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一九二集)  2013/2/23  馬來西亞華嚴講堂  檔名:02-040-0192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跟我念三皈依: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阿闍黎存念,我弟子妙音,始從今日,乃至命存,皈依佛陀,兩足中尊;皈依達摩,離欲中尊;皈依僧伽,諸眾中尊。

  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四百五十九頁,倒數第六行:

  「由於遠離分別之妄惑,諸根寂靜,契入涅槃之理。故續曰:決定成等正覺,證大涅槃」。前面這一段跟我們說「寂靜」,離煩惱叫寂,離苦患叫靜,這是涅槃的道理,涅槃的原理,跟世尊在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,這個意思都是相通的。證得涅槃就叫做成佛,換句話說,成佛就是證得涅槃,涅槃就是寂靜。本性是寂靜的,真心是寂靜的,妄心是動的,動就叫迷惑,所以叫我們遠離分別、遠離執著。

  學佛是開發自性,自性裡面一樣都不缺,有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人人具足,人人平等。成佛了,沒有增加一點,縱然是造作罪業墮到阿鼻地獄,也沒有缺少一分。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不生不滅、不增不減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;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我們迷失自性太久,都把這些假東西當作真的,物質現象是假的,精神現象也是假的。我們今天就是佛經上常講的著相,迷於涅槃之理,分別執著虛妄的幻相,迷在其中,不知道回頭,造成現前六道十法界這種境界。這些境界,《金剛經》上說得好,讀《金剛經》的人很多,經上說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

  今天科學家將宇宙萬物分為三大類,三種現象,第一個是物質現象,第二種是精神現象,第三種是自然現象。這三種現象全都是虛妄的,為什麼?它是生滅法。記住,世尊告訴我們這個標準,凡是生滅法都是虛妄的,不生不滅是真實的,動是虛妄的,寂靜是真實的。所以佛教導我們用心要靜,愈寂靜愈好,為什麼?愈寂靜就愈接近真心,遠離妄心。於一切法裡頭不必執著,為什麼?它是假的,它是生滅法,執著它幹什麼。生滅的現象是屬於自然現象,經上給我們講得好,剎那生滅。彌勒菩薩告訴我們,量子力學家證明了,是真的,不是假的,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,一秒鐘。科學家知道是假的,這叫看破,但是他不得受用,為什麼?他沒有放下。知道這個事實真相這叫看破,知道所有現象是波動產生的,幻相,決定不是事實。放下是什麼?不再執著它、不再分別它了,這叫放下。這是說到相當深的境界,不是凡人,至少三賢菩薩,別教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。我們凡夫,起步,看破,了解事實真相,看近代科學家的報告,對我們看破有很大的幫助。

  這些經文應該常常念念,或者寫在紙條上,放在書桌上,常常看它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、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」、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這些都是佛教我們看破的。凡夫放下,你自己反省你哪一種煩惱重,從重的先放下。為什麼?重的放下了,輕的就很容易放下。跟治病一樣,什麼病是要命的,這先治,這個治好了,再治些小毛病,這個方法好。如果我們貪心很重,就先放下貪心,從這裡下手。貪裡面的境界很多,如果貪財的重,就從貪財先放下,對於財不貪了。為什麼?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貪色,就先從色先放下;貪名的,從名放下;貪利的,從利放下。你只看哪一個病最重、最深,從這個下手。總而言之,七情五欲一定要放下,不放下你出不了六道輪迴、你不能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人,最後那一念是阿彌陀佛,那一念裡頭七情五欲統統放下了。為什麼?有一絲毫放不下,他就不能往生,就會造成障礙。這些東西放下,應當在現前,現在就要放下。不要以為時間還很長,等我病重的時候再放下,怕到那個時候迷惑顛倒,不省人事,那你怎麼辦?這很可怕。人在臨命終時,我想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病,老了一痴呆,你做不了主,最後那一念提不起來。我們看到很多老人過世的時候,真是他自己的兒女都不認識,兒女來看他,他問,你是誰?我相信我見了不少,諸位也曾經見過,人到這個時候就不能往生了。在旁邊的人,他認不認識人不管他,也不必去說了,我是你的兒子、是你孫子,都不必說了,這個時候就勸他,一心念佛,他要真念佛他能得度,他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就不行。

  所以,最後那一關是很難過的,那一關決定你來生,你說多重要。最後一個念頭善,不求往生,他生三善道,最後一念不善,他就到惡道去了,在最後一念。我們人能看得出來的,最後一念他斷氣了,呼吸沒有了,我們都把這個當作最後一念,佛法不然。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人死了,斷氣了,一般八個小時他的神識沒有離開。神識,我們中國人俗話叫靈魂,靈魂沒有離開肉體,靈魂起作用。他怎麼樣?他有覺,他有知,他說不出來。人斷氣之後,身體也沒有反應,他歡喜,他發脾氣,他有怨恨,他不能表現,所以你看不出來。所以佛教導我們,人在臨命終時,至少八個小時不要去碰他,他有感覺,他沒有反應。最安全的是十二個小時、十四個小時,最安全的,他神識離開了。大多數八小時離開,但是還有少數八小時還沒有離開。這是常識,古德編的《飭終津梁》就是送往生的,不能不知道。

  他躺在這張床上,床都不要碰它,距離他遠一點,別碰他,為什麼?怕他生氣。他要一生氣,你要曉得那是瞋恚,最後一念是瞋恚,他到地獄去了;最後一念是貪婪,他到餓鬼道去了;最後一念愚痴,他到畜生道去了。貪瞋痴是三惡道的業因,送往生的時候要他平平安安的走,決定不能有貪瞋痴的念頭。所以家親走的時候,最好親人不要在現場,為什麼?怕他看見,聽到聲音,他起了情執,這就不能往生了。等他斷氣之後八個小時、十二個小時,親人可以守身旁,為什麼?他神識走了。神識我們看不見,他有見聞覺知,他有受想行識。

  我們常說身不是自己,這個身用久了就不靈光了,換一個身體。真正有修行、有功夫,他的身體愈換愈好,這一生人身,來一生再到人道,身體比現在更好、更強壯。如果修的福報大,到天道去。但是哪一道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,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你如果不相信,我勸你把《無量壽經》念一千遍,你就自然明白了,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。一千遍不行,念兩千遍。我曾經在美國洛杉磯遇到一個居士,他讀經的目的是想背誦,讀誦的目的錯了。其義自見是開悟,那個千遍是修定,他搞錯了,他要把它念背。一千遍還是背不出來,念兩千遍,還不行,他這個人很有毅力,他念到六千遍,《無量壽經》從頭到尾背下來了,一個字不錯,沒開悟。為什麼?他的目的沒有定在開悟上。經會背了,沒有見其義,往生,求往生的念頭不強烈,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還是有貪瞋痴慢;換句話說,他的煩惱習氣沒有改,《無量壽經》真的背下來了。如果目標定在見義,目標定在這裡,而不是背誦,我相信他會得定,得念佛三昧他會開悟;不能大徹大悟,大悟是肯定可以得到的。大悟就很了不起了,一些沒有學過經典的話,他都能通達,一般的經典他都沒有問題,都能講得清楚、講得明白,這個利益就大了。

  所以,認知比什麼都重要。外國人讀書求知識,中國人讀書,這是中國古人,不是現在,現在中國人學外國人,也是增長知識。中國古人讀書是開悟、是明理、見義,義是義理,明白它的義理。如果是徹悟,那是見到自性、見到法性、見到本性,那就成佛了。同樣是一種方法,目標不一樣,結果不相同。所以我們要學,不要忘記古人給我們的教訓,我們不求知識,我們也不求背誦,我們只求明理、見性。

  讀一篇文章,要明理了,你知道寫文章那個人他的意念、他的境界。這是一般求知識的人做不到的,知識只有表面這一層,不能深入。可是「讀書千遍,其義自見」,那是深入,不是表面的,契入境界。讀佛經,契入佛境界,就成佛了。佛的境界是寂靜,所以我們要用清淨心誦經、讀經,用清淨心聽講。這個地方講的寂靜,寂靜比清淨意思更深、更圓滿,心裡頭沒有雜念、沒有妄想,專心、專注,就這個意思。只管聽,聽懂很好,聽不懂不理會,不去想它,這叫寂靜。聽懂了,這個我明白了,聽不懂的,這個我不懂,這些念頭都不好,為什麼?你的心不寂靜。聽懂了,不動心,心是寂靜的,聽不懂,也是寂靜的,這個好,這聽經在修功夫、在修行。這就是修定,你才能夠遠離分別,分別是虛妄的,是迷惑,叫塵沙煩惱,執著叫見思煩惱,執著也是迷惑,分別還是迷惑,叫妄惑。妄不是真的,唯有離開,諸根就寂靜了,這個離開就是放下。

  讀經,這個時候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別、放下執著,一直念下去,會得定、會開悟。如果讀經、聽經,裡頭有妄想、有分別、有執著,你能得到些知識,三昧得不到,開悟得不到。遍數多了,你會背,那是念熟了會背,你的心不寂靜,這跟世間人念書沒有兩樣,沒有戒定慧。戒定慧的方法好,好極了。聽經用戒定慧,讀經用戒定慧,念經,念是不用看書,背誦,背誦也用戒定慧,這是佛法、這是學佛,這才在佛法上用功夫,利益沒有邊際。終極的目標,它能夠契入涅槃之理,諸根寂靜。大勢至菩薩所說的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就是此地講的諸根寂靜。孟夫子說的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也是這個意思。

  故續曰,有前面這個功夫,所以下面經文講,『決定成等正覺,證大涅槃』。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簡稱。大涅槃是佛果的名稱,翻成中國意思叫入滅。入是契入,滅,滅煩惱、滅生死,這兩種都滅了,這叫成佛。「具云般涅槃」,具是具足,中國人喜歡簡單,幾千年來,中國的言語、文字都是最簡單的。文字的構造講六書,也就是造文字一定遵守六大原則,這是智慧,簡單是以這個為標準。文字是個符號,符號有表法的意思在,你看到這個符號,你就懂得它的意思,你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念法,你曉得它的意思。外國文字看不到,中國文字所以說是智慧的符號。平常講涅槃,把這個「般」省掉了,梵文的原文,般涅槃。

  這個具足的名號裡頭的意思也很圓滿,般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圓,圓滿的意思,涅槃是寂。依照它的意思來翻,可以翻成「圓寂」,圓滿的清淨寂滅。這下面有解釋,「以義充法界,德備塵沙」,這是圓的意思。義是義理,這個義理沒有形相,所以看不見,聽不見,也摸不到,它確確實實是一切萬法的本體,一切法是從它而現。涅槃就是自性、就是本性、就是法性,《華嚴經》上講的法界。在大乘經裡面,它的別名有四、五十個,都是一樁事情。一樁事情,佛用這麼多的名詞,為什麼?這裡頭表一樁事情,名字是假的,可別認真,不要著名字相,最重要的了解它的意思,名字怎麼安不要緊。

  因為自性太微妙了,自性的功德無量無邊、無有窮盡,所以說,你看德備塵沙,這個德是講功德,備是完備,一絲毫欠缺都沒有,像塵沙那麼多,無量無邊。塵是微塵,沙,佛經上說沙,多半是講恆河沙。世尊在恆河流域講經的時間很長,恆河的沙很細,很難想像。我們一般到沙灘,海邊上沙灘很多,那個沙很粗。恆河沙很細,像麵粉一樣,你抹在手上去捻,像麵粉一樣,特別細。那個數量多少?數不盡。所以佛講到數量之多、數量大,用恆河沙來做比喻,用微塵,叫塵沙。這就是說幾十種名稱,名以顯德,顯示它的德相、作用。所以名詞很多,一定要知道佛的意思說的是什麼,不要執著名相,執著名相就錯了。

  「體窮真性,妙絕相累」,這是寂,寂靜相。「本體窮盡於真如法性」,體窮真性。真如法性都沒有形相,這個體當智慧講。括弧裡面把它當本體講,宇宙萬有的本體。本體什麼意思?一切萬法從它而生,它能生萬法。本體沒有一法,但是能生萬法。無有一法,所以叫它做空,我們六根緣不到。它不是物質現象,我們前頭五根緣不到,眼耳鼻舌身;它不是心法,意識緣不到,就是你想不到。六根能緣六塵境界,它六塵境界全沒有,可是它存在,它不是無,它遇到緣能生一切法。這樁事情,這是宇宙當中最微妙之處、最深奧之處,一直到現在,世世代代多少人在研究這個東西、在尋找這個東西,都沒找到,除了大乘佛法。說明什麼?小乘沒找到,別教三乘沒找到,三乘講聲聞、緣覺、菩薩。誰找到了?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。這個八地,有人講是別教,有人說是圓教,別教的八地相當於圓教的第八住菩薩,如果是圓教,那就更高了。所以佛菩薩知道,知道得很清楚。

  八地以上有五個位次,八地、九地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這五個位次他們統統清楚,完全明瞭,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他明白了,所以他放下了。放下什麼?不起心、不動念。起心動念尚且沒有,他怎麼會有分別執著。這個人是什麼人?在大乘佛法裡頭,他們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裡面的法身菩薩。法身菩薩就是佛,是真佛,不是假佛,但是他還沒有圓滿。為什麼沒有圓滿?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。無始無明斷了,就生到實報土,換句話說,脫離十法界了,這叫成佛,天台大師稱他們叫分證即佛。

  天台講六種佛,智者大師說的。第一種叫理即佛,從理上講,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為什麼?你有佛性、你有自性、你有本性。中國老祖宗說人之初,性本善,這個性就是佛,見性就叫成佛。你現在雖然迷了,沒有見性,但是你的性在,你的性沒有丟掉,所以說你本來是佛。這叫理即佛,從理上講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,所以諸位要知道,佛法是世間最平等的法,從理上講。《華嚴經》又說,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你看多平等。如來的智慧、如來的德能、如來的相好,本來具足,沒有一絲毫差別,真平等。這個平等,必須要把自己煩惱、生死淘汰乾淨,就是徹底放下,你才能證得。可是淨宗法門,這個法門很奇特,不斷煩惱也能證得,換句話說,我們人人都有分,斷煩惱可不是容易事情。這叫帶業往生。

  生到極樂世界,第一個好處你得到了,第一個好處是什麼?壽命無量。到極樂世界就不再搞生死了,六道有生死,極樂世界沒有生死,生到極樂世界就無量壽,真無量壽,不是假的。因為無量壽,所以你決定一生成佛,不必換第二個身體。我們這個世界,身不是自己,是阿賴耶的相分,我們起心動念,說這是我的心,其實也是假的,是阿賴耶的見分,統統是生滅相,無常,不是我。我是真常,我是不生不滅,《中觀論》上講的八不,那是我們自己。在這個世間,所有教育裡頭,只有佛陀教育說得這麼圓滿、這麼究竟。我們能夠相信、能接受、能理解,這個人就有福報了,有智慧。有智慧,能相信、能理解;有福報,肯修行、肯念佛,肯念佛的人,人間第一等大福報,來生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。

  所以,涅槃就是本性、就是自性、就是真如。「妙絕相累」,妙是微妙,絕是斷絕,相是諸相。也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講的,整個宇宙把它歸納為三種現象,一切萬象不出這三大類,一個是物質現象,一個是精神現象,一個是自然現象。在這三大類現象當中,你得到解脫了,也就是說這些現象它不會干擾你了,它不會影響你了,你能不受一切境界影響。為什麼?一切境界裡頭,你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而且又能跟一切境界所謂和光同塵。這什麼人?這是法身菩薩,這是諸佛如來。凡夫不行,跟大家在一起受干擾,會起心動念、會分別執著。怎樣叫不干擾?就是不分別不執著、不起心不動念,生活在一起,這大乘菩薩。小乘,小乘怕受干擾,不跟你在一起,他找個很清淨地方去修行,不跟大眾在一起,怕干擾。大乘不怕干擾,為什麼?你根本干擾不上。這就是說他的定功深,定功真正能達到不起心不動念,什麼樣的境緣都干擾不上。這叫妙絕相累,這真正的寂,圓寂。

  賢首大師《心經》註解上說,「涅槃」這是梵語,「此云圓寂」,此是我們中國,中國人稱之為圓寂,「謂德無不備稱圓,障無不盡名寂」。德是功德,功德兩個字什麼意思?修功有得,叫做功德。修布施是修功,得到的是什麼?貪煩惱斷掉了,貪瞋痴,貪斷掉了,這是德。修忍辱是功,功夫成就了,瞋恨斷掉了。這個人沒有瞋恨心,你得罪他不要緊,他沒有怨恨。修智慧是功夫,得到什麼?愚痴斷掉了。你看貪瞋痴,修功有得叫做德。功德,功夫無量無邊,你看大乘經上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是修功,門門都有結果,果德,這叫功德無量。

  阿彌陀佛大慈大悲,為我們這些苦難眾生,非常難度,連諸佛如來都束手無策,度不了我們,阿彌陀佛想出這個方法。這個方法不是他自己想的,是從考察當中得來的。他去考察一切諸佛剎土,現在中國人叫調研,調查、研究,彌陀在諸佛剎土做這樁事情。四十八願是他的德,五劫修功,他的德就是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願願都圓滿了。為誰?不是為自己,他自己早就圓滿了,四十八願全為眾生,為哪些眾生?為我們這些眾生。他依四十八願建立一個道場,極樂世界是道場,我們常講極樂國、極樂國,這是我們的世俗的術語,極樂國。它不是一個國,如果一個國,要有國王,極樂世界沒國王。你看,釋迦牟尼佛多次介紹極樂世界,如果有國王、有天王、有上帝,一定早就給我們介紹,沒提過。極樂世界是個社會團體,一定有士農工商、有各行各業,也沒給我們介紹。世尊給我們介紹天道,講得很清楚,每一層天都有天王,有文官、有武將、有很多仙人,這天人,他們日常生活狀況都有介紹。極樂世界沒有。

  極樂世界,我們在經典裡面,就是世尊多次宣講當中只聽說兩種人,一個是建造這個道場的人,阿彌陀佛,另外一種人,就是十方世界去往生的人。往生的人很多,最高級的有等覺菩薩,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都去往生,這是最高級的,最下等的,有無間地獄去往生的。無間地獄去往生,我們知道唐太宗往生了,唐太宗從無間地獄出來。他能夠往生,在世的時候他是佛門的大護法,有功於佛教,護持三寶。而且他心量很大,平等心護持所有的宗教。在唐代,基督教傳到中國來,唐太宗接受了;伊斯蘭教傳到中國來,唐太宗也接受了。我們在北京看到清真寺,敕建,敕建是皇上下聖旨建立的。佛教的寺廟很多是敕建的,清真寺也是敕建的,基督教的教堂也是敕建的。唐太宗沒有歧視,對於所有宗教平等心對待,做為宗教的總護法,真難得。所以,他從地獄出來能往生。

  他對於人類最大的貢獻,就是《群書治要》,這部書可以救中國、可以救全世界,這本書超越時間、超越空間。這個裡面的內容是講求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團結世界,今天叫和諧世界,能做得到。我們發現這個本子,要大量流通、要把它發揚光大。應該找一些專家學者深入這部書,來講解給大眾聽,深入淺出,把做人的道理講清楚,把齊家的道理講清楚。家庭要和睦、要親愛,家和萬事興,這一家人有福報、有智慧。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太平。所以這部書要細講,是我們這個時代,整個地球迫切需要的,講清楚、講明白了,大家就知道了,大家就明白了。

  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了解事實真相,我們競爭這個念頭就放下了。為什麼要爭?人迷惑顛倒,以為財富、名利是我爭才能得到,其實不是的。如果爭可以得到,告訴你,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他就競爭了。殊不知中國古人說的一句話是真理,承認人有命運,「一生皆是命,半點不由人」,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命不好,貧窮下賤,賤是沒有地位,窮是沒有財富,貧窮下賤到極處就是乞丐,是這樣的命。我很想我的日子能過好一點,能不能做到?能。為什麼會能?富貴有富貴的因,你能修富貴的因,你就能改造你的命運。不是競爭能得來的,競爭得到的還是你命裡有的,你命裡沒有,競爭也得不到。命裡有的,那就何必要爭?沒有這個必要。

  大家不懂這個道理,不了解事實真相,想錯了、看錯了,以為都是爭來的,都是搶來的、都是奪取來的。是的,現在的社會,用不正常手段得到的財富、得到的地位,人很多。你看,那些人都是爭來的、都是搶來的,他們有本事。殊不知我們看錯了,他所爭的、所奪的、所搶的統統是他命裡有的。命裡沒有,你去搶搶看,你還沒有搶到手,就被警察抓去,就去坐牢去了,為什麼?命裡沒有。真正明白這個道理,心平了,心平就入寂靜,智慧就現前了,知道怎麼樣?我要斷惡修善、要積功累德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求發財不難。

  財是怎麼發的?現在沒有人知道。佛告訴我們,財布施,愈施愈多。財不能守,愈守就愈少,要布施,愈施愈多。你真幹,效果馬上就現前。胡小林居士,吉隆坡也來過幾次,他早年最初跟我見面是在新加坡,我就教他這些方法,財布施得財富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。他聽了很歡喜,回去真幹。以前很吝嗇,一毛不拔,現在把自己的員工當作自己兄弟姐妹一樣看待,公司賺到的錢,大家都有分。人人都愛這個公司,人人都努力,公司的營運一年超過一年,真有效。以前累死了,成長很慢,現在一點不操心,成長快速。他說以前做生意,要想盡方法去爭取訂單,現在一點不操心,根本不要理會,訂單自己送來。從前做生意要應酬,學了佛法之後,做生意,一切應酬謝絕,生意能夠蒸蒸日上。知道那套方法是錯誤的,真正營利得利是你命中所有的,你何必去造罪業?

  沒有學佛之前,是自讚毀他,標榜自己,毀謗別人。學佛之後,讚歎別人,對自己謙虛,我自己的貨物有哪些長處、有哪些缺點統統說出來;哪一家東西比我好,好在什麼地方,不批評別人。對自己的東西貨真價實,優點、缺點統統都說給你聽,讓你自己考慮。這個人帶頭,頭帶起來之後,大家看到了,這個方法能賺錢,賺得心安理得。印經書,在每年自己營運部分,撥出大概是百分之十還是百分之二十印經布施。真幹,布施醫藥,救濟貧苦。曾經在他公司做工的,打掃清潔的這樣一個職員,只做了十天,就離開了。以後這個人得一場大病,曾經在公司做十天,知道老闆慈悲,是學佛的,肯不肯伸個援手救救他。在醫院治療的時候,所有醫藥費都他付,公司代他付。只做十天,對員工是非常大的鼓勵。你看,老闆對這個人,無親無故,只做十天,得病的時候能夠這樣負責任給他治療,何況工作長久的人,各個人心都定了。員工把公司看作是自己的家,自己的事業,所以不需要用什麼條規管理,不需要,自動自發。這個清潔工人非常感恩,病好了之後回到公司去,去真幹去了,知道這個老闆真好人,不是假的,他做真的,真誠心待人。

  這是學了佛法用在自己身上、用在自己家庭、用在自己事業,無往而不利,這是個真正的好榜樣。如果有緣分,邀他到吉隆坡來做幾場講演,把他自己親身經歷向大家做匯報。最好能夠在電視台廣播,讓大家都知道生財有大道,無論從事哪個行業,如理如法就能創造輝煌的業績,把普通這些事業變成聖賢事業、變成菩薩事業。菩薩有沒有商人?有,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裡面,士農工商全有。你看看菩薩商人,胡小林今天走的路,菩薩商人。

  所以確實德無不備,這是圓。障無不盡,這個障是業障。在個人講,身心健康,身心有病這是障礙;家庭不和,障礙。經營事業上,障礙就更多,內部的,是你公司裡面的,要不和的話,大障礙;外面,同行的,同行競爭,這也是障礙。如何能做到不爭,公司能和睦像一家人一樣?完全在領導,領導人是菩薩,障礙都沒有了;領導人是個凡人,經營事業非常辛苦。所以,清淨寂滅太重要了。胡小林現在每天對公司,問公事每天兩小時,整個上午拜佛、讀經,下午兩個鐘點看看公司事情,其餘的都在念佛上。他對於經教很歡喜,深入經藏。老闆不管事,把所有工作分配給各個不同的經理,他們有權處理公司事情,老闆連財務都不管了,這個老闆做得很舒服、做得很自在。

  「大涅槃者,指大乘之涅槃,揀非小乘」,揀是揀別,它不是小乘,是大乘。「大乘涅槃,具」就是具有,「法身、般若、解脫之三德;有常、樂、我、淨之四義」。三德,我們參考資料裡頭節錄有一小段,《金光明經玄義》所說的。「法身、般若、解脫是為三,常樂我淨是為德」。常,永恆不變,這是什麼?這是自性。一切萬法都是變遷的,叫無常。常是永恆不變。樂,樂是「安隱寂滅」,是真樂,不是現在人講的狂歡,那不正常,那不是真樂。真樂是安隱寂滅,這種樂現在人不會享受,現在人在這個環境裡頭他苦不堪言,他哪有樂。你們看佛門修行人,修禪,住在一個山洞裡頭,在那個地方入定。真正得定的人,像虛雲老和尚,他有定功,經常入定一個星期、半個月,他坐在那裡不動。那是什麼?那是享受,定裡頭有樂,經教裡講的禪悅為樂。定中的快樂你要能夠享受到了,世間人這些樂你會完全遠離。那是什麼?世間人的樂,就像現在所講的服毒、打嗎啡那種樂,不正常,樂完了就悲了,叫樂極還生悲,樂離開了也生悲,所以它不正常。禪悅為樂是寂靜的樂,它是正常的、它是永恆的。所以他在那裡打坐入定,是在那裡享樂。這個裡頭,禪定當中沒有樂,誰願意修這個法門?

  定中有境界,完全看他的功夫,看他的願力。虛雲老和尚在定中到過兜率天,在兜率天見過彌勒菩薩,聽彌勒菩薩講經;還遇到一些朋友,都已經過世的朋友,也在那裡聽經,那都是往生到兜率天的。去供佛、去聞法,有樂趣。定中時間、空間沒有了,當然他有能力,如果有人,老人過世,不曉得到什麼地方去了,他在定中能看到。能告訴你,你的親人現在的狀況,他在哪一道。這是得定的人都能做到的,所以這個樂是真的,正常的。

  我是「自在無礙」,佛經上說我的定義有很多講法,主要的兩個,一個是主宰,我,自己要能做得了主,做不了主,這哪來的我?第二個是自在。如果我們能做得了主,誰不想青春永駐,年年十八?不老這多好,做不到。有人能做到,往生到極樂世界各各都做到了,真的永遠年輕。無量壽,面貌沒有改變,身體狀況沒有改變。單單憑這一點,我就決定求生淨土,你們願不願意去是你們的事,我是決定要去的。別的地方做不到,極樂世界做到,在這個世間,只有法身菩薩能做到。阿羅漢在三德裡面只有半個解脫,法身、般若沒有,沒證得,有少分的解脫。明心見性就得到了。淨是清淨,「離垢無染」,心永遠保持清淨、平等。清淨平等心起作用就是覺,覺就是開悟、是智慧。心不生煩惱,只生智慧,這是淨。「佛以此四者為德」,常樂我淨是德。三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脫,也就是說,法身裡頭有常樂我淨,般若也有常樂我淨,解脫也有常樂我淨。

  我們看後面,第一個「法身德,法即軌法」,軌是軌道,像火車,行駛在軌道上。成佛,佛有佛的軌道,必須沿著這個軌道,你一定能夠成佛。這個軌道是什麼?是戒定慧三學,這是總原則、總方向。菩薩走的是六波羅蜜,三學、六度,成佛之道。淨土學人所走的,信、願、持名。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,真正相信有阿彌陀佛,這是信心。真正發願求生淨土,這個願力堅固,不會改變。下面持名,執持名號,一向專念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。一個方向,西方極樂世界,一個目標,親近阿彌陀佛,這叫一向。專念,專念阿彌陀佛,專念《無量壽經》或者是《阿彌陀經》,都可以,專修淨土。

  這有二、三十年前,我在美國,勸同修們建淨宗學會,那段時間裡面,美國跟加拿大一共有三十多個會。每一個會是獨立的,實際上就是從前的念佛堂跟蓮社,現在換個名字而已,性質完全沒有變。我寫了個緣起,在緣起裡面提出,淨宗同學行門共修五個科目,我們真幹。五個科目,第一個是淨業三福,這是最高指導原則。淨業三福,三條十一句,第一條,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我們將這一條落實在三個根,孝親尊師落實在《弟子規》,《弟子規》一定要做到;慈心不殺落實在《太上感應篇》;底下一句,修十善業。這第一條,第一條裡頭講儒釋道三個根。第二條,「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」,小乘善。第一條是人天,世間法,第二條這是佛法,小乘,第三條是大乘。「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」,這個因果專講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不是其他的因果,是說念佛成佛。底下是「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」,勸進行者是弘法利生。前面十句是自利,成就自己,後頭一句是幫助別人。這是淨宗最高指導原則,第一個科目。

  第二個科目,六和。現在的社會不和,怎麼會亂成這個樣子,用什麼方法能夠對治?最好的方法,六和敬。六和敬建立在「見和同解」的基礎上,我們今天天下亂,家庭都亂,什麼原因?我們的想法、看法不一致,這是社會亂象的根本原因。如果我們的想法、看法是一致的,問題馬上解決了,所以建立共識比什麼都重要。今天對整個世界社會來講,用什麼來建立共識?就是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。這本東西的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,沒有時間讀中國《四庫全書》,就讀這一本就夠了。是唐太宗精挑細選選出來的,從四庫經、史、子這三部東西裡頭選出來的,最精彩的。馬哈迪長老看過,他非常感嘆的說,幾千年以前的東西現在還管用,這真了不起。所以,中國人留下來這些典籍、文物,超越時間、超越空間。超越時間,幾千年它不變,管用;超越空間,任何國家、任何族群、任何文化統統管用。用這個來建立共識,見和同解。在淨土宗,我們用《無量壽經》來建立見和同解。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,努力把它做出來,不可以做的,我們決定不做,依教奉行。

  第二個「戒和同修」,戒是規矩。我們持什麼戒?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《弟子規》跟《感應篇》,這是我們的戒律,不多,出家人加個《沙彌律儀》,就夠用了。後面「身同住」,我們住在一起,在一起共修。「口無諍」,沒有批評、沒有爭論,口統統念阿彌陀佛,就不爭了。「意同悅」,歡歡喜喜在一起學習,學習經教,一個念佛堂,念佛求生淨土。最後一條,「利和同均」,十方的供養,大家是平等的,不要有私財,所有一切供養歸常住。我在此地,現在建漢學院,那是我們將來的道場,所有一切供養統統歸漢學院,歸常住,我一分錢都不要,我看都不看它,心才清淨。這是六和。三福、六和、三學、六度、普賢十大願王,你看看,這麼簡單五個科目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要跟這五個科目相應,不相應的決定不去做,一心念佛求生淨土,必定得生。我們守住這個軌法,這個法可以往生淨土、可以證法身、可以證般若、可以證解脫。

  下面說,「謂諸佛由軌法而得成佛,故名法身」。他怎麼成佛的?循照這個方法,就成無上道了。講得最清楚、最詳細的是《華嚴經》,把每一個階層都說到了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這就是一條軌道。我們今天不走這個軌道,走另一個軌道,我們走西方極樂世界,信願持名,往生淨土,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。遵守著這條軌道,能證法身般若解脫、能契入大般涅槃。這條軌道是阿彌陀佛替我們開闢的,我們只要循著這個軌道走,決定成就。經典我們只學這一樣,其他的統統放下,我學經就學這一部,就學這一個註解,講經也講這一部,其他的統統不講。年歲大了,來不及了,這種年齡隨時可以走。我們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,真的,常常想走。我把這樁事情完全付託給阿彌陀佛,他要我留幾天也不礙事,要我走我立刻就可以走。這叫真正學佛人,真正得自在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三德還沒學完,下一堂課我們接著學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