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太上感應篇  (第一六0集)  2000/2/21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9-012-0160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看《感應篇》第九十二節:

  【用妻妾語。違父母訓。】

  九十三節:

  【得新忘故。口是心非。】

  我們看這兩段。先看看《彙編》裡面的註解,「妻妾之語,甘而易入;父母之訓,正而難從。妻妾之語,未有不與父母之訓相反者,世人所以孝衰於妻子也。夫父母閱歷既多,見事必當,愛子又切,為謀必周,豈有年少女子,而所見反勝於老成練達之人乎,事理亦然,不但為勸孝說法也」。這個話在今天的社會,一般講是敏感問題。尤其是在現前的社會,這大家都曉得的,學佛的同修女眾超過男眾,成就亦復如是。所以我們要曉得,《感應篇》寫成的年代,這是在古時候。我們也曉得,遠古時代也有賢妻良母,這個與古德所說的有沒有違背?我們要明瞭,社會大眾是一個非常複雜,現在複雜,過去也複雜,我們讀到這些敏感的詞句,一定要用智慧去衡量,我們要把這個意思廣泛的引申。凡是自己親愛的這些人物,多半容易感情用事;感情用事,就是非、利害、得失往往就疏忽了。所以應當怎麼學法?佛菩薩教導我們,古聖先賢教導我們,愈是親近的人,常常接近的人,愈要有理智,愈要冷靜,在言語行為當中,我們才能真正得到如理如法的辨別,親疏要等同的看待。

  這個事情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,這是屬於修養上的問題。父母沒有不愛兒女的,古時候的教育,無論是家庭,無論是社會,古時候沒有學校,多半是私塾,教導的都不外乎倫理道德。即使在娛樂方面,我們看看古時候這些戲劇,古老的崑曲,到以後演變的京劇,乃至於地方戲曲,諸位仔細去觀察,它的內容不外乎「忠孝節義」,為大眾宣揚善因善果,惡因惡報。在那個時候教育不普及,但是這種教學用娛樂的方式來表達,對於世道人心產生很大的作用。所以中國過去這些戲劇、舞蹈、音樂,都是教學的手段,它不是在娛樂,跟現前這個社會完全不相同。所以老年人沒有不關心底下一代的,不僅是自己的兒孫,對於整個社會所有年輕人都能關懷,總希望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有進步,比我們這一代更幸福,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心態,都有這個理念。但今天不一樣了,今天社會這種理念,可以說是非常非常淡薄,我們所感觸到的是自私自利,只有自己沒有別人,甚至於只有今天沒有明天。所以你想想,這是多麼可怕的思想,多麼可怕的行為。

  可是在一個讀書明理的人看到了,我們如何來處這個時代?如何來幫助這個時代?那就不能不明理,不能不明法度。法度有善、有不善,如何能夠勸導社會大眾轉惡為善,轉迷為悟,這個是要高度的智慧,在行持上要高度的藝術,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。今天做父母的理念,教學不見得是正法,鼓勵兒女升官發財,謀取一家的利益,這些觀念都有問題。今天有幾家做父母的人,勸勉兒女犧牲自己,服務社會,已經是不多見了。古人懂得捨己為人,所以我們今天這個『違父母訓』,應當是把它說成違聖人訓,違佛菩薩、祖師大德的訓誨,我們以這個為標準。在佛法裡面最低的標準是五戒十善,如果說得周全一點,淨業三福就非常之好。所以親近人常常在耳邊甜言蜜語,我們要想想,他所說的、所做的與佛菩薩的教誨相不相應;如果不相應,就不能接受。所以要互相勸勉學佛,皈依佛法,這就正確了。

  一定要知道人生苦短,我們常常看到親朋好友、故舊知交,年年月月都有凋零的,警覺性高的人,真是怵目驚心。時間過得非常快,轉眼自己就是老年,就輪到自己,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?不學佛的人,對於來世他在懷疑,他不能肯定;學佛的同修,對於這樁事情,大致上都能夠肯定,人決定有來世,這一世時間短促,來世的時間長。能夠想到來世,這個人就有智慧,在這短短數十年當中,吃一點苦頭算什麼!一定要懂得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為來世著想。世間第一善法是佛菩薩的教誨,為什麼稱佛菩薩的教誨為第一善法?佛菩薩是徹底覺悟的人,對於宇宙人生真相,究竟圓滿的明瞭,這是一般人比不上的。他的話真實,他的教導沒有錯誤,我們能信、能接受,那你就有福,這個福報是真實的福報。佛家常講: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逢」,佛菩薩是真善知識,我們遇到之後一定要親近,不能夠輕易放過。我們常常勸導大家,放棄自己的成見,放棄自己的想法、說法、作法,隨順佛菩薩的教誨,我們這一生就不會空過,這一生就不會墮落。建大功,立大業,大功大業是指弘法利生,首先要成就自己的德行,成就自己的學問。當然這必須要仰仗三寶加持,只要我們真正發心,真正肯幹,一生佛菩薩照顧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。絕不要為自己去著想,佛菩薩都給你安排了,你自己有什麼好想的?自己全心全力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,這才相應。

  下面一節,『得新忘故,口是心非』,這是大惡。註解裡面說得很好,「小而衣服器用,大而朋情親誼」。古人常說朋友是老的好,我們也不能說新交的朋友不好,但是交新朋友把以前的老朋友疏遠,這是錯了,這是社會大眾看到你寡恩。人不忘本,人常常念舊,從這個地方看到你心地厚道、老成。在社會上真正得到幫助的,實在講老朋友!交情深,念念不忘故交,培養自己的厚道。心口尤其要相應,你看看佛在《無量壽經》一開端,真的是教我們修行下手之處,轉惡為善的起點,佛教我們善護三業,第一句就教我們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」。我們在新加坡看到許哲居士,在這裡許多同修你們都見過,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。她今年一百零一歲,看起來也不過就是四、五十歲,身體那麼好,她怎麼修養成功的?一生沒有煩惱,一生沒有發過脾氣,一生沒有見過別人的不是。所以《無量壽經》佛所講的,「善護口業,不譏他過;善護身業,不失律儀;善護意業,清淨無染」,她這幾句話都做到了。雖然她不是個佛教徒,她也沒有念過佛經,可是人家做到了。《壇經》裡面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,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她做到了。我們去訪問她,跟她交談,她所見的是自己過,不見別人過。跟別人相處,相處不來,回頭想,我自己做得不夠好,從來沒有說是別人不對我對的,那是個修行人。我們今天修行為什麼不能成就?我們起心動念是別人不對,我對。諸位同修冷靜去想想,到底哪個對,哪個不對?這裡面有大學問在,這個義理很深很深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我們仔細去觀察他怎麼學的?善財童子能一生成就,就是不見世間過。只見自己過,不見世間過,所以天天能夠反省,能夠改過,能夠自新,一生成佛了。

  我昨天跟諸位說,我說的是真話,順境、逆境都是修學成就的好環境,善人、惡人都是修行人的真善知識,怎樣修行功德圓滿?順逆境界生平等心。我們的真誠、清淨、平等,從哪裡修的?順逆境界裡修的,善惡是人事上修的,從這裡面入不二法門,我們才得大圓滿。常常想到《壇經》上六祖所說的,我們要如果說順境、逆境,那六祖一定會這麼說:「順逆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;善人、惡人,「善惡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,你從這個裡面去體會。所以什麼是大乘佛法?多元一體是大乘佛法。有沒有順逆?有沒有善惡?有,多元的,但是多元是一體的,我們從多元能證得一體就成就了,你就入不思議解脫境界。止於多元,不能夠契入一體,你是凡夫;換句話說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你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無不是業,這個麻煩大了,業就感果報。你要是入一體,就得解脫,超凡入聖,關鍵在此地。希望大家多想想,怎樣契入?好,今天時間到了,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