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五七五集)  2014/1/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575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今天是我們新年第一個喜慶的日子,有印尼前總統瓦希德夫人一行光臨我們協會,來參加這堂功課。今天開經之前,我們先皈依三寶。從去年六月,我在斯里蘭卡講經,那邊的法師們勸我在講經之前做一次三皈依的儀式,我聽了很歡喜,感觸很深。特別在我們現前的社會,人心沒有依靠,確確實實像《楞嚴經》上所說的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。我們處在這個時代,如何能讓我們心安理得?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,我們能不能在這個時代,一生享受著最高的生活品質,可不可以?可以,只要佛門弟子能夠皈依三寶。皈是回頭,依是依靠。我們今天聽誰的?聽佛陀的,聽真主的,聽上帝的,就不會有錯誤。佛陀說的跟真主所說的、跟上帝所說的完全相同,你細心去讀這些經典都明白了。離開經典是我們的胡思亂想,那就造作一切不善;順從經典,回歸性德,那就是大善,前面所講的世出世間第一至善、最大的善。跟著聖人走,跟著真主走,絕對不會有錯誤。

  下面我們看今天的經文,九百七十七頁第三行看起,科題「棄欲止惡」。欲是欲望,凡夫欲望沒有止境,這是煩惱、罪惡、苦報的根源,我們要把它放棄。人家問我:法師,你還有什麼欲望?我沒有;你還有什麼打算?沒有;還有什麼想法?沒有。我的欲望、想法都在這部經典上。我學佛六十三年,講經五十六年,你看我每天歡歡喜喜,笑咪咪的,法喜充滿。這個法喜從哪裡來的?從經典教訓當中得來的。佛在經中教我們做的,努力把它做到;教我們要放下,不可以做的,我們就把它放下得乾乾淨淨。

  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。佛在經上教導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我們要相信。可是相信很難,眾生都在作惡,怎麼是佛?告訴你,糊塗佛,他是真佛不是假佛,一時糊塗,做了一些不善的事情,會看的人不見得是不善,不會看的人以為是不善。會看的人,我還感恩他,為什麼?示現種種不善,叫我們趕快離開娑婆世界,趕快離開六道輪迴,趕快往生極樂世界,這怎麼是不善?他要不這麼表演,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還很可愛,不想到極樂世界去;他這麼一做,叫我們趕快去。那裡比我們這裡好,生活環境也好,居住環境也好,學習環境也好,沒有一樣不好。所以善跟不善沒有絕對的標準,就看你怎麼看法,八面玲瓏,你看哪一面。佛菩薩教我們都看感恩的這一面,我們永遠以善意待人,他毀謗我,我感恩他;他障礙我,我感恩他;他陷害我,我也感恩他。為什麼?替我消業障。

  無量劫來到今生,生生世世,哪有不造惡業的道理?善惡都要報,天堂是善的果報,地獄是惡的果報。既然造了業,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?像唐太宗所說的,他從地獄出來,人家問他,你是個好皇帝,怎麼也會墮地獄?他怎麼答覆的?好皇帝造了地獄罪業,能不受果報嗎?他說哪有這種道理!說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善有善果,惡有惡報,業因果報絲毫不爽。佛說的、菩薩說的、上帝說的、真主說的,都這麼說法,你去讀經,古聖先賢都承認。孔子作《繫辭傳》,註解《易經》,裡面都說,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,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」,有災禍。這是什麼?現在科學裡頭所說的自然的規律、自然的法則。說得好!這兩句經文:

  【勿隨嗜欲。不犯諸惡。】

 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。「品末」,這一品最後一段,「重複勸勉」,佛菩薩慈悲,勸導我們、勉勵我們,「應棄欲止惡,安和專誠」。我們一生做人守住這個教誨,把欲望放下,欲望不是好東西。聖人在世間都表現給我們看,釋迦牟尼佛做出了榜樣,穆罕默德聖人給我們做出榜樣,摩西、耶穌給我們做出榜樣,在中國孔子、老子給我們做出榜樣,都是把欲望放下了。每天我們能吃得飽、能穿得暖,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足了,其他的不求了,心清淨了。清淨心生智慧,快樂,那就是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法喜充滿。惡的念頭都沒有,怎麼會有惡的言語、惡的行為?身口意三善,心善、言善、身善(身行善)。善惡的標準在佛法裡面列的有十條,十善業道,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、不綺語、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就止惡了,止惡就是善,十惡的反面就是十善。

 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心安,無論在順境、在逆境身心安穩。與人相處和睦,對事、對一切萬物和睦相處。專一、真誠,專一於道,誠就是真心。不用妄心,妄心裡頭有雜念、有妄想,把雜念、妄想放下,真誠心就現前了。為什麼?真心本來是真誠的,這不是外頭來的,不是學來的,放下虛妄,真誠就現前。用真誠心生活,用真誠心工作,用真誠心待人接物。身命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要把這樁事情放在心上。真正修行人珍惜身命,為什麼?借假修真。這個東西是假的,可是我把它當作工具我來修真,我把自性裡面的性德,中國古人講的本性本善,我要把本善找回來,要把本善發揚光大。本善是什麼?在中國就是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。無論在什麼狀況之下,我對於這個專誠,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,不會受外面境界干擾,我完全依這個標準來落實,佛法裡面叫表法,做出來給大家看。

  釋迦牟尼佛一生,讓我們最感動的、最佩服的,就是他所說的、他所教的他全做到了,沒有一樁事情他說了他沒做到,沒有,統統做到了。就是以十善來說,不殺生他做到了。連傷害眾生的念頭都沒有,為什麼?傷害眾生的念頭是殺生的根源,念頭都沒有。只有利益眾生,沒有傷害眾生的。不偷盜,偷盜在佛經上叫不與取,這個物有主,主人沒有答應你就拿去,這叫盜。一定要主人同意給你,這才可以拿,主人沒有同意決定不可以。不邪淫,邪淫的過失前面講得很詳細,講得很多,這一條要非常慎重,人最容易犯,果報之演變非常殘酷,它敗壞社會風氣,造成社會動亂,也造成地球的災難。這樁事情真的要用真實智慧去觀察,慢慢你就理解了,搞清楚、搞明白,你就會把它放下,徹底放下。殺盜淫佛沒有。

  佛十九歲離開家庭修苦行,日中一食,樹下一宿,保持一輩子,一生沒有改變。七十九歲過世,在樹林裡頭,沒有在房屋裡面,說明他一生過的是野外生活。我們為佛弟子,像佛那種生活行持我們做不到,我們的體力不如他,他禁得起風吹雨打日頭曬,他金剛不壞身,你說身體多好!我們要是晚上到樹底下去坐一夜的話,第二天就加護病房了,不行。這就是什麼?我們的福報不如他,他有那麼大的福報,那麼好的身體,一生過野外生活那麼健康,這叫福氣,這叫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這是我們永遠嚮往的,但是真的無法做到,無法做到我們就要簡陋,最好什麼?住茅蓬。一九七七年,我五十歲,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來講經,那時香港是英國人統治,算是出國講經。在香港住了四個月,當時香港這些高僧大德統統拜見,得拜碼頭,家家都要去拜,請大家照顧我。香港佛教兩個領袖,一個覺光法師,現在還在,洗塵法師不在了,兩個對我都很好。特別是洗塵,洗塵年歲輕,大概大我二、三歲,跟我很談得來,我回到台灣,他到台灣去了兩次來看我。我就提倡,我們能不能找五個出家人,五比丘,學釋迦牟尼佛,我們也樹下一宿,我們中午托缽。在香港這個地方托缽可以,信佛的人不少。不要到別的地方,香港每條街上都有素食館,到素食館托缽就可以了,能做得到。我就鼓勵洗塵法師,我說你帶頭,我報名參加,五個人。我說我們今天露天住是做不到,真的身體不行,我們可以買童子軍的帳篷,我們在樹下搭帳篷,五個人,我們來開始。他起初聽到很好,很高興,回到香港就沒有下文了。住帳篷可以,現在更高級的帳篷是蒙古包,小蒙古包也很好,一個人住,小蒙古包很好,這樣跟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的接近,愈接近愈好。大道場可不可以蓋宮殿?可以,那是供佛的,是佛講經說法的場所,可以蓋容納幾千人這樣的大道場。但是出家比丘最好統統,大道場四周都用小帳篷,都用小蒙古包圍住,一個圈圈圍著,一個人一個包,持戒念佛,這樣的道場就沒有人爭了。蓋個大廟富麗堂皇,每個人心都動了,都想要。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一生不建道場?我們現在完全明白了,棄欲,就是為這樁事情,把所有欲望放下了。你住個小蒙古包,隨身只有幾件換洗衣服,其他什麼都沒有,頂多再有一本經書。

  佛一生雖然說了八萬四千法門,說了現在今天結集成一部《大藏經》,不是叫你全學。佛陀、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求學問的方法、理念,說得很清楚。我們看其他宗教,就是一部經典,伊斯蘭一部《古蘭經》,《新舊約》三家共用,猶太教他學《舊約》,基督教他學《新約》,天主教《新舊約》統統學,就那麼一本,哪有佛教這麼多!這什麼意思?這是佛陀的大慈大悲,你是什麼樣的根性,教你學什麼經典,不是叫你統統學的。好像吃東西一樣,合你口味,你喜歡吃什麼東西,你在那裡挑幾樣,不是叫你,我做一百道菜、兩百道菜叫你統統吃,那就把你脹死了,不是。所以中國聖賢跟佛教所講的同一個理念,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這麼多東西,你只能選一樣,為什麼?一樣才專,選東西多了就雜了。所以現在人求學,求的什麼?知識,知識太多了,頭腦雜亂,心不清淨。學科學技術行,學道不行,為什麼?學道心要清淨,清淨心就是道心,清淨心就是佛心,清淨平等心才能入佛門。

  清淨心是小乘,聲聞緣覺,平等心是大乘,是菩薩,它是真心,真心用久了會開悟,後頭有覺,覺就是開悟。小乘小的覺悟,雖然小,非常可貴;大乘是大覺悟,徹底覺悟,真實智慧。人人都有,佛講得好,不是佛專有,不是菩薩才有,不是的,每個人都有,這是你自性本自具足的。現在為什麼沒有?因為你有欲,因為你有惡,這兩樣東西把你本性裡面的智慧德相障礙住了。諸位要記住,障礙住了,並沒有消失,它還在,只是有障礙,它不起作用。我們知道欲望、惡業這個東西是我們的障礙,我們一定要把它捨棄,這兩樣東西放下了,我們自性裡面圓滿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前,本有的!馬鳴菩薩在《起信論》上告訴我們,「本覺本有,不覺本無」,本來沒有的,一定能把它斷乾淨;本來有的,決定能夠再現前,就這個意思。這兩句話我們要相信,不能懷疑。我們相信自己有跟釋迦牟尼佛相同的智慧、相同的德能、相同的相好,一樣都不缺,只是他的障礙除掉了。

  十九歲捨棄王位,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,出家修道,過苦行僧的生活,我們認為是苦,在他,他認為是樂。為什麼?以前那個權勢、地位、財富、妻子、兒女,那都是累贅,現在統統放下了多自在。所以佛出家是樂行,不是苦行,我們搞顛倒了,我們認為在家榮華富貴這是樂行,出家了是苦行,實際上恰恰顛倒。佛教的宗旨是什麼,許多人不見得知道。古人知道佛教是什麼,鳥窠禪師教白居易的一首偈,四句話,那就是佛教宗旨,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,就十二個字,後頭一句「是諸佛教」。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,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幹什麼?就是教這三句話。而是什麼?他身教,他要把它做出來。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就是我們這個經題上「清淨平等覺」,這自淨其意,樂!換句話說,佛教是教人離苦得樂,釋迦牟尼做出榜樣給我們看。

  什麼是苦?世間苦。為什麼苦?你現在覺得很樂,那是什麼?滿足你的欲望,你以為是樂,不知道欲望是苦,欲望將來招來苦果,報應。你行善,將來生天堂;你造惡,將來墮三途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這三途進去很容易,出來非常困難。惡中最嚴重的、最大的叫五逆,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如果五逆十惡你都造,無間地獄去了。在這個世間,安和專誠這四個字你全沒有,你現前心不安,為什麼?造作罪業太多。雖滿足你的欲望,但是你心不能安,你跟人不和,你的妄念、你的雜念多,你不專、不誠,這個問題就嚴重,這個人生真苦!棄欲止惡,安和專誠,這個真快樂,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我一生感恩我的老師,我要沒有遇到這三位老師,我這一生苦,來生肯定是地獄。為什麼?這一生苦,他有怨氣、有怨恨,心不平,這種怨恨、不平就是墮地獄的因。遇到佛法之後曉得,我們過去所想的全錯了。沒有學佛,人家罵我,人家侮辱,我能接受嗎?不可能,肯定跟他吵架。學佛之後曉得,這是替我消業障,馬上就變了,他為什麼不罵別人他罵我?我有業障,他替我消業障。讀到佛經上忍辱仙人,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體,這樁事情《金剛經》上提到,不詳細,詳細在《涅槃經》裡頭,《涅槃經》裡頭這個故事說得很詳細。這是莫大的恥辱,忍辱仙人是真正好人,歌利王橫行霸道,污衊他。他為宮女說法,教導她們,他認為這個出家人不正經,調戲我的宮女,把他凌遲處死。這是刑罰裡頭最殘酷的,用刀割肉,一片一片的割,一直割到死。他問忍辱仙人,你修什麼?他說我修忍辱。好,看你能不能忍。割到最後,最後這口氣還在,對著歌利王說,我對你沒有怨恨,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。沒有怨恨心,這是給我們做榜樣,我們受不了他能受。凌遲處死尚且能受,沒有怨恨,其他的小的那些障難那就無所謂了。

  忍人之不能忍,成就別人不能成就的大功大德。所以這些人來是幫助你建立大功大德的,你怎麼能怨恨他?應當感恩,這才對。他做這個事情,是將來墮地獄的,你看,他墮地獄幫助你提升,能不感恩嗎?能不供他長生牌位嗎?我這個地方就供,你去看,侯鈺蛇的長生牌位,那個紅的就是的,楊老師的、李律師的,他們三個人長生牌位,我們天天給他迴向,感他的恩。我們無量劫的罪業怎麼消的?所以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,你才能看出事實真相。佛教導我們生生世世要存報恩心,要有慈悲心,決定不能有十惡,不能有五逆,五逆十惡的念頭都沒有,怎麼會有行為?我有沒有批評過傷害我的人?沒有,無論他對我多大傷害,我不放在心上。有人甚至於拿給我,登在報紙上、登在雜誌上的,剪下來寄給我看,我怎麼處理?我把它摺疊起來,放在韋馱菩薩座下,韋馱菩薩處理,我看都不看一眼。永遠保持自己清淨平等覺,佛教我們的,不受外面環境干擾。

  我接觸的靈媒也很多,透給我很多的信息,我相不相信?我相信經典上教給我的教訓,教給我做人處世的道理,就是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六和、六度、四攝法,我依教奉行。我跟釋迦牟尼佛,釋迦牟尼佛介紹我跟阿彌陀佛,我就跟定了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這部經就是阿彌陀佛,這個註解就是阿彌陀佛。所以我對於夏蓮公、黃念老無比的尊敬,我的講堂攝影棚永遠供他們的照片,天天見面,念念不忘。世尊滅度的時候留下來的四依法我要遵守,別人遵不遵守是他的事情,我遵守。依法不依人,法是經典,依經典的教誨。別人說的,說的跟佛經上講的不一樣我不相信、我不接受;講的一樣,我聽到歡喜,我還是讀我這一部經。我就是這一個法門、一部經,一輩子學到底,決定不改變。

  化解矛盾,化解衝突,要用佛法,不記冤仇,不要把它放在心上。大家和睦相處,社會才會有安定、才會有和諧,災難才能化解,一切衝突都變成安和專誠。每一個跟我接觸的人,我都是這樣勸導他。國家與國家、族群跟族群、政黨與政黨、宗教跟宗教,要一團和睦,要互相學習、互相尊重,沒有毀謗,互相學習,互助合作。帶給這個世界祥和,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,幹這些事情,將來都在天堂,不墮地獄。

  往下給我們細說、解釋,經文雖然只有八個字。「嗜者,愛好與貪求」。愛好就是欲望,貪求是欲望的擴張,不是好事情,這是造罪業。釋迦牟尼佛全放棄了,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,十九歲放下煩惱障,一般人做不到。「欲者,《大乘義章七》曰:染愛塵境」,就叫做欲。染跟愛的意思相同;塵是六塵,眼愛色,耳愛音聲,鼻愛香,舌愛味,身愛觸,意愛法,色聲香味觸,這是塵;境是境界。身外的境界,我們生活的環境、居住的環境、工作的環境,待人接物生存的環境,小是我們居住這個地區,大到地球,再擴大到太空,這是境界,你對於這些境界染愛、貪戀,這叫欲望。人,六道眾生,哪個沒有欲望?沒有欲望就沒有六道。欲望要適可而止,所以儒家不講離欲,儒家對於欲望,「欲不可長」,不要再膨脹,適可而止,這是儒家所講的。換句話說,我們能吃飽、能穿暖,有個小茅蓬住得很安適,就應該很滿足,有幾畝地可以耕種,生活就不憂愁了。知足常樂。

  我一生流浪,從來沒有給自己想過找個地方去養老;有個舊的觀念,落葉歸根。我第一次跟趙樸老見面,那是我們在香港組了個團到國內去觀光旅遊,我們這個團有三、四十個人,去拜訪趙樸老。他招待我們全體同學,吃飯的時候,我記得四桌還是五桌,他們大概有一桌人,我們好像有三、四桌人。頭一次見面我們就談了四個半小時,包括吃飯,非常歡喜,老人就勸我要回國,落葉歸根。我們在海外流浪這麼多年,對於這句話非常感動。回來要緣分,我們始終等待緣分,我們不去營造緣分,營造緣分叫攀緣,我們恆順眾生。

  這是我初學佛的時候,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我非常感恩。老師舉《楞嚴經》上的話,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,我們把我們自己身體奉獻給佛教,一切由佛菩薩做主宰,「是則名為報佛恩」。一生一切,我自己深深感觸到都是佛菩薩安排,順境佛菩薩安排,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。順境、逆境都幫助我提升,順境沒有貪戀,逆境沒有怨恨,所以順境、逆境裡頭把貪瞋痴慢疑淘汰掉。這個東西不是講講就行的,要真幹,要真禁得起磨鍊,沒有經過磨鍊的,那個不是學問,不是真正學問,那是道聽塗說而已。要經過生活的磨鍊、工作的磨鍊、處事待人的磨鍊,磨什麼?把煩惱習氣給磨平,沒有煩惱習氣了。也就是學,這都是章嘉大師教的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這佛知佛見。凡夫跟佛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,那就造業,業有善有惡;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完全是智慧,不造業。

  我們從這個地方體驗到,釋迦牟尼佛他到這個世間來示現,示現八相成道,住世,中國人講虛歲八十年,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十九歲為我們表演放下煩惱障,就是放下欲、惡,棄欲止惡,他十九歲給我們表演的,三十歲放下所知障。他為我們示現的身分,用今天的話來說知識分子,好學多聞,印度所有宗教、所有的學派他都去學習過,知識。三十歲這年,學了十二年,為我們示現,這些知識不能解決問題,統統放下,到畢缽羅樹下去打坐,入定,以後畢缽羅樹我們就叫它做菩提樹。他在定中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自性裡面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統統顯示出來了。我們要問,釋迦牟尼佛講《華嚴經》跟誰學的?講《法華經》跟誰學的?講《般若經》跟誰學的?沒人教,他十九歲出去參學到三十歲,印度沒有佛法。他怎麼能講出這麼多?我們從這裡恍然明瞭,這些經論全是自性裡頭本有的,只要見性,自然流出來的,不是學來的,無師自通。佛經上講自然智,自然就知道;無師智,沒有老師教的。

  我們從這些地方領悟,才對於佛法不再消極了。為什麼?以前我們認為這些老法師、善知識統統走了,以後怎麼辦?佛法會不會在這世間斷絕?我們擔心這一著。今天可以說善知識都走了,我們跟上一代的善知識比差很遠,上一代人稱為善知識,我們這一代人不敢稱善知識。怎麼辦?幸虧我們從經典裡面看到了這一招,只要修清淨心、修平等心,智慧就能現前,經典自然通達,不要老師也行。這種教學的理念跟方法傳之很久了,不是現在,佛教傳到中國來時就帶來了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,這是佛教教學的理念跟方法。佛說十方三世一切眾生修行證果,最後成佛都是這條路,沒有第二條。所以戒律重要,戒為無上菩提本,不從這上扎根不行。戒幫助你得定,所以戒是手段,定還是手段,定能幫助你開智慧,開智慧才是目的。

  必須要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只要一見性,你的智慧德能就跟佛平等。惠能大師的成就不是五祖教給他的,是五祖給他印證、給他證明,是他自己開悟的,六祖惠能大師自己開悟的。為什麼自己會開悟?因為他沒有欲望,他沒有惡念,就這麼個道理。他的心,我們用四個字來形容,純淨純善,他做到這一點了,這就是真正的佛法。純淨純善就是佛法,純淨沒有染污,純善沒有惡念,這個要緊。你說這種人多幸福、多快樂,這樣的人就是方東美老師告訴我的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所以他不是地位高,不是有財富,甚至於他什麼都沒有,他真正像個乞丐,但是他得到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

  佛家教學的理念,戒定慧,從哪裡入門?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這是教學基本的理念。怎麼落實?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,著重在自見,自見就是開悟。讀書千遍是持戒、是修定,你依照這個理念、方法去做,這叫持戒。這一部書,我常講,要學《無量壽經》不難,首先要建立戒律,因為戒是無上菩提本,沒有戒律,你學東西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戒律學什麼?我們淨宗學會緣起裡頭提了五個科目,戒律就學這個,第一個淨業三福,第二個六和敬,第三個戒定慧三學,第四個六波羅蜜,第五個普賢菩薩十願,簡簡單單就這五科。要真正能落實在自己生活上,落實在自己的工作上,落實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,你是真正的彌陀弟子,不是假的。

  然後你發心專攻《無量壽經》,首先要把《無量壽經》念一千遍,讀書千遍,讀經文。讀的時候不要想意思,一個字沒有念錯,一句沒有念漏掉,念一千遍。一般人,一千遍應該可以背誦了。我在美國遇到一個同修,他很笨,記憶力不好,邊讀就邊忘記。他告訴我,他有恆心、有毅力,好像用了兩年的時間,他告訴我他念了六千遍,終於《無量壽經》背下來了,念到六千遍才背下來。要知道念書是修定,背誦是附帶的,不是以背誦為目的,是以得念佛三昧,是以這個為目的。背誦是附帶,不重視背誦,重視得念佛三昧,但是得念佛三昧肯定經文自然能背誦。有這個功夫,這都是基礎,然後再讀黃念老的註解,讀多少遍?至少三十遍,從頭到尾。不能間斷,每天讀,該休息的時候休息,休息好了,你就讀這個經文註解,讀這個,三十遍之後你就會有很多的悟處,就很得受用。除此之外,讀經看註解之外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極樂世界,你決定得生。你決定能把這部經講得好,比我更好,我不如你,你能成為一代祖師,承傳如來家業。這是如來第一家業,這是如來第一大法,釋迦往後九千年的法運全靠這部經得度。我們真正要成就,要快速成就,要把欲、把惡斷乾淨,這兩樣東西是非常嚴重的障礙,只要有欲有惡,你就沒有辦法入佛門。

  下面說「塵,色聲香味觸五塵。此五者能起人之貪欲」,這個東西在你面前,貪心就起來了,所以也叫它做五欲,五種欲望。《智度論》上說,「五欲又名五箭」,箭,古時候殺人的武器,可以遠距離的殺人,「破種種善事」。只要有五欲,就像五支箭一樣,你常常幹惡事。常常用五根箭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這是造惡業,這個惡業必定跟三惡道相應。「是故世尊勸誡眾生」,釋迦牟尼佛常常勸導人,告誡大家,不要隨順你的欲望,你的欲望是不善的,你的欲望是錯誤的。「且諸欲之中,婬欲之毒最深,故戒出家人首重斷婬也」。所以我學佛的時候常常會想到,釋迦牟尼佛一生為我們表演的,不建道場好,不造業。建道場,這道場不如法,你不能不造業。

  前年,我在台灣治牙周病,我都沒有想到住了八個月。以後才知道牙周病三個月就可以治好的,醫生故意把時間拉長,希望我在台灣多住一點時間,也是好意。這個醫生(牙醫)供吃供住,還特別建一個攝影棚,讓我講經不中斷。統統都是供養的,我很感激他。那個時候北京同修知道了,邀請我到北京,北京有很好的牙醫。我說有沒有供吃供住,還要搞個攝影棚讓我講經?他說這做不到,我說那做不到我還是選擇台灣。為什麼?講經不能中斷,講經中斷我們怎麼報眾生恩?施主一粒米,大如須彌山,我們怎麼報答?我們是講經修行報答。我要不依教奉行,要不講經教學,我就沒有法子報佛恩,沒有法子報眾生恩,我這一生報眾生恩就是這個方法。

  晚年得到大家的愛戴,我有個願望,就想建立一個佛教大學,建立一個宗教大學,在馬來西亞建立一個漢學院。我只是提倡,我不會去參與,諸位要知道這不是我的,是我想到的。為誰?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弘法護法的人才,不是為我。什麼人負責去幹?我是請斯里蘭卡總統,請總統做校長,請他替我完成這樁大事,對他們國家有好處,對全世界有好處。再建立一個宗教大學,宗教大學幹什麼?互相學習,化解矛盾衝突,促進互助合作,帶給全世界的社會永續的安定和諧。我就這麼個願望,你要問我想法,就這個想法。已經有人在幫助我幹,斯里蘭卡的總統,馬來西亞的首相。漢學院都動工了,明年可以蓋好,我請首相擔任院長,學校請總統擔任校長。給我什麼名義我統統不要,蓋好了,我年齡九十歲了,還能幹這個事情嗎?不可以了。我說頂多你們學校蓋好了,我是你們學校一個老師,一名教授,我專教《無量壽經》,我就教這一門課,我這一門課學習的期間是一年。我說如果我還有體力,我到佛教大學教一年,我到漢學院教一年,我就教《無量壽經》,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。我非常感謝瓦希德總統對待我的深情善意,我永遠不會忘記他,他要是在世繼續做總統,大概我就入印尼籍了,這非常可能。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、非常慈悲的人,很難得。

  末後一句,「若能離欲,則可不犯諸惡」,所有的十惡都能離開,你看欲它的影響多大。只要能夠離欲,十惡業統統都能夠消除;換句話,十善業就能圓滿。斷十惡,滿十善,這個人是世出世間第一善人。下面一段經文教我們「言和行專」,請看經文:

  【言色當和。身行當專。】

  特別是對我們俗話說冤親債主,他對我不和,我對他和,這個很重要。怎麼樣化解怨敵?就靠這個,決定不要求他,要求自己,從我自己這邊解除,對方自然就化解了。所以中國古聖先賢教人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祕訣,個人、家庭、宗族、社會、國家,乃至於整個世界。聯合國為了消弭衝突,安定和諧,從一九七0年代召開和平會議,到現在四十多年,與會的那些人都是專家學者。我住在澳洲,很幸運被學校選拔出來,讓我代表昆士蘭大學、格里菲斯大學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。我先後參加,聯合國主導的好像是七次,非聯合國主導的世界和平會議、宗教會議總共十幾次。這是非常幸運,出家人不敢想像的,我們遇到了,我們對這個社會大致情形了解了,看到了。為什麼衝突不能化解?為什麼和平不能實現?甚至於現在這些參與的專家學者們,對於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產生懷疑,不敢相信這個世界還會有和諧。我參加十幾次,我覺得,我發現現前世界真正危機是什麼?不是那些衝突,真正的危機是我們喪失信心,這才是真正的危機。幾個人有自信心?幾個人對別人有信心?對父母、對兄弟姐妹、對親戚朋友、對國家民族、對世界和平,幾個人有信心?沒有了。這是對的還是錯的?告訴諸位錯的,絕對是錯的。懷疑,沒有信心,這世界永遠衝突不能化解,永遠不會有和平。

  要從哪裡做起?要從自信,我要相信自己。整個世界的和諧從我做起,不要求別人,我以智慧、真誠、敬愛對待人,不管別人用什麼態度對我,我自己永恆不變。用佛教來講,就用我們剛才所說的,佛教是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十願,我就用這個,我相信,我一點懷疑沒有。用中國傳統的,用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跟我們這五個科目完全相應,沒有一點違背。三福裡面的第一福,我把它落實在儒釋道的三個根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儒家的;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,道教的;修十善業,《十善業道經》是佛教的。儒釋道的三個根,從這個地方入門,沒有這個基礎,不能修戒定慧,這是戒定慧的根。為什麼今天佛法比不上過去?過去真正扎根,真正修戒定慧,現在沒有了,出家沒有了,在家更沒有了,我們不能不知道。所以我們存什麼心?要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,起心動念不違背,言語造作不違背,你就能常生歡喜心,你就能法喜充滿。我們天天在一起學習,天天在一起分享,你說多快樂。

  這個世間不和的事情太多,我們所在之處都和諧。我住在這個村莊裡面,這個村莊有八十戶人家,我住了兩年了。我初來的時候,鄰居都不講話的,不打招呼的,這兩年鄰居見面都有笑容,都會打招呼、都會問好。為什麼?我們先打招呼,我們先向他請安,先問候他,慢慢他就學會了。我們種小菜園,菜的品種還不少,吃不完,分成小包每一家送。外地同修來送給我們些乾果,東西很多,糧食,我們多餘的,都分開來每一家送,家家歡喜。我們這個小村,有一個房子不大,原來是幾個比丘尼住的,產業是她們的,現在她們往生了,沒人住,也沒有人繼承產權,村長找大家商量,做為我們這個小村裡頭公共的設施。我們幫助它恢復起來,建成一個講堂,在這裡邊可以念佛、可以講經;聽眾,聽眾就是我們村裡的人,村民。悟弘法師一個星期來講兩次,我聽說有五、六十個聽眾,好!我還想發起,每個月我們聚會一次,慶生會,這個月出生的壽星,我們給他慶祝生日。聯絡感情,一個月全村人聚會一次,好!原來是一年聚會一次,就是元宵節,正月十五,全村人在一起吃飯,大家在一起見面,我說提升到一個月聚會一次。一個村一家人,互相照顧,互助合作,誰有困難大家幫忙,這好事。這個村做得好,別的村就會跟我們學,那我們這個小地區就非常和睦。

  人與人怎麼可以不互相往來?我們要親近別人,從我做起,化解怨恨,怨恨不化解會惹來冤冤相報,沒完沒了,很痛苦。要想避免冤冤相報,最好的方法就是往生極樂世界,移民,移民到極樂世界去,去作佛去了,佛再回來碰到你,佛來度你。佛度有緣人,跟佛有恩的是有緣人,跟佛有怨的也是有緣人,統統都是有緣人,平等得度,這個好。

  所以言語、容貌,見人要歡喜,像彌勒菩薩一樣,布袋和尚,笑面迎人,人縱然心裡不高興,看到你滿面笑容,他也就平和了。和,和詳、和睦,睦裡頭有親愛的意思。要以和氣對人,別人對我不和那是誤會,他不了解我,產生誤會,不要怪他,他要常常跟我在一起不會,怎麼會這種樣子?一定要懂得化敵為友、化怨為親,社會才有和諧,國家才有安定、才有繁榮,天下才會太平。這都是功德,點點功德是從自己日常生活當中累積出來的。人家批評什麼不要去理他,我們一生所作所為祖宗知道、鬼神知道、佛菩薩知道、一切眾生都知道,起心動念都瞞不過眾生,這現在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。科學不斷在發展,我相信二、三十年之後,佛陀這些教誨都會為量子力學家證明,這是真理,人能夠依照這個學習,這是真正人,真人。道教講的真人,真人是神仙,佛法講的是菩薩。所以言和用四攝的愛語,四攝法是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,以這個處事待人接物,以這個化解一切衝突,促進安定和諧,累積起來的就是太平盛世,就能出現。

  「色和者,慈光照人」,一片慈悲。「身行者,自身之所行」。我們要把它做到,絕不求別人以善心、善行對我,不求這個,求我以善心、善行對他,這才圓滿,這才是真正的最高享受,這才是幸福人生,我們這一生沒有白來,跟這個世間任何一個人沒有結冤仇。你要問為什麼?因為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,沒有分別。所以佛對眾生,「無緣大慈」,無緣是無條件;「同體大悲」,憐憫一切眾生,這是悲。眾生造作一切不善憐憫他,不能怨恨他,不能責怪他,為什麼?他很可憐,他迷,迷到這種程度。到哪裡去了?迷到三途裡頭去了。他自己不知道,他自己要能知道、能覺悟,他就回頭了,他回不了頭來,太可憐了!

  人,哪一個人沒有墮過地獄?都有墮地獄的前科,現在得人身,把過去事情忘掉了。阿羅漢有神通,提到無間地獄,阿羅漢聽到身上冒血汗。這是為什麼?提醒他,他回想過去在無間地獄的情形,現在還心有餘悸,那種恐怖、驚慌還會現前,你就想那多麼可怕。人為什麼要造這種惡業?迷惑,一時糊塗,迷於欲望、財色,所以才幹這個事情。這樁事情,無論是理、是事,佛經講得最清楚,講得最明白。佛法,除非你不信,如果你要是真信、真接觸,你一生會被它攝受,你永遠不會離開它。你離開它,今天這個日子怎麼過?沒有快樂可言;你要是接觸它,今天一生很幸福、很快樂。離苦得樂,它就在眼前,真的幫助我們離究竟苦,得究竟樂。究竟樂稱性,究竟苦是欲望、是惡業,你真的離開了,永遠離開。

  「專者專一、專誠、專精。當專指應當專精行道」。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就是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,不要去想它,自然而然明白了,這叫豁然大悟。豁然大悟是每個人都有可能,不要以為那都是祖師大德、佛菩薩,上根利智,我們怎麼能比得上?就完了。為什麼完了?因為信心沒有了,你對佛不相信。你要做不到,佛說這些話那不叫吊胃口,那不叫開玩笑?佛怎麼能跟人開玩笑?哪有這個道理!佛所表演的、所說的,他能做得到的,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,真幹!

  我為什麼感謝老師?我不忘父母之恩,身是父母養育的;不忘老師之恩,這一生的幸福,這一生最高的人生享受,老師給我的,沒有老師我怎麼知道!沒有見到方老師之前,我們都以為佛教是迷信,佛教是多神教,根本就沒有意願去接觸它,這是大過失,明白之後才曉得它是大學問。我跟方老師學哲學,不是學佛法的,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,我從這個單元認識佛教。老師介紹我,「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」,我沒聽說過,「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」,最後勉勵我,「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在這堂課裡頭明白了,世界上還有這麼好的東西,我一定要學。我們這個課上完之後,我選擇了佛教,想專修專學。正好緣很殊勝,有一位蒙古的親王,滿清時代的親王,滿清亡國了,大家都稱他親王,實際上他是平民。可是這人有德行、有學問,虔誠的佛教徒,一般人對他很尊敬。他聽說我學佛,就帶我去見章嘉大師,我見章嘉大師是他介紹的,跟大師有緣。大師也是很難得,我們每個星期天見一次面,他給我的時間,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,他有事情的時候一個小時,沒有事情的時候給我兩個小時。我跟他三年,佛法的基礎從這奠定的,沒有這三年基礎,不可能有成就。老師的恩德,成就法身慧命。身命得自於父母,慧命得自於老師,這兩大恩人。

  所以在過去有一段時期,很多人反對會集本,我堅持,我一定要學它。為什麼?老師交給我的,我要是改變主意,我就是背師叛道,背師叛道跟不孝父母是同等的罪,這是五逆罪。我說過了,天下人都反對,我一個人還幹,我絕對不反對。為什麼?老師給我的,我對老師有信心,我決定不能做背師叛道的事情。我要用我學佛六十三年,講經五十六年,這個經歷給大家做證明,這部經是如來對末法時期所說最重要的一部經。蓮老的會集,功德不可思議,黃念祖的註解給我們很大的啟發。我這一生就這一部經,就這一個法門,決定不會改動。無論什麼人請我講經,我都是講這部經,沒有第二部,『身行當專』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