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六一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61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五二三頁:

  經【各於其國。出廣長舌相。遍覆三千大千世界。】

  這一段是佛現廣長舌相來為我們做證明。

  疏【其國者,本所住國,各於其國者,見佛佛皆然也。】

  這樣的經文,向後這六方每一方都是一樣的,此地交代明白了,後面就可以省略。這經文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,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讚歎淨土,沒有一尊佛不稱讚阿彌陀佛,都是普遍勸勉一切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淨土。由此可見,西方淨土實實在在是無比的殊勝。這個法門從前面我們一直讀下來,知道它確實是接引根熟眾生;所謂根熟眾生,就是這一生他成佛的機緣成熟了。換句話說,這一生成佛的機緣沒成熟,給他說這個法門,他就難以接受。如果根熟,一聽到這個法門就生歡喜心,就願意念佛。我們從形相上觀察,就知道這個人的善根有沒有成熟。這個法門實在講,不但是成熟,是熟透了。他這一生就要作佛,他菩薩、阿羅漢都不要作了,這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佛。這個法門很殊勝,很特別,一切諸佛都出廣長舌相來做證明。一切諸佛在他自己教區裡面,就是他自己教化的國土,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,這種情形一樣的。

  疏【左右為廣,前後為長。】

  這是解釋廣長舌相,佛的舌相不可思議。

  疏【三千大千,詳如俱舍中說。】

  《俱舍論》對於三千大千世界說得很詳細。

  疏【覆大千者,極言舌相之廣長也。】

  佛的舌相能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這是說舌的廣長。

  疏【以多劫口業清淨故,若詳其繇,如華嚴中說。】

  佛為什麼有廣長舌相,《華嚴經》裡面說出這個道理。

  疏【言此以明佛語為必可信,令斷疑也。】

  這個經文真正的目的就在這一句,是要我們斷疑生信。

  鈔【俱舍論頌云:四大洲日月,須彌盧欲天,梵世各一千,名為小千界。此小千千倍,說名為中千,此千倍大千,皆同一成壞。】

  須彌盧就是須彌山,欲天是欲界天,梵世天是初禪天。一日一月繞一須彌山照四天下,山腰是四王天所居,山頂是忉利天所居,此天之上,有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、梵世天,此名一世界。如此一千世界,一千日月,一千須彌山,一千四天下,一千四王天,一千忉利天,一千夜摩天,一千兜率天,一千化樂天,一千他化自在天,一千梵世天,總為第二禪天所覆,是名小千世界。「此小千千倍,說名為中千,此千倍大千,皆同一成壞」。為什麼這個集團稱為一個大千世界?成住壞空相同,成的時候同時成,壞的時候同時壞。

  鈔【今釋謂四大部洲,二輪日月,一須彌山,從下地獄,至六欲天,從欲天至梵天,齊此色天,名一世界。】

  這就是一個單位世界。

  鈔【一一數之,積而至千,名曰小千。】

  積一千個單位世界,稱為小千世界。

  鈔【又以小千為一,一一數之,積而至千,名曰中千。又以中千為一,一一數之,積而至千,名曰大千。以三次言千,曰三千大千,其實一大千也。一大千世界,即經中一佛土也。】

  以小千世界為一個單位,積一千個小千世界,稱為中千世界。又以中千世界為一個單位,積一千個中千世界,稱為大千世界。「三千大千」,其實是一個大千世界,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。它以小千、中千、大千這樣組成,稱為三千大千世界,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。這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區。每一尊佛的智慧、神通、德能、福報都相同,但是佛度化眾生的國土大小不同,這是什麼原因?每一尊佛在因地上發的願不同,果上所感得的報不一樣,所以有的佛的教化區小一點(最小的是一個大千世界),有的教化區大一點(幾個大千世界),有的教化區就很大很大(十幾個大千世界)。明白這個道理,現在在因地要發廣大願,將來成佛,你的世界比別的佛大,你度眾生比別的佛多;佛不度無緣之人,所以要跟一切眾生廣結法緣,將來那個世界就大。這是每一尊佛不一樣的地方。

  鈔【彼阿閦佛,乃至恆沙諸佛,各各主此大千世界。】

  每一尊佛就是一個大千世界的教主,導師,教化主。

  鈔【今謂諸佛各於本界,出廣長舌,覆其界內,無不遍也。】

  廣長舌,是不是真的舌頭伸出來把大千世界都蓋住?理上講得通,理上能講得通,事上也就很可能,這個要知道,這是一種不思議的境界。實在講,佛的舌頭伸出來蓋三千大千世界,我們也見不到。為什麼?報身佛,相就很大,我們人太小了。讚佛偈裡面說,佛的眉毛當中有根白毫,盤旋起來像個珠子一樣,有多大?「白毫宛轉五須彌」,你怎麼會見到!古人遊廬山,廬山才多高?古人就感嘆說: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你要是在佛的白毫裡面,那是一點點,你怎麼能看得見完全的白毫!完全白毫都看不到,佛的身體你怎麼會看得到?決定看不到。佛的身相太大,我們人太小,沒有辦法見到佛的身相,這是不思議的境界。如果從表法上來說,意思就更好懂,佛的法音周遍三千大千世界,這就是廣長舌相。像我們現在的電台廣播,全世界都可以聽到,你的舌相遍覆整個地球,也能講得通,這從表法上說。但是佛確實有不思議的德相,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。舌相是三十二相之一,實際上在三十二相,釋迦牟尼佛的舌很薄,這經上有過記載,佛的舌頭伸出來可以把臉孔蓋住,我們這個舌頭不行。佛說,我們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子,這是三世不妄語。要修三世不妄語,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自己鼻子;舌頭伸出來可以蓋到臉,這就是說明生生世世不打妄語,他的話就靠得住,就可以相信。如來舌能蓋覆三千大千世界,這是講生生世世都不妄語。

  鈔【口業清淨者,謂不為妄言、綺語、惡口、兩舌。】

  這四種過都沒有。

  鈔【常為真實語,正直語,柔軟語,和合語。】

  這佛菩薩說話總不離開這四個原則。

  鈔【而言多劫者,經云:凡夫舌過鼻尖,表三世不妄語。】

  三世不妄語,這個舌才能舔到自己的鼻尖。

  鈔【佛乃無量劫來曾無妄語,久積功德,感斯勝相也。】

  佛的舌相這樣的薄,這樣的廣大,那是無量劫來從來沒有妄語過,才有這樣的相好。

  鈔【詳其繇者,華嚴離世間品云:菩薩有十種舌,所謂開示演說無盡眾生行舌,開示演說無盡法門舌,讚歎諸佛無盡功德舌,乃至降伏一切諸魔外道,除滅生死煩惱,令至涅槃舌,是為十。菩薩成就此法,得如來遍覆國土無上舌,則不止一因,故言詳也。】

  可見得如來舌相的相好,不僅是不妄語,所謂不妄語、不綺語、不惡口、不兩舌,還不止。如來不斷的演說眾生行,說明九法界眾生思想、見解、行持,讓我們明瞭其中的因緣果報,在這裡面覺悟過來。又為眾生演說無量的法門,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,讚歎諸佛的功德,讓我們嚮往真實的果報,乃至講修學方法,怎樣伏煩惱,怎樣伏外道,怎樣除滅生死,達到究竟涅槃。所以佛的舌的作用真正是具足無量的功德。現代這個社會,確實就像佛在《楞嚴經》所說的「邪師說法,如恆河沙」,如何能在這個環境當中保全自己,成就道業,《彌陀經》六方佛號的表法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。大乘修學基本的條件就是這一段第一尊佛所顯示的,阿閦鞞佛,不動覺,要有這個條件才行。

  今天下午有兩位同修來看我,告訴我前幾年學佛都在聽我講經的錄音帶,在家老實念佛,心地確實清淨,很自在,功夫也還得力。這兩年認識一些同參道友,邀請他參加當地念佛會,一參加就做幹部,活動很多,又要朝山,又要到哪裡去。有活動就要用錢,他本來不做事了,心地很清淨在家裡念佛,現在因為活動頻繁,到處都要錢、要供養,沒有法子,逼得自己再去做事,想盡方法來找錢,苦不堪言,他來跟我訴苦。到我這裡來參觀我的道場,他說想像當中我們道場一定很大、很莊嚴,沒有想到是這個樣子的。我說:我們道場來共修的同修都是平民階級,富有的很少。我說:我們這裡不拉信徒,不找人要錢,我們的心很平靜,很如法。他們那些道場要拉人,要想辦法找錢,信徒苦不堪言。佛的功德不僅沒有過失,三業是無量功德。所以學佛,現在人勸人要修福報,以為那樣是修福報。今天來問我:是不是這個叫做福報?我說:你覺得自己有沒有福?一天到晚苦不堪言,這哪裡叫福!這是愚痴、顛倒。真正的福報是心地清淨自在,沒有煩惱、憂慮、牽掛,日子過得很平淡、很平安,那就叫有福。不是說有錢有地位叫福,有錢有地位的人沒福,我就舉例子,今天全世界每個國家做領袖、做宰相,大企業家發大財的,有沒有福?沒有福,他們的日子過得很痛苦,一天到晚勾心鬥角,要怎麼對付人,要怎麼保護自己,苦不堪言,哪有我們自在!心裡什麼事情都沒有,這叫真正的福報,這真正享福。這尊佛,在此地講不動覺,這個有道理。

  淨宗經典裡面告訴我們,老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福慧都在其中。念這句佛號,信願持名、修福修慧統統在裡面,修戒、修定、修慧這個三學也在裡面。蕅益大師念佛開示講得好,不但三學在裡面,菩薩六度也在這一句佛號之中,這一句佛號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門統統都包括了,你說多方便!多麼圓滿!不要再去搞別的了。這是講不動要緊,不為名聞利養所動,不為五欲享受所動,也不為其他一切法門所動,我死心塌地信願念佛,求生淨土,那就叫不動覺,這非常重要。

  鈔【必可信者。】

  佛的廣長舌相給我們做證明,一定可以相信。

  鈔【凡夫舌相不過三寸,古謂掉三寸舌,則毀譽抑揚,循其私意,容未可信。】

  世間人欲望、私心作祟,說話不誠實,我們不一定可以相信他。

  鈔【佛具如是廣長之舌,寧有妄乎?其所讚歎,更疑不信,無有是處。】

  佛的話是誠實言。諸佛來給我們做證明,是堅定我們的信心。

  疏【又行位菩薩,尚有廣長舌相,更過於此,今猶略說。】

  鈔【菩薩舌相者,華嚴十行位菩薩,成就十無盡藏,其說法時,以廣長舌,出妙音聲,充滿十方一切世界。】

  上面這是經文。下面蓮池大師說:

  鈔【言十方一切,則不止一大千而已。菩薩且然,何況如來。】

  這是說圓教十行位的菩薩,他們說法的廣長舌相就能充滿十方一切世界。初行菩薩尚能遍滿十方一切世界,何況圓教的佛果!我們看到當然更不會懷疑。圓教十行位菩薩就有這種能力,何況再上去的十迴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,當然沒有問題。

  鈔【今且各就本國,故云略說。其實佛讚淨土,遍十方一切世界也。】

  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,讚歎西方極樂世界,不僅是在他本國,這個我們相信了。為什麼?釋迦牟尼佛在我們娑婆世界讚歎,十方諸佛來證明,十方諸佛的讚歎到達了娑婆世界。同樣一個道理,諸佛在他本國講《彌陀經》讚歎淨土,我們釋迦牟尼佛也一定去給他做證明,這就是『遍十方一切世界』。

  疏【慈恩云:佛之舌相,證小,則覆面門,以至髮際;今覆大千,證大事也。】

  慈恩大師,就是法相唯識宗的祖師窺基大師。「法相唯識」,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傳到中國來的,而且把它翻譯完成。但是在中國沒有成為一個宗派,成為一個宗派是在他學生手中,窺基是他的學生。這句是窺基大師《阿彌陀經通贊疏》上的話,『佛之舌相,證小』,證小的事情,做證明,舌相蓋面孔;這就說明他的話誠實,從來不打妄語,如果打妄語,決定沒有這種好相。現在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『證大事』,什麼大事?信願持名,求生淨土。諸位要知道,這是佛門當中第一等大事,沒有比這個更大,為什麼?其他大乘各宗各派成就的地位是菩薩,三賢菩薩、十聖菩薩,沒有講成佛。這個法門是叫眾生成佛,還有哪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!你才曉得這是第一等大事。佛對於眾生的教化,這是無比的重要!所以佛一個人說、一個人證,不足以取信,要勞動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如來,一個都不漏,統統來做證明。你才曉得這是什麼樣的大事,驚動所有一切諸佛如來,八萬四千法門、無量法門裡面都找不到,唯獨這一門必定要驚動所有一切諸佛,一切諸佛義不容辭都要出來作證。我們如果明白這個現象,看到這個現象,再要不相信,再要有懷疑,那就是佛經講的「一闡提」,一闡提翻成中國話就是沒善根,這個人沒善根。《彌陀經》確實言簡意賅,不是蓮池大師這樣詳細給我們解釋,這句經文我們也就含糊籠統念過去,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價值、真實的用意。這就是說明,這個經是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的第一經、第一法門,能令一切眾生在一生當中圓成佛道,這叫證大事。

  疏【又云:菩薩得覆面舌相,故其言無二,悉真實故。則覆面之舌,已無妄語,況覆大千乎。】

  菩薩得廣長舌相,他的言語真實,決定沒有妄語。舌頭能蓋到面孔,就證明他決定不會有妄語,今天佛的舌相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,哪有妄語的道理!

  鈔【舌相小大者,以佛得色身三昧。】

  色身三昧,《演義》有註解。「色身三昧」就是身自在,《西遊記》寫孫悟空有七十二變,那就是身自在,那就是色身三昧。但是他那是色身三昧之小者,為什麼?只有七十二變。色身三昧之大者,這個身相變化是無有窮盡,不止七十二,無量無邊的神變。

  鈔【六根自在,證小證大,各隨其意。言大事者,法華云:佛為一大事因緣故,出現於世,謂令眾生皆入佛乘故。】

  《法華經》也是導歸極樂。隋唐時候,古大德說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,這是一乘大經,都是《無量壽經》的引導,這兩部大經引導我們入《無量壽經》的。好比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是序分,《無量壽經》是正宗分,《阿彌陀經》是流通分。《彌陀經》勸我們相信,勸我們發願,勸我們念佛,勸信、勸願、勸行。

  鈔【今讚淨土,現此舌相,則知淨土法門,是為大事,同法華也。】

  蓮池大師比較保守、謙虛,他說跟《法華》一樣。隋唐時代的大師說:超過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。

  鈔【苟非大事,則所謂割雞焉用牛刀也。】

  要不是大事,怎麼可以勞動一切諸佛如來?這是不應該的事情。

  鈔【又菩薩覆面者,舉劣況勝,勸信之至也。】

  勸信,這種勸法真的是達到極處。

  疏【又十方者,且就橫說;若豎說者,通乎三際,無不讚歎。】

  鈔【以方例世,則前乎迦葉,乃至過去無量諸佛,後乎彌勒,乃至未來無量諸佛,必其廣長舌相亦遍覆三際也。】

  說十方裡面一定包括三世。這個法門驚動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,才知道這個法門真正不可思議。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的法門,信願持名、求生淨土是第一法門,這個法門不但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地方是第一,在任何世界、任何諸佛剎土,這個法門都是第一。你要是不願意學這個法門,把這個捨掉,去學其他的,那就是捨第一去學其次的法門、再其次的法門,不就學那些了嗎?這個要知道。所以,我們遇到不容易!遇到,把它裡頭狀況搞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這尤其是不容易,這真難得。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「遇緣不同」,我們今天遇到緣,把這個搞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這是緣殊勝。緣殊勝,死心塌地,一門深入,上輩往生我們都有指望,「九品往生,總在遇緣不同」,我們的緣深。這段文好懂,這講時間三世,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尊佛,釋迦牟尼佛前面是迦葉佛,釋迦牟尼佛後面是彌勒佛,當來下生的彌勒菩薩,他來成佛。前面還有前面,後面還有後面,豎說也是無量無邊。

  鈔【諸佛相同,則心同、智同、願同。】

  佛佛道同,所以相貌相同。相貌怎麼會相同?心相同,貌就相同了。貌就是心的相分,我們凡夫甚至阿羅漢相貌都不同,為什麼?心不同,裡面有妄念。我的妄念跟你的妄念不一樣,所以相貌就不相同。佛與菩薩相貌差不多相同,妄念沒有了,心都清淨了。佛的心最極清淨,一個妄念都沒有,所以每尊佛現的相貌完全一樣,道理在此地。

  鈔【既六方讚歎此經,知三世諸佛亦必讚歎此經如六方也,所謂無間說者是也。】

  『無間』就是從來沒有間斷過。這個法門、這部經,或者我們講淨土三經,在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如來的宣揚從來沒有間斷過,這是事實。讚歎之勝、說法之勤,也是一切經都不能為比的。釋迦牟尼佛在世,《無量壽經》就多次宣講,這就是證明。

  疏【稱理,則自性周法界,是廣長舌義。】

  這是稱性而說。

  鈔【古謂溪聲即是廣長舌。】

  這是蘇東坡遊廬山的一首詩,註解有引兩句。

  鈔【然則廣長舌相,不獨諸佛有之,眾生有之,即萬象皆有之。是故情與無情,融成一舌,舌即法界,法界即舌,說遍覆時,已成雙橛。】

  這一段是禪的味道了,諸位細細去參,裡面跟我們說明一個什麼事情?《華嚴經》所講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這段文就是說這個道理。一,不是專一,不是獨一,是任一。「舌」就是法界,那怎麼不遍覆法界?「眼」就是法界,為什麼不能觀察一切法界?「耳」就是法界,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什麼聲音你也聽得清楚。六根無論哪一根,六塵無論哪一塵,無不周遍法界。所以「一」是任一,任何的一,不是講獨一,不是講專一。也正因為這個事實,所以佛法講「法法平等,無有高下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但是在所有一切法門裡面,讓我們凡夫在短短的一生當中決定能夠成就究竟圓滿的,確確實實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。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。

  

  

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