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講義節要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八集)  2020/5/15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008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一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六頁,我們從倒數第四行,從第八段看起:

  【八、經云:「端坐念實相,是名真懺悔,重罪若霜露,慧日能消除」。持名念佛,暗合道妙,即是行深般若,無異念實相,是故能滅重罪,能消重業。】

  這一段是「辨用」第八段,就是本經它的功用。本經功用,主要是消重業障,消嚴重的罪業。我們常常講到懺悔業障,這個懺悔業障,我們做三時繫念,每一時都要念一遍懺悔偈。『懺悔』兩個字,「懺」是懺摩,「悔」是悔過,是華梵合起來的。華文跟梵文合起來,懺摩是梵語音譯過來的,悔是華文悔過的意思。所以懺除以往的過失,悔改過去的過失,這是懺悔的意義。簡單講,懺悔就是改過。如果不能改過,只有口頭上在念懺悔偈,這樣不是真懺悔,只是口頭上的懺悔。懺悔必定是需要落實在我們生活上,改正我們過去錯誤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。講到改過,實在講我們要改一個過失都不太容易。但是也不能不改,不改就不是真懺悔,改了才是真正懺悔。改過、懺悔,要改到什麼時候?實在講要改到成佛。我們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(這個也是我們三時繫念第一時都必須念一遍普賢菩薩十大願王),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,他帶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發這個十大願。十大願第四願就是「懺悔業障」,你看文殊、普賢都還要懺悔業障,那何況我們凡夫!實在講,我們修行,從凡夫地到成佛,修什麼?就是修懺悔業障。業障都懺除了,沒有了,那就成佛了,就是修這個功課。

  但懺悔我們也要知道,懺悔業障大致上有三個層次,我們現前能修的就是作法懺,這是第一個;第二個叫取相懺;第三個叫無相懺,也叫無生懺,也叫做大莊嚴懺。就是此地講的,『端坐念實相,是名真懺悔』,這是無生懺,又稱為理懺,這個懺是最高的。實在講,「端坐念實相」,業障是連根拔除,都沒有了。所以『重罪若霜露,慧日能消除』,般若智慧現前,什麼業障都沒有了,都消失了,沒有了。但是我們目前是凡夫,我們還是要從作法懺,作法懺是小乘的懺悔。作法懺就是我們發現自己的過失在師長面前懺悔,或者是在僧眾前懺悔,或者是在大眾前懺悔,或者是在佛菩薩聖像前懺悔。像了凡先生,他發心改過,《了凡四訓》第二篇就是「改過之法」。「未論行善,先須改過」,所以改過是在「積善之方」前面。改過就是懺悔。了凡先生他遇到雲谷禪師給他指點,命運可以改造,把自己的過失改掉,斷惡,努力修善,積功累德,你的命運就改了。所以他把過去自己反省這些過失,一條一條列出來,「為疏一通」,就像我們做法會念疏文這樣。在佛菩薩聖像前發露懺悔,就是後不再造,這叫作法懺。在佛菩薩聖像前懺悔,或者在僧眾前懺悔,或者在父母師長前懺悔,或者在大眾前面懺悔,這叫作法懺。作法懺屬於小乘的懺悔。

  小乘的懺悔,根據《五戒相經箋要》,小乘的懺悔只有作法懺,它有分可悔、不可悔。可悔就是可以接受懺悔,不可悔就是不可以接受懺悔。可以接受懺悔,它又分中可悔、下可悔。比如說殺生,五戒第一條殺生,沙彌戒、八關齋戒,第一條都是殺生,殺生範圍很廣,你殺一隻螞蟻也叫殺生,你殺死一個人也叫殺生。你殺人,對象又有很多不同,你是殺一般人,還是殺父母,同樣是殺人,這個罪就不一樣了。但是在小乘戒如果殺人,你故意去殺人,這是犯了不可悔罪,不通懺悔;殺父母師長,那叫逆罪,五逆罪,當然更不通懺悔。在小乘戒,不可以接受懺悔,你犯了這個戒,這一生永遠不能再受了。殺人是犯了不可悔。現在這個時代殺人的非常多,現在拿著刀到街上去殺人,這還不是常常見到的,現在殺什麼人最多?殺自己親生兒女的最多,墮胎。所以在《五戒相經》講,只要妳懷孕一個星期,妳故意把他墮掉,就犯不可悔,妳怎麼發露懺悔也不行,犯了不可悔罪,因為妳殺人。我們現在想一想,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過去二十年前統計,一年全世界墮胎五千萬,那二十年前五千萬,二十年後的今天可能更多了。我們想一想,這個世界怎麼會沒有災難?殺生,光一條殺生,這個罪業就不得了了。你一天殺生要殺多少?要吃多少眾生肉?比過去真的是多不曉得多少倍?這個犯了不可悔。所以現在的人犯不可悔罪非常多,自己不知不覺犯了不可悔罪,在小乘戒不通懺悔。中可悔,比如說殺生,你殺牛,那個比較大的動物,這叫中可悔,這個罪比較重一點,但是可以接受懺悔;殺螞蟻、蟑螂,叫下可悔,比較輕一點。所以五戒,一條殺生,這個也是要深入去理解,他才能持這個戒。這個戒,戒相也涵蓋得很廣。所以受了戒,沒有去學這個戒,實在講也沒辦法持戒,自己到底在持戒還是犯戒,自己也搞不清楚。戒有開遮持犯,所以要學戒。

  犯了不可悔罪,在大乘經典,才可以懺悔。大乘經典,如果根據《梵網經》、《占察經》這些大乘經典,要取相懺。你要在佛前發露懺悔,依照大乘經的理論方法去懺悔,懺到有瑞相,晚上夢到佛菩薩,見到佛光,身心輕安。《了凡四訓.改過之法》也有,如果你重的業障消除,你作夢會做好夢,或飛步太虛,或夢見幢幡寶蓋,夢見佛菩薩放光等等這些瑞相,讓你身心得到輕安。這是重的業障消除的一個現象,有了這個現象就可以再受戒。好像衣服髒了,現在洗乾淨了,又可以穿了。這是大乘取相懺。最高的就是這裡講的,「經云:端坐念實相,是名真懺悔,重罪若霜露」,再重的罪都像霜露一樣,太陽一出來霜露都化掉了,就沒有了。所以本經它的功用消除重業障,消除嚴重的業障,那是最根本、最徹底的。

  下面講,『持名念佛,暗合道妙,即是行深般若,無異念實相,是故能滅重罪,能消重業』。這是舉出念佛,念佛它的奧妙,就是跟《金剛經》暗合道妙,暗暗的跟它契合起來。這是「持名念佛」它特別殊勝的一個地方,「暗合道妙」,不知不覺你就入了實相,念念念,你就念念跟實相相應了。這個對我們一般人來講,我們大家都能做得到,這是方便中的方便。所以我們不能小看持名念佛,持名念佛它通達實相念佛,就是這裡講的「端坐念實相」。所以我們持名念佛,就是「行深般若」。《心經》講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。所以「無異念實相」,跟念實相沒有兩樣。所以至心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;五逆十惡,臨終善知識勸他信願念佛,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。可見得持名念佛的確是滅重罪、消重業的無上法門。我們再看第九段:

  【九、念實相者,空有不著,雙照二邊,實相之慧,從大悲生,以大悲廣修六度,得無量福。】

  『念實相者,空有不著』。前面講,持名念佛,暗合道妙,無異念實相,跟念實相沒有兩樣。念佛為什麼跟念實相沒有兩樣?我們一般人,叫我們念實相,叫我們空有不著,也不要著空,也不要著有。我們凡夫就是很習慣,就是要執著,你講空,我就執著空;你講有,我就執著有,總是要執著一個。這是我們凡夫的通病,無始劫以來很習慣了,沒有執著一樣東西,他就不曉得該怎麼辦,這是不容易去體會念實相。念佛為什麼無異念實相?你念這句佛號,不著空;用這句佛號代替所有的妄念,那就不著有。一句佛號就雙遮雙照,什麼統統離了。所以它暗合道妙,它妙就妙在這個地方。一句佛號,念念分明,不落空;念佛,不起妄念,就不著有。所以『空有不著,雙照二邊』,寂照同時,它妙就妙在這裡。

  『實相之慧,從大悲生』,實相的智慧從大悲心生起來,『以大悲廣修六度,得無量福』。沒有大悲心,他就不會修六度,就變成小乘,自利自了。只有自利,沒有發心去利他,就是沒有發願度眾生;沒有發願度眾生,就沒有大悲心,沒有慈悲心。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,念完懺悔偈,還要念一遍四弘誓願。第一願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那就是發心,發願要度眾生。度眾生也不能口中念要度眾生,沒有具體的行動也不行,如果沒有具體的行動,就變成開空頭支票了,不能兌現。具體行動就是修六度萬行,修六度。四弘誓願,第二願斷煩惱,學法門、成佛道,都是為了度眾生。具體怎麼做?六度萬行。六度,第一要布施,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。上一次跟大家講過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你修六度就不落空了,不著空。什麼心推動我們去修六度?大悲心。你發這個願,你要上求下化,你才會去修六度。

  六度怎麼修?實在講,一般人聽到修六度,那是菩薩的事情,那太高了,我凡夫,我怎麼可能做得到?想得太遙遠了!實在講,佛講的都是我們能做得到的,而且都是我們眼前時時刻刻都在做的。如果佛給我們說了這些經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做不到,大家想一想,佛說這個經幹什麼?說這個經要吊我們的胃口嗎?佛大慈大悲,他不會這樣。佛,凡是在我們人間講的,統統是我們人間大家都能做得到的,對我們來講才有意義;講了一些我們都根本做不到的,我們無法去實現的,講那些幹什麼?所以佛講的統統是我們做得到的。所以我們要先明理。你說布施,哪一個人不修布施?天天都在修布施,你洗個碗、擦個桌子。我們想一想,我們喝一滴水、吃一粒米、穿一件衣服,我們要用的,那是多少人工作,那不是說我有錢就行了。有錢,沒有那個東西,你也買不到。那都很多人在做,各行各業,那是什麼?那就是布施。布施,第一個財布施,財就是有內財、有外財。外財是身外這些財物,幫助別人,施捨。內財就是用我們的精神、體力,用我們的時間,為大家服務,那就叫內財布施。你去掃個地,也是內財布施。所以佛講一部小經,那部小經大概只有幾行的經文,叫什麼經?《掃地五種勝利》。佛有一天拿掃把在掃樹葉,佛弟子看到佛在掃樹葉,大家趕快跟著掃。佛就講,這個掃地掃乾淨,將來果報會生天。大家很樂意去掃。所以我們看到外面馬路、公園有樹葉掉下來,你去掃一掃,你將來就生天。你做義工,這就是你的布施;我們經營事業,我們有收錢,那也是布施。妳縱然沒有上班,妳在家裡做家庭主婦,把一家打理好,妳不是對這家人的布施嗎?

 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、規則,這樣才不亂。所以六度的持戒,它是廣義的,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饒益有情戒統統在裡面,它是廣義的。所以你做任何事情都有個規則,你遵守這個規則就是持戒。好像你開車,開到紅綠燈那邊,你不能闖紅燈,你要停下來,那就是守戒。你做任何事情,都有它的規矩,都有它的規則,你不照那個規則做,那你就出亂子了。所以守規矩就是持戒。我們生活上哪一個人不在做這些?你看做什麼事情它不都有個規矩、有個規則嗎?比如說開車的,開公車、開火車、開飛機,它有個時間,大家那個時間統統要去。是不是?那不是要守戒嗎?大家都得守,你不守就亂了。忍辱,做什麼事情要有耐心,要忍耐,每個人也都要修。你去一家公司上班,幾點上班,你就要去。工作有時候做得很煩,有時候順境、有時候逆境,統統要忍。順境不要生歡喜,逆境也不要生瞋恚,那就修忍辱。要有耐心,要耐煩,忍耐。你有前面這三個,才能精進。精是純而不雜,進是進步,才能提升。提升了,你心才定下來,才有禪定。有了定,你就會開智慧了。

  所以六度,蕅益大師講,念佛就是一句佛號六度齊修。蕅益祖師講的這個,也是真的,念佛人六度齊修,再妙也不過了。真念佛人,「放下身心世界,即大布施」;真念佛人,「不計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」,不去計較一些是非人我,也不講人家的是非人我,大忍辱;真念佛人,「不復起貪瞋痴,即大持戒」;真念佛人,「不稍間斷夾雜,即大精進」;真念佛人,「不復妄想馳逐,即大禪定」;真念佛人,「不為他歧所惑,即大智慧」。你看蕅益祖師這個念佛開示,一句佛號圓修六度。明白這些道理,我們人人都在修六度;不明這個道理,修了一肚子煩惱,真的是這樣。關鍵在哪裡?關鍵在明理、明白。明白之後,我們念頭轉過來,你就變成六度了;如果轉不過來,就是一般人。但是做的事情是不是一樣?一樣,心態不一樣。心態不一樣,果報就不一樣,因為你修六度,你就成佛了。你的念頭轉過來就是菩薩的六度,你就成佛;轉不過來,我們不知道,那就是凡夫,整天都在煩惱當中,生活在煩惱當中。

  「以大悲廣修六度,得無量福」。無量福從哪裡來?從大悲心來的。大悲心,我們要眾生無邊誓願度。眾生跟我們是一體,一體,你說多親切!好像我們身體,身體左手、右手,手腳。我們是一體的,不可分,多親切!你說一家人,一家人還有你我他。一體,自己這個身體,是一體的。大悲心,它是從明瞭這個事實真相生起來的,因為知道是一個生命共同體。生命共同體就應該互助,要幫助,左手痛了,右手要去幫助它。如果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,它就不理它了。不理它,左手痛,會不會影響到右手?也會影響。就好像我們這個地球上,現在新冠狀病毒的疫情,你說我們台灣現在是防疫做得最好的,世界上大家都刮目相看,我們算是共業當中有別業。但是我們在這個共業當中,我們受不受影響?一樣受影響。那應該怎麼辦?我們要世界統統好,我們就一定好。如果說只有我們好,他們都不好,我們也好不到哪裡。大家想是不是這樣?這不是很明顯嗎?是一體,生命共同體。但是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的人,他迷惑顛倒,在那邊只顧自己,去損害別人。其實你害別人就是害自己,你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。迷惑顛倒的人不知道,造成災難愈來愈多,世界愈來愈亂。這都是沒有讀佛經,不讀聖賢書之過。沒有學佛,沒有讀聖賢書,那真的這個世界的災難無解。所以大慈大悲,菩薩度眾生,冤親債主他也要度。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個願就是根據大悲心發的。大悲心怎麼才能生起來?必須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。所以以大悲心來廣修六度,你得的福報是無量福,你就是布施一毛錢,你這個福報都盡虛空遍法界。我們再看第十:

  【十、經體為生實相。修宗為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。離相,觀空也,修慧也。修善,不住空也,修福也。此是真懺悔,能滅重罪定業。內外障緣,一齊銷盡。】

  這個在《金剛經》後面經文都會講到。持誦《金剛經》,你被人輕賤,人家毀謗,甚至陷害,這個都是消業障。就是我們過去世造了很重的罪業,應該要墮三惡道的,現在你持《金剛經》,重業輕報,就在人間被人家毀謗,被人家瞧不起,墮惡道的業就消掉了。所以後面經文佛會講到。所以我們學了佛,往往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;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就能夠坦然面對這些逆境了,自己這個念頭轉過來,就得無量福。

  『經體為生實相』。『修宗』,就是修行的方法,『為離一切相』。「離一切相,修一切善」,實相就生了。『離相,觀空也,修慧也。』離相是觀空,因為眾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現象,當體即空,就不著那個相,觀空。觀空是修慧,修智慧,觀慧,我們觀察這個相是空的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我們要常常這樣去觀。《金剛經》後面那一首偈子,大家很熟悉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我們現在看到這一切好像作夢一樣,夢是第一個,後面是陪襯的,如夢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、如露、如電。我們懂了這個道理,我們六根接觸六塵,常常我們要提起這樣的觀照。

  昨天晚上我就看了電視,本來要看現在的新聞,看看現在這個疫情怎麼樣。看了剛好有一個旅遊,東南旅行社一個旅遊,在介紹奧地利、德國、捷克。拍那個就是像廣告一樣的,去年他們去旅遊,一天跑三個國家,然後去看到歐洲那些風景。那個主持人走到哪個地方,都很驚訝的、很歡喜的,他從頭到尾說一句話,說你看這些景象好夢幻!走到哪裡,你看,好夢幻!去喝啤酒,也很夢幻!我們一般人講,夢幻就夢幻,那就夢幻,好像作夢一樣,幻化的一樣。我講得不無道理,很夢幻。《金剛經》不是給我們講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。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景美華藏圖書館,就叫我去印《金剛經》這個偈子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叫我去印,透明的,大概這麼大,圓圓的,然後印上紅字,貼紙透明的。那個時候我問師父,師父印這個幹什麼?送給居士,給他們貼電視,貼在電視那個角落。貼了不影響它的畫面,他一打開電視,就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教你看電視就是在修行,就是在觀空。所以我們老和尚常講看電視也會成佛。真的是一點不假,你要會看;如果不會看,把那裡面當真的,你這個心跟著它,他笑跟著笑,他哭跟著哭,心被它轉了,就是凡夫了。你如果能觀,那是空的、那是假的,如夢幻泡影。你在那邊一面看,修如如不動,就是在修行,但是你要提起觀照。觀照就是說,不對了,趕快提起來,這個就是在修行。

  所以過去我也常常跟同修分享,以前我剛出家沒多久,台南有一個南天台般若精舍,開心法師。很久了,三十幾年前了,我剛出家沒有幾天,開心法師就到佛陀教育基金會。我在佛陀教育基金會剃度的,那時候我一個人在那裡,跟日常法師學戒律。日常法師他有時候還要到美國去,他美國好像有主持一個道場,現在那個里仁就是日常法師開的。那時候我們老和尚請他來那邊主持教戒律。他不在,就剩下我在。有一天開心法師拿了一個南瓜這麼大,送給我,要來找師父。我說師父在美國還沒有回來。他就送了,我也不認識他,收了那個「金瓜」,大南瓜。後來第二次,我們師父回來了,從美國回來了,開心法師又來了,又來拜訪。他就請我們師父說:你要講《華嚴經》,你再不講,以後沒有人會講了。所以啟請講《華嚴經》,他是第一個。

  後來他回去了,我就聽師父講,這個開心法師定功很深,他的定功比廣欽老和尚還要深,我聽了嚇一跳。因為我去受戒,就是去廣欽老和尚那邊受戒的。廣欽老和尚他一生就傳一次戒,他是說他這個戒傳完,他就要走了。廣欽老和尚在台灣很有名,我們大家都知道。他是不倒單的,他晚上沒有躺下來睡覺,他就坐在那個椅子。都吃水果,不吃人間煙火,所以大家都叫他水果師。他有禪定功夫,所以他只有吃水果,什麼都不吃。但是我們去受戒,不但要我們吃,還吃五餐。三餐,上午還有點心,下午還有點心,吃五餐。因為老和尚知道我們凡夫煩惱很重,妄想很多,消耗量很大,吃五餐都嫌不夠;如果要學他這樣,我們身體支撐不了,所以他不教我們學他那樣。他是參禪的,他也是勸我們念佛。所以廣欽老和尚他是真有定功,真正有禪定功夫,這個是不假,是有禪定功夫。他也是預知時至,他就是戒傳完我就要走了。那真的,他年底戒傳完,年初好像正月初五他就往生了。那一年四月份李老師往生,就是同一年。

  我就很驚訝,我說廣欽老和尚,我這個得戒和尚他的禪定就不得了,我們都望塵莫及了,開心法師還更深,我怎麼看不出來?還是我們師父有眼光,因為我是大凡夫一個,我們師父沒有講,我也不知道。後來我們師父跟館長又去美國,有一天我就,那個時候我已經到華藏圖書館我就去開心法師那邊去掛單,我去看看他的定功到底是怎麼樣的。後來我注意看他的眼睛,他的眼睛跟一般人不一樣,師父這麼一講,我就注意去看,他眼睛好像都在定中。那一天去,我說師父,我要來跟你掛單,住一個晚上。我師父到美國去了,我趁這個機會來這裡參學,向你老人家學習。他是修天台宗的,天台宗修三止三觀,空假中。空假中,有修漸次的,就是次第三觀,跟一心三觀。他的師父是斌宗法師,斌宗法師在民國時期,他就到大陸寧波觀宗寺,去跟諦老他們學天台宗,學三觀空假中。他學得很有定功,定功的確是相當之深。那一天去,他正好在看電視。開心法師在看電視,看什麼電視?我很好奇,走過去看,在看歌仔戲。因為開心法師他不會講國語,他不會講普通話,他只會講台語。所以他跟我們師父溝通,我們師父講國語,他講台語。但是師父他會聽台語,不會講,他會聽。我說師父你在看歌仔戲?他說我在這裡修三止三觀。我說怎麼修?那是歌仔戲。他說我在修三止三觀。我就看他的眼睛,好像跟我們一般眼睛不一樣,真的他是在修定,看電視在修定。後來他就放個DVD給我看,錄的就是他們七月半中元普度,請一個法師,頭戴五方帽,在那邊主法,好像放大蒙山還是燄口。他就放那個DVD給我看,他說你看你看,那些眾生很多都來了,有沒有頭的,沒有腳的、斷手的,還有西洋的鬼,還有日本的鬼,很多。他說你看你看,那麼多,你看都來了。我說師父,我一個也沒看到,我只看那個法師在那邊主法,還有師父你穿著長衫在後面打坐入定。我看了那個我就知道,真正超度的,在後台那一個,就是開心法師。他是穿長衫,他也沒有搭衣,在那邊打坐。台上那個是一個形式的,台上那個戴五方帽的是一個形式的。我們懂得一點佛法的道理,所以我知道真正超度是後台這一個,不懂的人就看熱鬧。不懂的人,戴五方帽那個功夫高;那個沒有戴帽子,沒有功夫的。外行的人他是看熱鬧,內行的人去看門道,那個門道在他那邊。

  後來我就請問他,我就說,拜了那麼多東西,他怎麼吃?他說那些鬼神都吸那個氣,給我講了很多。看完了沒多久,台北三重有個年輕人被附體,去那邊大叫,講那個話我都聽不懂。我在隔壁房間,有客人來,我就讓了,我就進去房間。在客廳,就是隔一道牆而已,那個聲音叫得,我在房間聽到毛骨悚然,不曉得哪裡的話,我聽不懂。叫了很久,那個聲音非常的尖。後來我就聽開心法師跟這個鬼講,跟這個眾生說:你跟這個年輕人有緣我知道,你沒有惡意我也知道。你說你是天人,你不要騙我。他是用台語講的說:你不要騙我。不要騙我,你是鬼,什麼天!天有幾層,你知道嗎?天長得什麼樣子,你知道嗎?天人穿什麼衣服,你知道嗎?天人的交通工具什麼,你知道嗎?那個鬼被他問得一句話也答不出來,服了。所以開心法師講,你跟他來聽經(他是專講《心經》)我歡迎,但是你不要附在他身體,離他遠一點,一起來,我知道你沒有惡意,但是你不要附在他身上。後來講一講,那個鬼就離開那個年輕人的身體,他又恢復正常了。我親自看到。

  過了沒多久,又有一個五十幾歲的婦人進來。就說師父,我身體很不舒服,一直想要跳樓自殺,去醫院檢查也沒病,怎麼辦?後來我就聽開心法師他說:我又不是醫生,我也不是抓鬼的,我是法師。你們來這裡,都不聽我講《心經》,抓鬼要找我,生病也要找我。因為開心法師不出名,我的得戒和尚廣欽老和尚名氣大,開心法師不出名,很少人認識他。因為他看到師父,他就拿了一疊名片給師父,我們師父就有什麼疑難雜症,「來,去台南找開心法師」。這個婦人就問他這個問題。開心法師也是很慈悲,還是跟她講。他說妳過去世,妳是一個員外的夫人,妳虐待一個婢女,妳的佣人,她被妳虐待去跳樓自殺。她的冤魂一直跟到妳這一生,她也要折磨到妳去跳樓自殺,她才心甘情願。問他怎麼辦?他說怎麼辦?他說不要說妳把一個人逼死了,就是一個人如果打妳一個耳光,恐怕妳也會恨一輩子,到快死的時候,妳還會記得,何況妳逼死她!所以後來就跟她講,妳要跟她溝通,妳要修什麼功德迴向給她,她如果接受,她就走了,不要看醫生,病就好了。這個屬於冤業病,像悟達國師那樣的。所以在這裡跟大家講,看到的這些事情。修天台,他也是修止觀,三止三觀。

  所以觀空就是離相,是修慧。『修善,不住空也,修福也』。「修善」就是不落空,不是觀空什麼都不要做,那就落空了,所以要修善。這裡的善指修六度萬行,六度萬行,這個善就不住空,這是修福。所以福慧雙修。『此是真懺悔,能滅重罪定業。內外障緣,一齊銷盡』。所以我們講福慧要雙修,不能修福不修慧、修慧不修福。經上講,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掛瓔珞;修慧不修福,羅漢托空缽」。羅漢他有修慧,觀空,人、我空了,但沒有修菩薩的六度萬行,他去托缽都托不到。阿羅漢一個禮拜才吃一餐,一餐飯都托不到,沒福報。修福不修慧變痴福,墮到畜生道去享福。印度古代國王的座騎就是大象,國王的座騎瓔珞可掛得很多,那就大象掛瓔珞。所以不能偏,要福慧雙修,福慧雙修到圓滿就成佛。所以佛有個通號叫二足尊,福跟慧兩方面都滿足,圓滿了。所以福慧雙修是真懺悔,所以能夠「滅重罪定業」,連定業都能滅,內外的障緣,一齊都銷盡。這是《般若經》它殊勝的力用。我們再看第十一:

  【十一、若能於本經,深解義趣,信心不逆,盡能受持,為人解說。即為荷擔如來事業,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。乃至滅罪生福,當得無上菩提。】

  『若能於本經,深解義趣,信心不逆,盡能受持,為人解說』,這個就很難得了。「本經」是指《金剛經》,「深解義趣」,要深入的理解它的經義。「信心不逆」,你必須要深解義趣,才能信心不逆,才能夠去受持,為人解說。自己沒有深入,就沒有辦法去受持,為人解說。經上講,讀誦、受持、為人演說。我們學習《金剛經講義》,就是要深解義趣。江老居士在這個《講義》裡面特別強調,對般若的經典不能淺解,要深解。淺解不起作用,你要深解,它就會起作用,我們就能起觀照的功夫了。我們自己能夠深解義趣,信心不逆,都能受持了,才能夠為人解說。如果能做到這樣,『即為荷擔如來事業』。如來的事業是什麼?就是弘揚《般若經》,弘揚《金剛經》。『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』,這個成就是第一稀有的。『乃至滅罪生福,當得無上菩提』,你深入這部經,的確滅罪是從根本去滅罪。從根本修,不是漸次的修,從根本修。我們再看第十二:

  【十二、修行法門無量,而唯一宗旨,除障而已。障有三:(一)惑障:見思煩惱是,除則成般若德。(二)業障:一切罪業是,除則成解脫德。(三)報障:六道苦報身是,除則成法身德。江註舉破我、滅罪、成就如來,為本經之大用。】

  『修行法門無量』,的確法門無量,『而唯一宗旨』,就是法門無量無邊,但是唯一的宗旨,『除障而已』。不管修什麼法門,都是要排除這些障礙。這個障有三大類,第一類就是『惑障』,就是我們現前的『見思煩惱』,這是因。見思煩惱斷了,『除則成般若德』。見思煩惱除了,就成就「般若德」,般若的德行。但見思煩惱,實在講不容易斷。法門修行要斷見思惑,很多種方法,因人而異。小乘有小乘的方法,大乘有大乘的方法,《金剛經》有《金剛經》的方法,都是要斷見思煩惱。但是《金剛經》它的殊勝,就是它是最直接去斷的。如果能夠契入,的確這個修行真的就是頓超,所以它的殊勝就是在這個地方,這是本經它殊勝之處。所以,「惑障:見思煩惱」,見思煩惱怎麼來的?江味農老居士註解,你看這裡講,『舉破我、滅罪、成就如來,為本經之大用』。破除我執,金剛就是破除我執最堅利的一個武器。但是我們無始劫這個我執很堅固,很不容易破除,《金剛經》幫助我們破除我執。如果要頓超,修行要快,就是直接從我執去破。這是大躍進,好像撐竿跳,跳過去了;如果跳不過去,那要慢慢修。這是乘高速電梯,不是慢速的,也不是爬樓梯。我相,深入我們就知道,這個我相主要是見思煩惱,根源就是執著我來的,要把這個我放下,見思煩惱就沒根了。有我就有人,就有眾生,就有壽者,就對立了;我相沒有了,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也就沒有了。所以見思煩惱從我相、我執來的。《金剛經》是大乘法,破見思比小乘殊勝太多了。小乘法,八十八品見惑一品一品的斷,真的很辛苦,時間也要很長。它直接從根本去破除。

  『(二)業障:一切罪業是,除則成解脫德。』「業」是造作的意思,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為,這部經幫助我們破除一切業障。我們凡夫,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講得很詳細,「閻浮提眾生,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」。為什麼?因為我們起心動念就是業,就是罪。《金剛經》教我們直接從起心動念去轉、去破除,那什麼業障也沒有了。造作業障的因沒有了,所有的業障都消失了,消除了。「除則成解脫德」,這些排除了,就成就解脫德,得到大解脫、大自在,不再造業了。所以惑業苦,『報障』是苦,『六道苦報身是』。起惑、造業、受報,「報」是果報,果報是六道輪迴苦報身,很苦。『除則成法身德』,就成就我們的法身了。法身是我們本來面目,苦報身沒有了,破一品無明、見一分法身了。「江註舉破我、滅罪、成就如來,為本經之大用」,大力用。

  「辨用」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「辨用」就是辨別這部經,我們學習它的作用,它的功用,它的力用。這裡講它的大用是什麼,我們明瞭之後就會有興趣發心來學習。下面是:

  【判教】

  『判』就是判別,『教』,就好像我們在學校教科書一樣,教學的層級、層次,好像這部經它是排在哪個課程。好像是小學、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這部經是哪個階段的課程,判別這部經。判教也是見仁見智,這就各人看法,各人的角度,古來祖師大德對同樣一部經判的教有一些不同。這是江老居士他判教,他也會引用古大德對判教他們怎麼判。江老居士他怎麼去判這個教,判這部經是在佛陀一代時教排在哪個階段的,我們看第一:

  【一、諸佛出世,教化眾生,必對機說。機有二義:根機,眾生根性,各各不同,障有淺深厚薄故。時機,因時施教,如五時說,先淺後深,先小後大,循循善誘,引人入勝也。】

  「教」就是教學,佛法是教育。所以『諸佛出世』,他的目的就是要『教化眾生』。佛陀教育是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,「化」是變化,眾生接受這個教育,他起了變化,化惡為善,化迷為悟,化凡成聖,身心起了變化。化就是教學的一個成績,教學的成果。要教化眾生,『必對機說』,「機」就是他的程度,佛法叫應機說法。在我們中國儒家,孔子教學也是一樣,因材施教,跟我們現在學校不一樣。現在學校學生學得很痛苦,為什麼很痛苦?學生程度不一樣,但是學校要求的功課一樣,有的適合他,他就學得很快樂;有的不適合他,他就學得很痛苦,學到要去跳樓自殺。這都是跟西方學的。所以在古印度佛陀的教育,在中國古人的教育,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,大家學得很快樂。怎麼現在讀書那麼痛苦?就是沒有應機施教,沒有因材施教,你講的不對他的機。所以教化眾生,「必對機說」,你要看那個對象。佛講一部經,當機者,當機就是主要是針對哪一個人講的,針對哪一個對象在講的,那個叫當機。其他的人叫旁聽的,當機是針對他來講的。所以必須對了那個機,對機就好像對症下藥。

  『機有二義:根機,眾生根性,各各不同,障有淺深厚薄故。』「機」有兩種意思,「根機」,眾生的根性,「各各不同」,各人程度不一樣,煩惱習氣也不一樣,業障也不一樣,業障有淺有深、有厚有薄。所以在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,佛講眾生的根器,這個也給我們說得比較詳細。你的煩惱、你的業障,偏重在哪一方面、哪一類,你的修行的方法就不同。就好像醫生開藥,病情不一樣,開的藥方不同。對了機,他學起來很快就成就,學了他很歡喜。像佛在經上也有一個公案,一般五停心觀,小乘通大乘。佛的弟子去教學,有一個人是專門看墳墓的,就尸陀林,就是我們現在講做葬儀社的,一天到晚在看死人的;另外一個是打鐵的,每一天在打鐵。他們就請教佛的弟子,他們要怎麼修行?佛的弟子去教那個打鐵的修不淨觀,觀人這個身體不清淨,修了很久沒有效果。另外,在看屍體的,在做殯葬業的這個居士,教他修數息觀,修了很久也沒效果。後來他們兩個,我們還是去請教釋迦牟尼佛,我們修了這麼久,怎麼都看不到效果?後來兩個人就去請教釋迦牟尼佛說,佛,你的學生。一個打鐵的是教他修不淨觀,看屍體的是教他修數息觀,修了很久沒有成績。後來佛就問,你們做什麼事業?那個修數息觀的說,我一天到晚在看死人,在尸陀林,就好像我們現在的葬儀社,給死人換衣服處理這些,一天到晚在接觸這個。另外一個,我在打鐵,每天都要抽風箱,打鐵。後來佛就講,好,我明白了,你們兩個修的方法對調一下,看屍體的修不淨觀,打鐵的修數息觀。因為他打鐵要抽風箱,就要數,一、二、三、四,就一面打鐵,一面數息。兩個人換過來修,那個看屍體的,一天到晚看死人,對他的這個職業,他修不淨觀是最適合他的。所以兩個人換過來之後,沒有多久他們兩個都證阿羅漢了。這個就叫法門要對機,對他的機。如果不對機,修了很久,修得很辛苦,沒效果。效果在哪裡看?就是你煩惱有沒有輕一點?貪瞋痴煩惱有沒有輕一點?如果沒有輕,有時候反而還增長,就是那個法門不對你的機。第二個是『時機,因時施教』,好像五時說法,由淺而深,『先小後大』,先辦小學,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,『循循善誘,引人入勝』。所以,機就兩方面。

  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判教第二段,我們下一次再來學習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