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載

選擇影音主機
  • 視頻點播
  • 音頻點播
【請點選播放集數】

      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:docpdf    
 

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 (第二三二集)  1984/12 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 檔名:01-003-0232

  請看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》,第四五三頁:

  鈔【此之四者,雖同名念佛,前淺後深。持名雖在初門,其實意含無盡,事一心則淺,理一心則深,即事即理,則即淺即深,故曰徹前徹後。所以者何?理一心者,一心即是實相,則最初即是最後故。】

  我們從大師這一段結論才真正體會到持名妙行不可思議。持名、觀像、觀想、實相,這四種念佛如果把它展開細細去觀察,它包括佛法裡面顯密宗教無量的法門,這就是說禪與密也不能超越念佛的範圍。這個結論結得好,結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,執持名號也是不可思議。這句佛號,你說它淺,很淺;你說它深,其深無底,是事也是理。大師在此地講『徹前徹後』,前是持名,後是實相。

  演【徹前徹後者,理即事故徹前,事即理故徹後。】

  前後不二,理事一如,這樣的法門確實不是一般法門能跟它相比的。

  演【理一心即實相者,如上所言理一心者,則能所情消,有無見盡,離生滅空有等相,故即實相也。】

  這是實相的樣子,在念佛法門裡面統統具足。念到功夫成就,那當然不必說了,我們現在起心念佛,現前這一句佛號是不是實相?如果是的,這個佛號是真正不可思議,給諸位說,現前念這一句佛號確確實實是實相。怎麼是實相?念佛要是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你能這樣念,這句佛號就是實相。所謂「一念相應一念佛」,跟什麼相應?跟實相相應。換句話說,你有懷疑,與實相不相應,實相裡面沒有疑;你有夾雜,與實相不相應,實相是清淨的,沒有夾雜;你有間斷,又不相應,因為實相不生不滅。可見得這三個條件統統具足,當下這句佛號就是實相。

  「則能所情消」,能念所念,你念這句阿彌陀佛,你不會想著「我能念,阿彌陀佛是我所念」,如果你還想這些,你就打妄想,就摻雜,這就叫夾雜。能所情消,能念跟所念已經合成一個,就是一念,這裡頭覓能所了不可得。「有無見盡」,「有無」是邪見不是正見。前面能所是煩惱、是迷情。所以,一切邪知邪見也都沒有了。這一句佛號要把煩惱念掉,把知見念掉,這樣才真正念到清淨平等覺;清淨平等覺就是實相,就是自己的本性,就是法界的本體。「離生滅空有等相」,那當然這就是實相,這是我們常說名號功德。念佛的人很多,知道名號真實功德的人不多,他果然知道,念佛功夫就會得力,他念這句佛號確實能消災滅罪、能往生見佛。「最初即是最後」,最初,我們初發心念佛,「最後」這是圓成佛道,這個很不可思議,這是任何一個法門都沒辦法跟念佛相比。話雖然這樣說,信的人很少,不信的人很多,總認為這是念佛人自誇自大,不是真的,這是一般人起的懷疑。他的善根少、福德不足,聽了這個法門不免懷疑、猶豫。所以,這個法門一定要多善根、多福德。《彌陀經》講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這就說明善根、福德少是不行的,不能接受的;甚至聽到了,把意思曲解、解錯了。

  鈔【問:豈得稱名便成實相?】

  持名就是實相,最初就是最後,聽了會叫人懷疑,立刻就提出問題。

  演【豈得稱名便成實相者,以稱名念佛,念念起滅,是生滅相;念時則有,不念則無,是空有相;能念是心,所念是佛,是能所相;稱佛名號,以心緣歷,是言說名字心緣等相,何言即實相耶?】

  「生滅」不是實相,「空有」不是實相。有能有所,哪裡能叫實相?他這一句問題包含這麼多意思。

  鈔【答:實相云者,非必滅除諸相,蓋即相而無相也。】

  實在講,到這個地方已經答盡,解答得很圓滿,怕聽的人還不懂,下面則引證。要緊的意思,大師告訴我們,實相並不是把一切相滅掉。『諸相』是指生滅相、空有相、能所相,以及言說、名字、心緣等相,不必滅掉。為什麼不必滅掉?因為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虛妄,你何必滅掉它?真有,你才滅掉,它不是真有!它是虛妄的,「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」。你要把虛妄相滅掉,那不是叫自找麻煩!那就又錯了。譬如,影子是假的,何必一定要把影子滅掉?用不著!

  演【答曰:謂實相者,非為滅除諸相,而談實相,即相無相,名實相也。】

  這是真的,這才叫真正的實相。「即相無相」,這是一個很深的道理,也是很真實的事實。權小以下,權教菩薩、聲聞、緣覺、六道凡夫,不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實相就是真相,不曉得真相,誤以為這些相都是真實的,錯就錯在這個地方。不知道這一切相的真相,這叫迷惑,迷了之後就造業,造業就要受果報,那個果報還是虛妄的。雖然惑業苦統統是虛妄不實在的,當體即空,可是迷人在裡面他真的有感受,就好像作夢一樣,夢是假的,但是作夢的時候,在夢中不知道那個夢是假的,夢裡面有苦難,他真正有感受。

  夢裡覺悟的人,知道我在做夢,曉得一切都是夢境,這叫看破。既然是夢境,裡面一切順逆境界一概不受,順境沒有樂受,逆境沒有苦受,他的心是正常的,這就叫放下,這就叫「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」,沒有障礙!何必一定要把那個夢破掉之後,這才叫實相?知道那個夢就是實相,夢境也就是事實。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,就叫做實相。體上決定沒有,那叫無相的實相;事上確實有這麼回事,叫無不相之實相。可見得,空有、生滅、能所無一不是實相。你明瞭了,事實真相搞清楚了,就是實相;不明瞭,理也是妄相,事也是妄相,你決定見不到實相。見到實相的人,這也就是我們講圓實菩薩,圓教的菩薩、實教的菩薩,實是對權說,也就是說明心見性的菩薩,他無論在什麼境界,心地是清淨的、平等的,絕對不會起心動念、分別執著。

  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,還會不會起心動念?還會不會分別執著?如果起心動念分別執著,自己就要想一想,我還是凡夫,沒有能力了生死、出三界。這樣功夫念佛,往生是沒有把握的,不能講不可以往生,可以往生,那要看你的運氣。這是帶業往生,帶業往生的確要看各人的因緣,在你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是不是阿彌陀佛?如果是阿彌陀佛就往生。念一生佛,到臨命終時最後一念不是阿彌陀佛,那也沒有法子,這一生就不能成就。所以,這是決定在緣上。既然緣這樣重要,才知道佛祖教給我們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的重要性。「斷一切惡」,就是遠離惡緣;「修一切善」,就是我們要好好的修善緣,善緣能幫助我們道業成就。

  修道之人,如果不是再來人,業障習氣都很重。知道自己的罪業深重,知道自己在沒有學佛之前造許多的罪業,這個罪業不一定是有形的造作,起心動念都是罪業。《地藏經》上說「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」。怎麼是罪?起心動念都是利己損人,他是這樣的心,所以他也是這樣的行為。出家了,出家要是沒有真正覺悟、真正發心修道,還是帶著在家時候的習氣,換句話說,到佛門裡面造的這個罪業比在家時候要重很多倍。因為這裡是佛法的道場,你在僧團裡面挑撥是非、鬥亂兩頭,這是破和合僧,這個罪過是墮阿鼻地獄;世間搞這些東西當然也有罪,沒有這麼重。僧團的使命是弘法利生,你到那裡毀敗它,這個罪就重。俗話講「地獄門前僧道多」,這是有道理,不是隨便說的,也不是挖苦出家修道人,這是事實。世間造的罪業,在佛門裡面造同樣罪業,淺深不一樣,世間造的罪淺,在佛門造的罪重,不相同。學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,不能不警覺,千萬做不得。

  既然學佛,就決定要在這一生成就。要在這一生成就,自己要常常想,我起心動念待人接物像不像佛菩薩?這才是真正修行。所以,早晚課誦的目的就在此地。特別是我們這個道場,早晨念四十八願,念的時候想一想我們的心願跟阿彌陀佛一樣不一樣?晚上念《無量壽經》三十二到三十七品,這六品經裡面世尊給我們許許多多的開示,這些開示都是處事待人接物的準則,我們有沒有違犯?有沒有奉行?佛教給我們應當做的,我們做了沒有?佛教給我們不應該做的,我們有沒有做?晚課是反省,這叫真正修行。絕對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,是念給自己聽,念給自己反省的,早晚課真正的意義在此地。所以,宇宙人生的真相能稍稍有一點體會,他在萬象當中一定不會執著、不會認真、不會造罪業。他利用這個機緣修自己的福,修積自己的善根,絕對不會利用這個機會去造罪業,學佛跟不學佛差別在此地。

  鈔【經云:治世語言,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。】

  這是佛經上一句話。

  鈔【云何萬德洪名,不及治世一語?】

  治世的語言,「世」是世間,「治」是治理,使世間一切眾生得到安和樂利,這些言語就叫做治世的語言。像儒家的四書五經就是治世語言,它確實與實相不相違背。如果與實相違背,這個書就不能稱為經。稱之為經,用現在的話來講,它就是真理。真理是超越空間的,拿現在的話來說,超越國家、超越民族、超越宗教、超越政治,任何國家民族地區的人依照它的方法都能得到利益;其次,超時間,古時候用這個可以得到安和樂利,現在用這個一樣也能得到,將來千年萬世用這個還能得到,這才稱之為經。為什麼它能超時空?因為它與實相相應,實相是超時空的,因此它也超時空。唯有超越時空才能稱為經典。世間孔孟諸子百家的典籍尚且與實相不相違背,這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還比不上四書五經嗎?這是大師引證來說。

  演【治世語言皆與實相不違背者,以證意實相,則諸所說法無非實相,故不相違背,雖說俗事,亦順正法也。】

  由於證得意根的實相,即是意根清淨入實相,則諸所說法無非實相,所謂「圓人說法,無法不圓」,他講世間的經典,像四書五經,也都與實相不違背。證得實相就叫圓人,他的見解、思慮是圓滿的、沒有欠缺的。沒有見性,他的知見不圓,換句話說,他有執著、分別,我們常講有稜角,不能圓融。契入實相的人圓融,正因為他圓融,所以他能應機說法。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,應以什麼身說法就現什麼身說法,這是圓融的,確實能利益眾生,絕對不會妨礙眾生。知見不圓的人,會妨礙眾生。譬如他修這個法門修得很好,他希望別人統統修這個法門,這就是知見不圓,為什麼?那些人是不是跟自己同樣的根性?如果根性不相同,我勉強叫他來修我這個法門,他不能成就;如果學其他的法門,他能成功。譬如,這個人老實念佛,我們勉勵勸他念佛,他這一生真的能往生、能見阿彌陀佛。我今天喜歡參禪,我說:我這個好,跟我學。他參了一輩子,連個初禪都升不上去,來生還要搞六道輪迴,這是把人家這一生往生成佛的機會打斷,這是多麼殘酷!他是一番好心,但是所做的結果非常殘忍。那不是善知識,那是魔,遇到他,這一生就完了。

  簡豐文居士對於《壇經》、《金剛經》有特別的愛好,多次在那裡宣講,也以這個方法來接引大眾。我提醒他:你應當像六祖的態度,只教上上根人,中下根人不教。為什麼?沒有分!我說:你用這種態度,你就是大慈大悲,你不害眾生。修學這個法門是上上根,大乘根性都沒有分,那就對了,就沒錯了。可見得法門沒有一樣不好,一定要契機契理。不契理,那是魔說;不契機,這一生得不到利益,白說了。圓人說法就契機,因為他是大開圓解,他有圓滿真實的智慧,雖說俗事也是正法,與正法都相應。

  演【經云:以是清淨意根,乃至聞一偈一句,通達無量無邊之義,能演說一句一偈,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,諸所說法,隨其義趣,皆與實相不相違背;若說俗間經書、治世語言、資生業等,皆順正法。】

  這段話我們可以引《華嚴經》作證明,《華嚴經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五十三位善知識,只有六個是出家人,其餘統統是在家人,從事世間各行各業,都是正法,換句話說,都能與實相相應;經商的、做工的、從政的、教學的、當兵的,統統與實相相應。所以說,哪一法不是佛法?法法皆是。哪一行業不是修六度四攝?各行各業、男女老少,真正覺悟了,統統是在行菩薩道,統統是修無上菩提,沒有一法不是!

  我們今天為什麼在念佛也不是?這一段有一個字非常重要,「清淨意根」,我們今天就沒有這個東西,這就是菩薩跟凡夫關鍵的所在。我們的意根是染污意根,能把染污轉變成清淨就是菩薩。學佛從哪裡學起?有一個比丘尼想跟我學,還有一位居士也要發心跟我到美國去學,問我要什麼條件?我的條件就是「清淨意根」。怎樣才能得清淨意根?先去念經。我們這個小道場所依據的經典總共七部: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要解》、《普賢行願品》、《阿難問事佛吉凶經》,佛經我們只取四部;另外三種是治世語言,《了凡四訓》、《感應篇》、《四書》。這七樣東西背熟,你的心就清淨了。經裡面什麼意思不要去想它,沒有意思,老老實實念就是了,一天念十遍、二十遍,念上五年,心就可以念得清淨,然後再來找我,我就這麼一個條件。

  心不清淨,你所學的東西都變成邪知邪見,這個話是清涼大師說的,實在講是佛在《華嚴經》上所教導的。《華嚴經》教我們先發菩提心,所謂「發菩提心」就是用真誠之心,真誠心、清淨心、平等心、恭敬心處事待人接物,這就叫發菩提心;真心裡面起的作用就是大慈大悲。所以四弘誓願,眾生無邊誓願度,這是真正菩提心。「度」就是我幫助他、協助他,肯幫助眾生、協助眾生,諸位想想看,怎麼會害眾生?怎麼會障礙他?怎麼會阻撓他?不可能的。然後就是修行,修行從哪裡學起?斷煩惱。煩惱沒有斷,不能學法門;煩惱沒斷,學一點法門,是幫助斷煩惱。煩惱斷盡之後,進入第三願,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。那個時候還要斷煩惱,斷煩惱是幫助學法門,是以學法門為正,斷煩惱為輔助;第一個階段是以斷煩惱為正,學法門為輔助。這樣正助雙修才能圓成佛道。這些次第全都在《華嚴經》上。

  我們今天遇到這樣的法門,有這麼一些同修常常在一起互相切磋琢磨,這個因緣不可思議,真的是彭際清所說「無量劫來希有難逢」。如果我們今天遇到,輕易放過了,實在講,善根福德就太少了。如果真正能把這個機緣抓住,這一生當中決定了生死、成佛道。緣遇到了,決定不能錯過,要真正修學。所以,關鍵在清淨意根。

  有些同學來問,這樣修學是不是很笨?是不是很慢?其實他對我所講的話沒聽懂,他要是聽懂,不可能提出問題,為什麼?我開始叫你修是斷煩惱,我沒有跟你講學法門!法門還沒開始學,你怎麼曉得有快慢?先教你五年,五年不行,十年,幹什麼?斷煩惱,修清淨意根。心真正清淨了,再開始學法門。那個時候學法門,給諸位說,像這部《大藏經》,頂多三年就全部通達。你意根不清淨,給你三百年,你也不能通達。意根清淨,三年就通達。依照這個方法來修,那才叫真正捷徑。為什麼說三年就通達?因為你心清淨了,佛法完全是從清淨心流露出來的,你心跟佛心一樣清淨,你一看就通達、就了解,不要講解。為什麼?自己寫的文章,還要人給你講解,那不就太笑話了嗎?那《大藏經》是自己的文章、自己的言語,所以你一目十行,甚至一目二十行,一看全都明瞭。一張一張的翻,翻不了幾天就翻完,就有那樣的能力。你今天心不清淨,講也聽不懂,聽了把意思錯會,冤不冤枉!所以,學習要有次第、方法,不能躐等。這才曉得修清淨心重要。

  清淨意根就是根本智,廣學多聞是後得智,智慧現前,六根一接觸就通達。你們看《六祖壇經》,六祖惠能大師就有這個本事,他不認識字,沒念過書,那個經你念給他聽,他就懂,而且不需要從頭念到尾,念一小段,全經都知道了。你自己想想,這部《法華經》你要學多久?智者大師講一個經題就講九十天,還沒講到經文。惠能大師要多久學會?在我看不到一個小時,他全部貫通了。他叫法達禪師念給他聽,只念到第二品「方便品」,六祖說:不要念了,我都知道了。他就學會了。他給法達禪師一說,法達禪師馬上就開悟,他要不是真正通達,怎能把裡面真正的意思簡單扼要說出來,叫人聽了就開悟、就明心見性。什麼原因?人家就是意根清淨,沒有別的。他老人家心中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;我們今天心裡亂七八糟,洗也洗不乾淨,不一樣就在此地。

  所以佛法修學,沒有別的,就是修清淨意根、就是修清淨心。清淨心,你要是得到,決定往生。你要是有清淨意根,你在這一生當中,決定幸福美滿,決定快樂無比,這是現世得到的利益。一切煩惱、一切災難,都是自己意根不清淨而得來的。無論是在精神上、生理上、物質上,所有一切災難統統是意根不清淨,這一點我們應當要特別重視它。修清淨心,心淨則身清淨;身心清淨,境界清淨(世界就清淨)。心淨則國土淨,這不但是淨宗修行的宗旨,也是整個佛法,無論是哪一宗、哪一派都離不開這個原則。

  所以,人家有清淨心。「乃至聞一偈一句,通達無量無邊之義」。六祖大師跟法達禪師那一段公案就證明,他不需要聽全經,聽一部分就全部通達。像六祖這樣的條件,學這一部《大藏經》,他要多少時間學完?我給他三年,你們想想是不是太長?真的太長了。諸位要曉得,這是快速通達《大藏經》的祕訣,否則的話,你一生通達一部經都不容易、都很難。依照這個方法,你這一生能通一切經,能通世出世間一切法。

  「能演說一句一偈,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」,一歲就是一年,佛法、世間治世語言,因為它跟實相相應,這裡面的「一句一偈」,一偈是四句,給你講解一句或者一偈四句,可以講一個月、四個月、一年,這不是假的。智者大師講「妙法蓮華經」這五個字就講了九十天。這是說明,凡是與實相相應的統統是無量義。因為實相無量,無量無邊,無量義怎麼能說得盡?一句經文講一年,這都是說得很少的,再說得長一點,怕把你嚇倒,就那一句經文,無量劫也講不完,那是真的,那不是假的,無量義!「諸所說法,隨其義趣,皆與實相不相違背」,大小乘經典無不如是,都是從實相而生的。不要瞧不起小乘經,世間的經書就類似小乘,不過是說得很淺、說得很俗,完全是順世間法所說的,但是還是不離實相,順世間也不離實相。所以,都是無量義。

  「若說俗間經書,治世語言」,世間經書,像儒家的、道家的,乃至諸子百家,現在所講的一切宗教書籍,基督教的、天主教的、伊斯蘭教的,只要是正教,都是俗間經書。治世語言就是種種政治上的學說,現在人所謂政治哲學。像唐朝《貞觀政要》就是這一類的書,是一種政治的典範,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實錄,《資治通鑑》,都是屬於這一類。「資生業等」,這是屬於經濟方面的書籍,包括工業、商業、農業、醫學、水利。「資生」是對我們物質生活、精神生活所需要的這些典籍。「皆順正法」,順正法就是與實相不相違背。真正明白了,你才曉得佛法沒有離開世間。佛法在哪裡?我們從早到晚的生活起居就是佛法;絕對不是離開生活、離開社會、離開人群,別有佛法,那就錯了,那就完全不相應。佛法就在生活之中!

  鈔【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,何況今名理一心也。】

  演【以亂心稱佛是為最易,而皆成佛道。】

  這是最容易的,什麼人都會念。以雜染心、亂心念一句阿彌陀佛,誰不會念?念一句南無佛,他都成佛道了。可是諸位要曉得,「皆已成佛道」這句話是真的,沒有騙你,並沒有說現在成佛道,沒有說這一生成佛道,沒有這個說法,所以你不要誤會。《法華經》上有一個例子就說明這樁事情,這是佛眼所見,佛的智慧才能了解究竟。佛陀在世的時候,有一個人想來出家,佛的這些大弟子都是證阿羅漢的,阿羅漢的神通能觀五百世,大家看這個人五百世中沒有一點善根,這個人怎能出家?大家看到他都搖頭。釋迦牟尼佛說他可以出家,給他剃度。這些阿羅漢問佛:為什麼?佛說,無量劫前,他是一個樵夫,上山砍柴,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,他爬到樹頂上喊了一聲南無佛,就是這一聲南無佛的善根,今天在我會上有資格出家。佛給他剃度,以後他證阿羅漢果。「一稱南無佛,皆已成佛道」,那一聲南無佛到無量劫之後才遇到釋迦牟尼佛,才成就,不是當生。所以這一聲佛號是金剛種子,在阿賴耶識裡頭永遠不壞,看他什麼時候遇到緣,這個種子起現行,就起作用,憑這個種子,他就會修行、就會證果。我們對於一般人,甚至造罪業很重的人,乃至畜生,佛教給我們要禮敬,不能輕視,為什麼?可能他成佛在我之前。我要是修得不好,這一生成不了佛,一墮落再回頭,不曉得經過多少阿僧祇劫,他可能早已成佛,我們怎麼可以輕視?

  演【信乎道無難易,顛沛造次,無非妙法,無非第一義也。】

  真正了解事實真相,就曉得我們應該怎樣處世、做人。我們決定不欺負人,人家欺負我,我絕對不能存報復的心。如果你存著報復的心,冤冤相報,那很淒慘,沒完沒了。別人欺負我,我們肯吃虧、肯上當,我們願意承受,順逆境界都受,這就叫修行。實在講,為什麼他不欺負別人而欺負我?世間事都有因果,他欺負我,也許我過去生中欺負他,今天遇到緣,他欺負我,我們這個帳正好了結,以後再不欠了,好事!這不是壞事。人與人之間,人與一切眾生之間,說穿了就是四種緣: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就是這樣的關係。

  今天下午有個居士來看我,問我一樁事情,他說有人常到他那裡化緣,而且是定期的,每個月都布施。以後發現他不是拿去做善事,是騙錢的。他問我,他有沒有罪?我告訴他:騙人的人有罪,你被他騙了,你有過,你沒有罪。罪跟過不一樣,過是什麼?你愚痴!你要是不愚痴,怎麼會被人騙?現在打著佛菩薩名義騙人的人很多,你會被人騙,證明你很愚痴,你不能辨別是非邪正,這是你的過失。過在哪裡?那個惡人要是沒有人幫助他,他造惡不大,造惡有限;你們大家都出錢出力幫助他,他可以造很大的惡,他是主犯,你們是從犯,你們那個罪過輕一點。覺悟了,從今以後不要跟他往來,再也不要上當,這就對了。

  我叫他老實念佛,他最近也在家裡聽《無量壽經》錄音帶,我叫他好好的念佛,念佛能滅罪、能消災、能轉我們的業報。你要真念,要會念!經裡面的意思要明瞭、要依教奉行,這樣才能轉業報身成願力身,願力就是乘願再來,那就不一樣。他說:法師要是常常在國外,我們「一日暴之,十日寒之」,恐怕煩惱業障又要現前。我說:你這個想法錯了,現在科技發達,眾生有福,你拿錄音帶不斷反覆去聽,一天至少聽兩個帶子(就是聽三個小時),一天都不能間斷,間斷,你煩惱就生起來了,聽經是提醒你自己覺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淨而不染,只要你真正肯聽,跟我在台灣沒有兩樣。

  諸位想想,你們都喜歡聽經,我現在要跟大家講一部《華嚴經》,你們能不能來聽?我一天講四個小時,繼續不斷講二年,一天也不停,你們能不能來聽?你們不來,這個經就不能講了,就不能圓滿。現在我們在美國有這麼一個道場,我們心定下來,過一點清苦的生活,只要日子能維持得下去,我想每天講四個小時。雖然學生只有幾個人,三、五個人夠了,我就講給他們聽,留一套錄音帶。一天講四個小時,錄音帶留下來,這三、四個人聽我講經也不能白聽,我要他們寫《講記》,我一部經講完,書就出來了。你們想想看,這個對大眾才真正有利益。錄音帶會送到台灣流通,書當然要在台灣印,我們做這個事情。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、《楞嚴》、《般若》與我們淨宗關係非常密切,這些大經大論你不能夠徹底去研究一番,名號功德就搞不清楚。這些大經大論研究透了,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彌陀經疏鈔》你才能講得好,才能把裡頭味道真正講出來。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。

#