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三八一集)  2013/7/28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40-0381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六百六十一頁,倒數第三行,我們從這裡看起:

  「又本願力者,《往生論》曰:觀佛本願力,遇無空過者。能令速滿足,功德大寶海」。佛是阿彌陀佛,本願是四十八願。一切眾生如果能夠遇到,說是見到佛像,聽到佛的名號,讀過《無量壽經》,知道四十八願,沒有一個是空過者。這個話什麼意思?就已經跟阿彌陀佛結了緣。這些眾生阿賴耶識裡面種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種子,今生後世遇到緣決定得生淨土,所以沒有一個是空過的。天親菩薩這個話說得非常肯定,一絲毫疑惑都沒有。能令很快就滿足,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滿足。末後一句說,「功德大寶海」。「大寶海」,我們有一些參考資料,在最後一頁,最後的一段。大寶海,這是佛門的術語。為什麼叫大寶海?「生無量珍寶之海」。這個大寶海在哪裡?實際上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大講堂,阿彌陀佛在這個講堂裡面「今現在說法」。任何時候都是今現在說法,佛陀身行言教永無中斷,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,很容易、很快速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。

  世尊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後世的弟子們把世尊所說的將它分類、歸納,有小乘、有大乘,有顯教、有密教,有宗門、有教下,便利一切眾生的學習。眾生根性不相同,無論修學哪個法門,都是平等的。世尊在《金剛經》上說了一句最有名的話,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我們要記住。為什麼說這麼多法門?眾生根性不一樣,我喜歡顯教,你喜歡密教,他喜歡宗門,他喜歡教下,各個不相同。佛慈悲,恆順眾生,你喜歡什麼他就教你什麼。依據的理論相同,方法不相同,境界不相同,但是最後到達的目的地是相同的,都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,都是契入大般涅槃。所以說法門平等,沒有高下。我們記住,我們的方向相同、目標相同,我們走的路不相同,這個沒有關係。所以這些派別,宗派派別,互相在爭執哪個比哪個好是毫無意義的,這是自尋煩惱,沒有必要。一定要互相尊重,互相敬愛,殊途同歸,這個就對了。

  不但是佛所說的一切法,延伸出去,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沒有例外。那就像宗門所說的,「你會麼?」只要你會,門門都成無上道。不會就不行,不會是你迷在境界裡頭。會的人,會的人是超越境界。什麼叫迷?著相就迷了,分別、執著就迷了。於一切法不分別、不執著,一切法都能成無上道。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可以給我們做證明,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有不學佛的,有修學我們所說外道的,能不能成佛?能。為什麼?不著相就能成佛。成佛,不管你學什麼東西,只要你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就成佛,無論哪一法。你要會了,大乘教裡頭有一句話說,哪一法不是佛法?基督教是不是佛法?伊斯蘭教是不是佛法?是,沒有一法不是,只要你不執著,不起心、不動念、不分別、不執著,統統都是,都能成無上道,都能明心見性。那不會呢?不會,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也不是佛法。為什麼?你著相了。

  淨土宗只准著一個相,可以。除這一個相之外,著其他的相,你就都錯了。著什麼相?著阿彌陀佛的相,這個可以。只有這一個例外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,記住,只有這一個例外。這個可以著相,其他的統統不能著相,才能成無上道。為什麼淨宗可以著相?淨宗是間接的成無上道,不是直接,是先到極樂世界,執著這個相可以往生到極樂世界。生到極樂世界之後,進入阿彌陀佛的大寶海,就是大講堂,你進去的時候是凡夫,你離開講堂就成佛。為什麼?不成佛他不肯離開講堂,一定是證得究竟圓滿這才出講堂。出講堂到哪裡去?到常寂光裡頭去,常寂光是自性,完全融入自性。換句話說,無始無明的習氣斷得乾乾淨淨,他才出講堂;還有一絲毫沒斷,他都不出講堂。所以這個講堂稱為大寶海,能生一切法,能覺一切法,這稱之為寶。世間所有的珍寶比不上法寶,珍寶帶給你財富,法寶帶給你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這是不能比的。

  功德大寶海,我提議建設一個大飯店,阿彌陀佛大飯店,那就是功德大寶海。阿彌陀佛大飯店什麼地方都可以建,如果在香港建,冠上香港阿彌陀佛大飯店;上海要建,上海阿彌陀佛大飯店。這什麼意思?住進這個飯店不離開佛法,這個飯店裡面講經、念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。飯店裡頭有閉路電視,不對外的,每一個房間都有電視機,打開頻道,沒有別的,就是講經、念佛,其他節目收看不到,沒有對外的天線,這是淨土。只要有一個人負責控制這個頻道,頻道裡面可以放很多部的經,想聽什麼經,你就按哪個頻道,你就聽到了。都是關於淨土的經論,不是淨土經論這裡頭沒有,聽不到,淨土的三經一論。這個大飯店,飯是要吃,一天吃三餐。法味,聽經、念佛二十四小時不中斷。你休息的時候,頻道關起來,起來的時候頻道就可以打開。這就叫阿彌陀佛大飯店。

  《教行信證》上有兩句話,這兩句話可以做一副對聯,「歸入功德大寶海」,要能歸入;「必獲入大會眾數」,你必定獲得。大會,蓮池海會,入蓮池海會的眾數,你是蓮池海會裡頭的一員。

  下面念老引《論註》,《往生論》的註解,曇鸞法師著作的。「《論註》曰: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」,本是根本,淨宗的根本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法藏菩薩是阿彌陀佛沒有成佛的時候在菩薩地位上的法號,叫法藏菩薩,法藏菩薩成佛就是阿彌陀佛,「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。願以成力,力以就願」,從願顯示出能力,這個能力把四十八願每一個願都兌現了。這種大力從哪來的?是從願出來的,這個力又幫助願圓滿成就,相輔相成。所以「力不虛設」,它起作用,無比的能量。「力願相符」,力幫助願,願幫助力,「畢竟不差」。所以他的大願願願兌現。他的大願沒有一願是為自己,這個我們要知道,願願都是為眾生。我們學阿彌陀佛,這是重點,就是要學阿彌陀佛的大心量、大願力。

  眾生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眾生,為眾生才真正為自己。為什麼?能大師說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能生萬法」。這一語道破。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我是什麼關係?是我自性所生,是我自性所現。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我是一體,這個關係多密切。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,幫助一切眾生原來是幫助自己,傷害一切眾生原來是傷害自己。這個話不是假話,這個事實真相是宇宙最深的奧祕,沒人知道。大乘經上講,誰知道?八地以上。我們今天知道了,知道這是解悟,我們從經典上知道的,我們從思惟邏輯上知道的,不是親證。親證的知道是真知道,那是八地以上,八地以前是解悟,這個悟是大徹大悟。解悟跟證悟不一樣,證悟得如來的受用,解悟不行,解悟之後要認真修行。

  我們修行採取什麼方法?持名念佛,最穩當、最可靠、最快速,成功還特別高,因為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。阿惟越致菩薩等於禪宗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相當於教下大開圓解,圓是圓滿,解是統統明白,世出世間一切都明白了,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一樣的,名詞不一樣,境界完全相同。然後才知道,淨宗快速,淨宗穩當。淨宗修學沒有魔障,為什麼?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魔障不敢擾亂。那為什麼念佛的人還有著魔的?他不是真念佛,他不是真信佛,他還有妄想,他還有雜念,不是淨宗不靈,是他自己本身有問題。本身真的萬緣放下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什麼魔障都沒有。就怕你有懷疑,就怕你有煩惱,你的煩惱沒斷乾淨,自私自利還有,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,還有這些念頭,這個念頭沒有清除乾淨,那就是著魔的原因。統統清除乾淨,用清淨心、平等心來念佛,魔不敢干擾你。這些事實真相要搞清楚。

  我們常常反省,我在淨宗菩提道上,就是一心求生淨土,信是不是真的?願是不是真的?行如不如法?行就是念佛。念佛要遵守三個原則,第一個,不懷疑;第二個,不夾雜;第三個,不間斷,這叫如法。有同學來跟我談,念佛多年了,功夫不得力,聽說般舟三昧好,他想修,來問我。我勸他不要修,為什麼?般舟三昧是好,沒話說,在念佛裡面是第一殊勝法門。般舟三昧是誰修的?法身菩薩修的。我們不是法身菩薩,修這個法門怕出毛病。精進佛七,只有七天,七個七天才四十九天,連打七個佛七。般舟三昧一期是九十天,不是四十九天,四十九天是一個半月,九十天是三個月。三個月不能睡覺,不可以躺下來,不能坐著,只可以站著,只可以走動,繞佛可以,站在那裡念佛可以,你能吃得消嗎?萬一倒下來了,豈不叫大笑話,讓別人毀謗佛法。

  所以,李老師告訴我,他早年在台中打過兩次精進佛七,一次只有七天,兩次都出了毛病,以後不敢再打第三次了。精進佛七就是一句佛號日夜不間斷,七天七夜。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,主七和尚他自己來當。一個負責任的主七和尚,他能照顧的十個人;十個人以上照顧不了,照顧不了就容易出亂子。他出了,十個人當中有一個人出了,我們一般講神經不正常,瘋瘋癲癲的。你想一想,參加佛七來的時候都很正常,七天搞成這個樣子,怎麼能對得起人家?李老師算不錯的,通宗、通教,學過禪、學過密,自己又是個很好的中醫,虔誠的淨宗弟子,他的淨宗是跟印光大師學的。佛七出狀況,他告訴我,要我提高警覺,勸我這一生當中領導大家念佛,不要搞精進佛七。他用十個月的時間把這個失常的同修恢復正常,十個月!以後再不敢了。第一次打出毛病,第二次也有一個人出毛病,一個人要花十個月時間幫助他恢復,不敢再打第三次,何況般舟三昧!

  般舟三昧,我們在《華嚴經》上看到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第一個參訪的是吉祥雲比丘,吉祥雲比丘所修行的就是般舟三昧。我們就把標準看到了,吉祥雲是什麼地位?圓教初住,別教初地,這麼高的地位。這個菩薩生在什麼地方?住在哪裡?他住在實報莊嚴土,他不是在十法界。我們要看清楚、看明白。他們打,我們只讚歎,我們不敢。我們聽到般舟三昧,讚歎,我們沒有這個能力,沒有這個根性。他是真的般舟、是假的般舟?我們就不必問他了。我在一九七七年,第一次到香港講經,遇到一個法師,他打過般舟三昧,那在一九七七年之前。那個時候我講經,前面還有儀規,他替我當維那,敲大磬,跟我也是同鄉,安徽人。他說他打過般舟三昧。我笑笑,我很尊重。他的般舟三昧是閉關打的,關裡頭的門窗一關,他在裡頭睡大覺誰知道?靠不住,不像。這個法師已經往生了,我們也是好朋友。我們只是讚歎,聽了讚歎,真假就不要問了。般舟三昧求什麼?一心不亂,他沒得到。不但一心不亂沒得到,功夫成片也沒得到。往生了,往生有沒有把握?我們在旁邊客觀,很難。

  善導大師註解《觀無量壽經》,有定善、有散善,十六種方法,前面十三種是定善,換句話說,與禪定、與止觀有密切關係,這個都不容易,很難修;後面三種就是易行道,後面三種著重修福,念佛往生。我們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,最後的一種。最後的這三種,我們凡夫能成就,前面的十三種難,不是易行道。《彌陀經》主張的,《無量壽經》上主張的,都是事。事上要求,三個條件,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。第一個條件,信,不能有絲毫懷疑。這也不容易,因為你有懷疑,你就放不下。念佛堂堂主的口頭禪,「放下萬緣,一心專念」,是堂主的口頭禪,時時刻刻這兩句話提醒大家,要放下。幾個人真放下?念佛的時候放下了,不念佛的時候它又起來了,這個沒效果。念佛的時候放下,不念佛的時候也放下,這功夫就得力。念佛放下,覺得功夫不錯,不念佛煩惱又起來了,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經驗,你自己好好想想,這是最容易的方法,也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。

  為什麼放不下?極樂世界、娑婆世界,實在講沒搞清楚,對極樂世界懷疑,對現實的娑婆世界留戀,這就是你放不下的原因。極樂世界真搞清楚、搞明白,談何容易!有沒有辦法?有。什麼辦法?老祖宗傳的方法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。《無量壽經》念一千遍,念一千遍還是放不下,再念一千遍,念到放下為止。念經為什麼能幫助放下?一遍一遍的念,把妄念念掉了,雜念念掉了,起心動念念掉了,念佛三昧現前。這個三昧就是一心不亂,念到事一心不亂,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成佛。事一心不亂是菩薩,理一心不亂成佛。這叫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、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有道理。我們沒有耐心,不肯依教奉行。真正依教奉行,一般人講,奇蹟就出現,你沒學過的全通了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要多長的時間?時間長短每一個人不一樣,有善根深厚的,時間就短。我們在過去,《高僧傳》裡面看到過,《居士傳》裡面看到過,《善女人傳》裡面也看到過,這些都是歷史。有半年、一年成就的,開悟的,有三年、五載開悟的,也有二十年、三十年開悟的,不一樣,到五、六十歲開悟也不遲。

  言下開悟的,只看到一個,禪宗六祖惠能大師。這是最快的,一聽就開悟了。五祖忍和尚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我們估計不超過兩個小時,他就大徹大悟。這是在歷史上沒有見到第二個人,能大師以前沒有,惠能大師以後到現在也沒有,這是個特殊的例子。在理上來講可能,為什麼?放下就是。我們今天最大的障礙放不下,起心動念放不下,分別執著放不下;再說得粗一點,這個身心放不下,親情放不下,自私自利放不下,名聞利養放不下,七情五欲放不下,這就是十足道道地地的凡夫。這一生能不能成就?能,只要你真幹,你決定能成就。為什麼?因為你本來是佛,這就是原理。你本來是佛,現在想成佛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你本來不是,那就難了;本來是,就不難了。只要你把古人這兩句話百分之百的做到,你決定成功。這兩句話,第一句,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,第二句,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就這兩句話。這兩句話是真理,無論世出世間法,你有這樣的心態,沒有一個不成功。世間法,你能成聖、成賢;出世間法,你能作佛、作菩薩。

  你們大家今天到這裡來,我把成佛、作聖賢祕訣都告訴你。你自己真幹,快的,二年、三年就成功了;慢的,十年、二十年也成功了。古人說「十載寒窗,一舉成名」。十載寒窗是你用十年的工夫,你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;一舉成名,舉是參加考試,國家的考試,一舉成名考中狀元。有人不知道。只要有恆心、有毅力,精進不退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佛在大乘經上常說,菩薩善根只有一個,世間善根有三個,能生一切善法。世間善根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,這三善根,能生一切善法;出世間善根,菩薩修的,只有一個,就是精進。精進不退,沒有一個不成功。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不成功是懈怠、懶散、不能精進,所以他的修學不能成就。

  這些道理、方法都在經論裡頭。釋迦牟尼佛常常掛在口上,時時勸導世人,誰肯幹誰就得度了。特別是往生淨土這一門,叫萬修萬人去,一個都不會漏掉的。為什麼現在一萬個人修,真正能去的只有一、二個?不能去的都是因循苟且、懶散,沒有認真去做。這個病很深,懈怠、懶惰的病。佛將世間一切的病歸納為六大類,第一個是慳貪,慳是吝嗇,自己有的捨不得給別人,貪是自己所希求的希望能得到。今天人真的是貪而無厭。第二個是惡業。沒有受到正面的教育,所受的、接觸到的教育都是負面,都是不善的,他全學會了。誰在教?電視在教,看電視就是在學習,學習所有一切的不善,網路在教。社會混亂,其來有自,不是沒有原因。誰教的?教什麼?現在連小孩,一、二歲的小孩,他什麼都知道,為什麼?天天看電視,全學會了。正面的沒有學到,負面全學會了。從小就開始學,根深蒂固,先入為主,他怎麼能回頭?遇到聖賢教育,對聖賢教育懷疑、打問號。為什麼?跟他從小所看到、聽到、學習到的不一樣。所以現在教學非常困難,教他這些善的東西,他沒見過,他不能相信,這是現在小孩特別難教的原因。你教他念《弟子規》,念得很熟;你叫他去做,他沒有看到人做。為什麼要念?爸爸媽媽強迫他念,他是為爸爸媽媽開心而念的,根本就做不到。這是現在整個世界社會的狀況,我們看到了,我們看到很難過。如何能夠恢復過去那樣的安定和平、幸福美滿?有沒有指望?都失望了,我在聯合國看到的。聯合國這些會友們,我們在一起吃飯聊天,沒有一個人對於這個社會前途有信心,這才是真正危機。

  我有機會代表澳洲大學參加這些活動,我們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東西,化解衝突、化解糾紛的那些理念、方法,跟大家做報告,大家聽了歡喜、鼓掌。散會之後來告訴我:法師,你講得很好,那是理想,做不到。這一句話把我所講的全部否定掉了,是理想、是空想,不能落實的,這個事情麻煩大了。怎麼辦?現在人頭腦裡頭裝滿科學,科學裡頭第一個條件是拿證據來,沒有證據我不相信,這就是科學。我明白了,所以我們想盡方法,想找一個地方做實驗。二00五年,我在老家,得到家鄉父老的幫助,我們同心同力,在湯池小鎮做實驗。沒想到做成功了,意外的做成功了,這是祖宗之德,決定不是人力。我們哪有這種智慧、德能?靠祖宗之德,靠當地群眾的配合。我們用這個小鎮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業一起學,人人都學,造成一個學習的氛圍,現在講磁場,做成功了。

  這做成功之後,我們在聯合國做了一個大的活動,將湯池小鎮做了八個小時的報告,介紹給大家,還三天展覽,引起大家濃厚的興趣,真做到了,有這麼回事情,都想到湯池小鎮去看看。這個好事情,我們喜歡。雖然被當地政府拒絕,因為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事情,不敢承擔責任,這些人都是現任的大使,不是退休的。當時是一百九十二個國家跟地區,現在是一百九十五,增加了三個國家地區。於是我們就有很清楚的概念,一定要做實驗,沒有實驗,沒人相信。這個小鎮實驗成功,帶給我們的信心,我們想擴大,做一個城市。城市的實驗做成功了,在澳洲,我住的這個小城,圖文巴。今年五月在聯合國做了個報告,歡迎大家到這個城市裡面去參觀考察。這個小城很有特色,具備代表性,小城居民十二萬人,八十多個族群,一百多種不同的言語,十幾個宗教,真的是多元文化。宗教領袖們團結一致,把這個小城打造成這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,太好了,非常稀有難得。這個城市,示範城市,做成功了,我們進一步希望能有一個國家來做示範,示範國家。

  這是我們心裡面想了很多年。哪個國家肯幹?沒有想到,去年我訪問斯里蘭卡,沒有想到這個國家做到了。這個國家是以佛教治國,道道地地是個佛教國家。他們學佛跟我們不一樣,我們學佛是口頭的,說說而已;他們學佛是把佛教的教義真正落實在生活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八關齋戒,是他們的生活,他們全做到了。經典的教育是他們的精神生活。全國,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七十八,百分之七十八是佛教徒。全國人口不多,只有兩千萬。土地面積合中國大概是福建的一半,兩個台灣大。人口兩千萬人,寺廟一萬多。我概略的估計,一個寺廟七、八個出家人,全國就有七、八萬,也許會到十萬人,出家人。出家人個個都能講經教學,把人民都教好了。出家人身行言教,自己做出榜樣給大家看,出家人是人民的好樣子,把這個社會教好了。從小孩到老人,你去看每一個人,所顯出來的是一團和氣、一團歡喜。物質生活雖然比較差,過得非常快樂,法喜充滿,現成的佛陀教育示範國。你看看佛教教人,這個效果多大!

  中國在古代,元、明、清這三代,我們很清楚,這算是近代,這個七、八百年。元、明、清三代的帝王,把中國儒釋道都用上,他們用儒治國,用佛教化群眾,也就是教化人民用佛,祭祀祖宗、祭祀天地用道。這個信息,我從蒙古文《大藏經》裡面看到的。蒙古文《大藏經》,前面的序文是中文寫的,我看到這一段的信息。每一個朝代的帝王,真的在傳統文化下了功夫,把它應用在政治上,應用在教化人民上,造成太平盛世。《無量壽經》是大乘經的治要,唐太宗編《群書治要》,《無量壽經》黃念祖居士的集註是大乘經的治要。我們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,沒有更富餘的精力,《大藏經》分量太大,不知道從哪裡下手?又想在這一生當中真正獲得成就,這個本子就是最好的。夏蓮居老居士來就為這麼一樁事情,把《無量壽經》五種原譯本重新整理、會集,成為一個善本。這個完成,目標達到了。念老給這個本子做一個集註,這個註解裡頭引用八十三種經論、一百一十種祖師的開導,所以它就是整個《大藏經》的縮影、整個《大藏經》的菁華。這一部就是一切經,一切經就是這一部經。《華嚴》說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我們有這一本夠了,往生綽綽有餘。希望我們真正能夠放下萬緣,一門深入,就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就這一部註解,以有生之年專學、專修、專弘,成就會是你意想不到的,經上常說的不可思議。

  《論註》裡面末後說,「願不徒然,力不虛設。力願相符,畢竟不差。依法藏菩薩之本願,乃有今日彌陀如來之神力。以彌陀因中發聞名得忍之願」。這是非常難得,阿彌陀佛的本願,聽到阿彌陀的名號就能得三種忍。「以願力故,成就極樂見樹得忍之殊勝功德成就」。阿彌陀佛加持道場樹,換句話說,道場菩提樹從哪裡來的?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變現出來的。所以這個樹有靈氣,你看到這個樹,聽到這個樹的音聲,接觸到這個樹,感受到樹的靈氣,幫助你消業障,幫助你斷煩惱,幫助你得定,幫助你開悟。所以「由願生力」,產生巨大的能量。「因力願成」,因為這個能量,這個願圓滿了。「故曰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、本願力故」。見樹為什麼得這樣殊勝的利益?是阿彌陀佛威神力、本願力的緣故,就是加持,落實在道場菩提樹上。所以「悉得無生法忍,頓證八地菩薩。」末後這一句尤其是不可思議,能達到菩薩最高的地位。

  再看下面,為我們介紹是「堂舍樓觀」。

  【堂舍樓觀第十六】

  這第十六品,本品給我們介紹兩樁事情。「一者,佛及諸菩薩居處。二、菩薩隨意修習,從因得果,自由行道,皆大歡喜。」在這品經裡頭,首先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極樂菩薩的生活環境;第二樁事,極樂菩薩的修學,從因得果,菩薩是因,佛是果。在那邊修學,沒有絲毫壓力,沒有絲毫困難,都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。所以生活快樂,學習歡喜。

  下面介紹,首先第一段,介紹居住環境,「教主居處」,先看看佛的住處。

  【又無量壽佛講堂精舍。樓觀欄楯。亦皆七寶自然化成。復有白珠摩尼以為交絡。明妙無比。】

  「講堂者,說法講經之堂舍。精舍,寺院之異名」。寺,現在人看到這個字,跟廟就連起來了,其實寺跟廟差別很大。古時候寺這個字是辦公的場所,稱寺。屬於皇帝的,皇帝直接管轄的這個單位稱為寺。宰相直接管的辦事機構稱部。皇帝下面有九個寺。所以它是政府辦事的機構。為什麼稱為寺?寺是永恆,就是永久設立的,不會撤銷的,不會,永久設立。寺的長官稱卿。你看,皇上有三公九卿。三公是皇上的顧問,現在的國策顧問,皇上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他們來商量,請他們指教,這個地位非常高。這個三公是太師、太傅、太保,這都是常設的,不能取消的,世世代代的帝王都一樣。太師管的就是國策顧問,治理國家的問題向他請教;太傅,專管倫理道德、教育,專管教育,各個階層的教育問太傅;太保是管健康,醫療、保健,管這個,醫療保健。這是皇上身邊不能離開的,三公。

  九卿是屬於辦事的。從前辦外交的皇上自己管,宰相底下沒有外交部。現在外交交給宰相,交給總理去管去了。皇上管的外交部叫鴻臚寺。因為佛經是從外國來的,外國和尚到中國來,誰接待?鴻臚寺接待,鴻臚寺就是外交部。部,宰相底下六個部,主管稱尚書。管教育的禮部,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。可是古時候的制度,教育擺在第一,六部裡頭第一個部是禮部;軍事擺在最後,兵部,兵部,六個最後是兵部。這個表示什麼?重視教育。宰相有事,不能處理公務,是禮部尚書代理,這個就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。侍郎就是現在講的次長,政務次長、常務次長,兩個,左右侍郎,右侍郎、左侍郎兩個,那是副部長。所以寺是政府辦事的機構。宗教是什麼?宗教稱廟,這裡面是奉祀鬼神的機構。皇上的他們的家廟,祭他們的祖先,稱為太廟,普通百姓家稱祠堂,皇家稱為太廟,就是祠堂。

  從這個地方就曉得,佛教到中國來是建立寺的。不但佛教稱寺,寺直接歸皇上管的。古時候宗教教育皇上親自管理,他有專門管宗教的祕書助手,有職位的,有階級的,有品位的。管出家人叫僧錄司。司比部小一級,像現在講局,現在我們叫宗教局,從前僧錄司,那就是宗教局,管道教、佛教。在唐朝,基督教跟伊斯蘭教都傳到中國來了。皇上底下有專門一個部門,專管他們的,一點都不亂。在古時候確實把宗教看成教育,因為他們要講經教學。有時候這些帝王、大臣親自來聽,來學習,了解宗教,認識宗教,如何幫助宗教發揚光大,幫助國家,幫助社會,治理萬民,讓社會永續保持安定和諧。所以中國古時候這個教育,兩個系統,宗教是皇上直接抓的,教化全國人民的;著重在為國家培養公務人員,這是儒家的教育,交給禮部尚書去管。每年所謂開科考試,這就一舉成名。考中的就進入國家所辦的太學,國子監。國子監裡面培養國家公務人員,像現在的黨校一樣。這個學校畢業了,分配在省、市、縣,去擔任這些高級幹部,幫助治理國家。宗教幫助治理人民,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,這是宗教教育的使命。

  超度這些佛事,古時候沒有。二、三百年前,所有的寺院庵堂沒有不講經的,沒有不指導修行的。講經,寺廟裡頭有講堂;共修的地方,有禪堂、有念佛堂,喜歡參禪的進禪堂,喜歡念佛的進念佛堂。講堂,看情形,不止一個,規模大的,分座講經,有專學《華嚴》的,華嚴講堂;有專學《法華》的,法華講堂。有專門老師在這邊教,這個老師稱為首座和尚,他是管教學的。一個寺廟裡面可以有很多個首座和尚,你學習哪一部經論,有專門講解那一部經論的老師,這個方丈、住持聘請他們來開這個課程。行門不外乎這兩個,一個是禪修,一個是淨土念佛。比較齊全一點還有個戒堂,專門學規矩的,奠定修學基礎的,著重在戒律,戒律的講解跟修學。現在寺廟裡沒有了,變質了,過去原本是教育,現在真的變成宗教了。世尊當年在世,一生是為人服務的,不是為鬼神,為鬼神,他示現到鬼神身去度鬼神,跟人不混在一起,現在混在一起了。我們自己一定要曉得學佛學些什麼,不能把方向搞錯,不能把目標搞錯。

  所以講堂,說法講經的堂舍,這個是寺院裡頭最重要的一部分。講堂的堂主就是釋迦牟尼佛。精舍是寺院的異稱,寺院可以稱之為精舍。「《新譯華嚴經音義》」,新譯是《八十華嚴》,裡面給我們解釋精舍,「非以舍之精妙,名為精舍」。這個精不是精妙的意思,不是富麗堂皇,不是這個意思。是什麼意思?「由其精練行者之所居」,是真正修行人。精舍可能不是很豪華,普通的房子、房舍,也沒有什麼陳設,這裡面修行人真幹,持戒、修定來念佛,每一天定有常課。講堂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你看破,佛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修行主要是幫助你放下,放下煩惱,放下習氣,放下一切染污,讓你回歸自性,那是行門。行門在解門之後。所以講堂聽經,都搞清楚、都搞明白了,哪些應該放下,哪些應該記取。淨宗是非常清楚,放下身心世界,我們所取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,我們希望真正能得到。

  「樓觀即樓臺」。「臺榭」,參考資料裡頭有註解。「建築在臺上的房屋」,叫榭。它不是建築在平地,平地築一個高台,有階梯上去,在台上建築的,這個房子叫榭。「欄楯,即欄檻,俗稱柵欄。縱者曰欄,橫者曰楯。極樂殿閣」,極樂世界這些樓觀臺榭,「皆從彌陀淨心流現」,是自然變化的,沒有人設計,也不必要施工,隨心所欲,你想什麼樣子它就變現什麼樣子,是自然的。我們想,這有可能嗎?這是真的嗎?你要去問科學家,科學家會告訴你,有可能。我們的技術還沒有達到,跟極樂世界比差距太大了。極樂世界能憑自己想像,我們所需要的事一切就完工了。我想要一個大殿,大殿就擺在面前,是真的不是假的,一切法從心想生。我們現在心想,要怎麼生?可麻煩了,想了之後,要畫圖,要設計,要搞材料,要去施工,才能成。極樂世界不需要,哪有這麼麻煩?想什麼就成什麼。這個殿裡,我想這個柱子是金的,這根柱子是銀的,它就能隨我的意思變現出來,一點不假。這才真正叫心想事成。

  佛經上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說出來的,說了要兌現,不能兌現叫妄語。能嗎?能,有例子,你晚上睡覺會不會作夢?你有沒有夢到一些宮殿?你夢中宮殿從哪來的?誰設計的?誰建造的?旅遊的時候看到宮殿,看到樓觀,看到亭子,晚上睡覺的時候這個境界就現前。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,自然現前,你可不能以為它是真的,它也不假。不能說它有,不能說它沒有;不能說它真,也不能說它假,這是事實真相。我們今天難以想像,是我們的智慧達不到。我們要相信,佛決定沒有妄語,佛不騙人,佛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。你要相信,你就有福報;你不相信,這種最理想的生活環境,最理想的學習環境,你得不到。放下身心世界,逐漸逐漸你自然見到,你明白了。

  唐朝時候法照法師,這個出家人早晨吃粥,出家人用缽,早餐吃粥的時候,低頭一看,缽裡面現的相,有山有水,看到裡面有個寺廟非常莊嚴,大聖竹林寺,在缽裡面看到的。吃完飯之後,他跟幾個同學說他看到的境界。當中就有同學告訴他,他說這是五台山,他沒去過,聽你講的應該是五台山,文殊菩薩的道場。他就發心去朝五台。朝五台的時候,果然發現有一個寺廟,就是他在缽中看到的,大聖竹林寺。進到裡面去之後,文殊菩薩在講經,他看前面還有座位,他坐下來,聽了一堂課。向文殊菩薩請教,世尊的法已經到末法時期,人心比不上過去,過去人心善良、清淨,現在的人善根福德薄了,修什麼樣的法門能成就?法照原來是修禪的,文殊菩薩勸他念阿彌陀佛,還念了幾聲給他聽。他學會了,以後傳的叫五會念佛。但是五會念佛失傳了。勸他念佛,他就專修淨土,變成淨土宗第四代的祖師,法照。

  那個大聖竹林寺誰建的?他離開的時候,一路走還做記號,希望下次來不要迷路,結果回頭一看,寺廟沒有了,一片青山,再找不到了,怎麼突然沒有了,進到這個山上來忽然看見了?寺廟,菩薩能現,阿羅漢能現,何況極樂世界!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菩薩,他們的能力跟文殊、普賢一樣,為什麼?阿惟越致菩薩!文殊、普賢都是阿惟越致菩薩,所以他們都能現。每一個菩薩自己都能現,何況又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。我們從這些例子上增長我們的信心,把我們的疑心斷掉,我們相信是真的,一點不假。到極樂世界,一切所有的全是從念頭變現出來的,想什麼它就現前。在我們這個世界,欲界第五層天叫化樂天,第五層天裡面一切受用統統是自己變化的,隨心所欲。第六天,他化自在天,第六天的福報大,自己不必變化,第五天變化出來供養他。天神都有他心通,第六天起個什麼念頭,第五天知道,你想什麼,變現出來供養,連自己變化都可以不需要,妙極了!所以,「極樂殿閣皆從彌陀淨心流現」,我們要相信。「眾寶所成」,它不是木頭、不是石塊,也不要用人工,無需要人工,「隨機應現,故曰亦皆七寶自然化成」。我們要注意這一句,自然化成的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學習到此地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