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解演義  (第四五八集)  2011/6/19  台灣高雄  檔名:02-039-045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五百八十面最後一行,從第二句看起:

  「此七覺支之義為:一、擇法覺支,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」,前面我們學到此地,這個意思未盡,還得要補充說明。法無論是世間法、是佛法,如果要想有成就,選擇法門是最重要的一樁事情。一個人一生的吉凶禍福,成敗的關鍵,與這樁事情有極大的關係。我們想想中國在古代,歷史上所記載的古聖先王,我們的老祖宗,確實以智慧簡擇法來教導後人,什麼是真的、什麼是假的。在佛法裡面講,與性德相應的是真的,與性德不相應的是假的。性德是什麼?中國古聖先賢說「人性本善」,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,是讚歎的一個詞句,那就是完美,圓滿到極處,沒有一絲毫的缺陷,這叫善。《大學》裡面所說的,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」,這就說得很清楚了。自性是明德,明是智慧,與智慧相應的這叫明德。在親民,這個親是親愛,五倫第一句所說的「父子有親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凡是由親愛所衍生出來的種種德行,無一不是止於至善,一個人一生才能夠享受幸福美滿的生活。

  擇法這種智慧達到究竟,可以說是諸佛如來。諸佛如來第一個為一般大眾所選擇的正法就是十善業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綺語、不惡口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是真的,所以稱為十善業道。反過來,殺盜淫妄這是假的,這不是真的,這是偽,會給你帶來無窮的災禍。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觀察、去體會,就知道這個智慧比什麼都重要,所以把它擺在第一條,你要覺,你要知道選擇。選擇,各人根性不相同、愛好不相同、文化背景不相同、志趣不相同,但是萬事萬物只要隨順性德就是真的。也就是我們能夠隨順十善業道,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能隨順倫常八德,它的效果跟諸佛菩薩所說的十善業道無二無別。所以中國大乘佛教,唐朝中葉之後,就不再用小乘經論四阿含,不學這個,用儒跟道代替小乘,直接入大乘,這都是祖師大德的智慧簡擇。這一千五百年當中,佛法修學證果確實取得輝煌的成就。

  佛法之衰,衰在最近的兩百年。怎麼衰的?我們擇法錯誤,沒有堅持祖宗的教誨。這兩百年我們受西方文化的影響,相信科學,甚至於我們可以說我們迷信科學。什麼是科學?真正懂得的人並不多。認識科學不是一個壞事情,認識科學把中國老祖宗的聖學丟掉,這就是壞事情。所以今天社會動亂,我們居住這環境裡面的災變異常,為什麼?有人在想,很多人在想,怎麼想也想不出來。為什麼?因為他學了科學的方法論,科學能夠發現有災難,解決不了災難。能夠化解災難需要聖賢智慧的教誨,但是現在說起來沒人相信,這個沒有人相信的原因也是科學造成的。科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,所以今天科學稱為物理學。

  近代的物理學走向兩個極端,一個是研究宏觀宇宙,一個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學,宏觀宇宙是無窮大,量子力學是無窮小,大小兩個極端,有成就。這些科學家他們研究觀察必須有現象,這個現象可以分為三大類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。可是諸法的根源,科學裡講得最好的,認為這是自然現象,講得不算錯,但是他講得很模糊,不夠透徹,為什麼會有這個自然現象他說不出來。佛法裡頭講得清楚。我們前兩年學的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這是隋唐時代華嚴宗賢首國師的一篇論文。這篇論文不長,完全依《華嚴經》,簡單明瞭為我們列示出來宇宙的源起,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,隨順性德,性修不二。為我們提出四大綱領,第一個是隨緣妙用,第二個是威儀有則,第三個是柔和質直,第四個是代眾生苦。這是諸佛如來所示現的化身佛為一切眾生做出來的榜樣,這樣的生活才是究竟圓滿的幸福,具足真善美慧。我們這世間人講真善美慧是假的,有名無實,大乘佛法裡是真的不是假的。這個選擇就完全是真的,我們今天要想離苦得樂,不能不重視這條。

  說到最現實,現在人哪個不想發財、哪個人不想有智慧、哪個人不想健康長壽?非常現實。走遍全世界,不同的國籍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信仰,不同的文化,你問這三樁東西他要不要?統統要,沒有一個說不要的。怎樣才發財、怎樣才有智慧、怎樣才有健康長壽?那你得選擇,這三種都是果報。果一定有因、一定有緣,佛家講因緣果報。你修因、你隨緣,果報就現前。財富的因是什麼?佛告訴我們是財布施,愈施愈多,愈吝嗇就愈少、就愈有限。台灣人在現前這個世間,這個地球上,是一個很慷慨好布施的這麼一個族群,所以這個族群有福報,慷慨布施,捨得。如果我們要聰明智慧,聰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,這一點我們做得不夠,聰明智慧是從法布施來的。法布施怎樣?首先自己要認真修學,你不學你怎麼布施?布施就是為人演說,這是法布施。演是表演,做出來給人看,人家才相信。法布施的難,是你要認真去修學你才有法。像財布施一樣,你得有財,你才能布施,你沒有財拿什麼布施,可是這個施愈施愈多。

  我初學佛的時候,我也跟諸位做過多次報告,勉勵大家,我在沒有學佛之前,人有命運,人一定要認命,你才有幸福,你才有快樂。命富貴,你有富貴的快樂;命貧賤,他有貧賤的快樂,這叫道。幸福美滿快樂,實在講與貧富貴賤不相干,與什麼相干?明理有關係。大乘教裡面跟我們說,諸法實相,你通達諸法實相,與這個有關係。通達諸法實相就叫悟道,就叫得道,你得道了。理明白了,理得心就安,心安就生智慧,智慧就能通達明瞭諸法的真相,這個裡頭有樂,有非常的快樂。你得道了,你可以教別人,永無止境的去教學,你的智慧就不斷向上提升,這是獲得聰明智慧的方法。這不是知識,這是智慧。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,歡喜幫助苦難眾生,犧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你修三種因,一定得三種果報,這是最現實的擇法。

  你要是不懂這個道理,你想發財,那得看你有沒有命,你要沒有發財的命,你一生想盡方法你也發不了財,為什麼?你命裡沒有財,你怎麼發?你懂得佛法,命裡沒有財也能發財。我是個例子,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我的,我用了六十年,非常有效。老師當年教我修布施,那個時候我生活非常艱難,自己做一個小公務員,收入非常微薄,僅僅勉強的維持一個人的生活,哪有錢布施!章嘉大師問我,一毛錢有沒有?我說:有,一毛錢可以。一塊錢行不行?一塊錢也還可以。你就從一毛、一塊去布施,布施的心不能夠中斷,常常有這個心,盡心盡力去布施。真的愈施愈多,錢從哪裡來的我不知道。最近這十幾年來,每年我布施出去做好事,美金一千萬,沒有少過這個數字,我自己都不敢想像。剛學佛的時候,連吃飯都成問題,現在還有這麼大的力量去布施,老師的話沒有騙我,我天天把老師的像供在我面前,感恩!三種布施都是他教我的,我財用不缺乏,不問人要錢,不化緣,常常勸大家不要送錢給我。哪裡來的都不曉得,確實心想事成,想做什麼,財力、物力都不缺乏。現在,現在年歲大了,什麼都不想做了,只是想每天能有四個小時講經,這我就很滿足,其他的什麼都不幹了。海外的朋友們,你們來看我,我歡迎,我不再去看你了,八十五歲可以不出去看別人了。

  所以擇法比什麼都重要。學佛選擇法門更重要,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,這個關鍵就大了。諸佛菩薩、祖師大德慈悲,我們凡夫愚痴沒智慧,不會選擇,可是他們常常叮嚀囑咐教導我們。釋迦牟尼佛在《大集經》裡教我們,正法時期,戒律成就;像法時期,禪定成就;末法時期,淨土成就,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慈悲。我們生在什麼時代?現在生在末法時代,末法一萬年已經過一千年,往後還有九千年。中國古人的記載,這是歷代祖師大德都相信的,沒有懷疑,釋迦牟尼佛出生,周昭王二十四年,你們看看普佛偈讚裡面都說得很清楚,甲寅,釋迦牟尼佛屬老虎的,圓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,世尊住世八十年,我們中國人算虛歲,外國人講七十九年,七十九歲圓寂的。照這個年代來計算,到今年,佛滅度到今年,三千零三十八年,跟外國人講的不一樣,外國是二千五百零六年,差很遠。這個不必去計較,也用不著去考證,這無關緊要,最重要的我們今天是怎麼樣能往生極樂世界,這個問題重要,其他的不重要。

  所以末法已經過了一千年,祖師大德都勸勉我們選擇淨土,好!淨土非常適合於現前這個時代,為什麼?它的經典少,總共只有六部經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這是三部經,還有一部論,《往生論》,原本就三經一論。清朝咸豐年間,魏默深居士,就是魏源居士,把《四十華嚴》最後一卷「普賢行願品」,最後一卷附在三經的後面,叫四經,四經一論。諸位如果看到有四經一論,就這麼回事情,你就了解。十大願王導歸極樂,講得好,為什麼?我們看《無量壽經》的第二品「德遵普賢」,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修什麼法門?個個都是修普賢法門。《華嚴經》上佛告訴我們,菩薩不學普賢法不能成佛,菩薩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賢法門。西方極樂世界普賢法門是主修的課程,必修的課程,所以這部經附在那裡好,應該的。

  民國初年,印光大師又將《楞嚴經》「大勢至菩薩圓通章」附在四經後面,變成淨土五經一論,好不好?好,圓滿了,不必再加,到此為止了。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》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,比《心經》還短,《心經》二百六十個字,《大勢至圓通章》二百四十四個字,可以說它是淨土的《心經》。《般若心經》是大般若的《心經》,《大勢至圓通章》是淨土的《心經》,也可以說是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全部《大藏經》的《心經》。印祖如果沒有這個舉動,我們疏忽了,大意了,體會不到。他這麼一個舉動,讓我們就注意到,細心一觀察,體會到它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說的核心,太重要了!講什麼?就是勸我們念佛往生淨土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必定見佛」。方法很簡單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你就成功,你就圓滿了。所以淨土經論就可以到此為止,不要再加,五經一論分量都很少。

  佛慈悲、祖師慈悲,又告訴我們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你要真正懂得這句話,你這一生沒有不成就的。根利的,你會大徹大悟,會明心見性,決定上上品往生,往生就是成佛。上上品往生,生到極樂世界就是法身菩薩,不必阿彌陀佛加持,你就成就上上品。不能達到這個境界的沒關係,只要能往生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好,到達極樂世界,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給你,你就成為阿惟越致菩薩。阿惟越致是什麼?就是法身菩薩,這個便宜可佔大了,一切法門裡面沒有,一切諸佛國土裡頭也沒有。所以阿彌陀佛被一切諸佛尊稱為「光中極尊,佛中之王」。我們前面學過的,這都是擇法。所以你要會選擇法門,一門選擇了,長時薰修,至少十年,十年就學一個法門,心是定的。

  可是修學之前你必須有基礎,像蓋房子一樣,蓋大樓,基礎打得好,如果沒有基礎,修一輩子不能成功。這個基礎是什麼?就是這些年來我們提倡的儒釋道的三個根,這是基礎,一定要做好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。《十善業道經》上世尊說得好,這個基礎是人天法的根基。你在人道,來生還不失人身,也可能你到天上,什麼原因?十善業道是因。可是你要曉得,《十善業道》是建立在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的基礎上,沒有這個基礎,《十善業道》不能成就。現在學佛的同學,無論在家出家,十善業做不到,什麼原因?下頭沒有基礎。古時候,下面基礎是小乘,我們現在小乘也不要了,儒道也不要了,就變成沒有基礎,你這個地基永遠不堅固,底下的土是鬆的。這樣你才能知道,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跟我們學佛關係是多重要,決定不能疏忽。

  所以儒釋道三個根紮得牢,然後你一門深入,五經一論裡你只選一種就夠了。你用十年的時間,依照一部經專修專學,你的心是定的,一般平常人,這個平常人是三個根的基礎紮好了的這種人,沒有三個根的不算,應該在三、四年就會得念佛三昧,也就是說他得清淨心。清淨心起作用生智慧,不清淨的心起作用生煩惱。得三昧,有個三、四年他就會開悟,縱然不能夠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大悟是肯定有的。過去李老師告訴我,大徹大悟,他所悟的是教理,所以他對於一切經都能貫通,不必學自然就會了,那是大徹大悟。次一等則是大悟,雖然不能通各宗的教義,你本宗會通。本宗通什麼?淨土宗。與本宗有連貫的這些經典你也都能夠通達,這就是古人所說的,一經通,一切經自然就通了,你不需要學,自然就通了。

  這真的嗎?真的。有例子?有,你去看《六祖壇經》,惠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。他不認識字,沒有讀過經,他在五祖道場住過八個月,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做苦工,碓房裡面是舂米破柴,幹這個事情。所以道場裡面的講堂他沒去過,禪堂也沒去過。講堂是解門,禪堂是行門;換句話說,行解他連邊都沒有碰過,他開悟了。他憑什麼開悟?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他就憑這個開悟。他對五祖有萬分誠敬,五祖跟他說話,他就得萬分利益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最後那一天夜晚,五祖跟他講《金剛經》,他不認識字,當然沒有經書,講《金剛經》大意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開悟。悟了以後,後頭不要講了,完全明白。五祖衣缽給他,叫他趕快走,找地方去躲藏起來,怕人陷害他。他就躲了十五年,大家把這個事情忘掉,十五年過去忘掉了,他出來了。

  根據《壇經》裡面所記載,他剛出來的時候,在逃難,路途當中遇到無盡藏比丘尼。這個比丘尼受持《大涅槃經》,我們知道《大涅槃經》的分量很大,兩種譯本,一個三十六卷,一個四十卷,你聽聽卷數就曉得這分量很大。比丘尼天天念、天天讀誦,能大師那個時候二十四歲,他在旁邊聽,聽她念完之後,能大師就把她剛才念的那段的意思講給她聽。無盡藏比丘尼都呆了,真是高人,講得那麼透徹,拿著經本向他請教。惠能大師跟她說,我不認識字,不必拿經給我看。她說,你不認識字,你怎麼會領悟這麼深,講得這麼好!這個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有關係。悟了之後一切經都通了,他認識字,一看就明白;他不認識字,一聽就明白,一接觸就明白,一經通一切經通,沒有障礙了。

  《壇經》上記載的法達禪師,那是個念《法華經》的人,到曹溪去親近六祖,禮拜的時候頭沒有著地。起來之後,六祖就問他,你剛才禮拜,我看到了,頭沒有著地,你有什麼值得驕傲的?他就講,他念《法華經》三千部。《法華經》分量大,一天念一部,三千部也得十年,很難得,不容易。六祖問他,《法華經》講些什麼?他答不上來,反過來向六祖請教。六祖說,這個經我沒有聽說過,你既然念了三千部,你就念給我聽聽。他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念到第二品,六祖就說:可以了,不要再念了,我全明白了。把《法華經》大意講給他聽,他開悟了。再磕頭,頭著地了。諸位想想,你要想通宗通教,不開悟不行。怎樣才能開悟?開悟,實在講個個人都有分。所以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,只要你肯放下,你就開悟。放下什麼?放下妄想分別執著,《華嚴經》上說的。大乘經裡面所講的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,你只把這個東西放下,你就大徹大悟、就明心見性,你跟惠能大師一樣,沒有一樣不通達,世出世間一切法,沒有一樣你不懂。這叫什麼?擇法。我們學佛應該這麼選擇。

  細說淨土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略說淨土就是《阿彌陀經》。《觀經》裡面只講淨土裡頭兩樁事情,一個講原理,一個講方法。原理實在講就是四個字,淨宗的原理四個字,「是心是佛」。就是《華嚴經》上佛講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《觀經》上講得更簡單,是心是佛。方法呢?是心作佛。怎麼個做法?提出十六種方法,就是十六觀,十六種方法最後那一種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是第十六觀,講絕了。經上講得很簡單,是心是佛這四個字,像我們如果在此地講的話,一百年都講不完,字字句句義理無窮無盡,這真的不是假的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所以擇法是我們世出世間成功失敗第一個因素,你選擇適當,你很快就成就;你選擇不當,你的麻煩就來了。中國老祖宗選擇恰當,選擇是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所以世世代代興旺,歷史上所講的盛世太平。最近兩百年把它丟掉,不學了,不要了,惹來這個災難。古人講的,「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」,不相信祖宗,大不孝;不相信聖賢、不相信佛菩薩,大不敬,不孝不敬,災難就來了。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,「精進覺支」,這個覺就是智慧。前面告訴你,沒有真正智慧你就無能力選擇,你不知道選擇什麼好,精進也是如此,沒有智慧你就無法精進。「以勇猛之心離邪行,行真法」,這裡頭講求可大了。什麼是邪行、什麼是真法?這就是第一條,第一條以智慧簡擇法的真偽,邪就是偽。要以勇猛之心當機立斷,不正當的馬上就放下,就把它斷掉。標準在哪裡,邪正的標準?《弟子規》是邪正的標準,《感應篇》是邪正的標準,《十善業》是邪正的標準。至少你要用這三個標準斷惡修善,你才能夠永遠不失人身。你要不出六道的話,你生生世世都在人道,你不會變成餓鬼、畜生,餓鬼、畜生是行邪道,邪中之邪那就墮地獄。行正道的人,果報在人天,修的福報如果太大,人間沒這麼大的福報,你自自然然到天上去了。天有二十八層,福報大小不一樣。七情五欲沒斷,福報最大的,生到欲界他化自在天,欲界裡頭最高的,福報最大的。這一層天人的享受,從物質上享受來講,幾乎跟極樂世界相彷彿,差不多,這福報真大。缺乏的是他沒有真智慧,也就是說,他見思煩惱沒放下,所以他離不了六道輪迴。一心修學禪定的,禪定功深,生在四禪,四禪十八層天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都是三層天,三三是九層天。第四禪很特殊,除了正常的三層天之外,它還有個外道天。哪些人去往生的?修無想定的,叫無想天。之外,還有小乘聖人三果阿那含在那邊修行,他們也有五個不同的宗派,修道的境界相等,都在那邊,叫五不還天。不還是他不會往下降,他只有往上提升,不往下降,也就是不退轉。沒有離開六道輪迴。五不還天向上提升,根利的證阿羅漢果,超越輪迴;根鈍的出不了輪迴,他通過四空天,從非想非非想天再離開六道,生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。

  凡是向上提升,都要靠精進。精的意思,純而不雜叫精;進是往前進,決定沒有後退,這兩個字連起來意思就很明顯,純而不雜才能向上提升。修的太雜、太多、太亂,那就變成什麼?廣學多聞。能不能提升?不能夠,無法向上提升。即使根性大利之人,善根深厚,根性大利,一聞千悟,還得要走這個精進的路,他才能提升、才能超越。如果一昧廣學多聞,最怕的就是所學的那些東西變成所知障,障礙你得定,障礙你開智慧,障礙你往生,障礙你證果,那你就大錯特錯,這個不能不注意。精進兩個字特別注意那個精,一門深入叫精。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那是精中之精,真正把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。我們在《淨土聖賢錄》、《往生傳》裡面看到,功夫念到成就了,自在往生,預知時至,大概要多久的時間?一般講三年。諸位想想,一個凡夫三年就成佛,誰敢相信!這個事情擺在我們面前,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四十年前,台南這邊將軍鄉有一個老太太,念佛三年站著往生。我有一次在中山大學講到這樁事情,我下了講台,還有大概是將軍鄉的那些朋友來聽的,告訴我,他們知道,他們還記得這樁事情,不是假的。這樣的人才是此地以智慧簡擇法的真實,勇猛精進,三年作佛去了。站著走的,沒有生病。那個時候我在佛光山教書,星雲法師買了一塊土地,建了一個東方佛教學院,是一片荒山,什麼都沒有。我在佛學院教書,他們佛光山有長年做工的工人,長工,是將軍鄉的人。我們晚上在賞月,月光非常好,賞月。他跑到我們裡面來,告訴我們這樁事情,是他們的鄰居,告訴我們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老太太人非常厚道慈悲,但是對佛法不懂,什麼神都拜,是個大善人。三年前,她娶了個媳婦,媳婦懂得佛法,就勸她婆婆不要到處去拜,家裡面設一個佛堂,在家裡頭專念阿彌陀佛。老太太有善根,就聽話了,聽媳婦話,就真的不出去亂拜了,一心一意在家裡念阿彌陀佛,念了三年。走的時候她也不說,晚上走的。吃晚飯的時候,老太太告訴她的兒子媳婦,你們先吃,她去洗澡,她也沒有說她要往生,她去洗澡。兒子媳婦很孝順,等她,等了很久沒出來,就去看看,真的她洗好澡了。喊她沒有人答應,去找她,在佛堂,穿著海青,整整齊齊,手上拿著念珠,面對著佛像,叫她不答應,仔細一看,她走了。你看走得多瀟灑。她不說,沒人打閒岔,那麼安詳的走了。她如果一講要往生,可能她媳婦兒子又要說很多話,打她的閒岔,所以她不說。走得那麼自在,三年工夫。這將軍鄉工人跟我講的,我現在把他名字都忘掉了,四十多年了,印象太深了。

  最近前幾年,大概前四年,前四年深圳有個黃忠昌居士,三十多歲,他做實驗,他聽我講經,很多三年就念佛往生,他就發一個願,念三年,看是不是真的能往生。在深圳閉關,向小莉護法,護持他。兩年十個月,他預知時至,自在往生,還差兩個月滿三年,真的不是假的。黃忠昌在關房裡面,每天是念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這會集本,一句阿彌陀佛,心定下來了。凡夫三年成佛,這是人間第一等人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。他告訴我們,人人可以做得到,問題就是你自己肯不肯幹,沒有一個人做不到。所以到極樂世界不難,只是你不想去,真想去是一點都不難。精進我們要學。弘法利生是好事,這是大慈悲心,特別是在現在時代,社會動亂,地球災變異常,真正能夠發大菩提心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,好事情。那你要成就智慧、成就辯才,智慧是主,辯才是附帶的,有智慧自然得佛菩薩加持,辯才無礙,這不是學得來的。可是這個地方,這後頭六個字重要,念念不能忘記的,離邪行,行真法,真法是什麼?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真法,真中之真。所有一切障礙你念佛的,障礙你心地清淨平等覺的,全是邪法,總得要記住。

  第三是「喜覺支」。這個歡喜從哪來的?從覺來的,覺就歡喜。前面講覺就精進,覺就有能力選擇一切法,那他不覺怎麼行!覺從哪裡來?覺從平等心來。平等從哪來?平等從清淨心來。清淨心從哪裡來?從離邪行來。這個地方的喜就是孔子《論語》裡第一句話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那個悅就是這裡的喜覺支。這個喜是法喜充滿,喜悅,這個樂不是從外頭來的,是從內心裡面、智慧裡頭生出來的。你把你所學的,習是什麼?落實了,所學的都變成生活。諸位現在真正發心,把《弟子規》變成日常生活,把《感應篇》變成自己的日常概念,以這樣的基礎再學佛,認真去學《十善業道》,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做到了,你就會有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也就是一般人講的,你已經契入佛菩薩的境界,你得到佛菩薩的氣分,怎麼會不快樂、怎麼會不歡喜!法喜充滿的大樂。

  現在我們學佛沒有得到法喜,沒有得到法喜,換句話說,你沒有得到佛法。我天天念經、天天拜佛、天天念佛、天天聽經,沒得到,這什麼原因?第一個原因,你沒有從基礎上學起。也就是說,你沒有從儒釋道三個根下手,你沒有根。好像蓋房子,怎麼蓋都倒下來,都蓋不起來,你地基沒有做好,這第一個原因。第二個原因,外面的誘惑力量太大,名利的誘惑、五欲六塵的誘惑,你沒有能力抵抗它,你敵不住,到最後就投降,同流合污,你跟它走了。它那個力量太強大,你學佛的力量薄弱,敵不過。所以你還是生煩惱,你不生法喜,原因在這裡,不能不知道。

  那你要問,我怎樣才能學佛真的得受用?得受用的相就是得法喜,你會非常歡喜,你學習會精進,為什麼?你歡喜它,鍥而不捨,你才真正知道這是人生的享受。方東美先生告訴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他老人家在晚年,學校裡面所開的課程全是佛經,這個也是現在世界上沒有這個例子。他在台灣大學哲學系開的課程,大乘佛學、隋唐佛學、魏晉佛學,他開這些課程,大單元,一個單元講一、二個學期。晚年退休,台大退休,輔仁大學請他過去,在輔仁大學博士班講華嚴哲學。當時我對於選修這個課程的同學們,我都送他一套完整的《華嚴經》,《六十華嚴》、《八十華嚴》、《四十華嚴》,每個學生送一套。很可惜他老人家七十九歲就走了,他如果多活十年,對台灣佛教影響就很大。這也是我們台灣同胞沒有福報,這麼好的一個老師。他是從哲學進入到佛學,肯定了佛經哲學是世界上最高峰、最高的哲學。真正在他對於大乘佛法,我感覺到他已經契入的時候,這個時候就走了,非常可惜。他得法喜,所以他把這門東西教給我。我們學佛,有沒有得到真實受用,這個方法可以測驗自己,真的歡喜心生起來,煩惱輕,智慧長,災難現前不驚不怖,不慌不張,這是佛法得受用。這個裡面有大道理在、有大學問在。

  第四個「輕安覺支」,這個輕安是享受,「斷除身心粗重,使身心輕利安適」,這是智慧。為什麼會得到輕安?身心,你看輕利安適,關鍵在放下,他真放下。他把憂慮放下,把牽掛放下,把煩惱放下,把習氣放下,所以才得到身心安穩。這個粗重是什麼?粗重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壓力。他身心都沒有壓力,全放下了,每天生活在這個世間,就彷彿生活在極樂世界一樣,華嚴境界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,生活在無障礙的法界。你要問為什麼?答案很簡單,法爾如是,它本來就是這樣的。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得好,「天下本無事,庸人自擾之」。這個世界本來是極樂世界,是你們自己搞亂了,這話是真的,一點不假。《六祖壇經》,能大師給我們說得很好,他開悟了,頭一句話說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這話說得多好!自性是我們的真心,本來是清淨的,有沒有被染污?沒有,永遠不會受染污,真心。受染污的是什麼?妄心。阿賴耶接受染污,心性不接受染污,沒有染污。換句話說,你用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覺,你用妄心這才有染污,才有妄想分別執著,為什麼不用真心?用真心你就是佛菩薩。

  凡夫成佛在一念,一念回頭我用真心,我不用妄心,你就成佛,經上所講的一切你全得到,都是你自己本來有的。如果你用妄心,你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,這個苦難是自己找的,與任何人都不相干,與你自性清淨心是更不相關。可以這麼說法,都是迷惑惹的禍,一念迷了,惹出六道輪迴、惹出三惡道,本來沒有!現在有沒有?現在還是沒有,而你自己認為是有,這就是麻煩。所以輕安就非常重要,這是學佛最初得到的受用。如果沒有這些真實的受用,誰肯學?今天學佛的人很多,不得受用,不得受用為什麼還要學它?求一點精神寄託,世間太苦了。有沒有得到效果?沒得到。如果說有效果,那大乘經上所說的,阿賴耶裡種下佛的種子,只有這個好處。這個種子沒有發芽,所以實際上的利益不在這一生,來生後世遇到佛緣,也許這個種子會發芽、會茁壯、會開花結果,那就好了。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成就,你首先得肯定只有淨宗法門,只有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許許多多的例子擺在我們面前,這些人為我們作證轉。

  佛教化眾生三種方式,叫三轉法輪。對上上根人不用說話,見到釋迦牟尼佛他就開悟了,佛還沒有說話他就開悟了,根利!佛在那裡表演,被他看出來了,他一看就覺悟了。為人演說,演是表演,宇宙之間這些真理,從他日常生活當中演出來了。上根人知道,中根人就不行了,他看不出來,體會不到,那就得給他細說,用言語宣說,中等根性的人。中等根性是極大多數,所以世尊說法四十九年,現在我們講知識分子,說法是對知識分子說的,這是勸導大家。第三種方法,勸導他,他不相信,他必須自己親眼看見,他才相信,佛就用第三個方法,作證轉,確實做出證明讓他看到,他相信,叫三轉法輪。我們真的看到,真正看到念佛往生,真的往生不是假的。念佛往生真憑實據是什麼?是往生這個人臨命終時告訴家人,佛來接引我,我到極樂世界去了,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說完之後他走了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

  在古代,慧遠大師做最好的榜樣,中國淨土宗的初祖,東晉時代,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,淨土宗開始。祖師大德們所依靠的經典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還沒有翻譯出來,我們相信已經傳到中國來,沒有翻成中文,翻成中文的只有《無量壽經》,這《無量壽經》是最早的翻譯。東林念佛堂的這一百二十三位大善知識,依照《無量壽經》修行,個個成就,統統往生,殊勝無比。這裡頭有不少學者專家,歷史上的名人。我們在慧遠大師傳記裡面,這記載看到的,遠公大師在世的時候,曾經三次在定中見到極樂世界,沒給任何人說。臨命終時,這個境界又現前,他才告訴大家,極樂世界我看到了,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。別人問他,你見到的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?跟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講的一模一樣。先往生的蓮友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,他能說得出來哪些人,跟在阿彌陀佛旁邊,歡迎他到極樂世界去,這是真的,這個不是假的。

  不是說走的時候身體柔軟、頭頂發熱,那個不見得,靠不住,為什麼?生天,身體柔軟,頭頂也發熱;來生到人間是大富大貴,他也有這個相。所以確確實實證明往生,他臨終的時候說出來,臨終心不顛倒,佛來接引他。《彌陀經》上講的「一心不亂,心不顛倒」,不顛倒就是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往生第一個要素。如果臨終的時候迷惑,靠不住。所以像現在所謂老人痴呆症,這個很麻煩,臨終的時候,家裡人都不認識了,他就決定不能往生。人都不認識了,佛怎麼會認識?糊塗了,最怕的是這一招。所以平時積功累德,這是福報,我修的福報不享,臨命終時享,臨命終時頭腦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是最大的福報。人死了會到三惡道去,都是迷惑顛倒去的,哪有頭腦清楚的人肯到惡道去?迷迷糊糊去了,去了之後就出不來。所以要重視五福裡面最後的一個,好死,走的時候走得好,這是五福裡第一福。好死底下一定好生,他不會到惡道去受生。

  修淨土念佛人這種現象很多,他都是來給我們做證明的。現前念佛人肯定得的是輕安,身心沒有壓力,我們常講沒有憂慮、沒有牽掛,雖然災難很多,沒有恐怖,心是定的。除了聽經念佛之外,凡是有利益眾生的事情都做,積功累德,福慧雙修。往生極樂世界人都是有福有慧的人,《彌陀經》上說得很清楚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善根是智慧,智慧是能選擇、能信、能解,這是智慧;真幹,真肯念佛,真願意到極樂世界去,這是福報,這個法門福慧雙修,所以他身心利樂,輕安利樂。日常生活當中你能看得出來,他跟別人不一樣,什麼原因?一般凡人貪生怕死,對這個世間留戀,他不曉得這個世間他死的時候一樣都帶不去,他沒有想到這回事情。得失心很重,佔有的念頭、控制的念頭沒放下,所以他的壓力就很大,他生活不快樂,活得很辛苦。知道這個東西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徹底放下,你身心就自在,你才能得法喜,才能真正的遠離邪行。把經上的教誨你真正能落實,心真發了,從你的法喜、從你的輕安就能看出你學佛的功夫,一般人講看到你的修養,你修到什麼程度,清清楚楚、明明瞭瞭。七覺支我們學到第四,現在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