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淨土大經科註  (第二一八集)  2012/2/29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 檔名:02-037-0218

  諸位法師,諸位同學,請坐。請看《大經科註》第五百五十八頁,第七行當中下面看起:

  「或有三昧,但能除瞋,不能除痴貪;或有三昧,但能除痴,不能除貪瞋」。這個地方前面一句是《安樂集》的原文,它重複了一句。除瞋不能除痴貪,除痴不能除貪瞋,八萬四千三昧,像這種情形很多。「或有三昧,但能除現在障」,過去不能除、未來也不能除。「若能常修念佛三昧」,顯示出念佛三昧的殊勝,「無論現在、過去、未來一切諸障,悉皆除也」。我們細心去觀察,農村裡頭這些阿公阿婆老實念佛,真的他們都得念佛三昧,現前貪瞋痴不是沒有,有,很薄、很淡薄,不太與人計較,過去的業障、未來的諸障統統都能除,所以這些人往往念佛往生,瑞相稀有,都顯示出念佛三昧不可思議。

  前面這個一段文意思非常之深,經上講的『所修善根』,這一句含的意思,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修的功德。憶佛念佛,「感恩圖報,思欲齊等」,感恩圖報這個地方應該是一句,只有知恩他所以報恩。人為什麼感恩這個念頭很薄?就是因為他不知道恩,不知道恩是因為他沒有吃過苦頭。從小在艱難困苦環境當中長大的,這種人知道恩,別人對他有一點小的幫助,他一生都不會忘記。生在富貴之家,從小嬌生慣養,他不知道感恩,他受一點委屈一定就是抱怨,怨天尤人,感恩的心生不出來。所以我們看到曾國藩先生,在清朝沒有人能夠超過他的,他做過四個省的總督,管四個省在清朝只有這一個人,一般做總督的是管兩個省,他管四個省。對他家的子侄晚輩管教非常嚴格,不准許有豪華奢侈的這種嬌生慣養,他是完全反對。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去自己做,不需要別人服侍,曉得生活的艱難,不是容易事。所以他的家一直到今天都還很興盛,子孫書讀得好,在社會上也相當有地位,台灣的曾寶蓀就是他的後代,這名教授。

  由此可知,這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,教育一定要扎根。不是從根本上教的,不容易保持一生不改變,所以高名厚利的誘惑,把不住就變心了。我們從什麼?不是從根紮的教育就容易變節。這個不能怪他,要怪他那我們就錯了,這個有它歷史的環境、淵源。佛在這部經上說得好,「先人無知,不識道德」,佛的這幾句話用在現前這個社會,非常恰當。「無有語者,殊無怪也」,做什麼樣的錯事都要原諒他,不是他的錯,是什麼?家裡沒有教好。古時候的教育是家庭承當的,國家把這個責任也責成於每個家庭。

  講家庭,絕對不是現代的家庭,古時候的家庭是社會組織,這一個家族不分家的統統生活在一起,它是個社會形態,它有組織的。所以有家道,有家規,有家學,教育是家學負責的,有家業,家庭的事業,所以養老育幼都是你家的事情。不像現在,家沒有了,外國人也沒有家,所以養老育幼要靠國家。國家養老育幼遠遠不如家庭,因為家庭有親情,有天倫之樂。國家來辦養老院、來辦幼稚園,那個天倫之樂沒有了,永遠享受不到了,這人生的真正樂趣沒有了。這些問題全都是教育的問題。古老的社會,家庭真的是有樂趣,現在人無法想像到。縱然你去讀古書,你也無法體會到,你沒有看到過、沒有經歷過。我能夠看到、能夠經歷到,十歲以前,十歲我們從農村搬到城市裡面去就沒有了,再也看不到,再也享受不到。何況比我年齡小的,比我小五歲的就不行,就完全不知道,他太小了,他記不住。感恩圖報,我們看到這四個字感觸很深。思欲等齊,這個地方等齊是向阿彌陀佛看齊,我們學佛要學跟他一樣。

  親情是至樂,但是這種情執有副作用,這個副作用就是叫我們離不開六道輪迴。所以在極樂世界,給諸位說,極樂世界沒有這種親情,極樂世界有愛情。這個愛也不是我們世間人所想像的愛,因為世間人所想像的愛裡面有欲望。極樂世界的愛沒有欲望,是清淨的,是理智的,所以佛經上不用這個名詞,不用這個字彙,把它改了,叫慈悲,慈悲就是真正的愛情,理智的不是感情的,用這個來代替天倫之樂。佛法真實之利就是叫我們離苦得樂,天倫之樂在極樂世界可以享受。真的,我們過去生中,父母妻子、兄弟朋友這些親屬,有很多他們遇到佛法、遇到淨宗,念佛都往生了,我們不知道,我們只記得這一生,過去生中記不得。但是生到極樂世界,生生世世的事情都記得,那些人往生到極樂世界都遇到。所以極樂世界不寂寞,到極樂世界看到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夫妻子女、親戚朋友,都在極樂世界大聚會,那是天倫之樂。只有在極樂世界有辦法聚會,他方世界就很難。

  你看憶念佛德,感恩圖報,思欲齊等,這才叫做憶佛,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。《安樂集》裡頭跟我們講念佛三昧的殊勝,能除一切的罪障、業障,能除貪瞋痴慢疑,能除怨恨惱怒煩,能消殺盜淫妄,這些業都能夠消除。最後給我們結論,「是故法藏菩薩,於淨心諸行中,首云但樂憶念諸佛」。古大德有很多人把這個諸佛解釋為六字洪名,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這名號當中就含攝著有諸佛,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個都不漏,所以念阿彌陀佛一切諸佛統念到了。我們的觀想必須要觀想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,為什麼?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往生極樂世界。底下一段行寂靜行,「行寂植德」。這經文:

  【行寂靜行。遠離虛妄。依真諦門。植眾德本。】

  做人必須要如是,這才像個人,像一個好人,像一個聖人,像一個菩薩,這就對了。註解裡頭,『行寂靜行』,「《探玄記》云:無餘涅槃名寂靜。修彼名行」。《華嚴經探玄記》賢首國師的著作,給我們解釋無餘涅槃名寂靜,這個境界高了,無餘涅槃是法身菩薩證得的。無餘是什麼?身體不要了,證得涅槃。涅槃不是死了證得的,這觀念一定要搞清楚,涅槃是活著證得的。活著,我還有身體在,那叫有餘,叫有餘涅槃,我還有一個身體在,有餘涅槃,身體不要了,叫無餘涅槃。所以涅槃,不能把涅槃看作死就是涅槃,如果死就是涅槃,哪個不死!不個個都入無餘涅槃了嗎?入無餘涅槃,這個地方身死了往生到哪裡?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,法身菩薩永遠不搞六道了,不但不搞六道,連十法界都丟掉、都放下,這才叫無餘涅槃,那是什麼功夫、什麼境界?超越十法界。身體不要了,回歸自性,在淨土裡面講回歸常寂光,這無餘,證得妙覺果位,是這個境界。修彼名行,彼就是無餘涅槃,修無餘涅槃是什麼人?一定是等覺菩薩,他證得無餘涅槃,就回歸常寂光。

  「又《資持記》曰:寂靜,即涅槃理也」。確實涅槃就是寂靜的意思,寂是寂滅,靜是清淨,寂滅清淨到極處就是涅槃。寂滅,滅的是什麼?滅的是煩惱,三種煩惱都滅了,無明煩惱、塵沙煩惱、見思煩惱都滅了。這是因滅了,因滅果當然就滅了,果是什麼?見思煩惱的果是六道,塵沙煩惱的果是四聖法界,無始無明習氣的果報是法身大士的報土。這三種東西統統都滅盡了,所以六道沒有了,十法界沒有了,實報土也沒有了,回歸常寂光,這涅槃理。常寂光是涅槃的理,也是涅槃的相,也是涅槃的作用,一而三,三而一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不能分割,分割就錯了。

  「又世尊釋迦牟尼聖號」,牟尼就是翻譯作寂靜,或者是寂默,寂靜是釋迦牟尼佛的名號。我們知道佛菩薩沒有名號,離一切虛妄哪來的名號?佛菩薩的名號是表法的、是教學的。一切菩薩到我們地球上來成佛,應該用什麼名號?就要用釋迦牟尼。為什麼?用這個名號才能治地球上眾生的病,它是對治的。釋迦牟尼佛到極樂世界成佛一定要稱阿彌陀佛,用釋迦牟尼到極樂世界沒用,為什麼?他們沒有這個病,所以這個名號到那裡不起作用。你看那個地方的人,人人都慈悲,人人都清淨寂默,他都做到。於是我們就曉得,佛的名號表性德,菩薩的名號表修德,性德是果,修德是因,修因證果。釋迦的意思是仁慈,牟尼是寂默,佛就用仁慈寂默來教化地球上這些眾生,為什麼?他們沒有仁慈,自私自利,必須用仁慈,這就是教化地球上眾生的總綱領、總的原則。對人要仁慈,對自己要寂默,寂是清淨,寂默或者是寂靜,靜是三昧,清淨三昧,也就是我們經題上所說的,「清淨平等覺」,就是牟尼的意思,對自己一定是要用這個心;對別人要慈悲,大慈大悲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。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名號,也就知道他教化眾生,那些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性,大致上都能夠了解。

  《理趣》,這是《般若經》的註解,「《理趣釋下》云:牟尼者,寂靜義。身口意寂靜,故稱牟尼」。身寂靜,身不動;口寂靜,口沒有言語;意寂靜,意沒有念頭,這寂靜。身口意寂靜,這是對自己,釋迦牟尼,牟尼是對自己,釋迦是對別人,對別人要仁慈,對自己要寂靜,自行化他。「又《大日經疏》云:牟尼者,寂默義也。常寂之土,微妙寂絕,幽深玄遠,不可以言說之。如是法界寂然大滅度法,唯佛一人究竟清淨,故名牟尼」。這個把牟尼說到極處,《大日經》是密宗最主要的一部經典。牟尼,寂默之義,什麼地方是寂靜?常寂光土,一片寂靜。微妙寂絕,這四個字用得好,微是玄微,妙是非有非無,寂絕,到了極處,微妙寂都到絕處。特別這個妙字,妙是活潑,因為它能現萬法。這四個字,惠能大師開悟說了二十個字,二十個字都在這四個字裡頭。常寂光裡頭什麼也沒有,什麼現象都沒有,但是它能生萬法,它不生不滅。常寂光有見聞覺知,而又如如不動,能接受一切眾生之感,一切眾生起心動念它統統能夠攝受,不但能夠攝受,它還有反應,反就是應,眾生有感,常寂光有應。

  常寂光我們在前面學過,常寂光就是法身,常寂光就是法性,常寂光也叫自性,也叫真心,也叫本體,一切萬法之所依。我們也不能離開常寂光,任何一法都不能離開常寂光,常寂光是本體,它確實微妙寂絕,幽深玄遠。不可以言說之,就是言語說不出,我們要細心去體會。如是法界,指的常寂光,寂然大滅度法,唯佛一人究竟清淨,牟尼講到極處是妙覺如來。誰能夠入常寂光?入跟證的意思是一樣,入是契入,契入就是證得,只有妙覺如來他一個人,這一人就是這一個階層。不像實報土,實報土有四十一個人,就是四十一種,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,四十一個住實報土。常寂光土只有一個就是妙覺,等覺菩薩把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斷掉,實報土就不見,常寂光現前,這就契入常寂光,這叫究竟涅槃,也就是究竟的寂靜。這是牟尼的圓意,是圓滿的意思,是圓滿的圓,不是原來的原,圓意。

  「今經所云,行寂靜行是大菩薩入無餘涅槃之行」,我們就曉得,這個大菩薩是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斷最後一品無明習氣,他就入常寂光。常寂光裡頭所有現象都沒有,叫無餘,沒有物質現象,沒有精神現象,也沒有自然現象。「是法界大滅度法」,這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頭是究竟圓滿的大法,往上沒有了。「非指二乘之寂靜行也」,二乘寂靜行在哪裡?在四聖法界聲聞、緣覺,還是下面兩層,叫小乘涅槃,沒有出十法界。大乘這個涅槃,大般涅槃,大乘涅槃,是在常寂光,遠離實報土。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常寂光有個非常非常微妙不思議的,那像一片光明,光明跟光明互融,一切等覺菩薩入常寂光,全部融成一塊,變成一個光,身變成光,土也變成光,那叫什麼?真正一體,融成一體,光融成一體。那我們要記住,世尊在《華嚴》上告訴我們,「一切眾生本來是佛」;換句話說,我們本來是一個光體。怎麼能把這個光體割成一塊一塊的?分成這個是我、那個是你、那個是他,行嗎?不行,分不出來。譬如我們這個房間裡面有很多盞燈,譬如說十盞燈,我們這個光是十盞燈的燈光,這裡頭哪個光是這邊的燈,哪個光是那邊的燈?你沒辦法分。但是每個光確實它還是有,我們熄一盞燈,這個燈的光沒有了,收走了,所以這個光是有生有滅。常寂光是不生不滅,是自性的光明,這是性德!永遠不能分割,所以沒有辦法比。我們用這個比還是有差距,我們這個光雖然融在一起,還是有分別,有我、有你、有他。

  常寂光裡頭沒有分別,沒有你我他,完全是一體,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,包括樹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包括時間、空間全融在一體,這個一體的名號,就叫阿彌陀佛。阿彌陀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,佛翻作覺,覺就是智慧、就是光明。所以常寂光也稱作大光明藏,大光明藏就是淨宗講的常寂光。這是究竟圓滿的大覺,究竟圓滿的果德,學佛終極的目標就在此地。我們就要曉得,一切法原本是融在一體的,迷了之後自以為有一個我,好像從它分裂出來。佛在《楞嚴經》上有個比喻,把自性比喻作大海,把我們眾生比喻作水泡,大海裡面的水泡,水泡多,無量無數,就譬如萬法,能生萬法,萬法。迷了不知道自己是一體,裡面去分你我他,起了妄想分別執著,這就變成十法界、變成六道、變成三途,全是假的,沒有一樣是真的。真的是什麼?真的就是常寂光,真的就是一體。如果我們從這個地方,把這個概念建立起來,我們承認,我們肯定,我們的心量就拓開,我們的心量沒有一樣不包容。換句話說,你的煩惱、習氣,無始以來的這業障一掃而空,全沒有了,用什麼方法能做到?就這一句佛號。你真正了解佛號的含義,你念這句佛號,你的心跟佛號完全相應,就能產生這麼巨大的力量,回歸一體了。這是究竟圓滿的果德,大乘菩薩究竟圓滿的大行,佛學名詞稱之為大般涅槃。這個名詞裡頭含義深廣無盡,與我們自己有密切的關係,經上所說的就是自己不是別人。

 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句,『遠離虛妄』,無實,這叫虛,不實在;違反真,這就叫妄。「虛假不實,故云虛妄」,什麼是虛妄?除了常寂光之外全是虛妄,或者是除了大般涅槃之外,沒有一個不是虛妄。這個裡頭含有很深的意思,為什麼?古人常說邪不勝正、妄不敵真。虛妄的再多,古人有個比喻叫千年暗室,這個房間一千年黑暗,外面陽光照不進去,裡面也沒有燈,千年暗室就是黑暗這麼久,就好比一個人造作罪業,造得很重、造得很深、造得很久,積的有千年萬世無量劫的罪業,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。燈代表智慧,燈代表真實,所以黑暗敵不過真實,千年的黑暗點一盞燈就沒有了。這個意思告訴我們,我們無量劫來造極重的罪業,只要一覺,因為那是妄心造的,真心不造孽,真心沒有分別,真心沒有執著,真心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。人要是用真心念一句佛號,抵得一個人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一輩子,甚至於念一輩子還不如那個用真心念一句。為什麼真心一念十念往生極樂世界,品位那麼高?在這個地方,我們要想幾個人用真心?用真心才有這麼大的力量,妄心沒有。再告訴你,妄心是散漫的,心是散的,真心是集中的。

 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念佛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都攝六根就是把念頭集中,將散亂心歸一。我們佛門禮節合掌,合掌就是表一心,表真心;沒有合掌十個指頭散亂,這表示心往外跑。最恭敬把它合一,合一,這合掌中間不要有空,有空隙你還是兩個,還不是一個,要把它合攏,這就表一心,一心最恭敬,是這個意思。掌合了,心也真的沒有妄念,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,沒有懷疑,沒有夾雜,就一心,這個力量大!真起作用是什麼現象?日常生活我用的是一心,我工作也是一心,專注,哪有做不好的!待人接物統統用一心,你證得一心不亂。我念佛的時候一心,其餘時間不是一心,你沒有證得一心。證得一心的時候要起作用,一切時、一切處、一切境緣,境是環境,緣是人事,跟一切人接觸,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接觸,統統是用一心。一心很抽象,也不好懂,現在我換個名詞給你說,用一個阿彌陀佛的心,這個好懂,這個好落實了。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就是我的一心,除阿彌陀佛之外,根本沒有第二個念頭,你得大圓滿。生活大圓滿,工作大圓滿,待人接物大圓滿,你多快樂,你的生活就在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就是這一心造成,一心哪有不快樂的!孔子所說的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,講得淺,佛法講這一心講得深。

  下面舉個《圓覺經》上的話,「《圓覺經》曰:虛妄浮心多諸巧見,不能成就圓覺方便」。我們一般人所謂心浮氣躁,這是虛妄,這不是真心,所以多諸巧見,就是邪知邪見,這個人主意很多。主意很多,真實智慧的人也是主意很多,虛妄浮心的人也有主意很多,一個是從妄心裡頭建立的,一個是從真心裡頭建立的。真心建立的巧見一定是利益眾生、成就眾生,浮心多諸巧見一定是造無量無邊的業報,不是純淨純善。造作罪業的人能遇到這個法門,那是幸運,為什麼?有辦法化解。沒有遇到這個法門,前途一片黑暗,那在輪迴時間還很長很長,真叫無量劫,苦不堪言。雖然這個苦也不是真的,但是在他,他真正感受到有苦,好像人作夢夢中,這夢中遇到一個老虎要吃你,你會嚇死,嚇得一身冷汗驚醒起來,還好這是一場夢,不是真的,真嚇到了。如果要曉得作夢,那就行個菩薩道,我捨身餵虎!他不就做好事、做功德了嗎?你看就是不知道它是假的,知道假的能捨、能放下了。不知道是假的,以為是真的,就產生畏懼,有恐怖的感受。

  不能成就圓覺方便。就是成就圓覺的方法,成就圓覺最妥善的方法、最巧妙的方法就叫做方便。我們要問,圓覺最殊勝的方便法是什麼?還是歸到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不可思議。《楞嚴經》上講那種修圓覺的方法,二十五個菩薩每個菩薩都說他修圓覺的方便,二十五個菩薩當中有大勢至菩薩,大勢至菩薩教你念阿彌陀佛,「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」,這個方法修圓覺真的是第一。大勢至菩薩在二十五位菩薩排列的順序,他不是按平常,他是特別,把他特別提出來放在最後,這就告訴你,方便當中的方便。二十五圓通是兩個特別法門,另外一個特別的,大家都知道的「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」,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」,這兩個方法合在一起,告訴我們什麼有沒有知道?用口念、用耳聽。口念是大勢至教的,耳聽是觀世音菩薩教的,你要懂這個意思,阿彌陀佛從口裡念出,從耳裡聽進去,這樣就能攝心,不被外境所轉,得功夫成片,得念佛三昧。經上你看到的菩薩在表法,教我們怎樣念佛,怎樣去證圓覺,圓覺就是大般涅槃,圓覺就是常寂光。

  「又《涅槃經三十八》曰:一切惡事,虛妄為本」。這話說得好,太好了,那虛妄為本怎麼樣?它敵不過真實,一念真實這些惡事全都消了,它虛妄的,不是真的。我們一念真心就跟常寂光相應,跟所有一切惡事不相應,惡的心、惡的言、惡的行為,一真一切真,全都消除。這是一切大乘經裡頭,佛為什麼教我們要用真心,真心成就無量無邊的真實功德,妄心在造孽,這個造業的果就是六道輪迴。六道輪迴就是一切惡事,虛妄為本之所成就的;那一念真心,就成就了萬德莊嚴的極樂世界。就在這一真一妄,怎樣把這個妄轉變成真,這是功夫,這就是我們這一生要幹的事情。把我們的妄心轉變成真心,在事上來說,這叫轉凡為聖。凡人是什麼?用妄心。聖人是什麼?用真心,轉凡為聖,果,轉十法界為一真法界,轉實報土為常寂光,這達到究竟圓滿。「是故首應遠離虛妄,為止惡之本」,用什麼方法?就是一句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是止惡之本,阿彌陀佛是遠離虛妄。「法藏菩薩所住是真實慧」,這個住是心安住在真實智慧。「所行是清淨行」,真實智慧相應的當然是清淨行,「故能遠離一切虛妄」。真實智慧就是念佛,沒有真實智慧,這句佛號他念不下去。為什麼?因為他是虛妄的心,虛妄的心跟真實慧不相應,念著念著忘掉了,念著念著雜念來了,不曉得念哪去了,這就是妄心。

  如果說是嚴格的訓練自己,要求自己,把真心訓練出來之後,用真心,不用妄心,你就已經成佛、成菩薩,你就得三昧,你就真開悟。聖賢就這一念之差,凡聖是一不是二,一念轉過來轉凡成聖,成大聖,還不是小聖。所以一個造作無量無邊罪業,我們在十八願讀到的,「五逆十惡,毀謗大乘」,一念轉過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,到極樂世界就變成等覺菩薩,這是不可思議,沒法想像。那是什麼?造作無量無邊罪業是妄心,一念轉過來是真心,妄是假的不是真的。我們明白這個道理,聽到經上講的這個事,我們會同意,不懷疑。妄是虛假的,根本沒有,所以這個提升那麼高的位次,這是有理由的,不是無理的。提不到這麼高,往生極樂世界,或是同居土,或是方便土,那是什麼?你這個真心裡頭還夾雜一點虛妄,不是純真。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,「品位高下總在念佛功夫之淺深」,那個功夫就是用心,用的真心,用的妄心,道理在此地。法藏菩薩都在這裡做榜樣給我們看,所住是真實慧。我們把這個真實慧換個名稱,阿彌陀佛,所住是阿彌陀佛,所行當然是清淨行,所行是阿彌陀佛,故能遠離一切虛妄。阿彌陀佛之外,一個雜念都不能滲透進來,純淨、純善、純真,我們的成就真的是快速,比禪還要快。

  『依真諦門,植眾德本』,這菩薩幹的。凡夫是依俗諦門,集眾福德,這凡夫幹的,都在修福。修福也不錯,出不了六道輪迴,享受人天的福報,是依俗諦,俗諦是虛妄的。「諦」這個字,「真實不虛之義」,我們一般人把它解釋為真理,可以這樣說法,它是真實的道理。底下說,「世間與出世間之道理」,世間是俗諦,善因善果,出世間,念佛成佛,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,決定不虛,這叫諦。世間法裡頭善因善果、惡因惡報,決定是真實,你造作惡因,你在受果報的時候,你決定不能夠怨天尤人,自作自受,沒有人能夠代你。出世間法,念佛成佛要是用真心,快速,為什麼有人臨命終時,那一念真心,一往生就生到實報莊嚴土?為什麼有人往生,在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,品位那麼低?用心不一樣。淨宗裡面所說的事一心、理一心、功夫成片,你看三種心,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,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,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,用心不一樣。當然這個裡面,理一心是我們所希求的,臨命終時極短的時間真心出現,這真是難能可貴。蕅益大師講過,這個事情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,有,真的實報土上上品往生,那一點不假。這個人在我們想像,必定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,臨終遇到善緣,一下觸動他,真心發現立刻就提升。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可能,所以這個事情僥倖不得。

  我們對這些事理都要搞清楚,我們就不懷疑,我們對這個理與事生起恭敬心。我們也懂得了修學的方法,就是這品經裡頭,這一段經文裡頭告訴我們,要真放下,放下貪瞋痴慢疑,放下怨恨惱怒煩,放下殺盜淫妄,要真放得下,用這一念心去念佛,我們這一生能成就。成就都在緣,我們今天遇的緣太殊勝了,開經偈上說「百千萬劫難遭遇」,我們是真的遇到。古大德講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天」,我們這一天也碰到了,這多麼幸運。碰到了怎麼樣?有人碰到還是糊塗,沒搞清楚,所以信心不堅定,沒有認真去幹,這種殊勝功德利益,這一生沒得到,可惜!那怎麼樣?諸佛菩薩,連阿彌陀佛都表演給我們看,多聽、多講。多聽、多講就是長時薰修。現在用正法來薰修,沒有正法的薰修,肯定就是虛妄薰修,虛妄薰修就麻煩了。不能再用虛妄來薰修了,我們要用正法,正法要精、要一,不能搞雜、不能搞多,學很多種,心都分散了。一種,一部《無量壽經》,一句阿彌陀佛,保證成就,沒有一個不成就。真正能夠接受、採納,大智慧人,這人不是普通人,普通人做不到,你叫他一生學一樣東西他怎麼肯幹!

  諦閑老法師學生多,這是近代一位大德,他弟子當中成就最殊勝的鍋漏匠,在生的時候,沒有人瞧得起他,他的成就第一殊勝。老和尚替他料理後事,讚歎他:弘宗研教的大德比不上他,名山寶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他。他就是一心幹了三年,預知時至,站著往生,往生之後站了三天,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,老和尚弟子當中第一人。在生的時候命苦,不認識字,鍋漏匠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。我還見過,什麼時候?十歲以前在家鄉,每年有幾次,一年大概有個三、四次的樣子,有做這種行業補鍋、補碗,你的鍋打破、碗打破了,他把它補起來還可以用。現在這個行業沒有了,現在講求消費,打掉就丟掉不要了,再買新的。在從前得到一個新的很不容易,很珍貴,鍋碗打破了,碎片撿起來,遇到這些人他會把它補好,補一個鍋、補一個碗幾個銅板,所以這個行業非常辛苦。他做這麼個手藝,這一生是苦不堪言,吃盡苦頭。

  看到諦閑法師,諦閑法師是老朋友,從小在一個村莊長大的,看到諦閑法師出家了不錯,有吃有穿的很羨慕,要跟他出家。把諦閑法師也搞得沒辦法,因為什麼?他不認識字,沒有念過書,再有出家是年齡太大了,四十多歲了,你在寺廟出家最基本的這五堂功課要會,他一看他沒有能力學這個,他學不會的;第二個就學講經,沒念過書,這一門也走不通。兩門都走不通,怎麼辦?所以剃了頭沒受戒,在鄉下找個廢棄的寺廟沒人住的,叫他一個人住在那裡,就教他一句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你就好好念,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再念,不要中斷。他聽話,老和尚告訴他,你好好念,將來一定有好處。他也不問,什麼好處不好處他不知道,就只管念這一句佛號,一心專念,念了三年預知時至,這種人好度。古人有一句話說,「唯上智與下愚不移」,不移是什麼?他不變。上智真正大徹大悟,他一切通達明瞭,他不變;下愚,鍋漏匠這樣的,他只學到一句,他不變。所以他們的成就往往是平等的,上上根人上上品往生,這下愚之人也上上品往生,他用真心,他那妄心被阿彌陀佛念掉了。這是中國古人所謂的「愚不可及」,我們比不上他,我們不如他,你不能瞧不起他,他的成就遠遠在我們之上。

  《二諦義》這有兩卷,上卷裡面說,「諦是實義」,就是真實的意思。「有於凡實」,凡夫真實的有,「空於聖實」,空是萬法皆空,是聖賢人講的真實,是二,這兩種都是實,所以叫真諦、俗諦。凡夫著有,認為有是實諦;佛法講空,空是實諦,都是真實的,兩種都是真實的,故立二諦,佛說法建立二諦。這個下面有個解釋,意思說「凡俗以有為實,聖智以空為實。故有與空皆是實,故立二諦。順凡俗迷情之法,曰俗諦,或世諦。聖智所見涅槃寂靜真實之理,名真諦,或勝義諦、第一義諦」。這是在佛經上有說,佛依二諦而說法,依世俗諦很容易懂,依真諦很難懂。真諦不是世俗人的智慧所能及,但是下愚之人,他不懂這些,你教他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他就死心塌地念到底,這裡頭有個道理,叫暗合道妙,他雖然什麼都不知道,他跟出世間真諦相應。他什麼都不問,什麼都不想,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,他成佛了,而且往生品位之高是你無法想像的,這個不可思議。

  李老師當年在世的時候跟我說了好幾遍,所以我印象很深刻,他說他想學愚,一輩子都沒有學成,愚不可及。我們要學智,上上根人學不到,學愚也學不到,這兩種人的成就都是頂尖的。我們尊重上上根人,對下下根人要同樣尊重,他了不起,為什麼?他沒有雜念,他沒有妄想,他沒有智慧,他也沒本事,他幹什麼也不行,念阿彌陀佛行。這一招給他搞成功,他就是這個本事,往生的時候上上品往生,不是沒有道理,他真有道理在。我們今天想學,真想學,可是那個真想學的念頭不容易發,心不好發,為什麼不好發?世緣放不下。這是什麼?這是魔障,世緣是個魔障,障礙你不能往生,或者障礙你品位下墜。誰能夠狠下心來把這個世緣一刀兩斷,這上上智慧,那是真實智慧他才能幹,不是上上智慧的人他做不到,一捨一切都捨掉!

  我們再看下面,《智度論》三十八卷,《大智度論》有一百卷,這是第三十八卷裡頭所說,「佛法有二諦」,第一個世諦就是俗諦,第二個第一義諦就是真諦。《智度論》確實佛依二諦而說法,世尊說法四十九年,在最初的十二年講阿含,多說世諦,少說真諦,所以阿含好懂,全都是講的世間法。我們今天非常要這些世間法,這個世間亂了,人生活在這個世間,過得太辛苦了,貧賤的人辛苦,富貴的人也辛苦,貧賤的人心不安,富貴的人心也不安,這什麼原因?世間法的道理不通。做人,應該要怎樣做人?做一個幸福的人,做一個在這一生有意義的人,今天講有意義、有價值觀,做一個好人,不知道怎麼做法。現在的人幾乎把做人的道理忘失乾淨,完全沒有了,認為做人什麼?做人就是要爭奪名利,人到世間來就幹這個的,爭名奪利,打得頭破血流,兩敗俱傷,這樣過一輩子。生不知道從哪來,死也不曉得到哪裡去,迷惑顛倒,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,怎麼會有好果報!聖賢有正法,佛菩薩有正法,他不能接受,於是也就沒有人講了,這個世間人愈活就愈苦。

  我們從這二百年的歷史,過去一百年我們沒有見到,我們看古人文字記載;最近的一百年,這八十年在我們記憶當中,我們見到、聽到、接觸到,用十年十年來算,一個十年不如一個十年,是走下坡。科技雖然發明,人雖然是富有,生活比從前方便,可是在精神上非常痛苦,物質生活也痛苦。現在苦到什麼程度?是過去人從來沒想像過的,作夢也想不到,飲食起居都沒有安全感。吃東西怕中毒,喝的水怕有毒,甚至於呼吸空氣怕有毒,還要戴口罩、戴防毒面具,嚇成這個樣子。這人活在世間有什麼意思!一塊清淨的土地沒有了,這些東西科學帶來的,農藥、化肥、化學品都是科學的產品,染污了河流,染污了海洋,染污了大地,植物長出來都是很奇怪的樣子,是又大、又好看,但是養分沒有了,養分沒有了無所謂,怕裡頭還帶的有些病毒。這種顧慮古人沒有的,我們把時間縮短一點,七十年前人沒有這顧慮,喝水,在野外小水溝的水舀起來就能喝,沒有聽說生病的。我們在抗戰期間當中逃難,走在山邊、河邊甚至於田邊,這個田裡面有水溝灌溉的,那水都可以喝,沒有聽說哪個生病的。頂多有些人講衛生的帶什麼?帶大蒜,怕喝的水不乾淨,大蒜瓣吃兩顆喝水。所以旅行的時候這個大蒜瓣是一定會帶幾顆的,用這個來解毒,你說有沒有效?真有效。為什麼有效?一切法從心想生,吃了這個就沒事,我就很安全,他就真安全。

  哪有現在的人這個也害怕,那個也害怕,你就曉得這個生活多苦。逼得我們現在自己耕種,自己種一點菜,自己種糧食,在澳洲我們就真的幹起來。我們自己不會種,不會種但是有辦法,我們請農夫,我們給他工資一天多少錢,讓他來替我們耕種。還是非常好,收成我們自己吃的,賣掉之後那些錢付工資還有餘,還有多餘,一方面我們向農夫學習,一方面請他來幫助我們。去年我在澳洲,主食,我們實驗種的小米,不錯,收了一萬三千公斤。我們吃不了,大部分都賣掉,賣的錢付工資還有多餘的,這給我們非常大的信心。我們買了大批農地,大概合中國有一萬多畝,今年就計劃著種稻米,種麥子,種玉米、馬鈴薯、花生,這些都可以做主食用。我們沒有化肥、沒有農藥,我們的農田都放念佛的佛號,阿彌陀佛,蔬菜、樹木花果、稻田統統都是一片念佛聲。我們的農產品比別人好,農夫來看都很羨慕,他們感到很驚訝,不用化肥、不用農藥,種出這麼好的東西。問我怎麼種的?我說你去聽。聽到都是阿彌陀佛,這是什麼聲音,很好聽?我說我們就是用這個音樂種出來的。我們慢慢的來推廣,用阿彌陀佛佛號來耕種,這個好,這得阿彌陀佛威神加持,這種農作物是最有營養的,真正養人的,還跟阿彌陀佛結了很深的緣。

  所以佛用二諦,我們也要學二諦,《智度論》上說,「一者世諦,二者第一義諦。為世諦故,說有眾生。為第一義諦故,說眾生無所有」。一切法無所有、畢竟空、不可得,這是第一義諦,這是佛法所說的真相。又《大乘義章》第一卷說,「俗謂世俗。世俗所知」,這是一般世間人所知道的,這叫世諦。「真者,是其絕妄之稱」,就是離一切虛妄,這是真諦。這是境界高一層人他們的看法。現在這還是世俗,量子力學家看清楚了,他們知道這一切法,就是物質現象、精神現象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這就是說,佛菩薩講的真諦,是他自己親證的境界,現在世俗人能用科學這些儀器探測,發現佛菩薩所證得的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他們所探測,探測到了,但是他們沒證得,他們是藉科學儀器見到的,不是用自己禪定功夫見到的。

  諸佛菩薩他們是從甚深禪定裡面見到的,他得受用;科學家是藉用外力來探測到的,自己不得受用。這原因在哪裡?原因他沒有把妄放下,帶著妄見到真,這是科學家。佛菩薩他把妄放下,他見到真,所以他得到真的受用,科學家沒有得到真的受用。真的受用是智慧現前得大自在,這個大自在就是心能控制物質。他們現在發現,認為這個念頭可以控制物質,理上講得通,事上現在在求證,不能像佛菩薩用得那麼自在。佛菩薩完全用在生活上,確實他所得到的理無礙、事無礙、理事無礙、事事無礙,這個真是得大自在。這是科學家縱然發現,經上講的這些奧祕,宇宙的奧祕,他不得其用。可是我們相信那些科學家很聰明,我相信慢慢的他會走向佛法,走向佛法是什麼?把虛妄的放下,他也能證得真實。這就是上智,上上根人好度,他能接受,他不懷疑,科學家將來都變成佛菩薩。這是二諦說出來。下面是解釋門,真諦門、俗諦門,門是什麼意思,現在時間到了,這個門道怎麼進去,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。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