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金剛經講義節要—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  悟道法師主講  (第二十九集)  2020/11/23  華藏淨宗學會  檔名:WD15-008-0029

  《金剛經講義節要》卷二。諸位同修,及網路前的同修,大家晚上好。阿彌陀佛!請放掌。請大家翻開經本三十九頁,從第五行(經文)看起:

  【佛告須菩提。莫作是說。如來滅後。後五百歲。有持戒修福者。於此章句。能生信心。以此為實。】

  我們今天還是從這段經文看起。學習《金剛經》的人很多,對於這段經文所講的持戒修福,可能有很多人就疏忽了。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談到《金剛經》,大家津津樂道的,《金剛經》有幾首偈子很有名。第一個,大家最熟悉的,就是五祖弘忍大師傳授衣缽,三更半夜,在他的寮房跟惠能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惠能在他言下大徹大悟,後面就不用講了,全通了。就是講到這句,當下就徹悟,不只大悟,大徹大悟,徹底的悟了。這個悟是證悟,不是解悟,證悟就是證入這個境界了。所以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這句就很有名了。我今天上午到台北圓山臨濟寺(新北市佛教會會員大會開會)參加會議,臨濟寺是禪宗臨濟宗的一個法脈。六祖傳的有五個宗,臨濟是其中一宗,現在在日本還有,臨濟就是參禪的。我們開完會回來信義路,走到門口,我看到有個石頭,上面刻了四個字,「無住生心」。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所以這句經文就很有名。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簡單講就是無住生心,這兩句我們是最熟悉的。再來就是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個我們也常常聽到,也耳熟能詳。再來,一首四句偈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這個我們也常常聽到。還有三心不可得,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,這個我們都常聽到,都是出自於《金剛經》的經文。《金剛經》的經文,如果有一句悟入就全通了。所以佛法實在講也不用多,你哪一句真通了,那就全經都通了。通一部經,就通一切經,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的。通,通什麼?通到自性。通到自己的自性,明心見性,見性就叫成佛。

  『持戒修福』,讀《金剛經》的人、講《金剛經》的人,大家在討論《金剛經》,大部分都是在討論「無住生心」,或者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大部分都是講這些經句,但是對於「持戒修福」,那就比較少聽到人家講了。前面講的這幾首偈頌,大家都津津樂道,耳熟能詳,我們自己也很喜歡跟人家分享《金剛經》,也常常聽別人講;對於持戒修福,一般就比較疏忽了。實在講,這句經文,我們要學習《金剛經》,不但《金剛經》,學習任何一個法門,第一個功課,「持戒修福」,這是基礎。沒有這個基礎,修那些法門,你去參、去觀,都有障礙。持戒是諸惡莫作,修福是眾善奉行。在《地藏菩薩本願經科註》,青蓮法師註解,給我們講福能除障,你修福能夠排除業障(障礙)。所以要多修福,多做好事,福能除障。如果沒有福報的人,他修什麼法門障礙都很多,會有業障發相,障礙很多。

  我們看《六祖壇經》,六祖大師他是祖師,他在廣東的時候,他上山砍柴,到街上去賣。聽到客人念《金剛經》,他聽了就開悟了,那個時候大悟,還沒有徹悟。所以去問那個客人,這是什麼經?客人跟他講,《金剛經》。然後六祖就給他解釋《金剛經》的經義,這客人聽了很驚訝!沒有讀過,又不認識字,你怎麼懂這些?知道他開悟了。聽他念經,聽的開悟了,念的人沒開悟,聽的人開悟了。這個客人也很發心,拿了十兩銀子,給他做安家費,安頓他的母親,勸他趕快去黃梅參五祖。所以到黃梅那邊,五祖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講到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那個時候才是徹悟。五祖還沒有傳給他衣缽之前,去那邊拜見五祖,五祖就問他,你來幹什麼?他說他來作佛。五祖說:你這個獦獠(獦獠,就是我們現在講少數民族,沒有開化的民族)怎麼能作佛?你不認識字,又是南方人。以前中原人稱南方叫蠻夷,沒有開化的地方,沒有文化的地方。所以六祖就回答說,人有南北,佛性沒有南北;不管是哪一族的人,大家都有佛性。五祖聽到六祖這麼講,這個人根性大利,知道他不是一般的。但是也叫他:你不懂,到槽房去舂米。以前舂米都要用體力,腳踏著舂米碓把外面那個殼舂掉,身體要有一定的體重。六祖很矮小,體重也不重,重量不夠他要舂米是有困難。所以他就腰間再綁一個石頭加重重量,這樣在舂。那塊石頭現在還在,我去看過,在湖北五祖寺。我記得好像是南華寺,六祖也有留肉身。去舂米舂了八個月,才傳他衣缽。舂米是做苦工,一天也沒有到過禪堂去聽五祖開示,就是舂米,為大家做事,服勞役,做苦工。你看修福!而且人家也瞧不起他,很多人去跟五祖參禪,都是學問很大的,怎麼會瞧得起他?因此在那邊修福,持戒修福。你看祖師都要去做苦工了,我們現在出家人都在享福,不是在修福,怎麼會沒有業障?福報都消耗光了,修行有障礙。

  所以不但參禪要持戒修福,其實修任何法門都是要持戒修福,這是共同科目。法門無量無邊,但是共同科目是一樣。這裡講的持戒修福,講得比較簡要,比較詳細的就是淨業三福,淨業三福就是持戒修福。三福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、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、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。要學《金剛經》,我們看持戒修福,它的內容就是這十一句經文。持戒修福就是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所以現在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三個根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業道經》,就是具體的持戒修福的做法。我們要怎麼持戒修福?根據這三個根來做,出家人再加個《沙彌律儀》。我們淨老和尚定的,他沒有定得太高,沒有定到比丘戒、菩薩戒,知道我們做不到,能夠把五戒十善修好就不錯了,在這個時代就很不錯。出家人要多學一個《沙彌律儀》,前面三個根,再加上《沙彌律儀》。所以在家人三個根,出家人四個根,就是此地講的持戒修福。我們看下面《講義節要》:

  【一、『莫作是說』,不但現在大眾能生實信。即『如來滅後』至『後五百歲』,『有持戒修福者,於此章句,能生信心』。其他即不能。】

  這是佛回答須菩提問的,就是眾生聽到《金剛經》能生真實的信心嗎?他有這個疑問。佛就告訴須菩提說,『莫作是說』,你不要這麼說。不但現在大眾有人能夠生真實的信心,就是『如來滅後至後五百歲』,五五百歲,五個五百歲,二千五百年,就是末法(就是指我們現在),還是有人能夠生真實的信心。什麼樣的人?『有持戒修福者』,就是有持戒修福的人,『於此章句』,對這個章句,『能生信心』,他就能生起真實的信心。『其他即不能』,「其他」,就是說沒有持戒也沒有修福,不能持戒修福對《金剛經》講的章句就不能生起真實的信心。我們讀了《金剛經》,信心生不起來,原因是我們沒有基礎,沒有持戒修福這個基礎。實在講,不管學習哪一部經典,這是基礎,共同科目,不管哪一個法門,顯宗密教、大乘小乘。就像淨業三福,佛講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。你看十方三世一切諸佛,他淨業正確的修因就這個三福。一切諸佛成佛,不是只有修一種法門,法門無量無邊,都可以成佛。你參禪可以成佛,學教可以成佛,修密可以成佛,修淨土可以成佛,種種法門無量無邊。不管你修什麼法門,這個三福是共同的科目,沒有這個基礎,不管修什麼法門都不能成就。所以我們不能疏忽掉這一句。就像我們讀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一樣,我們不能疏忽這個三福。

  三福,最起碼你也要修到第一福。第一福是什麼?就三個根。我們老和尚要求不高,這三個根,儒家的《弟子規》、道家的《太上感應篇》、佛家的《十善業道經》。這三個根就是第一福具體的說明、具體的做法、具體的修持。現在再加上李炳老編的《常禮舉要》,這是補充《弟子規》;《群書治要》、《論語講記》,這些都是補充《弟子規》、《感應篇》。還有印光祖師提倡的三本書,印祖提倡的是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安士全書》。《十善業道經》,十善業,我們看地藏三經,講的都是十善業,所以《地藏經》,地就是地基,基礎。所以佛在《十善業道經》把十善比喻作大地。我們往往疏忽了,好像人天善法,我們修最高的,可能我們就沒辦法成就了。所以我們還是要從持戒修福這個基礎扎根學好,有這個基礎,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都能成就。我們記住一句話,「福能除障」,我們還有很多障礙的時候,我們就要覺悟,業障很重,沒有福報。我們再看第二段:

  【二、『為實』,言能明瞭此經道理,從此用功,全恃『以此為實』。不可輕視眾生。】

  這一條講的『為實』,「為實」兩個字,就是說能夠明瞭這部《金剛經》的道理,能夠真正去悟入《金剛經》的道理,『從此用功』,用功都是依靠這個,『以此為實』。以這個為真實,所以有持戒修福的人,他就能入《金剛經》、學習《金剛經》。持戒修福人人都能做到,海賢老和尚是一個榜樣。所以我們常常會想到持戒修福好像很難,實際上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,只要發心願意修,沒有一個人不能修。所以祖師大德,你看,六祖示現不認識字,諦閑法師的鍋漏匠徒弟也不認識字,最近我們老和尚讚歎的海賢老和尚,也不認識字,就是做苦工,從早做到晚。我們看海賢老和尚,真真實實具體做出那種持戒修福的樣子給我們看。講了,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做,他表演給我們看。什麼叫持戒修福?我們去看他那個光碟,你就知道什麼叫持戒修福,那是我們的榜樣,我們效法學習的榜樣。所以你看一百一十二歲,他還能爬樹,持戒修福。所以我們念佛也常講持戒念佛,實際應該加上《金剛經》這個,持戒、修福、念佛,應該是這樣,比較具體詳細一點。所以一個人沒有福報,沒有福他修行有障礙,不能成就。這一段主要給我們解釋,佛跟須菩提講,不要輕視以後的眾生,如果末法的眾生,有人能夠持戒修福,他對《金剛經》還是能夠悟入,所以你不能說恐怕以後沒有人能悟入了。不要輕視眾生,因為眾生都有佛性,就像六祖講的,人有南北,佛性它沒有南北。我們再看第三:

  【三、『莫作是說』一語,正對弘揚大乘佛法之人而言。要竭力弘揚般若法門。】

  這一條是解釋『莫作是說』這句經文。『一語』就是這句經文,佛這句話,「莫作是說」,不要這樣說。江味農老居士他一生就是弘揚般若法門,就是四十年的工夫用在《金剛般若》。他從二十幾歲開始就深入《金剛經》,他六十七歲往生的,所以他四十年精力都用在《金剛經》。所以他的《講義》,是我們這個時代《金剛經》註解的權威。我們要講《金剛經》都要參考他的《講義》,他真有下功夫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《金剛經》,你看我們淨老和尚節錄的,都依照他的《講義》。江老居士特別提醒大家,學佛的人不能疏忽般若;不但不能疏忽,弘揚大乘佛法的人要『竭力』,就是盡心盡力去弘揚般若法門。不但自己修,還要弘揚,這是江老居士在《講義》特別呼籲大家要發心弘揚般若。為什麼?他看到近代學佛的人退轉的太多了,真正成就的太少。原因就是中國佛教,宋朝以後法師講經很少講般若,只有禪門還有講般若,禪門還有。實在講,現在我看連禪門也沒有,很多道場都標榜禪宗,有沒有講《金剛經》?沒有。都是在做法會,經懺佛事,有沒有人在參禪?沒有。甚至念佛的也很少,做法會的多。所以沒有講般若,修學佛法就不能入門,得不到法喜,修得枯燥無味。他分析這個的確是很有道理。般若為什麼法師都不講?因為怕人家誤會,聽錯那就麻煩了,因此就不如不講。或者有講,講得很淺,大家得不到受用。

  般若在佛法是中心,你看世尊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講經說法,《般若經》就講了二十二年,幾乎佔世尊一代時教的一半。從這個地方就知道,般若它的重要性,特別是大乘佛法,你沒有般若就沒辦法再提升了。《般若經》的精華就是在《金剛經》,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分量很大,講了二十二年。台中慈光圖書館,今年我去那邊,他們瑞成書局印的《大般若經》一套送給我,六百卷。六百卷《大般若經》,精華就在一部《金剛經》,《金剛經》的精華在一部《心經》。《心經》講到最核心就是一個照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。所以禪宗參禪,他的第一層功夫是觀照,開始用功有觀照功夫;第二層功夫,你觀照功夫得力就照住,照住就得定了;第三層功夫是照見,「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,三層功夫。所以歸結到最核心,就是《心經》講的「照見」。你要去觀照、照住、照見。

  所以佛法,江老居士講,《般若經》講的一個關鍵原則就是觀照,你要懂得作觀。你要觀得起來,才起作用,你才能轉境界;你觀提不起來,你境界轉不過來,你心還是都被境界轉。比如說我們看電視,我們能不能提起觀照?要用那個功夫才行。如果你提起觀照,老和尚過去教我們看電視的時候,我們是隨著電視裡面的節目在跟著它跑、跟著它轉,還是你看了在提起觀照?那怎麼觀?過去我們老和尚叫我去印《金剛經》的偈子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」。電視劇演的悲歡離合種種,這些虛妄的,你看得清楚、聽得清楚,你不要取相,如如不動,那就是觀照,那就能轉境了。「若能轉物,則同如來」,《楞嚴經》講的。如果不從這個地方去用功,我們修什麼法門,你功夫都不會得力。功夫不得力,伏不住你的煩惱;伏不住煩惱,修到最後你就退心了。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都會退,修到最後枯燥無味,念佛也念不下去,參禪也參不下去,人都要發狂了。

  所以我剛出家的時候住在杭州南路,佛陀教育基金會,當時我在那裡剃度的。里仁,賣有機蔬菜的,日常法師生前的時候就開了。那個時候我跟他住在一起,我們老和尚叫我跟他學戒律。他有個徒弟叫如道,比我慢出家。他這個徒弟學得很多、很雜,你講天文地理他都懂,看相、算命的,密宗、禪宗,他都懂,但心定不下來,特別容易昏沉。所以有一次他就跟我講,他想走了。因為他日常法師剃度的,日常法師給他規定功課,每一天要拜多少佛、要讀什麼論,那時候學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。他拜不下去,他說再下去我會發狂。他跟我講他要溜單。我說什麼叫溜單?他說偷跑,趁我師父去美國我就溜了。他說:我實在受不了了,沒辦法。他說拜佛拜不下去,看經看不下去,打坐打瞌睡。後來我說:你現在有什麼方式,讓你可以不發狂?他說,如果有些事情做做是還可以。我說:那好,基金會現在缺人,你去做義工。有些會訊都要人去裝,以前都是要人工去裝,很多事情可以做,或者送經書。我說你就去做。他就很高興,他去做就很快樂,他也很願意做這些事情,他做這些事情,他精神都來了。而且每次輪到我煮飯,他就搶去煮。我說不行,這個輪流的,你不能搶我的工作。像他這種情況就是福報不夠,所以叫他修什麼都很難。所以這個時候勸他修福,你做義工,去為大家服務,做得愈多福報累積就愈大。你看海賢老和尚,從早做到晚,沒有放假的。所以遇到這種情況,我們就想到經典上講,持戒修福。福報修夠了,你去打個佛七就一心不亂。以前淨老和尚也給我們講過,福報修不夠,有人去閉生死關、打佛七,都失敗了。我們師兄弟,我都看過兩個例子,表演給我看。所以我們還是要從持戒修福來深入般若。你只要有持戒修福這個基礎,《金剛經》都能夠悟入,這個跟認識字、不認識字沒關係。你只要有持戒修福的條件,人人都能悟入,為什麼?佛性是你自己本來就有的。持戒修福是幹什麼?排除障礙。你本來有,現在為什麼沒有現前?有障礙,業障。怎麼消業障?持戒修福。所以持戒修福是幫助我們消業障。你看六祖,他是祖師都要去舂米,那個苦工!那是重勞力,我們現在講那是重勞力。

  所以這一條,江老居士說,佛講這句話,『正對弘揚大乘佛法之人而言』。所以般若不能不談,不能因噎廢食。不談,真的佛法就很難證入、很難悟入,得不到法喜,枯燥無味。枯燥無味,得不到法喜,煩惱壓不住,你就退了。如果你煩惱壓住,功夫得力,現象就是煩惱輕、智慧長,你智慧就一直出來了。這個就是說明有成績了,功夫出來了,煩惱輕、智慧長。煩惱一年比一年輕,一個月比一個月輕,一個星期比一個星期輕,一天比一天輕,進步就神速了,你智慧就不斷的增長。到大徹大悟,就像六祖給五祖報告的,「弟子自心,常生智慧」。他生的都是智慧,我們現在如果見到五祖,我們一定跟五祖講:弟子心中,常生煩惱。是不是?一天到晚貪瞋痴慢這些煩惱,不但沒有減輕,反而愈來愈嚴重。真的是這樣,所以般若就非常重要。般若幫助我們伏煩惱、斷煩惱,轉煩惱,它是用轉。轉煩惱,煩惱就變成菩提。其實煩惱跟菩提都是我們的心,什麼在煩惱,也是我們的心在煩惱;什麼是菩提,也是我們的心。煩惱也是虛妄的,但是我們執著就變真的。這個要懂得觀,觀你就會開悟了。

  我前天去基隆中正公園,有家素食餐廳,基隆同修請我去那裡吃飯,吃完飯到樓下一樓,賣一些佛像、古董、字畫這一類的。有一個木頭雕的達摩祖師,樹根雕的。達摩祖師的像都是一個手伸出來,這個我們常常看到的。那就是他傳法給二祖慧可,達摩祖師問他,你為什麼找我?他說心不安。求祖師幫我安心,我心不安,請你幫我安心。達摩祖師手伸出來:好,心拿來,我幫你安。二祖就大徹大悟了。他為什麼會大徹大悟?當下他就起觀,觀什麼?觀心。觀心是什麼?你看二祖怎麼回答?他真的就去找心,他回答說,「覓心了不可得」,我找心找不到。達摩就跟他講「與汝安心竟」,我把你心安好了。他那時候大徹大悟,徹底悟了,衣缽傳給他,成為禪宗二祖。這個關鍵就是他會觀。現在常常有同修來跟我訴苦,他煩惱很多,一大堆。怎麼幫助他排除煩惱?如果我也比照達摩說:煩惱拿來,我幫你處理。他會不會開悟?他如果像二祖那樣,覓煩惱不可得。

  所以關鍵還是要持戒修福。為什麼這裡強調持戒修福?因為你業障排除掉,你就能夠悟入,福報修夠了;不要享福,要去修福,積功累德,福報累積到達這個條件,你就可以悟入了。俗話講「福至心靈」,福報到了,他心就靈光了;「禍來神昧」,災禍要來,他就糊塗了,盡幹錯事情。所以有一些人他做的,我們旁邊人看得很清楚,他怎麼這麼做!他自己不知道,他自己覺得做得很對,其實做錯了;他做錯了,後面就有災禍。禍來神昧,昧就是糊塗了,不清楚、不明白。做錯了,還認為自己很對。福報來的時候,他心就靈光。學佛也是一樣,福修夠了,他心就靈。你看海賢老和尚,一天到晚做苦工,他修福,沒有享福,他開悟了,理一心不亂。

  這一條主要是說弘揚大乘佛法之人,要盡心盡力去弘揚般若法門。不能不談般若,也不能談得太淺,談太淺對大家沒幫助。談般若就是說要幫助大家能夠去用功的,所以不能怕談般若、淺談般若,也不能妄談般若。也不能亂講,亂講更麻煩,不如不講。現在有一些人不懂,也不跟人學習,就照自己的意思去解釋經典,全解錯了,妄談般若,那是要不得。所以我們要發心來弘揚般若法門,可以依照江味農老居士這個《金剛經講義》來弘揚。因為「佛法無人說,雖慧莫能了」,學歷再高,博士、教授,諾貝爾獎,統統不懂。過去我們淨老和尚也在講席當中常講,早年台大(台灣大學)一個教授,他讀《金剛經》。他說《金剛經》佛怎麼都是在重複,好像兩桶水,一桶倒過來,一桶倒過去?你看,一個台大的教授看《金剛經》,他看了之後說是兩桶水。大家去看看江味農老居士的《講義》,那是兩桶水嗎?我們再翻到四十頁,第四條:

  【四、揀擇持戒修福之根基,從實踐上用功,何慮聞者不生實信。】

  這一段非常重要,我們一定不能疏忽了。佛在這裡特別『揀擇』,揀選抉擇,就是什麼樣的人他能夠悟入《金剛經》。就是要持戒修福,有這樣根基的人就能悟入,這個是悟入《金剛經》的條件。不管你是在家出家、男女老少,都是同樣這個條件。你只要具足這個條件,悟入《金剛經》就沒問題,不認識字的也能悟入。所以持戒修福就是『從實踐上用功』。實在講,為什麼有人學般若學到偏了?他就是沒有持戒修福。就是佛在前面講,你不能著法相,也不能著非法相。法相就是這些事相,你不能去執著。說法相不要執著,他就會執著空。著空,不要著相,什麼都不要做了;什麼都不要做,他就懶散懈怠,他著了非法相。持戒修福,就是先把著空(執著非法相)這一面擋住。你就是要持戒修福,要守規矩,儒家講的禮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《般若經》為什麼大家不敢講?怕你著空。所以古大德講,「寧可著有如須彌山,不可著無如芥子許」。芥菜子一點點,著那麼一點點,那就不得了,他就撥無因果,他肯定要墮落,問題就很嚴重。著有,他著相持戒修福,他不能超越三界六道,但是他起碼還能得個人天福報。如果你著空,盡造惡業,造惡業就有惡報,將來要墮落三惡道,這個很麻煩。所以祖師大德慈悲,怕人家誤會,不敢講。不講也不行,講就是要講清楚楚、講明白,不要讓人產生誤會。所以佛在這裡講得就很清楚,你先持戒修福,你就不著空了,該做什麼就要去做,持戒修福。先把著空(著非法相)這個門擋起來,然後你一面持戒修福,你不著有,這樣二邊都離了,它妙就妙在這裡。就是你持戒修福,你只要不去著那個相,不要著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不要執著我能持戒、我能修福,你不要著相,你就超越了。所以佛法跟世間法,關鍵就在這裡。凡夫為什麼變成凡夫?我執,我執製造六道輪迴,著相。所以持戒修福著相了,就變成人天福報,出不了六道,出不了十法界,不能明心見性;持戒修福不著相就超越。持戒修福,你這樣修,我也是這樣修,在事相上是一樣,心態不一樣,心不一樣,果報就不一樣。所以「揀擇持戒修福之根基,從實踐上用功」,『何慮聞者不生實信』。從實踐上用功,你就不要怕聽聞《金剛經》的人不能生真實信心。只要他能持戒修福,實實在在的這樣修,沒有一個不會開悟的,人人都能開悟。我們再看下面第五:

  【五、如來滅後,正法千年,初五百年,解脫堅固;次五百年,禪定堅固。像法千年,初五百年,多聞堅固;次五百年,塔寺堅固。末法萬年,初五百年,鬥爭堅固。本經『後五百歲』,正指此時。】

  這是給我們說明如來滅度之後,佛的法運一共一萬二千年。一萬二千年過了,這個地球上就沒有佛法了,要等到下一尊佛,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,彌勒菩薩(現在在兜率天)他從兜率天下降到人間,示現成佛,那個時候我們人間才會再有佛法。我們現在正好是在佛的末法,五個五百年之後。如果照中國的算法,佛滅度是三千零四十幾年了;照外國南傳佛教國家算法,到今年是二千五百六十幾年。中國的算法、外國的算法,都是末法了,是指我們現前這個時代。如來滅度,正法一千年。正法一千年,前面五百年,『解脫堅固』。「解脫」,就是只要持戒,戒律清淨,他就證阿羅漢,阿羅漢就解脫了,超越六道了。解脫最低限度要超越六道,再提升是超越十法界。這是佛滅度第一個五百年,修行證果解脫的人很多,所以叫「解脫堅固」。『次五百年,禪定堅固』,在第二個五百年,得解脫的人有,比較少,得禪定的人多。這是正法。

  像法一千年,『初五百年,多聞堅固』,聽經聞法的人很多。『次五百年,塔寺堅固』,就是蓋塔、蓋寺很多,很多人喜歡蓋塔、蓋寺,這個很多。像到梁武帝那個時代,寺院蓋得很多,梁武帝他當皇帝,蓋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,規模都很大。達摩就是那個時候來到中國,他第一個是見梁武帝,梁武帝問達摩:我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大寺院,安頓幾十萬的僧人。你說我這個功德大不大?達摩給他回答「並無功德」,梁武帝一聽,心裡就很不舒服,以後就不理他了。後來達摩就走了,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去面壁九年,去等一個慧可,傳法給他,他就回印度了。所以梁武帝他著相修福,可惜,他沒有進一步請達摩跟他開示,怎麼樣才是功德。「塔寺堅固」,梁武帝是南北朝,也是很早了,就是像這裡講,像法第二個五百年,蓋塔、蓋寺的就很多。這個時代解脫的不是沒有,比較少,就是說大多數都是偏向這方面。「初五百年,多聞」就是聽經聞法這個風氣很盛,「堅固」,大家很喜歡學習。「次五百年,塔寺堅固」,這五百年蓋塔、蓋寺的就特別多。我們到大陸上去看那些寺院,那就非常多了,蓋塔、蓋寺。

  『末法』,不是沒有人蓋廟,現在還是有人蓋,但是蓋了是幹什麼?鬥爭。寺院不是在修道,一天到晚生煩惱,在那邊爭執,不是修行的地方。所以『鬥爭堅固』,大家在爭鬥,爭權奪利。不是在修行,是在爭權奪利,現在就是進入這個時代。所以你現在看到很多寺院道場在爭權奪利,那不奇怪,很正常;如果大家都不爭了,那佛不是講錯了嗎?佛沒錯,的確現在就是這樣。爭權奪利,真正要修行的人在這裡,他還是能成就。什麼人能成就?持戒修福的人,他能成就。持戒修福現在怎麼修?我們老和尚大慈大悲給我們指點,三個根,出家眾再加個《沙彌律儀》。就是你多替常住做事,不要怕吃虧,就是修福,這是眾善奉行。在這裡學待人處事接物,修忍辱,修忍辱你就是修福。人家給你毀謗、給你侮辱,怎麼樣欺負你,他是送福報給你。要認識清楚,他送福報給你,所以你在這個人事當中去修行、去磨鍊。真正要修行的人,懂得怎麼修行的人,再惡劣的環境,不但障礙不了他,環境還變成他的逆增上緣。

  你看海賢老和尚,他表演給我們看,我們的環境有他惡劣嗎?經過改朝換代,清朝末年戰爭,逃難、土匪搶,家人生離死別,很悽慘。我們沒有去經歷過那種逃難的情況,我們是體會不到的。我們在電視看很好玩,你自己碰到的時候就不好玩了。但是我們聽到人家講,我們也就有感受了。所以以前在景美圖書館,一些大陸來的老菩薩,講到要再逃難,他們就怕了。因為他們從大陸逃過來,知道逃難的那種,辛苦還沒關係,生命都是隨時會沒有的,家人隨時都會分散,現在見面,等一下是不是再見面,都不知道,聽到逃難心有餘悸。我到加拿大去,在溫尼伯有個曹居士,給我講他們是越南的華僑,他們在逃難當中又遇到海盜。他的太太那時候還年輕,怕海盜搶錢又強姦,就用木炭把他太太臉塗得黑黑的,很難看,強盜看了,他就不會喜歡。躲在船艙,他們在海上遇到海盜,他們被沖散了。沖散了,又坐到不同的船。那個時候他們預計逃難的船要開到東南亞,新加坡、馬來西亞那邊,後來不曉得怎麼開到加拿大去了。後來他們到了加拿大,也沒有信息,以前也沒有手機,到加拿大再碰面。我說命大,你們夫妻還能夠團圓,這佛力加持了,所以講出心酸。還有到法國巴黎,遇到一個福建的,他是從柬埔寨、緬甸那個地方,也是逃難的華僑。他們家所有的財產,一夜之間,什麼都沒有,就逃難,也是九死一生,逃難到巴黎去。他們說要來台灣,那時候國民黨執政,怕間諜,不敢收,他們來不了。後來他們跑到巴黎,巴黎收容他們,所以他們很感恩巴黎,感恩法國。他是福建(就是閩南)的,我們講台灣話,福建話、閩南語,他們都是講閩南語。有個福建同鄉會,他們請我去那邊講過經。我去的時候,他們還沒有身分證,他就拿一個難民證給我看,他們是難民。他什麼地方也不能去,難民只能待在那裡。現在是不是有讓他們入國籍?也不知道。所以逃難很恐怖,不是好玩的。

  海賢老和尚那個時候逃難,他的父親就是被土匪打死。清朝末年,甲午戰爭之後,八國聯軍。然後到了辛亥革命,不是內戰嗎?革命之後軍閥割據,又是戰爭。軍閥割據,國民黨北伐統一,沒多久日本又侵華,八年抗戰。大家想一想,你看他那個片子,他講得很簡單,有一句就是「寧為太平犬,不做亂世人」。寧願在太平盛世的時候做一條狗,也比在亂世做一個人好,你想想看那個。他是出家人,也要被逼還俗,要還俗還不能吃素,也不能念佛,念佛(念阿彌陀佛)就被打了。我們如果遇到那個境界,我們能不退心嗎?但是海賢老和尚怎麼樣?人家不讓我念,我在心裡默默的念。心裡默念,人家聽不到,他還是念。不讓拜佛,人家沒有起來,他一大早起來先拜,拜好了,他們起來,沒看到。不能吃素就吃鍋邊菜,肉旁邊的菜撿起來吃。還要做生產隊的隊長。他自己種的糧食,多餘的捐給窮人、捐給國家,修福。他那麼惡劣的環境,你看他有沒有退轉?沒有。他不但沒有退轉,他還精進,不斷提升他的境界。所以你看一百一十二歲能爬樹,還上去鋸樹枝。大家都擔心師父那麼老,爬上去,萬一怎麼樣!他說沒事沒事,我在念佛。所以懂得修行,懂得怎麼修的人,再怎麼惡劣環境,對他來講都沒障礙。

  你看黃念祖老居士、夏蓮老,那些都是被迫害的。夏蓮居老居士,就是會集《無量壽經》的,那時候軍閥張宗昌要抓他去槍斃,跑到日本去逃難。所以他那個遭遇換作別人,不曉得死幾次了。我們可以理解。被搞得一身是病,但是他們有沒有退轉?沒有退轉。那麼惡劣的環境,我們想像不到那種惡劣。下午有一個女居士來,碰到我。她就問我,我們這裡有沒有要收出家的?她說想要了生死,要找一個能夠了生死的道場。現在你到哪裡去找了生死的道場?了生死的道場,道場在哪裡?在自己。你自己心裡真明白了,懂得怎麼修,從持戒修福去修,修六度,修忍辱,走到哪裡都是道場。像海賢老和尚,那麼惡劣的環境他都能成就。如果不懂得修持,不懂得從持戒修福來修,你到哪個道場也不能了生死。了生死關鍵自己這個心要覺悟,發菩提心。覺悟了,在哪個環境他都沒障礙,外面有障礙,他內心沒有障礙。這一段是給我們講佛的法運,正法、像法、末法。我們再看第六:

  【六、凡夫能持戒,方能離外染。如不持戒,則心不清淨。不能攝心一處,不能作觀,如何能生般若。則持戒修福,是成佛基本條件。】

  這一段非常重要。凡夫能夠持戒,才能夠遠離外面的污染。現在污染最嚴重就是手機,如果能夠不看手機,那我們就能遠離外染。這個就是戒。戒很多方面的,都要戒,就是保護我們清淨心的,因為我們還是凡夫。凡夫,你一接觸就是受污染,因為我們沒有免疫力。如果你有功夫,有定功,你接觸不受污染,你有免疫力,那沒有問題。你在還沒有免疫力之前要先持戒,持戒讓你心定了,能作觀、能轉境界了,你再去接觸,你去轉境界,不被境界轉,這樣就可以接觸。你還不能轉,還是被轉,就要先持戒;等到你能轉,再去接觸。所以如果不持戒,『則心不清淨』,你心就雜亂。心不清淨,你就『不能攝心一處』。我們念佛也要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為什麼我們不能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繼?因為我們心有污染,心不清淨。心為什麼有污染、不清淨?沒持戒,這樣就不能作觀;我們念佛的人,就是念佛不能達到一心。不能作觀,怎麼能夠生起般若?般若就生不起來。所以佛在這裡強調持戒修福,是一個先決條件。『則持戒修福,是成佛基本條件』,這一句很重要。

  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。下面,我們下次再來學習。祝大家福慧增長,法喜充滿。阿彌陀佛!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