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講義節要—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一一六集)  2024/8/14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116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三。諸位同修,請大家翻開經本一百三十九頁,倒數第四行:

  【九七、極顯經功 約生福顯 立喻】

  這個科題是給我們標示下面這段經文的大意,就是『極顯經功』,「極」是極致、到極處,來顯現《金剛經》的功德利益。『約生福顯』,就是生起這些福報,來顯示這部經的功德。『立喻』,就是以這個譬喻來顯示這部經的殊勝功德利益,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。我們看經文:

  【須菩提。若有善男子。善女人。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。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。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。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。以身布施。】

  到這裡是一段。這一段,佛又告訴『須菩提』,也是告訴我們大家。『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』,這個「善男子、善女人」也不是一般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這個善男子、善女人他修布施,都能夠以身體來布施。身布施就是內財布施,屬於內財布施,比外財布施更難得,更難能可貴。這個身不是一個身、兩個身,而是以『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』。「恆河沙」,那個身要怎麼去算!我們布施一個身、布施兩個身,那就已經很不得了了!你看『初日分』、『中日分』、『後日分』,就是十二個小時。「初日分」,早上六點到十點;「中日分」,十點到下午兩點;「後日分」,下午兩點到晚上六點。早上六點到下午六點這十二個小時,在古印度分為三分,就是初日分、中日分、後日分,這是晝三時。古印度一個時是現在的四個小時。在我們中國古代是十二個時辰,一個時辰等於現在西洋的兩個小時。古印度的時比中國大一倍,它一個時是四個小時。中國的一個時辰等於西洋的兩個小時,印度一個時等於西洋的四個小時。

  初日分,四個小時。四個小時,「以恆河沙等身布施」,布施這麼多的身,這個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。我們一般人大概你一次布施一個身,也就沒有了。那這是菩薩,他能分身,他才能有這麼多去布施。恆河沙,一粒沙就是一個身,一條恆河的沙有多少?那算不清楚了。初日分是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中日分也是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後日分也是以恆河沙等身布施,這個講一天,這三個時,每一時都是恆河沙等身來布施。布施多久?不是布施一天,『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』,不是百千萬億年,「百千萬億劫」,這個我們也就很難去計算,這是形容時間極長、布施的身極多,多到我們沒辦法去算。以這麼多的身、這麼長的時間,來布施,內財布施。這個功德多大?我們也算不清楚了。

  我們看一百四十頁,節要第一條:

  【一、「顯經功」,即是顯般若正智,此智乃是佛智,所謂無上正等正覺。世尊歷劫以來,為眾生故,勤苦修證所得,無實無虛之法。今將此法和盤托出,而成此經。為未見性者,示以真確之圖案。指引眾生到彼岸之方針。以親身經驗告人,俾有所遵循故也。】

  這個第一條,我們也是分段來說明。『顯經功』,顯示《金剛經》的功德,就是「顯經功」。『即是顯般若正智』,顯示《金剛經》的功德就是顯示般若正智。『此智乃是佛智,所謂無上正等正覺』,就是「般若正智」。般若正智不是說佛才有,是一切眾生都有。佛菩薩他已經開啟自性的般若正智,我們這個般若正智還被無明煩惱障礙住,都顯示不出來,有但是被障礙。所以佛法的教學,最終目標沒有別的,就是「開示悟入佛之知見」,就是開啟我們眾生悟入自性的般若正智。這個智慧是本來就具足的,也不是從外面學來的,現在只是被障礙,你只要把這個障礙放下、去掉了,那我們本具的般若正智它就現前。不是從外面修來、得來的,不是,它本來就具足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它這個理論就是建立在這個上面。因為智慧,大家「人人本具,箇箇不無」,我們常常做三時繫念,常常念,念得都很熟悉了,那我們對這個也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概念。這個智慧雖然我們人人本具,這個性德本來具足,但是現在迷了,也是需要修德,來讓這個自性的性德能夠顯發出來。所以「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」。

  『世尊歷劫以來,為眾生故,勤苦修證所得』,那修什麼?就是放下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就修這個,這個放下了,自性本具的般若正智它就現前了。「勤苦修」,就是把這些障礙去掉、放下。「修證所得」,這個所得,實在講得無所得,因為本來具足了,本來就有;不是本來沒有,現在有了,我得到了。《心經》也跟我們講「無所得」,為什麼說無所得?因為它本來具足。這個得就是本來沒有,那現在有了,我都得到了;你本來就有,這個就得無所得。這個得也是一個方便說法,得修證所得。

  佛法,佛講經說法,沒有用這個語言文字,沒有辦法跟我們講;但是講了,我們不要去執著有個有所得。《金剛經》講「即非」、「是名」,我們前面都學習過,也要把它用在這個上面,這樣我們才不會去執著一個有所得。修證所得,即非所得,是名所得,他就給你掃掉了。有沒有得?即非所得,是名所得。所以下面講,『無實無虛之法』。你說我都沒有所得,你又落在一個無所得;你說有所得,又落在有所得,我們那個起心動念都落在四句,你總是有這個。所以佛講這個經他的善巧方便,就是給你講一個即非、一個是名,讓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。所以「無實無虛之法」,也就是空有不二,不能執著有,你也不能執著空。不能執著有所得,你也不能執著無所得。你執著一個無所得,你還是一個執著,這個就落在四句裡面。所以他那個即非、是名,我們要好好去體會。這句你體會到了,那你這些就統統沒有矛盾了。我們凡夫,有所得就有所得,無所得就無所得,一定是這樣的,那就是一個執著。佛教我們就是破執著,你不要去執著,那就對了;你一執著,就不對了。我們凡夫造成六道輪迴、十法界,這個問題就是妄想分別執著。所以一部《金剛經》破分別執著,破除我們妄想分別執著的。

  『今將此法和盤托出,而成此經。』世尊也是歷劫修行,勤苦修證所得,把證得無實無虛之法「和盤托出」,就整盤拿出來給我們,就是沒有保留。和盤托出就是毫無保留的,統統拿出來。「而成此經」,此經就是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。『為未見性者,示以真確之圖案。』我們現在還沒有見性,我們現在只有見相,沒有見性。那性在哪裡?性就在相當中,我們現在只迷在這個相,只看到相,沒有看到性。我們見到性,你就不生不滅,性它沒有生滅。我們現在沒有,我們現在只有見到相,那個相有生滅。為什麼有生滅?因為我們只有見到那個相,那個相叫虛妄相,是緣生法、生滅法,我們只看到這個。所以佛給我們講,那個性是不生不滅的,那我們就無法理解,因為我們只有見相不見性。所以佛法教學就是教我們終究就是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見到你自己本性。自己本性不生不滅,如如不動,不來不去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,那是自性。見到自性,那什麼問題統統解決了。我們迷失了自性,那問題就無量無邊。

  這裡江味農老居士講,「示以真確之圖案」,「示」就是開示,我們講示現、開示。給我們開示、指示,以真確之圖案,這部經就像一個地圖。我們到一個地方,要找一個地方、一個目的,都需要有地圖。過去大家開車,要去找一個地方,要到達一個目的地,地圖都是隨身要帶的。現在是比較方便,現在有導航,導航也是一個地圖,引導我們到目的地的。這個經是指示、引導我們明心見性,見性就成佛。『指引眾生到彼岸之方針』,這給我們指點,引導我們「到彼岸」,從生死的此岸到達涅槃的彼岸。要到達涅槃的彼岸,就是要開啟自性的般若正智,智慧一開,這個生死的虛妄相就沒有了,你就見到真相了。我們現在只見到妄相,沒有看到真相。

  『以親身經驗告人』,佛他自己修行所證得的般若正智,把自己親身修行的經驗來告訴我們,詳細都在經典裡面。當然本經是一部,那其他還有很多大乘經,像《圓覺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楞伽經》、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這些大經大論,也都是「親身經驗」,修行的經驗,來告訴我們凡人。『俾有所遵循故也』,就是我們有個依據可以來修行。如果沒有這個經典,我們好像出門,你要到一個地方去,沒有地圖,摸索也不曉得摸得對不對,也找不到方向。因此經典,我們三皈依,皈依法就是要依經典的指導、指引來修行,就能達到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這個目標了。我們還沒有明心見性,那你不能離開經典。好像你還沒有到達目的地,這個地圖不能不要;你不要,你就迷路了,你找不到了。你要到家了,那就可以放下了。

  我們再看第二條:

  【二、此經是佛佛傳家法寶。世尊因亟欲傳授家寶,亟欲一切眾生,皆知此經利益之大,不可思議。正所謂開自性三寶,成常住三寶。】

  『此經』,是《金剛經》,金剛般若。『是佛佛傳家法寶』,過去佛、現在佛、未來佛,傳什麼法寶?就是傳金剛般若。八萬四千法門修到最後,目標都是一樣,都是明心見性,見性就成佛。這部經是直接指導我們回歸自性的一部寶典,這個也沒有拐彎抹角,很直接的,圓頓教。因為有這麼殊勝的功德利益,當然佛發願,希望眾生早日成佛,能夠幫助眾生早一天成佛,那是最好。這部經就可以達到這樣的一個效果,能夠幫助眾生快快成佛。所以希望一切眾生都知道這部經的利益之大,『不可思議』,所以用各種比喻來比較,讓我們去體會這部經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,讓我們重視這部經典,來學習這部經典。

  學習這部經典,『正所謂開自性三寶』,開啟我們的自性三寶。『成常住三寶』,這個我們在放小蒙山也都會念,我們在念午供,「南無常住十方佛,南無常住十方法,南無常住十方僧」。我們念午供、念小蒙山,或者大蒙山,都有念到南無常住三寶。但是念是念,不懂什麼叫常住三寶,常住兩個字我們都不知道,什麼意思也不知道。這個常住就是常住真心,這個常它就是永恆不變,常住真心是不生不滅,它本來就有,本來就存在的。本來就有,就不生;本來沒有,現在忽然有了,那叫生。這個自性是它本來就在的,本來就有的,就不生。不生,它就沒有滅,這個叫常住。我們現在看到這些現象有生有滅,那是緣生法。緣生法,它本來沒有,現在有了;過一段時間,緣散了,沒有了,那就叫緣生法。這個緣生法就像海水起波浪,起了波浪,很多水泡出來,緣生,有那個相。但是沒有多久,過一段時間它破了,沒有了。沒有,去哪裡了?回歸到海水,但是海水它不增不減,它沒有生滅。你起風浪,它還是海水;風平浪靜,它還是海水。這是我們常住真心,所謂「在聖不增,在凡不減」,你成了佛,你也沒有增加一點點;我們現在是凡夫,迷惑顛倒,你也沒有減少一點點,跟佛統統一樣。所以這部經可以開啟我們眾生的自性三寶,成常住三寶。所以我們念午供,「南無常住十方佛,南無常住十方法,南無常住十方僧」,南無是皈依恭敬的意思,你要回歸自性佛、自性法、自性僧。你回歸自性三寶,那就成常住三寶,真正三皈的目標就是在這裡。

  我們再看第三條:

  【三、能住持三寶者,就極低限度言之,亦足以啟發善心,挽回世運。此經之最大宗旨也。】

  這一條特別對我們現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,也是非常非常重要。能夠『住持三寶』,「住持三寶」是啟發我們自性三寶的。我們人人都有自性三寶,但是沒有住持三寶,我們不知道自己有三寶,一定要有住持三寶它來啟發我們,住持三寶它的功德作用就是在此地。所以皈依三寶,不是皈依外面,心外求法那就錯了,變成外道。我們看到住持三寶,就要回歸自性,回歸自性三寶。看到佛像,佛像是住持佛寶,彩繪的、泥塑木雕的,無論哪一尊佛,見到佛像就要知道回歸自性覺。這《六祖壇經》講,自性覺,「佛者覺也」。什麼叫佛?覺悟就叫佛,迷惑就叫眾生。就是要提醒自己,要回歸自性覺,不能無量劫來到今天一直再迷惑顛倒下去了。所以看到佛像,它是提醒我們、啟發我們回歸自性覺。我們拜佛、禮佛、瞻仰佛像,就是提醒我們要回歸自性覺。看到十方諸佛成佛了,自己也有佛性,也能成佛,這個佛像的功德就不可思議,這個住持佛寶。

  住持法寶就是經典,像本經《金剛般若經》,叫住持法寶。你也不能沒有經典,經典就像圖案(地圖)一樣,文字般若。這個文字般若,就是經典文字,這是住持法寶。我們要回歸自性正,皈依法就是回歸自性正,正知正見,這個標準就是經典。依照經典佛的開示來修學,我們就回歸自性法寶,回歸自性正,這個就住持法寶的功德。

  住持僧寶,無論是男眾女眾、南傳北傳、大乘小乘,看到出家人的形像,這是住持僧寶。住持僧寶也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這個住持僧寶,見到住持僧寶,提醒我們回歸自性清淨心。六祖惠能大師開悟,五句話當中有一句講,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淨」,我們自性本來就清淨,本來就沒有污染。我們迷了,以為有污染,實際上沒有。你只要回歸自性,那就清淨了,它本來就清淨。本自清淨,我們要注意這個話,本來自性它就清淨。我們現在看到有污染什麼,這個實在講,就是我們的錯覺,這個科學家講,你的錯覺。在本經、《圓覺經》,特別《圓覺經》講了很多這方面的,讓我們透過這些語言文字去悟入自性的三寶。

  「開自性三寶」,自然成為常住三寶。你見到自性三寶,那自性三寶它是常住不變的,常住真心。常住就是永恆,它沒有變化,不是無常,它是常住。我們現在看到我們這個心、身、這個世界統統是無常的,這是妄,這是妄心。

  這一條主要是講這部《金剛般若經》是傳家的法寶,特別這部經在中國佛教發揚光大。現在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中國佛教還有在弘揚這部經,其他國家,包括印度自己本身是佛教的發源地也沒有。現在在中國地區,藏傳佛教、漢傳佛教,這個大乘的還有。南傳是小乘佛法,當然他們沒有《金剛經》,只有小乘《阿含經》。的確大乘佛法,印度傳到中國,在全世界,在中國發揚光大,這個也是中國佛教的一個榮耀。現在全世界也都認同了,講到禪宗,就是中國六祖惠能大師傳下來的禪。

  下面這句,『就極低限度言之』,就是說這個住持三寶,不要講到說明心見性、見性成佛,就是這個經最低限度來講,也足以啟發我們的善心。受持這個經典,有人把持誦《金剛經》當作日課,每天誦一遍、兩遍、三遍,當早晚課在讀誦的。有人誦《金剛經》也得到很多感應,有一部書叫《金剛經持驗記》,就持誦《金剛經》得到靈驗,這些感應的記錄,記實。雖然沒有達到明心見性,但是『亦足以啟發善心』,也足以啟發我們的善根。能夠啟發善心,對『挽回世運』當然就很大的幫助。這個世界的命運,現在是多災多難,災難一年比一年多,一次比一次嚴重。現在全世界很多人也憂心這些問題,這些問題科學家是解決不了,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科技,也解決不了這些世界災難的問題,沒有辦法解決。

  我們在網路上也看到很多預言,特別印度阿南德神童,現在YouTube的網路也常常在報。之前報那個疫情的,也有一定的準確度,因此他的預言,一般人大家也不敢掉以輕心,也都會去重視。當然沒有達到百分之百的預言,我們也不否定它的準確性。因為我們有讀過《了凡四訓》,這些道理我們可以理解。但是一般人沒有讀過《了凡四訓》,可能他就不理解。他講對了,應驗了,大家就相信;講了不準,那是不是就不準?這個也不一定,有可能是不準,有可能是準,但是改變了。因為世間人善惡天天在加減乘除,如果講到更貼切的,起心動念都在加減乘除,也就時時刻刻你起心動念,統統在加減乘除。整個世運,就是這個地球上,全世界人類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來感召的。如果起心動念,這個思想言語行為都是造十惡業,當然感召就是災難。但是也有少數人修十善業的,這少數人也有減輕的作用。如果能夠持誦《金剛經》,那當然對於減輕災難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
  災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從「爭」來的,自私自利,損人利己。過去先師淨老常講,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學競爭,從小就教競爭,這是西方人他教育,從小就教競爭,你要競爭你才能生存。東方這些聖哲,中國孔孟都是教禮讓。讓就有餘,爭就不足了。爭,貪得無厭,你就不足了。如果大家都讓,都有多的,都多餘的。所以這個世界的災難,根源從自私自利,競爭來的,競爭提升就鬥爭,鬥爭提升就戰爭。為什麼爭?自私自利,想要損人利己,損害別人的利益,幫助自己得到利益,那就爭了。彼此都在爭,那就造惡業,那就製造災難。《金剛經》的好處,也就是我們把這個世間看得樣樣都是真實的,就放不下,這個很自然,是真的,你想得到,我也想得到,就爭了。如果明白這個世間一切都是虛妄的,自然就能放下。實在講,爭到最後都是一場空。古大德講的「萬般將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能帶走的就是善惡業,業隨著自己身,牽引自己去投胎,這個帶得走,其他統統帶不走。所以這個經幫助我們看破放下。

  所以在《仁王般若護國經》,《仁王護國經》再加上般若,我們看這個經題,它為什麼能護國?它有般若,般若就是般若正智,它有智慧,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。我們現在看到世界亂得這個樣子,就是沒智慧,都迷惑顛倒,想的、說的、做的統統是偏差,而且是極端的偏差錯誤,招感就是災難。我們看看現在天災人禍不是愈來愈多嗎?所以預言家,還有很多人也很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,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必定是核武戰爭,這個也沒有勝負,同歸於盡的,這是重大災難。所以能夠住持三寶,就「極低限度」來講,也足以啟發人的善心,「挽回世運」,只要他想來學習《金剛經》,他就有善根。如果造惡業,他想來學學《金剛經》,那這個幫助他消業障,啟發他的善心,這個有很大的功德。所以這是講最低限度,這個經對一般來講,也有挽回世運,啟發善心,是這部經最大的宗旨目標。

  我們再看:

  【四、顯經功中,先顯能生殊勝之福。喻云一日三時,以不可數計之身命布施。歷時長極、布施重極、行願堅極,此菩薩之行門。福德之大,豈可以數計,而不及聞此經而生信者,何故?此理下詳。】

  這條講『顯經功中』,顯示《金剛經》的功德當中,『先顯』,先顯示,『能生殊勝之福』。我們剛才看那個標題,能生福,能生起殊勝的福德。這是比喻,藉這個比喻來讓我們去認識這部經的殊勝。『喻云一日三時』,一天三個時,就現在十二個小時。一天這個三時,『以不可數計之身命布施』。這個「身命」,那是沒有辦法去計算的,這樣這麼多的身命來布施。『歷時長極』,那個時間不是說布施一天、兩天,是無量百千萬億劫,這個時間也是太長太長了,「長極」。『布施重極』,這個布施,能夠外財布施就不容易,內財布施又布施這麼多、這麼長的時間,把身命都布施了,那這布施是最重的,最重的布施,也到極處了。『行願堅極』,就是說他修行,布施的願很堅定,也到極處。如果行願沒有堅定到極處,那怎麼可能布施這麼長的時間、布施這麼多的身命?這個已經都講到極處了。這個極處,我們凡夫做不到,菩薩才能做到,『此菩薩之行門』,菩薩修六度萬行,他修行的法門。

  『福德之大,豈可以數計』,這裡我們看這個「福德」,他布施這是內財布施,他得到的是福德。這個福德有多大?我們沒有辦法以數量來計算,「豈可以數計」,我們怎麼可以用這個數量來計算?沒有辦法。這麼大的福德,『而不及聞此經而生信者』,菩薩修這麼大的福德,但是還不及,就是還不如聽聞、見聞《金剛般若經》而生起信心的人。你對這個經生起信心,你的福德就超過那個菩薩,「一日三時」以恆河沙身命來布施,而布施無量百千萬億劫,你的福德超過他。這個我們一般人就很難相信了,我聽了這個經,有這麼大的福德嗎?『何故?』這就打一個問號,什麼緣故?為什麼?聞此經而生信的人,他福德就超過菩薩一日三時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,布施的時間是無量百千萬億劫這麼長的時間,超過。這個實在講,我們一般就是很難想像。有些人看到這個經典講的也不敢相信,但是總是佛講的有它的道理在。所以,何故?『此理下詳』,這個道理下面詳細給我們說明。我們看下面:

  【九八、顯勝 約福總示 聞信即勝】

  請看經文:

  【若復有人。聞此經典。信心不逆。其福勝彼。】

  『若復有人』,假若有一個人,他『聞此經典』。「聞」這個字,有見聞、聽聞。像我們看到這部《金剛經》,見,見到了,見聞;聽,聽說了,這也是「聞此經典」。但是關鍵是『信心不逆』,他就深信不疑,『其福勝彼』,福報就勝過布施百千萬億劫恆河沙的菩薩,以這麼多的身命在布施,勝過。

  我們看節要第一條:

  【一、『不逆』,不違也。聞此經,深信非依此行不可。發起一一如法行之之大心。是為『信心不逆』。即是發決定起行之信心。】

  這條就是給我們解釋「信心不逆」的意思,什麼叫信心不逆?『不逆』就是『不違也』,就不違背,不違背這個經義。『聞此經,深信非依此行不可』,「深信」就是深入相信,沒有依照這個經來修行是不可以的。也就是很肯定,一定要依這個經來修行。也就是很肯定,不是說可有可無,那個就沒有深信,那個信就是比較淺。深信就是,特別我們學習江味農老居士《金剛經講義》,這個講義的確幫助我們對這部經生起深信。一般我們看《金剛經》也看不懂,他方便的引導我們認識《金剛經》的經義,就是讓我們知道這部經它的重要在哪裡,了解之後我們就知道,沒有依這個來修行是不可以。

  我們現在講一句,淨宗同修大家都知道,念佛求往生。但是念佛是一樁事情,《無量壽經》講「發菩提心」,又是一樁事情。《彌陀經》講信願跟持名,這三資糧缺一不可。《無量壽經》講「發菩提心」就是信願,真信發願,求生西方。真信發願,求生西方,這個信,蕅益祖師在《彌陀要解》講了六信,講得相當深入了。實在講,那個六信裡面就是有《金剛經》的經義在。發願就是願生西方,厭離娑婆。厭離娑婆,就是放得下,這個世界放得下。這些道理我們也聽了,我們聽老和尚講經,我們也聽很多,這個概念大家都有,也知道要放下。我們這些道理知道,但就放不下。放不下,實在講,沒有真正看破。真正看破,你沒有深入這部經,實在講你要看破很難。因為我們總是把這個世間當真實的,雖然我們口頭上也會說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但是內心深處,還是無量劫來執著這個世界是真實的,這個習氣我們也很難放得下。我們內心深處,這世界一切都是真實的,都是真的,一樣也不能丟的,不能丟就放不下。事情來了,我們跟一般人也差不多,我們看一般人放不下,我們自己碰到事情也是放不下,跟他差不多。我們總是比一般人沒有學佛的懂這些道理,但是不見得就是我們碰到這些事情我們就能夠放得下,不見得。為什麼放不下?實在講,還是沒有真正看破。真正看破就修觀,你要常常提起,去觀照。這些有深入,信心也才會深信。

  但是我們現在,如果「深信非依此行不可」,我們對這個經的學習就不放鬆,就會努力來學習這個經典。就會『發起一一如法行之之大心』,就會發起,我們現在講叫發心,發心依照這個經來修行,落實在生活上。落實在生活上,一定在生活人事物當中去修,人事物環境當中有順境、有逆境,順境不起貪心,逆境不起瞋恨心。江味農老居士,在最後面那個壓軸的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他《講義》講他的修行經驗。就是坐在那邊觀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沒什麼感覺,後來他忽然領悟到,應該在平常生活人事物當中,極小的事情,我們第一個反應。順我們心,很歡喜;違背我們的,我們就很不高興,就從這個地方去觀,這是如夢幻泡影,假的,不要認真,這樣子修。他說,這樣修就有感覺了,慢慢的也就看淡了。實際上要是對境界修,所以離開境界你沒辦法修。這個就是『發決定起行之信心』,這個叫信心不逆,就是不違背,依照佛的指導來修行。

  【二、『其福』,正指下文荷擔如來,當得菩提,果報不可思議。故非他福所可比擬。】

  這一條,給我們解釋『其福』這兩個字,這兩個字『正指下文』,下面經文,『荷擔如來,當得菩提,果報不可思議』。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,證得無上菩提,當然果報就不可思議,這個就不是布施百千萬億恆河沙這麼多的身命所能夠來比擬的、能夠相提並論的。因為你布施得再多,如果你沒有明心見性,那你總是無法跟明心見性來相比較,那個功德、福德都無法相比,都無法相提並論。『故非他福所可比擬』,這個福報不是其他的福報可以來相提並論的。這個也是給我們顯示,這部經能生不可思議的福德,『其福勝彼』,這個福報多大,無量無邊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一節經文:

  【九九、持說更勝】

  上面經文是講,聞此經信心不逆,其福就勝過布施恆河沙等身命的菩薩,超過了。如果受持、解說,就更殊勝。請看經文:

  【何況書寫受持讀誦。為人解說。】

  你聞此經典,你聽聞,信心不逆,福報就勝過前面那菩薩身命布施了,何況你能夠『書寫』。古時候就「書寫」,現在印經,書寫就抄經。『受持』,依教奉行;『讀誦』,讀誦《金剛經》。『為人解說』,為別人來講解、來說明,那這個就更殊勝了。我們看節要:

  【一、發心即勝,正因其決定起行。『何況』者,顯其更勝。】

  前面的經文是講他發了這個心,就這麼殊勝了。為什麼發心就這麼殊勝?『正因其決定起行』,他決定依照這個經來修行,那當然就更殊勝了。『何況者,顯其更勝』,這個「何況者」,就是顯示他更殊勝。

  我們再看第二:

  【二、『書寫』,為廣遍法施也。如今日發心弘揚流通,布施供養此經,無論印經、錄音帶、影帶、電腦軟件、CD等等,其功德與書寫等同。】

  這一條,『書寫』是『廣遍法施』,就是法布施。古時候是沒有印刷術,經典都是以抄寫,後來才有用木刻版印刷,那個也是有限,文字刻在木版,一張一張的刷。在南京金陵刻經處,現在還有那個傳統的,我去看過,一天刷了沒有幾本,大概一個工人能夠印個十幾本經,也就很多了。這是古時候。現代印刷術發達了,大量流通。所以「書寫」在今天來講就是印經,還有做講經的錄音帶、錄影帶,包括現在電腦網路。這裡講CD,也是過去了,現在CD也是被淘汰了。過去早期錄音帶、CD、VCD到DVD。現在有播經機,那就更方便了。電腦網路,現在手機,你一點,也都能夠收聽,那現代這個都是屬於書寫,就是流通法寶。『其功德與書寫等同』,這個功德跟書寫經典是相等,相同的。這是我們現代,「書寫」的一個做法。

  所以現在看到書寫,你就不一定自己去寫。除非你的書法很好,你寫下來有它的價值。如果寫得不怎麼樣,那還是印的比較漂亮。除非你書法很好,像我們老和尚他的書法好,他有他的特色。這次我到香港,開岸法師送我一本,他們香港那邊把老和尚用毛筆寫的《無量壽經》,他們把它會集起來,就印成《無量壽經》這個會集本。他說這個還沒有校對,還要再校對,他把這個目前完成的先送一套給我。這個書法寫得好,像我們老和尚寫的,有它的紀念性的意義。這個就書寫。我們如果不會寫毛筆字,或者寫得不是很好,我們就用印經的。現在印刷術發達,你要印什麼字體都有,印起來比較工整、比較漂亮。因為我也見到很多同修,他送我《無量壽經》一疊,他寫的,他寫得並不是說很理想,但是他能夠發心抄那個經也是功德無量。那他送給我,我只能自己做做紀念,留起來做紀念。那個也就沒有去印很多去送,印很多去送,不一定有人會請,因為現在經書已經都到飽和了。

  因此我們現在做「書寫」,也要看我們現前這個情況,有的經書已經很多了,你印得很多,如果沒有地方去流通,你就只是放在倉庫。應該可以變通,像現在發展電腦軟件,其他的方式,從這個地方來做。因為很多同修,家裡如果它地方不大,經書印了很多,他沒有地方供,也會增加他的困擾,他那個經典不曉得擺在哪裡,隨便丟,不恭敬;那你不隨便丟,你又沒有理想的地方來供養,就會產生他的困擾。所以現在印經,我們現在就是針對比較需要的,或者已經沒有的。現在也沒有像過去印的量那麼大,每個階段做法都不一樣,一定要調整。這講到書寫。

  【三、『受持』即是解行並進,所行不外離相施供,利益一切眾生。『讀誦』是薰習勝解,增長勝行。『為人解說』,是行法施以利眾。此經甚深,發心為眾解剖無謬,樂說無礙。令聞者得明義趣,啟發其信解受持之心也。足證其真是信心不逆。發此心時,悲智行願,一一具足,故能「荷擔如來」。】

  『受持即是解行並進,所行不外離相施供』,解跟行並進,叫做受持。「受」是領受,接受了,能夠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,解跟行同時並進。所修行的「不外離相施供」,就是布施供養不著相。『利益一切眾生』,不著利益眾生的相,一部《金剛經》就是講離四相、離四見。『讀誦是薰習勝解,增長勝行』,「讀誦」也是修行的一個方面,讀誦經典是薰習,讀一遍就薰習一遍,我們對經典的理解又深入一層,薰習得到殊勝的解悟。我們解,主要是要修行的,「增長勝行」就是增長殊勝的行門,在生活當中幫助我們修行,有正確的理解,我們的修行才正確,才殊勝。

  『為人解說,是行法施以利眾』,「為人解說」這是利他,所謂自利利他,自己讀誦、受持、書寫,進一步為人來講解,來行法布施,來利益眾生。『此經甚深,發心為眾解剖無謬,樂說無礙』,這個經義深廣無盡,發心為眾生來解剖,沒有錯誤,「謬」就是錯誤,沒有錯誤。「樂說無礙」,很樂意的來為大眾來解說,沒有障礙。『令聞者得明義趣』,讓聽聞、見聞的人能夠明白《金剛經》的義趣。『啟發其信解受持之心也』,目的就是要啟發他能相信,能夠理解,能夠深解,能夠來受持金剛般若,能夠啟發他這個心。所以為人解說,就是這個目的。『足證其真是信心不逆』,這個就足以證明他真正是「信心不逆」,信心不逆是從這個地方來得到證明。『發此心時,悲智行願,一一具足』,發這個心,「悲智行願,一一具足」。『故能荷擔如來』,這是講到《金剛經》它的殊勝之處。

  我們再看第四:

  【四、若於此經不能信心不逆,自不能受持解說,廣為弘揚。則佛法究竟義不明,佛種便有斷絕之虞。此中關係,極其重大。則信心不逆之人,豈彼但知長劫苦行者,所能及哉。】

  這一條講,『若於此經不能信心不逆,自不能受持解說,廣為弘揚』,這個也是必然的。對於這部經自己不能夠做到『信心不逆』,自然不能受持,也不能為人解說、「廣為弘揚」。不能做到受持、解說、廣為弘揚,『則佛法究竟義不明,佛種便有斷絕之虞』,佛法究竟的義理不明白,佛種就有斷絕的這種顧慮。這個「佛種」就是般若正智,傳般若正智,這是佛種。可見得這個重要,沒有般若智慧,那就不是佛法。你道場再大,信眾再多,活動辦得再熱鬧,那個統統沒有佛種,不能傳這個法。有人真正懂這個經,能夠自行化他的,這個佛種才能不斷;沒有,這個佛種就斷了。所以佛法不是看外面那些形式,信眾很多,道場很大,名氣很大,一個懂的也沒有,那這個就沒有佛種。『此中關係,極其重大』,這個當中關係就很大,這個太重大了。『則信心不逆之人,豈彼但知長劫苦行者,所能及哉』,所以能夠明瞭金剛般若,信心不逆的人,這就不是那個只知道長劫修苦行所能及的,他只知道修苦行,苦到那個身命布施,但不開智慧,那也不及,可見得開啟金剛般若智慧它的重要。這個就不是你不懂《金剛經》,那只是長劫去修苦行,跟這個不能夠相比。

  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一條,下面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