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註 (第四七八集) 2012/8/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478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九百七十五頁。今天有東天目山海島金山寺的法師來看我,機緣非常難得。我們今天的經文從九百七十四頁最後一行看起:
【汝等得佛經語。熟思惟之。各自端守。終身不怠。尊聖敬善。仁慈博愛。當求度世。拔斷生死眾惡之本。當離三塗。憂怖苦痛之道。】
這一段經文是世尊在勸導我們,學佛一定要依教奉行,要超出三界,永離輪迴,這就對了。如果我們出家,違背了佛陀的教誨,來生還受三途苦報,這就完全錯了。為什麼會墮落?這個經前面講得很清楚。這一段勸我們斷惡修善,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,這『各自端守』。
我們看念老的集註,右面這段經文是如來,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,普遍勸導聽聞經法的人應當要專修、要專學。「佛經語」,這一句話說『汝等得佛經語』,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、很廣。因為六道裡頭人身難得,得人身最難,佛法難聞。人的壽命短,得來不容易,得人身可貴之處,就是人間苦多樂少,容易覺悟。諸佛如來教化眾生,以佛的身分,就是應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現佛身而度化之,多半在人間;其他五道大概都是菩薩身分,不現佛身,只有在人間現佛身,所以佛法難聞,遇到佛不容易。我們今天生在這個世間,得人身,佛滅度了,但是佛的遺教還在人間,這是無比珍貴的緣分,也就是說我們有機緣聞到佛法。這個我們都得到了,人身得到了,佛法聽到了。
「佛經語」,這三個字統指如來的教法,也就是三藏十二分教。佛教我們什麼?教我們「背塵合覺」,這是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教學的總綱領。背是背棄,我們今天講放下。塵是五欲六塵,五欲是財色名食睡、貪瞋痴慢疑,這個東西是染污,染污我們身心,障礙我們的自性。有這個東西才有六道輪迴,換句話說,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?從染污來的,沒有染污就沒有六道輪迴。所以這個東西要背棄的,要放棄它。合覺,覺是清淨平等覺,諸佛菩薩所證得的,我們要跟它相應。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可以迷戀世間名聞利養、七情五欲,這個事情萬萬不可。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,都是教我們背塵合覺、捨惡修善。什麼是惡、什麼是善?與五欲六塵相應的就是惡,與戒定慧相應的就是善。這個標準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掌握住,這通指一切法門。
「別則專指彌陀一乘願海、六字洪名之淨土三經。其中第一,即本經也」。這是說得佛經語,專指這部經,這部經無比殊勝。近代爭議的人很多,批評的人很多,這些沒有關係。現在真正修行的人不多、真正護法的人不多。什麼叫真正修行人?真正持戒、修定、開慧的人,這是真正修行人。在本宗,真正能夠落實淨業三福、六和敬、三學六度、普賢十願,這是真正淨宗的念佛人。在這個基礎上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這是彌陀弟子,真正的彌陀弟子;如果不是,那就不是彌陀弟子,甚至於也不是釋迦弟子。自認為是三寶弟子,佛菩薩不承認、鬼神不承認。這些道理、事實真相,我們總得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世間有明眼人,有疑惑向真善知識去請教,聽真善知識開示,這就對了。世間問題我們遇到困難,還要找專家學者,為什麼?他是內行人。那關於經教上有問題,你要找專家學者,聽他們開示。在經典上沒有下過功夫的,沒有認真修行的,他說的話往往不可靠,這是普通的知識。無論世出世間法,關鍵都是在老師,如果老師是真善知識,自己有真誠恭敬心學習,沒有不成就的。世法、佛法世世代代傳人,要靠這些人,這些人少,不多。為什麼?這些人大公無私,這些人有智慧、有大慈悲,憐憫一切苦難眾生,自己做出犧牲奉獻,深入經藏,他才能搞清楚、搞明白。尤其是淨宗法門,這部經、淨宗法門,諸佛如來都說難信易行,雖然很容易修,但是很不容易叫人相信。不相信就不肯修、不認真修,什麼原因?對這個法門了解深度不夠。
一乘願海就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四十八願從哪來的?不是阿彌陀佛自己想出來的,阿彌陀佛從來沒有去想,他只看到了諸佛如來十方剎土六道眾生太苦了,幾乎沒有開悟的機緣,他怎麼能夠脫離六道?所以彌陀在因地,法藏比丘,跟我們的身分一樣,他發了大慈悲心,想拯救這些苦難眾生,讓他們很容易圓成佛道。向他的老師請教,老師也沒有告訴他,只是叫他去參學。你到十方世界諸佛剎土裡面去參觀、去考察、去學習,一切諸佛哪些地方你覺得很好,可取的你就採取,你覺得不好,你就可以捨棄不要它。法藏比丘非常聽話,用五劫的時間,這麼長的時間就是參觀、考察、學習,一切諸佛剎土他一個都沒有漏,統統都去看到了。取人之長,捨人之短,總結就是四十八願。四十八願是他五劫參訪、考察、學習的總結論,結成四十八條,叫四十八願。極樂世界就是從這四十八願裡面出生的,所以極樂世界就是個會集本,會集諸佛剎土裡頭真善美慧,成就圓滿,超過一切諸佛剎土。就是說一切剎土裡面,優點它統統具足,缺點它統統沒有,所以在諸佛剎土當中它獨勝,這個要知道。
四十八願是會集的,極樂世界是會集的,《華嚴經》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會集的。你看他會集五十三位善知識,人家修行的理論、方法、經驗,他統統吸收,成就自己。那要反對會集,就是孤陋寡聞,別人東西你不能學,你只搞你自己一門,別人什麼東西完全不知道,這能辦事嗎?我們跟別人往來,對別人一無所知,行嗎?別人知道我們,我們不知道他,連打仗都是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知彼,要不要去研究他?對他不了解,你就沒有辦法勝過他。這是說會集是第一等聰明智慧。善財會集成就圓滿的後得智。這是早年,我跟方東美先生學佛經哲學,他告訴我的。他說這個不是閉門造車、不是孤陋寡聞,不是一個人胡思亂想,他的每一句話、每一個理念都有理論、有事實做根據,他是真智慧。我們中國老祖宗常說,「讀萬卷書」,下一句是「行萬里路」,為什麼?你要去求證書上講的是真的、是假的,你要去看看,你要去了解它,不能人家說了就相信,這是很容易造成誤會,是你自己失敗不能成就的原因。不能怪別人,怪自己,自己沒有認真去學習。
所以這個地方經文,接著底下一句,『熟思惟之』,「熟思惟之,從聞而思」,你要多想想。「端守不怠,從思起修」。這最重要的,你想通了,你要把你學習的道理,學習的方法、經驗,要用在自己生活上,你得受用了。為什麼?過菩薩的生活。什麼都不明瞭,我過的是六道凡夫的生活;我能把所學的這些經教統統都變成生活、都變成我的思想,我就過佛菩薩的生活,這得受用,這叫真學佛。天天念經、天天拜佛,還過的是六道輪迴凡夫的生活,這個等於沒學。你這個念佛、拜佛,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緣,這一生不能往生,跟佛有緣,要等來生後世。什麼時候能往生?什麼時候把經典教誨統統變成生活、變成我自己的思惟,你這一生決定得生。
真正得受用,本經講三個真實,第一個是「真實之際」,這一句話了不起,不能小看。真實之際是什麼?就是真如本性,換句話說,這部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是真如本性。第二句話說「真實智慧」,第三句話說「真實利益」。我們果然落實了,用在生活上,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,這是你得到的真實利益,確實身心健康,這我們身體得的利益,心裡面沒有煩惱、沒有憂慮,清淨淡然,這是享受,佛菩薩的受用我們得到了,我們跟上了。所以落實到生活上,這叫持戒。身心清淨,喜樂無比,這叫三昧,我們淨宗稱為念佛三昧。智慧開了,那就明心見性,只要真修,它真有可能。
大乘教裡頭佛常常告訴我們,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,就是眼耳鼻舌身對著色聲香味觸法,真正能做到不執著,沒有自私自利、沒有名聞利養、沒有對立、沒有成見,就證阿羅漢果,得第九禪定。無論在家出家,你只要肯修,你就能達到這個境界。如果能放下分別,不但不執著,分別的念頭都沒有,沒有分別,平等心現前。平等性智現前,沒有執著;沒有分別,妙觀察智現前;最高的境界,不起心不動念,不但沒有分別執著,起心動念都沒有,那恭喜你,你成佛了。這什麼境界?無明破了,不起心不動念,無明破了。無明破了就是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。這三種都是真實利益。證得聲聞、緣覺、菩薩定慧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方便有餘土,不是同居土,同居土完全是凡夫。不起心不動念,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。但是極樂世界殊勝、特別,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。
彌陀的願太大了,彌陀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,這個必須深入這部經,你才真正體會得到。這一句名號只要老實念下去,不要懷疑、不要夾雜、不要間斷,老實念下去,煩惱不要去斷自己斷掉了,業障不必去消,到時候自然沒有了。這是什麼原因?名號功德把你的煩惱業障習氣,自自然然在無形當中把它化解了。名號有這麼大的力量,沒人曉得。知道的人不一樣,知道的人對念佛是分秒必爭。古德所說,「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」,覺明妙行菩薩說的。這個話是真的,一點都不假,哪有功夫說閒話!為什麼不老老實實去念佛?坐著念佛,站著念佛,走著念佛,躺在床上還是念佛。
諦閑老和尚教人教得好,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,趕快接著念。他有一個徒弟,在家是做鍋漏匠的,不認識字,人很愚痴,什麼也不懂。出家之後,諦閑法師就教他一句,南無阿彌陀佛,告訴他,你念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再念,將來準定有好處。他也不問什麼好處不好處,反正師父叫我念,我就念。真的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念了三年,你看他往生多自在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。死了還站了三天,等諦閑老和尚給他辦後事。老和尚對他讚歎,他說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識比不上你。弘宗是禪宗大德,演教是講經說法的大法師,不如你!天下叢林寶剎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。這個讚歎一點都不過分。他念了幾年?三年。他的成就在諦閑老和尚心目當中,天下第一人,老和尚看到念佛成佛的,沒有一個人能超過他。他什麼都不會,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一天經沒聽過,在一起共修念佛堂,他一支香也沒念過,他能有那麼大的成就!這就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,三年就薰修成了。他有什麼本事?一句名號,真信不疑,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這就是他的本事,這個本事一般人做不到。這些教訓我們要記住,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。
如果馬雅災難預言是真的,那就是今年十二月二十一號,還有五個月,我們還有時間打閒岔嗎?這五個月的時間要完全學鍋漏匠,了不起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如果還是半信半疑,間斷夾雜,功夫完全破壞了。如果還貪戀名聞利養、還貪戀七情五欲,那你依舊在搞六道輪迴,你出不了。鍋漏匠這個人去我們不遠,抗戰期間時候的人,六十年前,我的上面一輩,說起來大家都知道,做榜樣給我們看。信心不能夠建立,原因是什麼?了解不夠透徹。了解不夠透徹是聞經太少。我們是凡夫,中下根性的人,不是上根,自己要有自知之明,要能守住自己的本分。中下根性,那就要依靠經教,用經教來薰修,把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提升,我們才能成就。
諦閑老和尚給鍋漏匠的供養是一個人家廢棄的破廟,沒有人住的,叫他去在那個裡面住。聽說廟裡頭門都沒有,大門都沒有,也不給他修。他就孤家寡人一個,一身換洗的兩套衣服,什麼也沒有,也不怕人搶、也不怕人偷,一無所有。附近旁邊的有幾個居士,諦閑老和尚的在家皈依徒弟,老和尚囑咐他們每個月送他一點米、送他一點菜,讓他三餐能吃得飽。早餐自己料理,中午有一個老太婆給他燒飯,給他洗衣服。他自己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,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幹,不分晝夜。三年念成功了,往生那個樣子就是成績單,那就是報師恩,老師照顧他。生活非常清苦,記住釋迦牟尼佛入般涅槃之前告訴後人,出家的弟子以戒為師、以苦為師。如果生活過得太舒服、太自在了,你對這個世間有貪戀,你就放不下。那怎麼樣?那是害你,那不是愛你,是害你,讓你在六道永遠搞輪迴,永遠出不去,這個要知道。
我初出家受了戒,我是出家兩年之後才受戒。我一出家教佛學院,教了兩年受戒。受戒完了之後,台北有個居士,他有個別墅在山上,帶我去看,風景非常好,後面還有一個防空洞。這個別墅是日本式的,為什麼建的?戰爭的時候怕美國飛機轟炸,所以後頭是防空洞,躲在這個鄉下偏僻地方。他告訴我,這裡好修行,要供養我,給我做個小精舍。我看了之後,回到台中向老師報告,有這麼回事情。我說老師,我在那裡閉關進修。老師就告訴我,閉關是有條件的,他說你知道,趙州八十猶行腳。為什麼?八十歲了,閉關修行多好,為什麼還行腳?沒開悟。於是老人家告訴我,閉關住山(這個住山就是禁足,住在山上不下山了,禁足)都是大徹大悟之人,他明心見性,不需要再去參學了。閉關實際上向天下人宣布,我已經明心見性,我已經可以做你們老師了,你們有問題到我這來請教。你是不是開悟了?要沒有開悟,你要到處去求學,你怎麼能坐在這不動,那怎麼能成就!一定要依止善知識。住山就是住茅蓬,亦復如是。我這才明瞭,因為當時不知道,看到很多同學,同屆的,受了戒之後,有好幾個都閉關去了,我也很喜歡。結果老師這麼一說,我才完全知道,錯了,完全錯了。閉關那是什麼?不再去求學,那自己在家裡閉門造車,胡思亂想。這都是沒有知識,沒有人告訴我們。從此以後一生,我都不敢講住山閉關,不敢講這句話。為什麼?用古人的標準,我們不具備這個條件,還是要處處參學。
如果精舍,原本佛門的精舍是出家人修行的道場,稱為精舍,精修之舍。那個舍都是小茅蓬。精不是精緻、不是豪華!豪華的居處,像住在宮殿裡面一樣,這能修行嗎?肯定增長你的貪瞋痴慢,那是拖你下地獄的,不是成就你的。成就的是什麼?天天鞭你、天天打你、天天呵斥你,那是真善知識,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。但是供養的人他是好心,他並沒有害我們,他也不知道,我們也不知道,其實我們真的受害了。這都是無知造成的罪過,對修道人影響太大。本來一生可以往生,可以脫離三界六道,這一來又得繼續搞六道輪迴,不曉得搞到哪一生哪一劫,你說多可怕!所以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,一生吃盡苦頭,一生守住樹下一宿,日中一食,沿門托缽,往生圓寂在樹林裡頭,不是在房子裡頭。做給我們看的,我們要懂得他的意思,要向他學習。他做給我們看,我們做給後人看,世世代代把釋迦牟尼佛的好樣子傳下去。
從前出門坐的車,牛車、馬車。現在的交通工具好,住的是洋房,出門有高級轎車,前呼後擁,像做皇上一樣的。這種方式修行,能夠不墮落的,那真正是佛菩薩再來,不是凡人,凡人做不到。可是真正佛菩薩再來,肯不肯這樣做?不肯這樣做。為什麼?不是初學人的好榜樣,佛菩薩不表這個法。佛菩薩表的法一定是苦行,一定是遠離塵勞。居住的環境清淨,聽不到雜音,在古時候的標準,聽不到牛叫的聲音。換句話說,修行人所居住的茅蓬,跟農民家裡一定有一段距離,現在講至少有一里路的距離,他們養的牲口的聲音聽不到。也不能太遠,太遠怎麼?托缽不方便。所以佛門修行人居住的地方,離村落標準是三里路,三、四里,也就是現在講的二公里、三公里,二公里這種距離,一公里是中國的二里,托缽方便。
我們讀經,對佛感恩,最難得的不是他的經教,是他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。佛是用身教,身行言教。三十歲開悟,開悟之後,一生講經教學四十九年。我們沒有在經上看到佛做一次法會,打一個佛七、禪七,沒有過。佛的法會統統是講經,華嚴法會、法華法會,他全是講經。所以世尊是什麼身分我們要搞清楚,是個多元文化的教育家,用現在的話來說,本身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。天天認真教學,一天不止八個小時,不收一分錢學費,來者不拒,去者不留。常隨弟子出家人,經典上有記載,一千二百五十五個人,他們不離開釋迦牟尼佛;臨時來來去去的多,比常隨的多,所以世尊這個團體在三千人以上。來來去去的很多,天天都有新來的,新來的人佛都見,提出一些疑難雜症都要跟他解決,都要教他。喜歡的、感恩的,他有時間,在這個團體裡頭多住幾天、多聽幾天,隨著大家一起學習。
我們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,不但佛教,所有宗教我都勸他們一定要回歸教學,因為每個宗教創教的這些大師,全都是教育家、都是講經的老師。猶太教的摩西,《舊約》裡頭所說的,一生教學二、三十年;穆罕默德,伊斯蘭教的,教學二十七年;耶穌教學三年,被人害死的,他要不是被人害死,我相信,他也是一生教學。所以宗教教育要不能夠恢復,宗教很難再傳下去,人家不相信。你都是做祈禱,祈禱有沒有效?相信的人愈來愈少了。一定要回歸教育,祈禱是可以的,那是附帶的,不是主修的,主修是在講堂,賓主一定要分開。
經教通達明白了,知道為什麼要祈禱,祈禱所根據的理論是什麼,這個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不但經典上有說,現代的科學家也發現了念力的祕密,祈禱就是運用念力解決一些問題。念力的能量很大,對個人可以治療身心各種疾病,這些跟佛經上所說的都相同,所以佛經不迷信,宗教裡頭經典也不是完全迷信,一定要研究,一定要把它搞清楚、搞明白。所以從聞而思,從思起修,如教奉行,這就是把經典教誨落實在生活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這是真正佛的學生、佛的弟子,在社會上是個標準的好人。今天我們對於戒律做不到,在家學佛十善做不到,出家學佛五戒做不到,沙彌十戒做不到,所以佛教衰了。這些東西做不到,人心就壞了;人心要壞了,社會就亂了;社會亂了,災難就起來了,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為什麼兩百年前人修行都能如法,現在人為什麼做不到?有原因,不是沒有原因。最近兩百年,大家把古聖先賢的教誨疏忽了,西方文明進入中國,大家好奇,形成一個錯誤觀念,什麼都是外國好,中國東西沒有用,不學中國東西學外國的,就錯在這裡。現在把自己東西丟乾淨了,前一百年疏忽,傳統的東西還有人講,沒人相信,沒有人肯做;最近這一百年,連講的人都沒有了。一般社會大眾提起傳統文化、提起佛法,非常陌生,不知道這什麼東西,有很重的疑惑,沒有人能夠解釋。所以說,佛是什麼?聽到佛都害怕、排斥。有人告訴我,非洲不知道佛是什麼,有不少的非洲人聽到佛,他們就趕快跑,好像這是一種邪魔,不敢接近。這是我們佛門弟子做得不好,讓大家產生懷疑,沒有把佛的經教講清楚、講明白,我們沒有盡到責任。
我們也遇到很多人問,佛到底是什麼?講什麼?最簡單的,我們每天念三皈依,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能把三皈依講清楚、講明白,問題解決了。佛是二足尊,二是什麼?智慧、福報,足是圓滿。佛是什麼?智慧圓滿了,福報圓滿了。這個你要不要?你不要智慧就愚痴,你不要福報就貧賤。你不要佛,就是你不要智慧也不要福報,我甘願愚痴、甘願貧賤,不就這個意思嗎?學佛是什麼?學智慧,學圓滿的智慧;學福報,我要得圓滿的福報。能不能得到?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,這真能得到。
法是什麼?法是宇宙自然的規則,不是某一個人的學說,不是某一家的學說,不是人建立的,它是自然的。佛一生,所學所教的是什麼?諸法實相。諸法是一切法,一切法的真相,經典所說的,一切法的真相。現在人,哲學是研究真相的,科學也是在尋求真相的,他們最近四百年的努力,跟佛經愈來愈接近,這講宇宙人生真相,宇宙的起源、生命的起源,我從哪裡來的,愈來愈接近,這個好事!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,科學不斷在進步,二、三十年之後,佛教不是宗教,是什麼?高等科學、高等哲學,被這些科學家肯定了。我們一定要把它講清楚、講明白,這個東西用在生活上真得受用,真正體會到真實利益,誰不喜歡?它真能解決問題。今天社會疑難雜症,佛經裡頭統統有解決的理論、方法、經驗,大家不肯學習,天天去找解決的方法,找了幾十年都找不到。我們有緣參加聯合國這些活動,把大乘佛法、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大家,他們很歡喜,當然還是半信半疑,半信半疑也不錯,知道有這個東西。
我們去年得到唐太宗的《群書治要》,這是一個聽眾,也是一個同修,他們找到的。寄給我,我一看這個書如獲至寶,不但中國有救,全世界有救了,立刻將這個書印一萬本。現在這一年多,不止一萬,十萬都不止了,很多地方印。現在迫切需要的是翻成外國文字,我們首先的對象送聯合國,他們天天在找世界和平的理論跟方法,這書上全有。我們可以把這個東西提供給他,有興趣的話,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討論如何化解衝突,促進社會安定,永久和平。每一個人心裡所期望的,有感應,居然這些書能現前,這不可思議。
下面憬興法師說,「端守者,匡邪守正故」。匡是匡正,就是改正。把偏邪改正過來,這叫端守。「盡此一生,端守佛誨」,這你得有信心,你有大智慧、有大福德,你真正相信不疑,像孔老夫子學習的心態。夫子一生,對古聖先賢信而好古,他相信,一點懷疑沒有,他相信古人。古人的東西,不是好的東西傳不下來,誰給他傳?能傳下來的,都是他一生當中的精品,不善的全淘汰掉了,全是精品。在孔子那個時代往上再追溯二千五百年,也就是五千年前,那個時候文字沒發明,雖沒有文字,不能說沒有文化,那個時候文化是靠口傳的。我相信,古聖先賢講的五倫、五常、八德決定不止五千年,印度婆羅門教有一萬三千年的歷史,相信中國不會輸過他們。五倫、五常、八德,我相信,一萬多年前老祖宗傳下來的,真正是精品、是精華,純真無妄。五倫就二十個字,傳十萬年都不會傳錯,父子有親、夫婦有別、君臣有義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,能傳錯嗎?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,這簡單,它不麻煩,而且都能夠做到,家和萬事興,社會和諧、國家和諧、世界和諧。
五常是做人基本的道德概念,仁義禮智信五個字,會傳錯嗎?不會。要想做個人,一定把這五個字做到,這五個字是人的標準,人要沒有這五個字,人跟禽獸沒有兩樣。仁者愛人;義者循理,理是合情、合理、合法,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違犯;禮是禮節,大家都要遵守,社會就有秩序,不會混亂;智是理智,不是感情用事,要用理智來判別;信是講信用,言而有信,不能欺騙人。中國老祖宗的五常就是佛門的五戒,仁,不殺生;義,不偷盜;禮,不淫欲;智,不飲酒;信,不妄語,跟佛家的根本戒完全相同。所以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,立刻被中國人接受,為什麼?根本是一樣。教學的方法,佛是戒定慧三學,戒就是守規矩,定就是清淨平等心,覺就是智慧開了。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,定是開慧的樞紐,戒是得定的方法。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成佛,都走這條路,戒定慧。我們不走這條路,不會成就。這條路,三世諸佛都走,我們找不到另外的新路。淨宗法門是捷徑,是直路不是彎路,但是這裡頭有戒、有定、有慧。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這就是戒、就是定、就是慧,戒定慧三學一念完成,這無比殊勝。
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我們,要「盡此一生,端守佛誨,終無懈怠」,就是『終身不怠』。『尊聖敬善,仁慈博愛』。憬興大師說,「聖通佛僧。善,世出世法,是無上寶,故敬之。此則三寶也」。人要有智慧辨別善惡,什麼是善、什麼是惡。儒家五倫五常、四維八德是善,是性德;佛法裡面,五戒十善、六和六度、十願,這是佛門善的標準。我們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,這是真佛弟子,做一個真正佛的好學生。
今天佛法要興很難,我們這一代人責任特別重,我們是生在關鍵的時代,我們不能復興,佛教就滅亡,永遠不可能再復興。我們把它興起來,佛法就能繼續傳世,這是無量功德,在乎我們的認知,我們犧牲生命在所不惜,一定要把這樁事情做好。從哪裡做起?從持戒做起,決定不能疏忽戒律、不能貪圖享受。世間自私自利、名聞利養、五欲六塵、七情五欲要徹底放下,這個東西是有毒害的,要認識清楚,不要被外表的甜衣蒙蔽了,要曉得它裡面包藏的是要命的,碰不得的。經教是佛法的根本,佛陀在世,我們以佛為師;佛不在世,經典是老師。經典當中,尤其是戒律,只有持戒的人能聽得懂經典,不持戒的人聽經聽不懂。為什麼?持戒的人心清淨,有信心、有恭敬心、有慈悲心,他能聽得懂佛說的是些什麼,沒有誠敬聽不懂。印光大師常說,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,沒有誠敬,佛菩薩給你講,你也聽不懂。這跟世間學問完全不一樣。
那要問,今天到哪裡去找誠敬心的人?沒有真誠恭敬,老師不講,為什麼?講了沒用處,你聽不進去,你不會落實,你還是依你自己妄想、念頭去生活,你不會依佛菩薩教誨,所以教等於白教。這是老師為什麼不講的原因在此地,絕對不是老師不慈悲。老師因材施教,材是什麼?誠敬。有一分誠敬心的,老師就教一分;教兩分,那一分裝不進去,白教了。有十分誠敬心的人,老師教九分,還對不起他,為什麼?他還可以裝一分,你沒教他。古時候老師,完全看學生能接受多少就教多少,不是自己願意不願意,看學生能接受多少,不能接受就到此為止。所以,「仁愛慈悲,博濟眾民,故云仁慈博愛,所謂博愛濟眾也」。仁慈博愛四個字是出在這個經文上,《無量壽經》上的經文。
『當求度世』者,「自度度他,自覺覺他,普令一切眾生永脫虛妄生死。拔斷生死眾惡之本者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也」。這兩句話重要!一生不能違背,要真正修戒定慧。戒定慧不必修多,只要修五戒十善,這是佛門的根本戒。五戒十善真做到,六和六度真正做到,這就是個出家人。無論出家、在家做到了,真正佛弟子;以這個基礎,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,那就是名符其實的彌陀弟子,不容易!真正做到,就像經上所說的,你有三十六位護法神;五戒,每一條戒有五位護戒神,一共二十五位護戒神日夜保護你,你在任何地方,鬼神都不得其便,不能害你,你所住在的地方,不會有大災難。為什麼?持戒是真正有福報的人,中國古人常說,「福人居福地,福地福人居」。能持五戒修十善,這是有福的人,再加上能夠修六和敬、修六波羅蜜,這還得了!這是菩薩。菩薩所在之處,諸佛護念,龍天善神守護。所以我們心要端正,沒有學佛之前,所造的這些惡業認真懺悔,後不再造;發大慈悲心幫助苦難眾生,仁慈博愛,是聖賢心、是菩薩心。這樣自度度他,要把這個當作是我們人生第一個目標,我們到這個世間來,就為這樁事情,可不能把目標搞錯了。我來幹什麼的?我來是念佛求生淨土的。求生淨土是真正永脫生死輪迴,永遠拔除生死眾惡之本,圓滿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,這真的不是假的。
「輪迴六道,貪欲為本」,這要記住,你為什麼會輪迴在六道裡頭?你的貪欲沒斷完,不乾淨。「生死苦海,智為能度」,你沒有智慧,你起心動念都是煩惱習氣。這些我們真的,每天早晚課,早課的用意在哪裡?提醒自己這一天不犯過失;晚課用意是反省、是檢點,我這一天有沒有犯過失。如果有犯,要懺悔,後不再造;要沒有這些過失,都是善的,善,明天還要保持,永久保持下去。這是早晚課精神之所在處,不懂這個道理,早晚課是白做了。早晚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,與佛菩薩不相干,完全是幫助自己、提醒自己,改過自新,勇猛精進,是這個意思。
戒定要看重、苦行要看重。苦行在菩薩法裡頭是大善;那別人供養你享受,那是大害,害你貪戀,引起你的貪欲。引起你的貪欲,就是把你固定在輪迴裡頭,你永遠不能脫離。你說這個對你有好處,還是有害處?你得自己好好去想想。輪迴六道,貪欲為本,貪欲一生,智慧完全沒有了。智慧從清淨平等心生的,你有貪欲,清淨心沒有了,完全被染污了。心被染污了,貢高我慢生起來了,嫉妒障礙也生起來了,平等心失掉了,智慧沒有了。這個時候誰當家做主?煩惱習氣。自以為是,別人勸告你,你聽不下去,你不能接受。這些事,我們在一生當中遇到很多很多。表面上很謙虛、很客氣,向你請教,實際上這是客氣話,不是真的。如果你看到他有缺點,你想提醒他,說出來給他聽,他不但不知道悔改,他怨恨你。你是好意,結果變成冤仇。所以言語態度不能不小心謹慎,不要跟人結冤仇,冤仇宜解不宜結。各人因果各人承當,他能接受的,要說給他聽,不說對不起他;不能接受的,你就不必說,說他,變成冤仇。他喜歡聽好聽的話,不喜歡別人說他過失,這種人非常之多,我們要小心謹慎。
甚至於很多真正是好老師,在課堂裡頭不認真教學,為什麼?是不是老師過失?不是的。老師看看教室裡的學生沒有一個是認真學習的,他要費力氣來講叫白講了;那換句話,乾脆就不講了。不講講什麼?講一些不痛不癢的,讓同學聽起來哈哈大笑,快快樂樂,這一堂課就打發掉了。這些事情,方東美老師告訴我的,六十一年前,所以我想到學校旁聽他的課,他不讓我去。我是真想學一點東西,他叫我每個星期天到他家裡,給我兩個小時,講一部哲學概論,我們一分錢學費沒有繳。這又是什麼?真想學的,真給你講,學校裡學生不想學,就不說了。
以後我親近李老師才懂得這些事情,李老師告訴我們,古人教學,因材施教。那學生不想學,老師還要去上課,那為什麼?為鐘點費,現在人講為工資。他從事這個行業,家裡一家人要靠這個吃飯,那不能不去上課。那上課,學生的目的不好好真學,學生目的在文憑。所以一般講讀書,大概現在中學生是真的讀書,大學生不讀書了,等到畢業拿文憑。所以教授也很合作,考試的時候把題目都告訴你,每一個人分數都很好,文憑拿到了。每個人自己所需求的都得到了,皆大歡喜。老師認真教,他成績不好,他將來畢不了業,學位拿不到,他會恨你。所以老師學聰明了,考試把題目告訴你,你答的分數就很好。這樣的學風,底下一代能有人才出來嗎?這個決定不能怪老師。所以現在學生,對於科學技術他很認真,對於人文這些東西他不在意,他不想學這些東西。為什麼?這些東西不能賺錢。今天學東西,學了馬上可以賺錢,急功好利,都想發財,能嗎?不可能。人有命運,命裡有時終須有,命裡無時莫強求,強求不到!
功名富貴都是命中注定的,不能求。但是聖賢君子,人人可以做得到,成佛、成菩薩也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,這是你能夠求到的。名利富貴是求不到的,可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,真正求,佛也會教你。佛教你,這是真理,純正的方法,教你從哪裡求?從布施。你想發財,你修財布施,布施愈多,你得的財富就愈多,法布施得聰明智慧,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,你要修這三種布施,這三種果報你都能得到。這些與功名富貴不相干,但是你的生活可以改變,真正能享受到,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最高的享受不是大富大貴,而是什麼?你不缺乏。每天三餐飯能吃得飽,衣服可以穿得暖,住的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,就得大自在,身心健康,你快樂無比。今天人講壓力,人生最高的享受,這個人沒有壓力,身沒有壓力,心也沒有壓力。我們也說,常常也說,讀自己喜歡讀的書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這就太難得了!真不容易。一生完全自己做主,不受外面環境干擾,你說這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?真正的福德,學佛、學聖賢可以得到。如果有機緣,確實可以做帝王師,為什麼?你能教人。你有智慧,你有方法,你有經驗,你可以教人,教人是非常快樂的事情。這一生能夠脫離生死輪迴,能夠脫離生死苦海,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到西方世界去作佛、作菩薩,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人生圓滿的目標,可以在這一生當中做到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