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一七集) 2013/11/25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檔名:02-040-0517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八百六十四頁第四行,品題:
【真實功德第三十一】
念老有個簡單的註解,「本品續前」,這一品的內容是接著前面來的,「同明極樂菩薩自利利他之妙德」。這一品跟上面一品一樣,是讚歎,說明、讚歎極樂世界的菩薩眾,生到極樂世界都稱為菩薩,他們在極樂世界如何自利、如何利他,微妙的、無比的智慧德能。全品分為三大段,第一個大段「先以喻明」,用比喻來說明;第二「明真實功德」;末後,「蒙佛讚歎」。我們先看第一段,「喻明二利德」,分為兩小科,第一個「自德無礙」,這裡面又分「德體尊勝」。請看經文:
【其智宏深。譬如巨海。菩提高廣。喻若須彌。自身威光。超於日月。其心潔白。猶如雪山。】
註解,「乃以諸喻」,比喻,「諭極樂菩薩二利之德行」,這些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的。自利一定要重視智慧,第一個是智慧,第二個菩提,第三個是威德,威光,第四個是心地,心地潔白。我們看註解,「首以大海,喻菩薩智慧之宏深」,宏是大的意思,就是廣大。「如《華嚴》云:當願眾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。這三句經文都寫在《朝暮課誦》裡面,三皈依裡頭用上了。
諸佛菩薩都希望眾生能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首先的,希望眾生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佛所說的經教無量無邊,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在地球上,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,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轉法輪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,是諸佛如來所說無量經典裡面極小的一部分。這部分,地球上的居民可以做得到,做不到的不講,這是佛說法一定要守的原則,這就是契理、契機。契理,一定與性德相應,這是契理;契機,一定適合現前大眾的根機,他們聽了、學了能得真實的利益。如果得不到利益,那就是白說了,不契機。這個原則我們要明瞭、要懂得。
為什麼我們要讚,讚佛說法無量法門?因為,每部經都能貫通一切經教。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就是一部經,也可以說它是無量法門,乃至於一句偈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佛所說的全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,自性裡頭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,永遠說不盡。明白這些原理原則,我們就相信佛經上句句是真言,沒有一句是虛假、虛偽的,是假的,沒有,句句真實。我們的學習,學習的智慧、理念、方法就非常重要。學佛為什麼?為成佛,不是為其他的。為什麼要成佛?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具有圓滿的智慧、圓滿的德能、圓滿的福報,不都是求這個?成佛才真正圓滿,沒有成佛絕對不是圓滿的,而且不是真的,成佛是真的福慧,真正福慧圓滿。不是為別的,其他那都是附帶的。
我們接著往下看,《華嚴經》教我們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,祖師大德教給我們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。佛所說的一切經,你可以在裡面選一種,你喜歡的,對於你學習不困難,對於現前的生活決定有幫助,不會有障礙。一部就行了,一部深入,深入到底就見性。所以法門平等,也就是說任何一部經典都能幫助你明心見性,這個不可思議。不能幫助你明心見性,那不是真正的佛經,真正佛經一定可以做得到。所以,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重要,不能夠疏忽。開悟了,智慧如海。
接著,以須彌山比喻「菩薩菩提之高妙」。菩提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,這是菩薩法裡頭最高的覺悟,用須彌山來做比喻。「須彌山乃一世界之中心,譯為妙高山」。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,銀河系的中心點,它高出來,好像一個山一樣,翻成中國意思叫妙高山。我們現在看天文學家給我們描繪的銀河系,銀河是個大星系,包括我們太陽在裡面。我們太陽系,太陽帶著九大行星,確確實實是繞著銀河系旋轉。所以,須彌山不在地球上。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,銀河系的中心點是黑洞。黑洞也是個天體,它的引力非常強大,連光都被它吸收進去。它跟我們的地球、太陽在太空當中運行,有一定的週期。最近我也聽說,這個週期跟角度產生變化,這種變化對於地球很不利,地球上的溫差出現問題了,也就是我們地球上現在各個地方四季的溫差不正常,不像從前。從前大概差不多,現在相差很大,有些地方春天沒有了,冬天過了就夏天,夏天過了就冬天,秋天沒有了。這個影響很大!四季對於農作物非常重要,如果氣候變化異常,農作物就歉收,甚至於沒有收成,那我們的糧食怎麼辦?
這些現象,一般大眾把它看作是自然現象。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,我們知道自然現象是最正常的,把自然現象改變了是人為的。人有什麼力量能夠改變大自然的現象?念力,地球上這麼多的人共同的念力,這個能量非常強大。念力對自己,可以改變自己的生理,健康長壽,同樣能改變我們居住的環境,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這樁事情現代科學家證實了,佛的這句話沒錯,物質確實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。佛告訴我們境隨心轉,境是我們居住的環境,我們的地球,我們太陽系,我們銀河系,也是隨著我們念頭產生變化的。我們的念頭善,變得很好,我們的念頭不善,那就變得很可怕,我們今天所謂的災難,災難是不善的念頭變現出來的,風調雨順是正常的念頭變現出來的。中國人講正常,標準五個字,叫五常,這五個字是仁義禮智信。人人必須要遵守,這稱為萬物之靈。畜生沒有仁義禮智信,人有,人懂得。可是今天因為人類將古聖先賢、將老祖宗的教誨疏忽了,放棄了,變成什麼?自私自利,損人利己。把仁義禮智信放棄,變成不仁、不義、無禮、無智、無信。我們的身體出毛病了,我們居住的環境出毛病了,我們起心動念生煩惱,不生智慧。
清淨平等心生智慧,智慧像大海一樣,深廣無際,大海比喻這個意思。我們很幸運這一生遇到佛法,從佛法這裡明白這些道理。中國人講五常,佛家講五戒,五常跟五戒的意思相同,人道。人要修五戒、十善,來生還得人身,不會墮三途。六道裡頭做人的標準,五戒、十善,五戒第一個不殺生,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飲酒,這五戒,真正能夠一生奉行不違背,絕對不墮三惡道。現在社會沒有人教了,也沒有真正幹,沒有見過,也沒有聽說過。大概真正做的,現在這個世界只有斯里蘭卡,這個國家的人民還做,真的落實了。我們去觀光旅遊,很受感動,世界上其他地方學佛,口頭上的,沒做到,斯里蘭卡的人民做到了,他不是口頭的。所以學佛要有信、要有願,要不斷的把自己向上提升。
註解下面,「《慧琳音義》曰:唐云」,唐朝時候人說「妙高山。四寶所成,故曰妙。出過眾山,曰高」。為什麼稱它作妙高?妙是四寶所成。這個四寶,我們參考資料裡頭,在三十一品第一頁。《阿彌陀經》裡面所說,「池底純以金沙布地,四邊階道,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合成」,這是佛法裡頭通常講的四寶,金、銀、琉璃、玻璃。琉璃,我們現在人叫翡翠,綠色的玉,透明的,這個稀有,所以價值就很高。玻璃,不是我們現在人造的玻璃,唐朝那時候沒有玻璃,玻璃是現在所說的水晶。佛經上講的玻璃是水晶,琉璃是翡翠。
根據《華嚴經疏》,清涼大師作的,「如來說華嚴經時,以自在神力,升此山頂,加被法慧菩薩,說十住菩薩之法行」。說了十個比喻,第一個,「體妙」,須彌山的體妙,「謂此山以四寶所成,其體勝妙,比喻菩薩由聞、思、修、解四法而為妙體」。最重要是這一句。佛說這個四妙,真正的意思是什麼?真正意思是聞思修解。戒定慧,小乘修的,叫三學;大乘菩薩修的叫聞思修,聞思修叫三慧,真的明白了。聞這個字是代表接觸,耳聞聲,眼見色也叫聞,用一個字來代表六根,根塵接觸叫聞。思是明瞭,我們一般人對問題是要好好去思考再來解決,所以思考代表明瞭的意思,正確的了解。修是修正過失,過失是什麼?不明瞭,不明叫無明,那是過失。現在明瞭了,就明瞭叫做修,就無過失叫修。所以聞思修是一體,不像戒定慧,戒定慧可以分為三個段落,持戒、修定、開慧三個段落。菩薩沒有階段的,菩薩聞思修三慧是一體,接觸叫聞,明瞭叫思,沒有錯誤叫修。後面這是解,解是解脫,是屬於行,聞思修是屬於理,他就能解脫了。
所以由這個四法,用四寶來比喻這四法,這叫妙。出過眾山,這叫高。「或云妙光山,以四色寶,光明各異照世故」,這四種寶都放光,光照世間。「又云安明山」,比較上少見,安明山也就是須彌山。「明具妙光義,復含清淨無垢義」,清淨無垢是安,明是光明。「安者,定也,不動也」,取這個意思。「故《宋譯》云:堅固不動,如須彌山。今以此為喻者,以須彌乃四寶所成,表菩薩之菩提,乃萬德之所莊嚴」。菩薩的智覺,中國人叫智覺,印度人叫菩提,智是體,覺是它的起用、作用,菩薩的菩提是萬德莊嚴。「山之妙高喻此菩提,更無有上。山之妙光喻其慧光」,智慧之光,「常照世間。山之安明,安顯妙定,如如不動。明喻潔淨,如寶無垢」。
「威光者,威德之光。此光即智慧之光」,菩薩所修、所證得的。魏譯本裡面,經文是「慧光明淨,超逾日月」。《會疏》裡頭說,「超逾日月者,日月有虧盈」,慧光沒有虧盈,所以「慧光不然」。「日月有出沒,慧光常明」,這是說明,菩薩的常光、放光都超過日月。「日月不照心內,慧光能照。日月不周」,太陽照白天不照晚上,月亮照晚上不照白天,這就是偏,不周全,「慧光周遍」。「故云自身威光,超於日月」,極樂世界菩薩身放光,這個光是智慧、威德成就的。
從這些地方我們體會到,極樂世界的菩薩們,即使是剛剛往生到極樂世界,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、彌陀無量劫所修的無量功德的加持,他的身光、放光幾乎跟阿彌陀佛相等。阿彌陀佛真不吝嗇,我們這邊人,我有威德加持你,你總不能跟我一樣,總差一等,不能跟我平等,極樂世界不然。我們這個世界有大富長者有億萬財產,他很慷慨,他有一百個億,送一個億給你,不錯了,但是一個億跟一百億相差很遠。到阿彌陀佛那裡,阿彌陀佛有一百億,一百億全給你,跟阿彌陀佛是平等的。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心量!所以,一生到極樂世界就跟阿彌陀佛平等,阿彌陀佛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、光明,樣樣都平等,極樂是平等世界。在那個地方,貪瞋痴生不起來,沒有緣,彌陀把貪瞋痴的緣全部給你斷掉,讓你有求必應,讓你樣樣滿足。滿足到最後,恍然大悟,你跟阿彌陀佛一樣,能全部放下,加持給有緣眾生。極樂世界修學為什麼那麼快速,為什麼不退轉,這道理我們清楚了,我們明白了。他方世界沒有,只有極樂世界有,所以我們選擇決定往生極樂世界,就沒錯。
「雪山,即大雪山。南瞻部洲,此山特高,冬夏積雪,故名雪山」。這個雪山在地球上,喜馬拉雅山,西藏跟印度的邊界,這是地球上最高的山,終年積雪,所以稱為雪山。「雪山潔白」,終年下雪,雪不融化的,用它來比喻戒德、定德。他的戒、他的定就像雪山一樣,清淨光明,永無動搖。憬興大師說,「定淨滿德」,圓滿,像雪山一樣。《會疏》裡頭也說:「以戒德喻雪山。戒德清淨,如大雪山。常潔白,能照眾生,令清涼故。」雪山在夜晚也是一片光明,它沒有黑暗。「又《淨影疏》云:雪山顯其定淨,諸德皆淨,名等一淨」,這個等是平等。「等者平等,一者一如,淨者本淨。其心本淨,故潔白如雪山」,這個意思說得好。「其心一如,如雪山之不動;其心平等,故三無差別,一色純白」。這個三就是心、佛、眾生,心佛眾生三無差別,一色純白。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千真萬確的事實,我們一定要信得過。如果不信,那會造成嚴重的障礙,不是障礙別人,障礙自己,自己在這一生跟佛的緣被障礙了,學習不能成就,這就大錯了。
下面一段,「德用自在」。
【忍辱如地。一切平等。清淨如水。洗諸塵垢。熾盛如火。燒煩惱薪。不著如風。無諸障礙。】
這個地方舉出四德,第一個忍辱。菩薩修行六大綱領,就是六波羅蜜,六波羅蜜裡頭有兩條很重要,第一個是布施。布施是積累功德,修財布施、法布施、無畏布施,不求果報。這是性德,與這段經文完全相應。忍辱如大地一樣,大地能忍,它沒有排斥的,你給它灑甘露它接受,你在地上塗大糞它也接受。它沒有說,甘露我接受,大糞我不要,它沒有,平等的接受,忍辱如大地。
我們看註解,「忍辱如地是以大地喻平等的忍辱。平等即離諸分別」,沒有分別了。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,順境我們接受,歡喜;逆境也接受,沒有怨恨,平等心接受。為什麼?一切法從自性生,它本來是平等的,平等跟平等相應。順境我起貪愛,逆境我生怨恨,與性德不相應,不相應就叫造業,造業就有果報。造的是善業,三善道受報,造的是惡業,三惡道受報;換句話說,三善道是消福報的,三惡道是消業障的,平等的,沒有好壞。所以一定要用平等心來對待,就正確了。這講環境,有順、有逆。
人事更重要,我們每天跟這些人接觸,人裡面有喜歡的、有討厭的,就是有善人、有惡人。對待善人惡人也要平等,善人不生貪戀,惡人不生瞋恚。這叫真修行,這叫真功夫,清淨心、平等心就這樣修出來了。本來是清淨平等的,現在被染污了,善緣、順境生貪戀,被貪戀染污了;逆境、惡緣生怨恨,被怨恨染污了,這就錯了。你本來是佛心,佛心是清淨平等覺,現在變成垃圾桶,自性裡頭原來沒有的統統給它裝滿了。拿自己的真心、本性當作外面的垃圾桶,什麼都往裡頭放。不能怪人,要怪自己,是你自己願意裝進去的,任何人都不能勉強你,自作自受,要覺悟,不能不覺悟。
下面說,平等即離諸分別。平等什麼意思?於一切法不分別、不執著,平等了,不分別是平等,不執著是清淨,不染污。執著就不清淨,分別就不平等。我們今天來學佛,用什麼心?用不清淨的心,用不平等的心,所以我們沒有悟處。如果學經教用清淨心、用平等心,你會覺悟。
我這兩天在中國潮汕地區請了一位謝總,他是搞企業的,把傳統文化落實在他的企業,辦了很多次的講座,倫理道德的講座,辦得非常成功,感化了幾千人,成績卓著。我請他來做報告,我們大家來聽聽,他是怎麼樣把惡人變成好人,把迷惑人變成覺悟人,讓他來現身說法。所以明天上、下午兩堂課我讓他來講,我來聽,我在下面聽他的,精彩極了。而且他所培訓的不是普通人,都是幹部、都是官員,這些人統統回頭了,真正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,太難得了!真正的佛門弟子,我們可以在一起分享。過去這些,經上這四德他們沒有,現在統統具足,他們忍辱、清淨,智慧現前,不再貪污了。以前不懂,現在懂了。他告訴我,轉變、改變他們念頭的最大的力量是因果教育,他們知道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不敢幹了。因果教育產生莫大的能量,讓許許多多人在七天講座當中就回頭了,這值得大家學習。我請他在這裡做報告,我給他三天時間,十二個小時,這個報告可以流通全世界。我們聽到這個報告,對中國的前途就生起信心,中國有救。中國不斷在改進,這些人是改進的先鋒,以身作則,他們真幹。
《往生論註》解釋「心業無分別」,論上這樣說法,「如地負荷,無輕重之殊」。下面是念老的話,「大地載物」,無論是重的、無論是輕的,它統統接受,統統負荷,沒有選擇、沒有分別,這叫忍辱。用它來比喻菩薩忍辱之德,「遠離一切彼我」,沒有彼我分別,沒有恩怨、違順之別。這個人對我好,我對他好,應該的。那個人對我不好,我對他還是好。為什麼?我明白、我清楚,他本來是佛,他本來是好人,現在變成凡夫,是一時的迷惑。他會醒悟過來的,他會回頭的,只是時候還沒到,我們得有耐心去等待。違是違背善法、違背倫理、違背道德,順是隨順倫常,四維八德。沒這些差別,一律平等待人接物。
「清淨如水,菩薩清淨,猶如淨水,能洗除種種塵勞垢染,故云洗諸塵垢」,塵垢是染污。如果懂得清淨心是我的真心,時時刻刻保護清淨心,不讓它被外境染污,這叫什麼?環保。這十幾二十年講環保,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沒聽到過這個名詞,六十年前,可見得那時候的環境還很清淨。到提倡環保,環境不清淨了,有嚴重的染污,大家才提倡環境保護。有人問過我,環境保護能不能收到效果?我答覆他的不能。他問我為什麼?環保要從心地做起,我們的心被染污,外面環境肯定受染污,我們的心要清淨,外面環境就會清淨。環保要從清淨平等做起,這個難,這要傳統的教育,要佛法的教育,要宗教的教育,特別是因果教育,幫助大家覺悟。
一定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、平等心,覺而不迷,正而不邪,淨而不染,這叫三皈依。我們開講之前念三遍。皈依佛,佛什麼意思?佛是覺悟,覺而不迷;法是正知正見,正而不邪;僧是清淨,六根清淨,一塵不染。三寶是自性的三寶,我們的真心本來是覺正淨。我們每天多念幾遍,想到我要回歸真心,我要用我的覺正淨。覺正淨反面是迷邪染,迷邪染那個要命,那就真正是五濁惡世。把五濁惡世轉變成覺正淨,這就是佛法,這就是菩薩道、菩薩行。所以三皈,早晚課裡頭有,我們每一堂講經前面有,特別提醒自己。遠離迷邪染,回歸覺正淨,這是真正三皈,皈依自性三寶,不是外面。所以叫『洗諸塵垢』,塵、垢都是講的染污。
『熾盛如火,燒煩惱薪』,「薪」是柴火,「火」比喻智慧,薪表示煩惱。「菩薩智慧猛利,熾盛如火」,煩惱現前,智慧都把它化解了,好像火把這些柴火全部燒掉了,取這個意思。由此可知,煩惱從哪來?從迷惑來的,迷生煩惱。覺生智慧,不生煩惱,覺正淨都生智慧,迷邪染決定生煩惱。學佛遠離迷邪染,回歸覺正淨。
『不著如風』,不執著,如風。「風性流行,一切無住,亦無執著」。像風一樣,風吹過,風任何一法都不執著。沒有執著,「行諸世界,自在無礙,如風行空」。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像風一樣,真誠、恭敬、柔和接人,待人接物,於一切法沒有任何貪求,沒有執著、沒有分別,就自在無礙。
再看下面的,「利他德大」,前面講的是自利,利他經文比較長。請看經文:
【法音雷震。覺未覺故。雨甘露法。潤眾生故。曠若虛空。大慈等故。如淨蓮華。離染污故。如尼拘樹。覆蔭大故。如金剛杵。破邪執故。如鐵圍山。眾魔外道不能動故。】
這些都是說的利他德,利他,首先說法,『法音雷震』。佛菩薩利他,幫助一切眾生,用得最多的、最常用的就是講經教學。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,四十九年。三十歲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緊接著就在鹿野苑開始教學,七十九歲圓寂的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經上常說,「講經三百餘會,說法四十九年」。三百餘會,就像現在我們辦活動,辦講座、辦論壇,世尊當年在世,這種活動辦了三百多次。大單元的,有一次時間用幾年的,一年、二年、三年;小單元的,有幾天的,有三天、五天的,也有一天的。大大小小的這種法會就是教學,三百多次,時間四十九年。四十九年三百多次的法會,可見得很密集,當中休閒的時間很少,他的法會一個接一個,一個接一個,幾乎沒有休閒的。四十九年講經教學不中斷,所以「法音雷震」。「經云佛語梵雷震」,這是本經上的經文。「雷音遠聞,震驚世間」,打雷,用這個來比喻佛說法的音聲能震動人心,「能覺群迷」,把人心喚醒了,原本在迷惑,聽了之後覺悟了,醒過來。「覺未覺者,使未覺之凡夫得以覺醒」。第一句「法音雷震」是教;第二句『覺未覺故』是成就、成績,沒有覺悟的人覺悟了,沒有明白的人明白了。明白之後,他不再幹壞事,自自然然斷惡修善,他知道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決定不再作惡了。
『雨甘露法』,雨念去聲,念玉,當動詞講,從上面落下來叫雨,不當名詞講,當動詞講。甘露,這是以甘露比喻佛的教法。「甘露使人起死回生」,甘露是天人的飲料,是天人飲料當中最好的飲料,飲甘露長生不老,所以說起死回生。「佛之教法,能令眾生,永斷生死,得大涅槃,故曰甘露法」。用甘露來比喻意思很深,佛法確確實實能令眾生永脫輪迴,永斷生死,一點都不假。只要你肯信,只要你肯依教奉行,這一生決定能成就,特別是淨土法門。這個大問題,生生世世都沒有辦法解決,這一生遇到了,遇到能不能得最大的利益,完全在乎你能不能真相信。你要是真相信,你就能得最大的利益,了生死,出三界。
「雨者,如天降雨,普潤三根,故云潤眾生」。這三根,上、中、下三根。天降雨,雨水灑在地面上是平等的,但是地面上的植物吸收水分不平等。大樹它吸收得最多,小草它吸得最少,它要一點點它就夠了。佛用這個比喻,佛說法教化眾生平等的,每個人聽了之後得多少不一樣,根性猛利的,聽開悟了,那就像大樹;普通的根性,他也得利益,也有一點小悟處;下根之人,聽說佛講的因果報應,能夠斷惡修善,這得小利益。每個人不一樣。有人從理上開悟的,有人從事相比喻上開悟的,這就說明根性不相同,得法不一樣。
「《法華經》曰:我為世尊,無能及者,安穩眾生,故現於世,為大眾說,甘露淨法。其法一味,解脫涅槃。」佛為我們表態,他到這個世間來,來幹什麼的?來教學的。佛出現在世間,沒有人能夠相比。什麼相比?佛能放下一切法,一般人放不下,不能跟他相比。佛是萬緣統統捨了,家也捨了,國也捨了,妻子、兒女都捨了,財產也捨了,一個人去過苦行僧的生活。誰都不願意幹,他願意幹。為什麼願意幹?快樂,活在這個世間,無憂無慮,無牽無掛。幫助眾生覺悟這是最大的好事,最殊勝的勝行。沒有報酬,教學不收學費,沒有人能跟他相比。佛每天法喜充滿,他沒有煩惱,他沒有苦痛。眾生苦從哪裡來的?苦從有所求來的。佛無所求,無所得,所以他沒有苦。
示現在世間,安穩眾生。這一句在現前的社會,別人要問你,佛教幹些什麼,講些什麼?安穩社會,安穩眾生就是安穩社會。現在社會太亂了,沒有安也沒有穩,穩是穩定。現在這個社會需要恢復安穩,佛法就是安穩社會最好的方法。不要佛法,要求安穩社會,做不到。佛教用什麼方法安穩?用講經教學。我們在今天做了一個實驗,說明真有效果。現在在這個世間講經教學的人很少,我常講,像我這個樣子,不算很高明,中等的教師,不是高明的,這五十五年的教學,在這個世界上產生一定的效果,這就是證明。如果今天,像我這樣教學的人,能有個二十、三十個,每天每個人都能教四個小時,這個世界就安穩了,真的,不是假的。社會的安穩,教學為先,你得要教。
明天謝總來跟大家做報告,你看他怎麼教的。他沒有老師,老師少,不好找。他用什麼教?用光碟。這些法師、在家的大德,對傳統文化講得好的,他選,選擇最好的光碟。他上課是大家一起看光碟,用光碟上課,收到這麼大的效果。這個光碟政府放心,為什麼?經過審查的,播放給大家看,裡頭沒有增減,所以政府很放心,很歡喜。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辦漢學院,就是因為講儒釋道的人沒有了,我們要培養人才,將來把這個發揚光大。實在說,真正有二、三十個老師,就能把儒釋道弘遍全世界,用衛星、用網路、用光碟就能成功。謝總帶頭,光碟教學,他做成功了。
印光大師勸導我們建小道場,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。這樣的小道場,家庭就可以,你家客廳能夠坐二十個人,你就放光碟,把它排成課程。這一天八個鐘點,上午排什麼課程,下午排什麼課程,一個星期排得整整齊齊,大家一起來學習。聽完之後寫心得報告,寫學習感想,就成功了。老師真不好找,講得好的老師很少,他又特別忙,大家都想找他,他分身無術。我們得想另外的辦法開闢道路,就是用這些科學工具。我不請人,甚至於辦一所大學都不要請老師,我這些年來所講的經教應該有幾十種,幾十種就是幾十門功課。我讓同學在光碟上學習,指定功課讓你看、讓你聽,聽了你寫筆記,寫完筆記你再講給我聽,全都訓練出來了,應該走這個路子。
我這次到這邊來的前幾天,印度尼西亞教育部的高級官員到香港來看我,告訴我,他們想在全國推動《弟子規》,印尼全國推動。他底下管的中小學校有十五萬所,這麼多的學校。哪來的老師?就用這個方法,用光碟、用書本。《弟子規》,蔡禮旭講的四十個小時,我聽過,他講的時候我在講堂,四十個小時從頭聽到尾,這個光碟大量流通。《感應篇》、《十善業道》、《了凡四訓》,都是對小孩最好的教材。老師跟學生一起聽,聽完之後老師來主持研討會,聽完之後,大家的心得感想做互相的交流;最後的總結,如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,我要把它做到。這個教育圓滿成功,真難得!印尼大學校長來找我,隨行的六、七個人,到香港來看我,告訴我,大學要正式開一個漢學院,我聽了歡喜。我過去送給這個學校有一套《四庫全書》,我向他請教,《四庫薈要》有沒有?他沒有。我再送一套《四庫薈要》給他,送十套《國學治要》,十套《群書治要》,給漢學院的圖書館,幫助他們把漢學辦好。這個緣很殊勝,很不容易。
我們再看下面的文,下面引用《法華經》,「《法華經》曰:我為世尊,無能及者,安穩眾生,故現於世,為大眾說,甘露淨法,其法一味,解脫涅槃。又《佛地論》曰:如來聖教,於諸外道,一切世間邪劣教中,最為真實,殊勝清淨,猶如醍醐,亦如甘露,令得涅槃」。上面《法華經》、《佛地論》裡頭所說的,顯示「雨甘露法,潤眾生故」這一句經文的意思,很清楚、很明白的顯示出來。
『曠若虛空,大慈等故』,這是說菩薩的心量,真正是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中國古人所說的量大福大,要學著包容。人有多大的福,他有多大的量,他的福決定超不出度量,所以量不能不大。我們的自性、我們的真心量多大?沒有法子形容,沒有邊際,中國古人說了兩句話說得非常有味道,「其大無外」,沒有外,「其小無內」。自性的確如是,我們的真心、本性真的大而無外、小而無內,沒有不遍容的,普遍全容納在其中。這是以虛空比喻菩薩的平等大慈。「如虛空之寬廣無際」,沒有邊際,「故曰曠,以喻慈心廣大;虛空無著」。如《魏譯》經文:「猶如虛空,於一切有,無有著故。」這個有就是經上講的有為法,《金剛經》的偈子說得好,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。我們對一切法的看法,要跟《金剛經》相應,那就是跟佛相應,跟自性相應,於一切法無有執著。《行事鈔資持記》裡面說:「無所著者,離塵染故。」「故以虛空之無著,表慈心之平等」。
大慈大悲是從清淨平等覺裡頭生出來的,所以稱為大慈,等是平等,大慈大悲平等對待一切眾生。於一切眾生無所分別,無所執著,無執著就離塵染,無分別離傲慢,貢高我慢的煩惱沒有了。怎樣把它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這是修行真正的功夫。就是於一切法不分別、不執著,看一切法皆是佛法,看一切人皆是阿彌陀佛,看這個世間就是極樂世界。這個世間災難這麼多,是眾生一時迷惑,沒有人教他,深深相信人是很好教的。二00六年我們在湯池做實驗,實驗很成功,證明兩樁事情,第一個,人性本善,要用佛法說,證明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;第二個,證明人是很好教的,不難。我們先要把自己教會,就能感化別人,教人要從自己教起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