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解演義 (第五四二集) 2011/8/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9-0542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乘無量壽經解》第六百九十五面倒數第三行,從經文看起:
【佛所行處。國邑丘聚。靡不蒙化。天下和順。日月清明。風雨以時。災厲不起。國豐民安。兵戈無用。崇德興仁。務修禮讓。國無盜賊。無有怨枉。強不凌弱。各得其所。】
這一段我們前面學過,今天再從這裡讀起,這有特別的意思。這十五句經文是佛化政治教育大同之治,是諸佛如來無量慈悲的示現,所以我們認真的來學習它。『佛所行處』是佛陀教育推行產生效果的地區,無論是大是小,顯示出佛教的大同之治,這一點我們要特別留意。為佛弟子,我要把這一段的經訓落實在自身、落實在一家,確實能夠享受到佛菩薩教化的殊勝功德利益。落實到一身,身心健康,幸福快樂,就是早年方東美先生所說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
『國邑丘聚』是佛陀教化的處所,這一部經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講的,那個時候講「國」,無論是在中國、是在印度,都是原始部落的時代,這一定要知道。那個時候的國不大,在中國你看,方圓一百里是大國了,小國二十里、三十里,那就是現在一個村鎮,小國。世尊當年出世,相當於中國周朝,展開我們現在地圖,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,下面延續到珠江流域;珠江就是這個蠻夷之處,也就是文化水平很低。在現在中國地圖上看,大概只有四分之一。四分之一有多少國?八百諸侯,那是國。以後這些統一了,秦統一之後都把這些國劃為縣,也就是一個縣是一個國,甚至於一個縣裡面有二、三個國。國很小,孔夫子周遊列國,大概他走的範圍也不過是一個省,那就周遊列國了。所以一個國現在講是一個城市,一個城,從前築的城牆,那就是國。「邑」就是像現在的鎮,鄉鎮一樣。「丘」跟邑的意思差不多,有大小不同,有時候這個丘比邑大,有的時候這個邑比丘大。「聚」這就是村鎮,小村。現在我們說是縣、鎮、鄉、村,我們住在一個小村,有村長,丘聚就是村。
這個地方有佛教教學,有老師在這裡講經教化。所以得到佛家的教化,人人都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依教奉行。經典上世尊常常教導我們、勉勵我們「信受奉行」,對於佛菩薩聖賢人的教誨要相信、要接受,要認真的把它做到。大乘經裡面佛常常講,信受奉行後頭還有一句「為人演說」。演是什麼?我們自己做到了,表現在我們生活行為當中,展示給大家看,也就是現在所謂給社會大眾做最好的榜樣,人家看了歡喜、看了羨慕、看了感動,看了想向你學習,這是佛陀的弟子,這是聖賢的傳人。演是表演,為人演說。演是身教,說是言教。時時刻刻要存這一個心,幫助正法久住。正法在哪裡?我們的起心動念、我們的言語造作就是正法,正法不在外面,在自己。自己做到了,正法久住住在我身上。我這個身不能常住,身有生滅,我要傳給別人,一代一代的傳下去,正法就不會滅了,傳的人愈多愈好,傳的面積愈大愈好。這是什麼?這叫報佛恩,這是孝道。
我們自己做得再好,如果不傳,那到此就為止了。最重要的,傳人。中國老祖宗所謂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後是什麼?沒有傳人,到你這就終止,這是對不起祖宗,對不起老師,對不起佛菩薩,對不起祖師大德。世世代代傳,我接受到,我享受到,我能不傳嗎?什麼是報恩?傳法是報恩。真正具足傳法的條件也不是容易事情,這樁事過去老師常講可遇不可求。李老師常常告訴我,學生找一個老師不容易,到什麼地方去找好老師?老師要找一個傳法的學生就更不容易。真正遇到,無量的歡喜,這一生沒有白過了。就像接力賽跑一樣,我接到這個棒子,我底下有人,我可以交棒,我能傳下去了。如果我這個棒交不下去,到我這終止,我是罪人。
一個好老師,一生當中能遇到嗎?不見得。有許許多多一生遇不到一個傳人,怎麼辦?著書立說,寫成文字傳給後代,希望後代有人看到這部書,他受了感動,他認真學習,依教奉行,他就接班接上去了,用這個方法。孔子跟孟子沒有見面,孟子是孔子的傳人,這個大家都承認。沒見面。孔子過世了,孔子的書,寫的文字留在世間。孟子得到了,非常歡喜,依教奉行,讀孔子的書,學孔夫子之為人,有疑惑的地方向孔子弟子請教。孟子那個時代,孔子的弟子還有幾個在世間的,向他們請教。他學得很像,所以後人尊孔子為至聖,尊孟子為亞聖。你看當時跟孔子在一起學習的,沒有人能比得上孟子,在中國歷史上開私淑弟子之門路。我的老師不在世間,他的著作在世間,我依靠這個學習,真是他的弟子,真正是他的傳人。在佛門裡面也有一個顯著的代表,蕅益大師,蕅益大師私淑蓮池。蓮池大師往生了,沒見過面,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間,他得到了,歡喜,讀誦,依教奉行,學得很像,很像蓮池大師。蓮池大師,淨宗第八代的祖師,蕅益大師第九代。
所以真正發心肯學,老師不在面前沒有關係。孔子的著述流傳到今天都還在,這兩千年中沒有再出一個孟子,什麼原因?不是不能,而是不肯。真正肯學,直接繼承孔子,像孟子一樣,是做得到的,不是做不到。孟子把孔子東西學到家了,就是四個字依教奉行,沒有自己的意思。後人依教奉行裡有自己的意思在裡頭,就破壞,學習成績就降低了。豈不是印光大師所說的誠敬,孟子對孔子有萬分的誠敬,他得到圓滿的利益,萬分利益,後人對孔子有百分誠敬、有十分誠敬;十分誠敬的,君子,百分誠敬的是賢人,萬分誠敬才到聖人。為什麼我說人人能做得到?釋迦牟尼佛說得很清楚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。孔子本來是佛,你本來也是佛,你怎麼能做不到?你能做到。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,你就是本來佛。孟子放下了,而且放得很早,他體會到了,他說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這個心是什麼?這心就是妄想,你把妄想放下就是。惠能大師放下了,跟釋迦牟尼佛境界無二無別。這些菩薩、羅漢也都放下,沒有放乾淨,沒有徹底放下。這個東西難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不容易。
每個人讀了佛經、聽了佛法,都知道佛法好,都很羨慕,為什麼做不到?放不下,認為放下太苦了。這個世間大家都認為財色名食睡、五欲七情是享受,享受捨不得放下。真正覺悟的人,他知道這不是享受,這是什麼?諺語所謂苦中作樂,不是真享受,是苦中作樂,樂過了還是苦。只有真實智慧的人,他看到了,他明白了,他放下了。沒有看破,沒有體會到,他不肯放下。換句話說,沒看破、沒放下的人,縱然在佛法裡面修行,修得好像很不錯,五欲六塵境界現前,還是保不住,立刻就被吸引過去了,就墮落了。有些人墮落了知道,但是他回不了頭來,一個是貪念,一個是面子問題。那是什麼?將錯就錯,這就錯到阿鼻地獄去了,再回頭不曉得是哪一生哪一劫。
覺悟要快,覺悟要保持,保持的方法就是經教。我們在這裡就深深的體會到,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一生講經教學。經典上沒有記載釋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,沒有放過假,天天講經教學,四十九年沒有中斷,這是給後來弟子做最好的榜樣,學佛要這樣學法。出家就幹這個事情,教學,教一輩子,你會教出味道出來,這裡頭有樂。方東美先生知道,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個生活自在。捨得盡。現在我們看到這些報告,我這個桌上有一份同學們收集的資料,每個月新聞標題,都是關於災難的,三月有八十二起,四月有五十九起,五月有六十七,六月有一百五十五,七月有一百九十六起,現在是八月,我估計八月一定會超過兩百起,從來沒有聽說過的,災難怎麼會這麼多,而且一個月比一個月嚴重。所以我們想到這個地方,這一段經文比什麼都重要。
我們把佛法落實到自身,身心安樂,健康快樂,幸福美滿。為什麼?我們學佛第一個認知,人沒有死,這個你一定要肯定,你心就定了。生命是永恆的,一切眾生不生不滅,這是真的。如果真的死了,死了什麼都沒有了,那輪迴就沒有了,怎麼會有輪迴?輪迴說明你沒死,你這個身體失掉了,你再去找一個身體,就這麼回事情,所以死了以後就生。中國聖人懂得這個道理,在中國古人他講「終始」,他不是講始終。你看一年,臘月三十這一年終了,第二天就開始了,初一,終始,終始是永恆不斷。我們人也一樣,死生,這個身體死了,底下一個身體就生了。那麼關係,我們愈生愈好,一世比一世好,這個是大吉大利。如果一世不如一世,那個就錯了。
如何能夠保住我們來世比這一世還好?現在我們明白了,六道裡頭的捨身受身誰在主宰?不是閻王,不是上帝,不是佛菩薩,是你自己的心行主宰著你。你的思想純正、見解純正,言行都能做社會大眾表率,你來生比這一生肯定殊勝。福報如果是更大的,人間沒有,你就到天上去了。天有二十八層天,那是你修積善法往生的處所。如果現在知道了,這宇宙之間有個極樂世界,有一尊阿彌陀佛,那個地方不錯,我想去。到他方世界諸佛國土往生要修積功德,福德不行,福德不出六道輪迴,功德就超越了。功德怎麼修?功德跟福德在形式上沒有兩樣,都是斷惡修善,用心不一樣。功德是忘我,像《金剛經》上所說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你所修的全是功德。如果有自私自利,有名聞利養,有個我在裡面,就變成福德。差別在此地。六道凡夫修的全是福德邊事,為什麼?他的我沒有捨掉,他執著這個身體是我,這錯了。佛法從小乘初果、大乘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,就把我放下了,不再執著身是我。身真的不是我,身有生死,我沒有生死。我,迷了叫靈魂,覺悟了叫靈性。靈魂活動的空間超越不了六道輪迴,靈性可大了,遍法界虛空界都是它活動的空間。
所以我們的修行沒有其他的目的,提升自己的靈性。第一步的功夫,放下所有一切的惡念(不善的念頭),頭一個修善。佛法裡面十善業,我做到了沒有?做不到。做不到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很好的扎根教育的基礎。中國在古代,扎根教育是從胎教開始,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,就教小孩。母親的思想純正,沒有邪念,沒有惡念,心情好,一舉一動都很穩重,不急躁,這小孩在胎胞裡他所得到是純正。小孩出生之後,父母在小孩面前所表現的如理如法,他全學會了。所以《弟子規》不是教小孩念的,不是教小孩背的,也不是講給他聽的,是父母在他出生以後做到,做給他看。父母還年輕,他的父母還在,他怎樣對他的父母,小孩看到了,雖然不會說話,也不會走路,他眼睛會看、耳朵會聽,他都能感觸到,都在學。從出生學到三歲,一千天,這個根根深蒂固。古諺語有所謂「三歲看八十」,意思就是說從出生到三歲受到這樣好的教育,到八十歲不會改變,這是扎根教育。所以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》是父母做給兒女看的,是這麼教出來的。
古時候小孩七、八歲上學,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把平常你所學會的這些道理講給小孩聽,為什麼要孝順父母,為什麼要相信因果,老師像講故事一樣講給小朋友聽。同時教小朋友背書,背書是什麼意思?修根本智。根本智是什麼?根本智是無知,「般若無知,無所不知」。無知是什麼?清淨心。教他背書,他心就清淨,就不胡思亂想了。小朋友要不給他背書,他也會胡思亂想。所以根本智大家不好懂,換一句話你就好懂,清淨心。如何把小朋友的清淨心保持住?讀聖賢書是最好的辦法。每天只教他念一段,不要太多,這一段要重複一百遍、二百遍、三百遍,要讓他重複,目的就是不准他胡思亂想,也不准他提問題,念就好了。「問什麼!長大自然就懂了」,這真的,不是騙他的,叫根本智。聖賢典籍,從小時候大概十歲以前幾乎統統都背過,一輩子不會忘記,要用的時候引經據典,隨手拈來,他都記住了。
良好的習慣都從小時候養成。不殺生,養他什麼?慈悲心。慈悲心必須要養成他不吃眾生肉,為什麼?不忍心。這裡不講因果,單單講慈悲心。人要懂得因果,不敢吃眾生肉。人有慈悲心,不忍心吃眾生肉。人要有慈悲心,不忍心害別人、傷害別人。為什麼?不道德。如果懂得因果,不敢吃眾生肉,不敢傷害別人。為什麼?要有報應的。善心善行有善果報,惡念惡行有惡報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,我們前面一品學得很多,前面一品專講善惡報應,一點都不假。
我學佛半年就吃長素,為什麼?我懂的理並不多,我害怕果報。這個果報是我親自看到的,我看到我父親走的時候的果報。父親是個好人,他造的罪業很重,什麼罪?喜歡打獵。抗戰期間他是軍人,軍械官,管什麼東西?管武器,所以槍枝彈藥就非常方便。我記得那個時候我大概十五、六歲,家裡面長長短短的槍八枝,管武器的,子彈是一箱一箱拿回家來的,所以打獵了。每天早晨起來,天還沒亮,就把我跟弟弟叫起來,跟他一起去打獵。我弟弟他還很小,他不敢放槍。我們十六、七歲,就可以了,我也跟著他一起打,打了三年。每天至少都要打十發子彈,所以槍法是練出來的。要不要瞄準?不需要,幾乎是百發百中,我也練到這個本事,天天練,天天打。
學佛之後一回想,我父親死的時候是跟《地藏經》上所說的完全一樣,看到山往山上跑,人骨瘦如柴,可是力氣很大,幾個人都抓不住他,看到水就往水裡面鑽,非常可憐。那是什麼?殺生的果報,打獵在山上,抓魚在水裡頭。魚是怎麼抓的?用炸藥,在水底下爆破,魚整個翻上來。一顆炸藥下去之後,總有幾千條魚。那個時候不知道,所以戰爭那些年當中生活非常艱難,我們家裡天天有野味吃。可是勝利之後,也不過就是五年之間,他就遭這麼痛苦,這樣死去。我學了佛,一看《地藏經》就呆了,講的完全一樣,不敢吃肉了。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修布施,我頭一個就是學放生。自己沒有這個力量,大眾放生,我們歡喜出錢出力,跟著一起去。這個罪業造得太重了。《楞嚴經》上說得好:「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」,你吃牠半斤,來生要還牠八兩。這是說業因果報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
這些年來,好像是整個宇宙、整個世界來了一個總清算。許許多多學佛的同學,在家、出家的都有,冤親債主來索命的、來討債的,時有所聞。這個事情不是迷信,不是假的。也就是最近大概三個月之前,有個學佛的同修,在家的,他氣喘病很多年了,老是治不好。閉一個月關念佛,發現氣喘是一個冤親債主住在他身上,叫他受這個罪,這才發現了。發現之後他真懺悔,他稱氣喘菩薩,稱他這個債主,要求他不要跟他為難,讓他能夠把經念好,能把佛號念好,希望這個冤親債主菩薩跟他一起修行,他把自己修行功德迴向給他,求生淨土。這個心一發,果然氣喘病就沒有了。他說氣喘菩薩在不在?在,就在他身邊。一個月以後,他告訴他,阿彌陀佛接他到極樂世界去了,他氣喘病就沒有了,不用治就好了。以後立刻就想到,他臉色很難看,他就想到了,是不是又是冤親債主找的?果然沒錯,是冤親債主。他臉真是不好看,像酒糟一樣,他叫他酒糟菩薩。也用這個方法求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真慈悲,把他接引到極樂世界去。這兩個毛病很多年,得了很多年都沒辦法,非常痛苦,這問題解決了。所以讓我們回想,我們身體這裡不舒服、那裡不舒服,肯定都是冤親債主住在身上找麻煩的,不學佛的人不知道,要受煎熬,要受報應。學佛的人明白了,給他迴向,給他供牌位,超度他。他歡喜了,離開了,你的病就好了。所以自身、家庭都得好處。
『靡不蒙化』,你從這一句上看,佛所行處就是教學,就是辦班教學。沒有這樣的因緣,一個人也教,也要講,兩個人也要講。我們早年學講經,李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,到哪裡去講?到同修家裡去講。禮拜一在張家,禮拜二在李家,一個星期一次,那你找個五、六家就很熱鬧,天天都要講。聽眾,二個、三個,四個、五個。只要真正發心,每天講,不能休息,休息就生疏了。如果三個月不講經,就忘掉了,六個月不講,就完全回去了,全都還給老師了。所以那個時候老師規定我們這些同學,每個星期至少要講一次,不能再少的,當然是多多益善。我離開台中到台北,一個星期那個時候講五天,每天大概都要講三個小時。這個消息傳到台中,老師桌子一拍,這還得了!一個星期講十幾個小時。老師的標準是一個星期講一個小時就很可以了,不能不講。愈講愈多,我講到最多是每天九個小時,上午三個小時,下午三個小時,晚上三個小時,每天最少不會少過一個半小時。現在都是兩個小時,以前一堂是一個半小時。不能停,講不能停,學不能停,一停麻煩就出來了。靡不蒙化。
『天下和順』,這是社會得到效果,社會安定和睦,我們佛法講正報,得利益了。下面是依報,『日月清明,風雨以時,災厲不起』,這個三句物質環境,所謂是自然災害統統化解了。『國豐民安』,這個地區物產豐富,人民安樂。『兵戈無用』,沒有戰爭,也沒有盜賊,太平盛世。『崇德興仁』,崇尚道德,這教出來的,仁慈博愛。『務修禮讓』,禮決定不能少,人與人之間相處要互相讓,不能爭。今天世界為什麼會變這樣?就是教育裡面理念錯了,教競爭,這西方教育,跟東方教育不相同。西方教育從小,從幼兒園就教競爭。西方人的理念,不承認人是好人,認為人的本質是醜陋的,是惡的,不是善的,不相信世間有好人,這是西方人的人生觀,跟東方人不一樣,中國千萬年來老祖宗傳下來的「人性本善」,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不一樣。今天西方已經走到盡頭,走投無路了,社會的動亂,地球的災變,他慌了。
今年三月我在澳洲,澳洲的朋友,這幾個朋友在政治上都很有地位的,到圖文巴來看我。問我一個問題,現在的社會,他是講整個世界,能不能再恢復安定和平?我告訴他,我說可以。湯恩比博士說過,英國人講的,「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,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」。孔孟學說是什麼?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」,仁義是孔孟學說的核心。仁是愛人。現在人不愛人,現在人傷害別人,所以世界變成這個樣子。如果人人能夠愛人,他就不會傷害人,不會破壞大自然,社會就有救,所以要提倡仁。義是什麼?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這叫義,也就是所謂天理良心,處事待人接物得有良心,利益眾生,不能夠傷害眾生。
我說孔孟的手段柔和,《論語》上說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」。忠是講的用心,沒有偏心,沒有邪心,沒有邪念,沒有偏心,這叫忠。恕是什麼?要饒恕別人。今天這個社會,全世界,哪一個不犯過失?哪一個不造罪業?所以不能用法律來制裁。如果用法律,他會反彈,又會造成社會動亂,不但解決不了問題,把社會愈搞愈亂。怎麼辦?要饒恕。你要問我,為什麼要饒恕他?你要憐憫他,他為什麼做錯事情?他沒有受過教育,他不懂。今天整個社會問題,你追根究柢是教育出了問題,不是別的。《三字經》上就講得好:「茍不教,性乃遷」,你要不好好教他,他就學壞了。全是學壞了,全是教壞了,從幼兒園就教競爭,這成什麼話?中國古時候從小教什麼?教讓,沒有教爭的。小孩在一起,忍讓。長大懂事的時候,謙讓。成年,踏進社會,禮讓,讓到底,大家都相讓,這個世界和諧了。
你說貪污,今天的官哪個不貪污?如果貪污都治罪,全國官員都要治罪,這成什麼話?不可以這樣做法。不管他貪多少,一筆勾消,你貪多少就是你的,不再過問你,你以後不貪就好了。可以做財產調查統計,承認你,你有多少財產。所以不能懲罰,要有憐憫心,讓他真正安定下來,國家不處分你了,過去錯了就算了,從現在起好好的學習聖賢傳統文化,這就好了,學了之後你就明白,你就不好意思再做錯事了。所以心量一定要大,一定要包容,一定先要求得社會的安定,安定當中把教育辦好,問題就能解決。他們聽了很同意我的看法。
另外有個人也提這個問題,也是很尖銳的,這我從來沒有聽說過,現在西方人開始質疑民主制度是不是最好的制度?問我這麼一個問題。我是告訴他,大凡一個制度,都是時代所產生的,適應這個時代,這個時代所需要的,他用某一種制度。所以制度不是永恆不變的,但是制度並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教育。為什麼?今天的問題,人心壞了,什麼制度在他手上,他都會利用它圖自己的名聞利養。如果人是好人,再不好的制度,他都能做出好事。人是壞人,什麼好制度,他一樣幹壞事。你要再問我,我就想到一樁事情,如何把這個民主制度的優點跟中國帝王時代那些優點、好的地方集合起來,那就變成很圓滿的一個辦法。能不能做到?能做到。中國舊社會裡面所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好東西,集合在現在政黨政治,政黨政治培養國家各個階層的領導人,要求他們把這些道德都做到,人都變成好人,他都能做好事。真正懂得了,沒有不肯幹的。
日本稻盛和夫他懂得,他把中國這些好東西完全學到了。他個人,日本人稱他作聖人,個人的修養成功了。走到全世界,沒有一個不尊敬他的、不佩服他的。他有什麼?把中國古聖先賢東西做到了,孔子的仁做到了,孟子的義做到了。自己開了兩個公司都進入世界五百強。五十年來的經營,沒有一年是虧損的,年年賺錢,什麼金融風暴、經濟泡沫,與他毫不相關。你問他怎麼經營的?用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經營的。中國老祖宗在政治上第一個理念,孟子所說的「民為貴,君為輕」,稻盛學會了。所以他的公司為什麼永遠那麼樣的興旺?他就把這個觀念學到了,在他公司就開始落實。公司裡面員工為貴,老闆為輕。公司盈利,第一個是員工的,第二個利益是顧客的,最後的利益是公司的,跟西方這個經濟完全是相反。所以員工個個高興,個個都認真拼命在做。為什麼?利益第一個是他們的。如果你經營一個國家,你是國家領導人,利益是全國老百姓的,這國家肯定富強。所以這些道理他學會了,他真的落實了,所以他的影響很大。現在年歲大了,好像今年八十歲了,到處在外面講學,傳播他的理念。所以「崇德興仁,務修禮讓」非常非常重要。後面,『國無盜賊,無有怨枉,強不凌弱,各得其所』,這是經典裡面佛化政教大同之治。
後面黃念老的註解,我們把它念一遍。「佛所行處,指佛所行履之處,即所到之處,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」,我們把這個總結,佛陀教育推行之處所。中國古時候寺院庵堂是學校,不是宗教,這個要知道。你看寺院裡面綱領執事,跟現在學校完全一樣。住持方丈是校長,首座和尚是教務(大學裡教務長),維那是訓導長,監院是總務長,跟現在學校分工完全相同。所以方東美先生給我講過幾次,佛教要復興,一定要復興叢林制度。叢林制度是什麼?大學,中國古代的叢林就是現在的大學。恢復教學。叢林是學校,裡面有很多科系,就是各種不同的宗派。你想學某一個宗派的典籍,專門有老師在教導,所以叫分座講經。那什麼意思?不同的教室,開不一樣的課程。所以它確確實實是學校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一定要回歸到教學、回歸到學校,佛教才能夠常住世間。其他宗教也一樣。今年梵蒂岡還有活動,去年我曾經去訪問過,討論到這些問題。今年的活動,我還是要強調這個問題,宗教一定要回歸到教育,它對社會才有真正的貢獻,宗教在這個世間可以傳下去。如果不回歸到教育,非常可能被淘汰掉,那就真可惜。
「國」,國家,邑是鄉里。「丘」有兩個意思,《會疏》裡面講「山丘」,第二個是《周禮》裡面講「四邑為丘」,丘就好像是鄉鎮一樣的。聚是聚落,就是村落、村莊。「望西云:小鄉曰聚。國邑丘聚表佛所行之處所」,這裡有佛教的學校,寺院庵堂是學校,這個地方有經典的教學,所以「無不蒙受佛之教化」,這句話很重要,「故云靡不蒙化」。既受到佛的教化,「則必感降吉祥。故得天下和順乃至各得其所」,這就是這一段文所敘說的。「天下和順」就是世界大同,「萬邦和睦」就是天下一家。「日月清明,風雨以時」指的是風調雨順,沒有旱災、沒有水災、沒有風災,沒有冰雹這些自然災害。「災厲不起」,「災」指的是災禍,「厲」是瘟疫。「謂既無山崩、地震、海嘯、陸沉等禍,水火刀兵等災,又無瘟疫流行之厲」,這社會多麼祥和。
這些災難的根源,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,難得被近代科學家證明了。近代科學家發現一樁事情,人的念頭能夠改變外面的物質現象。所以佛在經上說,地震是傲慢。那個地區居住的人很傲慢,那個地方的地震就很多,傲慢感得的是地震。海嘯,這是貪婪,貪心感得是水災。陸沉,現在所講的天坑地陷,這個是屬於懷疑。對於自己懷疑,對於父母懷疑,對祖宗懷疑,對聖賢懷疑,對佛菩薩懷疑,就會有天坑地陷。水火刀兵,水是貪,火是瞋,刀兵是戰爭。五毒具足,五毒是貪瞋痴慢疑,統統具足,災難就起來了。瘟疫流行,這是一切惡業的感召。惡業裡頭最重的是殺業,殺業裡面是貪吃,每天想想看,被殺害、被吃掉眾生有多少!
還有一個,殺人。什麼地方殺人?墮胎是殺人。每天我們居住這個都市裡墮胎有多少?我聽有人告訴我,全世界每一年墮胎超過五千萬,兩年就超過一億;兩年,一年的時候五千多萬,兩年就一個億,這殺人。這些嬰兒到這個世間來,佛講的四種緣,不是四種緣不到你家來。來報恩的,你把他殺了,恩變成怨。他是來報仇的、報怨的,你把他殺掉,怨上又加怨。他是來要債的,你把他殺掉,債上又加命債,這個麻煩大了,今生後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你怎麼會有好日子過?你運氣很盛的時候,他在旁邊看著你,不敢惹你。你運衰的時候,他就附你身,就來找麻煩,所以麻煩大了。真正把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們起心動念自然就謹慎。不能有惡念,殺盜淫妄決定不能做,這是惡業,決定有惡果。貪瞋痴慢疑是煩惱的根,一切惡業的根本,我們沒辦法斷,至少我們要把它控制、把它降溫。一定要把欲望放下。欲望是緣,欲望放不下,貪瞋痴慢疑五毒就會現前。這個東西現前,就會造殺盜淫妄,就造業,有意無意都在造。
今天這個災難現前不是沒有原因。我們自己一定要謹慎,要認真努力去念佛。說實在的話,今天除念佛之外,沒有第二個路子可以走。災難真的就在眼前。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,我們在這個地球上,與大家有共業、有別業。能不能免?我覺得那不是重要的事情,重要事情是要覺悟、是要明白,不善的念頭、不善的言語、不善的行為一定要放下。印光大師教我們,常常想到「死」。他老人家晚年都閉關,他的關房我去看過,蘇州靈巖山寺,我相信很多人去看過。關房很小,他自己拜佛這個地方很小的一個房間,裡面就一張桌子,一尊佛像阿彌陀佛,很簡陋。阿彌陀佛後面掛著一個大字,他老人家自己寫的,「死」,貼在佛像後面。桌子上只有一對蠟台、一杯供水、一個小香爐、一個引磬、一個小木魚,其他的什麼都沒有。祖師修行居住的地方,那是我們修行人最好的榜樣,真放下了。
心行不正,這一次的災難大概都不能避免。不能避免,不要害怕,念佛求生淨土就好。所以,這是好事情。我們的身體保不住,身有生死,我們自己沒有生死,這個一定要懂得。死了以後,你又會去找一個身體,這叫輪迴。所以身不是自己,迷的時候叫靈魂,靈魂出不了六道,覺悟的時候叫靈性,靈性超越六道了。怎樣才覺悟?放下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這就覺悟了。覺悟之後,你的靈性活動的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,哪裡都能去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身體很麻煩,衣食住行,受這麼多累贅。災難來了,有人提供一個好方法,不要吃飯,不要喝水,也可以一樣活在人間,活得有什麼意思?人不吃不喝,不錯;念佛求生淨土,那就對了。為什麼?不吃不喝,你的能量差,稍微重一點的工作你就不能做,因為你沒有那個體力,所以活在世間意義不大。但是這個方法,在災難來的時候,幫助我們延續幾天的壽命,好好念佛求生,這是莫大功德。我們永遠記住瑩珂法師的教訓,三天三夜能把阿彌陀佛念來,他就跟他走了。這對我們來講,這是最好的信息,讓我們真正離開一切憂慮恐怖,身心安穩。必須得放下萬緣,一心求生淨土,這才能真正得生。
『國豐民安』,這裡說得很好,「國家富足,生產豐盛,人民安樂」,好事。『兵戈無用』,兵是兵刃,以金屬為刃的軍器,戈是平頭戟也,這是古代的,現在都沒有了。現在只有武器發展,大殺傷力的武器,在從前人無法想像。這個是比喻戰爭,「謂內無盜匪叛逆,外無他國侵略,故可偃武修文,止戈勿用也」,這是說社會安定和睦,沒有盜賊,真正是夜不閉戶,路不拾遺。在現在這個社會裡面還有。這一次到日本講經,在那裡住半個月,住在鄉下,那個鄉下確確實實就是這個景象。我看到路邊有賣菜的,他有個小亭子,菜上標上價錢,沒有人看著,就在那個地方。你要拿去的話,錢丟在一個盒子裡頭,這收錢的。你自己丟在裡頭,沒有人看。大概人家早晨一早就把菜放在那邊,到晚上再去收去。難得!每一個人都是那麼老實,那麼樣的和睦,我看了非常歡喜,人沒有貪心,沒有佔便宜的念頭。所以,有人告訴我,人民都是好人,人民是很好教的,要學習傳統文化,一點都不難。
『崇德興仁』,尊崇道德,這是「崇德」,「興施仁政曰興仁」。『務修禮讓』,這剛才我們在這裡說得不少了,「《會疏》曰:尊卑有序是為禮,先人後己是為讓」,事事先為別人著想,自己盡量放在後面,這是積德,這是修福。「又讓者退讓,推善於人,自不受也」,好事盡量讓給別人,過失我們可以承當,這樣去做,這就是真正的功德。你要問為什麼?你給社會做好樣子。現在社會上人都是競爭,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,我們做一個好榜樣給大家看看。日本的稻盛和夫是個商人,完全用仁義、用道德來經營,他經營成功了,這是給一般企業、做生意做出最好的榜樣,商人當中的聖賢。難能可貴就是他不爭,他讓。讓還賺錢,賺得還更多,這奇怪了,所以現在多少人想跟他學習。
『國無盜賊』,人民皆奉公守法,故沒有偷盜,沒有人願意去傷害別人。『無有怨枉』,「在位者廉明公正,微察秋毫,故無錯案」,這些領導、公務人員,廉是廉潔不貪污,明是有智慧,他們處理事情公正,看得清楚,所以不冤枉人,沒有把事情做錯。『強不凌弱,各得其所』,「恃強凌弱,實為世間災禍之源」,這話說得很正確,仗持自己的威勢、財富去欺壓平民,或者我們說欺壓對方,人家心不服,這就結了冤仇。冤仇結下去之後,世世代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苦不堪言。「霸國則恃其軍力,以欺凌弱小」,武力強大的欺負別人;「富者則仗其財富,而榨取貧窮;執權者(當權的),逞其權勢,而魚肉人民;為非者,則結成幫匪,以迫害良善。以眾暴寡,仗勢欺人,吸人脂膏,飽我腸腹,禍國殃民,莫此為甚」,這些現象現在在社會上幾乎到處都能看到,所以社會的動亂其來有自,地球的災變不是沒有原因,居住在地球上的人民共業所感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
學佛的同修更應當提高警覺性,古人有兩句話說,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為什麼說這句話?這個話說的是什麼?僧、道都是修道的人,品格高尚,有學問,有德行。如果不是真正修養道德,成就學問,為正法久住;學佛的是為佛法久住,學道的是為道法久住,久住一定要有傳人。傳人就是真正有道德、有學問的這些長者,接受十方供養,不能提升自己的靈性,成就自己的道德學問,那你就有罪過,那就是另外有一句話說,都是講的出家人,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還」。要知道,披毛戴角還是後半段,前半段他要墮地獄受罪,地獄罪受罪滿了,到畜生道還債,這個例子很多。早年講經我常說,出家人這碗飯難吃,在社會上三百六十行是最難吃的這一碗飯。古時候一缽千家飯,我們今天吃的這一碗飯還是千家,你說多少人供養。人家供養是為什麼?是為了修福。我們的心行,有什麼福報可以給人家?人家供養我們,他們得不到這個福報,那就得要還債,這個債還不清。所以一般人不知道出家的利害,他有膽子,他敢出家。
今天在中國,儒釋道都衰了。衰的原因沒有別的,沒有人就衰了,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。佛教裡有人才出來就興起,沒有人才就衰了。什麼樣的人?講經教學。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,從開悟,三十歲開悟,七十九歲圓寂,沒有一天休息。一天講多久?幾乎沒有中止,從早到晚。不講經的時候,身教,這為人演說,表演出來給你看,把他老人家所說的他全做到,表現在生活,表現在工作,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,沒有一法不是佛法。我們要懂,經不能不念,不能不講。天天講,對自己有好處。講給誰聽?講給自己聽,自己確實一堂課沒漏。別人要把這部經聽圓滿的,機會不多,自己真的從頭到尾圓圓滿滿。講經得利益最大的是誰?是自己,才真正跟諸佛菩薩同德同行。一生受持不必多,一部經夠了,一經通,一切經都通了。
自己有一部看家的本事,別人請你講經,請什麼經,你都能講,你都沒有障礙。為什麼?悟了,開悟了。守規矩,這得定,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。智慧開了,貫通了,世出世間法全都沒有障礙了,這叫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佛教要不回歸到教育,那就像天主教陶然神父所說的,二、三十年之後宗教可能在這個世間消失,就沒有了。所以宗教全是高等社會教育,我們一定要把它恢復起來。一個人學一部經,十年決定成就。十年,不算很長的時間,每個人都能成就,為什麼不幹?
末後這一句話,各得其所,「人人各得其所。彼此相安,有無相通,和平共處,厚往薄來」,厚往是待人要厚,好東西給別人,自己清苦一點沒有關係,「願世界臻於大同也」。「佛所行處悉蒙上益」,上面所講的這些利益,「顯佛慈力難思難議」。這一段經文是佛經裡面所講的世界大同,我們中國人理想的大同之治。大同之治不是完全理想,在中國實現過,黃帝、堯、舜、禹這個時代就是大同世界。夏商周,這才衰了,這小康。從漢朝到滿清,這是完全靠禮,用禮來治國。滿清亡國之後,禮沒有了,社會就亂了。怎樣幫助這個社會再能恢復安定和諧?一定要恢復傳統教育,恢復儒釋道三家的教學,社會才能恢復正常,地球的災難才能化解。好,今天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