嚴重,就有人提出要保護環境,要環保。我當時聽到這個名詞,我就想環境有物質環境、有精神環境,精神環境跟物質環境是有關聯的,如果精神環境不保護,物質環境是永遠不可能改善的。這是真的!天天講環保,疏忽了精神的環保,就是清淨心,這個疏忽了。
今天的科學家懂得,物質從哪裡來?物質的基礎是心念,就是你心裡起的念頭,那是物質的根本。那念頭壞了,物質環境當然壞了。我們用科學家的講法,念頭好,物質環境就像極樂世界一樣,無量珍寶所成,哪裡會有災難!看到這一句「安樂國土是清淨本性之所莊嚴成就」,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的地球,地球是娑婆世界南贍部洲,南贍部洲是煩惱習氣嚴重污染之所成就,這都壞了。好像我記得有科學報告,往後的地震大概都是八級、九級的,六、七級是小地震,還可能出現超級的大地震。現在地震頻繁,從來沒有過這種現象,歷史上沒有這種記錄,往後我們大家統統都能看到。今天是三月末了,三月二十六號,四月、五月看看,會不會有更大的地震出現?有嚴重的災害?我們離地震這個地方很遠很遠,一樣也受到災難。
末後是總結,「超逾十方一切世界」。超逾是超過,十方一切世界裡頭沒有。「本經《至心精進第五》」,裡面有這麼一句話說,「法藏比丘願作佛時,智慧、光明、國土、名字,皆聞十方。並曰:我立是願,都勝無數諸佛國者。」這是法藏菩薩,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,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所發的願,他這個願真的是成就了。「由於法藏菩薩因中發超勝無數佛國之願,至作佛時」,他現在成佛了,「本其所願,即自得之」。他的功德圓滿成就,過去所發的願自然現前,沒有刻意去求,自自然然現前。我們讀到這個地方,一定要能想到,中國古人常說,人生在世,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前定是什麼意思?我們看到這個地方,明白了,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前定的,是彌陀在因地作比丘、作菩薩時候所發的願成就了。我們這一生當中的際遇是前定的,怎麼定的?過去生中跟這些眾生有共業,裡頭有無量無數恩怨,貪瞋痴慢不平,這些不善業也自然出現。我們想,它自然碰到,業力現前的。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願力所現的,我們今天這個世界,這一生的機遇,業力所現的。這就全明白了,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,可不能怨人;如果怨人,罪上又加罪了。最重要的,覺悟,了解事實真相,真正覺悟、真正明白了,這一切真放得下,你就得大自在。得大自在的人,起心動念都是積功累德,成就了道業,成就了佛果,這個道理不能不懂。
今天世界人所造的罪業,感召的這些果報,如果大災難一次比一次嚴重,真的像馬雅預言所說的,到明年、後年,幾乎世界上嚴重災難全爆發,可能自己也在罹難之中,不能避免,都有可能。你知道哪個地方不發生地震?哪個地方的山不會崩潰?這些事情沒有人能夠預知的,我們要想到。念念,時時想到佛陀的教誨,經論,經論是佛陀對我們的教誨,告訴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這些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,乃至於自然現象,統統都是有前因後果。迷而不覺,遭遇到的恐怖,驚慌失措;覺悟、明白了,災難現前,心是定的,知道什麼?知道這是業力變現的,我自己的業力,眾生的業力。改變心態就能化解災難,改變心態要與性德相應。
說到性德,賢首大師《妄盡還源觀》上講的四德,那是根本四德;講的三種周遍,三種周遍是事實真相,從三種周遍流出四德。三種周遍是看破,四德是放下。第一個要知道,起心動念,這裡頭兩個意思,起心是自性,動念是阿賴耶;起心是真心,動念是妄心。無論是真心跟妄心,只要一動,就「周遍法界」,這要記住。這什麼意思?我們念頭才動,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全知道了,一個也瞞不住,你的念頭是真是妄?是邪是正?是善是惡?全都知道。迷惑顛倒眾生不知道,心地清淨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,周遍法界。第二個現象,這三個都是屬於自然現象,「出生無盡」。出生無盡是念頭能夠叫遍法界虛空界生起變化,這個不可思議,起這麼大的作用。第三個「含容空有」,這個重要。含容空有是什麼?是心量。含空,心包太虛;容有,量周法界,你的自性本來是這麼大的心量,現在連一個人都不能夠包容,那成什麼話!那你造的業就太重了。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是你本來的心量。看到人一點點不是,就要責備,就不高興,這不像話,沒有包容心。沒有包容心,處處跟人結怨,果報是自然的,你在果報當中,就自自然然處處都是障礙,你有財富也是處處有障礙,你有很高的地位,還是處處有障礙。為什麼?你造的那個業,它就有感這個果報。這個東西只有佛法講得透,講得清楚。所以世出世間聖人教給我們,對人要包容,對人要謙虛。
《無量壽經》上告訴我們,一般人過失很多,經文上說: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,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。不要怪他,要包容他。中國傳統文化以孔老夫子做代表,因為他是集大成者。他老人家教人,他一生自己做到,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」。這兩個字代表夫子一生,他的德行、學問、為人,這兩個字代表了。忠是什麼?真誠。恕是什麼?原諒別人,包容別人。而且《論語》上還有三句話講得非常具體,第一個「成事不說」,這是什麼?多半是壞事,都不是好事,這個事情做成了,不要再說了,已經成了,說了沒用處。「遂事不諫」,事情雖然還沒成功,但是幹的人他有決心,他一定會把它幹成,也不必勸告他了。諫是勸他,勸告他,不必,勸他都不聽,他不會接受,你就不必勸他,隨他去。「既往不咎」,過去的事情不要再追究,不需要再加給他過錯,不管了,就是一筆勾消。這是中國老祖宗教後世子孫,為人處世應該這樣就對了。
大乘菩薩真實慈悲,真誠慈悲!為什麼對那個造作極重惡業的人,還要這樣對他?極惡之人他還是有本性,本性本善,他本來還是佛,一時迷惑,錯了,墮到地獄去了。一定要原諒他,不但原諒他,還得幫助他,他能接受多少,幫助他多少。不能接受的時候,暫時就不要理他;能接受,一定要幫他。這是菩薩,菩薩心裡只有慈悲,沒有怨恨。你害他,毀謗他、羞辱他、傷害他,他心地還是坦然,沒有一絲毫的怨恨,這是菩薩。他看到你在造業,看到你將來受果報,你什麼時候回頭,他什麼時候就伸出援手來幫助你。為什麼?菩薩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,哪有不關懷的道理!哪有不幫助的道理!所以這些是我們要學習的。這讓我們體會到起心動念,這個念頭是染是淨?是邪是正?是善是惡?決定不能疏忽,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,這是智慧。智慧怎麼樣得來?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,方法很多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這麼多法門當中,最方便的無過於念佛。修無法師,泥水匠,沒有念過書,不認識字,往生的時候能說出這麼一句話,「能說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」。這一句話入不入一法句?我們想想看,能不能入一法句?一法句就是真實智慧,無為法身。不簡單!一生就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這一句話就代表他真實智慧,他做對了,你做錯了。為什麼?他能行不能說,你呢?能說不能行。能行的人往生極樂世界,能說的人還搞六道輪迴。這句話裡頭的意思很深!
這向下《光明遍照第十二》文裡頭所說的,「本其前世求道」,這是講法藏菩薩,「所願功德大小不同。至作佛時,各自得之。自在所作,不為預計」。「是故極樂國土,具足莊嚴,超逾十方一切世界」。這真的!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了解這個因果真相,回過頭來看自己現在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我這一生際遇,就是過去生中起心動念一切造作自然感得的,明白之後,我自己可以修正,好處就在此地。我把念頭修正過來,業感馬上就產生變化。所有一切自然感應,我都不要了,我只取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其他的願都放下,只有這一願,這一生就成功。再看下面的經文,這一段經文「問答釋義」:
【阿難聞已。白世尊言。若彼國土無須彌山。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。】
其實極樂世界有沒有四王天?有沒有忉利天?沒有。為什麼?欲界天、色界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都在凡聖同居土;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、佛,四聖法界往生極樂世界,都在方便有餘土,都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那我們就曉得,阿難提出這個問題,是代表一些愚昧無有智慧凡夫而發的。
我們看註解,「忉利天」,忉利是梵語,翻成中國是三十三,中國人叫三十三天。「欲界六天中之第二」,欲界六層天,它是第二層。「在須彌山之頂。中央有一天城,帝釋所居。」帝釋,中國人稱他為玉皇大帝。「四方各有八天城,總數為三十三處,故稱三十三天。此忉利天之諸天與四天王天,皆依須彌山而住。阿難今聞佛說極樂世界無有須彌山,故問上述諸天依何而住」。沒有須彌山,欲界這兩層天他住在哪裡?我們看世尊為阿難尊者的解答:
【佛告阿難。夜摩。兜率乃至色無色界。一切諸天。依何而住。阿難白言。不可思議業力所致。】
答得沒錯,我們看念老的註解。「夜摩具名須夜摩」,具是具足,那夜摩就曉得,夜摩是簡稱。中國人喜歡簡單,不喜歡麻煩,所以把那個「須」字省掉,這個音省掉,稱夜摩,就是須夜摩天。「欲界天中第三天」,第三層天。「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須彌而住,名地居天。夜摩以上住於空中,名空居天」。所以須夜摩翻成中國意思,就是時分、善分。「《佛地論》曰:夜摩天者,謂此天隨時受樂,故名時分」。他每天一定的時間去享樂,就好像學校學生上課一樣,到時間就要進講堂。這個天的福報很大,比忉利天大,每天享樂的時間多。
「兜率」,也是梵語,它的意思是「上足、妙足、知足、喜足」,這些統而言之就是一個,他很滿足,知足常樂。所以很多地方看古大德引用的,都稱為知足天。這個意思好!你看,補處菩薩都住在這個地方,表法!現在彌勒菩薩住在那邊,將來到這個世間來成佛,是娑婆世界第五尊佛,釋迦牟尼佛是第四,他是第五。補處,意思就是後補佛,他後補釋迦牟尼佛。什麼條件才當作後補?知足。這個意思好!知足底下就成佛了,意思就是說你圓滿了,知足就非常接近圓滿。所以它的意思裡頭有上足,上,不是中下,中足上頭還有上足,上足上頭就沒有了。妙足,意思多好。喜足,你看足,它就妙。人要有滿足、知足,那就妙了。人要知足就歡喜,不知足很苦惱,不知足就不妙。上、妙、喜都是從知足而來的。「乃欲界第四天。於五欲之樂,生喜足之心,故名喜足。」對於這個世間五欲之樂,他已經滿足,才能生到這一層天;如果對於五欲七情的享受還有貪戀,他就到不了這一層天。這一層天,知足才能生到這一層。「其內院為彌勒大士之淨土,外院為天眾之欲樂處」。它有內外,換句話說,這一層天是凡聖同居土,內是等覺菩薩修行的道場,他在等待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,他就現身成佛;外院是欲界第四天的天人,他們的報土。
「色無色界」,「色指色界諸天」,十八層,色界十八層天,無色界四層天,「皆位居欲界天之上,住於虛空」。換句話說,他們不住在物質世界裡頭,我們今天講的有形的物質,星球星系,他們不住在這裡,他們住在空中,不同維次的空間,他們叫空居天。如果住在星球上,住在火星,住在水星,住在天王星,那都叫地居天,他不住在空中,他住在地面。「故世尊反問阿難,若無須彌,天即無有住處者,夜摩以上諸天住於何所」。佛這個話問得很好。「今娑婆世界」,我們這個世界,夜摩以上的諸天,「尚能不依須彌,能住於空」,他不依須彌山,能住在空中,叫空居天,「則彼土諸天」,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諸天,「何須有須彌也」。這個意思就說清楚、說明白了。
「阿難答曰:因有不可思議業力,致使諸天依空而住。業者,《俱舍光記十三》曰造作名業。謂身口意之所作名業,作善名善業,作惡名惡業;善業有生樂果之力用,惡業有生苦果之力用,故名業力。」業就是造作。古大德為我們用具體事實來說,正在造作的時候叫事,你在做事,有善事、有惡事,事造作完之後就叫業。你看學生在上課,叫作業,功課統統學完叫畢業,業完畢了。我們正在造的時候就做事,造完之後就結業。業在哪裡?業在阿賴耶。等於說你造作的統統都有檔案,有記錄。收藏在哪裡?收藏在阿賴耶。阿賴耶是你的資料庫,保存很久,永遠保存,你生生世世它都保存住。如果要不保存,你證得宿命通,你怎麼能知道過去世?證得宿命通,沒有別的,就等於說你可以把過去世這些資料檔案統統調出來看,就這個意思。我們凡夫不知道藏在哪裡,調不出來,宿命通的人可以把自己無量劫前的檔案全調出來,知道過去幹些什麼。所以造作不能大意、不能糊塗,你的資料室藏的檔案全是惡業,那就不好。惡業一定感得惡報,遇到惡緣,果報現前;善業感得善果,遇到緣分的時候,這個善果就現前。善果是人天福報,你這一生當中享大福報,擁有財富,或者是你得到很高的地位,全是命中有的,半點不由人。所以這些都不能不知道。
《有部毘奈耶》第四十六卷說,「不思議業力,雖遠必相牽」。這個遠就是過去,幾百年、幾千年、幾萬年,在佛法裡面講無量劫,你所造的這個業力,遇到緣的話,這個業力就會起現行,它起作用。「果報成熟時,求避終難脫」。要是惡報來的時候,你想躲避躲不掉,你一定要受。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非常可怕。人與人這些關係,在我們中國古德講,這就是倫理的關係。倫理是講人跟人的關係,擴大來,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,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,人與花草樹木的關係,人與山河大地的關係,統統叫倫理。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整體,不能分割,佛菩薩知道,所以佛菩薩的慈悲叫「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」。無緣是無條件的,沒有理由的,沒有條件,自自然然應該要做的。凡夫迷失了自性,不知道這個關係,就造作很多錯事情,造無量無邊罪業,是因為無知。業因果報,絲毫不爽。
我們看下面一段經文,佛為阿難解釋什麼叫不思議業。
【佛語阿難。不思議業。汝可知耶。】
你知不知道?
【汝身果報。不可思議。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。眾生善根不可思議。諸佛聖力。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。其國眾生。】
「其國」是講極樂世界。
【功德善力。住行業地。及佛神力。故能爾耳。】
這一段的意思很深,我們看念老的註解。「果報者,據《箋註》意」,《無量壽經箋註》丁福保居士編的。「果報指過去所行善惡,感得之結果與回報,故名果報。本為一體。若細區分,則吾人今日所遇之境界,由於過去世中所造業因之結果,是名果,又對應於造業之緣而報者,名為報。正可生果之物曰因。助其因而促使得果者,名曰緣」。下面舉個例子,「譬如米麥之種子,因也。農夫之耕耘與雨露之滋潤等,緣也。今年米麥之成熟,是以去年米麥為種子,故對應於去年之米麥,則是果。對應於去年之農夫與雨露,則為報也。」這是解釋果報這兩個字,意思不深,我們都能夠看得懂。
值得我們注意的,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之後,當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的時候,我們有沒有會想到將來的果報?這一樁事情要緊。如果我們覺得這個念頭將來的果報不善,現在我們就把它停止,不做了,這是好事;這個事情將來果報一定是好的,那我一定要做。這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,生生世世得大利樂之人。他懂得、明瞭,在這一生當中,所遭遇到許許多多不如意、不善的這些苦報,都知道它的因從哪裡來的。有些是自作自受,那是無怨無悔,我自己造的,我自己當然得承受。有些它不是自己造的因,那是什麼?代眾生受苦,不一樣。自己沒造這個業,可是他受這個報,代眾生苦真正的意思在此地。
弘法利生,好事,勸人斷惡修善是好事,可是真的社會上確實有一部分人不相信,不能接受,還得毀謗你、侮辱你,甚至把你驅逐出境,這叫代眾生苦,就知道這個地區眾生福薄。你看,善法在這裡推不動,有這麼大的障礙,一般稱之為魔障。又有所謂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魔從哪裡來的?不善共業來產生的。你統統把它認識清楚了,你在境界當中也很順利,自自然然相處,就圓滿了。幫助眾生的事情不圓滿,實際上圓滿了。你這個好事被人障礙,怎麼圓滿?你的發心圓滿。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,發心圓滿就是功德圓成。事情沒有圓滿是什麼?那是眾生福報不夠,與你不相干,世尊《楞嚴經》上講的。由此可知,再大的艱難,菩薩不能不發心,不發心就錯了。發心做不到沒關係,一定要發心。
所以你真的發心要幫助眾生,幫助他們破迷開悟,幫助他們學習正法,幫助他們往生淨土,而當中有人破壞,那個力量非常強大,你沒辦法抗拒,或者你離開了,或者你不幹了,其實你的功德圓滿了,你應該感謝那些障礙的人。為什麼?他們不障礙,做得好辛苦;他們一障礙,不要做,功德也圓滿。你想想看誰佔便宜?原來自己佔大便宜,自己不知道。他們那些人造業了,他要受報,我功德圓滿。我不是不做,真想做,但是緣不成熟,功德就圓滿。佛法裡算帳合情合理合法,一點都不冤枉人。不能說人家一障,你就沒有功德了,那我們都洩氣了,功德圓滿了,又不需要去做。所以這個對障礙人生恭敬心、感恩的心,還應該要把自己的功德迴向給他們。為什麼?他們造的罪業將來受苦報,我們將功德迴向給他,他將來受苦少一點,減輕一點。這是我們對他的回報,他幫助我們成就,我們對他的回報,決定沒有一絲毫的怨恨心。學佛不能不懂這個道理,這道理很深,而且這些事情隨時隨地會遇到,在現前這個社會,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都會碰到。所以懂得了,我們就知道怎樣處理,不致於有怨恨,不致於把事情做錯了,沒有一樣不如法。
下面我們再看「不可思議者」,思是思惟,議是言語,不可思議。「超情離見」,情是七情,是情識;見就是你的想法、你的看法;不可思議,超越了。換句話說,不是你的情見能理解的,不是你的情見所能看得到的。後頭這個解釋,「非眾生思維語言之所能及」。這個解釋也很好,是你想像不到的,用現在的話說,是你知識達不到的,你沒法子理解,這個道理太深太廣。「眾生業報」,一般人見不到,業報是兩樁事情,一個是「業因」,一個是「果報」。業報就是業因與果報,都深。有些業因是在現在,果報是在來世;果報是在現前,業因是在前世。「由於善惡之業因,則遭受樂苦之果報」。善因樂果,惡因苦果,絲毫不爽,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。
「《寶積經九十六》曰:閻羅常告彼罪人,無有少罪我能加。汝自作罪今自來,業報自招無代者。」閻羅王告訴受罪的人,閻羅王說的是真話,無有,是我不能加給你很少的罪過。換句話說,我不能給你罪過,罪是你自己造的,你自己受,我沒有權力來加罪與你,來懲罰你,閻羅王說我沒有這個能力。這些果報什麼?是你自己作罪,你今天來到此地,自自然然來到此地,是小鬼去抓你來見閻羅王。那小鬼是閻羅王派的?不是的。那小鬼是誰?是你的冤親債主,把你抓來了。這個要懂得!冤親債主變化作無常、變化作牛頭馬面來抓你,你自己來的,自作自受。業報自招無代者,汝自作罪今自來。這個很好,這四句,「閻羅常告彼罪人,無有少罪我能加。汝自作罪今自來,業報自招無代者」。
「又如《普賢行願品》」,這裡頭也有一段經文。「菩薩自念,我於過去無始劫中,由貪瞋痴,發身口意,作諸惡業無量無邊,若此惡業有體相者,盡虛空界不能容受」。這是《普賢行願品》說的,這懺除業障。菩薩有智慧,菩薩有神通,菩薩知道過去。你看他知道,我於過去無始劫中,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前,菩薩知道,宿命通。由於貪瞋痴,發起身口意,貪瞋痴是業因,造作罪業的因;身口意是造作惡業的工具,是緣,讓你造無量無邊的惡業。假若這些惡業有體相,盡虛空界不能容受,就是都裝不下,你造的業多少?菩薩如是,我們哪一個人不如是?無量劫來肯定造的惡業多,造的善業少,所以在六道裡面的果報,樂報的少,苦報的多,原因就在此地。
「作業無邊,報必隨之」。善肯定有善果,惡決定有惡報,因果通三世,你真的明白、搞清楚了,才真正了解,人一生決定佔不到便宜,也決定吃不了虧。為什麼?果報通三世,你這一生吃虧,來世補償;這一生佔了便宜,來世去還債。殺人一定要償命,欠債的一定要還錢。我有錢,被人騙了,不要放在心上,如果是他的,大概是過去生中我騙了他,現在我還他,這帳了了;如果不是的,他來騙我,來生他還要還你,還你還要附上利息,真佔不到。學佛覺悟、明白了,跟從前不一樣,我欠別人的,還了歡喜,別人欠我的,不要了,我到極樂世界去,我不跟他搞討債還債,在六道裡頭找這些麻煩事情,不要了。好!你騙我錢,我不要了,我到極樂世界去了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