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講義節要—修般若即在持戒、修福下手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三十集)  2020/11/30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030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二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翻開經本四十頁,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經文:「佛告須菩提,莫作是說。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,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為實。」這段經文的《講義節要》,我們上一次學習到第六:

  【六、凡夫能持戒,方能離外染。如不持戒,則心不清淨。不能攝心一處,不能作觀,如何能生般若。則持戒修福,是成佛基本條件。】

  上次我們學習到這段。這段特別指出我們凡夫,在三界六道,沒有出離三界六道輪迴,在六道裡面的眾生都是凡夫。凡夫學佛目的就是開智慧,開啟自性般若智慧,學佛的目的在這裡。智慧開了,才能了生死出三界,成佛道。般若智慧跟知識不一樣,知識,懂得很多、知道很多,變成所知障,障礙開顯自性的般若智慧。為什麼凡夫沒有持戒,所學的都變成知識?因為沒有得定。我們學佛最終的目標就是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,開智慧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就是成佛了。如何開智慧?這個當中必須要有定,你心要能定得下來。心定不下來,智慧開不了,學得再多,都變成知識。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,不能明心見性,這個知識是達不到。所以知識只能夠在世間法裡面做事情,在世間法裡面。知識屬於世間法,因為他不能出離世間,出世間就是出離六道生死輪迴,出離十法界,知識辦不到。知識只能解決世間上的一些問題,生死大事知識解決不了。大家現在看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,你去問他,他能不能了生死?他知不知道生從哪裡來?他死要去哪裡?他什麼時候死?要怎麼死?他也不知道。這是講一般知識,知識當中都是屬於世間法。

  為什麼學了那麼多,縱然學佛會講經說法,說得天花亂墜,說得跟佛一樣,還是知識?因為關鍵就是沒有戒定,關鍵就是沒有定。我們一般講佛法的修學,八萬四千法門,因戒生定,因定開慧。所以戒定慧三學,稱為三無漏學。戒是無上菩提本。戒定是手段,目的是開智慧。因戒生定,因定開慧,這是我們一般修學必定是這樣的。我們凡夫修學,開智慧,必定不能離開三學的原則,不能離開這個規則。因為世間人他沒有持戒,所以他不能得定,學得再多,縱然學佛,也著作等身,講經說法講得很多,把佛法變成世間法、變成知識,不是智慧。我們現在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這樣,學的知識。回頭來看看我們自己,如果我們沒有從戒定慧下手,我們聽得再多,學得再多,也是知識。在儒家《禮記》講的,所謂「記問之學,不足以為人師」。聽得多、記得多,也講得頭頭是道,跟自己都沒關係。所謂「說食數寶」,跟自己沒關係,數的鈔票是別人的,跟自己沒關係,這個就是知識。所以我們要開智慧,必定要從持戒來下手。

  『凡夫能持戒,方能離外染』,「方能」,就是才能夠遠離外面的污染,污染我們身心這些五欲六塵、名聞利養的外緣,外面污染的因緣。內心有貪瞋痴慢,外面五欲六塵,外面環境的誘惑,內心有煩惱。內有煩惱,外有誘惑,如果接觸必定就造業,就產生業障,就障礙了。所以這一條非常非常重要,不但修《金剛經》,實在講八萬四千法門,我們淨土法門也不例外。我們淨土法門,大家看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,佛還沒有跟韋提希夫人講怎麼修十六觀之前,韋提希夫人請問佛,要怎麼修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?佛還沒有跟她講十六觀法之前,先跟她講要修淨業三福。淨業三福,我們常常提起,大家也都很熟悉了。第一福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是人天福。第一福就是我們淨老和尚這些年來提倡的三個根: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業道經》。這三個根是三皈五戒的基礎,沒有這三個根的基礎,三皈五戒也都落空。三皈五戒都落空了,那更高的,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那就更是談不上,做不到,都統統是落空了。所以有了第一福的基礎,才能真正落實三皈依;有了三皈依,才能具足眾戒,才能持戒。第三福,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淨業三福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,也就是每一尊佛,不管修哪個法門成佛,這個三福是共同科目,大家都必修的科目,其他修哪個法門是自己選修,這是必修的共同科目。

  「持戒,方能離外染」,這是必然的。我們現在實在講也談不上持戒,為什麼?要先學戒,要先學。戒如果沒有深入,實在講去受戒也沒有辦法持戒,這個我們必定要明瞭。因為講到持戒,這些我們現前的功課,多花一點時間,我們大家多多來探討也是有必要的。如果沒有比較詳細的來探討,恐怕我們囫圇吞棗的看到持戒就去受個戒,受五戒、八關齋戒,甚至受沙彌戒、比丘戒、菩薩戒,出家人三壇大戒都受了,在家人受菩薩戒。現在很多人去受戒,實在講現在受了菩薩戒也做不到,只是有名無實,做不到。真正能夠持菩薩戒,雖然還沒有斷煩惱,也是初發心的菩薩了。但是現在受了菩薩戒,不像菩薩。菩薩修六度萬行,觀音菩薩代表大慈大悲,我們受了菩薩戒有沒有慈悲心?你看觀音菩薩、地藏菩薩,這些諸大菩薩都有大慈大悲心,觀音菩薩是一個代表。我們去受了菩薩戒,有沒有慈悲心?如果沒有慈悲心,那不是真的菩薩,受了菩薩戒,也是有名無實,不是真的。所以受了菩薩戒,雖然還沒有成為真正的菩薩,也要去學菩薩,要學習。我們不要講那麼高,比丘戒、菩薩戒,沙彌戒我們都只有在學習,甚至五戒、八關齋戒,我們都還在學習階段,談不上持戒。因為你要學戒,學會了,才知道怎麼去持戒。如果你沒有學習,不懂,去受了戒,到底你是在持戒還是犯戒,自己也不知道。戒有開遮持犯,每一條都有開遮持犯,戒相也很微細。

  弘一大師他過去有一些演講,後面的人也把它編成一本書,《弘一大師講演錄》。弘一大師是我們近代(清朝末年,民國初年)中國佛教界大家公認的律師,弘一律師,對戒律有很深入的研究,對比丘戒、菩薩戒,三皈五戒、沙彌戒有深入的研究。他也承襲淨宗九祖蕅益祖師的精神,弘揚毘尼(弘揚戒律)。蕅益祖師他說現在的人得不到比丘戒了,宋朝以後中國就沒有真正的比丘了。你要受比丘戒,必須有五個清淨比丘來給你傳授,當面給你傳授、教導,教到你會了、懂了,你才能得到這個戒。宋朝以後,中國佛教就沒有清淨比丘了。一個也沒有,到哪裡去找五個?所以比丘戒去戒壇受,也只是一個形式。所以弘一大師在《講演錄》講,他在戒壇講真話,他說大家來受這個戒,也得不到戒。大家去了,可能都被潑冷水,得不到戒,我們來這裡受就沒有意義了。弘一大師鼓勵大家還是要受,受了你才能去看戒本,比丘戒要受了戒才能看戒本。受了怎麼樣?就學習,學一條做一條,學兩條做兩條,不要自稱自己是比丘,不要自稱自己是菩薩。那都是有名無實,名字比丘、名字菩薩、名字沙彌,那不是真的。所以蕅益大師,他不但是我們淨宗的祖師,也是律宗的祖師,對戒律有深入的學習研究,也有著作,這個不簡單,深入了。

  在末法時期得比丘戒、菩薩戒、沙彌戒,或者五戒,有沒有得到戒,必須透過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占察輪相去證明。你找不到清淨比丘給你傳授,比丘戒要五個比丘傳授,五個清淨比丘傳授才能得戒,那是真正得比丘戒的五個來傳才可以。如果那個比丘他本身也沒有得清淨比丘戒,他給你傳,你得不到戒。所以弘一大師講,去受了戒,不要認為自己是比丘、菩薩,他講的是比較嚴重,他說這個是很重的罪業。他就用個比喻,如果你不是司令官,你在外面冒名,你是司令官,恐怕被知道要被抓去槍斃。就是世間法你冒名都有罪,那何況出世間法!但是現在人無知,不懂,所以自稱比丘。那個比丘是名字比丘,不是真的比丘。如果認為自己受了比丘戒就是真的比丘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
  蕅益祖師他修這個占察懺,他得到清淨輪相,在佛前受比丘戒。後來又退戒,環境種種因素,沒有辦法如理如法來持清淨比丘戒,所以他就在佛前拈鬮,退到菩薩戒沙彌。菩薩戒沙彌他做到了,聲聞戒這個比丘戒他退了戒。他在《寒笳集》有一篇退戒因緣,他只做到沙彌戒,沙彌十戒二十四門威儀。所以你看蕅益大師在晚年寫的文章落款,「菩薩戒沙彌智旭」,是他的字,智旭。他的弟子成時法師,蕅益祖師的全集就是成時法師給他整理的。這些人也不是一般人,成時法師看到他的老師只稱沙彌,他自己也不敢稱沙彌,他稱什麼?出家優婆塞。他是現出家相,只能做到優婆塞,持五戒的叫優婆塞。他的弟子,成時法師。到了民國初年,弘一大師,他連出家優婆塞都不敢稱,弘一大師他自稱什麼?他是持五戒,五戒它有滿分戒、多分戒、少分戒。五戒是可以分開受的,比如說你只能做一條,那就先受這條。我們現在去受戒,一般都五戒全受了。以前的戒師比較慎重,要先考核,要先審核你能不能持這個戒,受個五戒,也要住在一起生活半年,真正考核過了,可以給你受這個戒,才舉行受戒的儀規。所以五戒可以一次全受,也可以分開受。比如說你只受一條,只能持一條不殺生,你先受這一條。你能持不偷盜,你先受這一條。如果能受三條以上,三條、四條這個叫多分戒。弘一大師他說這五戒當中,不偷盜這一條他沒把握,其他四條他有把握,因為偷盜戒戒相非常微細。大家看《五戒相經》就知道,很微細的,你很容易犯了微細戒,自己不知道。所以他沒有把握這條戒他能持得清淨。所以他說他是出家持多分戒的優婆塞,多分戒,他只有把握持四條戒,不偷盜這條戒他沒把握。

  在《五戒相經笺要集注》也有一個公案,民國初年,一個寺院在傳五戒,有一個小偷,專門偷東西的,偷東西,他就是以做賊為行業的。有一天經過這個寺院,看到裡面人很多,他就好奇進去看看。他一進去裡面,法師就說歡迎大家來受五戒,今天寺院有舉行傳五戒的儀規(儀式),歡迎大家受。而且可以分開受,你如果能持一條,你先受一條;能持兩條,你受兩條。這個小偷聽到,他也覺得該做做好事,但是他想一想,這五條戒,「不殺生」這一條,常常吃肉,不殺生他做不到,「不偷盜」更做不到,他就是專門在幹偷盜的,「不邪淫」他也做不到,「不飲酒」他也做不到;喝酒、吃肉、當小偷,吃喝玩樂。他想一想這五戒,只有一條「不妄語」,不要講話騙人,這一條應該還可以。他就受這一條戒了,受不妄語,其他四條他做不到,不受。雖然這樣,他去受了,也起作用。有一天看到軍人挑大洋,要發軍餉(發薪水),軍隊發薪水,錢很多,被他們這批小偷知道了。大家都商量晚上要去偷軍餉,好幾個人一起,晚上準備去作案。時間也相當晚了,在街上走,準備去偷軍餉(偷軍人的薪水)。剛好被他叔叔碰到,他叔叔說:這麼晚了,你要去哪裡?以前他還沒有受戒,很容易編一個謊話也就過去了,也就瞞過去了。剛剛受戒,不行,我才剛剛受不妄語這條戒。但是要去當小偷,又不能跟他叔叔講,跟他叔叔講,肯定不讓他去的。要講,他們這個事情又必定被破壞了,他就不能去參加。就在那邊支支吾吾的,被他叔叔看出來,那肯定沒好事。這麼晚了,問你去哪裡?答不出來。在那邊支支吾吾的,那肯定沒有好事,就硬把他拉回去。跟我回去,他也無可奈何,只好跟他叔叔回去了。其他的人就去偷了,他的同伴去偷被發現了,統統被槍斃了。第二天他知道這個消息,他說還好,撿回一條命。去受了一條不妄語戒,救了他一條命,在《五戒相經箋要集注》裡面,也有這個公案。

  所以五戒可以分開受的,你全部受叫滿分戒。我們要持戒,就要先學戒。我們淨老和尚他沒有給人受八關齋戒,他只有受三皈五戒,所以我們每一次三皈依,頂多再受個五戒。五戒後面那個文都是要學,要學戒,你不學就不可能持戒,所以戒學必須要學習。我們學習持戒,我們也不敢說能持戒,現在就是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,學戒。我們學習持戒,這樣就符合我們的現狀。我們學習持戒,不要說我持什麼戒、持什麼戒,到底我們有沒有真正如理如法持這條戒?自己也搞不清楚,開遮持犯都搞不清楚。我們現在只能說學戒,學習。持戒,方能離外染。

  『如不持戒,則心不清淨。不能攝心一處,不能作觀』。「不能作觀」,你不能去觀照,你怎麼能夠生般若?這個就很重要了。我們現在外染非常多,特別現在有一個外染時時刻刻跟隨我們,就是手機,時時刻刻污染我們。現在很少人能夠避免這個外染,我們一定要覺悟。弘一大師在《講演錄》裡面有講到八關齋戒,現在很多同修去受八關齋戒。受八關齋戒,也是學八關齋戒,我們只能這麼講,你說你真正得到八關齋戒,我看也未必。為什麼?你學八關齋戒,你看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九品往生,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,你迴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你就能夠往生到中品中生。持比丘戒、沙彌戒往生,中品上生。我們看到這個經文就很納悶,八關齋戒是佛制定給在家人過出家人生活,一天一夜,特別為在家人定的這個戒,因為在家人不可能像出家人,天天持沙彌戒、比丘戒。沙彌戒就包括八關齋戒,其實八關齋戒就等於是沙彌戒,就是等於出家人持的這個戒,就是給在家居士過一天出家人的生活,離外染,那就離開外面的污染。為什麼《觀經》九品往生,中品中生,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,才一天就中品中生?善導大師在《觀經四帖疏》也有解釋這一條,他說持八關齋戒,他心很急迫,因為平常沒時間修,他會特別的珍惜這一天,所以迴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高。

  這個我們也可以理解,比如說,我們在都市裡面常常受污染,去修個一天,好難得!應該好好把握認真來修。用這樣的心來修,比天天在清淨的環境修,清淨環境天天都是這樣,他的提升反而沒有在都市的人高,因為他沒有接受考驗。你在都市時時刻刻接受考試卷,如果你在這個地方能夠去突破,當然你提升的幅度就更高,這必定的,你通過這種嚴厲的考驗,但是通不過你就被淘汰掉了。在清淨環境裡面修,他提升的幅度不高,但是他慢慢提升,比較緩慢。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修,大起大落。《無量壽經》也有經文的依據,你看本師釋迦牟尼佛說,能夠在娑婆世界齋戒一天,「一日一夜,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」。在娑婆世界你持一天的八關齋戒,等於在西方極樂世界修一百年。為什麼?在西方極樂世界有進無退,它沒有惡緣,沒有惡緣來給你考驗,只有幫助你提升,幫助你往前進,沒有退的因緣。在娑婆世界,你進一步就退了九步。當然你在這麼惡劣的環境能夠修一天,那真的是難能可貴,所以勝過無量壽國,一天勝過一百年。十日十夜,勝過其他諸佛世界一千年。所以我們也不要小看只有一天一夜,如果真正能夠持一天一夜八關齋戒,那也很難得。道理在這裡。

  現在不但是在家居士,弘一大師講,出家人也能去受八關齋戒。出家人沙彌戒、比丘戒,不是統統有了嗎?為什麼再去受個八關齋戒?八關齋戒,它的時效就是二十四小時,一日一夜,早上六點受,到明天早上六點就自動解除了。出家人再去受八關齋戒,不是多餘的嗎?弘一大師講不是多餘的,叫增益戒。實在講,現在出家人如果也能持一天八關齋戒真的不錯,現在出家人比在家人忙,電話比在家人多。現在出家人反而不如在家人,這跟大家講真話。在家人,他認識的人還不多,出家人認識的人多。所以俗話講,「袈裟未著愁多事」,在家的時候嫌事情怎麼這麼多,「著了袈裟事更多」,穿了袈裟怎麼事情更多。我們淨老和尚過去講經常講,現在出家出了一個小家,入了一個大家,這家更大。所以特別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,八關齋戒在家、出家都適用,修一天一夜。

  一天一夜,要怎麼學這個戒?裡面有一條,不能故意去觀聽歌舞,不能去觀聽這些娛樂的,娛樂的不能觀聽。這條戒,唱歌跳舞,我不要去看就好了。如果你照這個戒條這樣解釋,不就是這樣嗎?唱歌跳舞,我不要去買票聽,不要去歌廳聽歌、不要去舞廳跳舞就好了,這一條我就持了。如果你這麼看,死在戒條之下,你把它看死了。這條是舉出一個例子,跟這個相關的都要戒。這條戒就是什麼?電視不能看,電腦不能看,手機不能看,報紙不能看,雜誌不能看,收音機也不能聽,就是這條戒。所以持這條戒,要收手機、收電腦,放在櫃台,二十四小時。

  所以過去潮州謝總辦道德講堂,為什麼辦七天一個人能轉變?我去參觀過他那個地方。住在那裡,不能回家,他也沒有請老師,就是放光碟,義工在輔導,他也在輔導,就聽課。第一天跟第二天,大家心煩意躁,沒有手機,大家快發狂了,牢騷、情緒都來了,謝總也有一套,能夠把這些人安撫下來。到第三天,心慢慢沉澱下來,靜下來,聽得慢慢有味道了。到了三、四、五天進入狀況。第六天、第七天,嘗到法味了,欲罷不能,從來沒聽過,他有吸收進去了。如果他拿手機,他坐在那邊聽課,你說他是在聽課,還是在看手機?大概都在看手機,那邊講什麼都不知道。坐在那邊,他也得不到受用,是不是這樣?所以我去參觀他那個地方,他說收手機,我就明白他的效果出在哪裡。所以很多人這樣如法炮製,都得到很好效果。這個佛早就制戒了,八關齋戒、沙彌戒戒這一條。一天讓你心清淨遠離外染,關就是把它關閉,八關,八條戒關起來,讓你心能夠靜下來。現在人靜一天,實在講時間還是不夠,現在人心太亂了,比過去的人污染得太嚴重。像謝總那邊,七天就會看到效果。

  但是現在如果要給年輕人收手機,好像要他的命。所以去年我們到福州阿彌陀佛大飯店,辦兩岸三地傳統文化的講座,香港有個同修,她兩個兒子從英國回來,他媽媽希望兒子學傳統文化,也給他報名。結果他們兄弟兩個去了。去了說要收手機,手機被收起來,後來就跟他媽媽翻臉說,他被騙來了。另外一個大陸的居士,也是送他兒子去,十幾歲,也是手機把它收起來,他就跑掉了,大家找了半天找不到,後來找到了,躲在一個雜貨店。所以這個就很難。現在收手機這個問題是首要的。你沒有持這一條戒,你離不開外面的污染,離不開外面污染,你心就不清淨,你心必定受干擾。心不清淨,你要攝心一處,你說念佛要都攝六根也沒辦法,要淨念相繼也沒辦法;打佛七,要一心不亂做不到。修任何法門都障礙,因為你不能攝心一處。心不清淨,不能攝心一處,你就不能作觀。我們念佛就是有干擾,你得不到一心,參禪不能得定。

  這樣『如何能生般若』,般若生不起來,所聽所學全部是知識。所以我們不能修七天,三天也很好,三天不行,一天也比沒有好,修個一天。以後雙溪,裡面還有更深的山,如果不帶手機,我在考慮就乾脆連電都不要,然後點蠟燭,有水就好了。點蠟燭,然後屋頂上弄個玻璃,有陽光。大家如果去那邊,電也沒有,晚上就摸黑,你就會早睡早起,就不會想東想西。有電,就插個電,看電腦、手機,這些就來了。所以要營造一個清淨的環境,對大家修行才有幫助,道場就是對你修道有幫助。這樣修個一天,也比沒有修要好,反正就有一天不受污染。如果照經上講,八關齋戒,一天一夜,他那個功德就能迴向往生極樂世界,中品中生。

  下面講,『則持戒修福,是成佛基本條件。』這個非常重要,所以這一段是我們當前的功課。如果你心靜下來了,再來聽《金剛經》,感覺就不一樣,可能你就開悟了。這是手段,也不是說你永遠都是要關閉,不是的,就是現在你沒有免疫力。你沒有免疫力,你要隔離,像現在新冠狀病毒的傳染,為什麼要隔離?為什麼人與人要距離多少,要戴口罩?戴口罩就是隔離、遠離,遠離被污染、被傳染、被感染。新冠狀病毒大家害怕,那些五欲六塵的誘惑,大家不怕,其實那個才恐怖,真正恐怖的,大家反而不怕。所以我們學了佛,總是要明白這個道理。我們再看下面第七:

  【七、持戒,必少欲知足。修福,必深信因果。不住於相,則持戒者最宜。不入斷滅相,則修福者最宜。】

  『持戒,必少欲知足』,就是欲望減少,知足常樂。這是講「持戒」。『修福,必深信因果』,就是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」,這是深信因果。《觀經》三福,第三福也是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。因果要深信。「修福」,要怎麼樣讓我們能夠發起修福的心?必定要深信因果,對因果的事實真相,要能夠深入的理解,那就很樂意去修福了。如果沒有深信因果,他修福的心生不起來,發不出來。像佛有部經講掃地能生天,掃地就能生天了。有一天佛在掃樹葉,弟子看到佛在掃,大家也都趕快拿來掃。後來掃完了,佛就講了一部掃地生天的經,只有幾行的經文,很短。掃地掃乾淨,你會生天。生天這個福報很大,掃地怎麼這麼大的福報?佛有講這個經。如果大家知道,大家就樂意掃地,我們街道大概都很乾淨了,以後大家都生天。為什麼弄得那麼髒,沒有人要去掃?因為大家不知道因果,不知道修那個因將來會得到什麼好的果報,所以不知道修福。所以我們要修福,印光祖師勸我們要讀《了凡四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特別《安士全書》引用三教經典,引用佛經講的因果,一條一條。你這生為什麼前半生你會得財富,後半生沒有錢?你為什麼前半生窮,後半生有財富?都有前世因果的。念了《安士全書》,真的你就很樂意去斷惡修善。為什麼他不願意持戒修福?因為他不知道持戒修福到底有什麼好處,他不懂,所以不願意做,不願意修,做一點事情斤斤計較,沒福。所以「修福,必深信因果」。海賢老和尚也做出修福的一個榜樣給我們看。你看他都是在幹農活,但是他持戒念佛沒有中斷,一面幹活一面念佛,沒有妨礙他念佛。所以他都是做苦力,供養大家,他自己沒有享受。他的福報留在臨終享,你看往生那麼自在,那是真正的福報。所以「持戒,必少欲知足;修福,必深信因果。自己節省一點,多幫助別人,幫助別人是修福。

  『不住於相,則持戒者最宜』。《金剛經》都是講不住相,不著相。持戒的人具備這個條件,他做起來不難。如果不持戒,一天到晚講不著相,講得天花亂墜。夏老居士講,「說來句句空」,講的時候都是講空,不著相,空;「行時步步有」,在做的時候統統執著那個有,為什麼?沒持戒,只有嘴巴講。所以「不住於相,則持戒者最宜」。『不入斷滅相,則修福者最宜』,「不入斷滅相」,就是說你不能去執著斷滅相,不去修福,就偏在一邊了。所以你不著相,也不能入斷滅相。不入斷滅相,你修福,不住相持戒。持戒、修福,二邊都不著了,就是中道。我們再看第八:

  【八、「持戒」能捨世間之欲,「修福」能捨自己之財。以財、法、無畏施之於人,正是修般若即在持戒、修福下手。】

  這條給我們講修般若要從哪裡下手。你要修《金剛經》,不但《金剛經》,所有法門都一樣,都是要在持戒、修福上面來下手。因為持戒能夠捨離世間的這些欲望,少欲知足,不要貪。你欲望愈多,你就愈辛苦;欲望愈少,你就愈自在。《八大人覺經》講,「少欲無為,身心自在」。我們沒有嘗到少欲知足那種快樂,沒有嘗到沒有欲望的那種快樂。所以佛很快樂,你看他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三衣一缽,他自在得不得了。為什麼?他沒有壓力、沒有負擔、沒有累贅、沒有束縛。如果我們現在過佛那樣的生活,那真的什麼時候都可以去極樂世界,你絕對不會留戀這個世間。我們現在為什麼去不了極樂世界?我們著相,執著太多了。所以要『捨世間之欲』。『修福能捨自己之財』,自己的財物可以施捨。以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布施給人,能夠這樣修,就是在這個當中你不著相,那就是般若。你持戒修福,不著持戒修福這個相,不要把持戒修福放在心上,就是般若。你沒有從這個地方修都落入空談。所以這一條很重要。我們再看第九:

  【九、「諸惡莫作」是持戒,「眾善奉行」是修福。謹小慎微,放下一切,是佛所揀定之機,必蒙佛加被。】

  這條又給我們說明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這我們常常聽到。什麼是『諸惡莫作』?持戒就是諸惡莫作。戒是禁戒,禁止的。『眾善奉行』就是好事你要去做,你要修福,所以眾善奉行是修福。『謹小慎微,放下一切,是佛所揀定之機,必蒙佛加被。』「謹小慎微」,就是防微杜漸。我們不能輕視小地方的戒,因為小地方謹慎,防微杜漸,你才能持大的戒,不能疏忽那個小的。所以戒為什麼有律儀?它就是防範你犯重戒,所以那些微小戒也不能夠疏忽。往往疏忽微小戒,主要的重戒持不了,我們現在都是犯了這個毛病,有這個問題,一方面也是環境所使然。所以修行,有一個好的修行環境,對初學人來講是有需要的。你功夫成就了,有定功再去接觸,你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不受影響,那可以去度眾生,不然都是被眾生度跑了。我們再看第十:

  【十、學佛者,定須行住坐臥,一切時、一切處,求三寶加被。即如念佛,念時心中一無所有,專精不雜,則得彌陀加被,成就三昧。應學愚夫愚婦之堅定信心。】

  這一條講學佛的人,必定行住坐臥都要念佛,『一切時、一切處,求三寶加被』。念佛的時候,『心中一無所有,專精不雜』,就能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,『成就三昧』,你就有感應了。我們現在為什麼念,一點消息都沒有?心裡妄想雜念太多。為什麼妄想雜念太多?沒持戒,心定不下來,所以就變成障礙。所以持戒修福是一個手段,得定是目的。持戒遠離外染,修福能夠幫助我們排除業障。《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》,青蓮法師註解,福能除障,福可以排除業障、障礙。所以持戒修福,我們才能成就定。念佛念到一心就是定,你念到功夫成片,那就得到彌陀的加被,你自己就感應了,跟阿彌陀佛就連線了,就成就三昧,這一生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『應學愚夫愚婦之堅定信心』。「堅定信心」,還是要從持戒修福來建立。你沒有持戒修福,信心建立不起來,你伏不住煩惱、壓不住煩惱,煩惱一起來你就退了。所以持戒修福幫助我們伏煩惱。我們為什麼會退轉?因為煩惱伏不住、控制不住。所以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。如果持戒持得脾氣特別大,那肯定沒有在持戒。你真正持戒,貪瞋痴一定降溫,怎麼愈持火愈上升?不對了,好像吃錯藥了,那沒有真正在持戒,要明白。所以現在很多人標榜學戒律,脾氣比誰都大,常常吵架,那持什麼戒?那持修羅戒,持什麼戒!所以那個都搞錯了。所以標榜持戒的人,實在講,你看臉就看得出來有沒有真正持戒。持戒的人,他心一定慈悲柔軟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。

  我們今天晚上說聽的功德,我們迴向給上淨下空老和尚,求佛力加持,讓他老人家身心健康,光壽無量。好,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