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講義節要 悟道法師主講 (第二集) 2020/4/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:WD15-008-0002
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一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大家翻開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一,第一頁,我們從第四段「本經綱要」,從這裡看起。
【四、本經綱要——遣除妄想執著,念佛淨心之樞要。】
下面這個表解,最上面:「無始無明」。下面:「妄想、執著」。妄想下面就是「分別心—能變境界,十法界依正莊嚴」。執著下面有兩種執著,「我執、法執」。我執:「煩惱障」;法執:「所知障」。這兩種障礙就是下面:「惑、業、苦」,就起惑、造業、受苦。「情執我見,實為愛根。愛根不除,心何由淨。」
前面我們學習了《金剛經講義》,我們淨老和尚他節錄精要的部分。前面江老居士他講解「大乘以自度度他為本」,佛法有大乘、有小乘,小乘偏重自利,大乘自利利他,就是自度度他。自度度他以六度為根本,就是怎麼自度、怎麼度他,具體的落實在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。六度就是以第六度般若智慧為根本,沒有般若就不能稱為度。有了般若才能稱為度,布施度、持戒度、忍辱度,一直到精進度、禪定度,所以這六度以般若為根本。可見得這個大乘佛法,般若是根本的根本。般若也含攝無量義,這個般若到最後就是「我法俱遣」,我執、法執都遣除了,「情執盡空」,業盡情空了,「得無所得」。我們眾生迷惑,不知道諸法緣生,沒有見到自己的本性,就隨這個虛妄的相來流轉,「迷而不覺」。佛他知道了,「緣生性空,有即非有,當體即空」,也就是佛他看破事實真相,看破就「覺而不迷」,看破一定放下。因為迷,才造成六道生死輪迴。悟也有層次,有三乘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菩薩的覺悟是超越二乘的聖人。
我們今天跟大家一起學習『本經綱要』。這個「綱」是綱領,我們常常講提綱挈領。我們要拿一件衣服,要抓住那個領子,你衣服拿起來就順了;如果你沒有抓住那個衣服的領子,抓袖子、抓旁邊的,那就不順了,所以你要抓住那個領。好像捕魚的魚網,你要抓住它那個綱,總綱你抓住,那些網就順了。用這個來比喻我們學習經典,也是要抓住它的綱要,那個主要的。本經綱要是什麼?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濃縮起來是一部《金剛經》,那《金剛經》又是講什麼,教我們什麼?就是『遣除妄想執著』。「遣」就是排除。我們為什麼在六道裡面受這個生死輪迴之苦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就是我們有妄想、有執著。佛在剛成道的時候,在二七日,有的經典講三七日,在定中宣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這是佛成道第一部講的經。這是凡夫、二乘(聲聞、緣覺),包括權教菩薩都不知道,不知道佛在菩提樹下宣講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。能夠參與這個法會,只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就是明心見性有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,從圓教初住到等覺菩薩,他們才有能力參加這個法會。這是佛第一部講的經典。佛成道第一句話,他講的就是很驚歎的一句話說: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。看到大地眾生,就是在六道十法界一切眾生,包括螞蟻、蟑螂、蚊蟲,這所有一切眾生都跟如來有同樣的智慧德相,一絲毫也沒有差別。那為什麼變成這些眾生?佛又接著講,「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障礙就是眾生有妄想、有執著,所以不能證得自己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。不能證得,有是有,但是有障礙。因此我們要回歸我們本性的智慧德相,就是把這個妄想執著遣除。遣是遣散,除是解除、排除,這個妄想執著沒有了,那我們本來的智慧德相就現前了。這不是從外面來的,不是修來的,他本來就有。所以我們現在學習經典,實在講沒有別的,排除障礙而已。我們一般講,「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」。我們每一次做法會上午供,在藥師佛長生祿位這裡,都會念這首迴向偈。所以我們學佛修行沒有別的,就是排除這些障礙。「遣除妄想執著」是本經的綱要,它的綱領,它最重要的、最主要的、最精要的,就是幫助我們拔除妄想根,脫生死病。
下面這一句,那跟我們念佛就關係很大了,『念佛淨心之樞要』。這個方法,我們念佛人:我們念佛就好,我們又不參禪,也沒必要去學這個般若經典。這個問題自古以來都存在,都存在這個問題。念佛,我們修學念佛法門,我們這個宗派叫淨土宗。古大德也講,「心淨則土淨」,心清淨了,這個國土就清淨了;心不清淨,心有污染,我們住的世界環境它就有污染。在《無量壽經》、在《彌陀經》,佛跟我們講「五濁惡世」。不但污染,那個污染還特別嚴重,造成天災人禍不斷,愈來愈多,愈來愈嚴重。為什麼?現在全世界鬧新冠病毒的污染,這個病毒很可怕,大家知道。但是更可怕的大家不知道,大家不知道怕,更可怕是什麼?我們現在看這病毒很恐怖,要人命的,佛在經典給我們講,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,三毒就是病毒,貪毒、瞋毒、痴毒。我們不是聽經常常聽到三毒煩惱嗎?我們怕不怕?不怕。你不知道要怕,其實這是最恐怖的,因為我們無知所以不怕,知道了就怕了。三毒煩惱為什麼那麼恐怖?它是製造六道生死輪迴的,生老病死,三苦八苦統統是這個煩惱造成的,而且這個苦是沒完沒了的,生生世世的,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生死疲勞,從來沒休息的。知道這個恐怖,知道這個可怕,那這個人覺悟了;如果還不知道,還不覺得這個很可怕,那還是迷惑顛倒,還是無知。所以這個就是污染,煩惱,這個都是從妄想執著所產生的。我們念佛念到一心,心清淨了,念到一心不亂,古大德講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。心清淨了,這個世界它就清淨;心污染,心不清淨,這個世界就污穢不清淨,變穢土。污染很嚴重,而且這個污染不止一種,五濁惡世。現在人心那個污染是愈來愈嚴重,我們感受的這個世界的環境也會愈來愈多災難,天災人禍持續不斷,一年比一年多,一次比一次嚴重,的確像我們淨老和尚講的,一點都沒錯。這個怎麼造成?我們自己這個污染的心製造出來的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這些不清淨的心所造成的。念佛就是用念佛這個方法回歸到我們的自性清淨心,我們自性本來就清淨的,沒有污染。
本經綱要講到這裡,我們淨老和尚節錄江老居士這個《講義》,也就是給我們點出來它的重點,就是幫助我們念佛心達到清淨。我們念佛人念了幾十年,不要說念幾年,念幾十年心有沒有清淨?沒有。你們我不知道,我觀察我自己,我還是不清淨。在十幾年前,我也是一直念、一直念,那怎麼煩惱還這麼多?對這個煩惱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,我也知道,聽了經也很想去伏煩惱、斷煩惱,我伏不了。那個時候,來信義路這裡也有好幾年了。有一天我在樓下走,想到這個問題,忽然想到過去我在家的時候,曾經聽我們淨老和尚講《金剛經講義》,出家之後我們師父也有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,當時再把它找出來看看,跟幾十年前看的感受又不一樣了,覺得這個問題真的都在這裡面。所以我們還是不能太懶惰,因為我的根器就是太懶惰,聽到「一句佛號就好了」,那太好了,其他統統不用了,那太省事了!問題你不能老實念,你念得心不清淨。所以後來我們畢竟不是那種善根很深厚的,還是不能太偷懶,太偷懶還是不能成就的。念佛念了幾十年,一點消息也沒有,這個我們就要警惕了,要反省了,問題出在哪裡?為什麼古大德人家念個三年、五年就成就,我們念了三、五十年還這樣?我們不能不去反省、不去觀察這個問題到底在哪裡。所以我就把它找出來看,看了跟以前聽的、看的感受又不一樣了。
黃念祖老居士也有一本書,他以前用錄音帶講的,《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》,我也放了一本在車上,有時候坐長途的車就翻來看看。《金剛經》到《無量壽經》,《無量壽經》專講淨土,《金剛經》講般若,這就是說明般若跟修學任何一個法門都是息息相關,淨土也不例外,也是息息相關的。如果我們念佛念很久心還不清淨,那有必要學習《金剛經講義》,特別這個《節要》,我們淨老和尚節錄這個都是精要的,你要自己翻那個《金剛經講義》,那分量還是滿多的。我們看了《節要》,你再去看《講義》,或者你看了《講義》再來看《節要》,我們就能夠抓住這個修學般若的重點,我們就能抓住了,也就是說你能抓住這個綱要。所以「念佛淨心之樞要」,樞是樞紐,念佛我們念到心清淨的一個樞紐,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就在這個上面。所以這個我們也不能不學。
上一次也跟大家報告過了,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節錄這個精要的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?為什麼我們老和尚要做這個《節要》?這個《節要》是先講《無量壽經》好幾年之後做的。上次跟大家報告過了,我們老和尚提倡讀誦《無量壽經》三千遍就開悟了,很多同修不止念三千遍,念一萬遍大有人在,但是有沒有開悟?沒開悟。不但沒開悟,煩惱還增長,還看不破,還放不下。所以後來就又節錄這個。後來又講《地藏經》,又講《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》。再來,最近這一、二十年提倡傳統文化,這些統統是補助說明《無量壽經》的。你說《無量壽經》沒有般若嗎?每一部經都離不開般若,都是從般若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,怎麼會沒有般若。沒有般若就不是佛法了,就變成世間法了,佛法跟世間法主要區別的地方就是在一個般若。所以我們學習這個,也是幫助我們念佛淨心的一個樞紐、綱要,這個重要的地方,我們不能疏忽了。
我們再看下面給我們再比較詳細說明,這是說明妄想、執著。我們心為什麼不清淨,有煩惱,有我執、法執,煩惱障、所知障?最根本原因就是無始無明,無始無明所產生。下面妄想、執著,都是從這個最根本無始無明所生的。無明是什麼?不明瞭就無明。根本無明,無始無明,無始就是沒有開始。沒有開始,講這個我們就有疑惑來了,沒有開始?那總有個開始,什麼時候起了無明?我們一般通常都會有這樣的疑問,總有個開始的時間,怎麼會沒有開始?這裡給我們講無始就是沒有開始,沒有開始,那怎麼會跑出來?我們總是要找一個什麼時候開始有無明?這個問題如果要講,就這四個字大概要講一部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,還有《圓覺經》。在《楞嚴經》佛的弟子就問這個問題,佛常常講無明、無明,無明什麼時候開始?斷了無明,那什麼時候無明又跑出來?這個在《楞嚴經》、在《圓覺經》,佛的弟子都提出這個疑問。那總有個時候,原來沒有無明,後來跑出一個無明;現在無明斷了,什麼時候那個無明又跑出來?我們一定是想這個問題。這個問題都在《楞嚴》跟《圓覺》。《圓覺經》佛用了比喻,這個無明,無明斷了就不會再有無明了,好像那個金子在礦裡面還沒有煉成金,像在無明裡面,煉成金它就不會變成礦了,用這個比喻。
為什麼講無始?就是說為什麼說它沒有開始?因為它是虛妄的。如果有個開始,那不是虛妄的,那是真的。那好像我們作夢一樣,夢境,我們正在作夢的時候,我們也不知道幾點幾分開始做的,醒過來,一場夢境,找也找不到了。這個夢境當中也沒有顯示幾點幾分幾秒,也沒有。這個你就不能用想的,你一想你就落入下面的分別,就是意識心。分別是第六意識,執著是第七末那識,你就落在那裡了。你現在要轉就是轉第六識跟第七識,這兩個轉了,第八阿賴耶識、前面眼耳鼻舌身這五個識就跟著轉,關鍵在第六跟第七。第六識,你會分別、去想像,那就是妄想。這個就是禪宗講,「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」,「開口便錯,動念即乖」。去參,參透了你就開悟了。大家都常常參加三時繫念,《三時繫念》中峰國師講,為什麼有這六道輪迴?因為最初一念不覺。最初一念不覺,那最初是什麼時候?我們就會這麼想。實在講,我跟大家講一點大家去參,那個最初一念,你不要想無量劫前哪一劫的最初一念,最初一念就是現在,你當下這一念,這一念就是最初一念,你念念都是最初一念。我們現在看到這個幻相,統統是一念、一念那個相似相續相連接起來造成的一個幻相,所以念念都是最初一念。念念都是最初一念,你去哪裡找一個開始?《金剛經》後面講,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。過去就過去了,你找不到了;你說現在,現在馬上過去了,你也抓不到;未來,未來還沒到,三心不可得。什麼時候是現在?什麼時候是過去?什麼時候是未來?你都找不到。那找不到,我們現在感覺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那統統是念念成形,一念一念這樣相似相續相成立這個幻相。
我們老和尚在講《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》,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(彌勒菩薩是唯識學專家),一剎那有幾念?我們老和尚講,一個彈指,我們一秒鐘最少彈四次,後來又說有人可以彈到七次。一彈指就有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過去了,所以四次就一千二百八十兆,七次大概是二千二百四十兆了,就是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相續的這樣過去了。那種快速,那種速度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念念成形過去了。我們老和尚在講席當中,常用過去拍老式的電影那個膠捲,然後放在機器快速轉動,一秒鐘轉二十四張,這個打在銀幕上,那個銀幕上人就在動了,那是老式的電影。現在的電視聽說是一秒鐘一百次,那就很細。以前那個很粗,還有顆粒,很粗的,以前我們小時候看的那個電影,特別那個黑白的電影,那是二十四張的。現在畫那個動畫,以前畫卡通,有一次我在Facebook看到一個人,拿好像便條紙這樣,他就畫一個人,畫的是靜態的,畫很多張,這樣一疊,然後就像數鈔票,答答答答答這樣,然後打在螢幕上,那個人就在跑了。那其實上面一張一張快速連續下來,然後你看了,就產生它在動的幻相出來。所以大家可以去找那個來看,再聽老和尚講那個膠捲,那你對經典上講這個就有一個粗淺的概念。
所以每一念它都是獨立的,它沒有連續的,它是每一念都是第一念。你不要一直想剛才我是第一念、現在第二念了,不是的。念念都是第一念,你到哪裡去找開始?你找不到。好像過去心不可得、現在心不可得、未來心不可得,你到哪裡找一個開始?你現在要找一個開始,都是我們的妄想,那不是真的,那也都是念念快速的連續下去,產生一個幻相。所以《金剛經》給我們講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那不是真的。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,然後進一步去觀察,進一步去觀照,這個功夫慢慢就會得力。我們對世間這一切慢慢看淡了,到最後看破了,那就真放下了,這個放下就很自然了,絲毫不勉強。我們現在講放下,其實根本沒放下,哪有放下!為什麼沒有放下?因為我們沒有看破,你總是把這個世界認為是真的,認為真的你就捨不得;你捨不得,你會貪戀,你會留戀。所以常常觀想《金剛經》講如夢幻泡影,種種的,我們要常常提起這個觀照,這樣幫助我們看破放下。如果不提起觀照,我們這個功夫不得力。夢幻泡影,我們想一想,去年的事情夢幻泡影了,對不對?好的、不好的統統空了。昨天的事情也夢幻泡影了,今天上午的事情也夢幻泡影了,下午的事情也夢幻泡影,我們現在也是夢幻泡影,晚上睡覺作夢,那不是白天、晚上統統如夢幻泡影嗎?這個我們聽了是一個概念,但是我們要深入去觀,它才會起作用。觀到起作用,就是說我們對世間事好壞都不會計較了,真放下了。
《西方確指》,覺明妙行菩薩他也教我們一個方法,在生活當中去練,就是人家給你一塊錢,你會不會高興?等一下一塊錢把你拿走,你會不會生煩惱?從這個地方練。有人就講,他說一塊錢(古時候講一文錢),那怎麼會高興、不高興?菩薩就開示,他說你自己在起心動念你不知道,如果你覺得都沒有關係,你早就得解脫了,現在不會在六道了。從這個最小的,然後再大的,得到了,得無所得;失去了,也沒有所失。《般若經》講,「一切法無所有,畢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明瞭這個事實真相就沒有得失心了,得了也沒歡喜,失去也沒有懊惱,沒有得失心,知道是夢幻泡影。如果我們還會有這種得失心,就是說我們這個功夫還沒有用上。我們這個功夫要先從看淡,就是我們沒有辦法一下子說心裡完全很徹底的放得乾乾淨淨,但是起碼要先淡化,要先降溫,這樣慢慢來提升。這個我們大家都可以看得到。念佛淨心,這個對我們念佛人來講就非常重要了。所以這個我們也不能疏忽,不能疏忽《般若經》它幫助我們念佛淨心的這個重要性。往往我們疏忽這個,那很多人真的念佛一輩子達不到功夫成片,一心不亂那更不用談。
所以這個無始無明,沒有開始,每一念,當下每一念就是無明。你現在這一念就是無明,你要再去找一個什麼時候開始,《楞嚴經》講,「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」,一念不覺,當下這一念就是無始無明。我們還沒有覺悟過來就是在無明當中,我們現在就是無始無明,沒有開始。下面給我們分析無始無明,一念不覺就是無始無明,無始無明發展出來,就是一個妄想、一個執著。《華嚴經》講,「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」。這個妄想是分別心,分別心是第六意識。我們這個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,可以緣到阿賴耶識,我們現在講想像力非常豐富的,第六意識,各方面科技,什麼都可以想得出來。它可以緣到第八阿賴耶識,它的功能很大,這是第六意識分別心。
所以它這個分別心,能變境界,這個境界怎麼變出來?是分別心去變出來的,變十法界依正莊嚴。我們自己第一念見到的境界是自性,但是馬上這個分別就起來了。這個分別,它就分別長短、好惡、青紅白,種種的,好的、不好的,那個分別就出來了。長的、短的,種種的,我們看到這些境界,怎麼有長的、短的,種種的這些分別?就從分別心產生的。好像一塊木頭有長、有短,不是木頭本身它自己講我是長的、我是短的。你擺兩根,一根比較長,一根比較短,那個長跟短的概念怎麼來的?那個木頭自己講的嗎?我這樣叫做短的,它那樣叫做長的。從哪裡來的?它沒有講話。現在長短怎麼來的?我們人給它分別,這個是短,這個叫長,是不是?它沒有說話,人去給它設定的。所以說心理跟物理它是二分法,那是絕對錯誤。怎麼分?物跟心,你怎麼分?物理跟心理沒關係,那怎麼會沒有關係?電腦它自己跑出來的嗎?電腦,是不是它自己蹦出來一台電腦?那跟我們就沒關係,它自己跑出來的。還是人去設計、去安裝,發明去把它弄出來的?電腦是你人腦去搞出來的,你的分別心去搞出來,還是它自己跑出來的?忽然跳出一台電腦出來讓我們用,那跟我們就沒關係了。所以這個很淺顯的例子,就是那些二分法是錯的,反正一切物質跟你的心都離不開關係的。所以分別心它能夠變很多境界。每一個人他分別的不一樣,餓鬼看到那個水是膿血,天人看到那個水是琉璃,魚看到水是牠們的家,我們人看到是水,同樣一個東西,各人看的他的境界不一樣。又如一個美女,好色的人看了,這個美女!好色的男人看,她是美女;如果他太太看了,大概變羅剎了。那境界不是一樣嗎?一樣那個人,怎麼先生跟太太看感覺不一樣?這個從哪裡來的?分別心來的。有的喜歡這個,這個很好;喜歡那個,那個很好,統統是分別心,境界沒有好壞。所以蕅益大師講,「境緣無好醜,好醜起於心。愚人除境不除心,至人除心不除境」。關鍵在我們的心,這個心你去調整了,你除了,境它是平等的,要回頭去調整自己的心,那問題就解決了;你要到外面去找,永遠找不到。所以調心是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,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。
像過去蔡老師講的《群書治要》,那真的是傳統文化講得很深入,很受用。自己心態調整了,那什麼人也都能相處了;如果心態不能調整,走到哪裡,跟人都很難相處。所以關鍵從自己心調整,外面的境界就會隨著我們的心來轉變。所以分別心能變境界,這個境界就變出來了。境界變出來,這境界是真的嗎?不是真的,如夢幻泡影,是幻相。這些幻相,但是它有那個相,所以分別心它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出來。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幅圖?當中寫一個心,畫一個圓圓的,然後周邊畫個十法界圖,十法界從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、天、人、阿修羅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這個十法界。當中是一個心,就說這十法界都是從這個心變現出來的。
下面講執著,我執、法執。執著有兩種。一個我執,又叫人我執,執著這個四大五蘊的身體,執著這個是我,這是我們凡夫很堅固的執著。所以見惑第一個就是身見,執著這個身是我。佛給我們講,這個身不是我,這個身是我所。好像我們身體上穿的衣服,衣服不是我,衣服是我所,我所有的。這個身體也是像衣服一樣,是我所有的,我現在在使用的,我所,不是我。但是我們凡夫,都是把它當作我,認為「我」就是這個身體,這個身體就是我,這個叫我執,叫人我執。有這個我執,那對面就有人。我跟人,他就對立起來了,我、人。人再發展,就眾生;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,再來就是壽者相。壽者相意思就是他執著這個念頭相續不斷,它沒有停止的,好像很長壽一樣,念念不斷,壽者相。四相都是從我相發展出來。我執,我們的煩惱障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,這六大煩惱,二十六個煩惱,一百零八個煩惱,無量無邊的煩惱,統統是從我執所產生的。沒有我執,那這些煩惱就煙消雲散了;有我執,所以就產生這個煩惱的障礙出來。因為有我,所以有煩惱,一切都要為我。
法執是所知障。阿羅漢他破人我執了,但是他還有法執,認為這個身體不是我,但是這些萬法它是有的,有這個萬法。菩薩,我執、法執都排除了。所以所知障,所應該知道的被障礙了,叫所知障。或者另外一個說法,就是他所知道的變成他的障礙。像現在很多這種研究科學的、研究物理的,研究這個、研究那個的,他所知道的那些知識就變成他入佛門的障礙。那個在佛法講叫世智辯聰,八難之一,那就叫遭難了。佛法他不能接受,他入不了,他有這個所知障把他障礙在那裡。佛講的他聽不進去的,他自己有這個障礙,他認為他所知道的是對的,他不能接受佛講的,這就形成他的障礙,這是法執。所以有這兩種執著都要破除,我執、法執統統要破除,就能夠明心見性,回歸自性了。
有我執、法執,有煩惱障、有所知障,所以就形成了惑業苦。惑就迷惑,迷惑他就造業;造業就有業障了;有這個業障,他就有果報,果報就是受苦。這叫報障,業報的報,報障,有果報,有因、有果,有因果,惑業苦。這個惑業苦是惡性循環,當你受苦又增加迷惑,迷惑又繼續造業,造業受的苦更嚴重了。那像現在我們以佛法的觀點來看這個世間人,現代整個世界天災人禍這麼多,人類有沒有覺悟?有沒有去反省我們人到底哪裡做錯了?有沒有?沒有。我們看到的是什麼?都是在怨天尤人,怪來怪去的,你怪我,我怪你。好像大家都沒錯,沒有錯,為什麼災難這麼多?你說這些人他是覺悟還是迷惑?科學家也是迷惑,他也不懂,這個災難來了,他也不知道為什麼。無知,他不知道,他就是迷惑。迷惑他肯定就造業,而且造的是惡業,你怨天尤人不是造惡業嗎?你不知道去反省自己、去檢討自己哪裡做錯了,把那個錯誤的政策、錯誤的做法給它改正過來,那不是又造業嗎?怨天尤人業造得就更重。所以現在人不讀經,所以他不知道去反省、去懺悔。不讀聖賢書,不讀經,所以他不知道,他只知道要學科學。不讀聖賢、佛菩薩的經典,做錯了,自己也不知道錯在哪裡,這個就很可憐。做錯了,不知道錯在哪裡,還繼續錯下去,將來這個苦就沒完沒了,所以很可憐。這個惑業苦。
下面講,情執我見,實為愛根。這是我們無始劫以來根深蒂固,很難拔除。愛根不除,心何由淨,貪愛這個心沒有排除,心怎麼會清淨?我們這個貪心,貪愛、愛欲,《無量壽經》佛給我們講,「愛欲榮華,不可常保,皆當別離,無可樂者」,「人在愛欲之中,獨生獨死,獨去獨來,苦樂自當,無有代者。善惡變化,追逐所生,道路不同,會見無期」,這是講愛欲。佛在《四十二章經》也給我們講,「使人愚蔽者,愛與欲也」。什麼原因使一個人他愚痴蒙蔽?愛跟欲。中峰國師講,「諸苦盡從貪欲起,不知貪欲起於何,因忘自性彌陀佛,異念紛馳總是魔」。貪愛這個根沒有排除,心怎麼會清淨?你佛怎麼念也是不清淨。關鍵就在一個觀照,後面江老居士對這個講得很詳細,對我們修學很有幫助。
其實我們讀《無量壽經》也是要提起觀照,不但讀《無量壽經》,你讀《感應篇》、讀《弟子規》,或者《群書治要》,也要時時能提起觀照,這樣功夫才會得力。如果忘失了,那就又迷惑顛倒,又不得力了。所以常常提起,這是我們現在很重要的一個功課。這個貪愛,一定要深入去用般若正智來觀照。我們淨老和尚也是講經講得很透徹,但是我們聽了還是不懂,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這樣的功夫。他老人家常常講,就是以前沒學佛,貪世間法,現在學了佛貪佛法。貪佛法還是貪,換了對象,但是他那個煩惱沒改變。關鍵是要把你那個貪心放下,不是教我們換個對象,不貪這個,換貪這個。關鍵是在我們貪愛那個心,你要去觀察我們那個起心動念,貪心起來,你用一句佛號給它轉過來,這樣念佛功夫就會得力。
所以念佛還隨順我們的煩惱習氣,那就是我們念佛的功德是有,都不會喪失的,但是被我們的煩惱習氣障礙住,凍結起來。念也不會白念,念經、念咒、念佛不會白念,但是你不懂得用這個念佛、念經去伏我們的煩惱,念的這個功德就被它凍結起來,哪一天解凍了,那功德就現前了。關鍵在這個情執我見,愛根不除。情執我見就是愛根,愛的根。《無量壽經》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如果情執深重,求出輪迴,終不能得。因為輪迴就是從情執產生的,你情執這麼深重,你放不下,你要求出輪迴那都沒辦法的,必定要把情執放下。情執放下,你不學般若放不下。嘴巴想要放下,實際上我們心是放不下。所以愛根不除,心何由淨,這個愛根沒有排除,心怎麼會清淨?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:
【五、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——無上正等正覺——照見事實真相,此即佛之知見。】
這段也非常重要。『般若』不是外面來的,不是去外面學來的,是我們自性本來就具足的正智。自性本具的,你本來就有。『無上正等正覺』,也是我們本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,這個般若正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我們現在學佛學個什麼?就是開啟我們的自性般若智慧,你有,但是你沒有給它開發。好像這個寶藏藏在你家地下,你家很有錢,你沒有開採出來,你還是要去外面討飯。有,沒錯,但是沒有開採出來,你得不到受用,埋在那裡。現在學佛,佛就是告訴我們怎麼開啟你自己自性的般若正智,你開啟了,那你這些煩惱障、所知障什麼都沒有了,那你原來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它就現前了,你就得到大自在、大受用了。
我們般若正智現前,『照見事實真相』,你那個正智現前,事實真相你就看到了。我們現在都是沒看到真相,看到假相。其實真相在哪裡?真相就在假相裡面。中峰國師給我們講「分明在目前」,就在我們眼前。但是在眼前是在眼前,我們就是迷在這個假相裡面,沒有看到真相,迷惑顛倒。為什麼迷惑顛倒?無明。我們有煩惱,有所知,有我執、法執,把它障礙住。這個排除了,我們就照見事實真相,就是開啟我們自性般若智慧。『此即佛之知見』,這個就是佛的知見,佛知佛見。這段主要講般若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正智,是告訴我們這一樁事情。所以每一個人本來就是佛。知道我們本來是佛,那每一個人都可以作佛,作佛是應該的,因為你本來是佛,作佛是本分的事情。好,我們再翻到第二頁,第六段:
【六、老實念佛,則能一心不亂。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,攀緣不息,何能老實。】
這一段很重要。這一段,我們念佛人,可能我們把它印出來,貼起來,要常常看。這個可以印成好像對聯這樣,常常看。『老實念佛』,我們念佛人也常常提起的「老實念佛」,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講要老實念佛。過去有很多人,就我們老和尚提倡一日一夜的念,一個月念一次的,二十四小時的;也有同修念到三天兩夜的,就沒有睡覺,還去上班的。所以有一個同修,以前在開計程車,他們有一、二十個,一個月共修一次。有一個同修,過去在佛陀教育基金會,他們都念一天一夜,一個月修一次,有一位同修他最多可以念三天兩夜,念完還去上班,體力非常好。我們聽到覺得很羨慕,他們功夫不錯,我都不如他們。但是這位同修後來竟然去跳樓自殺了,我就跌破眼鏡,怎麼念佛念到,念得再怎麼樣,也不至於這樣!後來我看到《金剛經》江味農老居士這個註解,我恍然大悟,因為很多人認為自己是老實念佛,其實沒老實。你念了幾天不睡覺,不代表你老實,這個要搞清楚。現在我才搞明白。他為什麼不老實?因為你一面念佛,一面增長煩惱,那個煩惱跟你念佛的功夫同步增長,給你抵銷掉了,給你障礙住你念佛的功德。後來我才明白。老實念佛,這個口號提了很久。莊傳師以前他還沒有出家的時候,他就請我們老和尚給他寫一個墨寶,叫「老實念佛堂」。在宜蘭,他自己家裡有一個鐵皮屋,掛在那裡。我去過一次。後來他那個房子賣掉了,那個匾就拿來給我,那個「老實念佛堂」。所以做到老實念佛也不容易。
過去有人提倡念般舟三昧的,那個比不睡覺還厲害,不睡覺都還可以坐,他不能坐,三天三夜,有人念了七天七夜,還有念四十九天的。我說佩服佩服!我看到他們,真是不如他們。但是也有一個同修,也是出家的,他們也都是專門在念修般舟的,我有去參觀他們的念佛堂,他們累了就綁一個繩子,然後手拉在那裡,打個盹,都不能坐下來。那個照《般舟經》講,念個九十天他就見到佛了,見到極樂世界了。但是我看他們念了好幾年,有一次我胃不好去扎針,我看到他也去扎針,我也不好意思問什麼。他說胃不好,我說我也是一樣胃不好來扎針,他也去扎針。我聞到他嘴巴那個口很臭,可能沒睡覺火氣大,又沒喝開水。所以後來我想一想,我看了很多人修,也是我的善知識,他表演給我看,不然我自己也覺得我也可以去老實念佛。但是後來我想一想,那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的,沒有搞清楚,你盲修瞎練也不行的。所以我們還是在這個經典、教理上要多了解一些。所以老實念佛,『則能一心不亂』,你真正老實念,你可以達到一心不亂。
到下面這兩句就很重要,『若不斷世間一切染緣,攀緣不息,何能老實』。這個世間一切污染的因緣,你斷不掉,你一直去攀緣這些,那怎麼老實?大家,我不知道;我自己,我發現我自己很不老實,所以我不敢說我老實念佛,乖乖來修《金剛經》。我真的很不老實。現在老和尚給我封個繫念和尚的名號,我壓力很大,實在講我不是很高興,壓力很大。在安徽廬江給我封個繫念和尚,他老人家寫了幾個墨寶給我,他大概七分鐘就寫完了,我要做七百天,那不好玩。那什麼叫繫念?我繫念做這麼久了,現在有一點點體會什麼叫繫念。現在我都有在用這個電腦、手機,我現在知道,那也看到很多人都在看手機,很多人這個手機大概都不能離身的,後來我體會到什麼叫繫念。我們就是把繫念手機那個心來繫念阿彌陀佛,我們三天就見到極樂世界了。大家能不能體會我講這句話?我現在知道我去觀察我的心,我在繫念什麼。所以我現在要去調的就是要調這個,你繫念這個,你很積極的。以前說繫念孫子,現在是繫念手機,對不對?那個手機比兒子、孫子還重要,對不對?所以現代人繫念手機,把繫念手機那個心換過來繫念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,那個心換對象就成功了。把繫念手機那個心換成繫念阿彌陀佛、極樂世界就成功了,真的七天就能一心不亂。但是我們要能轉得過來。我們怎麼轉還是繫念手機,不是繫念阿彌陀佛。繫念阿彌陀佛才叫老實念佛,如果口念心還是繫念這些世間的五欲六塵,那就是不老實,就不是老實念佛。不老實,那我們《金剛經講義》要多加強。
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這裡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,身心安康,平安吉祥。阿彌陀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