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六九集) 2012/10/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569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一千零九十三頁最後一行,科題,「丁二、難知難聞」,分二科,第一科,「佛智難測」,有一首半偈頌,就是六句。請看經文:
【如來深廣智慧海。唯佛與佛乃能知。聲聞億劫思佛智。盡其神力莫能測。如來功德佛自知。唯有世尊能開示。】
這六句,念老在註解註得很豐富,有很長的一段文,我們看集註。「右段表佛智深廣,唯佛能知。二乘賢聖,皆不能測,何況凡夫」。這個話是真實話,絲毫不誇張,這個裡頭有很深的意思,我們要明瞭。如來智慧,深廣智,是我們一切眾生,包括我們自己,自性裡頭本具的,不是外來的。二乘,阿羅漢、辟支佛不能想像,那是迷,迷失了自性。二乘人見思煩惱斷了,只有無明跟塵沙煩惱。那我們凡夫就不必說了,我們這個三大類煩惱,一品都沒斷,怎麼能知道佛的智慧?這都是實實在在的。學佛是為什麼?就是為恢復我們自性本有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,不是為別的。學習的目標、方向一定搞清楚,我們才能夠得到。如果說我們學佛是為求功名、為求富貴,能不能得到?能,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。你得到這些東西,自性還是迷,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一樣都不知道。佛法妙,妙在此地。
佛法能滿一切眾生意,不論覺迷、善惡都能滿足。你造地獄業,佛也能滿足你地獄業,讓你得地獄果報,沒有一樣不是自作自受,佛只是做增上緣。那增上緣,善的好,惡的為什麼也給你做增上緣?如果你要不受盡惡報,你不會回頭,所以還是大慈大悲,幫助你覺悟。確實有些人,若不是苦盡他甘不來。這就是一個善於教學的人,叫恩威並施。但是無論是用恩、是用威,都是善意,都是幫助你,都是成就你。不是叫你受這些苦難,你不會覺悟,你不會回頭,所謂是不到黃河心不死。你吃盡苦頭了,你死心塌地,相信了。所以佛教化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議,真正理解之後才佩服,這是大慈大悲,善巧妙用。
下面,念老教給我們,「故應捨盡執情,唯當仰信」。執是執著,執著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情,情執,這最難破的一關。中國古諺語有所謂的「英雄難過美人關」,就是情執,迷在這個裡頭,回不了頭來。項羽兵敗在烏江,依舊不知道回頭,還認為所作所為是正確的、對的,說是天亡他,不是戰爭,是天滅亡他,怨天尤人。這是什麼?這是無知,這是迷惑。「今幸具信慧」,這今是說我們今天非常幸運,具足有信有慧。「能聞此法,切莫錯過今時」,這句話說得好,今時是這一生,可不能錯過。這一生當中生在亂世,生在災難的時代,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,隨時會死亡。不要認為我還年輕,我前途還很長,全想錯了,黃泉路上無老少。每天如果細看看,我在沒學佛之前,每天還看看報紙。我看報紙跟人家不一樣,人家關心社會國家大事,我看報紙,報紙一拿來,第一個看什麼?看訃聞。今天哪些人過世了,慢慢就輪到我了,一天一天的接近,我看這個。所以,對世緣,這個心就比較淡一點,放下比較容易一點。印光大師把死貼在額頭上,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?時時刻刻提醒我。什麼時候走,誰也不知道,很多事情突然的,沒有預警,不能不知道。知道,那就是分秒必爭,不可以放逸,抓緊這個時間信願持名。我們總算遇到了一條生路,一條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的門道。這一條路走的人可多了,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不多,他方世界的人很多。
『海』是比喻,「如來智慧,深廣無涯」,沒有邊際,「猶如大海」,故稱為智慧海。『唯佛與佛乃能知』,如《法華經.方便品》所說的,「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,唯佛與佛,乃能究竟諸法實相」。這難解之法是什麼?諸法實相。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,這就是如來智慧海。這一句我們常常讀到、常常提到,在這個地方我們有一份參考資料,藉這個機會我們把它再學一遍。這份資料很長,這是屬於《佛學大辭典》裡面的資料。「是名究極之真理之嘉名也」,是名究極,究竟到極處,真實之理,它的名號。「或曰真如,或曰法性,或曰實際,皆同體異名也」。諸法實相明白了,真如也明白了,法性也明白了,實際也明白了,第一義諦這統統都明白了。
「雖然,諸宗自有常用之語」,就是諸法實相,大乘八個宗,小乘也有兩個宗,每一宗裡頭都說諸法實相,意思有淺深廣狹的差別。在中國,一般都是依大乘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這些經論裡面所說的為多,多分都是說這些。「華嚴約於中諦,頻唱法界」,《華嚴經》說法界,法界就是諸法實相,法界就是真如、就是法性。「天台約於性具之妙有,盛鳴諸法實相」,《法華經》所說的。「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諦,為諸宗之通談」,許多宗,禪宗、法相宗,都是以空假中三諦裡面的真諦,諸宗都以這個為諸法實相。所以諸法實相空的意思很廣。但是天台家講妙有,性具之妙有。性具之妙有有隱現不同,隱而不現,那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就說這個意思。本自具足,但是沒有。自性確實非物質、非精神、非自然,這三種現象都不可得,但是不能說它無,為什麼?它能生萬法。能生萬法是妙有,不現的時候叫真空,叫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,這是諸法實相,天台家所說的,說得好。
所以,空中之真諦,「妙有之俗諦,獨限於台家故也,故言具一字彌顯今宗」,這個一字就是妙。妙在哪裡?妙在不能說它有,也不能說它無。你說它無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,不但是性空,相也空。相之空,我們現在概念愈來愈清楚了。彌勒菩薩所說的所有現象,這三大類,物質現象,心理現象就是念頭,自然現象,全都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動現象,都從這兒產生的。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誰能掌握得住?就是誰能見到?這個生滅在我們眼前,我們眼睛睜得再大看不見。二十四分之一秒,就是我們從前老的電影上,電影畫面,二十四分之一秒。那樣的速度,我們眼睛有個感覺,有個東西晃了一下,不見了。這東西是什麼樣子?不知道,沒看清楚,也就是你根本看不清楚,二十四分之一秒。現在告訴你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所以在你面前用放大鏡對準了也看不見,用顯微鏡對準了還是看不見,它速度太快了。你說它真有嗎?所以叫妙有。那有是怎麼回事情?不是一個相,是許許多多的相重疊在一起,你看到了。你看,一秒鐘的時間有一千六百兆個影像,你看到了。一大堆堆在那個地方,你看到了,一個現相決定看不到。所以,具一字彌顯今宗。
我們再看下面,「諸法實相者,諸法為十界因果之法」。十法界,上面是佛,下面是地獄。四聖、六凡,上面四聖,是佛、是菩薩,是緣覺、聲聞,這四聖;下面是六道,天、阿修羅、人、畜生、餓鬼、地獄,十法界。十法界的因、十法界的果,這是諸法,經上常講的諸法,十法界因與果。因跟果,《華嚴經》都跟我們說無量因緣,不單純,很複雜,無量因緣成就這因果。世尊教學,為方便起見,把無量因果裡頭最重要的一個因果拈出來告訴我們,這就方便多了。最重要的一個因果,真因,佛說,佛的因果是平等,平等的心、平等的行就感平等的果。平等的因行是因,行是緣,果就是佛。我們要想成佛,要修清淨平等覺。
在這個經上我們常常提醒,清淨是二乘心,就是聲聞緣覺;平等是菩薩心,都是偏重在定上講的。覺呢?覺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覺從哪裡來?覺從平等來的。清淨有小智慧,就是聲聞、緣覺二乘智慧;平等是大智慧,佛的智慧。我們要想成佛,不修平等不行。有見思煩惱就不清淨,見思是執著,有執著就染污,清淨心不能現前。有高下,平等心不能現前。我比你高,你不如我,這個念頭不可以有;有這個念頭,平等心不生,平等心不生,佛智慧不現前。都怪自己,不能怪別人,誰都沒有障礙你,自己障礙自己。自己為什麼障礙自己?愚痴,不了解事實真相。了解事實真相也不肯放下,那是什麼?習氣。習性太深了,迷染太重了,沒有辦法超越。
菩薩的因是六度,六波羅蜜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這是菩薩的修因。菩薩有六度的心,有六度的行為,有六度的心是因,有六度的行為,他常常真幹,那是緣,他能成菩薩道。有定有慧,定慧都比二乘人高。第三是緣覺,也算是小乘,因為沒有開悟,還是用阿賴耶。雖然用阿賴耶,用得正,也就是與性德完全相應,這也很難得。我們說淺一點,他起心動念依照中國老祖宗的講法,他不離開五倫、五常、四維、八德,一定相應,他的言語、造作跟這四科也相應。這非常不容易,世間法說聖賢君子。在佛法裡面,他一定跟三福相應,跟六和相應,跟三學、六度相應。這是學佛,是行菩薩道。聲聞、緣覺性質相同,緣覺證得比他深,聲聞的定慧比較淺,這兩種人都出離六道輪迴了。加上上面的菩薩、佛,叫四聖法界,我們六道人稱他為聖人。
下面就是六道輪迴,這很苦。四聖法界,六道輪迴的生死沒有了,他永遠離開了,不在六道,他住四聖法界。四聖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,六道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,就是嚴重染污。實際上,淨土、染土是人心自己變現的,不是佛變現的,是我們自己變現出來的,自己的分別執著變現的,這個一定要曉得。佛所現的全是一真法界,我們第八識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,這是我們自己的妄心,於佛、於菩薩沒關係,這個一定要曉得。曉得之後,不會怨天尤人,知道自作自受,知道這個東西要自己負責任,推到別人是罪上加罪,為什麼?你冤枉別人。要推到佛菩薩那罪就更重,佛菩薩是大聖,你怎麼能怪罪於他?這個樣子,在三途裡頭愈陷愈苦。六道裡頭的升降全在念頭,一個善念升,一個惡念就降。
六道裡頭最高的是天道,天有二十八層,有欲界天、色界天、無色界天。上面這兩層,修禪定的人往生。禪定沒有斷煩惱,但是能伏煩惱,雖有煩惱,煩惱不起作用。煩惱的因沒斷,煩惱的緣,這些人有本事把緣斷掉,因沒斷。所以叫伏斷,石頭壓草壓住了,根沒去,不壓它它又長了。所以他定功一失掉,煩惱習氣就起現行,他又得墮落。無色界天比色界天高,色界有四禪,有十八層天。再下去是欲界,欲界有六層天,我們常講人天福報,多半是講欲界天。欲界天的煩惱習氣沒伏住,情執很深,他們也修定,沒修成功,叫未到定,是修定,沒成。如果能修成初禪,他就到色界去了;修成二禪,他就到二禪天去了。沒有修得成功,有禪定的功夫,沒有達到那個標準,他還在欲界。欲界的第三層天夜摩天,第四層兜率天,彌勒菩薩住兜率天,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。這四層都是定的功夫沒成就,但是它也有淺深不同,分四個等級。
完全修福報往生的,就是下面的忉利天跟四王天,他們沒有禪定功夫。他們修福,修的大福報,真的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。這兩層天有報得的五通,除了漏盡通沒有,其他的有,有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宿命跟神足,所以他也能夠飛行變化。許許多多人仰慕這些天人,喜歡生天,看到很多宗教都把生天當作終極的目標,不知道天外還有天。到再高層上去的時候,那個天外有佛,那才真正是究竟。天,它的因是十善、四無量心,上品十善,四無量心是慈悲喜捨。這生天道,大概上面四層天都是修這個因而成就的。地居天,就是四王天跟忉利天,他們是以上品十善、慈悲喜捨所成就的。
人道的業因,人道有兩種業,一個是引業,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,是五戒、中品十善。佛弟子就是五戒,中國人所講的五常。不是學佛的,能不能得人身?能,只要你修五常,五常就是五戒,內容完全相同,名稱不一樣。中國五常講五個字,仁義禮智信。仁者愛人,仁是兩個人,會意的字,你看到這個字就知道它是什麼意思。兩個人,想到自己就想到別人,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,這是仁。我自己不願意受的,我也不能加給別人,這是仁人。所以仁者不殺生,跟五戒兩個對比,仁是不殺生,義是不偷盜,禮是不邪淫,智是不飲酒,信是不妄語,跟五戒相對。這是六道裡頭你得人身的因緣。
這當中還有個阿修羅,阿修羅算在天,他的福報很大,跟四王天、欲界天差不多,有那麼大的福報。但是他沒有天之德,天很善良,他有福報沒有德,喜歡殺生,貪心重,容易生瞋恚。瞋恨心重,傲慢心重,帶得有這些毛病,他有大福報,這一種我們不稱他天,稱他為阿修羅。實際上,阿修羅除了地獄,地獄沒有阿修羅,其他的四道都有,天有阿修羅,人間有阿修羅,畜生有阿修羅,鬼道裡頭有阿修羅。凡是阿修羅,都是福報大,瞋恨心重,喜歡殺生,喜歡戰爭,好勝心特別強。這是我們要認真修行,把自己傲慢、瞋恚一定要降溫。阿修羅雖然在他那一道裡頭得勢一時,都是帶頭的、領頭的,可是死了以後全到地獄。為什麼到地獄?殺業太重,沒有一個不到地獄的,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。
三惡道最好是不要去,三惡道的罪業很容易造,去了之後,出來很難很難,太難了,進去很容易。鬼道,這惡道,鬼道是貪心。世間法我不貪了,貪佛法還是貪心,用貪心來學佛,依舊是餓鬼道。因為學佛有智慧、有福報,所以做鬼做福德鬼,小的,山神、土地:大的,城隍一類的,閻羅王,做這些去了,鬼道裡頭有地位的。畜生愚痴道,愚痴變畜生。瞋恚是地獄,傲慢、嫉妒、瞋恚必定傷人,果報在地獄。這是十法界因果之法,這佛經上說的諸法,略說。
「天台約之於三世間十界十如」,十界就是剛才講的十法界,十如是十如是,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。「而謂為三千諸法」,十法界,每一法界十如是,就是一百法,再乘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這一展開數字就多了。天台家講三千諸法,大乘經常說八萬四千煩惱。因為世人有八萬四千煩惱,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。
下面說,「實相者,言離本來虛妄之相」,無論講多少法,體是自性,相是幻相,沒有一個是真的,這叫實相。離本來虛妄之相,「而相相皆實」。為什麼是相相皆實?相相不離自性,你從相上見性就是,就真實的。你不明瞭當相即道,你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。性跟相是永遠離不開的,如金作器,器器皆金,認識金叫見性,認識相,不見性。他只執著相,他不知道那個相就是金,這叫迷失了自性。自性在哪裡?自性在相,相就是性,性就是相,《法華經》上所說的。「其諸法之實相」,是《法華經》的,「法華經方便品解之曰:是法住法位,世間相常住」。是法住法位怎麼個講法,下面有解釋。「是法為三千之諸法,法位為三諦圓融之法位」。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任何一法都具足三諦,從性上講空諦,從相上講假諦,從作用上講是中諦。空假中三諦同時存在,妙用無窮。知道這是事實真相,性空,相有,相有不是真有,是幻有,中假空三諦都不可得,所以三諦圓融,這是法位。
「抑世間之法,視為生滅無常者」。天台不主張,不主張生滅無常,他說它沒有生滅,它也沒有常、無常。這是見性的話。「為見空諦一邊之小乘偏見」,小乘執著性空,執著相是假的。大乘沒有這個執著,知道空假是一不是二,空是講性,假是講相,中是講作用,三者都不可得。「其無常之處,具不變之性」,這從相上講。相是無常,但是它性不變,有,性不變;無,性也不變。所以「是為假諦」。「譬如花之落,空諦。而具開於落處之性,是假諦」,根本就不是真的,「更案具開於落處之性者,並具落於開處之性。此二相即為不二,則是中諦」。這個花開在那個地方,那個地方的性,跟落下來那個地方,落下來的性,是一不是二,這二相不二,這是中諦。「此中諦謂之中道實相,此中道實相,一切諸法之相也」。這是你把這個東西看透了,你用這個方法看一切現象,你不會起心、不會動念、不會分別、不會執著,你就成佛了,你看這個宇宙一點都沒看錯。
宇宙,整個宇宙現相,它有沒有體?當然有,沒有體它怎麼會現相?我們今天換個比喻,現在人沒有不看電視的,我們用電視來做比喻。電視的屏幕是現相的本體,沒有這個東西,相就現不出來。屏幕什麼都沒有,空的,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,這個代表真空、性空,能現一切現象。頻道一打開,現象就現前,這個現象是假相,不是真相,現在人知道,這個現象是電波波動所產生的現象。雖然是波動產生的現象,它在產生的這一剎那,那個一念,就是一動,那個性是不可得的;這個相滅掉的時候,在那個滅處的性也不可得。這叫中道。明白之後,這個相可以欣賞,不可以執著,不可以分別,不可以控制,不可以佔有,為什麼?它是虛幻的。我們能把整個世界當電視一樣來看,就開悟了,你就明白了。
天台家講,相有生滅之處,生滅是念念生滅。這個念念,彌勒菩薩所說的,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。就是一秒鐘裡頭,我們電視還不到這個,沒有這麼多,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。這個念頭的生處,這個念頭的滅處,這兩種相不二。生處空的,滅處也是空的,這不二,不二叫中諦。中諦就是自性,空是自性,現相生處、滅處是自性。生滅速度太快,不可得,你掌握不到,那個有是幻有,不是真有。佛法的真妄,它的標準很簡單,不生不滅叫做真,有生有滅皆是妄。我們念頭有生有滅,叫妄念;把心放在一個地方,不動了,不起心不動念,這叫正念。這一念,一念的能量不可思議。所以,從電視上能看到天台家所說的空假中三諦,三諦圓融。
「故天台止觀謂之一色一香無非中道。然則花雖落,而具此中道實相,柳雖枯,而亦有此中道之實相。實相為常住之異名」。什麼東西常住?實相常住。實相是什麼?實相不可得。「故為中道實相,散也枯也,皆常住也,是即諸法之實相。」聚散無常,這是凡夫見的;天台家的,這菩薩見的是聚散不二。然後發展什麼?生死不二、真妄不二、是非不二、得失不二,一切法統統入不二法門。入不二法門,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講到最後都回歸自性。這天台家所說的。
下面這一段看,「然吾等牛羊之眼」,這凡夫眼,「迷執諸法為實我實法」。我們都以為諸法是真的,我也是真的,不知道所有現象即空即假即中,了不可得。真正明白了,用什麼樣的心面對這個境界?就是不起心不動念,這叫佛心;有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菩薩心;有起心動念,還有分別,沒有執著,這是聲聞、緣覺的心;如果連執著都有,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統統都有,凡夫心,六道凡夫,六道凡夫決定不能免輪迴。說這些東西幹什麼?沒有別的,叫我們放下,叫我們知道在這個世間是假的。生死不二,叫真看穿了,真看明白了,生沒有歡喜,死沒有悲哀,它是一,它不是二。天台宗看花開花謝是一不是二,不起心、不動念,全看清楚了,全看明白了,體相用全都看到,看出來了。
說我們是牛羊之眼,就是凡夫之見,「不能見無常生滅之世相(是二乘之見)者」,見無常生滅的世間相,這是二乘。「如何能徹見中道實相之妙理」,這凡夫見不到。「非除無明,開佛慧,則不能也」。除無明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,不起心不動念、不分別不執著,對這樁事情你就明白了。「故《法華經.方便品》曰: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實相。」什麼時候究竟諸法實相你見到了?成佛;你不成佛,不可能。菩薩對諸法實相,見到了,沒有佛那麼清楚。大乘經上常說,等覺菩薩跟佛差一個階級,看諸法實相猶如隔羅望月,隔一層羅網。羅網是非常細的蠶絲織的網,幾乎像是透明的,以前用綾羅做扇子,幾乎是透明的。還隔著一個羅望月亮。
底下還有,《智度論》第五卷說,「除諸法實相,餘殘一切法,悉名為魔」。這承認什麼?只有諸法實相是真的,其他全是假的。諸法實相內容很多,各宗說法不同。我們淨土宗這裡頭也有說到,淨土宗的諸法實相怎麼解釋?阿彌陀佛是淨土宗的諸法實相。我們找到一個就行了,問題就解決了。這段文值得我們參考,我們把它念一遍。「同」,也就是《智度論》,第十卷裡頭說,「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」。第十七,就是十七卷,「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,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,是般若波羅蜜」,以般若波羅蜜為諸法實相。
「然此諸法實相之語,瀰滿諸經」,一切大小乘經都有,「乃至外道之經書亦說之,各以其義解之」,不一樣。「或以諸法皆空為諸法實相」,都講得通,都有道理。「或以涅槃為諸法實相,或以苦空無常無我為諸法實相」,這是小乘講的,苦空、無常、無我。「又」,你看,「淨土門以彌陀之名號為諸法實相」,我們真能得利益。這裡還有,「真言宗以阿字不生為諸法實相,華嚴宗以一真法界為諸法實相,法相宗以圓成實性為諸法實相,三論宗以八不中道為諸法實相,成實宗以皆空為諸法實相,有部宗以苦空無常無我為諸法實相。今所明者,乃天台一家之諸法實相。」前面所說的是天台宗所說的諸法實相,就是空假中三諦不二。
「智度論十八曰:一切世間經書及九十六種出家經中」,這九十六種是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印度的宗教,派別有九十六種,佛經上稱它為外道。這些都有出家的,都是修行人,都有講到諸法實相,各個不相同。「又聲聞三藏中亦有諸法實相」,聲聞三藏是小乘,中國人稱「四阿含」,四阿含裡頭也講諸法實相。「又曰:問曰:云何是諸法實相?答曰:眾人各說諸法實相以自為是」,以自己所說的為是,「此中實相不可破壞常住不異」,以這個為原則。實相不能破壞的,破壞不是實相。常住不異,哪一法常住不異?常住,永恆不會改變。
「同七十九曰:諸法實相有種種名字,或說空,或說畢竟空,或說般若波羅蜜,或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《般若經》上說,無有定法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我們平常說這個,這是一般解釋,就字面上翻成中國字,無上正等正覺。這句話也很籠統,正覺,各宗說法不一樣,正等正覺也不一樣。我們今天以淨土宗《無量壽經》的經題說無上正等正覺,經題上「清淨」就是正覺,「平等」,正等正覺,後頭是「覺」,無上正等正覺。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我們題目上所說的「清淨平等覺」。為什麼這個說法?斷見思煩惱得清淨,阿羅漢得到的,所以阿羅漢、辟支佛是正覺;菩薩得平等,正等正覺;佛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稱為無上正等正覺。
我們用什麼方法得到?執持名號就能得到。蕅益大師講得非常好,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,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淺深。執持名號,就是念佛功夫的淺深;能不能往生,我有信有願就能往生。往生的品位全靠念佛功夫深,念佛功夫深,就是用這一句名號把所有東西都放下,那個功夫就深。連起心動念都放下,就是無上正等正覺。所以,淨土法門確確實實是究竟圓滿的大法,這一點不能不認識。這個認識不可思議,這個認識,認知裡面你圓滿了,真正認識你怎麼會走錯路!佛門的《大藏經》、世法裡頭的《四庫全書》統統放下,死心塌地就念這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信受奉行,一心求生淨土。這個心要懇切。
「維摩經.法供養品曰:依於諸法實相,明定無常苦空無我寂滅之法」,這些都是諸法實相。「思益經二曰:諸法實相,即是涅槃。」《佛藏經》上卷說,《佛藏經》有上、下兩卷,「何等名諸法實相?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」。這是從《般若經》上講的,一切法畢竟空、無所有。確實六百卷《大般若》就是發明這個諸法實相。我們將《大般若經》六百卷從頭到尾一遍看完之後,我的總結是四句話,「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」,總結這四句。《般若經》是佛在第三時講的,前面阿含、方等,二十年奠定基礎,然後佛才給大家講真話。沒有這個底子,說一切法畢竟空,人不相信,怎麼空?真有,擺在面前,你怎麼說它空?前面二十年的基礎,再給你講,你相信了。這是屬於高等哲學、高等科學。以這麼好的基礎,你明白了,佛給你講,你能聽得懂,你不會反對,你能夠接受;依教修行,你能夠成佛,你能夠證果。
我們再往下面看,「又云:無漏不思議,甚深微妙法,我今已具得,唯我知是相,十方佛亦然」。這個話都是佛說的,是《法華經.方便品》裡頭的。無漏不思議,漏是煩惱,煩惱統統斷盡了。見思煩惱、塵沙煩惱、無明煩惱統統盡了,不但盡了,連習氣都斷盡。甚深微妙法,無論是體相用,無論是因緣果,無論是事是理,佛現在全都得到了。具是具足,沒有一絲毫欠缺,全得到了。唯我知是相,只有我能知道。後頭,十方佛亦然,就是只有佛才知道,等覺菩薩都不能這麼清楚的知道。在大乘經上一般說,八地菩薩就見到了,不清楚,九地、十地,等覺是十一地,到妙覺才完全明白。也就是等覺還差一等,為什麼?他那個無始無明的習氣還有一品沒斷。這一品習氣真斷掉了,就成佛了,則成為究竟覺。「可見佛所成就無漏、甚深、不可思議之微妙法,究竟諸法實相,唯佛能知」。各宗各派說那麼多,雖然在意思上都能講得通,但是真正徹底明瞭,只有成佛。
『聲聞億劫思佛智』,聲聞是阿羅漢,用一億劫的時間,去思佛的智慧。『盡其神力莫能測者』,沒有辦法測度。如《法華.方便品》的經文,這經文上說,「我及十方佛」,我是釋迦牟尼佛,及十方佛,「乃能知是事」,對於這樁事情真正知道。「是法不可示」,這個法沒有辦法指示。指示什麼?你不懂,你無法理解。「言辭相寂滅」,也沒辦法說。實際上這些法都在我們面前,只是我們自己不認識,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「諸餘眾生類」,這就是菩薩以下,佛都知道,菩薩以下所有眾生,「無有能得解」。「除諸菩薩眾,信力堅固者」,這是個例外,諸菩薩裡頭有信心堅固者,他能知。能知是怎麼能知?仰信,他不懷疑,他真信。有沒有見到?沒見到。
「又云:辟支佛利智」,辟支佛比阿羅漢高,就是緣覺。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,習氣沒斷,辟支佛把見思煩惱習氣斷了。辟支佛利智,稱讚他的智慧高過阿羅漢。「無漏最後身」,在小乘裡頭他確實是最後身,阿羅漢還不是,阿羅漢後頭還有辟支佛。辟支佛沒有了,辟支佛再上升是菩薩,那是大乘,不是小乘。「無漏最後身」這也是個術語,二乘無學果,阿羅漢之果也,「無學果之身也,既斷煩惱曰無漏,生死之最後身曰後身」。「法華經.授記品曰:諸聲聞眾,無漏後身,法王之子。」這是將見思煩惱習氣斷掉了,他是最後身了。他在這個身體,得這個身體,他用什麼功夫?他要去斷塵沙煩惱。塵沙煩惱斷掉了,他就升級,他是菩薩了,四聖法界裡面的菩薩。菩薩要把塵沙煩惱的習氣斷掉,習氣斷掉了,他就升級,他就成佛了,十法界裡面的佛。由此可知,十法界裡面的佛,要用《華嚴經》的說法,分別執著斷乾淨了,連習氣都沒有了。他再用功斷什麼?斷無明,無明就是起心動念。不起心不動念,無明斷了,他就超越十法界,往生到一真法界,就是實報土去了。在圓教,他是初住菩薩;在別教,他算是初地菩薩。這叫法身菩薩,也叫阿惟越致菩薩。他還要修什麼?他就是修的那個無明習氣。
見思煩惱有習氣,塵沙煩惱有習氣,無明煩惱當然有習氣。見思、塵沙習氣好斷,有方法斷,但是無明習氣沒有法子斷。為什麼?斷無明是不起心不動念了,不起心不動念,這習氣怎麼斷?你要是講斷,起心動念了,起心動念就掉下去了,那是十法界裡的佛。十法界裡的佛起心動念,沒有分別執著,他墮落了。這個位次的菩薩證三不退,他不會退轉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,三種不退都證得。他只有往上升,不會往下退,升的速度快慢不一樣。這個習氣,叫無功用道,斷這個習氣,也是古人講「此處用不得力」,你一用力就錯了、就墮落了,用不得力。怎麼辦?只有隨它去,不要理它,習氣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了。不礙菩薩與十法界一切有緣眾生感應道交,他起的作用跟妙覺如來沒有兩樣。也就是說,圓教初住位的菩薩,初住位的菩薩起的作用跟妙覺如來沒有兩樣,能夠分身無量,叫千百億化身、無量化身,到十方世界普度眾生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賢首國師《妄盡還源觀》這一篇論文看到的,三種周遍。
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就知道,這個眾生跟他有沒有緣,曉得。沒有緣的,就不理會了;有緣的,就要去幫助他。眾生有感,他就有應,應有顯應、有冥應。顯應是你能夠覺察到,像虛雲老和尚朝山生病了,文殊菩薩變化一個乞丐來照顧他,那是顯應。很明顯,跟你在一起住,兩次,一共住了一個多月。第二種叫冥應,冥是冥冥當中在保佑你、在加持你,你不知道。決定有感應,哪有不感應的道理?而且這感應非常快速,我們念頭才動就周遍法界,不是光、電能比的。光、電的速度太慢了,光走到宇宙的邊際,要幾千萬光年,還沒走到盡頭;我們念頭才動,遍法界虛空界都收到了,這個速度太快了。為什麼?在這個境界裡頭沒有空間跟時間,沒有時間,沒有先後;沒有空間,沒有距離。經上有句話說得很妙,就在當下。這就是沒有時空,時空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就在當下,這是事實,這是諸法實相,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這個境界微妙之極。
「無漏最後身,亦滿十方界,其數如竹林,斯等共一心,於億無量劫,欲思佛實智,莫能知少分」,這是《法華經》上用辟支佛做比喻。前面用阿羅漢,後面用辟支佛,辟支佛的智慧高過阿羅漢。無漏最後身,阿羅漢證得無漏,還沒有到最後身,雖然超越六道輪迴,他見思煩惱的習氣沒斷。習氣斷了才算是最後身,有多少?亦滿十方界,人數,人數滿十方世界。其數如竹林,用竹林來做比喻,無量無邊,無數無盡。這些人怎麼樣?共一心,一心一意來思惟,想佛的智慧。多長時間?於億無量劫,無量劫是單位,一億個無量劫。欲思佛實智,莫能知少分,要想知道佛的真實智慧,少分都不能得。
下面這是念老的話,「蓋謂佛之實智」,真實智慧,「非言語所能宣」,這是宣說,言語說不出。「是法不可示」,這個法沒有辦法指示,也「不可說」。「除信力堅固之大菩薩外」,這個大菩薩是法身菩薩,中國佛教裡面所說的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他們知道,教下大開圓解,淨宗理一心不亂。這樣等級的菩薩,都是具足堅固信心,這信心不會動搖。雖然不是十分很清楚,但是對佛他有信心,他能肯定,認為這是真實的,這不是虛妄的。除這個之外,十法界裡面,四聖都不能知道,包括十法界裡面的佛。他才開始破無明,也就是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再起心動念。真正不起心不動念,他就離開十法界,十法界自然不見了,像做個夢一樣,醒過來了。十法界是夢中境界,但是帶著習氣,醒過來是什麼境界?是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現前。
真的是一場夢,六道是第一個夢,十法界是第二個夢,六道是夢中之夢。還有第三個夢,一真法界也不是真的。為什麼說它一真?那個法界裡頭沒有阿賴耶,全都是轉識成智了。阿賴耶能生變化,實報土沒有變化。你看,人的壽命三大阿僧祇劫,那個人沒有老,他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相,三大阿僧祇劫還是那個相,一點都沒有看到衰老,他沒有病,他沒有死,居住的環境沒有起變化,所以叫做一真。皆是轉八識成四智,不退菩薩的果報。
無始無明的習氣斷掉了,自然斷掉的。那一斷掉,他又醒了,實報莊嚴土沒有了。《金剛經》上佛說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並沒有說實報土例外,沒講。那實報土當然也在其中,它是虛妄的。這一覺悟,醒過來了,到哪裡去?到常寂光去了。常寂光才是永恆,常寂光才是諸法實相,就是回歸自性了。常寂光是真性,常寂光是法性,常寂光是本性,回歸本性。這是不可思議!好,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