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二七四集) 2012/4/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37-0274
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六百一十三頁倒數第二行,最後一句:
「十乘之理觀,能發九境之魔事。以五蘊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」,這是引用天台大師《摩訶止觀》裡面一段話。十種理觀我們學過了,觀什麼?所觀的就是這十種境界。十種境界裡面,「由觀陰入」,然後發生下面所講的九種境界,九種境界不出五陰六入,所以一共有十種,這個十二入就是十二處。若論下面的九個境界,「互發不定」,所以它沒有次第,不一定什麼境界出現,我們就用什麼方法來對治。十種理觀是對治的方法,對治這十種境界。理觀是有次第的,但是這十種境界沒有次第,什麼時候會爆發什麼境界沒次第。
「當知陰境常自現前,若發不發,恆得為觀」,這句話是教我們時時刻刻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。《心經》上講得很好,「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」。如果真照見五蘊皆空,十種理觀圓滿了,這九種魔境都沒有了,九種魔境全沒有了,問題就是我們沒有這個智慧、沒有這個能力照見五蘊皆空。可是我們今天對於五蘊皆空,五蘊跟十二入是一樣的事情、一回事情,五蘊是色受想行識。
總而言之,像前面第一觀,觀不思議境界,不思議境界裡頭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,色、心。色,今天講的物質;心,今天講的信息、能量,這科學的名詞。近代這些物理學家發現的念力,經上講得很清楚,三千年前說的,色由心生,色,色從心生的,所以全體是心,這句話講得好!遍法界虛空界是什麼東西?就是自己的心、自己的念頭。這個話被今天科學家發現了,非常了不起。遍法界虛空界,佛在經上常說,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。《華嚴經》告訴我們,宇宙,全宇宙一切萬法是「唯心所現,唯識所變」。唯心所現的是實報莊嚴土,心現的;唯識所變的是十法界,十法界是識變的。識怎麼能變?因為有心現,心要不現,識就沒東西變了。所以心是第一義,識是第二義。心能現能生,心沒有形相,不是物質現象,也不是意念。意念不是心,意念現在叫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離念,沒有念頭,有念頭是妄心,不是真心,真心也不是自然現象,所以真心決定找不到。
眼耳鼻舌身,這五識,五根、五識,接觸的對象是色聲香味觸,這是物質現象。意念,第六意識、第七識能緣,它們可以緣到,前五識緣不到。可是心雖然什麼都不是,它能現,能現自然現象,能現心理現象跟物理現象,它統統能現,所以你不能說它無,它非常靈活。什麼時候現?眾生有感它就現、它就應,感應,有感它就應。它在哪裡?它無處不在、無時不在。為什麼你沒有辦法找到它?因為它不是三種現象,你就找不到。怎樣才能找到?大乘經裡面佛說得很好,「唯證方知」。用什麼方法證?放下就是,你只要不用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你就見到了。你有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這個東西是障礙,障礙你見性;不是障礙別的,障礙你明心見性,這三樣東西除掉了就明心見性。
所以科學家他們今天達到的境界,這佛經上有說過,釋迦牟尼佛非常高明,講過了,就是我們用八識去觀察宇宙它是有極限的、有侷限的,它不是萬能的。你看前面五識只能觀察到物質現象,精神現象觀察不到,精神現象要第六識、第七識,第六識的分別,第七識的執著。分別執著是心法,起心動念都是心法,起心動念阿賴耶知道。所以就是說,我們用第六識只能達到極限阿賴耶,你能夠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,見不到自性,這是對內;對外,你能觀察到全宇宙。八識能力真不小,這是統統在妄心的範圍,它變,阿賴耶能變,十法界所變,所以它的能力能見到十法界,就是見不到自性。
今天科學家應當是用數學推演,有此可能,然後再用精密的儀器去觀察,做實驗。物質真搞清楚了,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,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些科學家。物質是什麼?佛在經上告訴我們,佛用分析的方法,科學家也用這個方法,這個方法是相同的。佛分析的方法,微塵,舉一粒微塵,這微塵多大?叫牛毛塵。牛毛,它在毛端上,這一塵在毛端上,不會掉下來,這一粒塵在毛端上非常穩,不管怎麼動搖它都不會掉下來。這很小的塵,眼睛好的人可以看見。這一粒微塵把它分,分成七分,這七分之一是羊毛塵。羊毛比牛毛細,在羊毛尖端上它能站得住腳。羊毛塵再分成七分,七分之一叫兔毛塵,兔毛就更細了。兔毛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塵,這不好懂了,這個我們的肉眼全看不見。水,其實水的密度不大,水裡頭有空隙,這一粒塵在水裡面空隙鑽來鑽去沒有障礙。水塵再分,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塵,就是金屬,金銀銅鐵錫,金屬。金屬的密度很大,但是還是有空隙,在高度顯微鏡去看,它還是有空隙,這一粒塵在金屬那個空檔裡面通過沒障礙,這很小的。金塵再分成七分之一叫微塵。所以佛家講微塵,不是一般我們講的這個塵土,不是的,這個微塵,佛說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見。這一粒微塵是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原子?這個不得而知,但是總是兩種都用分析方法。
微塵還能分,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,大概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基本粒子、夸克這一類的。這個東西還可以分,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,佛說不能再分了,再分就沒有了,再分就空了,今天科學家達到這個境界。那極微之微是什麼?應該是三十年前科學家發現的微中子。微中子多大?科學家告訴我們,一百億個微中子,它的體積等於一個電子,就是原子裡頭圍繞原子核轉的那個電子,等於這一個電子。這個東西再分沒有了,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一樣,沒有了。物質現象沒有了,分出來是什麼東西?是念頭的波動。這才真正了解物質從哪來的,物質從念頭來的,從心想生的。德國科學家普朗克,愛因斯坦的老師,他一生就搞這個,物質到底是什麼搞清楚了,在報告上給我們大家說,根據他研究觀察得到的結論,世間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,物質是假的,不是真的,物質的基礎是念頭,這他得出的結論。
所以最近三十年的科學家提出「以心控物」,心就是念頭,能控制物質現象。為什麼?物質現象是念頭生的,所以念頭可以控制物質現象。頭一個人的身體,身體是物質現象,身體得病了,病是什麼?這個物質現象產生了病態,不正常了,用意念可以讓它恢復正常、恢復健康,不需要醫藥、醫療,這個實驗成功了。這麼多年來,他們蒐集了許許多多證據。重病患,像癌症這些,沒法子治的,他們去找,有些病人他自己會好,沒有醫療自己就好,找這些人,問他怎麼好的。這些人多半都是有宗教信仰的。醫生宣布了,你存活的期間只有一、二個月,他對於生命絕望了,等於是宣判死刑,絕望了。他什麼都不想了,他想上帝、想天堂,希望上帝帶他到天堂去,一天到晚想這個,做禱告,沒有想身體,也沒有想病。二、三個月之後,想了二、三個月之後再去檢查,他的癌症沒有了,證明就是這個念力管用。他們找了幾千個例子。
所以念佛的人,如果我們有病,可以用這個方法。我們把身體忘掉,不要想身體、不要想病,也不要想好,也不要想不好,你想好與不好,都是讓那個病毒細胞你去養它,這不是辦法。根本不要理它,專門想阿彌陀佛,專門想極樂世界,想上二、三個月再檢查,病沒有了。一個道理!原理是什麼?原理是物質現象是念頭變現出來的。這個物質現象產生病態是我們不正常的念頭,就是貪瞋痴慢疑、怨恨惱怒煩這些念頭造成的疾病,現在我這些東西統統不想了,我專想阿彌陀佛、專念阿彌陀佛。劉素雲不就是這麼好的嗎?這是很好的例子擺在那裡。得紅斑狼瘡,醫生告訴她,不是一個月、兩個月,不是,妳隨時有死亡的可能,這樣告訴她的。她既然被他宣布了,她也就不想了。她也不怕死,反正人總歸要死。根本不想身體,根本不想病,每天聽《無量壽經》十個小時,聽完經之後就念阿彌陀佛。她什麼都不想,三個月之後檢查全沒有了,連疤痕都沒有。醫生感覺到奇蹟,紅斑狼瘡是有好的,但是疤沒有辦法去掉,一生去不掉疤痕,妳怎麼連疤痕都沒有?
所以這個就是念頭,念頭是宇宙的主宰。地球上這麼多災難,地球上的居民如果一心向善,這災難都能化解。《楞嚴經》上告訴我們,貪婪感應的是水災,海水上升、江河氾濫是貪婪所感得的。瞋恚感的是火災,火山爆發、地球溫度上升,瞋恚。愚痴感的是風災,颶風、颱風、龍捲風這一類的災難,愚痴所感的。傲慢感得的是地震。懷疑,懷疑是對自己個人來講,免疫能力崩潰掉了,信心沒有了;對外面,山崩地陷,高山會塌下來,大地會沉到海底,這是什麼?懷疑。貪瞋痴慢疑,對自己身體來講是自己五臟六腑病源、病根,對居住環境來講是災難的根源,這都不善的念頭。所以把這個念頭統統轉變過來,我再不想這些了,轉過來,不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傲慢、不懷疑,這些災難都沒有了。我們要求別人難,別人不相信,所以從自己,自己至少對身體保健,得到非常良好的效果,這是學佛的好處、念佛的好處;對我們居住的環境,不會有災難發生,你的小環境不會有災難發生。
當然我們選擇居處,也要懂得選擇居住的地方地勢比較高。科學家告訴我們,海水上升,南北極的冰融化了,海水上升五十米。如果我們住在這個地區,海拔兩百米以上大概沒有問題,但是如果靠海比較麻煩,靠海什麼?海嘯,海嘯麻煩!科學家警告我們,如果地球上海底超級火山爆發,會引發多高的海嘯?一千米。那換句話說,海拔一千米在沿海地帶都不安全,要一千米以上,最好兩千米、一千五百米,這沒有問題。都淹沒了,它那是個小島。這是些常識。科學家還告訴我們,像太平洋中心,這樣的火山爆發,引發一千米的海嘯。這個海嘯推到大陸海岸一定會減輕,減一半五百米,再減一半二百五十米,再減一半一百多米,一百多米都不得了,日本上一次海嘯十米。最近這幾天,他們內閣府,就是總理衙門發出來的信息,告訴人民,怕的是最近會有九級以上的大地震,會引發,他們計算的,大概三十四米的海嘯,那就非常嚴重了,要大家趕快做準備,防範這災難的準備。海嘯太可怕了!上一次日本大地震,我們這有個光碟,是新聞發布的,統統集在一起,那個鏡頭是飛機從空中照下來的,比美國那個「2012」,那是演的電影,比那個更可怕。所以我們如果有觀世音菩薩這個本事,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什麼災難都沒有了,「度一切苦厄」,都沒有了。這個話是真的,今天科學家給我們證明了,不是假的是真的,這佛法管用,佛法是科學。
這個地方說的,「陰境」,五陰。我們講八苦,生老病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,後頭五陰熾盛,那就是陰苦,五陰熾盛。教我們觀五陰。陰境能生煩惱,前面七個是煩惱,生老病死、愛別離、求不得、怨憎會,那是煩惱。從哪來的?五陰熾盛來的。五陰是能生,煩惱是所生。這裡一共給我們講十個境界,這十個境界互相發起,互發,輾轉相生,互相發起。譬如你觀病境,生病了,可能這裡頭帶給你煩惱,或者帶給你其他境界。
我們現在看正文,第一個「陰境」,陰是覆蓋的意思,蓋什麼?把你的智慧蓋住了、障礙住了,覆蓋就是障礙。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,五陰,也叫五蘊,蘊是積聚的意思。「若言覆蓋一切善法,此就因得名」,這五樣東西障礙一切善法;「若言積聚無量生死」,這是就果上得名。為什麼叫五蘊?為什麼叫五陰?因果不同,從因上叫五陰,從果上叫五蘊。這五樣讓你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,沒完沒了,這個東西麻煩!「十境以陰居初」,這有兩個意思,為什麼把它擺在最前面?第一個意思是「現前」,第二個意思是「依經」。「現前者,謂人受一期果報之身,即是五陰」。這一期是什麼?從生到死你這一生,你這一生是五陰身。「五陰重擔,常自現前,是故初觀」,教你從這觀起,就是觀你的身心,你要了解它的真相。是故初觀,把它擺在第一。第二依經,經是《大品般若》,經云:「聲聞依四念處行道,五陰即四念處所觀之境。又經中凡列法門,無不以五陰為首,是故初觀」,這經上告訴我們。「此且就五陰通總而言」,就是照見五蘊皆空。
我們講四念處,前面說過,四念處是智慧,章嘉大師給我講的看破,四念處是看破。第一個教你「觀身不淨」,這個觀不是很深,觀世音菩薩那個觀是很深、很徹底。這個地方只教我們觀身不淨,不乾淨,目的在哪裡?目的教我們不要執著這個身體,不要過分愛惜這個身體,它不是個好東西,為什麼?這是我們的業報身。我們過去造的什麼業?不淨、不清淨的業,得到這個不清淨的身。六道統統都一樣,沒有例外的,你在六道裡頭受生,六道是染污、是穢土,四聖法界才是淨土。什麼東西染污?執著就是染污,執著就是見思煩惱。所有一切眾生都把身誤認為是我,這是很大錯誤,叫身見,五種見惑裡頭頭一個,身見。身不是我,身要是我,這身死了我也死了,我死了誰去投胎?我們求往生,這身死了誰往生?所以知道身有生死,我沒有生死。我在哪裡?現在我暫時住在這個身體上。所以身體是我所有,不是我,跟衣服一樣,衣服是我所有的,衣服不是我。這個觀念要搞正,身不是我,身是我所有的,我們在六道隨著自己的業力,不知道換了多少身體。所以身的生死是個很平常的現象,不必很重視。世間人不知道,對身體的貪戀造成許許多多的罪業。
所以佛法裡頭,第一個就教破身見,身見沒有破,學佛都在門外,沒進門。破身見這個課程,是幾年級修的?小學一年級的課程。《華嚴經》菩薩五十一個階級,十信是小學,十住是中學,十行好比是高中,十迴向好比是大學,十地好比是研究所,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好懂,破身見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、功課。第一個「身見」,五種見惑都要破,你才能升二年級。第二種,「邊見」,邊見就是對立、二邊。邊見破了,對立就沒有了。為什麼要破邊見?因為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,一體就沒有對立。我們這一個身體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不會對立,眼睛不會跟耳朵對立,耳朵不會跟鼻子對立,各人有各人的工作,互相不妨礙,所以宇宙是和諧的。我們今天跟人對立、跟事對立、跟萬物對立,錯了,完全錯了,和諧沒有了!再其次,成見,我們都常說某人成見很深,成見是什麼?自以為是。這五種見惑裡頭,成見分為兩個,一個是因上的成見,一個是果上的成見,全是錯誤的,因上的成見叫「戒取見」,果上的成見叫「見取見」。不屬於前面這四大類的一切錯誤的見解,合在一起叫「邪見」。
這個東西統統都斷盡了,證十信裡面的初信位菩薩。雖然這是最低的一個級別,但是他是聖人,他不是凡夫,三種不退他證到了一種,位不退,他永遠不會退到凡夫,他是聖人。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,他絕對不墮三惡道,他有這個能力,決定不墮三惡道。而且保證他在六道裡頭只有天上、人間,天上人間七次往返,必定成阿羅漢果,小乘阿羅漢;大乘,大乘七信位的菩薩。你看他初信是一年級,他到七年級,正是天上人間七番生死,到七年級的時候超越六道輪迴了,他證得聲聞這個地位,十法界裡頭聲聞,七信。八信辟支佛,九信菩薩,十信是十法界的佛,清清楚楚。七信以上生淨土,不是穢土,六道是穢土,染污,嚴重的污染。四聖法界淨土,見思煩惱都斷了,不但五種見惑斷掉了,五種見惑初信就斷掉了,思惑,三界總共八十八品,到第七信位斷盡了。這個前面我們講到要知位次,我們修行在哪個階段、哪個級別清清楚楚,這個一定要知道。我們今天身見沒斷,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統統沒斷,沒有進入小學一年級,沒有;換句話說,我們是在念幼兒園,在大乘裡頭我們是在幼兒園,不能不知道。可是我們雖然在幼兒園,遇到一個特別法門,這就是淨土。遇到這個法門可了不起,這個法門沒有階梯,可以一步登天,而且這個法門不需要斷惑,斷惑太難了!
這五種見惑誰不想斷?五種見惑斷掉了,我們說個簡單、最簡單的,恢復了天眼、天耳,得天眼通,別人看不見的你看見;天耳通,別人聽不到的你能聽到。如果證到二果,二果在十信菩薩裡面是第三信,有他心通、有宿命通。宿命通,知道自己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事情。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道五百世,二果算他十分之一,也能知道五十世,五十世之內的事情清清楚楚。他心通,別人心裡想什麼你都知道。所以人心要正,不能有壞念頭,為什麼?二果以上的人全知道,你怎麼能瞞人!十信位菩薩第三信他就知道了,你起心動念他全曉得,你怎麼能瞞人?瞞著別人,是個壞的、不善的念頭,那叫自欺欺人,以為別人不知道,小乘二果、十信三信位的菩薩統知道。愈往上面去,那個神通力量愈大。三果就有如意通了,就能變化,能分身、能變化、能飛行,想到什麼地方去不用交通工具,這一動念,身體已經到了,絕對沒有交通事故,非常安全,沒有障礙,真的叫通了。七信位的菩薩漏盡通,三界裡頭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煩惱斷盡了,漏盡就是煩惱斷盡了,六道裡頭煩惱斷盡了,不再到六道來了,他永遠超越六道輪迴。再到六道來那是應身,教化眾生的,他有這個能力,眾生有緣,他會到這個世間來幫助眾生。他能變化,像《西遊記》孫悟空七十二變,他有這個能力;不止七十二變,七十二太少了。
所以,五陰重擔,常自現前。四念處,頭一個就「觀身不淨」,第二「觀受是苦」,五陰裡頭色、受。受是什麼?感受,身有苦樂的感受,心有憂喜的感受,這你有受。「觀心無常」,這個心裡面包括後面三個,就是想、行、識,都在心這一個字上。想、行、識無常,現在我們讀了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了解。一秒鐘,這個生滅多少次?一千六百兆次。所以彌勒菩薩說,「念識極微細,不可執持」。念頭有,但是頻率這麼高,物質是從它變現出來的。也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,這裡面現的什麼境界?五陰,五陰的境界,陰境,觀世音菩薩看見了。為什麼說它皆空?比閃電快,一閃就沒有了,第二個又冒出來了,第二個不是前面那一個。所以它不是相續相,每個相都是獨立的。而是什麼?相似相續相,它前面一個相對後面一個相有影響,不完全相同,叫相似相續相。所以它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這樣能搞清楚、搞明白,對於色法、心法不再執著、不再分別了;不但不執著、不分別,對它不起心、不動念,這個人就成佛了,你就圓滿了。你只要不執著它,這就是阿羅漢;不分別它,這是菩薩;不起心不動念就成佛了,佛菩薩是這麼來的。
所以「專論所觀之境,必須於五陰中,除卻前四」,前四,色、受、想、行,這前四。它最核心的是什麼?「第五識陰」。識就是阿賴耶,我們一般叫它做靈魂,佛法裡頭叫它做識神,「來先去後」,投胎它先來,人死的時候它最後走。人死斷氣了,八個小時之內,它可能沒有離開。所以佛門當中送往生,斷氣八個小時之後不碰他,他的床,床都不要碰它,為什麼?他有感受,色受想行都不起作用了,識起作用。那些真的死掉了,色是肉身,受不起作用了,你不會覺得受用,不會受用,想、行不起作用,識起作用,阿賴耶起作用。這個時候,所謂叫靈魂,沒離開,你動他,他生氣,他這個時候一生氣,瞋恨心起來,地獄道去了。如果家親眷屬在旁邊哭哭啼啼他看到了,生起留戀的心,好了,餓鬼道去了。所以送往生,家親眷屬最好這個時候不在場,不在現場,只有同參道友幫他助念,十二個小時之後再讓他家親眷屬來。這是什麼?神識離開了,不要緊了,你可以動他的身體,你悲痛、傷心都沒有問題,他離開了。可是我們有很多人最安全的到十四個小時、二十個小時,那最安全的。取第五識陰,有道理,「為所觀之境也」,這個觀的就深了。
這個後面有簡單給我們說四念處,「觀身不淨」,這個身是色;「觀受是苦」,有受;「觀心無常」,這個心是想、行、識;後頭「觀法無我」,法是一切萬法,一切萬法裡頭沒有我。我是主宰的意思、自在的意思。一切萬法全是波動現象,全是緣聚緣散,因緣生法。前面四句你看清楚了,你能把身放下,身心放下,最後這一條知道法無我,你對於一切法不執著了,叫法無我。人無我、法無我,這個境界是菩薩境界,人空、法也空。這法是什麼?五陰之法,五陰是所有一切法的基礎。「故云五陰即四念處。所觀之境,除卻前四」,就是除色受想行。觀識,觀識就是觀阿賴耶的三細相,這個三細相就是科學家講的宇宙的根源。阿賴耶的業相,科學家稱為能量;阿賴耶的轉相,科學說它做信息;阿賴耶的境界相,那就是物質。你看這三樣東西組成的宇宙,這三樣東西在佛法裡面講阿賴耶,五蘊裡頭的識蘊。我們要首先把它搞清楚,它是一切觀行的基礎,頭一個對象。這真的從根上看,看什麼?萬法皆空,人我空、法我空。只要能放得下,不執著,事情就好辦了。
第二個,就從這個地方,陰境生起的煩惱。「昏煩之法」,昏是迷、不覺,煩是惱,「惱亂心神。又貪瞋等法」,這就是貪瞋痴慢疑這五種,「與心作煩」,煩心,「令心得惱,故云煩惱」,心煩、心惱。這些東西在《百法》裡頭稱之為根本煩惱。《百法》裡面給我們講二十六個煩惱,根本煩惱六個,貪瞋痴慢疑這五個,後面加一個惡見,惡見就是見惑,把見惑變成一條,合前面五個叫根本煩惱,所有煩惱都是從它生的。「謂無始以來,積集重惑」,迷惑一世比一世嚴重;換句話說,你不能提升,你決定往下墮落。你說我保在中間不動,保不住,不是升就是降,而且確實升得少、降得多。我們看到這個現象,從歷史上來觀察,一代不如一代。所以教育就非常重要,佛菩薩、聖賢全都是把教育擺在第一位。為什麼?教他,他清楚了,搞明白了,他能往上提升;他要不清楚,一定隨著煩惱轉,隨著煩惱習氣轉肯定往下降。
教什麼?真的是戒定慧三學。戒的目的是幫助你得定,這目的;定的目的是幫助你開智慧,所以真正的目的是智慧。智慧從哪裡開?決定是戒定。不是你讀的東西多、學的東西多,那些,孔子說的「記問之學」,記得再多「不足以為人師」。為什麼?你做不到,知道得很多做不到。所以今天學佛變成什麼?全是佛學,學的佛教的知識,不是如來所說的真實義,是什麼?全是自己的意思,那怎麼行?不管用。開悟之後不一樣了,開悟之後你展開經卷是自己自性流出來的意思,那是真的。因為我們的自性跟佛是一個自性,不是兩個。所以佛從自性裡流出來的,我們從自性流出智慧來解它。不一樣!那你要有智慧一定有定,定是什麼?經題上的清淨、平等是定,清淨是小乘的定,平等是大乘定,後面那個覺是智慧,那是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持戒可以得清淨心,清淨心生智慧。所以說為什麼要持戒?不是說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,不是,那是附帶的,那不是第一個目的,那是以後的目的,附帶的,真正的目的是得禪定、得三昧。三昧是樞紐,不是目的,從三昧開智慧,叫大徹大悟,這叫三學。
我們要不要開智慧?要不要入佛境界?要入佛境界一定要走這個路子,持戒、得定、開悟,沒有第二個路子好走。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學戒、學定。定叫三昧,我們用念佛的方法叫念佛三昧,用《華嚴經》的方法叫華嚴三昧,用《法華經》的方法叫法華三昧。三昧是一樣的,你用什麼方法得到三昧不一定,八萬四千法門,門門都成三昧。所以佛才講「法門平等,無有高下」,只要你一心專注。同時學幾門很難,很不容易成就,一定要一門。這個現在人又不相信。一門真通了,一切就通了;一門不通,一切都不通。那我就多學幾門,多學幾門,門門都不通。
惠能大師給我們最好的榜樣,他做出給我們看。大家知道,沒念過書,不認識字。他一生只聽一次經,五祖忍和尚,在方丈室裡頭,半夜三更給他講《金剛經》,就那麼一次。他一次就行了,一次沒講完,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他就開悟了。他有沒有持戒?有。從哪裡看出來?從他待人接物,從他那種謙卑,對待一切人的恭敬,平等的恭敬,不敢輕慢任何一個人,從他那個善良、真誠,那都是持戒。他有沒有得定?有,他得三昧,他心裡頭沒有妄想。怎麼知道?如果有妄想,神秀那首偈子他看不出毛病。我們都覺得作得很好,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」,好!五祖也讚歎,勸大家依這個偈子去修。可是他一聽人念這個偈子,立刻就曉得沒悟,還是凡夫。他把那個偈子改了,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。這是什麼?定慧,超過他了。要是講經教這個東西他不如人,講悟入真實境界他超過。五祖當時把他否定了,沒開悟,也沒有開悟。這是什麼?保護他,怕人害他。這嫉妒障礙多重,一千四百年前的事情。現在更嚴重了,你想出人頭地,一腳就把你踩死了。所以自己要懂得保護,要學得像六祖惠能一樣,謙下、謙卑,對人尊重,表現出來的是愚痴,叫愚不可及。所以這個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有大道理在裡頭,不能不知道。
廣學多聞是什麼時候的事情?開悟之後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開悟以後。他在文殊菩薩會裡頭,文殊是他的老師,是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;到大徹大悟,這才叫他走底下一步,廣學多聞,法門無量誓願學。有這個智慧,學習速度快。龍樹菩薩大徹大悟之後,學釋迦牟尼佛的經教,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,三個月就畢業了,全學完了。那是什麼原因?一部經論不需要全部學完,看幾頁全都懂了。就像惠能大師,《壇經》裡面所說的,法達禪師一生專攻《法華經》,十年誦《法華經》三千遍。到曹溪去禮拜六祖,禮拜的時候頭沒著地,拜三拜頭沒著地。起來之後六祖就問他,你剛才拜佛頭沒著地,一定有值得驕傲的地方,什麼事情值得驕傲?他就說出來了,誦《法華》三千部。難得!《法華經》長,雖然只有七卷,每一卷分量都大。就問他,《法華經》講的什麼?惠能大師沒聽過,他不認識字當然不會看經,沒有聽說過。你既然念得那麼熟了,你念給我聽聽。《法華經》二十八品,他念到第二品,第二品是方便品,二品還沒有念完,六祖說行了,不必念了,我全知道了。這是什麼?這就叫一切經通。不一定要你念完,念幾句我全明白了;《金剛經》講到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《般若》全了解了。
這樣學習的方法,一部《大藏經》三個月沒有問題,真能學得會,看幾句就行了,不必要看完,這真厲害。為什麼?一切法全是自性流的,只要見了性,一切法全明白了。這叫無師智、自然智,全通了。這是東方古聖先賢教學的理念、訣竅,西方沒有,西方一樣東西一定要認真學習,學一樣是一樣,不能在一樣東西圓融貫穿一切課程,它做不到,佛法能做到。近代科技這些東西,你沒有問他,你問他他全曉得,沒有一樣不曉得。連現在量子力學家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,他們要講阿賴耶的三細相比科學家講得好,為什麼?科學家才看到表面,不透徹,他們完全透徹,一點障礙都沒有。沒有開悟,沒有開悟就生煩惱,想了解一樁事情也不是那麼容易,你看物質問題,千百年當中多少人在研究。
我們看底下這段文,「謂無始以來,積集重惑,今因用觀觀察陰境,煩惱即發」,你觀色受想行識,煩惱起來了。為什麼起來?你對它不了解。觀身不淨不就煩惱起來了,觀受是苦怎麼不起煩惱,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,真生煩惱。我們讀這些東西,看不透,雖然學佛學幾十年還是疑惑,佛為什麼這麼說法?又不敢反對,但是疑除不掉。我們是看到《菩薩處胎經》裡頭,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,「心有所念,幾念、幾相、幾識耶」,我們從彌勒菩薩的回答裡頭恍然大悟。這個所謂是揭祕,這宇宙的祕密,彌勒菩薩給揭穿了。我們看了半信半疑,真是這樣嗎?看到現代科學家這個報告,這個疑才算是總結掉了,不再懷疑了。這個東西不懷疑,對佛經上許許多多疑難東西我們都會點頭,佛說的不會錯,科學還沒證明,再來有個二十年、三十年之後,佛經上許多疑難東西科學都會把它解釋清楚。佛怎麼知道的?佛從禪定當中知道的,禪定是現量境界。這些科學家,他是先從比量,然後用儀器觀察見到現量。沒有禪定力量大,禪定看得透徹,因為它超越空間、超越時間,所謂的空間維次,禪定裡頭不存在。我們今天還是沒有辦法超越空間維次,雖然知道,不夠清楚、不夠透徹,所以還是有煩惱。
「譬如流水,尋常不覺其急」,我們看這個江裡頭、河裡頭水在流,沒有看到它急,你看它們都是一樣的。「若槩之以木」,我們丟幾片木材,丟幾片,不是一片,丟幾片,丟到水裡,你就看到水流得急了,就看出來了。「流即奔迸」,這個字是念什麼?也念並,「莫能止遏」。你看到水流得快,速度很快,是什麼?看到這個木材漂在水上面,看到水流得快。「是時應捨陰境而觀煩惱境」,這就教我們作觀的方法,這個時候你不要去看五陰,你看煩惱。煩惱從哪裡來的?總的來說不離色心。色心是一切法的源頭,現在科學講的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,心理跟物理,這就是源頭。現代新的這些科學家,我們看到這個報告,說出,這將近四百年的科學,他說我們犯了一個誤區、一個錯誤,這個錯誤是什麼?二分法,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誤會。二分法就是心理跟物理分開了,現在曉得,心理跟物理是一樁事情,分不開的。從五蘊上看就曉得了,五蘊,色是物質,受想行識是心理,所以心法跟色法是一不是二,解不開。這是科學家看到的,看到什麼?中微子,這麼小的東西,一百億個中微子聚集在一起,它的大小等於一個電子,這個中微子裡頭,色受想行識全具足。我們以後再講《心經》就明白了,不用身體來做代表了。以前我們都講肉身,肉身是色;我們有感受,苦樂憂喜捨的感受;有思想,可以想前想後;這些思想就是妄想,念念不停,一個接一個,那叫行。還有一個阿賴耶,阿賴耶是什麼?我們所有一切的業習,就像一些資料儲藏在阿賴耶。阿賴耶是倉庫,叫藏識,藏就是藏,我們的記憶統統收藏在那裡面,什麼時候想起來它就浮出來,好像檔案一樣,調出來看看。是一樁事情,不能分,這一分作兩個,麻煩就來了。所以物理到今天不能解決問題,物理帶來了很多災難,災難不能化解。
現在新的科學家告訴我們,這個災難可以化解,用什麼化解?用意念化解,用心來化解,因為心跟物它是一不是二。我們起心動念,物,它有感應。我們動一個念頭,善、不善,桌子知道,這地板知道,花草樹木、山河大地沒有不知道的。這就說出遍法界虛空界全是有機體,活的不是死的,懂得人的念頭,我們的善念、不善念它全知道;我們愛它,或者我們想消滅它、毀掉它全都知道,沒有一樣不知道。所以最近提出以心控物,心可以控制一切物質。這個佛說了,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這句話非常重要。這就說明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的原理是什麼,道理是什麼,道理就是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我們今天念頭是散的,散亂,散亂沒有成就,一點點障礙都把你障住了;如果制心一處,沒有東西能障礙你。我們把意念集中,集中在一點,什麼障礙都沒有了,都能突破。像光,光是四面八方發射,如果把這個光集中在一點變成激光,你看現在這個燈光,一張紙透不過去,如果變成激光,鋼板都穿過,那個力量多大,這是物理。心的力量要集中那還得了!心集中就是三昧。你用什麼方法來集中?方法很多,所謂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。只要你想一樁事情,不要去想別的,那就集中了,那就產生不可思議的能量,所以能改變我們的生理,能改變地球。
科學家舉個例子,真正意念集中,這個力量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,能把它改變,這麼大的力量。所以地球出了這些小毛病很好醫治,不是大毛病。美國布萊登告訴我們,應對二0一二馬雅預言的方法,他只說了三句話,我們真正能做到「棄惡揚善」,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,「改邪歸正,端正心念」,這三句話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,他說這個災難就化解了;不但沒有災難,地球沒有災難,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。這個話,真實智慧,不是假的。我們學佛要學真的,不能搞表面,踏踏實實才能解決問題。
第三,「病患境」。有病不是壞事,病能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,能幫助你開悟。「病起之因雖多,不出四大增損」,損就是減少,「致有患生」。我們看看,這是天台大師,一千四百年前。智者大師生在隋朝,往生在唐朝,隋末唐初的人。他說「又由觀陰」,觀五陰,「惑」,三種惑,這是病因,病從這來的。三惑就是無明、塵沙、見思,《華嚴經》上所說的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病從這來的。「激動四大」,四大是物質現象,這是緣。「致有患生」,這個患就是病,病是果。你看,病的因、病的緣、病的果。
病的因是什麼?五陰、三惑。三惑裡面見思惑,把它分開來就是六個根本煩惱,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惡見。貪瞋痴慢疑是思惑,惡見就是見惑,合起來就是見思煩惱,這病因。人要常常想這些,他能不生病嗎?這六樣東西對應我們身體裡面五臟六腑,你想它,它就起作用。所以人,他為什麼不想健康的,他想病?特別是年歲大了,年歲大的人工作沒有了,他退休了、下來了,沒有事情做,每天就想病,這個地方痛、那裡不舒服了,他就搞這個,沒事也想出來了。為什麼他工作的時候沒有病?他沒想到身體,他光想到工作。工作一丟掉之後,我老了,老了就會生病,病了就要死。完全符合他的理想,他的想法全圓滿了,它就這麼來的。我以後有人來問我怎麼養生的我要改變說法。講你為什麼沒有老?我沒想老,它不老;因為你想,它就老了。我不想病,它就沒有病;你天天想病,那病就纏身,就這麼個道理。一切法從心想生,太妙了!所以要有正面的思想,不可以有負面的;有善的思想,不能有惡的。
那什麼是最好的思想?想阿彌陀佛第一好,所有一切念頭當中沒有比這個更好的,這是最健康的,為什麼不天天想這個?想這個什麼?想這個想久了自己就變成阿彌陀佛了,真的不是假的。大乘經上常說,「自性彌陀,唯心淨土」。所以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?我自性變現的。我天天想,到極樂世界就變成阿彌陀佛。往生到極樂世界,經上講得很清楚,你的身、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。為什麼?天天想他,自然就一樣了。金剛不壞身,真正無量壽,無量的智慧、無量的德能、無量的相好,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。自己成就之後成就一切眾生,幫助一切眾生化解災難,從你身心的病苦一直到自然災害都有能力化解。
佛菩薩用什麼手段?給諸位說用教育,沒有一尊佛菩薩不講經教學的,沒有。中國老祖宗,佛法沒到中國來,老祖宗就知道,提出「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」。實際上,這個教學為先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了。為什麼?中國家庭是大家庭制度,自古以來不分家,一家人,為什麼要分?不分家。不分家,家裡人口愈來愈多,五代、六代同堂就二、三百人。家裡頭人丁興旺,五、六百人,七、八百人很平常,大家族。這麼大的團體在一起生活,沒有規矩行嗎?所以教學為先從這來的,你要不把他教好,這麼多人天天在一塊吵架,那這個家庭沒有歡樂,那不像個家庭,家庭的和睦全靠教育。
家在中國有四大支柱,家道、家規、家學、家業,四大支柱。這四個支柱有人能夠繼承,他的家世世代代延續下去,不衰不敗。所以中國對下一輩說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」,那個後不是子孫多,是子孫裡頭有繼承家的人,有繼承家道的、有繼承家業的、有繼承家學的、有繼承家規的,那他們的家世世代代都興旺,這個道理我們要懂。以後從家慢慢形成了部落,這家變成什麼?變成個小國,在從前諸侯國不就是一個家!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,遠古他就懂得,一切全靠教育。
今天社會現象亂成這個樣子,我遇到不少國家領導人,都會問我這一句,現在這個社會還會有和平嗎?還能夠恢復正常嗎?有。這個社會什麼問題都沒有,就是教育出了問題。教育出問題?是,你們現在沒有教育。怎麼沒有?學校辦這麼多。你裡頭沒有做人的教育,只有學做事的教育,所以人會做事不會做人。沒有倫理的教育,沒有道德的教育,沒有因果的教育,沒有聖賢的教育,出事情了!什麼樣的制度都是枉然,為什麼?人不好,好制度也幹壞事;如果人是好人,壞制度他也能做好事。這就是古諺語所說的「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」,這個道理一定要懂。問題到底出在哪裡,我們如何來解決。
那還有救嗎?有救,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。誰帶頭幹?在古時候皇上帶頭,人民才肯跟著學;人民裡頭出一個帶頭不行,沒人肯跟他學。所以要國家領導人,他覺悟了,他真幹,尊重、禮敬這些聖賢人,具足倫理、道德這樣的人,請他來講學,自己來聽課。像前清,這清朝了不起,開國的那些皇帝,聖人,不是凡人。你看順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到嘉慶,嘉慶以後衰了,對儒釋道三家學者專家那種恭敬、禮遇讓人感動,所以他政權鞏固,老百姓歸心。禮請這些人,每天到宮廷裡面去講經,給他們上課,皇帝帶著嬪妃、文武大臣聽課、學習;不但學習,還有複講。他真幹,不是假的。
這個風氣一直到咸豐,慈禧太后執政才把它廢除掉了,不再請這些人到宮廷裡面講學。慈禧太后迷信,疑難的事情怎麼辦?從前疑難事情向這些專家學者請教,慈禧太后遇到疑難的事情駕乩扶鸞問鬼神,什麼疑難事情都問鬼神,鬼神把她的國家滅掉了。你看過去這些帝王都是三寶弟子,對儒釋道都稱弟子,儒釋道都是老師;慈禧太后自封為老佛爺,她是老佛爺,佛菩薩兩旁邊站。對於傳統文化、對於佛教不尊重了,這上行下效,上面開這個頭,底下對於傳統文化,對於佛法、佛菩薩那種尊敬的心就降溫了,那麻煩來了。滿清末後一百年,信心就慢慢喪失了,西洋文化進來了,迷信西方科技(科學技術)。民國成立之後,講的人都沒有了。滿清末年還有人講,沒有人相信、沒有人學習了;到民國這一百年,一個世紀,講的人沒有了。所以變成中國人對自己文化非常生疏,比不上外國人,外國人談談中國文化,中國人在外國沒有談中國傳統文化的。外國人提起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不懂,他講些什麼不知道,這個問題,這叫真正是病患!今天時間到了,我們就學習到此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