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佛說十善業道經  (第四十四集)  2000/8/1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9-014-0044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八頁倒數第四行,最後三個字看起:

  【三、得不壞信順本業故。】

  這是說離兩舌所得的第三種殊勝果報。『本業』是指我們在這個世間從事的一種行業。這個意思是說,無論你從事哪一個行業,你都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信任與隨順,當然你的事業就一帆風順,你的事業決定會成功。這是我們現在人所謂的人緣好,你能夠得到許多人來協助你,成就你的事業。得到很多善友來幫忙,這是緣。真正的因是在離兩舌,是在不妄語。所以從這個地方,我們可看到不妄語的殊勝功德,確確實實是不可思議。就因果道理上來說,我們能夠不破壞別人,所以自己無論經營什麼樣的事業,也不會遭別人來破壞,這是果報。

  如果我們自己在這一生當中不妄語、不兩舌、不惡口,我們在事業上還遭受別人嫉妒破壞、惡言相向,這個事情不是沒有,有的,那是什麼原因?過去生中做的不善,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絕對不是我這一生所修的沒有感應,你這個懷疑就錯了。佛家常講「因果通三世」,我們這一生的造作,所受的一切果報,業因前世種的。前世修的不善,這一世修的雖然很善,還不能夠免惡報。但是我們心裡明白,來生這一種惡緣惡報就不會有了。所以這一生當中接受佛菩薩的教誨,一定要隨順佛陀,一定要有信心,決定不懷疑。

  以往沒有遇到佛法,做錯事情太多了,這是肯定的。如果我們積極修善,斷惡修善,真的像了凡居士那麼樣的認真、那麼樣的努力,過去生中的不善果報也能改善,這就是佛家講的勇猛精進。如果不是勇猛精進,這個定業很難轉,不容易轉的。我們這一生所修積的來生得報,所以不能不勇猛精進。勇猛精進,我們這一生得的是花報,果報比這一生所受的花報更要殊勝。

  【四、得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故。】

  『法行』是講我們修行,這就是講學佛,你學佛也不會被人破壞。這個事情我們見得很多,有一些在佛法裡面修得很好的,也學了很多年,遇到一位知識勸導他:「還有法門比你這個更殊勝的。」這一勸他心動搖了,捨棄了,跟別人學去了。這就是破壞他的法行,這是惡友,在現在這個社會很多,正如《楞嚴經》裡面所說的,這個末法時期,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,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。

  有不少同修來跟我說,他說他的同參道友們,以前都念《無量壽經》,都念阿彌陀佛,修了很多年,不錯了,現在跟別人走了,不相信《無量壽經》了,也不念阿彌陀佛了,來跟我說他憂愁得不得了。我說不必憂愁,各有因緣,要懂這個道理。各人有各人的業因業緣,佛都奈何不得,我們有什麼能力?我們勸導他,盡到做朋友的責任,他信不信是他的事情,我們不能干涉,干涉就把自己的道心擾亂了。這個人雖然跟別人走了,捨棄了淨宗法門,說不定過幾年他又回來了,很難講的。我們自己修得很好,這是個榜樣,過幾年比較比較,他覺得你修得不錯,「我不如你」,他就很可能回來了。這個時候用言語勸他是起不了什麼效果的,決定要以真正的行持,長時間去感化,這才能起作用,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。

  我們想想,當然這個因與緣都是兩舌,挑撥。挑撥的人有兩類,一個是有意的,有意破壞他的,一種是無意的。無意的也很多,他自己本身不認識,他修了邪法,他勸他的一些朋友們都跟他一樣去信邪法,把邪法當正法,把正法看作邪法。尤其是我們今天提倡的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,一直到現在,反對的聲音很多。李炳南老居士得到這個本子,當年在台中開講的時候,好像是一九五0年,在民國三十九年,那個時候就有人批評。不過那個時代的人,心地還比較淳厚,批評還不是直截,這是人家的德行,講得很含蓄。現在人沒有這種含蓄的情趣,沒有了。嚴厲的指責。受這個影響的人,有。所以同學來問我:「那怎麼辦?」我說:「隨他去,各有因緣。」這是什麼?自己認識不清,道心不堅固,才會受兩舌離間動搖了法行。

  所以佛法,佛常常在經典裡頭教導我們,要深解義趣。你對於經教的義理了解得愈深愈廣,你的信心才堅定;願心堅固,終不動搖。這個會集本,正如夏老居士往生之前所說的,這個會集本會傳遍全世界。世界上明眼的人很多,有智慧的人也不少,九種本子擺在面前,他自己可以選擇。九種本子都好,無論用哪一個本子,只要老老實實去修行,都能夠往生淨土,都能夠見阿彌陀佛。九個本子,到底哪個好,哪個不好?沒有標準,標準在自己。這幾個本子,哪個本子你看得很順,看得很暢通,意思很明顯,這個本子對我就契機,契機就得利益。諸位要曉得,講經說法是給你介紹,是緣,能不能成就是你的功夫。功夫是什麼?功夫是信、願、行。信什麼?不是信這個經本,是信阿彌陀佛。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經本,它內容介紹的都是教你信阿彌陀佛、信西方極樂世界,這就沒錯。所以只要建立信心,具足信、願、行這三個條件。

  行,決定要依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綱領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。「都攝六根」裡面,決定圓圓滿滿包含了十善業道。為什麼?如果你造十惡業,你決定沒有辦法收攝六根;果然收攝六根,這個人決定是純善之人。以善心、善行,念佛才得往生淨土。我們通常講發菩提心,這都是泛泛而言。怎麼發菩提心?發菩提心要哪些條件?《華嚴經》上講得很清楚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前面三位善知識,就是代表佛法僧三寶。吉祥雲比丘代表佛寶,所以教念佛法門。海雲比丘代表二住菩薩,治地住,代表法寶,就跟你講發菩提心,那裡頭說得詳細。我們讀了之後才知道,原來菩薩發菩提心跟我們完全不一樣,要真幹。妙住比丘代表三住菩薩,代表僧寶,修行住,怎樣修六度萬行。《華嚴》雖然講了許許多多法門,但是指歸淨土。普賢菩薩是我們娑婆世界淨宗初祖,在華嚴會上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

  我們自己要得『不壞法行,所修堅固』,決定不能夠妄語、兩舌。這個毛病不能改掉,菩提道上就不可能一帆風順。你的逆境、惡緣,總是不容易擺脫,這些障難從哪裡來的?一定要曉得,是自己過去今生所造的。如果你要是怨天尤人,你是罪上又加罪,墮落、受苦還是自己,沒有人代替。不懂佛法的人,往往受到災難自己心不平,總是覺得別人陷害他,總是覺得別人對不起他,社會對不起他,甚至於是老天爺對不起他,佛菩薩對不起他,這個造業就重了,這是不解如來所說義。

  真正通達佛教誨的義趣,我們就覺悟了,世出世法不離因果。因決定是自己造的,佛沒有辦法給你。佛要是能給我們,我們就不要修行了,佛大慈大悲,讓我們都成佛。這是辦不到的,是「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」。佛的慈悲只是把道理跟我們說清楚,修學的方法提供給我們;他是個過來人,把他修學的經驗提供給我們做參考。我們能相信,順著他的道路去走,我們決定有成就。佛對我們的加持只是如此而已,這個諸位要懂得。就像我們作學生聽老師的,老師對我們的加持是教導我們,路一定要自己走。你在學校念書,老師教你,作業要自己做,不能說老師代你做作業,哪有這種道理?老師代你做作業,你能成就嗎?作業一定要自己做。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的修行,修什麼?把錯誤的行為修正。我們前面念過的,殺生、偷盜、邪行、妄語、兩舌,這是錯誤行為;把這些錯誤行為修正,永遠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行、不妄語、不兩舌,這就叫修行。

  所以諸位,「修行」兩個字定義一定要認識清楚,不是說我每天讀經是修行,我每天拜佛是修行。在日常生活當中,還是殺盜淫妄,那有什麼用處?拜佛也沒有用處,做再多的好事都沒用處。這種例子很多很多,我們在古人筆記小說裡邊看到很多。有一些人在一生當中,造了很多罪業,發了大財,但是這個發財都是昧著良心欺騙別人賺得來的。到晚年也知道後悔,也知道錯了,天天拜佛,修橋補路,盡做好事,最後還是得惡報。什麼原因?這個業轉不過來。轉不過來,實在講,做得不得力。欺騙別人,賺了十萬,拿個兩萬來做好事、來拜菩薩,這有什麼用處?所以我們仔細去觀察,都是對於教理欠通,他所行的不力了。

  如果真的通達、真的勇猛精進,業報能轉,哪有不能轉的?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惡,臨終懺悔還能夠上品中生。由此可知,勇猛精進是真能轉。轉不過來的,不是勇猛精進;是想轉,但是貪瞋痴沒有完全放下,以為做一點好事就可以彌補了。你做了十分惡,你才做兩分善,轉不過來。做了十分惡,必須有十二分的善,那可能轉過來了。這些道理、事實,經典上有,古人筆記、傳記裡頭有。如果你自己冷靜的來觀察,在我們周邊環境、我們認識朋友當中,有!活生生的就在我們面前,我們能看到。才知道世出世間業因果報是真理、是定律,不但是六道凡夫不能改變,三乘聖人、諸佛如來也不能改變因果。所以世尊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誨,十善業道是頭一堂課。我們從這個經入門,也在這一部經上得大圓滿。十善都做到了,都做得非常清淨圓滿,你就成佛了。好,今天時間到了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