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太上感應篇  (第二十九集)  1999/6/16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9-012-0029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。《感應篇》在:

  【積德累功。】

  這一句,《彙編》註解第一段裡面,有幾句話很重要。人都喜歡做好事,也都期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有所建樹、有所成就,而往往都是自己因循苟且,不能夠奮發而墮落了。所以此地教導我們,無論做什麼事情,一定要訂一個期限,必須在這個期限之內完成,這樣子才有進步。譬如讀書,我這一部書要用多少時間把它讀完,這樣才能收到效果。如果是無限長的時間,人心就渙散,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,所以許多人失敗是這個原因。所以學它有學期,有期限的,我們上學念書也是如此,你念個大學,四年的期限,你要把它念完,這才能畢業。世出世間一切事都要立一個期限,如期完成。『積德累功』也是如此,一天能做一件善事,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樁善事,這所謂是日行一善。如果能夠精進努力,希望每天多做一些善事,像了凡先生最初發願做三千樁善事,十年才完成;第二次發願行三千樁善事,三年就完成,這就是一定要有一個期限。

  在佛法裡面念佛法門叫剋期求證,經上給我們舉的例子,若一日、若二日到若七日。大乘經往往講的十日、百日,百日就是三個月,這樣才見到顯著的效果。所以淨宗,諸位常常聽到,佛七的法事以七天,實際上佛在經上講的七天是七晝夜。我們現在這個七天念佛,依舊感覺得非常的鬆散,原因就是沒有完完全全做到,不是七天七夜。七天七夜專心一致,一定會有感應、會有成就。要真正把萬緣放下,功夫才能夠得力;稍稍有一點夾雜,功夫就不得力。今天有個同學,證暘師,他問了一個問題,他的問題就是說在念佛堂裡功夫不得力。他沒有仔細去反省,不得力的原因,大部分都是夾雜,再就是疑惑。現在因為講堂天天講經,疑惑問題不大,夾雜的問題大。只要有一絲毫的夾雜,心裡頭沒有放下,就有許多障礙,我們講的魔障,魔障現前。徹底放下,在念佛堂裡面七天七夜,如果能像袁了凡那個樣子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你這一句佛號念到底,哪有功夫不得力的道理!所以要放下,放不下,我們吃虧就大了,所以要發勇猛心,真信心,精進努力。

  在日常生活當中,這個地方勸導我們不要吝財,要歡喜布施。布施就是把吝財這個念頭放下,歡喜布施。不要怕別人譏笑,我們就懷疑了。有一些人不明瞭這個道理,這種譏笑是屬於誤會;有一種人是屬於嫉妒,有意來障礙的、來破壞的。無論他是什麼樣的存心,用的是什麼心,我們一概不予理會。我們所依據的是經教、是佛陀的教誨,依教奉行,到我們真正有成績拿出來,這些人自然慚愧。所以絕不怕別人譏笑,動搖了我們的信心,更應當努力的奮發。實在講,菩提道上最大的障礙是私欲,自私自利,愛欲、嗜好放不下,這才是我們真正的障礙。我們要常常反省,我們這個障礙究竟在什麼地方?找到之後要徹底把它放下,要有個勇猛心來對治,我們菩提道上障礙就減輕。

  佛經裡面常講,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」,遇到佛法機緣相當不容易。自己一個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煩惱,所以古大德提倡共修,共修是依眾靠眾,靠大眾來勉勵自己,來警策自己,這是個對治的好辦法,所以才有大眾在一起共修。澳洲布里斯本的淨宗學會,下個月七月十八號開始打十個佛七,七十天。這七十天的佛七,我們是日夜不間斷,每天二十四小時念佛,這樣念七十天。最近他們在積極籌備。佛七當中,除澳洲當地,各個地區有念佛的同修來參加,也有從新加坡去的、從台灣去的,從香港、從美國去的,我們歡迎真正發心,一切放下,好好的用功。

  註解裡面有幾句話,我在這裡念一念大家聽聽,「不要空為美言而實行不副」,希望我們都能夠說到做到,要有恆心,要始終如一。許多的人開頭還不錯,很像樣子,但是時間久了就懈怠、就放逸。我們不避嫌疑,也不避冤枉,不因循,不間斷。世出世間法,諸位都要曉得,所謂「好事多磨」。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,末法時期,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,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,魔王波旬就跟佛陀說得很清楚,魔有意要破壞佛法,用什麼方法?末法時期,魔王叫他的魔子魔孫都出家,披上袈裟來破壞佛法。世尊聽了這個話之後流眼淚,一句話不說。所以我們今天要想真正用功、真正修行,障礙的人很多,包括我們佛門自己的人。自己人是誰?我們曉得,波旬的子孫,他們出家不是為別的,就是為了破壞佛法的,我們心裡清楚、心裡明白。佛告訴我們,對於這些人要用什麼態度?「默擯」,默擯就是不理會。我們自己用我們自己的功,不理會他就好。不因循、不間斷,不求名、不求利,老老實實,也不求果報。

  凡是遇到一切利益社會的事,利益眾生的事,我們很認真努力去做,有的時候還要委曲婉轉去做,避免障礙!近代的大德教導我們低姿態去做。為什麼一樁好事,利益社會、利益眾生的事情,還要低姿態去做?避免一些嫉妒障礙。我們最近發心幫助澳洲那邊一個老人院,這個事情沒做成功,什麼原因?障礙的人太多。這是我們自己的疏忽,如果當時低姿態來做這種事情,這個事情就做圓滿了。這是給我一個很好的教訓,也真正證實了好事多磨,我們有很深的體會。細細想一想古聖先賢的教訓,真是大學問,真實經驗之談,不能不讀,應當依教奉行,要認真的去學習。

  在古代,中國民間都曉得有一個竇燕山,《三字經》上有,「教五子,名俱揚」,竇燕山。這個人是五代時候的人,他在三十歲的時候都還沒有兒子,這在古人就生煩惱了,結婚多年沒有小孩。有一天他做了個夢,夢到他的祖父告訴他,他說你命裡頭沒有兒子,而且又短命,就教他你要修善、要積德、要累功,要修積功德。他自從在夢中祖父教導之後,他就非常認真努力,命裡沒有兒子,以後有五個兒子,這是求得的。就像袁了凡先生一樣,袁了凡先生命裡頭沒有兒子,以後他有兩個好兒子,這證實了有求必應,這才是求得的。所以求要以善心善行、要以真實功德做求的本錢。你沒有善心善行,沒有功德,你拿什麼去求?決定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天天磕個頭、燒幾支香、供一點香花水果就求到的,沒那麼便宜的,一定要認真修行。

  有求必應,這個道理是因果的道理,所謂是種善因一定得善果,造惡因一定有惡報,因緣果報絲毫不爽,所以有求必應是這麼一個道理。佛法也不能違背這個道理,所以佛教導我們求都是教我們發心,發菩提心,教導我們去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,不要去做利益自己的事情,這樣才是真正的斷惡修善。為自己利益是惡邊事,為社會、為眾生那些利益那才是善邊事,那斷惡修善的意義我們才能體會。能夠損己利人這是大善,果報不需要求,自然現前,善因善果。如果我們所作所為,對社會、對眾生是不利的、是有害的,對自己是有利益的,眼前你雖然得到一點小利益,大災難就在後面。最大的災難是死後三途的苦報,決定不能夠避免。這些道理現在人懂得的愈來愈少,這些事實真相佛在經論裡面雖然說出來,現代人展開經卷看看,笑笑,這是迷信,他不能接受。等到自己死了以後墮落三途,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。所以「積德累功」,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,我們應當相信,相信的人、奉行的人有福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