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佛說十善業道經  (第一四三集)  2001/3/30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9-014-0143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七面,經文第三行看起:

  【方便莊嚴故,速得成滿,為無為樂。】

  佛家常說的「善巧方便」,方是方法,便是便宜,要用現在的話來說,是最好的方法、最適合的方法對人、對事、對物。由此可知,最適當的、最好的、最穩妥的,沒有一定的標準,因人、因時、因地不同,這要智慧,在中國古人所講的「通權達變」,曉得在什麼時候,遇到什麼事,對什麼人,應該說什麼話,應該怎麼作法,非常靈活的運用,運用得非常之好。『速得成滿』,速是快速,成就圓滿的有為法、無為法;有為法是世間法,無為法是出世間法,『為、無為』,那就是世出世間法,你都能夠得到圓滿成就。換句話說,你不懂得方便,處事待人接物處處有障礙。

  由此可知,佛法裡頭基本的教誨,是常常教導我們,從前我們的老師時時刻刻叮嚀,「廣結善緣」。「廣結善緣」是什麼?就是多行方便的準備。你平常跟人家不結善緣,你的善巧方便沒有法子使出來;別人不相信、不接受,你的好意人家把它當成惡意。由此可知,善巧方便的基礎,就是我們一般講的「人緣好」,你的善巧方便就有基礎了。你人緣不好,你縱有善巧方便,你依舊免不了障礙。由此可知,學佛,我們簡單的來說,學佛學的是什麼?無非是學做人而已!跟一切人、一切物都能夠和睦相處,這就是佛菩薩。佛菩薩能夠跟天神和睦相處,跟地獄眾生也能和睦相處,跟善人好相處,跟惡人也好相處,這個人就叫佛、就叫菩薩。

  為什麼他能做得到,我們做不到?這裡頭關鍵在哪裡?關鍵在利害。我們跟人相處,會考慮到利害的衝突;有利我們就好相處,有害我們就變成敵對了。諸佛菩薩跟一切眾生沒有利害關係,所以統統好相處。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覺悟,跟一切眾生沒有利害關係,我們才能夠契入佛的境界,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是善巧方便。善巧方便哪裡需要學習?不需要學習;只要出自於一片真誠,自然就是善巧方便。有絲毫利害、計較在裡面,善巧方便就打折扣,甚至於完全喪失掉。中國諺語所謂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」當局,他有利害;旁觀,沒有利害。有利害,對於事實真相就看不出,他有片陰影在他面前;沒有利害,他就看得很清楚、很明白。諸佛菩薩在世出世間永遠做旁觀者,我們要把利害捨棄掉,你才得真實的大利。

  利害從哪裡產生?還是從「我」產生。總而言之,那個根是「我」,執著有個「我」,不知道「我」是一個錯誤的觀念。佛在經上常講「無我」,無我就是破我執;再跟你講「無人」、「無眾生」、「無壽者」,破法執;我、法兩種執著都破了,你才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了。只要有這兩種執著在,你看不到真相,你所看到的是幻相,千變萬化,夢幻泡影,虛而不實的假相,你看的是這東西,看不到真相,當然你就沒有善巧方便了。只有看到真相的人,他的言語、他的造作自自然然就是善巧方便。所以,為什麼把「方便」列在這個地方,不列在前面?列在這裡就對了,他十善業道完全落在佛法跟世法裡頭,自自然然就善巧了。善巧不是勉強能學得來的,這個道理要懂;是從真實智慧裡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,處事待人接物一片真誠。換句話說,沒有一個妄念,沒有絲毫自私,念念都為眾生想,念念都為別人想,人、事、物哪有不圓滿的道理?

  菩薩為眾生想,眾生不能接受,這是什麼原因?眾生在迷。因此佛教化眾生才有等級、才有過程,這個等級跟過程就是一般講的「五乘佛法」;教化眾生把它分成五個階段,這五個階段就是善巧方便。你是下下根人,執著人天福報而不肯捨棄,教給你高的你聽不進去,你不相信,你不能接受,就教你怎樣得人天福報,怎樣改善你現前的生活,讓你心滿意足,這是小小法,這種法六道裡頭的眾生很歡喜接受。佛對於這些人教什麼?教因果,「種善因得善果」,教你這個。教你斷惡,教你修善,綱目還是十善業道。

  這個十善業道講得淺,講到最淺的了。不殺生得長壽報;不殺生是無畏布施,你要想得健康長壽,不殺生。不偷盜,得富貴報;不但得財富,還得地位,功名富貴,因行是不偷盜。因為偷盜的項目裡頭很多,不僅是盜財物,盜名,欺世盜名,盜位,地位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,都屬於偷盜,所以不盜得富貴。不淫,得美滿如意的眷屬;你家庭和睦,家庭興旺。哪一樣的因它有哪一樣的果,佛教這些,這些一般人聽得進去,因為他想得富貴,他想得健康長壽,他想得家庭美滿,佛教你這個方法。你修因,你必定得果報,「速得成滿」,那是有為之樂。

  根性利的,上根利智,他知道三界六道的這種福報不究竟,不是真的,得到也很容易失掉,決定不能夠永恆保持。這是利根的人他見到。他想如同佛菩薩一樣得真實究竟不生不滅之樂,這就是無為法。佛還是教他斷惡修善,條目還是這十條,內容不一樣,精微玄妙。不殺生,這一條怎麼講法?對於九法界眾生,決定沒有一絲毫傷害的念頭,這個境界就高了。如果因我眾生生煩惱了,這都是殺業。那怎麼辦?我要趕快離開,讓眾生生歡喜心。這個不殺生的境界跟前面講的完全不相同,科目的名稱相同,裡面的境界不相同,淺深廣狹有很大的差距。所以十善業從初發心到如來地,科名相同,內容不相同,善巧方便當然不一樣。

  所以菩薩修行能令九法界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不僅僅是人,畜生、餓鬼、地獄、修羅、羅剎、諸天、聲聞、緣覺、菩薩都能生歡喜心,那你就在無為法裡面得成就、得圓滿了。總在求智慧,養德行,以純善的心。純善,講到十善業道,就不是善惡相對的講法;離開了相對,《大般若經》上講的「三輪體空」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,所謂是「作而無作,無作而作」。他做不做?天天在做,雖然天天在做,時時刻刻在做,心裡痕跡都不著,這個斷惡修善達到了究竟圓滿,這是如來果地上的「方便莊嚴」。證得這個果位,倒駕慈航,普度眾生,做種種示現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,應用什麼方法得度他就用什麼法,無一不是方便莊嚴。

  在我們凡夫看,就以《華嚴經》五十三參,這裡面可以分為兩大類:有順行、有逆行;順行就是我們講善行,逆行就是惡行。有一些眾生要用惡的方法來度他,他會覺悟。該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,沒有一定的,都是善法,那是真正的方便莊嚴。勝熱婆羅門的愚痴,甘露火王的瞋恨,貪瞋痴是逆法,菩薩看這個眾生,用貪瞋痴可以度他;用戒定慧度不了他,用貪瞋痴能度他,那就用貪瞋痴,這些就是屬於善巧方便。所以,沒有一定的法。方法無量無邊,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全是方便莊嚴。

  方法、手段雖然不一樣,但是目標、方向是一致的,令他覺悟;就是幫助那個被度的眾生,幫助他破迷開悟。所以度化眾生不是一個容易事情,你要沒有真實的智慧、沒有真實的本事,你做不到。真實的本事,我們世間人稱為「神通」,你有能力觀機,真正了解眾生的根性。就像大夫給病人看病一樣,你一觀察、一接觸,就知道他病源在哪裡;然後你處方、用藥,那是方便法;用得非常恰當,藥到病除,他病就好了,那就是成就圓滿。

  智慧跟德行是我們平常的修養。再告訴諸位,智慧、德行是我們自性裡頭本具的,不是從外面來的。但是,我們迷失了自性,我們的智慧德能不起作用、不能現前,因為它有障礙,這個障礙在佛法裡叫「業障」。換句話說,必須把業障消除。所以,頭一個我們要認識自己的業障,這是真正看破了;然後消除自己的業障,這就是放下。前面講「止觀」,首先你要能觀察清楚,然後你自自然然止惡行善,不需要別人教你,你自己就會了。所以「方便」對我們學經教的同學來說,就是「觀機」,就是「隨緣」,能夠做得恰到好處,做得很圓滿,令一切眾生覺悟;覺悟之後,他才能生歡喜心。

  我們是凡夫,沒有佛那麼高的智慧,沒有佛那麼圓滿的善巧方便,所以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,總是要做測試,這個方法不行,咱們再換個方法。這是凡夫位,我們開始學習。可是有個基礎必須要遵循的,真誠,人要做個老實人,人要做義人,我們中國古人講「性情中人」,就是人一定要講道義,一定要遵循道義,隨順道義,我們才能逐漸邁向聖人的德行;走這條路,提升自己的境界,圓滿自己的果報,這是「方便莊嚴」。「方便」是對自、對他都講方便莊嚴。好,這一條我們就介紹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