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佛說十善業道經  (第六十一集)  2000/8/29  新加坡淨宗學會  檔名:19-014-0061

  諸位同學,大家好!請掀開《十善業道經》第十面,我們把經文從頭念一遍

  【復次龍王,若離貪欲,即得成就五種自在。何等為五?一、三業自在,諸根具足故。二、財物自在,一切怨賊不奪故。】

  昨天講到這個地方,今天我們接著看:

  【三、福德自在,隨心所欲,物皆備故】

  『福德』是一切眾生所希求的,的確可以說是不分國土、不分族類、不分宗教,沒有人不求福德。中國人講「福德」,這個意思很深、很廣、很圓滿。福是果報,德是福之因。如果不積德,哪來的福報?所以這兩個字合起來有因有果,這個才講得圓滿。中國人講福,通常是講五大類,就是「五福臨門」。這五大類裡面,第一條就是財富。第二條是「貴」,富貴;貴是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,用現在世俗人講,名跟利,這是一切人所追求的。這個東西有沒有好處?實在說不見得。如果有福而沒有德,享福決定造罪業;沒有福報的人,想造罪業造不成。

  有福報的人造罪業很容易,他為社會大眾造福也很容易。譬如說,昨天我看到馬來西亞送了一個錄像帶來,《了凡四訓》的連續劇,我看了很不錯,這是可以流通,它後面是「歡迎翻印,功德無量」,它沒有保留版權的,我們可以做。像了凡先生這個人,他做了寶坻的縣長,那個時候叫知縣,這是屬於貴。在這個地位上他要造罪業、修福都非常容易。他看到農家,政府課稅課得太重了一點,他把田賦減輕,這是給人民造福,全縣的農夫都受到好處。他那個時候發心要做一萬樁好事,到哪裡去做?所以天天在猶疑不決。他有一天作夢,他夢到一個神人告訴他:「就是你這一樁事情,你這一萬樁的善事都圓滿了。」他醒來之後很懷疑。以後遇到一個法師,把這個事情跟法師說明。法師也點頭肯定:「確確實實,你這一樁好事,受惠的人不止一萬人,所以你這個萬善一次就圓滿了。你不在這個地位上,這一萬樁好事可不容易圓滿。」這是講修福。

  如果造罪業,你看到農夫,國家收稅這麼多,你還想多收一點放到自己口袋裡,加一點稅,好了,你這一個動作,你就造億萬的罪業。所以地位、權勢在手中這個時候,造福、造孽都非常容易。平民小百姓沒有權、沒有勢,他想造惡也造不了什麼大惡;他要修善,也能夠積大善;大善他能做,大惡他不能做。這些道理佛經說得很多,說得很清楚,特別是在我們前面講過的《感應篇》,這裡面就說得很多。

  《感應篇彙編》,這是古人蒐集的因果報應的故事,這些故事都是事實,絕對不是杜撰的,條條都是事實。我們仔細去看,看過去的,然後再冷靜看現前的。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裡面,每天所發生的事情,你仔細觀察,你就相信因果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種善因必定得善果。修善,這是德行,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。現代的社會,我們一定要有高度的危機感,現在世間人只求福報,捨棄道德,他的福報也現前;不求仁義道德也得大福報,好像因果報應的事情不靈了。其實,世間人眼光淺短,他不曉得真實的事相。佛跟我們講「因果通三世」,他這一生所得到的大福報前生修的。這一生如果還修仁義道德,他的福報不可思議,太大了。這一生福報現前,不知道修仁義道德,造作一切罪業,他的福報就已經打折扣了;他不只這麼大的福報,已經打折扣,福報享盡的時候,他的罪報就現前了。我們看得很清楚,他的前途是黑暗的不是光明的,他所去向是三途,來生人天福報他都沒有分。這些理佛講得透徹,儒跟道也講得很明白。

  中國自古以來受聖人的教誨,儒、釋、道三家都是聖人。聖人是明白人、明理的人、懂事的人。我們對於聖賢要有信心,決定不能懷疑。大乘經論佛常常說,「疑」是菩薩最大的障礙。對菩薩尚且構成大障礙,對我們何消說?我們對人、對事、對物,只要疑心一起,所有一切的善緣都破壞了,善行功德決定不能成就,相反的,惡業成就了。所以世法佛法都把「信」擺在第一位。中國古人教人:「人無信則不立」,不能立足於社會。我們學佛頭一個就是信,淨宗講的三個條件,信願行。我們仔細想想,哪一個宗派、哪一個法門不是以信願行做基礎?如果有了懷疑,信心沒有了,你願也沒有了、行也沒有了,全部都沒有了。我們要想成就道業,首先要建立信心。第一個要對於佛菩薩建立信心,對於聖賢人的教誨建立信心,決定不懷疑。如果看到現在社會的現象,與聖賢人所講的是相反的、相違背的,我們要仔細去思惟,仔細去觀察,看出它真正原因的所在,我們的信心就不會動搖了。

  信心是福德的基礎、是福德的根源。於是富貴可以求得,長壽可以求得,孝子賢孫都可以求得。你們看看《安士全書》,周安士先生積功累德,他求孝子賢孫:「不孝順、造罪業的這種人,不要投生到我家裡來。」他在《全書》裡記載,他所發的願,有願必成。不肖的子孫到你家裡來的,都是過去生中的冤家債主,不是報怨就是來討債的。自己修養道德,全家奉行仁義,縱然冤親債主,他也慢慢等機會,這一次你們家裡都行善積德,他不來,報恩的來,盡孝的來。所以都在自己,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求長壽就得長壽,求什麼都得什麼。『隨心所欲,物皆備故』,「物」就是我們今天講物質上的受用,你不會缺乏。凡是這樣的人,他會不會厚積資財?不會的。他要有物資、要有財富,決定是布施給大眾,讓一切貧苦眾生共享,這才叫積德,他的福報無有窮盡。如果資財只顧自己受用、自己家人受用,不肯與社會大眾共享,他的財富享不久,身死之後家就敗了。

  我們今天看社會上許多有財富、有地位的,甚至於跨國這一些大公司,我們也常常聽說某個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了;經營不善倒閉,都是自私,不懂得布施。布施是德、是道,你發了大財,是過去生中修的財布施。現在財富現前,再修財布施,那你的財富還得了!你的聰明智慧是過去生中修法布施,如果這一生還繼續不斷修法布施,你的聰明智慧不斷在提升、不斷在增長。無畏布施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。無畏布施裡面,最圓滿的一種就是素食。素食是不殺生,不但不殺生,不食一切眾生肉,這是屬於無畏布施,果報是健康長壽。你們要不相信,你看我,我二十六歲學佛,二十六歲我就吃長素,五十年了,身體沒有毛病。

  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德是什麼?過去李老師常常勉勵我們,「弘法利生」,這是第一大福德。當年我們在台中,李老師看到年輕人,我們常講「面相很薄」,沒有福報而且短命,那一看就看出來了。李老師對於這些年輕人,就勸他發心學講經,學講經是修大福德。我到台中去,目的也是如此。李老師特別嘉勉,勸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。我自己曉得我是短命,沒有福報,他教我用這個方法來修。我學佛第一本書就是念《了凡四訓》,那時候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,好像朱老那一年七十歲。我看了之後感觸很深,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,幾乎我統統都有,薄福之相、短命之相;了凡先生的長處我都沒有,我不如他。所以幸好是遇到佛法,在佛法裡建立信心。遇到的都是善知識,而且都是我很尊敬、很仰慕的真善知識,得到這些人的教誨,能有現在的成就。

  我們知道,弘法利生裡頭第一樁福德事是傳法。正是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常常囑咐我的,他說:「法師,你講這麼多年的經,不要再講了,不要再到處跑了。培養人才重要!寫書重要!」這就是說傳法的工作比弘法的工作更迫切需要。弘法要是不傳法,我死了之後佛法就滅了;後繼有人,這個福報就大了。後繼之人不要多,有一個人就行了,你的法脈就不斷了。能夠有更多的人,福報就更大了。有一個傳人,對得起佛菩薩,對得起祖師大德,代代相傳到我這裡,我也傳下去了。如果有機緣能傳更多的人,佛法可以全面復興,這個福德大。

  在今天,我們雖然沒有寫書,借重高科技,把所講的全部也都保存下來了。同學當中,在此地、在海外,許許多多人從錄像帶、錄音帶裡把它寫成書本,很多很多。他們拿來給我看,我沒有時間看;你們同學大家都可以看,幫助他訂正;這些東西流通,都能夠利益初學。如果能離開貪欲,他的福德就自在,就能隨心所欲了。好,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