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註 (第一一八集) 2012/1/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118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三百九十六面,倒數第三行最後兩個字開始:
「通達甚深微妙法」,這是這首最後的一句,甚深微妙法,「此法即十方佛讚,持名念佛,無上甚深之法」。這個法確實是甚深,真的是無上,即使十方諸佛為我們講解,講無量劫也講不完,所以諸佛常讚歎名號功德不可思議。名號很簡單,人人都會念,為什麼念的利益不相同?有兩種人能得殊勝利益,一種人那是法身菩薩,對名號甚深微妙功德他能理解,他知道,這種人得利益;第二種人,他雖然不知道名號裡頭含藏什麼樣的功德,但是他不懷疑,他能信、能願、真肯念,這樣念下去也就是古德所說的,他暗合道妙,他念念都得到殊勝功德。這是中國古人所謂的,「其愚不可及也」。這個人並不聰明,愚人,但是聰明人也沒法子跟他相比,他所獲得的利益很大。所以最難度的就是中間這一部分,這一部分是佔絕大多數,上智跟下愚都很少,都很難得。諸佛跟這些法身菩薩慈悲到極處,現身說法,幾乎都是以知識分子為主要對象,不厭其煩開無量法門,或是說八萬四千法門,都是代表無量的。知識分子一定是思盡就還源,他想,想到盡頭,沒法子再想了,他就會回頭,回頭是岸,一回頭就見到了,他不到那個時候他不能回頭。
「法藏比丘願法音如佛」,法音是工具,希望有佛這麼良好的工具。「廣宣六度等妙行」,六度是大乘學的,妙法就是執持名號,這個法門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比大乘還要殊勝。「欲令眾生通達此甚深微妙之法」,這底下四句真的是微妙到極處,「心作心是,明自本心,識自本性,皆當成佛度生也」。微妙到極處,這裡頭最難懂的就是這個心,這個字最難懂,這個字要是懂得,其他都解決了。所以大乘教裡古大德有所謂,「若人識得心,大地無寸土」。什麼人能夠識得心?識得心實在講真的大地無寸土,土是物質,物質沒有了,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存在。無寸土用現在的話來說,代表三種現象,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、自然現象,你要真正識得心,三種現象都不可得,沒有了。真是妙!甚深微妙之法。
心作,這句是出自《觀無量壽佛經》,釋迦佛說的「是心是佛」,心是本體,能生能現,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心所生所現的,能生能現的是心,所生所現是我這個身體跟一切萬法,連虛空法界都是心生心現的。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「何期自性能生萬法」,那個自性就是心。所以禪宗裡面稱它作明心見性,明是明瞭,就是認識。我們對這心不明瞭,心到底是什麼不知道,心在哪裡也不知道,心有什麼作用也不知道,對它一無所知,迷了。佛告訴我們,心才是自己的本人,宗門裡面所說的,「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」,就是這個心;一切萬法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,也是這個心。所以「是心作佛」,哪一法沒有心?都有。在有情眾生稱之佛性,在無情眾生稱之法性,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。所以《華嚴經》上說,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」,圓滿一切種智就是成佛。有情成佛,我們能理解,無情成佛,我們很難理解。無情是什麼?我們今天講的無生物、礦物。是不是它真的是無情?不然。
過去佛是隨順我們的知見來說,佛說法依二諦,依俗諦就是隨順我們,我們常識能夠理解、能夠接受的,佛說。第二種隨真諦,真諦我們不能理解,我們不能接受,無情能成佛我們不能接受。給誰說?給法身菩薩說,他們能接受。他們知道遍法界虛空界,找不到一個無情的東西,所有一切現象全都是五蘊成就的。五蘊裡面色是物質現象,受想行識是心理現象。再小的物質現象,小得不能再小,佛家講的極微之微,我們現在看到科學報告,現在研究這個中微子,大概就是佛經上所講的極微之微,發現這個中微子還是五蘊具足,它一點都沒缺。讓我們想到《心經》一開頭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,深般若波羅蜜多,法身菩薩才有;法身之前沒有這個智慧,他沒看到,他無法體會。現在科學家雖然看到,還是無法體會。
今天早晨我到這邊來,我看到一個信息,美國太空總署對於二0一二的災難在闢謠。說這些謠言,他承認很多,但是都沒有科學根據,換句話,叫我們決定不要去相信它。有沒有道理?我們聽了有道理。為什麼?境隨心轉,我們大家的意念都不去想它,這個事情就沒有了,你去想它它就來了。佛說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最簡單的,我們的身體,你想它有病,它怎麼能沒有病?病就出來了,你不想它它就沒病。這個道理學佛的人懂,現代科學家也懂。所以近代的量子學家提出一個口號,叫以心控物,他明白了,為什麼?物質現象是從心想變現出來的。德國的普朗克說物質的基礎是意念,就是念頭,物質是從念頭產生的。我們這個人身體是個物質現象,你老是想它會有病,它怎麼能不生病?特別是負面的,負面的還特別有效,你想它好它未必好,你想它壞它肯定壞,妙在此地!
但是一個正念至少抵得一萬個邪念,正念難得!我們如果沒有正念,很容易被一些冤親債主給毀掉,為什麼?冤親債主天天在咒你,天天傳遞給你負面的信息。我們念佛的人,第一個好念頭就是阿彌陀佛,無論什麼念頭,人家來對我的時候,我都以阿彌陀佛回敬他,不但我們自己不受傷害,對他都有好處。以德報怨,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,這個好的念頭跟性德相應。所以念佛人不管他是有心無心,你問他,他一開口都是阿彌陀佛,你問他什麼,他都合掌回敬你阿彌陀佛,正確。這就是此地講的,「甚深微妙法」。很多人都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他不知道。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,本來是佛,現在要作佛,哪有不成佛的道理!這四個字我們常常放在心上,我們對它理解,我們對它沒有懷疑,這句話能夠保佑我們身心健康、家庭幸福、事業順利,能保佑我們將來決定得生淨土,也能保佑我們這個地球化解災難。為什麼?一切正念裡頭,沒有超過這一個念頭,這一個念頭的功德跟阿彌陀佛相等,平等法!
「明自本心,識自本性」,這兩句就是宗門所說的明心見性,上面是明心,下面這句是見性。見性成佛,這個佛是真佛,不是十法界裡面的相似即佛,他是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裡面的分證即佛,他還沒圓滿,為什麼?習氣還在。這個習氣我們沒有辦法知道,無始無明的習氣,我們連無始無明都不知道,無始無明的習氣當然更不曉得。誰知道無明習氣?法身菩薩他們知道。這個習氣不礙事。執著的習氣礙事,分別的習氣礙事,無明的習氣不礙事,因為它太微細。這個習氣斷盡,法身菩薩成佛了,證得妙覺果位,他不住實報土,他住常寂光,究竟圓滿。
「皆當成佛度生」,這句話要記住,成佛不是自己享受,成佛是為度生。所以法藏發願把度生放在前面,自己成佛放在後頭,說明我為什麼要成佛?是為度眾生。跟四弘誓願一個意思,四弘誓願第一句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最後一句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,總是把眾生苦難擺在我們第一位,沒有把自己;把自己擺在第一位是自私自利,永遠不能成就。把幫助眾生解決苦難放在第一位,自己成佛總是擺在最後位,像地藏菩薩一樣。其實哪一尊佛都是地藏菩薩。地藏是表法的,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,那地獄能空得了嗎?
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成佛了,阿彌陀佛成佛了,盧舍那成佛了,地獄沒有空他為什麼成佛?他們的成佛是自覺覺他圓滿,這叫成佛。覺他圓滿就是自覺圓滿,為什麼?教學的人都知道,教學相長,老師教學生,學生進步,老師同樣也在進步,不可能不進步,彼此雙方都在提升,提升到無明習氣斷盡,那叫成佛,那叫圓滿。斷無始無明習氣是沒有方法的,這個之前有修行的功夫,斷了無明之後叫無功用道,時間到了習氣自然沒有,成佛是這麼個道理。不成佛他也成佛了,他自然成佛,絕對沒有意思我要成佛,不是的,沒有這個念頭,有這個念頭他就墮落。所以我們要有這個願,成佛是為度生,把度生擺在第一。這前面四句發願,這四句你看「求覺他之德」。再看下面一段,「慧超彼岸」:
【智慧廣大深如海。內心清淨絕塵勞。超過無邊惡趣門。速到菩提究竟岸。無明貪瞋皆永無。惑盡過亡三昧力。】
念老的註解,「此下六句,求自覺之德」,我們要幫助別人,自己沒有德、沒有能、沒有智、沒有學,那個願是空的,做不到,所以要學。四弘誓願你看第一願發了,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接著「煩惱無盡誓願斷」。斷煩惱是成就德行跟福報,你沒有德行、你沒有福報你就不能度眾生,所以要有德行、要有福報。有德行、有福報,還得要有智慧、有學問,佛家講的善巧方便。那怎麼辦?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,生生世世都在求學。說前面這首,「求法音宣流」,前面四句。「此六句求智慧如海,直至究竟彼岸」,一直達到究竟彼岸。究竟彼岸是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,彼岸就到了,這個彼岸叫妙覺如來。
下面跟我們解釋般若,「智慧即般若。《智度論》曰」,《大智度論》說的,「般若者,秦言智慧」,般若是梵語,翻成中國的意思是智慧。「一切諸智慧中,最為第一,無上無比無等,更無勝者」。這後頭加這麼幾句,中國智慧裡頭沒有這個意思,但是般若裡頭有,這就是佛經上為什麼還用般若不用智慧。這在五種不翻裡頭叫含多義不翻,它含的意思很多,不是一個意思,所以用音譯再加以講解、解釋。這個智慧不是求來的,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。我們現在迷了,迷了以後智慧變成什麼?變成妄想,妄想也是煩惱。所以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,「煩惱即菩提」,菩提、煩惱是一不是二。煩惱無邊,覺悟了煩惱就變成菩提,迷了菩提就變成煩惱,一樁事情。像水跟波一樣,平的時候叫它做水,起波浪的時候叫它做波,波就是水,水就是波,是一不是二,兩種不同的狀態、不同的作用。我們現在迷了起波浪,變成波,用什麼方法讓它再恢復原狀?要定,定是不動。放下,心就定了,心愈定智慧就愈增長,心不定,沒智慧。研究佛經是知識,不是智慧,孔子所謂是「記問之學」,你記得很多,你了解得不少,你得不到定,得不到定就得不到真正的受用,當然你智慧不能開。
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,一切佛都這麼講,「因戒得定,因定開慧」,你真的搞清楚,你就會非常重視戒律。為什麼?它是開智慧的第一道門檻,你第一道沒走進來,後頭沒指望,只是在門外望望而已,裡面的真相不知道;你看到是局部的,不是全體的,你看到的是表層的,不是深入的,這個道理總要懂。定是什麼?住心一處,不管住在哪一處都行,經上常講無量三昧,不一定住在哪一處。念佛人絕大多數把心住在佛號上,這叫念佛三昧,得定了。我這個心住在《無量壽經》上也行,也得念佛三昧。當然住在這一部佛經,不如住在「南無阿彌陀佛」六字洪名,為什麼?經很大,名只有一句。現在我們懂得這個道理,念頭愈集中力量愈大,愈集中是名號,所以受持名號比受持《無量壽經》厲害,這個不能不知道。我們今天學習,問題實在說都不在外面,問題在自己,我們這句名號沒念得好,沒有產生顯著的效果。什麼原因?信心不定,信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
有個同修告訴我,大概是美國「2012」那個電影看多了,晚上作夢空中掉下來火球,夢這個夢。他看到火球從空中掉下來,他第一個想的什麼?他沒想到阿彌陀佛,還算不錯,人是個孝子,第一個念頭想到爸爸媽媽怎麼辦?要去救他。念頭一起來是避難,如何躲避災難,不是阿彌陀佛。這就說明在關鍵的時候心裡頭不是佛,佛號功夫不得力。我們每個人自己想想,如果我們碰到這個境界,天空中大火球掉下來,我們第一個念頭是什麼?如果第一個念頭是驚慌失措,人就被嚇死了。這個嚇死到哪裡去?大概都到三惡道去了。為什麼?他被嚇死的,驚慌恐怖死的這個不會到三善道,三惡道,你說這多可怕。這是個念佛人,醒過來之後想想,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?沒有想起阿彌陀佛。還算不錯,醒過來還會回頭,有人醒過來還不會回頭。更進一步,緊急的關頭第一聲一定是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會現前,你的災難就會化解,重要!
昨天我還看同學有個報告給我,二0一一年全年所發生的重大災難,這是媒體報導的,媒體統計的,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,災難都嚴重,估計今年跟明年可能比二0一一年還要嚴重。有一些徵象已經看到了,像瘟疫(就是傳染病)已經開始在爆發了。由於土地的染污導致糧食減產,品質不如過去,有可能產生饑荒,這都是科學報告。水污染,我們喝不到乾淨的水,這個問題很嚴重,如果水裡頭還帶著病毒,麻煩就更大。當然最好的方法,應對的方法是科學家給我們講的,「以心控物」。我們在大乘經上讀過,不要說是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阿羅漢以上都有這個能力,用清淨慈悲心來解毒,他有這個能力。我們在學習與分享的時候常常提到,清淨心大幅度的增長了我們防禦的能力,病菌不容易侵犯,醫學裡面講免疫的能力,這大幅度的增長,就是清淨平等心。慈悲心能幫助我們解毒,釋迦牟尼佛降伏魔怨用定功、用慈悲,這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用定功來防禦,就是增長我們免疫能力。清淨心、禪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,慈悲心能夠化解病毒,讓我們在任何環境當中都保持身心的健康,不需要靠醫療,不需要靠藥物。尤其是化學的藥物,負面作用太大,我們要特別小心,要謹慎。
我們再往下看,「又《往生論註》曰:般若者,達如之慧名。其義為,通達於真如之智慧,名為般若」。這個意思就深了,專指通達真如的智慧,這個智慧是自性本具的,不是從外頭求來的,是從禪定裡面出來的,沒有很深的定功,這個智慧不能現前。這個智慧現前就是明心見性,就是法身菩薩,所以這個水平太高了。誰能夠當得起?像惠能大師那樣的人他們能承當,十法界的人都沒辦法,這才是真實智慧。真如就是自性,前面我們學過就是諸法實相。
「又《大乘義章》曰:真心體明,自性無闇,目之為慧」。這標準跟前面相同的,真心體明就是明心,自性無闇不就見性!所以是同一個境界。「其義為,真心本體明現,自性朗然,明顯無暗,稱之為慧」。經論上這些解釋,我們多看、多參考,對這個意思有更深刻的理解,這屬於佛學,這不是學佛。你也能說,甚至於著作等身,你沒有入這個境界。也就是說,這種智慧你沒有能把它變成生活,待人處世之間你沒用上,所以你沒有得到真實利益,這就是佛學。如果學佛,學佛那就不一樣,就像諸佛如來、法身菩薩,完全用在日常生活當中,什麼樣子?就像善財五十三參一樣。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識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,他們的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全是真實智慧,飲食起居統統是般若自然的流露,真得受用。這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最高的享受是般若智慧。真了解、真明白你才嚮往智慧的生活,般若智慧的生活,多自在、多圓滿,帶給你無量的法喜,你永遠離開煩惱,永遠離開不善,這真叫離苦得樂。
下面說「今經」,現在在本經,「於自覺願中,首言智慧者」,自覺願裡頭第一句就講智慧,「以智慧最上故」。大乘佛法求什麼?全求智慧,把自性智慧再發掘出來,自性像個寶藏一樣,裡面有無量智慧。我們要開礦把它開採出來,開採出來它帶的有泥沙,礦石得經過冶煉,冶煉之後就變成純金,你就得受用。用什麼方法冶煉?用戒、用定。我們就知道,戒跟定是開發智慧的手段方法,目的是般若智慧。如果我們說戒定不要,去開發這個智慧,這個智慧是世間人所說的博學多聞,稱它作什麼?知識,不是智慧。沒有戒定,智慧就變成知識,也很不錯了。但是不能離苦得樂,沒有辦法享受,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得不到,只有智慧才得到。所以智慧解決問題全面的,沒後遺症,知識不然,它有侷限,而且有後遺症。
「又佛法大海,智為能度故」,這大乘經上常說的,把佛法比喻大海,稱法海。在大海裡面能得大自在的就是智慧,佛與法身菩薩。「如《漢譯》曰:檀施調伏意,戒忍及精進。如是三昧定,智慧為上最」。漢譯的把六度全包進去,檀施是布施,布施能調伏意,這個意是什麼?貪。世間人的煩惱習氣無量無邊,歸納到最後一個字就是貪,所以把它擺在第一,貪瞋痴它排名第一,最難斷!但是這個東西要不斷,不能出六道,不但不能出六道,不能出三途。貪心、貪戀那個念頭,你一定要知道它的果報是什麼?餓鬼。貪心重的人,沒有一個不到鬼道去,他跟鬼道相應;瞋恚心重的人、嫉妒心重的人,這肯定到地獄去。愚痴,我們講糊塗,這個人邪正、是非、善惡都沒有能力辨別,叫不知好歹,這種人多半墮畜生。畜生愚痴,牠還帶著愚痴的習氣。接著講的持戒、忍辱、精進,三昧是禪定,最後講智慧,智慧為最上。
六度次第不能夠亂,為什麼?後後深於前前,有布施的人不一定有戒,有戒的人一定有布施;有忍辱的人一定有施、有戒,不一定有精進、有定慧,後面比前面深。好像蓋樓房一樣六層,最高的一層一定具足下頭五層,不具足它蓋不上去。布施是第一層,持戒是第二層,有二層未必有三層、有四層,有四層一定有下面三層。智慧最為上,這是大乘菩薩心。菩薩心存六度,喜歡做這些事情,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,與六波羅蜜相應,這是菩薩,念茲在茲。與平等心相應的是佛,這是前面跟諸位介紹過的,平等是什麼?平等是沒有分別。不但沒有分別,還沒有起心動念,真平等!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,相似的平等,很像平等的樣子,不是真的。所以十法界裡面的菩薩、佛是相似平等,起心動念放下,他就不住十法界,住一真法界,生實報莊嚴土,永遠脫離十法界。
「《嘉祥疏》曰:明五度為行」,明是明瞭,說明前面五度是行,「不能出離生死」,修好了,三善道的福報。「要須智慧達解本原,方皆過出」,過是超過,出是出離六道輪迴跟十法界,「故云最上也」。所以一定要曉得,修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,都不能夠出六道輪迴。禪定生色界天、無色界天,一定要開智慧,智慧開了才能夠出離六道。那般若怎麼個修法?就在前面五種,布施不著布施的相,心裡頭有定有慧,持戒不著持戒的相,忍辱、精進都能夠不著相。大乘經裡頭常說「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,要知道離相,不能執著。六波羅蜜要做,著相是世間的福報,不著相是出世間的功德。所以功德跟福德在事上是一樣的,你看不出來,用心完全不一樣;一個是迷的心,一個是覺的心,一個是著相求福的心,一個是完全沒有的心。六波羅蜜裡頭要會用,用在起心動念,用在言語造作,用在穿衣吃飯,沒有離開我們生活。穿衣吃飯裡面有施捨,穿衣吃飯裡頭有戒律,穿衣吃飯裡頭有忍辱、有精進、有禪定、有般若。諸位同修,細細去想、細細去觀察,我們學了要用在生活上才快樂,真學到了!學了這個東西用不上,還是個凡夫,不是菩薩。宗門常常提醒學人「會麼?」這兩個字其味無窮,你會嗎?這個樣子我們才能夠深入經藏,不是只學文字,真正深入經藏,真得受用。
「又從上引《大乘義章》,可見智慧,即真心體明,自性無闇。故知正當智慧深廣如海時,其內心亦必清淨」,心清淨,「無惡無過」,沒有惡念,沒有過失。「離垢離染」,垢是不乾淨,染是染污,離垢是遠離煩惱,離染是永遠離開外來的影響,影響就是染污。「絕諸塵勞」,塵勞是煩惱的總代名詞,統統遠離了。故云『內心清淨絕塵勞』,你想想看,這是不是破迷開悟、離苦得樂!我們如果要學會,就在現前、就在生活當中,你多快樂,你多自在、多幸福,自己知道這一生決定往生、決定成佛。外面傳說世界災難,我們一笑了之,一絲毫不受影響,起心動念是阿彌陀佛,言語造作也是阿彌陀佛,念念不離阿彌陀佛,我們就真得受用,這個受用無與倫比。為什麼?你得到的是極樂世界,你親近的是阿彌陀佛,佛中之王,純善的淨土。
「如《心經》云: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度一切苦厄」。這個意思就深,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?萬法皆空。如果只看到萬法皆空,那是阿羅漢、辟支佛;從萬法皆空裡頭,又看到萬法皆如,就是菩薩。萬法皆空、萬法皆如,性如其相、相如其性,理如其事、事如其理,這是菩薩,這不是二乘,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。彌陀淨土為什麼叫做極樂世界?這裡頭的居民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,就是照見五蘊皆空,照見萬法皆如。同居土、方便土是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他們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跟法身菩薩平等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,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得到。你說還有哪一法比這個更殊勝的?找不到了。
我們雖然天天在薰習,還是敵不過煩惱習氣,為什麼?煩惱習氣是無量劫薰習成的,我們學佛才多久?所以我們功夫不得力,這自然的,不稀奇,正常的。怎麼辦?加功用行,我們勇猛精進,希望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這個善根薰習成功,能夠抵得住無始的煩惱習氣,我們往生就沒障礙;往生不了是煩惱習氣在作祟,不能不知道。除正修之外還得要助緣,助緣不能夠輕視,助緣是什麼?不該我管的絕不要去管,不要去找事,隨緣而不攀緣。該我管的事,我把事情管好,不要放在心上,心上是阿彌陀佛就對了,心上不是阿彌陀佛你就錯了,這是助緣。
凡事都有因果,很多宗教裡頭,包括伊斯蘭教都講,「凡事皆是前定」,伊斯蘭教講是真主定的,一般宗教是講神定的。佛教不是的,佛教講是什麼?你的業力定的,是你自己造作的。過去我們在迷沒覺悟,所以想錯了、看錯了、做錯了。現在學佛明白了,明白就要回頭,回頭是岸,我不能再做錯。雖然心裡想回頭,不想做錯,可是總是回不了頭來,還是繼續做錯,做錯又後悔,這都是不懂方法。後悔有什麼用?後悔無濟於事,只是煩惱裡又加一層煩惱。那怎麼辦?念阿彌陀佛,別後悔,念阿彌陀佛。後悔是錯誤的,念阿彌陀佛是對的。為什麼?阿彌陀佛念熟了,業障自然消,真的不是假的,煩惱自然不見。這個法門不要斷煩惱、不要消業障,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部都代替了,成就你念佛的功德,成就往生的功德,業障自然消,煩惱自然斷。這個法門到哪裡去找?找不到!不能不知道,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遇到了不要輕易放過。
這一生要成功,最好大家發願在今年年底一定完成。只要完成到功夫成片,念佛功夫成就了,不是最高的,最低的。我心裡頭真有佛,什麼狀況之下,第一個念頭是阿彌陀佛,這就成功,你就真有把握。再大的災難降臨,心是定的,不驚不怖,永遠保持清淨、平等、穩定,這個重要。心要穩定,不為任何境界所轉,什麼境界現前都沒事,都要想到這句阿彌陀佛。真的像念佛堂堂主所說的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才能往生。如果對身心世界還有留戀,那就是麻煩,最後一念想錯了,留戀別的事情去了,你就又到輪迴裡頭來了,很快,一念之間,就在最後一念。
我們如何保證我們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?你往生極樂世界就得到了保證。所以問題是能不能放下。千言萬語勸我們放下,告訴我們事實真相,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,佛法也不是真的。《金剛經》上說得那麼清楚,「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」,佛法都得要丟掉!佛法教我們明瞭事實真相,事實真相明瞭了,你還要它幹什麼?事實真相明白之後,這個佛法就留給後人,自己不要了。自己要了就是累贅、就是麻煩,就是六道輪迴的根,一定要把這根拔掉。正在學習的時候,這個東西我需要它,絕無貪戀。明白這個道理,最重要要做到,光是明白不管用,要真正做到,一切時、一切處保持阿彌陀佛的念頭。
我們把念老這個註解念一遍,「絕者,斷也,滅也,徹無也」,就徹底的沒有了,這絕的意思。「塵勞者,煩惱也」,是煩惱的代名詞。「因貪瞋等煩惱,如塵垢蔽覆真性,勞亂身心」,勞是對身講的,亂是對心說的,你的心很亂,你的身體很勞苦,所以叫塵勞。「如上智慧深廣,清淨絕塵,故超越無邊無數畜鬼地獄之門,不墮三惡道」,故云『超過無邊惡趣門』。貪瞋痴我們同學都很熟悉,這個東西是我們無始劫來在六道輪迴的根。學佛千萬不要學錯,怎麼叫學錯?貪瞋痴還有,他換了對象,對世法不貪就貪佛法,就糟了,還是餓鬼道。不過在餓鬼道裡頭少受一點苦,因為你貪的是善法,不是惡法。貪就注定是餓鬼,鬼裡頭有有福報的,也有沒有福報的,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所以佛教導我們,第一個是不讓我們墮三惡道。真正不墮三惡道只有求生極樂世界,永遠跟三惡道斷絕,故云「超過無邊惡趣門」。
三惡道真的沒有邊際,造作貪瞋痴慢的人,你說有多少?全是三惡道裡面的人。我們要很冷靜去反省,我有沒有造這個業?我要造了這個業,就不能沒有這個果報,果報就肯定有。知道三惡道苦,我們趕快回頭還來得及。經教、祖師大德,我也常常提醒同學,只要我們一口氣還在,回頭還來得及;這一口氣斷了,回頭來不及了。等別人幫助我們中陰超度,沒有把握。中陰可以超度,總在遇緣不同,我們能遇到這麼好的緣分嗎?不見得!我們跟別人做助緣是好事,自己一定要想到,我自己一定要能做得了主,我能去得了極樂世界,到時候有人幫助好,沒有人幫助也沒有關係。這種念佛往生的人也不在少數,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的就十幾個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洛杉磯一個老太太,兒子在美國念書,畢業之後在美國工作,在美國結婚成家,生了小孩,把母親從台灣接到美國,照顧小孩、幫忙家事。好,美國請工人請不起,母親就幫助兒子照顧孫子。孫子四、五歲了可以上幼兒園,一家就四口,夫妻兩個都上班,小孩送到學校去,晚上下班把小孩接回來,家裡就一個老人,就他母親。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,緣殊勝,抓住機會就念佛。她念佛,家裡人不知道,你想想看,兒子、媳婦粗心。這一天她往生,往生肯定是預知時至,她沒有告訴任何人。怎麼知道她預知時至?她把遺囑寫出來了,不但遺囑寫出來,兒子、媳婦、孫子的孝服,她都把它做好了,都是沒有人看見的。往生的這一天,她是坐著往生的,在床上打坐坐著往生。早晨起來老太太燒早飯,這一天老太太沒起來,沒燒早飯。外國老人的房間門是不鎖的,他們門一打開,看到老太太坐在床上,盤腿坐在床上,叫她也不答應,走到邊上看,擺在面前遺囑的一封信,給她兒子、媳婦的。旁邊看她做的孝服,兒子的孝服、媳婦的孝服、孫子孝服都擺在旁邊,她走了。這個很厲害,臨走用不著別人幫忙,乾乾淨淨、清清楚楚沒人打攪。她是晚上走的,早晨才被人發現,晚上什麼時候走的沒人知道。這是念佛人的好榜樣!我相信她兒子把她接到美國去,這是她最好的增上緣,等於閉關一樣,白天的時間全是自己的。在外國出門,沒有車就非常不方便,如果再不接電話,真的叫閉關,多清淨!
所以緣抓住沒有一個不成功的。每個人不是沒有緣,有緣,就是你自己沒有能掌控到。為什麼?真正成就,三寶加持你,三寶加持就是阿彌陀佛準備接引你往生,他怎麼能不照顧!怎麼能不幫助!哪有這種道理!怎樣才能把緣掌握住?放下就抓住了,放不下抓不住,所以放下比什麼都重要。這個世界不值得貪戀,這個世界真苦,不是假的,貧窮的人苦,富貴的人也苦。我們自己沒有富貴,但是跟富貴人接觸的不少,觀察這些富貴人都苦。佛經把這個世間比喻作苦海無邊,般若能度。般若裡頭,無比殊勝的般若,就是念阿彌陀佛。很多人不知道。你要真的知道抓住這個法門,你這一生永遠脫離六道輪迴、脫離十法界,你這一生圓滿成佛了。機會在面前,錯過了很不容易再遇到。
我們接著往下看,「並迅速達到菩提之究竟彼岸」,究竟是妙覺果位,究竟是常寂光淨土。下面念老給我們解釋,菩提是梵語,翻成中文是覺的意思。「菩提究竟岸,即究竟覺」,圓滿的覺悟,這是究竟的覺悟,沒有一樣你不覺。世人所說的,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就是究竟覺的意思,是誰?是自己不是別人。這兩句話受過科學洗禮的人都不承認,他們理念當中,決定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是無所不知、無所不能,這不可能。佛說是你自己,不承認,那佛說錯了,他不承認,他不能接受,所以他就成不了佛。你承不承認?你接不接受?誰承認、誰接受他真有智慧,他這一生可以作佛,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為什麼?自性覺。這個覺不是學得來的,你以為東西我一定要學,我不學就不會,那就做不到了,科學家從這個角度去看的。佛法是另一個角度去看,不要學,智慧是自性本來具足,無量無邊、無數無盡。智慧如此,德能亦如此,相好亦如此,沒有一樣不是。如果自性沒有,它怎麼能變現出來?不懂,不懂你去玩萬花筒你就會懂了。
我們這個人身體就是個萬花筒,起心動念就是在轉,這萬花筒在轉,你看你裡頭多少妄想、多少現相,永遠沒有止境。這個東西你相信,你慢慢再想,萬花筒跟宇宙一個樣的,一個道理,跟我們人身體一個道理。然後我們才會想到,佛菩薩說這東西真的,不是假的,有道理不迷信。尤其佛教確實它有科學精神,為什麼?它要叫你求證,佛菩薩講的東西你聽懂了不算,你把它證明這是你的,那才算數。所以佛菩薩不是叫我們信他,是教我們信自,自他不二,他教你證這個,這就是科學精神,所以它不同於宗教。宗教一定要相信神,神是主宰,你跟神不能平等。佛法不是的,佛法全是自己,講到最後統統歸自性,統統歸自心,全部要自己負責,各人因果各人承當。「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」,跟老祖宗所說的,「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」,是一個道理。
「《三藏法數》曰: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」,終極就是圓滿、到底,再就沒有了。「謂能覺了染心之源」,我們現在有煩惱習氣,根源在哪裡,真知道,真把它找出來了。「究竟終窮,同於本覺,故名究竟覺」。煩惱的根源是在本覺,本覺怎麼變成煩惱?一念不覺,煩惱從本覺裡頭生起來的。迷了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,六道三途、十法界就是本覺起的作用,起的是負面的作用,就是迷的作用。正面的作用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就是極樂世界,這正面作用,是一不是二。你一回頭就覺了,覺悟就叫成佛,不覺就叫凡夫,凡夫跟佛是一不是二,是覺迷兩個不同的名號,凡夫一回頭就覺,就成佛。所以心是心作,心本來是覺的,不覺是妄心,一覺之後妄心就沒有了,就不見,妄心不見了真心就現前。所以佛說本來是佛,這個話不是騙人的,不是讚歎、恭維你,不是的,本來就是,一念迷你墮落在凡夫,一念覺你就回頭了。心是心作是講理論。眾生跟佛從哪來的?佛怎麼會變成眾生?眾生怎麼會變成佛?道理搞清楚之後,要教你轉過頭來你就回來了。所以究竟覺!
「是為菩薩大行圓滿,究竟至極之覺,即成佛之位」。這個佛是妙覺如來,真正的無上正等正覺。通常無上正等正覺在《華嚴經》上,圓教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都可以稱無上正等正覺。但他不是究竟的,天台大師說得好,他是分證的,習氣沒斷。習氣斷盡了,妙覺那是究竟無上正等正覺,這是圓滿的位次。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